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1.1.1技术、教育技术及其发展概述

?技术technology,是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物质文化生活服务的物质手段、智慧手段与信息手段的总和。?教育技术是人类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分为有形/物化形态技术和无形/观念形态技术。

?有形技术主要指在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它往往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片、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卫星等各种教学媒体体现出来。

?无形技术指在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策略,以及教育思想、理论等。

~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和真正内涵。

~在人类文明史上,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体系------------手工技术时代--------传统教育技术

②以机械和电器技术为基础的体系-----机电技术时代--------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③当代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体系-------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教育技术

---------------------------------------------------------------------------------------------------- 手工技术时代对应传统教育技术,并经历了漫长发展。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包括:竹简、粉笔、黑板、印刷材料、实物、模型等。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主要指教育者的言语技巧和教学技能以及有形技术的运用,主要包括口耳相传、诡辩术、讲演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由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把“直观性”作为一项教学原则正式提出。但并没有在当时的实践中产生很大的影响,但他按照直观教学原则编写的一本带有150幅插图的教科书《世界图解》/《可见的世界》1658被认为是教育技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书籍。直到19世纪初期,直观教学才开始在欧洲流行,并迅速传到美洲大陆,使得直观教学成为教育者的有意识的教育行为。

机电技术时代对应视听媒体教育技术,视听媒体的应用源于19世纪视听技术的发展。这一时期除了物化视听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观念形态的技术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验之塔理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标准参照评价、程序教学、先行组织者理论、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系统方法、细化理论、成分显示理论。

?视听技术是能够传递声音和图像的机械设备及电子设备,较早问世的传递图像的设备包括幻灯机1845、无声电影1860等;传递声音的包括留声机1877、录音机、无线电收音机等;有声电影1923和电视1924是最早能够同时传递声音和图像的视听设备。

?经验之塔理论Core of Experience由美国视听教育专家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在《视听教学法》1946中提出,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育技术学史上最重要理论之一。其主要观点有:

⑴越底端经验越具体,越顶端经验越抽象,学习者的身份由直接参与者逐渐转变为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最后变为间接经验的观察者;

⑵教学应从具体经验下手,逐步上升到抽象。有效的教学之路应充满具体经验,教学的最大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的同时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产生“从概念到概念”的言语主义;

⑶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要向抽象和普遍经验发展;

⑷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媒体,使视觉符号、语言符号更易理解,并打破直接经验的时间空间局限。

---------------------------------------------------------------------------------------------------- 1.1.2国外(美国)教育技术发展沿革

美国的教育技术产生最早,发展脉络最清晰,影响最大,因此成为西方国家的典型代表。美国的教育技术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四个阶段。

▲视觉教育

?视觉教育指通过生动的视觉形象辅助教学的活动。

视觉教育可以追溯到近代欧洲的直观教学,17世纪夸美纽斯由于主张”让一切学校充满图像”、“让一切教学用书充满图像”并于1658年编写了第一本图苯并茂的教科书《世界图解》而被誉为“直观教学之父”。当时的教学主要采用实物、模型、图画、表演等来辅助教学;18-19世纪直观教具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出现了照片、磁铁、地球仪、无声电影、幻灯等进一步推动了直观教学。

视觉教育理论家以霍本C·F·Hoban为代表,他在《课程视觉化》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视觉教育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各种媒体分类的层级模型。他认为,有四个因素决定视觉教具的价值:教具本身的现实性、学生过去经验的范围和性质、教室环境与教学目的、学生智力成熟因素。

▲视听教育

20世纪20年代末,随着有声电影、电视进入教育领域,原有的视觉教育已经不能涵盖当时的教学内涵,视觉教育便发展成为视听教育。视听教学初期由于学校缺乏相应的设备、资料、专家而导致视听教学发展缓慢。在二战期间,视听教育率先在军队和工业的发展中取得成效,利用有声电影技术,美国在短短六个月把1200万缺乏军事知识的百姓训练成海陆空作战部队,把800万青年训练成军火制造与船舶制造的技术工人。

1946年戴尔Edgar Dale在《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中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成为了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

