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教育技术发展简史2.2、中国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主要分为两个⼤的阶段,即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和改⾰开放以后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发展阶段。
2.2.1、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教育技术作为⼀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运动,⽽在我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20世纪初叶,幻灯传⼊我国,开始了最早的⽆声电影和幻灯教育⼿段,随着外国视听教育的发展,30年代视听概念引⼊我国,受到当时政府教育部门和学者的注意,确⽴了“电化教育”名称。
1936年,教育部在南京成⽴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教育委员会,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机构。
解放前当时经济、教育、科技发展落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只是星星点点,在少数⼏个城市,学校,社教机关有所开展,未能⼤⾯积推⾏。
中华⼈民共和国成⽴以后,电化教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北京,天津,上海,⼴州等地办起电视⼤学,⼴播函授⼤学等学校。
⼀直到1965年我国的电化教育取得了很⼤的成绩,发展也很迅速。
60年代初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和1966年开始的“⽂化⼤⾰命”使我国教育受到了严重摧残,整个电化教育事业也处于瘫痪、停⽌状态。
1976年⼗年动乱结束,党和政府采取了⼀系列拨乱反正的政策和措施,我国的教育⼯作逐步得到恢复,电话教育也重新得到起步。
2.2.2、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发展阶段1978年召开了⼗⼀届三中全会,电化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78年教育部成⽴了电化教育局,中央电教馆,中央电视⼤学,建全了各级电化教育机构,装备了⼤批电教设备建起了现代化的电教设施,创办了⼀批电化教育刊物,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建⽴了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开展了⼤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
在这段时间⾥发⽣了三次⽐较⼤的事件:1)电化教育是否更名为教育技术的讨论,从 1982年开始,1984-1986年进⼊⾼峰期。
这场讨论后,国家教委在1987年发布了“⾼师本科专业⽬录”,正式确定了“电化教育”的名称,⽽在1986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设⽴教育技术硕⼠专业,教育技术学也就正式在我国建⽴起来了,同时出现了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三科⿍⽴的同步发展的格局。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计算机辅助教学(60年代)
一、早期的个别化教学阶段特点:1、教学目的明确2、试图使学习适合学生的个别差异,打破传统教学固定步调模式,学习者能自定步调,3、采用掌握学习法(即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教学要求才能下一步的学习)4、重视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二、程序教学的发展1、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普莱西设计了第一个自动教学机,实现了测试的自动化。2、1930年,彼特逊的化学板3、1954年,斯金纳发表了《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提出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的思想,推动了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斯金纳被称为当代程序教学运动之父。4、程序教学运动的特点:1)各种教学机器纷纷问世2)程序设计广泛开展,并得到了一定的效果3)一些教学系统进入了学校程序教学的新领域。
第一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从技术的角度
传统的教育技术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育技术
★从教学方法实践的角度
视听教学方法 个别化教学方法 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
从技术的角度
发展阶段技术特征
传统教育技术(手工技术时代)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机电技术时代)
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时代)
从20世纪的视听教育运动 演变而来
依靠教/学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思想
利用媒体辅助教学和传播教育信息的教学方式
一、视觉教学——教育技术发端(20世纪初,1918-1928年)
-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特征:直观教学17世纪,“图解”教科书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视觉教学运动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思想的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直观性原则,17世纪50年代第一本带插图的课本:《直观的图画世界》(又称为《世界图解》)瑞士教育家约翰。裴斯泰洛齐提倡一种叫直观教学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福禄培尔基于卢梭的思想:主张一切教育应是令人愉快的,教育中思想和行动两者不应割裂。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尹俊华版)
教育方式说
新教育说
新形态教育说
二、电化教育理论研究
(三)名称之争
次项 第一次 时间 四十年代初 (1942年) 五十年代初 八十年代中期 九十年代初 提出者 南京金陵大学某 部门负责人 更名或观点 “影音教育”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北京师范大学电 “直观教育馆” 教部门的负责人 廖泰初 教育部 欧美各国 十年 一变 教育技术
二、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
(一)高教电化教育 的恢复和发展
1. 开 设 电 化 教 育 课 程
1947
北京师范大学建立初具规模的电化教育 馆,并首次开出“电化教育”选修课
燕京大学开设“视听教育”课 辅仁大学及西北师大均开设电教课, 并设立电教室 燕京大学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教 育系,设立电化教育馆,成立多种媒 体制作组
何克抗 谢幼如 李克东
(四)电化教育著作的出版
(四)培养电化教育专门人才
1400人
1978
19400人
1979
1984
。。。
10万人
人才培训
(四)培养电化教育专门人才
1983
• 华南师范大学 电化教育专业 •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专业
• 全国25所院校开办了 电化教育或教育传播 专业
1986
《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研究课题
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1979 年 1980 年
北师大成立 现代教育技 术研究所 获联合国援 助100万美 元 其附属 中 学作为试点
北师大、华 东师大赴美 考察教育技 术的发展情 况
组团赴美、 赴日考察卫 星教育和教 育技术
1500套
(一)购置现代化电教设备
第一章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教育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 手工技术 机电技术 信息技术
