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的求真与致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姝:史学的求真与致用
作者: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7月2日第615期点击数:537 更新时间:2014年07
月03日
从近五年《中国社会科学报》所发表的有关文章来看,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的研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
首先,研究者特别注意从理论层面开展史学史研究。这既表现在整体上的思考和总结,也包括对具体问题如唯物史观、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少数民族史学等问题的概括和提炼。在理论问题的回顾方面,瞿林东在《历史学的理论成就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中,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史学史研究作了理论上的概括,认为历史观从进化史观到唯物史观的转变是一重大进步。唯物史观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仍是研究热点。吴英在《历史价值判断何以成为可能》中指出,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深究到研究对象的因果层次上,揭示其产生和发展的终极原因,才能对其作出价值判断,这是从价值判断的角度肯定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的价值。研究者对中国史学理论遗产的总结,有贯通研究,有个案研究,形式多样,其中有从史学批评角度切入的,也有从史学思想的层次展开的。方光华在《关于中国史学科发展的三点思考》中认为,历史学研究成熟的标志是历史研究同时代思维的内在结合,因此要尤为注意研究对象的时代属性和思想性元素。
其次,重视中国史学同西方史学的比较。针对如何处理中西史学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开展学科建设,刘家和在《走出世界史研究的困境》中强调世界史不能等同于外国史,研究者应该兼治中外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中国视角的世界史体系。
最后,强调史学的社会功能,重视历史知识的普及。历史教育,尤其是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历史教育越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张越在《中国史研究:“历史热”中更须冷静》中指出,近年来历史知识的普及工作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史学功能、史家责任及公共史学成为热点问题。因此,研究者需将视角放在对历史研究成果表现形式的审美要求上。方光华在《关于中国史学科发展的三点思考》中提出,要重视中国史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在保持历史著述严密的逻辑推理的同时,增强历史著作的文学性。他认为,历史成果兼具严密的逻辑和文学性表现,是实现史学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
呈现出以上新特点的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会孕育更多的可能,同时也将肩负着更大的责任。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