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腹膜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卵巢转移瘤 2、伴明显钙化的PC 3、假性粘液瘤 4、侵袭性明显的PC
1、卵巢转移瘤的临床特征(1)
卵巢转移瘤发生率:任何恶性肿瘤都可以转移到卵巢, 在欧洲结肠癌常见,在亚洲以胃癌常见,占卵巢转移 性肿瘤的67%。
胃肠道癌容易发生卵巢转移的机制及原因:
途径多:可经淋巴道转移、直接种植、血行转移; 绝经前血循环丰富的卵巢; 每月一次的排卵所造成的破裂口是转移性卵巢癌常发 生于生育期年轻妇女的原因。
图1 2014-6-11,化疗前
图2 2014-11-07,化疗后
女,45岁,胃癌化疗后复查 图1:左侧附件区囊状影,其左侧壁可见壁结节样影(向囊内隆起)。 图2:化疗后,囊状影及壁结节均显缩小。
2、伴钙化PC的影像诊断
钙化性转移多见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胃肠道粘 液腺癌/印戒细胞癌。 影像特征性钙化转移有助于临床及病理的定性诊断。 对于上述两种病理类型的CT检查,要重视钙化灶的 观察,减少漏诊。 CT平扫及肠道阴性造影剂有助于钙化转移的发现。 MRI发现钙化灶不敏感,容易漏诊。 钙化转移灶疗效判断:实性部分进一步钙化,病灶 体积不一定缩小。
壁层腹膜增厚、强化是PC最直接的CT征象, 正常腹膜CT一般不显示。壁层腹膜增厚的诊
断标准为厚度大于2mm。
形状分为条/带状、结节状及斑块状。 腹膜增厚的部位以膈下、盆底及结肠旁沟等 处较明显(发生率分别为73%、62%及 41%)。
图1
图2 图1,2:卵巢 癌术后,左 侧壁层腹膜 不均匀条片 状增厚
图1
图2
例1 图1、2 右卵巢浆液性 乳头状腺癌, 中分化: 右卵巢、子宫 浆膜面、大网 膜出现钙化性 块影或结节 图3、4 贲门、胃底、 胃体粘液腺 癌/印戒细胞 癌: 左上腹见高密 度钙化结节
图3
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例2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术后,左侧子宫直肠窝小的钙化转移灶。CT平扫 (图1,2)显示微小钙化灶较增强扫描(图3,4)清晰
结肠跨越右、左腹部及腹盆部,行程复杂、多变,在CT横断面上能与
之形成自然对比的结构少,病变检出率低。
子宫血供丰富,正常情况下可明显强化。因此,种植灶在子宫表面的
强化灶亦不容易发现。
该部分病人CT易漏诊,需紧密结合临床或其它影像学检查
如肠壁转移病人,临床常有反复发作的疼痛,且有不断加重;
侵袭性强的病灶,能够穿过肠壁侵犯粘膜层 及腔内,肠镜检查阳性,容易误诊为该处的 原发灶。 侵犯肝脾实质性脏器,易误诊为血行转移, 两者临床分期及治疗策略不一样:
由腹膜、网膜病变蔓延侵犯肝脾-Ⅲc;
肝脾实质性转移-Ⅳb。
原发灶
男 17岁,因“便血1月余”入院, 直肠指检:距肛门5cm处可触及不规则肿块,隆起型,质硬,位于直肠前壁, 位置固定,指套染血。 病理(直肠5cm):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灶区癌变。 MRI及CT示横结肠近肝曲癌伴盆腔转移侵犯直肠。
胃癌术后6年,大量腹水,腹水细胞学查见腺癌细胞,CT仅显示大量腹水,腹 膜病灶显示不清
图1
图2
图3
图4
图1 胃窦癌术后化疗后1年余,CT未见异常; 图2 5个月CT复查,右侧结肠旁沟出现局限性腹腔积液; 图3及图4 5个月再次CT复查盆腹腔广泛转移(腹水增多,腹膜增厚等)