• 传统教育技术; 视听媒体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育技术
手 文房四宝
工
技
竹简
术
孔子讲学
幻灯机 电影放映机
卫星接收 天线
机械与电子 技术
录像带
晶体管时代的计算机(1947-1958)
教师:Liu-SL
– 简介 – 现代教育技术起源 – 现代教育技术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
•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 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 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 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 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起源
•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起始于本世纪20年 代,称之为电化教育。当时电化教育活动中使用 的幻灯、电影等媒体比原始口耳之学以及后来的 印刷媒体用于教学,其传播方式跃进了一大步, 已属现代教育技术的范畴,但这还不是完整意义 上的现代教育技术,只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初 级阶段。
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本章内容
• 西方视听教育与媒体技术的发展 • 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 教育现代化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的
任务
西方视听教育与媒体技术的发展
阶段
萌芽阶段
起步阶段
初期发展 阶段
迅速发展 阶段
年代
19世纪 末期
20世纪 20年代
30- 40年代
50- 60年代
引入的教育媒体
3. 教学活动应从具 体经验入手,逐步 进入抽象经验;
4. 在学校教学中使 用各种媒体,可以 使教学活动更具体, 也能为抽象概括创 造条件
教育技术学导论1-3章内容整理
第一章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第一节概述1、美国教育技术界把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教育领域兴起的视觉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但教育技术领域的形成并发展为一个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域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事。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1972年10月发表了《教育技术的领域:定义的表述》,总结了以往50年来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有关:一是视听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视听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来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二是程序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学习理论(斯金纳)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三是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推动了系统理论的整体论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形成了对教学过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思想和方法。
第二节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1、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
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
2、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1)视听教学论(1)视听教学理论的主体:一、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二、各类视听教材与方法应按其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性质-----具体或抽象的程度来分类;三、视听媒体应与课程有机结合。
(2)“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的影响戴尔的“经验之塔”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核心,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
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
“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
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做”的经验:直接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学习旅行,参观展览,电视。
电影,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
在“经验之塔”中,学习者开始是在实际经验中作为一名参与者,然后是作为一名真实事件的观察者,接着是作为一名间接事物的观察者,观察到的是真实事物的替代物,最后,学习者观察到的是一个事件的抽象符号。
第1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王斌教育技术,从一个教学改革实践中的运动(视听教学运动)到形成为一个专门的实践领域(运用教育技术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领域),进而发展为一门专业与学科(教育技术学),大约经历了70~80多年的历史。
表21 我国媒体教学应用的发展过程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二)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三)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四)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时期:1919-1949特征:幻灯、电影、无线电等媒体在教育中得到了应用典型事件:1917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拍电影。
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农学院开始运用幻灯片和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棉知识。
1923年晏阳初在嘉兴举办的千字课教学实验中使用了幻灯。
1932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1937年,建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
1940年,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合并,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
民国电教的代表性人物陶行知:电教先驱晏阳初:早期电教实践者蔡元培:电影教育的倡导者孙明经:民国电教的主要奠基人舒新城:民国电教的重要理论家民国电教的代表性案例上海大夏大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镇江民众教育馆金陵大学理学院开设电化教育专业,师生赴日拍摄日全食科教片(一) 电化教育的兴起发展特点:我国的电化教育是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影响下而引入我国的,它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且先在社会教育中,后在学校教育中进行推广。
