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学反思(精选5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学反思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学反思(精选5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学反思1在进行《物态变化》的复习课中,我尝试采用了小组合学的方式进行授课。
这节课学生的活动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课堂教学。
我认为这节课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在以下几个方面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意义。
1.在本节课中,学生的自主复习、自主探究、研讨、合作等学习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中,课堂的时间尽最大可能还给了学生,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
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成为课堂的主体。
老师真正地当起了课堂教学的组织、指导、帮助、促进者的角色。
在这节课中,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地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正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2.在课堂教学中,让部分知识请学生为大家讲,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这样学生课前预习时必定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可能比老师还要多,而且在选择上会更贴近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更愿意听。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3.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
因此,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会了合作,更大的收获在于得到了高质量的学校生活,其精神是愉悦的,心态是积极的,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本节课中我认为在学生合作复习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如果有不懂的应该随时可以对质,如果讲课的学生没法回答,老师再给予澄清。
初中物理_温度与物态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一、教学目标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4、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能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三、教学难点能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四、教材分析及教法设想水是人们最熟悉的物质,本章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展现了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
教材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以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水的认识,学会运用科学规律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水的三种状态相互转化的条件,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总结、归纳出三种物态变化的普遍规律。
最后从水是生命之源,联系当前全球面临的缺水及水污染问题提出珍惜每一滴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新课题。
五、教学环节(一)温度及温度计1、温度表示:2、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以习题的方式回顾知识要点:学生自主复习课本内容,完成知识回顾。
并以小组的形式回答都复习回顾中想到哪一些知识点。
1、比较酒精、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不能用来测 ______(选填高或低)温物体,这是因为____ ,水银温度计不能用来测 _____(选填高或低)温物体,这是因为水银_____。
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52.3℃,这时______(填“对”或“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原因是______。
2、实验用温度计最小刻度是_______,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规律。
(2)观察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请同学们留意身边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烧开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选做作业:
(1)设计实验:鼓励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物态变化的实验,如探究不同物质熔化、凝固的温度等,并撰写实验报告。
(2)研究性学习:针对生活中某一物态变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原理和应用,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
3.创新作业:
(1)制作科普视频: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关于物态变化的科普视频,内容需包含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热量变化等知识。
(2)设计创意海报:以物态变化为主题,设计一幅创意海报,展示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4.家长参与作业:
(1)与家长一起观察和讨论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增进亲子互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物态变化的定义,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2.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概念、特点和条件,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熟练运用物态变化的公式和规律,解决相关物理问题。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与物态变化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语言:“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冰块会融化成水?在这个过程中,热量是如何变化的?”
