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论欧阳修的创新精神
学欧阳修精神演讲稿
学欧阳修精神演讲稿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欧阳修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学成就和为政才能都为后人所称道。
学习欧阳修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欧阳修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清明的政治智慧,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品格、学识、作风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首先,欧阳修的学识渊博,他精通经史子集,擅长诗词文章。
他的学识渊博、博大精深,不仅在文学方面有所建树,而且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精通经史,熟读诗书,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这种渊博的学识,使他在文学创作和政治施政中都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学习欧阳修的精神,我们也应该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的广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欧阳修的品格高尚,他一生崇尚正直、忠诚、诚信。
在他的诗文中,常常表现出对正直和忠诚的向往和追求。
他在政治上也始终秉持忠君爱国的信念,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遗余力。
他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榜样,对我们今天的人们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学习欧阳修的精神,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高尚的品德,坚守正义,忠诚于自己的职业和事业,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
最后,欧阳修的作风严谨,他在文学创作和政治施政中都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完美。
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而且在思想上也力求深刻,富有内涵。
在政治上,他也一丝不苟,勤政爱民,严明法纪,为民造福。
学习欧阳修的精神,我们也应该注重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追求卓越,力求完美,做到工作中一丝不苟,生活中精益求精。
总之,学习欧阳修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在学识、品格、作风等方面,多多向欧阳修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欧阳修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欧阳修:勤勉用功,读书治学
欧阳修:勤勉用功,读书治学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开创了一代文风,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代表,也是当时的文坛领袖。
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与学术建树,被时人推崇备至,名冠天下。
这一切,与他读书治学的思想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苦志探赜,至忘寝食”的读书态度欧阳修读书丰富,学养深厚。
《宋史·欧阳修传》中记载他“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说他年纪尚小时就非常聪颖,能够过目不忘,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除了有一定的天分作基础,欧阳修还十分勤奋。
家境清寒、父亲早逝的艰难处境,并未让欧阳修一蹶不振。
即使由于贫穷,只能用芦荻作笔在地上练习写字,欧阳修也依然坚持学习。
欧阳修曾在一个废书筐中得到了唐代韩愈的遗稿,读后十分仰慕。
他于是苦心钻研,欲探求其中的精微奥妙,以至于废寝忘食。
欧阳修有《读书》一诗,其中可见他对读书的重视,诗中云:“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
眼力虽已疲,心意殊未倦。
……至哉天下乐,终日在几案。
念昔始从师,力学希仕宦。
岂敢取声名,惟期脱贫贱。
忘食日已晡,燃薪夜侵旦。
……乃知读书勤,其乐固无限。
少而干禄利,老用忘忧患。
”这首诗可看作欧阳修对其读书历程和心境的自述,描绘了读书背后不为人知的辛苦。
欧阳修说,他年轻时读书是为了生计,后来则成为个人的志趣。
如今虽然精力不济,眼力也不复当年,心中对于读书的执着却未尝消减。
从夜以继日、手不释卷的读书历程中,欧阳修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得出了“至哉天下乐”在于读书的结论。
同时,欧阳修也积极肯定了勤于读书的重要性。
欧阳修曾记钱惟演“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
无论行走坐卧,从不离书。
受到钱惟演的感染和启发,欧阳修亦道:“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这种尽可能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写作,以求不虚度、不荒废光阴的努力,充分体现出了欧阳修惜时好学的治学精神。
正是这种勤勉刻苦、认真踏实、毫不松懈的读书态度,使欧阳修学问日进,受益颇深,为后来领导北宋古文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醉翁亭记》中的文学传统与欧阳修的创新精神-教案
《醉翁亭记》中的文学传统与欧阳修的创新精神-教案一、引言1.1文学背景与历史价值1.1.1描述《醉翁亭记》的历史背景,强调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1.2讨论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及其在宋代文学中的重要性。
1.1.3分析《醉翁亭记》如何反映宋代社会的文化特色。
1.1.4探讨《醉翁亭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2欧阳修的创新精神1.2.1概述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创新之处。