▲视听传播

20世纪50年代后期,西方学校中的视听材料和视听设备剧增,教育电视由试验阶段到实用阶段,教学程序和教学机器风靡一时,开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验研究。

教学器材的自动化、教学教材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程序化特点日益明显,逐渐引发了“什么是视听教育”的重新讨论。

1961年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主席芬恩Finm的建议下,由埃利领导的“定义与术语委员会”致力于视听教育领域的定义和界定。1963年2月,美国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定义与术语委员会”

在专题报告中建议将视听教育的名称改为视听传播,即将传播学作为视听教育的理论基础。此举帮助人们把研究视野从静态的物质手段方面转向动态的教学过程方面,从原来仅仅注重教具、教材,转为十分关注教学信息从发出者经过媒体传递到接受者的整个传播过程。

▲教育技术

1963年的报告将视听传播与教学技术两个词并用,并没有实现研究领域的名称统一。

1970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通过大会表决,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AECT),并于1971年启用。新名称整合了“传播”与”技术”这两个概念,并将其实践领域定名为”教育技术“,很快得到西方国家的追随。

1.1.3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在我国,电化教育的出现,是教育技术这个领域兴起的标志。

▲电化教育的兴起

建国前,电化教育是在国外的影响下进入我国的,它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由上海、南京、无锡、苏州一些学者和有关学校倡导,因其在教育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才得到政府部门的注意。但由于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科学技术落后,政府对教育不够重视,故电化教育一直处于自发状态,始终未能有大规模推广。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建国,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代,1949年11月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电化教育处(后改名为幻灯处),负责全国电化教育,从此电化教育得到国家高度重视。

建国后的1950-1965年间,我国的电化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并加快了发展步伐,全国范围普及广播电台教学、电视教学;高校开设电化教育选修课,讲授电化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各中小学所在地区纷纷设立电化教育馆,负责幻灯、电影、录音、广播的推广。但1966年开始的文革使我国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摧残,电化教育也未能幸免。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

文革后,我国的教育工作逐步得到恢复。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为了便于学校电化教育的开展,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建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随后全国各地也先后建立电教机构。

1993年我国正式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将电化教育中心相继改名为教育技术中心,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也于2002年11月改名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2000年10月教育部决定实施”校校通“工程,用5-10年时间在中教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计算机辅助教育是电化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育已经向信息技术教育提升,20世纪90年代以后,远程教学、网上学校、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日趋多元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年升级为国家开放大学)创办于1978年,是我国远程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经过80年代的建设,发展成为一个由中央电大、43所省电大、575所市电大、1500多个县电大组成的开放式高等教育系统,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城乡的广播电视教育网络。

1.1.4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的发展演变

Q:教育技术的定义为什么会发生演变?

A:教育技术定义内涵与外延的演变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影响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技术提供了更多的技术产品,推动教育技术从直观教学走向视听传播,新技术引起的教学方法、理论、观念的上变化必然要求教育技术在定义上得以体现,促使定义不断变化、完善。

②相关理论推进了教育技术的观念更新:传播理论与早期系统论将视听教育从媒体论转向过程论和系统论;科学系统论将教育技术从有形的物化技术转向无形的智能技术。

?系统论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理论认为开放性、动态平衡性、自组织性、等级结构性、整体性、复杂性、关联性、时序性是所有系统具备的基本特征。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把所研究的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分析系统、要素、环境这三者的关系。

③各国的教育技术实践受到技术基础、理论水平、文化价值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使教育技术的定义丰富多样。

▲美国教育技术定义演变的五个阶段

?1963定义视听传播时期

“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

目标是有效地使用每一种传播媒体与方法,以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它包括对整个学习系统及其组成成分的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应用。这个定义第一次关注了学习而不是教学,强调点从媒体转向内容。

视听传播取代视听教育是教育技术史上的重要变革,改变了传统视听教学的理论构架,不在把研究重点放在使用形象化的视听教材作为辅助手段以提供具体的学习经验方面,而是放在完整的教学传播过程与教学系统方面。