初中物理_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的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 ,最小刻度是____ .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 ℃),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__.2.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_________,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蒸发现象是在_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_________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的程度_________.3.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4.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这是因为_____5.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3.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 ℃,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 ℃(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 ℃,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A.29 ℃B. 32 ℃C.30 ℃D.35.5 ℃1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15.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于26 ℃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C.低于26 ℃D.等于26 ℃16.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温度达到100 ℃才能沸腾,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水的温度不论高低,都可以蒸发C.水的温度达到100 ℃才能汽化D.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沸点就越高17.(多选)几位同学讨论课本中的熔点表时,发表了以下几种观点,正确的是()A.熔点表中各物质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B.熔点低于0 ℃的物质在常温下处于液态或气态C.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都是晶体D.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时放出的热量一样18.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往往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B.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C.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D.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19.如果把5000 g 0 ℃的水和5000 g 0 ℃的冰分别放入菜窖里,使菜窖降温,其效果是()A.用0℃的冰好B.用0℃的水好C.都一样D.无法确定20.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的早晨树木上挂满了霜B.秋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水C.在教室里洒水后地面变干D.早晨的浓雾21.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 ℃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冰的熔点是0 ℃,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 ℃,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固体吸收热量,由固体变成液体时温度保持不变B.所有的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都要降低C.用手摸冰感到比用手摸水凉,是因为水的温度一定比冰的温度高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23.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熔点分别为-39 ℃、-30 ℃、-117 ℃,要测量零下80摄氏度的温度,应该选用的温度计是()A.煤油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24.用纸做成一个纸盒,里面装上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注意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可以将水烧至沸腾,而纸盒却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100 ℃、纸的着火点是183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400 ℃~50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吸收了热量,所以纸盒不会烧毁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C.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D.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2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26.关于热胀冷缩现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冬季从户外拿进屋内的玻璃杯,可以马上倒入开水B.往储油罐中灌油时,不能灌得太满C.长距离输送暖气的管道,装有Ω形的伸缩管D.铁轨接头处留出一定的缝隙27.用罐装的杀虫剂灭蚊虫时,当大量的药液从喷口喷出后,罐壁会发凉。
中考复习课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与中国古诗词——《物态变化》复习课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温度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
2.教材分析为改变复习课上教师讲解解知识体系和习题的模式,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节复习课重点以图片和图象为主线,通过课件增加学生对图片、图像的识别、探讨复习物态变化的知识,增大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开放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带着问题进课堂,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继续知识的探索,让学习感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是有用的。
3.中招考点分析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涉及本讲内容的试题大约占2~4分,考点一般有填空题、选择题为主.对本章的考查主要是: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且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会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综观近几年中考,主要考查同学们运用相关热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中应注意: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应用、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液体沸腾的实验中沸腾的特点和沸点的特点、水循环,由于晶体熔化实验近十年未考,水沸腾实验近十年仅出现在2015年,故本课对实验的复习较少。
4.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掌握了两种相反的物态变化方式——熔化和凝固,同时也具备了初步的探究实验能力。
同时也学习了蒸发是汽化的一种形式,蒸发过程要吸热及现象解释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另一个难点是“白汽”形成的原因。
水循环是本课的重点。
二、学习目标:1.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能说出蒸发的定义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物态变化》复习课 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基础知识。
新课程不再强调对物态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掌握,而是要通过对物态变化的认识,能较深刻地了解自然界的雨、雪、雾、霜等现象。