1.2.2分析欧阳修如何突破传统文学形式的束缚。
1.2.3探讨欧阳修的文学创新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1.2.4讨论欧阳修的创新精神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启示。
1.3教学目的与意义1.3.1明确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即深入理解《醉翁亭记》的文学价值。
1.3.2强调通过学习《醉翁亭记》,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1.3.3讨论本教案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作用。
1.3.4分析通过本教案,学生能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传统。
二、知识点讲解2.1《醉翁亭记》的文学特点2.1.1分析《醉翁亭记》的文学风格,如语言、结构、意象等。
2.1.2讨论欧阳修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本的表现力。
2.1.3探讨《醉翁亭记》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
2.1.4分析《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及其文学价值。
2.2欧阳修的文学理念2.2.1深入解读欧阳修的文学观念和创作理念。
2.2.2分析欧阳修如何将个人情感与文学创作相结合。
2.2.3探讨欧阳修的文学理念对宋代文学风格的影响。
2.2.4讨论欧阳修的文学理念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2.3文学传统与创新2.3.1分析《醉翁亭记》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典文学传统。
2.3.2探讨欧阳修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3.3讨论文学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2.3.4分析文学创新在文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3.1《醉翁亭记》文本分析3.1.1详细解读《醉翁亭记》的文本内容,分析其结构和意义。
3.1.2讨论文本中的关键段落和重要语句。
欧阳修的品格和精神对后世的启示
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品格和精神影响了整个时代,并且对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欧阳修的品格和精神体现在他的品德修养、政治理念、文学创作等方方面面,这些对后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品德修养欧阳修具有极高的品德修养,他在处事和待人接物上始终保持着一贯的风度和态度。
具体表现在:1. 儒雅风度欧阳修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造诣,更是一位儒雅风度的文士。
他的言谈举止间流露出的高贵与雅致,成为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楷模。
2. 礼贤下士欧阳修重视礼贤下士,尊敬老师、待人宽厚,这种修养与风范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二、政治理念欧阳修的政治理念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他主张:1. 以文治国欧阳修主张以文治国,认为文学、教育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他主张培养人才,以士大夫为国家的治理主力。
2. 崇尚廉政欧阳修崇尚廉政,主张官员廉洁自律,为政清正,用自己的品格和榜样来影响他人。
三、文学创作欧阳修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品格和精神,他的作品体现了高尚的品味和人生态度。
具体表现在:1. 文笔纯熟欧阳修的文学作品以雄浑明快,独具风采,有着超凡的艺术价值。
他的词作,如《踏莎行》、《采桑子》等,无不展现出他的高超才华和深厚人文情怀。
2. 洞悉人生欧阳修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着高超的造诣,更是洞悉人生、抒发情感,表现出他超脱世俗的高尚品格和精神追求。
欧阳修的品格和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启示作用。
他高尚的品德修养、政治理念以及文学创作,都对后世的文化传承和人格塑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正是因为有了欧阳修这样一位伟大的文化先驱,我国才能有着如此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对后人的启迪也是深远而重大的。
欧阳修的品格和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提倡和践行的价值观念、处世原则以及文学创作理念,都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成为历史上有益的典范。
在品德修养方面,欧阳修一生崇尚礼仪、尚雅风、追求高致,这些优良品质不仅在其一生中为人所称颂,更是对后世子孙的一种精神熏陶;对于政治理念的阐发,欧阳修提出以文治国、崇尚廉政等理念,不仅提供了良好的治国方略,也为后人执政者提供了明确的道德规范;在文学创作方面,欧阳修雄奇的笔法、深刻的人生洞察力和高尚的情感表达,都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楷模,影响了我国古典文学的发展。
醉翁亭记欧阳修的精神品质
醉翁亭记欧阳修的精神品质
欧阳修的精神品质表现为:
1、勤奋好学:欧阳修从小就特别勤奋好学,他少年时就学习经典诗词,汉书史籍,以及哲学、文论、医学等等,可谓是博学多才。
2、刻苦钻研:欧阳修在学习上非常刻苦,他曾说:“学习有三要,有什么不懂就要多研究,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不能马虎大意,要仔细认真。
”
3、崇尚学术:欧阳修一生热爱学术,他深信学术成就是一个人最高的荣耀,他曾说:“学术是一个人最高的荣耀,学术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
4、热爱祖国:欧阳修热爱祖国,他曾说:“我热爱我的祖国,我要忠于它,我要为它奉献一切,我要为它的繁荣昌盛而努力!”
5、追求卓越:欧阳修一生追求卓越,他曾说:“追求卓越,拒绝平庸,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论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精神