?教学系统Instructional System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是由多种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其中动态要素有:教师、学生、心理环境;静态要素有教学媒体和物理环境。

?1972定义首次使用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利用,以及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促进人类学习。“

这个定义在1963定义之上,从信息设计扩展到学习资源的设计;并首次使用了”管理“术语,反映了专业人士对”管理“的重视。

?1977定义强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育技术是一个提出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设计、实施、评价、管理的综合有机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联系。“定义包含三层意思:首先,教育技术是一个综合有机的过程,包含与人类学习有关的一切因素;其次,这个过程是将先进的技术设备、思想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最后,教育技术的着眼点只是实际应用。

?1994定义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

”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该定义明确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学习过程作为一种认知过程主要涉及的是”人“,学习资源指条件和环境主要涉及”物“;同时,该定义还将教育技术视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领域,并将教育技术划分为五个具有独特功能的研究范畴。

在1977-1993年间,科技发展与相关理论发展深刻影响着教育技术学领域,导致AECT94新定义的出现。首先,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技术如何合理运用于教与学的过程引发了讨论;其次,教育心理学领域认知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代替了行为主义的主流地位;最后,远程教育与协作学习等新的教学策略逐渐流行起来。

?2004定义规定过程和资源的范围,重视绩效

”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是通过对技术过程和资源的创设、使用和管理来促进学习,改善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的实践。“

?绩效是管理学概念,指组织中个人或群体在特定时间内可描述的工作行为和可测量的工作结果。~AECT94与AECT04定义的比较:

⑴在对领域描述的措辞上,后者用教育技术取代了教学技术;

⑵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对学习过程和资源加以”技术性“与”适当性“的范围限制;

⑶后者用三个职能范畴取代了前者五个职能范畴;

⑷后者不仅注重获取知识,还注重改善表现工作表现等绩效因素。

中外教育技术发展史

中外教育技术发展史 摘要:文章从国外和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比较,分析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巨大作用,国外教育技术对我国的启示,现代教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教育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1970年以前,我国教育技术的概念是指教育过程中对各种教育机器的利用。这一阶段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是为了“一定的教育目的,提供各种机械,电子装备等硬件设备”而定。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各教育系统的不断开发和实践,人们还逐渐认识到教育机器只不过是教育过程中诸多构成要素中的一个要素。教育技术中不仅包括各种机器的利用,还应该包括媒体的设计,评价,对学生特性的研究等内容。[1] 1、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1、1 .古代教育技术的产生 外国世界古代最早的教育技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泥板书”图画文字,“泥板”教材即泥板书。若论发明更早的教具,则是古埃及的“纸草”(paperus)。纸草原是生长在尼罗河沼泽地的一种长茎植物。古埃及人将这种植物的茎层层剥开,然后将薄片连接粘结起来,经过加工制成可用于书写的纸。成为一个正方理论探讨教育技术形,古希腊时期的教育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据《荷马史诗》记载,其教师咯戎教导阿喀琉斯的时候,向他传授了骑马、掷标枪、打猎、弹奏七弦琴和医术等方法的技能在雅典教育中要学习纺织、缝纫和弹琴。同样都需要借助器具进行学习,同样渗透了教育技术手段。 1、2 .近代教育技术的产生 13、14 世纪英法等国学徒制作使用了一些教学仪器。1658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通过图画出版了150 幅插图的《世界图解》,标志着教育技术学的诞生。最早提出教育技术理论的当推卢梭,他主张师生共同亲手制造一些仪器用以验证知识。瑞士的裴斯泰洛齐(1746—1827)在发音教学中发明了拼读课本,并设计了进行拼读练习的拼读板,在算术教学中所采用的分数表、正方形和算术箱等教具都是简单的教育技术手段。德国的福禄贝尔发明的恩物(Froebel’s Gifts)是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1836 年他创制了1-5 种恩物,后来演变到8 种。这些教具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提高了教学效率。[3] 1、3.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 美国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先驱,视觉教育运动的发生和发展是其主要表现。它是以幻灯和