由于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科学技术落后,加上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不够和投入不足,因此电化教育始终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只在南京、上海一带少数城市的学校社会团体中有所开展,始终未能有大规模的推广。
早期电化教育的实质是视听媒体设备在教学教育中的应用,相当于美国的视听教育,从本源上说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二)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时期:1950-1965特征:播音教育(举办俄语广播学校、文化补习学校、广播函授大学)、电视大学(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学校(中小学与高校)电化教育——开课(如:北师大1947年有电化教育馆,开设选修课);辅助教学典型事件:1949年11月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1950年中央文化部商同教育部把所属各省,市文化馆划归文化部领导,以利于推动各地电教工作。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和程序教学运动,在中国则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电化教育的出现和发展为教育现代化注入了活力,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产生了积横的作用与广泛的影响。
1.新中因成主前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1)“电化教育”的产生“电化教育”的产生与“电气化”有关。
“电气化”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具有“高科技”的含义,幻灯、电影、广播以及电视都和“电”有关联,教育电影、教育广播、教育电视、幻灯片等利用电力,通过教育影响一个人与其世界的相互关系。
我国的电化教育是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影前下引入的,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出现之初由学校、学者倡导,从社会教育实验到学校教育推广。
在当时经济不发达、科技落后、政府不重视、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电化教育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形成大规模推广。
(2)兴办电教专业随着电影和广播教学的开展,一些学校开始开设电影播音课程,开办电影播音专业,培养专门的电教人才,主要有:1936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开办的电影播音教育专科;1939年金陵大学开办的电影播音专修科:1940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开办的电化教育专修科等。
(3)兴办电化教育出版物20世纪40年代电化教育出版物主要有金陵大学的《电影与播音》、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电教趟讯》和社会教育司的《电化教育》等。
2.新中国成立初朝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1)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1949年11月,新中国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电化教育处(后为幻灯处),负责全国电教工作。
1950年,文化部商同教育部把所属各省、市文化馆划归文化部领导,以利推动电教工作。
我国的电教事业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开始起步和发展。
(2)社会电化教育的发展开展播音教育:1949年,北京、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俄语广播学校”;1953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文化补习学校”;1958年天津举办“广播函授大学”。
开展电视教育:1960-1966年,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地相继举办”电视大学”,开设数学、物理、化学、中文、政治、俄语、英语等课程。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行 主 为 义 自 化 学 器 动 教 机 个 化 学 别 教 20年 代 50年 代 程 教 序 学
第2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教育学家的处方:四大支柱教育观
Learning to know(学会认知)—使学习者学会认识 的手段、方法,培养继续学习的能力; Learning to do(学会做事)—使学习者具有在一定 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合作)—使学习者 具有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协作完成 跨学科项目的能力; 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使学习者具有适应环 境变化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应变能力,掌握信 息技术,适应在信息社会中生存。
20%IQ+80%EQ=100%成功
最新观点
成功=20%IQ+20%出身与机遇+60%EQ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EQ五个方面的含义
认识自身的情绪; 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绪; 自我鞭策和自我约束; 理解他人情绪(即要有“同理心”); 人际关系管理。
自制与同情是这个时代最需要建立的两大道德支柱。
延迟满足与克制冲动都是基本的情绪技巧。
1949年建立广播学校开办俄语讲座;1960年,上海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 并成立上海电视大学。
③ 重新起步阶段:1978-1993年
1978年成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83年,华南师范大 学首办电化教育本科专业,84至85年,又一些师范院校开设电化教育本科专 业;1987年国家教委正式确定“电化教育”专业名称,1990年,北京师范大 学正式提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名称及课程体系。
信息科学与工程系
第三节 中国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 一、官方定义
1、《教育大辞典》(1992年)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 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004年)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卓别林在好萊塢建立了自己的制片廠
初期发展阶段
20世纪30至40年代时, 教育技术逐步的成熟,加 之工业技术上的支持,引 入了有声电影和黑白电视 广播!在当时称之为“学 校中的视觉教育”。其本 质为视听教育。
有声电影宣传海报
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阶段
到了20世纪50至60年代后,第三次工业革 命的大力推动下,使得科技与技术蓬勃发展, 催生了一大批新兴科技产品,黑白电视广播已 经满足不了人们视觉上的追求,生产出了彩色 电视广播,以及程序教学机还有就是最初用来 计算的电子计算机,这些都被利用到教育媒体。
教育技术发展史
制作:易双龙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一、教育技术的起源
1、古希腊智者和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 思想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美国20世纪初 兴起的“视觉教学”运 动
萌芽阶段
19世纪末期, 引入幻灯媒体, 全新的“大教学 论”我们称之为 直观教育。
19世纪90年代产于德国的煤油灯幻 灯机。
起步阶段
无声电影
时期:20世纪20年代 无线广播
系统发展阶段
70至80年代,新 引入的教育媒体为 激光视盘以及卫星 转播电视。
现阶段