论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精神作者:尹砥廷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尹砥廷(吉首大学文学院,湖南吉首416000)摘要:欧阳修的人品、人格、气质和思想,在其散文创作中凝聚成了独具风神的艺术精神:一、以天下为己任的进取精神。
欧公积极以文干政,关心民瘼,惠爱百姓,具有浓重的忧国忧民和悲悯生命的忧患意识。
这既出自于欧公学“古道”的自觉行动和刚劲有为的天性,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宋代士大夫特有的文化心态有关,所以发而为文,具有一种情感奔泻、气韵流走、议论剀切的艺术张力,将舍我其谁的精神充分表达出来。
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欧公以笔代戈,讨伐奸邪,揭发小人伎俩,为伸张正义,甚至将矛头直指皇上。
这出自欧阳修的凛然正气,也来源于他的文学艺术观念,所以他的散文总是具有“议论争煌煌”的特殊韵味。
三、文学上的革新精神。
欧公为清扫五代侈丽文风,提出了一系列的革新理论,团结了一批革新力量,同时身体力行,创作了大量的平易质直的散文,并将散文的艺术精神融入诗歌、辞赋、骈文创作之中,从而成了“一世学者宗师”。
关键词:欧阳修散文;艺术精神中图分类号:I2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074(2011)04-0066-05作者简介:尹砥廷(1939 ̄),男,湖南洞口人,吉首大学文学院教授。
欧阳修作为宋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人品和思想精神风貌,通过他的散文,以特具风神的艺术形式充分表达出来了。
他的文章都是为了表明政治态度、关心国计民生、阐发文学主张、弘扬儒学理论、总结历史经验、为当代提供借鉴而创作的。
正因为欧阳修视文学为生命,将文章当成“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所以在文章中就能仗义执言,慷慨激昂,大义凛然;就能勇于针砭时弊,虽屡遭打击,却九死其犹未悔;就能尊重事实,坚持实录,即使得罪亲友,也寸步不让,如此等等,这既是欧公为人的准则,也是他散文的艺术精神。
欧阳修的刚柔相济管理哲学
中判 了欧 阳修死 罪 由于宋 仁 宗 的
干预 , 欧 阳修才 免于 一死 。 几 年后 .欧 阳修早 已是翰 林学
士 .而 陈执 中却 因政绩 糟糕 而 被罢
免。 按照 惯例 , 翰 林学 士需 撰写 一篇 制文 ( 类 似 于 现 在 的任 命 书 ) . 协 助 朝 廷重 新任命 下 属 陈执 中揣 度 欧
乐观 的 心 态 不 自暴 自 弃
气 呢?我 们知 道 .您 希望 他能 做个
扰。 在 面对 下属 时 , 他都 能本 着这种
“ 宽 简” 的 心 态 对 待
尊 重 下 属
3 0 岁 时 .欧 阳修 为 了 给范 仲淹 打抱 不平 , 愤 笔写 下 言辞 激烈 的 《 与 高 司谏 书 》 。 从 而 违背 了皇 帝 “ 不 得 再议 ” 的 旨意 . 被贬 到偏 远 的湖 北夷 陵。 朋友 写信 给他 表示 担 心 .但欧 阳修 回道 : “ 韩 愈是 具有 胆 气 的大诗 人 与政治 家 . 让我 很推 崇 。 但他 被贬
欧 阳修既 有容 人 的雅 量 .又生
性 刚直 : 他无 私 帮助 年轻 人 , 对 他们 又很 严格 正 得益 于他 柔 中带 刚 的 “ 管理” . 才培 育 出 了众 多 严谨 、 认真
而 有 才 华 的 后 辈
后身染怪病 . 喜怒 不定 . 常随意斥 责 、
鞭打身边 的人 ,对太后 也多有不 恭 。
才 能 譬 根 本 消 除 帝 亲 政 了 , 这 个 隐 患
与下 属相 处的 “ 宽简 ” 之 道
“ 宽 简” 是 欧 阳修 一贯 的 管理风 格, “ 宽” , 并 非政 务 松 弛 , 而 是 不 急
功 近利 ; “ 简” , 不是 省 略 , 而 是 不 打
试论欧阳修散文的继承和创新
欧阳修治学品格琐议
欧阳修治学品格琐议[摘要]欧阳修是光耀千古的文学巨匠、史学大师和百科全书式的学术泰斗。
他不仅在众多领域给我们留下了宏富的学术成果,其积学固本、勇于创新和积极为现实服务的治学品格也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对净化当今的文化学术环境、提升学人素质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欧阳修;治学品格;学人素质在我国文化学术史上,北宋欧阳修是一位光耀当代文坛、泽及后人的巨匠大师。
他不仅是中国名垂千古的文学家、史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影响还远及邻国外域。
早在14世纪,日本、朝鲜就开始翻译、学习他的文章,到了19世纪后期,其诗文中的名篇先后被译成英、德、法等国文字,在世界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欧阳修卓而不群的文化学术建树是与他终生养成的治学品格息息相关的。
今天,我们研究和学习他的优良治学品格,不仅对提升学人素质、净化文化学术环境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促进学术交流亦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本文试对欧阳修的治学品格略谈一二。
一、积学固本,夯实成才立业的基础欧阳修一生服膺儒道,始终把先秦元典时期的儒家学说视为安身立命、实现生命价值的航标。
时人推许他“尊崇元圣”,“识远才长,文高行洁。
笃于信道,不读非圣之书”[1],他的治学态度、治学品格就是仰此滋育而成的。
那么,他是如何构建深厚坚实的学业根基的呢?欧阳修有过很多的言说,这里主要提及两点。
第一,树立明确的进德修业的方向,不为世俗名利所左右。
欧阳修认为,要使文道远播千古,必须从脚下的修道、传道开始,修圣人之身,做圣人之事,即立德、立志,再做人、做官,只有这样,才能熔铸不朽的文章,也就是说,完美地做人做事是为文立言的根本。
他认为,做学问的大忌是赶时髦、追时尚、沽名钓誉。
他说,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立说之士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
欧阳修称他们“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2]。
所以,文章只有附丽于高尚的情操之上,才能传之后世。
试论欧阳修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试论欧阳修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欧阳修以独创的学术精神和高超的学术造诣,彪炳史册。
他虽未执教,却著有《吉州学记》,文中以坦诚恳切的态度、洗练直白的语言,阐述了其对教育的地位、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教育的方法等方面的深刻见解。