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1.1.1技术、教育技术及其发展概述 ?技术technology,是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物质文化生活服务的物质手段、智慧手段与信息手段的总和。?教育技术是人类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分为有形/物化形态技术和无形/观念形态技术。 ?有形技术主要指在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它往往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片、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卫星等各种教学媒体体现出来。 ?无形技术指在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策略,以及教育思想、理论等。 ~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和真正内涵。 ~在人类文明史上,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体系------------手工技术时代--------传统教育技术 ②以机械和电器技术为基础的体系-----机电技术时代--------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③当代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体系-------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教育技术 ---------------------------------------------------------------------------------------------------- 手工技术时代对应传统教育技术,并经历了漫长发展。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包括:竹简、粉笔、黑板、印刷材料、实物、模型等。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主要指教育者的言语技巧和教学技能以及有形技术的运用,主要包括口耳相传、诡辩术、讲演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法由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把“直观性”作为一项教学原则正式提出。但并没有在当时的实践中产生很大的影响,但他按照直观教学原则编写的一本带有150幅插图的教科书《世界图解》/《可见的世界》1658被认为是教育技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书籍。直到19世纪初期,直观教学才开始在欧洲流行,并迅速传到美洲大陆,使得直观教学成为教育者的有意识的教育行为。 机电技术时代对应视听媒体教育技术,视听媒体的应用源于19世纪视听技术的发展。这一时期除了物化视听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观念形态的技术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验之塔理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标准参照评价、程序教学、先行组织者理论、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系统方法、细化理论、成分显示理论。 ?视听技术是能够传递声音和图像的机械设备及电子设备,较早问世的传递图像的设备包括幻灯机1845、无声电影1860等;传递声音的包括留声机1877、录音机、无线电收音机等;有声电影1923和电视1924是最早能够同时传递声音和图像的视听设备。 ?经验之塔理论Core of Experience由美国视听教育专家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在《视听教学法》1946中提出,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育技术学史上最重要理论之一。其主要观点有: ⑴越底端经验越具体,越顶端经验越抽象,学习者的身份由直接参与者逐渐转变为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最后变为间接经验的观察者; ⑵教学应从具体经验下手,逐步上升到抽象。有效的教学之路应充满具体经验,教学的最大失败在于使学生记住许多普通法则和概念的同时没有具体经验作它们的支柱,产生“从概念到概念”的言语主义; ⑶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要向抽象和普遍经验发展; ⑷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媒体,使视觉符号、语言符号更易理解,并打破直接经验的时间空间局限。

教育技术发展史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按学校安排,今天由我来讲一讲教育技术理论,在坐的各位有可能教育技术理论水平比我高得多,但今天就让我班门弄斧讲讲,希望大家不要见笑,下面我就简单说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让大家有个直观的了解和对比,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 电化教育这个名词是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出现的,教育技术被称为“电化教育”。是我国独创的名称。。当时利用幻灯、电影、广播进行辅助教育教学。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进入了视听教育阶段,7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的经济重建,教育复苏,电化教育重新起步,一切从头做起,立机构、组队伍、添设备、各项建设,红红火火,迅速发展。电化教育分硬件、软件建设:硬件建设,以“两机一幕”的电教系统工程建设为主,由普通电教室、学科专用电教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微型电教室、视听阅览室、语言实验室、卫星接收站等八室一站三系统)。当时我校也建了这些功能室和地面卫面接收站,现在都已经报废淘汰啦;软件建设,由各学科教材的重、难点幻灯和录音教材开发为主,在视听教育阶段,电教领域应用的主流技术是:投影、录音、电视技术。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处的阶段是教育信息化阶段,这