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即 涵盖信息技术的教育技术手段组成的系统称之 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信 息的产生、选择、存储、传输、转换和分配的 过程,而信息技术正是指用于上述一系列过程 的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包括微电子技术、多 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远 距离通讯技术等方面。
THANK YOU
第二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二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从那时起,教育技术便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是对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
上世纪50年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教育工作亟需教育技术的支持与发展。
1953年成立了首个教育技术机构,国立教育技术训练中心,该中心开始进行教育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推动了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1956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讲台革命”的口号,提倡使用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方式。
从此,教育技术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了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
上世纪60年代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1963年,教育部正式成立了教育技术研究所,该机构在教育技术理论研究、教育技术设备研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同年,中国首部教育技术研究专著《教育技术概论》面世,标志着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系统化。
此后,教育技术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学科。
上世纪70年代,由于国家的需要,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977年,教育部委托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计算机与教育研究所,该机构在教育计算机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上世纪70年代还兴起了以影视教育为主的“看电影、听报告”教学模式,促进了我国教育技术的传播与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1982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技术知识体系》,明确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方向。
同时,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了高潮期,大量教育技术研究机构、教育技术中心相继成立。
此外,1985年,我国首个国家级教育技术研究中心成立,标志着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集中与规模化。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我国教育部于2000年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战略,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此后,我国教育技术进一步拓宽了应用范围,包括教育软件研发、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远程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教育技术发展史
教育技术发展史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和改革开放以后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阶段。
2.2.1、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运动,而在我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20世纪初叶,幻灯传入我国,开始了最早的无声电影和幻灯教育手段,随着外国视听教育的发展,30年代视听概念引入我国,受到当时政府教育部门和学者的注意,确立了“电化教育”名称。
1936年,教育部在南京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会,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机构。
解放前当时经济、教育、科技发展落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只是星星点点,在少数几个城市,学校,社教机关有所开展,未能大面积推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电化教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办起电视大学,广播函授大学等学校。
一直到1965年我国的电化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展也很迅速。
60年代初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和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教育受到了严重摧残,整个电化教育事业也处于瘫痪、停止状态。
1976年十年动乱结束,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政策和措施,我国的教育工作逐步得到恢复,电话教育也重新得到起步。
2.2.2、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阶段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电化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78年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中央电教馆,中央电视大学,建全了各级电化教育机构,装备了大批电教设备建起了现代化的电教设施,创办了一批电化教育刊物,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
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事件:1)电化教育是否更名为教育技术的讨论,从1982年开始,1984-1986年进入高峰期。
这场讨论后,国家教委在1987年发布了“高师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了“电化教育”的名称,而在1986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教育技术硕士专业,教育技术学也就正式在我国建立起来了,同时出现了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三科鼎立的同步发展的格局。
[教育技术学]03第三章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课程的视觉化》,霍邦 (C. F. Hoban).1937画 录音、 录音、无线电 电影、电视 电影、
抽象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参观展览 室外旅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做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视听传播 ——教育技术观念更新
背景 电视(50——70年代))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第一节 教育技术产生和发展
社会的需要
人口增长,普及教育的需要 记录、存储、传输现代教育信息的需要 社会重视教育,大力进行智力投资
科学技术的发展 理论发展的必然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问题?