欧阳修的教育思想,在秉承儒家教育思想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历史现实,大力倡导忠孝仁义、礼乐教化,为北宋及以后的儒家政治与道德社会的建构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当今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江西永丰人。
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在他的一生之中,传世的有500余篇散文,但直接涉及到教育思想的文章很少。
《吉州学记》一文是欧阳修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该文所提出的关于教育的独特观点和精到见解,对当今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欧阳修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社会影响欧阳修被盛称为北宋儒学文宗,他大力倡导的儒家忠孝仁义、礼乐教化等,是北宋儒学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极大地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从其教育思想看,欧阳修非常重视对儒家教育思想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主张和观念,为北宋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卓有建树的教育家。
(一)欧阳修以先秦儒家教育哲学思想为根基,继承并弘扬了儒家教育观念的正统,坚持并凸显了儒家伦理道德教化、治国化民的思想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以其深刻博厚的教育理论和丰富具体的教育经验,对秦汉以后历代教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主流。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的著名论述,集中体现了儒家对大学教育的过程、步骤和作用的深刻认识。
孔子以主张道德教育著称于世,强调德育的“基础教育”的地位,认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
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他主张通过教育培养一大批有志于弘扬和推行仁道的君子,并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民众中去,从而稳固封建统治。
画地学书欧阳修的品质
画地学书欧阳修的品质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欧阳修及其作品进行简要介绍,为读者提供对概念的基本理解。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概述内容: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
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在文学界和政治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欧阳修精通诗词、散文和骈文,其作品充满了智慧和思想性,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还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秀丽、工整而著称。
欧阳修的品质以其聪明才智、勤奋好学和道德高尚为特点,他的成就和品质使他成为了北宋时期备受尊敬和推崇的文化人物。
本文将从欧阳修的才华、学识和品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作品和地位进行评价。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所采用的组织框架和布局。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三个主要部分来组织文章的结构: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以一个概述开始,介绍文章主题“画地学书欧阳修的品质”。
我们将简要介绍欧阳修以及他在文学界的重要地位。
接下来,我们将说明文章的结构,并介绍本文目录以及每个部分的内容。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部分:欧阳修的才华和欧阳修的学识。
在欧阳修的才华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和造诣。
我们将从他的诗词创作、散文写作等方面来展示他的才华和独特的文学风格。
在欧阳修的学识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他在学术领域的造诣和研究成果。
欧阳修不仅在文学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在历史学和经学等领域有着深入研究和贡献。
我们将通过介绍他的著作、研究成果等具体事例,来展示他的学识广博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结论部分将对欧阳修的品质进行总结,并给出对欧阳修的评价。
我们将回顾文章中介绍的欧阳修的才华和学识,并强调他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重要贡献。
同时,我们也将对欧阳修的品德和为人进行评价,并总结欧阳修作为一位杰出文学家和学者的品质。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我们将全面而详细地展示欧阳修的品质,并向读者传达出对欧阳修的肯定和赞美之情。
欧阳修启蒙教育
欧阳修启蒙教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理学家,被誉为宋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宗师”。
他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还在教育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欧阳修的启蒙教育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启发思维、培养品德和潜心修身。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欧阳修对启蒙教育的贡献。
欧阳修重视对学生的启发思维。
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启发思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欧阳修认为,学生应该追求真理,不断探索未知,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盲从、不墨守成规。