本节课通过目标教学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勾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主动的去总结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清知识线索,形成知识结构;给学生更为开放的空间,让他们去回忆、去讨论、去总结、去联系生活、去应用,使学生在轻松和谐平等交流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设计思想:本章的内容比较多而且琐碎,但它的内容特点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现象,有了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学生就能比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本章的知识点。
如何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复习这么多的内容,关键紧贴新课标的要求,抓住重点和难点和考点,目标明确,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本章的内容有一个较全面的复习,对学科基础知识熟记于心,对基本方法透彻理解,对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对主要知识点有一个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5.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6.能用水的三态转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节约用水。
【过程与方法】1.通过物态变化的复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冰、水、水蒸气是水的三种状态;2.知道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3.通过对物态变化的认识,了解自然界的雨、雪、雾、霜等自然现象;4.理解温度的概念;5.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频和实验认识水的三态及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及结构;3.通过分组实验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2.通过亲身经历温度计的制作过程,了解连续缺点替代法在古代发明创造中的应用,体会古人的聪明智慧,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认识水的物态变化;2.温度的概念及温度计的制造原理;2.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能读出各种温度计的示数。
【教学难点】1.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基本思路及教学流程】本课以教科版教材为依据,制定教学流程如下:通过ppt图片认识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引入新课→观察制造云和雨的实验→亲身体验物体的冷热引入温度概念→通过自制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原理→练习温度计读数→亲身体验温度计的改进过程了解温度计的结构→练习使用温度计。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情景设置:在杯子里装上水。
提出问题:(1)它是什么状态?(2)寒冷的冬天晚上把它放到室外,会怎样?(3)夏天,把它倒在脸盆里放在太阳底下,由会怎样?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二)新课教学1.认识水的物态变化(1)播放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存在形式,让学生思考、讨论分别是水的哪种状态。
总结:水蒸气是看不见的!雾和“白气”不是水蒸气,是液态小水滴。
(2)演示:“制造云和雨”实验。
学生:仔细观察在加热过程中烧杯中的现象和小盘底部出现的现象。
教师介绍云的组成:云是由小液滴和小冰晶组成的,其形状千姿百态。
(3)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上)物理期末复习学案之《物态变化》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特别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相关现象。
(2)复习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复习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学生能够根据物理图像完成相应的练习。
(3).回忆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观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各种物态变化过程的区别及联系。
(2)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态变化的知识要点复习。
难点:六种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实例。
因为它概括性比较强,而且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
【课前热身】知识点一、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温度的单位是。
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人的正常体温为。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和;(2)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3)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4)读数时,视线要。
知识点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的两种方式:和。
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和。
2.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有:。
蒸发和沸腾的不同点有:、、。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4.液体沸腾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①②。
知识点三、熔化和凝固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凝固时,需要,但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分别叫_________、_________。
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_。
2.晶体熔化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①、②。
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1.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升华;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华。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复习温度和温度计的知识,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并能准确读数。
2.回顾六种物态变化的重点知识,并能利用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同时养成节水、节粮的好习惯。
3.通过对熔化、沸腾实验的回顾,进一步理解物态变化规律。
4.通过图像专项训练,提高利用图像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准确读数。
2.通过复习能灵活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现象。
3.理解巩固熔化、沸腾实验过程及规律并能识别和分析图像信息。
【学习难点】利用图像信息解决问题【评价设计】1.通过问题1、2检测目标1的达成;2.通过问题3、4、5、6、7、8、9、10、11、和12检测目标2的达成;3.通过问题13、14、15、16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问题17、18 检测目标4的达成。