(二)壁层腹膜病变表现
Baidu Nhomakorabea
PET-CT诊断腹膜转移的标准
腹腔内放射性浓聚影位于腹膜上,CT在相应部位见腹膜增厚或 结节、肿块等形态学改变;
在排除胃肠道生理性浓聚可能前提下,对明确存在腹膜内放射 性异常分布而CT在相应部位未见腹膜增厚或结节、肿块等形态 学改变者,最终诊断综合临床资料确定; CT于腹膜上发现明显形态改变,符合CT诊断腹膜转移标准, 而PET未发现异常浓聚影者,也考虑为腹膜转移。
癌性腹膜炎(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
又称腹腔转移瘤,临床比较常见,影像表现复杂 PC及侵犯程度的准确诊断对肿瘤的分期、临床
治疗策略的选择、评估预后均非常重要。
多变,容易漏诊误诊,尤其是原发灶不明的患者;
二、PC的检查手段
相关肿瘤标记物,如CEA,CA125等 影像 B超:因肠道蠕动及气体伪影对检测PC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MSCT: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运动伪影少--常用和首选 MRI:CT检查补充 PET:优势-无腹水对比的等密度灶/特殊部位的病灶,PET检 查非常 有价值。 缺点:空间分辨率低,小病灶不容易发现,检查时间长,有肠蠕 动及呼吸伪影的干扰等 病理 腹水细胞学检查 B超引导下肿块穿刺 腹腔镜活检
卵巢转移瘤的影像诊断价值(2)
卵巢转移瘤非手术治疗疗效差,影像早期发现,对 于争取手术机会,提高生存期有很大的价值。 女性消化道肿瘤,尤其是印戒细胞癌,卵巢转移率高, 要密切随访。 对于原发灶不明的病例,两侧附件区实质性肿块,尤 其是生育期女性,要考虑卵巢转移癌可能,常规进 行消化道检查。 生育期女性卵巢转移瘤如以囊性为主,CT不易与生 理性囊肿鉴别,常延误诊断,B超、MRI、PET均有 帮助,同时密切监测肿瘤标记物的变化,减少误诊。
MRI及PET有助于脏器浆膜面种植灶的检测率,尤其是斑片状、等密度 病灶。
图1
图3
图5
图2
图4
图6
图1、2 胃癌术后化疗后1年,子宫后方及左侧附件区见小结节或结构致密影; 图3、4 5个月复查CT示子宫周围斑片状强化影,其中部分强化较明显的结节与 肌层分界不清;左附件区块状影; 图5、6 约6个月后CT示盆腹腔广泛转移。
卵巢转移瘤
krukenberg瘤(即库肯勃瘤):是由于胃癌(由胃黏膜上皮和腺上皮 发生的恶性肿瘤),特别是胃粘液癌细胞浸润至胃浆膜表面时,经过 种植性转移这种扩散方式,种植于双侧卵巢形成的转移性粘液癌。世 界卫生组织公认卵巢Krukenberg瘤的组织学标准:
肿瘤生长在卵巢内;
镜下可见印戒状黏液细胞; 卵巢间质伴有肉瘤样的浸润。 krukenberg瘤与卵巢转移瘤的区别:前者指来自含有黏液细胞-印戒细 胞的卵巢转移瘤,前者是后者中重要的一种,既非各种来自消化道的 转移瘤,更不能代表全部的卵巢转移瘤。 (------最早定义)
癌性腹膜炎(PC)的影
像诊断
江 苏 省 肿 瘤 医 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沈文荣 张兰芳
内容提纲
PC定义及研究背景 PC的检查手段
PC的转移途径
PC的影像学表现,重点介绍CT表现 PC-CT诊断的影响因素 PC的鉴别诊断 PCI(PC index)的临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女,47岁,左侧盆腔内占位,拟卵巢癌可能大,伴腹膜、大网膜转移,腹水。 CT:肠系膜密度增高,内见多发小结节;右侧腹腔部分小肠壁稍增厚、增强, 外缘欠光整。 病理:浆液性腺癌,中分化