只有开拓思维,才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才。
欧阳修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是其立身处世的基础,也是其成就的关键。
欧阳修强调自律、诚实、正直等美德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学识、文采,更要有高尚的人格。
他认为,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素养,才能受人尊重,才能驾驭自己的命运,才能为社会、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欧阳修主张潜心修身。
他认为修身是修养自己,使自己更完善。
欧阳修在不断追求自身修养的也将这种追求传授给学生。
他强调学生应该懂得拥有一颗宁静的心,明白做人的道理,追求内在的自我提升,以此来提高个人修养和修身修行。
只有潜心修身,才能有清明的心态,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行得更远更稳。
欧阳修的启蒙教育理念具有深远的意义。
他注重启发思维,培养品德,潜心修身,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更应该从欧阳修的启蒙教育中汲取智慧,培养出真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的新一代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0字】如果还需要其他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第二篇示例: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被誉为北宋文学的奠基人和启蒙教育的倡导者。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以其高超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数代人,塑造了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
欧阳修的创“新”与辟“怪”
卷第 年
期 月
吉安师 专 学 报 哲 学 社 会科 学
’
欧 阳修 的 创
“
新
”
与 辟
“
怪
”
刘德 清
〔 摘
、
要 〕 欧 阳 修 的 为 人 为政 为 学 为 文 充 满 改 革 创 新精 神 具 体 表现 在 人格标 新 政 治
。
、
,
,
、
鼎 新 学 术更 新和 文 学革 新 等方 面
,
难 能 可 贵的 是 他 在 改革 创新 的 同时 辟 怪 而 宁 中
、 。
,
,
“
”
“
”
,
切
,
实 地 改 变 了世 风 士 气 改 变 了 政 坛 学 坛 文 坛 风 气 还 在 于 他 对 道 赋 予 平 易性 〔 关锐 词 〕 欧 阳 修
“ ” “ ”
、
、
其思 想 渊 源 除 变 通说
,
“
”
、
“
人 情说 之 外
”
“
务 实 性 的 解释 在 于 其 立 身 治 学 的 中 庸之 道 辟怪 中 庸 之道
, ,
”
,
。
创新
欧 阳 修 的 一 生 充满 改革 创新 精 神
, 。
,
。
改
父 子 不 子 至 于 兄 弟 夫妇 人 伦之 际 无 不大 坏 而 天理 几 乎其 灭 矣
, , , 。
、
,
革创新 是 宋朝 时代 精 神 之 一 欧 阳 修 正 是 这
一 时 代精 神 的首创 风 气者
,
”
在频 繁 的封 建 政 权
。
宋朝 立 国 以 后 为 了天下长治 久 安 竭 力 提倡 忠 义廉耻 激 发 文人砒砺 名 节 刚正 忠鲤 的处 世 人 格 应 时 而 生
欧阳修辞赋的变革与创新
欧阳修辞赋的变革与创新
对于欧阳修的辞赋,后世评论家素来评论不高,大抵因为其以文为赋,在辞赋作品中掺入大量议论说理成分,有失赋体本色。
后世对欧阳修辞赋的研究也屈指可数,零星单调,与浩瀚丰富的欧阳修诗词文研究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本文欲重新对欧阳修辞赋做出评价,从一个中心,两个背景,三大特色,四种赋体展开讨论,一个中心是指欧阳修辞赋中的变革创新,这个中心始终贯穿于全文,未曾明言却易显。
笔者认为,正是因为欧阳修辞赋中呈现出的创新成分才使得其辞赋风格独特、别树一帜,欧阳修对“变”与“守”的度的精准拿捏更使其辞赋作品难以复制,篇篇呈现出他个人的特色,彰显了他过人的学识和才华。
欧阳询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例子
欧阳询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例子1 欧阳询简介欧阳询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大书法家,名列“六家之首”,被誉为“楷书圣手”。
他不仅在碑刻、奏书、封札等书法领域拥有出色的表现,还在书法的理论和技艺上做出了重要的创新和贡献。
他的书法技艺深受后世书法家的推崇和模仿,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重大影响。
2 学习机遇下的勇于探索欧阳询自小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父亲的教导下得到了系统的学习和指导。
后来,他有幸拜名家颜真卿为师,在他的指导下不断磨练笔墨,深化对书法的理解和掌握。
欧阳询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心态。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技法和规矩,而是不断探索、摸索自己的书法艺术之路,勇敢地尝试新的技法和风格。
比如,在传统的楷书风格上,欧阳询创新性地融入了行草和隶书的元素,使得他的楷书更加流畅有力,又不失简洁大方。
此外,欧阳询还尝试过将隶书的独特笔画和结构运用到楷书中,细腻入微,形成了崭新的书法形式。
3 创新精神带来的成就欧阳询的勇于探索和创新精神,为他带来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书法作品流畅凝练,气韵生动,颇具魅力。
他在碑刻和奏书、封札等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作品风格独特,受到广大民众和文人雅士的赞赏和喜爱。
欧阳询的书法理论和技艺贡献也不容忽视。
他提出了“笔秀、形清、气劲、韵味”四个要素,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总结,建立了完整的书法造诣体系。
他还极其注重笔墨的灵活运用,追求笔墨表现上的多样化和丰富性。
4 对当代书法家的启示欧阳询的创新精神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启示。
当代书法家要勇于探索、勇敢尝试新的技法和风格,不被传统的束缚所限制。
同时,要注重对笔墨的研究和运用,追求笔墨表现上的多样性和韵味。