一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教育信息高速公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并投入使用。90年代未期,随着网络教育的兴起,我国的电化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电教建设的重点发生了变化。硬件建设是以班班通教室和校园网的建设为主。软件建设是以网上课程和数字化同步教材的建设为主。进入教育信息化阶段,电教领域的主流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起主导作用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在国家教育部提出的“三通两平台”,即互联网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是公共教育资源平台,公共教育服务平台都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我校三通中的校校通和班班通早已经建成并全面投入使用,今年按省教育厅的要求,重点在学生的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使用上面。两平台在上学期各位老师已经注册并投入使用。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希望各位老师用好这些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为教学服务。最后谢谢大家!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技术学发展史 一、 教育技术学的定义 虽然从技术的定义出发,人们未必就能正确的推导出教育技术的定义, 但是仍有必要讨 论它的定义。因为教育技术的上位概念的技术, 而不是教育。所以下面有两个关于教育 技术的94定义和05定义。 AECT 在1994年给教育技术下的定义是:“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 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原文是:In structio nal Techn 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 development 、 utilization 、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 ning. AECT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 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和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原文是:Educatio nal Tech no 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ee by creating 、 using 、 and man agi ng appropriate tech no 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二、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史 剪断脐带,教育技术学的本体(教 育的技术原理)完全显现 (一) 从整体上看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史据有关资料显示, 从整体上来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种是以塞 特勒为主的,他认为在文明之时,教育技术就出现了;另一种是我国国内常见的说法, 即教 育技术开始于美国的视觉教育。 (二) 从国内外来看 1、国外教育技术学发展简史 国外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17世纪-19世纪末)一一 直观技术与哲学认识论(感觉论)在理论上直观技术是以哲学认识论(感觉论)为基础的。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一一哲学手稿》中说:“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属人的关系一一视 研究,关注教育教学系统设 计方法的研究 教学手段 多元化 试图超越媒体,在系统论 教育技术在形成中,媒体技 思想指引下, 关注教学系 术似乎成了教育技术的脐带 教育技术 统各要素的协调 的历史起 点 7 应用引发了对教育媒体的狂热 教育技术在孕育中,尚未形成 新兴媒体技 术的飞速发 学习心理学 的相对成熟 媒体技术在教育实践领域中的

教育技术发展史

教育技术发展史 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和改革开放以后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阶段。 2.2.1、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运动,而在我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20世纪初叶,幻灯传入我国,开始了最早的无声电影和幻灯教育手段,随着外国视听教育的发展,30年代视听概念引入我国,受到当时政府教育部门和学者的注意,确立了“电化教育”名称。1936年,教育部在南京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机构。 解放前当时经济、教育、科技发展落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只是星星点点,在少数几个城市,学校,社教机关有所开展,未能大面积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电化教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办起电视大学,广播函授大学等学校。一直到1965年我国的电化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展也很迅速。

60年代初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和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教育受到了严重摧残,整个电化教育事业也处于瘫痪、停止状态。 1976年十年动乱结束,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政策和措施,我国的教育工作逐步得到恢复,电话教育也重新得到起步。 2.2.2、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阶段 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电化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78年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中央电教馆,中央电视大学,建全了各级电化教育机构,装备了大批电教设备建起了现代化的电教设施,创办了一批电化教育刊物,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事件:1)电化教育是否更名为教育技术的讨论,从1982年开始,1984-1986年进入高峰期。这场讨论后,国家教委在1987年发布了“高师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了“电化教育”的名称,而在1986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教育技术硕士专业,教育技术学也就正式在我国建立起来了,同时出现了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三科鼎立的同步发展的格局。2)教育技术定义、内涵的探讨。分别从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龙源期刊网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作者:郑芳霞 来源:《科技视界》2012年第30期 【摘要】进入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标志的教育技术,推动了教育教学史上又一次划时代的革命。纵观教育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本文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总结回顾。 【关键词】教育技术;发展;历程 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技术”一直被称为“电化教育”。 90年代末,随着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国内从研究学者到政府官员均认为“电化教育”这一名称已经不能符合时代的需求,不利于国际交流和学科发展。1998年高等教育教学专业名录将“电化教育学”改名为“教育技术学”, 2002年将“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至此,“教育技术”这一名称在我国正式启用。为促进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采取了各种政策和措施。 1 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1949年11月文化部科技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负责领导全国教育技术工作。后来,还成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1958年前 后,中国掀起了教育改革运动,推动了高等学校和中小学电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我国教育技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30多年。2000年,教育部制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战略目标。同年,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会上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必须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必修范围,这次会议全面启动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程。2001年11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校园网建设的基本原则、设计和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及领导机制。2002 年2月27日,教育部发布了《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行动指南,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使用以及建立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等,全面提高中小学基础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2005年,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 术能力建设项目,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这一标准的对象涵盖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技术人员三大类。对每一类人员的标准都分为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及社会责任等指标。2012年9月5日,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上强调,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2 硬件建设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析(终审稿)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 析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析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院黄荣怀曾兰芳余冠仕 摘要:本文分析和探讨了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领域存在的问题,包括软硬件建设不能同步、重效应轻效果、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实践领域的管理体制欠完善、支持教育技术的青金欠充足、照搬国外理论和经验等,并提出了与教育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文章最后预测T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庄谊重视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更全面审视和研究计算机教育应用,更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更重视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支持以及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技术学科建设。 关键词:教育技术教师培训学习活动学习支持 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已成为人们住目的焦点。那么,教育枝术如何更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如何把握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这已是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教育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教育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这值得我们欣喜。但我国的教育技术丁作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很严重,如果不重视,不解决,势必会阻碍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事业产生不良影响: 1.几个误区 (1)硬件、软件建设不同步。这是一个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过程十的老问题.往往是重硬件,轻软什。70年代末日。年代初,我国出现过一哄而上搞电视课堂搬家的现象,造成了很大的浪费。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兴起,教育信息化成为世人瞩目69焦点。据2000年底不完全统计,全国中、小学各类计算机没备242万台,建立校园网的学校5700所。至此,硬件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软件建设还是没有跟上硬件建设的