【学习过程】复习课引入:我们刚学完了《物态变化》,这一章内容难度并不大,但是知识点比较多、比较的琐碎,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把这些零散的知识像穿珍珠一样把它们串成一条完美的项链好不好?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用“珍珠”和“项链”分别代表零散的知识点和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了解本节复习课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斗志。
板块一:温度(一)基础知识梳理借助导学案的导读提纲,自主复习有关温度的基础知识,并在小组内交流、质疑、答疑。
教师以提问、追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评价。
问题1、使用温度计时你是如何快速准确的分辨出示数是“零上”还是“零下”?横放的温度计你又是怎样辨别的呢?【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追问的评价方式,让个别学生把温度计读数技巧教给给全班同学。
问题2、利用复习的温度基础知识,你能轻松过关吗?学生自主完成“轻松过关(一)”中的两个问题。
(二)轻松过关(一)1.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2.在图中,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_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两道重点习题及时评价学生对第一板块知识的掌握情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设计:《物态变化》复习课 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的编排注重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入于,内容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的分析,认识物态变化。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通过探究实验总结出各物态变化的条件、温度变化的规律及吸热、放热规律,并学会记录和处理数据。
二、设计思想本章的内容比较多而且琐碎,但它的内容特点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现象,有了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学生就能比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本章的知识点及难点和考点,对主要知识点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的物质在物态变化中的特征及发生的条件。
2、能用水的三态交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温度计的使用 2.物态变化的过程难点: 1.固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温度时间”图像。
2.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五、学生课前准备1.已完成本章知识体系2.课前齐读本章的知识点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课水循环: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 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 、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二)复习本章主要考点考点1 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的判断与应用生活实例:蜡油流下、冰雪消融、滴水成冰、豆腐冷冻后从冰箱取出、冬天动物口中呼出白气、露珠、霜、冬天室外胡子变白、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上出现一层小水珠、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灯泡内壁变黑、吹气与哈气考点2 图像法在熔化凝固及沸腾规律中的应用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 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考点3 物态变化实验的考查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图乙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的图像.(1)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烧杯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了使烧杯内各部分冰受热均匀,还应对冰块进行.(2)实验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变化,由图乙可读出某时刻时温度计的示数是℃.(3)由图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第8分钟处于态.(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选填“A”或“B”)A 寻找普遍规律B 减小实验误差(5)小红同学将上面实验熔化后的水用酒精灯加热如图丁所示,记录了某段时间温度计的示数,并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戊所示①在烧杯上覆盖中心有孔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图丁实验装置组装顺序应为:②由图象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由此推测水面上方的大气压标准大气压③实验结束后,小红撤去酒精灯后,发现烧杯里的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请你帮她解释一下:.(6)小红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时间/min 0 5 10 15 25 35 45 55 65 70温度/℃ 99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22①请你你帮小红通过描点在己坐标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②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红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左右.(三)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1、日常生活中,炸油条用油,煮面条用水,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__不同,可以对不同的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________,(选填“温度”或“热量”)使用高压锅时,锅内气体压强比外界大气压高,所以水的沸点_____100℃,食物可以很快煮熟。
初中物理_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能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质状态,并能描述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
2 能说出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能描述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关注水的沸腾现象和沸腾图象;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能解释“白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形成过程3 能说出熔化和凝固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情况,理解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象的意义,4 能说出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能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以学生复习为主,教师为指引,配合知识练习巩固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能描述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关注水的沸腾现象和沸腾图象2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能解释“白气”的形成过程3 理解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象的意义4 能说出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