除此之外,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也需要不断地开拓和创新。
今天的书法家需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结合时代的要求,不断推陈出新,推动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5 结束语欧阳询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为后代书法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鼓舞。
欧阳修严谨认真的故事欧阳修性格
欧阳修严谨认真的故事欧阳修性格欧阳修的故事欧阳修,我国古代北宋时期的大文豪,生性喜欢喝酒,因此自号醉翁。
他的表字是永叔,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文章登北宋文坛巅峰。
他为人正直,学生众多,其中不乏王安石这种文坛政坛都非常了得的人。
鉴于他在文学上突出的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历史上关于欧阳修的故事不少,其中还是关于文学方面的比较多,也比较出名。
有故事说他是第一个向民间歌女学习的大家,民间诗歌许多都非常平易近人,自从欧阳修诚心学习之后,他的诗词文章多了简明,非常平易近人。
欧阳修作为一个文学巨匠,自然是离不开不断的学习的,他不仅向民间歌女,还听得进樵夫的建议。
欧阳修所写的著名的《醉翁亭记》就是经过一个过路的樵夫建议之后修改的,可以说,欧阳修在文坛的成就离不开他平易近人的品性。
他除了在文学方面听得进意见之外,他还喜欢琢磨文字。
说到对文字的琢磨,最有名的就是文学严谨。
他有一次帮一个朋友写一篇文章,写完了,也有人送走了。
欧阳修回头细想,琢磨不对,就快马策鞭将文章追了回来,只为在一句之中加上一个而字,可见他严谨的态度。
欧阳修的很多故事都可以体现出的他的性情,也可以反映出欧阳修对文学的态度,学习上孜孜不倦、虚心求教,写作上严谨认真,积极向上。
欧阳修性格大凡诗人都非常的有个性,欧阳修也不例外。
发生在欧阳修身上的故事很多,足足可以写厚厚的一本书,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欧阳修性格。
欧阳修性格受他父母的影响很大,欧阳修性格的形成主要是她母亲言传身教的原因。
他的母亲是大家闺秀,识字懂礼节。
他和母亲从小寄居在叔父家里,知道叔父家里拮据,他母亲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和儿子,并教育欧阳修一定要有志气,千万不能看不起自己,要学会苦中作乐。
他的母亲还教育他以后做官一定要学他父亲,清正廉洁且要宽大处理。
他三次被贬,但都不以为然,反而能在逆境中陶冶情操。
他很孝顺,怕母亲一时受不了自己被贬而过艰难的日子。
他的母亲说:我已经习惯过苦日子,只要你觉得没什么,我更觉得没什么。
欧阳修对“气盛言宣”说之发挥与创新
欧阳修对“气盛言宣”说之发挥与创新作者:乌仁图雅来源:《语文学刊》 2009年第6期文学的生命线离不开历史的画笔,任何文学都是历史中的文学,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文学历史活动接受之链上的一个环节。
韩愈散文的生命链延伸到宋代之时,又获得了一片新的天空。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急遽演迸的时期,北宋尤为如此,北宋中期的散文便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步入了新的发展期,也可谓是它的鼎盛期。
韩愈的散文也是在此情境之下,迎来了其在北宋接受与创新的高潮。
但与此同时,险怪奇涩的“太学体”开始滋生,宋初柳开一派纳文入“古道”之范畴,并试图将古文革新变成儒学运动的弊病也再次萌芽。
欧阳修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登上文坛并领导古文革新。
欧阳修作为当时北宋古文革新的掌舵者,不但将韩愈的散文作为创作的直接母本,而且,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更迭,有意无意地对韩愈的散文作了新的阐释,在学习接受中不无创新……承中有变。
并且,欧阳修用他那富有建设性、战斗性的理论和突出的创作实践,大力提倡、推广韩愈的散文,以此与怪僻文风进行坚决的斗争,使北宋古文革新大踏步地向胜利方向前进。
苏轼《六一居士集叙》称: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说为忠。
总之,欧阳修为宋文健康发展和繁荣鼎盛,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公认为“一代宗师”【1]。
韩愈作为唐代古文革新的中坚人物,独立潮头,大变唐文,并提出诸多自己对于散文创作之见解和理论。
养气与为文之关系便是其中之一。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云:“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他主张“气盛言宜”,所以要为文“养”气。
刘熙载《艺概·文概》云:“昌黎接孟子知言养气之传,观《答李翊书》学养并言可见。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此以气论辞之始。
至昌黎《答李翊书》,柳州《与韦中立书》,皆论及于气,而韩以气归之于养,立言较有本原。
”刘熙载在韩、柳比较中所认定的“韩以气归之于养,立言较有本原”,可谓是言简意赅,深得要旨。
欧阳修提倡新文风
欧阳修提倡新文风欧阳修提倡新文风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并且他非常的有才华,而在政治上也负有盛名。
那么,欧阳修所提倡新文风是什么呢?欧阳修所提倡新文风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欧阳修的提倡新文风,欢迎阅读!范仲淹推行新政的时候,有些反对新政的人诬陷范仲淹和赞成新政的人是“朋党”,滥用权。
当时,谏官欧阳修也赞助新政,特地写了一篇《朋党论》,为范仲淹辩护。
后来,范仲淹被贬官,欧阳修受到牵连,也被贬官到外地去了。
欧阳修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
他的母亲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哪里有钱供他上学呢?郑氏左思右想,决定自己教儿子。
她买不起纸笔,就拿荻草秆在泥土地上划字,代替纸笔,教儿子识字。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
欧阳修读书非常刻苦专心,不少书读过就能背诵。
家里的书不多,很快读完了,他就向邻居借书。
遇到重要的书,他还亲手抄写一部。
由于母亲的辛勤教育,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他在少年时代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欧阳修长大以后,到京城去参加进士考试,获得第一名,被派往西京(今河南洛阳)做留守推官(地方行政长官的助手),当西京留守钱惟演的幕僚。