女42y 卵巢癌术后8月余,化疗6程。左腹痛半月,里急后重。 PET-CT示脾周转移、左下腹腔结肠旁转移。
(六)特殊类型PC的影像诊断
图1,2:小肠 GIST术后3 个月,小肠 系膜结节状 转移灶
图3,4:靶向 治疗9个月后, 肠系膜结节 增大
(五)脏层腹膜病变表现
主要指:肠道、膀胱、子宫等表面的转移灶。 膀胱充盈不佳,小肠形态多变、相互重叠、再加上肠腔内高密度造影
剂均可干扰膀胱、肠道表面种植灶的显示,故小肠、膀胱浆膜面的种 植灶显示率不高,约70%。有建议口服水代替造影剂可增加小肠壁与 肠腔的对比。
卵巢转移瘤
krukenberg瘤按广义和狭义之分:
(1)泛指一切卵巢转移性癌;
(2)指来源于胃肠道的卵巢转移性癌;
(3)指来源于胃的卵巢转移性癌; (4)仅指来源于胃肠道含有印戒状粘液细胞的癌。 (------目前实际使用)
女,33岁, 图1示两侧附件区见类圆形块影,略显强化。 图2示胃窦壁增厚明显,有不均匀强化,以粘膜面明显。
四、PC的影像表现
1、腹腔积液 2、壁层腹膜转移
3、大网膜转移
4、肠系膜内转移
5、脏层腹膜转移
6、特殊类型腹膜转移
(一)腹腔积液
腹腔积液是PC最常见的征象,接近80%的PC合并有腹腔积液,其定量 标准为: 充满盆腹腔为大量 限于肝脾周围为中量 仅限于直肠窝和或结肠沟处为少量 腹腔局限性积液是腹膜种植转移最常见的伴发征象,尤其是有明显分 隔的积液是寻找腹膜转移瘤的重要提示征象,有时甚至是腹膜转移瘤 的唯一阳性表现。 出现腹腔局限性积液而未发现明确的腹膜种植灶,很可能是因为病灶 小于2 mm不易被CT检测到。因此发现腹腔局限性积液时应高度怀疑 邻近部位有无肿瘤种植转移灶,必须仔细观察,提高小病灶发现率。
三、PC的转移途径及原发灶类型
转移途径: 腹腔种植:癌细胞侵犯至浆膜外时,脱落至腹腔内其他器官表 面,引起腹腔种植播散。腹腔脱落癌细胞是形成腹膜转移的先 决条件,腹腔内游离癌细胞阳性的病例,即使肉眼未见腹膜转 移,扫描电镜观察已有癌细胞初期着床形态的腹膜微小转移灶。 血行转移:乳癌、肺癌等。 淋巴道转移。 常见原发灶 几乎所有的盆腹腔恶性肿瘤均可引起腹腔转移,以胃肠道、女 性生殖道来源常见。 盆腹腔之外的:乳腺癌、肺癌。
CT表现为肝脾边缘呈扇贝样或结节状压迹;腹腔不规则囊实性
肿块;盆腹腔大量黏液样高密度腹水;胃肠受压肠管向中央聚 拢,无漂浮感;病变内可见钙化。
腹膜假性黏液瘤:肝脏呈扇形凹陷,脾脏几乎全 部破坏,胃壁亦有受压改变。
对照:胃窦黏液性腺癌伴腹腔转移,腹腔内积液,密度偏低,肠曲有漂浮感。
4、侵袭性PC的CT诊断
正常脂肪密度增高模糊,呈“污垢样”改变; 出现斑点状、小结节状及条片状致密影; 明显结节肿块影。 ------CT表现及分类与大网膜相类似
严重受侵出现肠系膜挛缩。
图1
图2 图1,2-肺癌化 疗后1年,复 查CT未见明 显异常
图3
图4
图3,4-6个月 再次复查CT: 小肠系膜多 发小结节及 条片影,部分 肠壁外缘毛 糙;腹水查 见癌细胞, 其它部位未 发现原发灶, 拟肺癌伴PC
图1
图2
图3
图4
例3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图1、2化疗前CT;图3,4化疗后复查;左上 腹腔转移灶体积未见缩小,但实性部分缩小,钙化部分增大,提示化疗有 效
3、假性粘液瘤的CT诊断