《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史》专题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史》专题研究报告 执笔人:阿伦娜 [摘要] 教育技术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因此,教育技术的历史如同教育的历史一样源渊流长。本课题的研究限定在现代教学媒体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后,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的范围确定为中国教育技术的现代部分,即“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部分。本研究报告从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四个发展阶段的史实、对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重要历史事件的认识判断和价值判断,以及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理论的演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建立“教育技术史”学科的必要性、可行性,初步构建了“教育技术史”学科的框架,并进行了初步实践。 [关键词]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教育技术史”学科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教育技术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因此,教育技术的历史如同教育的历史一样源渊流长。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中,教育活动从最初的口耳相传、手抄记录,到使用印刷品、实物、模型等传统媒体,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从19世纪末开始,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产品进入教育领域,使得教学媒体日益增加,发展到幻灯、投影、电影、广播、录音、电视、录像、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环境等现代媒体;而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的发展,则从方法上给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增添了科学性、规范性和艺术性。 在过去,只是由于“技术”的含量不高,通常把教育技术归到教育手段和方法之中,而未单独列出。20世纪以来,由于“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逐渐形成了除教师、学生、教材以外的影响教学结构的第四项重要的因素——媒体(实际上包括了教学媒体、资源和环境)。它不但影响了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还影响了教学理念和教学的组织形式。 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化教育只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如果把它称为现代部分,那么还有很长的一段历史——古代部分还没有去研究。本课题的研究限定在现代教学媒体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后,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影响。因此,研究的范围确定为中国教育技术的现代部分,我们把它称为“中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部分。 中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是从20世纪20年代初,在国外视听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下开始的。当时定名为“电化教育”,并一直沿用至今。