5 能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情况。
[教学流程]一、温度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单位:摄氏度(℃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沸水的温度—— 100℃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三读):(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3、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4、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本节是复习课,主要是复习熔化、凝固、蒸发和沸腾等几个实验,学生知道物态及其变化,也粗略知道物态变化伴随着能量的传递,但这只是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只能从感觉认识物体的冷热程度,但具体什么是温度,物态变化的具体过程及其特点,物态变化有什么规律还没有初步建立,通过实验演示和动手初步获取第一手资料,从发现现象得出结论,还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感知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而带来的物态变化,因此准备了很多实验器材、四季变化的图片,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实验和生活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结论,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物理知识。
效果分析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通过实验的器材使用、方法讲解、现象观察、课堂练习以及实例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
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知识。
并能掌握一些利用物态变化的重要应用。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
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整个过程设计较为合理,效果明显。
教材分析由于我们对温度变化能感觉到,对物态变化能看得见,所以教材先以学生知道的三种状态,进而给出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熔化、凝固的定义;以学生熟悉的事例,来让学生感知汽化现象,然后通过“想想做做”栏目来引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教材将探究海波熔化特点和蜡的熔化实验放在一起进行,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然将两者对比,可以较为方便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降低了引入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的难度。
所以人教版教材在处理教材过渡方面自然而然地降低了难度,非常容易而自然。
教材重点突出了“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这是本章的重点实验。
而对于蒸发的介绍,在手背上擦一滴酒精会感觉到凉、夏天教室地面上洒水降温等跟前发生的事例,体现了汽化吸热的作用。
(完整word版)《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及摄氏温度的规定;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了解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了解汽化和液化现象,能区别蒸发和沸腾,了解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4.知道升华、凝华,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了解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5.会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环境保护的有关问题,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和节约用水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与吸、放热的关系。
难点: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一、引入:1、直接引入复习课题《物态变化》。
2、师写出本章四节内容,然后将全班分成四组,每组分别写出对应一节的知识点,从中选择写得最好的,备用.二、新授(一)、温度、温度计1、投影第一组学生所写的知识点,第二组学生进行评价。
2、投影如下知识点,作为学生归纳的补充和加深:①温度的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
②温度单位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1℃.③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目标一练习:温度及温度计1、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初四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复习教案设计与反思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叫汽化。汽化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和
蒸发发生的地点
发生的条件
影响因素:⑴
(2)
(3)
作用
蒸发吸热在生活中的应用:1、感冒发烧用湿毛巾放头上
2、洒水车往地上洒水
3、出汗是用风扇吹觉得凉快
4、秋天,清晨的雾在阳光出来后散去
5、刚从酒精中拿出来的温度计示数会变小
2液化:定义:叫液化。液化____热
方法:⑴;⑵ 。
好处:。
生活中液化的例子1.夏天吃冰棍时,可以看见冰棍附近有“白气”,那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夏天,自来水管外会有水珠;
3.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外面走进教室后眼镜上有一层雾
4.水烧开时壶嘴处产生大量的白雾
5.火箭升空时尾部产生大量的白雾
6.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来.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学后记或反思(注意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本章知识点比较简单,条理比较清楚,但由于学过的时间较长,学生遗忘的较多,所以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教师指点为辅,针对典型例题进行讲解。重点让学生记住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授课人
备课时间
5.14
上课时间
5.21
执教班级
课 题
《物态变化》复习
教学课时
1
教学课型(新授、复习、
习题、实验等)
复习
教学
目标
1、梳理《物态变化》本章知识点。
2、针对复习提纲,引导学生整理本章的知识点,突出本章的重难点。
初四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习题课复习教案设计与反思
授课人备课时间 5.15 上课时间 5.22 执教班级课题《物态变化》复习习题课教学课时 1 教学课型(新授、复习、习题、实验等)习题教学目标1、针对复习导学案,引导学生分析本章的各个考点。
2、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中的考点7探究物质熔化规律;考点3熔点和凝固点;2、知识点三:汽化中的考点6:探究水的沸腾3、知识点四:液化考点1:液化及现象难点:知识点三考点4:沸腾及沸腾的条件。