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又称假性 黏液瘤综合征,是腹膜转移瘤的一种特殊表现,以黏液外分泌 性细胞在腹膜或网膜种植而导致腹腔内大量胶冻状黏液腹水为 特征, 由于这种胶冻物质化学成分与黏液不同,故称之为假黏 液瘤。其特点是分泌粘液和腹腔种植扩散。 多继发于阑尾粘液囊肿/囊腺瘤/囊腺癌、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囊 腺癌、胃肠道的粘液腺癌、胰腺的粘液性囊腺瘤/囊腺癌。
如大网膜仅为污垢样密度增高,需除外营养不良水肿所致,此
男,48岁,胰腺癌放疗后神经阻断 术后 CT:大网膜呈“污垢样”密度增高,内 见多发小结节影。肠系膜间及后腹膜 淋巴结肿大。 (宽窗宽)
男,56岁,肺腺癌靶向治疗后 CT:大网膜见多发结节,边缘不规则,稍强化;合并皮下转移 (窄窗宽)
(四)肠系膜病变表现
(七)、PET-CT与对腹膜转移瘤
PET-CT诊断腹膜转移瘤的敏感度为90.9%(70/77),特异度为 85.0%(17/20),准确性为89.7%(87/97);出现3例假阳性 和7例假阴性。 腹部增强CT诊断腹膜转移瘤的敏感度为66.2%(51/77),特异度 为80.0%(16/20),准确性为69.1%(67/97);出现4例假阳 性和26例假阴性。 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8F-FDG PET-CT对于腹膜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腹部增强 CT。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ET-CT中心一组病例(97例)
图3
图4
图3,4:胃癌 术后化疗后1 年,膈下结 节状、肿块 状转移灶
(三)大网膜侵犯征象
大网膜为最常见的PC播散区域之一。 早期通常表现为不规则、不连续和不均匀强化结节,进展期表
现为网膜饼。大网膜表现按cooper分型为:
污垢状 结节状 饼状 肿块状 类病例常伴有对称性皮下脂肪等处密度增高。
1、卵巢转移瘤的临床特征(1)
卵巢转移瘤发生率:任何恶性肿瘤都可以转移到卵巢, 在欧洲结肠癌常见,在亚洲以胃癌常见,占卵巢转移 性肿瘤的67%。
胃肠道癌容易发生卵巢转移的机制及原因:
途径多:可经淋巴道转移、直接种植、血行转移; 绝经前血循环丰富的卵巢; 每月一次的排卵所造成的破裂口是转移性卵巢癌常发 生于生育期年轻妇女的原因。
图1 2014-6-11,化疗前
图2 2014-11-07,化疗后
女,45岁,胃癌化疗后复查 图1:左侧附件区囊状影,其左侧壁可见壁结节样影(向囊内隆起)。 图2:化疗后,囊状影及壁结节均显缩小。
2、伴钙化PC的影像诊断
钙化性转移多见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胃肠道粘 液腺癌/印戒细胞癌。 影像特征性钙化转移有助于临床及病理的定性诊断。 对于上述两种病理类型的CT检查,要重视钙化灶的 观察,减少漏诊。 CT平扫及肠道阴性造影剂有助于钙化转移的发现。 MRI发现钙化灶不敏感,容易漏诊。 钙化转移灶疗效判断:实性部分进一步钙化,病灶 体积不一定缩小。
壁层腹膜增厚、强化是PC最直接的CT征象, 正常腹膜CT一般不显示。壁层腹膜增厚的诊
断标准为厚度大于2mm。
形状分为条/带状、结节状及斑块状。 腹膜增厚的部位以膈下、盆底及结肠旁沟等 处较明显(发生率分别为73%、62%及 41%)。
图1
图2 图1,2:卵巢 癌术后,左 侧壁层腹膜 不均匀条片 状增厚
图1
图2
例1 图1、2 右卵巢浆液性 乳头状腺癌, 中分化: 右卵巢、子宫 浆膜面、大网 膜出现钙化性 块影或结节 图3、4 贲门、胃底、 胃体粘液腺 癌/印戒细胞 癌: 左上腹见高密 度钙化结节
图3