从什么角度来看待教育技术的发展
年代罗列 不同的线索 技术发展阶段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把握ET的内涵
第三章 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怎么学习?
启示。借鉴过去,指导前进。 启示。借鉴过去,指导前进。 发生事件、人物、组织、著作。 发生事件、人物、组织、著作。 历史的阶段性、特点。 历史的阶段性、特点。 脉络、较深层次的规律性的东西。 脉络、较深层次的规律性的东西。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早期的系统设计教学方法模型
六十年代初加涅、格拉泽、布里格斯等 提出了早期“ 系统的设计教学”模型。 六十年代后期,布朗等人在《视听教学: 媒体与方法》中提出了系统化教学的模 型。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三、个别化教学——教学系统设计的特殊领域
个别化教学 是一种适合 个别学习者 需要和特点 的教学。学 生个别地自 学,在方法 上允许学习 者自定目标、 自定步调、 自己选择学 习的方法、 媒体和材料。
–公共和商业电视获得空前发展(1960年家庭电视 拥有率87%) –师资短缺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 1、系统设计教学方法的起源
时期:17世纪——20世纪60年代
特征:
系统设计教学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设计和改进教学的一种经验主义方法(实验方法)。
行为科学的一些概念(任务分析、行为目标、标准参照测试和形成性评价)
典型事件:
夸美纽斯——用归纳法来分析和改进教学
五教育技术的形成是三种概念的整合
通过上面对三个不同的教学改革实践的描述可以看到,在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以前,三种教学方法基本上是各自发展的。50年代以后三种教学方法中的概念和模式开始相互影响和渗透,并出现了逐步整合的趋势。
但在50年代后期,传播理论影响到视听教学领域时,从传播模型中已明确提示了教学过程中影响传播效果的众多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的制约,而在以后的 程序教学运动中才真正认识到对教学过程作系统分析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影响和决定学习效果的变量是如此复杂,只有系统方法才可能对教学过程作整体论的分 析,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80年代末,由于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媒体的开发及新的传播手段的开发与应用,使视听传播 教学领域出现了借助卫星通讯技术的远距离教学形式;在个别化教学形式中出现了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基于网络技术的网络教学形式和基于计算机仿 真技术的“虚拟现实”的教学形式;在系统设计教学领域里,原来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向以认知理论的信息加工的设计模 型和建构主义设计模型及综合的设计模型发展。
所以从历史发展上来看,教育技术是由前述三个概念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分析、解决教育与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教学系统设计技术与教学媒体开发技术的总称。
其一,由于现代视听媒体的介入,媒体传播教学与传统的班级授课 制(或集体化教学)有显著的区别:媒体传播教学的整个教学系统更为复杂,信息的流通与控制更为繁琐。这就对教师的主导课堂的能力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然操作更为复杂,那为什么人们还不懈的追求电化教学呢?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之一的视听教育理论——“经验之塔理论”向 我们强调了视听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视听教育媒体将教育教学信息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两种感官,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氛围。它不仅充分表达了所 传递的信息,而且促进了学习者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和记忆。它不受时空条件限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对于学生而言,它能给学习者更多的具体经验,感 官刺激(具体、生动、形象等),替代经验……对于教师,能够提供教学更多的选择方案、资源,减轻教学任务……对 于整个教学,能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科学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的。否则,有可能会根本就毫无成效或者得到事得其反的结果;其 二,媒体传播教学中现代视听媒体的介入并非简单的加入,而是系统的整合,是与教学系统中的教学者、学习者以及教学内容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 而共同促进系统的不断优化,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总结
集成型教学资源:课件,网络课件、教育专题网站、试题库,试卷、案例,文献资料
网络课程:指通过网络表现的、 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按一定的教
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文本素材的格式: 如纯文本格式(.txt)Word文件格式(.doc)Rich Text Format文件格式(.rtf) 电子书(.PDF)电子期刊(.CAJ)等。WPS文件格式(.wps)
下列选项中,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是: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
程、学习必须处于真实的情景中
模块二: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主要指蕴含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以数字
信号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信息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三大类型(每种类型包括的具体媒体以及相关概念)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
工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一皮亚杰