知识点四:考点4: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考点5,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媒体运用班班通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考点2: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9.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象,请判断以下说法A.甲在第2min时是固态() F.乙是蜡烛()B.甲在ab段不吸热() G.乙在整个过程都吸热()C.甲的熔点是48℃() H.乙没有熔点()D. 甲是海波() I.乙没有固液共存的状态()E. 甲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考点3熔点和凝固点10.根据下列物质的熔点,填写下列问题: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熔点/℃-39 1064 1083 1515 -259(1)固态的金熔化成液态的金时,它的熔点是(2)氢在-260℃时是态,在-255℃时是态.(3)钢水凝固成钢块时要此时的温度(4)在冬季的北极气温可达到-50℃左右,此时水银温度计.(填“能用”或“不能用”)(5)用钢做成的锅冶炼金,这是因为金的熔点比钢的熔点填“高”、“低”或“相同”)考点7探究物质熔化规律14.在探究海波熔化的规律时,小红和小明分别设计了如图17所示的a、b两种方案.(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分析评价他们的方案.装置a装置b(2)实验器材是如何组装的(3)本次实验有一组错误的数据,请你指正出来(4)某同学在处理数据分析论证时,在方格纸上描出了实验数据对应的坐标点请你作出海波的熔化图线,指出海波的熔点(5)在海波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装置中拿走,海波熔化,放回原地海波熔化,说明固体熔化需要热量(6)在实验中不小心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的底部,则测得物质的温度值偏(7)为减少实验误差应选用较大的块还是较少的块?(8)在实验装置b中你观察的实验现象(9)请你设计出本次实验的实验表格(10)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的到实验结论,请你说出本实验的实验结论(11)如果本次实验换用是玻璃碎块做同样的实验,所得到的温度—时间的图像与海波的是否相同?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复习温度和温度计的知识,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并能准确读数。
2.回顾六种物态变化的重点知识,并能利用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同时养成节水、节粮的好习惯。
3.通过对熔化、沸腾实验的回顾,进一步理解物态变化规律。
4.通过图像专项训练,提高利用图像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准确读数。
2.通过复习能灵活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现象。
3.理解巩固熔化、沸腾实验过程及规律并能识别和分析图像信息。
【学习难点】利用图像信息解决问题【评价设计】1.通过问题1、2检测目标1的达成;2.通过问题3、4、5、6、7、8、9、10、11、和12检测目标2的达成;3.通过问题13、14、15、16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问题17、18 检测目标4的达成。
【学习过程】复习课引入:我们刚学完了《物态变化》,这一章内容难度并不大,但是知识点比较多、比较的琐碎,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把这些零散的知识像穿珍珠一样把它们串成一条完美的项链好不好?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用“珍珠”和“项链”分别代表零散的知识点和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了解本节复习课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斗志。
板块一:温度(一)基础知识梳理借助导学案的导读提纲,自主复习有关温度的基础知识,并在小组内交流、质疑、答疑。
教师以提问、追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评价。
问题1、使用温度计时你是如何快速准确的分辨出示数是“零上”还是“零下”?横放的温度计你又是怎样辨别的呢?【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追问的评价方式,让个别学生把温度计读数技巧教给给全班同学。
问题2、利用复习的温度基础知识,你能轻松过关吗?学生自主完成“轻松过关(一)”中的两个问题。
(二)轻松过关(一)1.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2.在图中,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_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两道重点习题及时评价学生对第一板块知识的掌握情况。
板块二:物态变化(一)基础知识梳理问题3、构建物态变化网络图——本单元的物态变化共有几种,它们都是围绕物质的三态发生的?请按照箭头的方向标注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放热情况?学生活动:通过完成网络图,复习六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网络图,及时查漏补缺,复习六种物态变化知识。
(二)思考与辨析引导学生挖掘网络图深处的知识点,以小组的形式讨论3个思考与辨析问题及追问问题。
问题4、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请说出三种晶体和非晶体物质)问题5、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的区别?完成导学案上的对比表格。
学生讨论并交流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问题6、你能从生活中举例说明蒸发制冷降温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深刻理解蒸发降温的特点和生活意义。
引导学生回顾影响蒸发的因素。
问题7、你来支招,如何能让家里的蔬菜更长时间的保鲜?学生活动:分别提出自己的做法,并说明利用了影响蒸发的哪个因素。
【设计意图】抛出一个生活问题,让学生支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自然而言的复习了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
问题8、区别“白气”与“水蒸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组成物质、颜色、状态等方面区分“白气”与“水蒸气”。
及时总结:“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生活中的“白烟”“白气”“白雾”都是液化现象。
问题9、你知道窗户上的白雾的成因吗?白雾在玻璃的里面还是外面?学生活动:一一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现象。
播放视频:节水大棚。
问题10、节水大棚里的水是如何形成的,你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吗?展示图片:沙漠中的甲壳虫独特的取水方式。
问题11、你能说出沙漠中的甲壳虫取水方式的原理吗?【设计意图】用人类节水设计和动物的取水方式,加深学生对液化这种物态变化的认识,并提倡节水意识。
问题12、轻松过关(二)1.下列事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吃雪糕凉快 B. 灯丝越来越细 C.大雾逐渐散去 D.雾凇的形成2. 蒸馒头时上下两层,层先熟。
(上/下)3.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先熔化,后液化B. 先汽化,后液化C. 先升华,后凝华D. 先汽化,后凝固二、重点实验回顾实验一:探究海波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问题13、思考与回顾一下几个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1)该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器材安装的顺序?(“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2)为什么不直接给试管加热,而是采用“水浴法”加热(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注意观察什么?(4)参照课本56页表格中的数据,回顾熔化图像,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吸热情况及温度变化的规律。