钱惟演是当时有名的文人。
他手下的许多幕僚大都很会写文章。
有一次,钱惟演在西京修建了一所驿舍,叫尹师鲁、谢希深和欧阳修三个幕僚各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情。
三个人把文章写好了,拿出来互相观看,谢希深的文章七百字,欧阳修的文章五百多字,只有尹师鲁的文章三百多字。
尹师鲁的文章短小,文字却十分精炼,叙事清晰,而且结构严谨。
欧阳修看了,很是钦佩,就带了酒去拜访他,向他讨教。
两人讨论文章的写法,整整一夜没有睡。
欧阳修知道了自己文章的缺点,就认认真真地重写了一篇。
重写的文章比尹师鲁的还要少二十几个字,内容却更加完整。
尹师鲁看了以后,不由得对人称赞欧阳修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是一日千里!”欧阳修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说:“写文章要有三多,看得多,做得多,还要跟别人商量多。
论欧阳修在散文领域的创新精神
论欧阳修在散文领域的创新精神
刘越峰
【期刊名称】《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盟主,他在散文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包括首创文赋体式、开诗话先河和破体为文等方面内容。
这一切创新成就的取得都与他在散文领域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密不可分,这种精神主要表现在反对初唐作家因循齐梁文风、不迷信韩、柳和主张创新而不立异等方面。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刘越峰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欧阳修散文研究的新收获r——读洪本健《欧阳修和他的散文世界》
2.欧阳修散文创作对庆历学术的影响——从散文创作角度论述学术问题
3.风神绝世的优美散文——欧阳修散文的艺术风格
4.诗的散文化和散文的诗化——试论欧阳修散文之特色
5.吴孟复先生的欧阳修研究——以《欧阳修及其散文》为中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论欧阳修的创新精神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又在文学、史学、金石学、目录学、谱牒学、诗、词等诸多领域卓然成家,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欧阳修以其毕生的精力、卓越的才华、创造性思维和开拓性实践,切实地改革了世风士气,更新了政坛、学坛、文坛风尚,推动了当时的社会进步和学术发展,欧阳修也因此而被时人誉为“以文章道德为一世宗师”。
⑴欧阳修一生充满着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成就欧阳修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忘身报国,救世济民”是欧阳修创新精神的思想基础。
欧阳修从事政治和学术活动的时代是北宋朝的中期。
这个时期的社会状况,表面上看是风平浪静,一派升平气象。
而实际情况是,统治阶级因循守旧、不知进取;劳动人民忍受压迫和剥削,敢怒不敢言;面对契丹、西夏的军事威胁,北宋王朝国防无力而奉行屈辱外交。
内忧外患,社会矛盾非常激烈。
早年,欧阳修曾仿效韩愈的《杂说四首》写了《杂说三首》。
第一首强调要有为而发,不作无病呻呤;第二首强调要建功立业,不追求功名利禄;第三首强调要奋发有为,自强不息,抒发他忘身报国、救世济民的人生理想。
欧阳修一生关心国计民生。
他说:“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吾昔贬官夷陵……取架阁上陈年公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⑵他历任地方官,办事很认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尚及文章,惟谈吏事”。
⑶景佑三年(1036),他在《原弊》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存在“三弊”(诱民之弊、兼并之弊、力役之弊)的现实,并分析造成的原因,表现了改革弊政的愿望。
他积极参加朝政改革,以谏官和知制诰的身份参与庆历新政,踔历风发,敢说敢为,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旺盛的改革热情;他始终坚持反因循、求改革,斗志至老不衰。
“疑古辨伪,力排旧说”是欧阳修创新精神体现在学术研究上的特征。
要改革,就得有改革的理论依据。
在封建社会中期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新式理论可资引征的情况下,作为庆历新政的鼓吹者和领导集团成员之一的欧阳修,把注意力投向了旧式“经”书——《易》、《诗》、《春秋》等。
他把创新精神贯彻于学术研究,勇敢地举起疑古辨伪的旗帜,带来了学术思想的大解放,开创了我国学术发展的新时代。
正如苏辙在评价欧阳修在经学研究方面的独创精神时所说:“欧阳修长于《易》、《诗》、《春秋》,其所发明,多古人所未见。
”⑷在笃信经传的中国中古时期,欧阳修敢于力排旧说,对传统经籍和后儒的传注提出质疑,疑《易传》、疑《诗序》、疑《周礼》,在维系旧秩序的旧理论架构上撕开一个口子,提出自已独到的见解,为改革创新提供理论依据,确实难能可贵。
“物极必反,数穷则变”是欧阳修《易》学研究中贯彻始终的思想,也是欧阳修创新精神的哲理基础。
欧阳修在讲解《易》时说:“物极必反,数穷则变,天之常道也”,⑸并且告诉人们这个道理是贯穿《周易》全书的总道理,认识和掌握这个道理是正确理解《易》义的关键,也是指导人们行动的正确理论。
欧阳修认为,“物极必反,数穷则变”不但是通盈天下之道,而且是四时恒久之道。
他说:“恒之为言久也,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⑹在这里他告诉人们,恒久不是静止不动、永远保持原貌的恒久,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恒久,静止不动不可能保持恒久,客观事物只有在变化发展中才能保持恒久。
欧阳修进一步指出,“久于其道者,知变之谓也,”⑺君子明于恒久之道就能知进退存亡之理而化育天下。
欧阳修这些认识已经包含着辩证法思想。
“除弊兴利,革故鼎新”是欧阳修创新精神的实践目标。
北宋一朝,多有沿袭前朝五代时的纷乱制度,所以官制、兵制等方面都明显存在冗滥的弊病。
到仁宗时,冗官、冗费和冗兵这所谓“三冗”问题已成积弊,造成严重的政权危机和社会危机。
欧阳修在朝历仕知谏院、知制诰、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要职,经过不断的深沉思考,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生产、节约财用,严明赏罚、澄清吏治,练兵选将、巩固边防等改革主张及一系列除弊兴利,革故鼎新的具体办法。
完全可以说,改革创新是欧阳修献给他的那个阶级和那个时代拯危救弊的一副良药。
欧阳修不仅有改革者的思想,也有改革的实际行动。