现代教育理论主要代表:1•程序教学理论、2•发现教学法、3.掌握学习模式、4•讲解式教学、
5•范例教学模式
传播的模式:1•香农一韦弗模式、2•拉斯韦尔的”5W”模式、3•贝罗模式
WMF格式是Microsoft Windows的图元文件,具有文件短小、图案造型化的特点。该类图 形比较粗糙,并只能在Microsoft Office中调用编辑。
PSD文件格式是图像编辑工具Photoshop的生成文件,它能够保存图像数据的每一个细节,
包括图层、附加的模板通道以及其他内容。PSD文件比BMP文件所占的磁盘空间还要大许
模块一:认识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简介
教育技术
第四阶段
视听传播 视听教学
视觉教育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2.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史—国外
第一阶段:视觉教育 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术语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出版公司,1906 年,它出版了一本介绍如何拍摄照片、如何制作和利用幻灯片的书,书名 就是《视觉教育》。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育分会。 第二阶段:视听教育 30年代后半叶,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在教育中获得运 用,人们感到视觉教育名称已经概括不了已有的实践,并开始在文章中使 用视听教育的术语。在诸多关于视听教育的研究中,堪称代表的是戴尔( E. Dale)于1946年所着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该书提出的“经验之塔 ”理论成了当时以及后来的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
戴尔经验之塔
“抽象”的经 验
言语
符号
视觉符号 广播和录音 静止画面 电影
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 越抽象。 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及通过视听 环境得到的信息对学生的刺激 更深刻。 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 逐步上升到抽象理念。
“观察”的经 验
电视 参观展览
学习旅行
观摩示范 角色扮演
“做”的经验
第四阶段:教育技术
由于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理论观念的拓新,国际教育界深感原有视听教 育的名称不能代表该领域的实践和研究范畴,1970年6月25日,美国视听教 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 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技术学的功能与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意义
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02
20世纪90年代,教育技术研究体现出了以 下一些明显特点:
1.研究结合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教育改革 的突破口 2.重视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重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 4.研究方法和过程日益规范化
9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 1.1978年北京师范大学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1981年我国有了自己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和辅助教学管理系 统 3.1987年我国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发了一批中华学习机教育软件 4.1995年中国的教育软件市场已基本形成,开始向家庭教育、学 校课堂教育、社会教育等领域进军 5.1966年9月,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颁布了《中小学计算机教 育软件规划》 6.1996年,国家纪委将“计算机辅助教学研制开发和应用”列入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3
4
• 20 20
所的中具利 接课在,用世 收程一后电纪 。。些来影
电大成,年 化学立幻代 教里了灯, 育,一片我 的还些等国 概开专媒教 念设门体育 逐了的作界 渐电机为开 被化构教始 人教。学尝 们育其工试
5
1949
学高 举 业有 一 有 外 电 校幻 主
院等 办 队教 些 的 语 教 和灯 要
1984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 展纲要》
1995年,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标志着中国网络教育应用的 开端
1998年5月,《中国教育报》指出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制高 点和突破口
2000年,教育部制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行校 校通工程的战略目标
教育技术的发展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是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 阶段
50年代电视、程序教学机等用于教学;60年代电子 计算机用于教学。5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的操作条件反射说和他设计的教学机器被引入电化教 学领域,在美国掀起了程序教学和利用教学机器进行 学习的热潮。60年代初,香农等的传播理论也被引 入教育技术领域。
从20世纪70年代起,教育技术进入系统发展阶段
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教学系统、卫星电视教学系 统等进入教育领域的媒体。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的观点和方法被广泛用来研究教育入网络发展阶段 进入教育领域的媒体主要有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是多媒体技术 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进入 教育领域,为建立新型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奠定了基 础,是教育的全民化、终身化、多样化、国际化、自 主化成为可能。