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例2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术后,左侧子宫直肠窝小的钙化转移灶。CT平扫 (图1,2)显示微小钙化灶较增强扫描(图3,4)清晰
结肠跨越右、左腹部及腹盆部,行程复杂、多变,在CT横断面上能与
之形成自然对比的结构少,病变检出率低。
子宫血供丰富,正常情况下可明显强化。因此,种植灶在子宫表面的
强化灶亦不容易发现。
该部分病人CT易漏诊,需紧密结合临床或其它影像学检查
如肠壁转移病人,临床常有反复发作的疼痛,且有不断加重;
侵袭性强的病灶,能够穿过肠壁侵犯粘膜层 及腔内,肠镜检查阳性,容易误诊为该处的 原发灶。 侵犯肝脾实质性脏器,易误诊为血行转移, 两者临床分期及治疗策略不一样:
由腹膜、网膜病变蔓延侵犯肝脾-Ⅲc;
肝脾实质性转移-Ⅳb。
原发灶
男 17岁,因“便血1月余”入院, 直肠指检:距肛门5cm处可触及不规则肿块,隆起型,质硬,位于直肠前壁, 位置固定,指套染血。 病理(直肠5cm):腺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灶区癌变。 MRI及CT示横结肠近肝曲癌伴盆腔转移侵犯直肠。
胃癌术后6年,大量腹水,腹水细胞学查见腺癌细胞,CT仅显示大量腹水,腹 膜病灶显示不清
图1
图2
图3
图4
图1 胃窦癌术后化疗后1年余,CT未见异常; 图2 5个月CT复查,右侧结肠旁沟出现局限性腹腔积液; 图3及图4 5个月再次CT复查盆腹腔广泛转移(腹水增多,腹膜增厚等)
(二)壁层腹膜病变表现
Baidu Nhomakorabea
PET-CT诊断腹膜转移的标准
腹腔内放射性浓聚影位于腹膜上,CT在相应部位见腹膜增厚或 结节、肿块等形态学改变;
在排除胃肠道生理性浓聚可能前提下,对明确存在腹膜内放射 性异常分布而CT在相应部位未见腹膜增厚或结节、肿块等形态 学改变者,最终诊断综合临床资料确定; CT于腹膜上发现明显形态改变,符合CT诊断腹膜转移标准, 而PET未发现异常浓聚影者,也考虑为腹膜转移。
癌性腹膜炎(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PC)
又称腹腔转移瘤,临床比较常见,影像表现复杂 PC及侵犯程度的准确诊断对肿瘤的分期、临床
治疗策略的选择、评估预后均非常重要。
多变,容易漏诊误诊,尤其是原发灶不明的患者;
二、PC的检查手段
相关肿瘤标记物,如CEA,CA125等 影像 B超:因肠道蠕动及气体伪影对检测PC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MSCT: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运动伪影少--常用和首选 MRI:CT检查补充 PET:优势-无腹水对比的等密度灶/特殊部位的病灶,PET检 查非常 有价值。 缺点:空间分辨率低,小病灶不容易发现,检查时间长,有肠蠕 动及呼吸伪影的干扰等 病理 腹水细胞学检查 B超引导下肿块穿刺 腹腔镜活检
卵巢转移瘤的影像诊断价值(2)
卵巢转移瘤非手术治疗疗效差,影像早期发现,对 于争取手术机会,提高生存期有很大的价值。 女性消化道肿瘤,尤其是印戒细胞癌,卵巢转移率高, 要密切随访。 对于原发灶不明的病例,两侧附件区实质性肿块,尤 其是生育期女性,要考虑卵巢转移癌可能,常规进 行消化道检查。 生育期女性卵巢转移瘤如以囊性为主,CT不易与生 理性囊肿鉴别,常延误诊断,B超、MRI、PET均有 帮助,同时密切监测肿瘤标记物的变化,减少误诊。