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

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 一、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 教育技术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和我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他们把“技术”理解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这具有教育技术的最原始特点。但是,如果从一个专门领域与学科的角度来理解教育技术,更多的学者认为,直观教学才是教育技术的先声,并把美国20世纪初期兴起的“视觉教学”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研究的开端,并由此掀开了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序幕。 美国教育技术产生最早,发展脉络清晰完整,在世界上影响最大,其他国家如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均以美国的教育技术理论模式为借鉴,因此,美国可作为研究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典型代表。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可以从三个主要方向去追溯:一是试听教学运动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三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这三个方面发展的起源不同,但都与“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教育技术”这一发展轨迹相关,在这期间,媒体教学技术、个别化教学技术、教学系统方法逐步融合为一体。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教育技术已逐渐成为一个系统而完整的领域和学科。其演变过程如下图所示。 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术语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出版公司,1906年,它出版了一本介绍如何拍摄照片、如何制作和利用幻灯片的书,书名就是《视觉教育》。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育分会。 视听教育 30年代后半叶,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在教育中获得运用,人们感到视觉教育名称已经概括不了已有的实践,并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教育的术语。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听教学分会。在诸多关于视听教育的研究中,堪称代表的是戴尔(E. Dale)于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该书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成了当时以及后来的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 视听传播 1960年,美国的视听教育协会组成特别委员会,研讨什么是视听教育。1963年2月,该委员会提出报告,建议将视听教育的名称改为视听传播,并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另外,许多研讨视听教育的文章和著作,也都趋向于采用传播学作为视听教育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 我国对教育技术定义的讨论相当丰富,《中国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研究》杂志发表了几乎国内全部重要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义理解的论文。由于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理论观念的拓新,国际教育界深感原有视听教育的名称不能代表该领域的实践和研究范畴,1970年6月25日,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摘要】进入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标志的教育技术,推动了教育教学史上又一次划时代的革命。纵观教育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本文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总结回顾。 【关键词】教育技术;发展;历程 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技术”一直被称为“电化教育”。90年代末,随着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国内从研究学者到政府官员均认为“电化教育”这一名称已经不能符合时代的需求,不利于国际交流和学科发展。1998年高等教育教学专业名录将“电化教育学”改名为“教育技术学”,2002年将“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至此,“教育技术”这一名称在我国正式启用。为促进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采取了各种政策和措施。 1 政策支持 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1949年11月文化部科技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负责领导全国教育技术工作。后来,还成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1958年前后,中国掀起了教育改革运动,推动了高等学校和中小学电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我国教育技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30多年。2000年,教育部制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战略目标。同年,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会上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必须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必修范围,这次会议全面启动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程。2001年11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校园网建设的基本原则、设计和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及领导机制。2002年2月27日,教育部发布了《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行动指南,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使用以及建立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等,全面提高中小学基础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2005年,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这一标准的对象涵盖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技术人员三大类。对每一类人员的标准都分为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及社会责任等指标。2012年9月5日,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上强调,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2 硬件建设 据有关部门于2000年底对29个省市的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级各类中小学拥有各种类型计算机的数量为204.9万台,建立校园网的学校有4600所。这一数字对于630,890所中小学,2亿多在校生来讲,在数量上是远远不够的,我国计算机普及率远低于国际水平。新世纪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短短5年的时间,现代教育技术硬件环境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到①2006年底的统计,全国中小学的计算机数量超过了900万台,是2000年的4倍,2003年的2.5倍(当时还包括很普通的286的老的机器)。目前已建成了中小学校园网5万多个,是2000年的11倍。在现代教育技术硬件环境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中小学教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一 .概述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二 .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 视听媒体传播教学是教育技术学的主要实践领域之一,是指在传统的学校教育基础上形成的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系统,借助现代视听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传播,并以班级授课制这种集体化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活动。其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以视听媒体作为辅助手段或传播手段把教学内容有效地 传递给学生,并通过相应的评价方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电教工作者都是在视听媒体传播教学工作领域工作,视听媒体传播教学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重要的实践领域。 其一,由于现代视听媒体的介入,媒体传播教学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或集体化教学)有显著的区别:媒体传播教学的整个教学系统更为复杂,信息的流通与控制更为繁琐。这就对教师的主导课堂的能力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然操作更为复杂,那为什么人们还不懈的追求电化教学呢?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之一的视听教育理论——“经验之塔理论”向我们强调了视听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视听教育媒体将教育教学信息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两种感官,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氛围。它不仅充分表达了所传递的信息,而且促进了学习者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和记忆。它不受时空条件限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对于学生而言,它能给学习者更多的具体经验,感官刺激(具体、生动、形象等),替代经验……对于教师,能够提供教学更多的选择方案、资源,减轻教学任务……对于整个教学,能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的。否则,有可能会根本就毫无成效或者得到事得其反的结果;其二,媒体传播教学中现代视听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