教育技术研究最前沿的两个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和网络教育
目前重视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所有这 些乃至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都强调对学习者学习的支 持,即围绕如何促进学习展开工作。人们将越来越重 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技术的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1)教师培训(2)教学资源建设(3)学习支持
二、教育技术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教育技术的萌芽阶段
20世纪20年代,受美国试听教育的影响,我国教育 界也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后来 还成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电化教育的概念逐渐被人 们接受。解放前,由于当时经济、教育、科技落后, 我国的电化教育知识星星点点,在少数几个城市、学 校、社教机关有所开展,未能大面积推行。
(5)一些高等院校开设了电化教育课。(6)一支数 量不大,但有教师、技术人员、工人参加的电教专业 队伍开始出现。(7)1949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俄语讲座,后又改为俄语广播 学校。(8)高等教育部于1964年批准在上海外国语 学院建造了国内第一幢电化教学楼。
第二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媒体对比实验:将电教媒体(主要是幻灯、投影、电影、录 音等)与传统教育媒体(如语音、挂图、实物、模型)进行 对比,探讨其作用及在不同学科中的使用方法和教学效果。 专题电教研究:研究电教媒体在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实现教 学目标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如何发挥其作用。 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电教经验,提高了课堂 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开展电教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了学 校电化教育广泛深入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了多项大 规模电化教育实验,如《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和《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等,推进了我国教育、 教学的深化改革,也对电化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实践产生了重 大影响。
陈友松和戴公亮的说法,即1936年他们看 到美国联邦政府教育署出版的《学校生活》杂 志上的一篇文章,把西方国家已经崛起的视听
教育统称为Electrifying Education,认为可将它
译作电化教育。但视听教育所包含的媒体或资 源并不都与电有关,于是建议从视听教育手段 中选取效果较好,需要用电的四种媒体,即幻 灯、电影、播音、电视归作一类,并将采取这
第三节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
一、学校电化教育 为了便于领导和推动学校电化教育的开展,1978年8月 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建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1979年起, 教育部决定中央电化教育馆又是教育部的电化教育局,负 责全国学校电化教育的行政管理工作。 随后,全国各地也先后建立电教机构。在各级电教机 构的组织和推动下,学校电化教育迅速展开。 1.购置现代化电教设备 2.编制、发行电教教材 3.电化教育深入课堂教学 4.电化教育著作的出版 5.培养电化教育专门人才
二、电化教育理论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一、 电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 1919年~1936年 1919年幻灯、电影、无线电广播开始在教育 中应用。1936年,开始使用电化教育名称。 (2) 20世纪20~40年代 此期间,我国部分地区开始举办电化教育专 业。1932年,南京成立“中国教育电影协会” 。1936年,南京教育部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和 播音教育委员会。1945年,苏州国立教育学院 成立电化教育系。
/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四节 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
一、积极开展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1978年以后……. 二、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 三、远距离教育的发展 四、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 电化教育专业始自1984年,1986年有三所学校建 立硕士点。1993年有博士点。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9)“e-Education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研究与人类学 习行为有关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规律,以促进 学习的理论与实践”(黎加厚,2000)。
(10)“教育技术是为教育的实施和提高教育的效果而采用的 方法、工具与所要求的教育参与者的技能之和。教育技术 的领域包括对教育过程、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 管理与评价和对教育参与者技术素质的培训等。在一定的 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教育技术可起到支持教与学和 优化教与学的作用,其核心目标是促进学习”(彭绍东2000)。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一、教学目标:学完本章后,学习者应能做到 1.说明“电化教育”名称的由来 2.阐述电化教育的定义及其实质 3.阐述教育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原因