MRI及PET有助于脏器浆膜面种植灶的检测率,尤其是斑片状、等密度 病灶。
图1
图3
图5
图2
图4
图6
图1、2 胃癌术后化疗后1年,子宫后方及左侧附件区见小结节或结构致密影; 图3、4 5个月复查CT示子宫周围斑片状强化影,其中部分强化较明显的结节与 肌层分界不清;左附件区块状影; 图5、6 约6个月后CT示盆腹腔广泛转移。
卵巢转移瘤
krukenberg瘤(即库肯勃瘤):是由于胃癌(由胃黏膜上皮和腺上皮 发生的恶性肿瘤),特别是胃粘液癌细胞浸润至胃浆膜表面时,经过 种植性转移这种扩散方式,种植于双侧卵巢形成的转移性粘液癌。世 界卫生组织公认卵巢Krukenberg瘤的组织学标准:
肿瘤生长在卵巢内;
镜下可见印戒状黏液细胞; 卵巢间质伴有肉瘤样的浸润。 krukenberg瘤与卵巢转移瘤的区别:前者指来自含有黏液细胞-印戒细 胞的卵巢转移瘤,前者是后者中重要的一种,既非各种来自消化道的 转移瘤,更不能代表全部的卵巢转移瘤。 (------最早定义)
癌性腹膜炎(PC)的影
像诊断
江 苏 省 肿 瘤 医 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沈文荣 张兰芳
内容提纲
PC定义及研究背景 PC的检查手段
PC的转移途径
PC的影像学表现,重点介绍CT表现 PC-CT诊断的影响因素 PC的鉴别诊断 PCI(PC index)的临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女,47岁,左侧盆腔内占位,拟卵巢癌可能大,伴腹膜、大网膜转移,腹水。 CT:肠系膜密度增高,内见多发小结节;右侧腹腔部分小肠壁稍增厚、增强, 外缘欠光整。 病理:浆液性腺癌,中分化
女42y 卵巢癌术后8月余,化疗6程。左腹痛半月,里急后重。 PET-CT示脾周转移、左下腹腔结肠旁转移。
(六)特殊类型PC的影像诊断
图1,2:小肠 GIST术后3 个月,小肠 系膜结节状 转移灶
图3,4:靶向 治疗9个月后, 肠系膜结节 增大
(五)脏层腹膜病变表现
主要指:肠道、膀胱、子宫等表面的转移灶。 膀胱充盈不佳,小肠形态多变、相互重叠、再加上肠腔内高密度造影
剂均可干扰膀胱、肠道表面种植灶的显示,故小肠、膀胱浆膜面的种 植灶显示率不高,约70%。有建议口服水代替造影剂可增加小肠壁与 肠腔的对比。
卵巢转移瘤
krukenberg瘤按广义和狭义之分:
(1)泛指一切卵巢转移性癌;
(2)指来源于胃肠道的卵巢转移性癌;
(3)指来源于胃的卵巢转移性癌; (4)仅指来源于胃肠道含有印戒状粘液细胞的癌。 (------目前实际使用)
女,33岁, 图1示两侧附件区见类圆形块影,略显强化。 图2示胃窦壁增厚明显,有不均匀强化,以粘膜面明显。
四、PC的影像表现
1、腹腔积液 2、壁层腹膜转移
3、大网膜转移
4、肠系膜内转移
5、脏层腹膜转移
6、特殊类型腹膜转移
(一)腹腔积液
腹腔积液是PC最常见的征象,接近80%的PC合并有腹腔积液,其定量 标准为: 充满盆腹腔为大量 限于肝脾周围为中量 仅限于直肠窝和或结肠沟处为少量 腹腔局限性积液是腹膜种植转移最常见的伴发征象,尤其是有明显分 隔的积液是寻找腹膜转移瘤的重要提示征象,有时甚至是腹膜转移瘤 的唯一阳性表现。 出现腹腔局限性积液而未发现明确的腹膜种植灶,很可能是因为病灶 小于2 mm不易被CT检测到。因此发现腹腔局限性积液时应高度怀疑 邻近部位有无肿瘤种植转移灶,必须仔细观察,提高小病灶发现率。
三、PC的转移途径及原发灶类型
转移途径: 腹腔种植:癌细胞侵犯至浆膜外时,脱落至腹腔内其他器官表 面,引起腹腔种植播散。腹腔脱落癌细胞是形成腹膜转移的先 决条件,腹腔内游离癌细胞阳性的病例,即使肉眼未见腹膜转 移,扫描电镜观察已有癌细胞初期着床形态的腹膜微小转移灶。 血行转移:乳癌、肺癌等。 淋巴道转移。 常见原发灶 几乎所有的盆腹腔恶性肿瘤均可引起腹腔转移,以胃肠道、女 性生殖道来源常见。 盆腹腔之外的:乳腺癌、肺癌。