实验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问题14、思考与回顾一下几个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1、实验器材有哪些?2、加盖的作用?3、为什么盖子上留有小孔?4、为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哪些措施?5、回忆水沸腾的现象是什么?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6、根据课本62页记录的数据回顾水沸腾的图像。
7、水沸腾的条件呢?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呢?8、为什么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100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复习课本实验,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懂得的问题。
教师活动:提问和追问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及实验规律,及时评价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用问题引领学生找到复习实验的方向和重点知识。
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解决遗忘的问题。
教师的提问和追问能及时掌握学生对实验的复习情况。
问题15、实战演练1、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应先调整固定________(选填“A”或“B”)的位置,再调整固定另一个的位置.(2)从实验图象中可看得出该物质是体,其熔点为______。
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除了烧杯、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秒表外,主要器材还缺_______。
(2)如图所示,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问题16、**(勇于挑战)图中的小试管B装有水,悬放在烧杯A的水中。
当A中水沸腾时,B中的水_______沸腾。
(能\不能)为什么?如果不能沸腾,你有办法让B中的水也沸腾吗?【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有深度的问题拓展了水的沸腾实验,既能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再次感受水沸腾的条件,又能拓展气压对沸点影响的知识。
三、图像专题训练师生共同完成一道例题,利用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综合图像,掌握分析图像捕捉信息的方法。
例题:问题17、该物质的名称?属于晶体还是非晶体?ABCD是该物质的什么图像?CDE部分呢?各部分图像的吸热温度变化情况……【设计意图】通过多个追问问题,教给学生分析图像、捕捉信息的方法,并及时评价学生对前面实验的复习情况。
问题18、实战演练(1)由图判断出图线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1、熔化时间是___ 分钟,另一图线的物质可能是。
(2)乙图像中BC段处于_________状态,CD段处于状态。
2.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则甲组选择的是________套装置。
(选填“A”或“B”)(2)乙、丙两组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a、b两种图线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_____不同.【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不足?试着画出知识网络图。
【达标检测】1、如图1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2、下列事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B.初春,早晨出现浓雾C.夏天,洒在室内地上的水不见了 D.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3、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的凝固现象,根据图像判断是晶体(填A或B),从图中的凝固曲线可以看出凝固需要的时间为min,凝固点为。
《物态变化》复习课学情分析由于本章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知识略显零散,大部分学生对本章知识停留在了解和基本掌握的层面,不能把本章知识构建成完整的体系,理解和巩固的不够深刻。
部分学生不能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准确读数。
还有不少学生不能灵活的应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
不能熟练解释各种气象现象,缺少节约用水的意识。
大部分学生不会从识别和分析图像信息入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磁现象》效果分析课堂达标检测效果分析本节课的课堂检测设计了三个小题,一个选择题,两个填空题。
第一题是温度计读数问题的测试,准确率100%,第二题是关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判断,准确率98%,个别同学物态变化现象混淆。
第三题从图像中分析信息,第二个空有两个同学不会计算熔化过程中的时间。
对于辨别生活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以及图像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继续训练和提高。
《物态变化》课后评测练习效果分析表认知水平题型题号《物态变化》教材分析本章教材是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来编排的。
建立温度的概念是认识热现象的基础。
第一节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温度,通过小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光凭感觉判断温度不可靠,由此引入温度的测量,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温度的测量。
教材通过实验、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当温度变化时会引起物质形态之间的变化。
接下来的几节介绍六种物态变化。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教材先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实验探究认识蒸发现象及特点,再通过探究认识沸腾现象,最后通过观察活动学习液化。
关于升华和凝华,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注意到,教材通过碘升华并凝华的实验,结合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认识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直接转化。
“水循环”是本章的知识综合,从地球上水的三态以及物质变化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从而体会到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受到美的熏陶。
本章重点:温度概念的建立、温度计的使用以及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
本章难点: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物态变化现象,区分不同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
《物态变化》课堂评价练习一、知识回顾【评价练习】板块一:温度轻松过关(一)1.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2.在图中,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_【评价练习】板块二:物态变化轻松过关(二)1.下列事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吃雪糕凉快 B. 灯丝越来越细 C.大雾逐渐散去 D.雾凇的形成2. 蒸馒头时上下两层,层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