/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二、内容要点 1. 电化教育的出现 2. 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3.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电化教育的本质的几种说法:
(1)手段、工具说。认为电化教育辅助教师讲授的一种 重要手段或工具。 (2)教育方式说。认为电化教育从本质说是一种新型的 教育方式;他所涉及的是教育的某几个部分,而不是教 育的全部;并没有自己的特殊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3)新教育说。认为电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是 教育的延伸与发展,是一种新教育,它涉及教育的各个 方面。 (4)新形态教育说。认为电化教育是一种新形态教育。
/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二、 电化教育的概念及本质
(1)1983年的定义:“电化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利 用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萧树滋,1983)。
(2)1985年的定义:“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并与传 统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 就是电化教育”(南国农,1985)。
(3)1988年的定义:“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 现代化教育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 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萧树滋, 1988)。
/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专家在学习、 研究AECr’94定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自己对教育 技术或电化教育的理解,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以下几种:
(8)“教育技术学是关于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
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
程和教学资源,特征是理论和实践并重,基础是现代教
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特征是定位于一门科学,目的在于
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
量”(谢百治,马飞,1999)。
/
(11)“结合AECT’94新定义,我们可以将教育技术的概念理 解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 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包括教育技 术学的理论基础、媒体与教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与开发、远程教学技术、 教学评价技术等内容。”(祝智庭,2001) /
/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4) 1978年~20世纪90年代
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并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纷纷建 立各种电教机构,开展电化教学。
1978年,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负责 全国的电教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到1985年底,全国已 有2253个县(区)建立了电教机构,占全国区县的95% 左右,全国80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许多中小学都先后建立 了电教中心与电教室。1978年,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创办 ,到90年代初,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远距离学校。 1986年,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创建。截至1997年底 ,我国已经建立教育电视台、收转台940多座,卫星电视 地面接收站
/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3) 20世纪50~60年代(初步发展)
在此期间,电化教育得到了初步发展。 1949年11月在文化部科技普及局成立了电化 教育处,负责领导全国教育技术工作。1949 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举办俄语讲座,后又改为俄语广播学校。每 年参加学习的学员达5000人,到1960年,累 计招生19万多人。1960年起,上海、北京、 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地相继开办电视大学 。
/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6)“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 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 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李 克东,1998)。
(7)“教育技术是依据教育理论和科技知识,开发和使 用各种媒体及其他学习资源,优化教与学的一种实践和 研究”(章伟民,1998)。
(4)教育技术(technologyineducation):①亦称“现代化教育手 段”,指在教育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②指在教育领域综合应用 科学技术以及教育学、心理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方面 的原理及其方法(《教育技术大辞典》增订合编本,
顾明远主编,1998)。
(5)“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南国农, 李运林,1998)。
/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五、当前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电”4.偏“科技”轻“人文”
/
第二章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