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财富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的财产观

摘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财产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从不同的方面看待财产也会有不同的内容和含义。古希腊哲学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对财产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财产是通过自然和易物的方式来获得,在对待财产时他反对极度的贫穷和奢侈,要符合中道。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财产观经济

中国素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伦理道德,这里的“财”就是指的财产,财产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和追求目标,财产观是经济伦理的重要内容,是反映经济和伦理关系的重要范畴。亚里士多德是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对财产的理解有其独到和精辟之处。

一、亚里士多德的财产观

亚里士多德提出:“劳动是为了获得闲暇”,私有财产就被看作一种自然法则,他认为只有私有财产制才能定份止争,当人感到一个东西为其所有时,便会获得无限的快乐。人们热爱自己所有的物并从中获得满足,这是自爱的延续,是根植于人本性的、一种自然的情感。关于财产会增加个人的选择自由,亚里士多德对此还有更精辟的发挥。他说,人们的快乐也来自于帮助自己的朋友和同伴。但这种快乐同样和私有财产有关。“在一切公有制的城邦中,人们无力作出慷慨之举”,也没有人能够表现出善心。因为人不可能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去助人。在公有的产权制度下,慷慨与善心的典范,只会逐步被人遗忘,恰恰只有在私有财产制下,人们才可能发挥乐善和仁心。

(一)财产需要具有合法性

亚里士多德肯定财产的客观存在和现实作用,强调财产获得必须有伦理上的社会认可,即必须“义以为上”“取之有道”“符合自然”“符合德性”才具有合法性。他从自然主义出发,其观点更倾向于对财产存在的现实描述。他认为对财产的拥有要符合“德性”,他将经济财产作为家政学来研究,认为致富有两种方式,一种和家政管理有关,合乎自然地从动植物中取得财产,这是必须可以称道的;另一种是在交换中从别人处获利,这是不自然的。他这样分析:我们所有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按事物的本分,是正当的。另一种则是不正当的,例如鞋穿在脚上是本分的,用来交换不是鞋固有的用途,不是本分。(二)财产获得的两种方式

一种是自然方式,即收集生活所需要的自然产品。他把这种方式分为三类:放牧、狩猎和耕种。人根据对衣食的需要,固定了这种方式的自然范围。这种方式是家庭管理和国家管理的一部分,或者更恰当的说,是二者的先决条件;家庭管理和国家管理的任务是使用积累起来的东西。这种方式和第二种获得财产的方式的中介是易物方式。亚里士多德在这里得出后来著名的事物的使用价值和事物的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第二种和不自然的方式始于易物是为钱而不是为物。诚然,对于满足人们的自然需要而言的物物交换是必需的,也不违背自然。但是,基于人们无止境的“无限制地聚敛财产并非要务”的欲望应受到指责。可见亚里士多德十分注重实体经济。

(三)财产的分配要公正、符合中道

亚里士多德对于财产分配强调了公正问题。他提到:“公正就是某种比例,

而这种比例所固有的性质不仅是抽象的目的,而且是普通的数目”,“公正就是比例,不公正就是违反了比例,出现了多或少,这在各种活动中是经常碰到的”。

对于财产的拥有,亚里士多德反对极度贫困或极度富裕,要符合中道。但他并不因此而主张财产公有或限制个人可以拥有财产的数量,也不以财产的多寡来定义人的善恶,而是希望以道德来引导财产的使用。对个体来讲,亚里士多德认为“财产是有用的,一个人能够良好地使用,他就具有了对这东西的德性,这样的人也就是慷慨的人”。但由于人们的欲望无止境,所以应该建立制度以教化民众,为民众提供真正的教育,节制欲望,过一种有德行的生活。否则,在财产问题上,个体的这种矛盾永远不可能得到解决。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财产理论试图解决的是人类有限的需求与无限的欲望之间的矛盾。

二、亚里士多德财产观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的财产理念是告诉人们不仅要知道如何去创造财产,更重要是要知道如何去使用财产,要懂得明智而合理地使用财产的知识。那么财产的合法性问题是人类寻求自身存在与发展之价值的最重要的体现。伦理是人类对自身行为的调节控制和内在管理,是一种人类“向善”的实践理性,它规范决定、限制着经济利益的分割,是财产合法性正确价值的定位和社会认可的依照尺度。

亚里士多德的财产观点也助于我们对经济伦理的学习和理解。他强调拥有财产的合理合法性,贪婪之人终究不会感受到财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相子国.财产观的经济学诊释[J].韶关学院学报,2004,(7).

[3]2005 年社会蓝皮书[EB/OL].新华网,2004- 12- 13.

[4]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