CT表现为肝脾边缘呈扇贝样或结节状压迹;腹腔不规则囊实性
肿块;盆腹腔大量黏液样高密度腹水;胃肠受压肠管向中央聚 拢,无漂浮感;病变内可见钙化。
腹膜假性黏液瘤:肝脏呈扇形凹陷,脾脏几乎全 部破坏,胃壁亦有受压改变。
对照:胃窦黏液性腺癌伴腹腔转移,腹腔内积液,密度偏低,肠曲有漂浮感。
4、侵袭性PC的CT诊断
正常脂肪密度增高模糊,呈“污垢样”改变; 出现斑点状、小结节状及条片状致密影; 明显结节肿块影。 ------CT表现及分类与大网膜相类似
严重受侵出现肠系膜挛缩。
图1
图2 图1,2-肺癌化 疗后1年,复 查CT未见明 显异常
图3
图4
图3,4-6个月 再次复查CT: 小肠系膜多 发小结节及 条片影,部分 肠壁外缘毛 糙;腹水查 见癌细胞, 其它部位未 发现原发灶, 拟肺癌伴PC
图1
图2
图3
图4
例3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图1、2化疗前CT;图3,4化疗后复查;左上 腹腔转移灶体积未见缩小,但实性部分缩小,钙化部分增大,提示化疗有 效
3、假性粘液瘤的CT诊断
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又称假性 黏液瘤综合征,是腹膜转移瘤的一种特殊表现,以黏液外分泌 性细胞在腹膜或网膜种植而导致腹腔内大量胶冻状黏液腹水为 特征, 由于这种胶冻物质化学成分与黏液不同,故称之为假黏 液瘤。其特点是分泌粘液和腹腔种植扩散。 多继发于阑尾粘液囊肿/囊腺瘤/囊腺癌、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囊 腺癌、胃肠道的粘液腺癌、胰腺的粘液性囊腺瘤/囊腺癌。
如大网膜仅为污垢样密度增高,需除外营养不良水肿所致,此
男,48岁,胰腺癌放疗后神经阻断 术后 CT:大网膜呈“污垢样”密度增高,内 见多发小结节影。肠系膜间及后腹膜 淋巴结肿大。 (宽窗宽)
男,56岁,肺腺癌靶向治疗后 CT:大网膜见多发结节,边缘不规则,稍强化;合并皮下转移 (窄窗宽)
(四)肠系膜病变表现
(七)、PET-CT与对腹膜转移瘤
PET-CT诊断腹膜转移瘤的敏感度为90.9%(70/77),特异度为 85.0%(17/20),准确性为89.7%(87/97);出现3例假阳性 和7例假阴性。 腹部增强CT诊断腹膜转移瘤的敏感度为66.2%(51/77),特异度 为80.0%(16/20),准确性为69.1%(67/97);出现4例假阳 性和26例假阴性。 两种方法诊断准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8F-FDG PET-CT对于腹膜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腹部增强 CT。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ET-CT中心一组病例(97例)
图3
图4
图3,4:胃癌 术后化疗后1 年,膈下结 节状、肿块 状转移灶
(三)大网膜侵犯征象
大网膜为最常见的PC播散区域之一。 早期通常表现为不规则、不连续和不均匀强化结节,进展期表
现为网膜饼。大网膜表现按cooper分型为:
污垢状 结节状 饼状 肿块状 类病例常伴有对称性皮下脂肪等处密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