他不仅是庆历新政的参与者,而且是新政决策集团的主要一员。
新政酝酿期间,在围绕要不要改革的“庆历党议”这场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斗争中,欧阳修坚定地站在改革派一方。
他曾上书力荐改革派人物范仲淹,也曾为受打击的改革派官员辨冤,他更直接指斥阿附保守派代表人物吕夷简、诋毁范仲淹的高若讷“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⑻为改革派争取领导权做了充分的实际工作,对促成改革出了大力。
在新政实行期间,他参与决策,提建议,出主意,也切实督察新政的实行情况。
例如,他连上三书按察官吏,他提出不循常规,于军中选将;他两论台官不当限资考;他建议整顿馆阁官职以杜绝冗滥,又两论更改贡举;欧阳修还连上两书建议黜降不能按要求按察部下官吏,致使昏官赃吏得不到惩处,造成地方动乱的京西按察使陈洎、张昪,使陈、张两人受到降职处分。
庆历新政失败以后,欧阳修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而且为贯彻这些主张作了力所能及的努力。
比如:他主张不次用人,便向朝廷举荐才学、品格具佳的布衣士人苏洵、陈烈;他也曾奏请奖用70岁的老将孙沔。
至和二年(1055年)他管领三班院,见官员冗滥空前,曾奏请进行厘革,“立定新制”。
⑼嘉佑五年(1060年)他领管群牧司,因见“积习成弊”,也曾奏准改革旧制。
他奉使河东时,见朝廷禁止耕种沿边之地,造成很大祸患,便拟定了召募耕种人之法,奏请朝廷施行等。
尽管庆历新政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改革创新精神正是欧阳修及其那一代人留给后世的一份宝贵遗产。
特别需要论及的是,欧阳修成功地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宋初以来的西昆体诗文“缀风月,弄花草”,一味好奇尚怪、粉饰太平,到仁宗时已成为不利于封建统治的因素。
适应当时朝政改革的要求,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兴起。
嘉佑二年(1057)欧阳修主持贡举时,带头改革科举考试制度,起用了一批有用人才,从组织上为改革宋初的文风准备了力量;他痛抑“时文”的险怪风气,提倡平实文风,并以大量的创作实践引导宋文走向平易自然、关心现实生活的康庄大道。
欧阳修一生著述丰厚,凡22种,仅《四库全书》就收录或存目13种。
他个人编著《新五代史》,又主编《新唐书》,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他个人占了两部,从数量上看也是一个巨大成就。
他编史,讲求义例,创制新体,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封建正史的体例。
欧阳修又是我国金石学的开创者,他的《集古录跋序》是我国金石考古的第一部专著。
欧阳修早年参加编写的《崇文总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官修总书目。
他编撰的《欧阳氏谱图》,改造家谱体例,创制谱牒新样式,为明清两代私家修谱及谱学繁荣创造了条件。
欧阳修是著名的诗人、词人,更是杰出的散文作家。
他的诗词文都能变古创新,形成个人特有的风格,处在开风气之先的倡导地位。
他的《六一诗话》创立了一种漫话闲谈式的论诗体例,开文人诗话之风。
他的《秋声赋》一改旧的传统方式,糅进了散文的表现手法,为诗文革新运动的深入发展拓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正如南宋文学家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指出:“庆历后,欧阳修以文章擅天下,世莫敢有抗衡者”。
毕仲游撰《欧阳叔弼传》云:“本朝欧阳庐陵文忠公起于天圣、明道间,主天下文章之盟三十年”。
经过欧阳修及其后继者的努力,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结束了骈文独霸文坛近乎千年的历史,开拓了古文顺利发展的新境界。
“果敢刚正,清操历节”是欧阳修创新精神的个性品质。
改革创新会有风险、有阻力、也可能失败,甚至改革者也可能因而遭受打击迫害。
这就要求改革者必须具有独特的个性品质,欧阳修正是具有这种独特个性品质的人。
欧阳修自称“余狷而刚”,⑽并称引前宰相王曾的名言“恩归于已,怨使谁当?”以表白自己直道行事,不做老好人的心迹。
在朝廷论事时,他犯颜直谏,正言谠论,一反士林论卑气弱的陋习。
他不怕得罪权贵,“不怕身微而当众怒”,⑾以致平生屡遭诬陷贬谪,景佑三年(1036),他因“朋党案”贬官夷陵;庆历五年(1045),因“张甥案”再贬滁州;治平四年(1067),又因“长媳案”罢政出知外。
然而,他无怨无悔,身居贬所,随遇而安,且终生不改其操。
嘉佑二年(1057)他主持贡举时,对当时流行的“险怪奇涩”的不正之风予以痛斥,以致受到一些浮薄子弟拦路围攻,甚至写祭文诅咒他,但他泰然自若,不仅毫不妥协,反因发现了苏轼这样杰出的人才而大喜,甘愿为这样的年轻人的出头让路。
《宋史》本传称他“天资刚劲,见义勇为。
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
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盖棺论定,称赞其“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这是对欧阳修创新精神独特个性品质的充分肯定。
“奖掖后进,择贤而举”是欧阳修创新精神得以发扬光大的关键。
欧阳修以其道德文章为天下所仰慕,后辈们更把他视为泰山北斗。
欧阳修本人也当仁不让地以领导文坛,振作一代文风为已任,始终注重奖掖后进,择贤而举,以求真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
嘉佑二年(1057)欧阳修主持贡举,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五载:是岁“赐进士建安章衡等二百六十二人及第,一百二十六人同出身。
是岁,进士与殿试者皆不落”。
不仅是取士众多,而且是英才辈出。
这其中就有曾巩、张载、王回、王无咎、吕大钧、程颢、苏轼、苏辙等人。
当时,这一批人正是英气勃发、年富力强,都期盼着在政坛上和文坛上大显身手,一展才干。
贡举中得人之盛,号称一时。
于是从宋仁宗后期开始,文坛上出现了人才济济,且聚于欧阳修门下的盛况。
从欧阳修的密友尹洙、梅尧臣、苏舜钦,到受欧阳修引荐的苏洵、王安石,再到直接出于欧门的苏轼、苏辙、曾巩和间接受益于欧阳修的黄庭坚、秦观、陈师道,有宋一代无不得到欧阳修培养、熏陶,因而这一代人大多都具有类似的人格精神和学识修养,从政为文各有千秋,欧阳修的创新精神也得以发扬光大。
附注:⑴吴充《欧阳公行状》,《欧阳文忠公全集》附录。
⑵洪迈《容斋随笔》卷二。
⑶《宋史》本传。
⑷苏辙《神道碑》,《欧阳文忠公全集》附录。
⑸⑹⑺《易童子问》,《欧阳文忠公全集.居士外集》卷25。
⑻《与高司马谏书》,《欧阳文忠公全集.居士外集》卷17。
⑼《论使臣差遣札子》,《欧阳文忠公全集.奏议集》。
⑽《祭梅圣俞文》,《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0。
⑾《滁州谢上表》,《欧阳文忠公全集》卷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