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纯净流体的热力学性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gTc p 2a ( )Tc 0 3 v (vc b) 2 vc
2 Rg Tc 2 p 6a ( 2 )Tc 0 v (vc b)3 vc4
b
RTC 8 pC
(3) 范德瓦尔斯方程的等温线
方程可以展成为V的三次方程:
Rg T a ab 3 2 v v b v 0 p p p
是否有可能只确定一个这样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确定的微分关系导 出其它函数,这是本节将研究的重点。
基本状态参数 压力、温度和比容是可以直接测量 状态方程
一般以温度和比容作为自变量,以压力作为函数的状态方程占 现有已经提出的状态方程大部分;当然,现在有些状态方程是以 其它函数,例如亥姆霍兹函数作为函数提出的。
p Rg T vb a v (v b ) b (v b )
比起RK方程预计值1/3有较大改进,但仍远离真实临界压缩因子的数值(除H2和 He以外)。PR方程和RKS方程在预计蒸汽压方面显示出优点,其重要原因是它们有 很好的函数,PR方程预计液相密度比RKS方程有明显提高。
两常数立方型状态方程,由于其形式简单,使用方便,因而在 化工、石油和动力等领域的工程计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据分析, 各个方程各有其比较适合的应用范围,如RK方程是比较适合于简 单物质,如Ar、Kr、Xe、N2、O2、CO和CH4等(这些物质的偏心 因子值均很小),而PR方程对于偏心因子0.35左右(相当于临界 压缩因子 0.26 左右)的物质比较合适。要进一步外推,同样也比 较困难。产生这一局限性的根本原因是各方程本身所固有的理论 临界压缩因子为一定值;值一般比其最适用范围下物质的实际临 界压缩因子要高 15 %左右。由于这原因,近年来一些学者在这方 面进行研究和改进。
第四讲 纯净流体的热力学性质
纯净物质是指化学成分均匀不变的物质, 可以以单相或者多相存在(气、液、固)。单 元系的物质都是纯净物质。如纯水的气、液、 固的任意组合。 习惯上,化学性质稳定的单相混合物,例 如干空气,也被当纯净物质处理。在以前,已 经引入压力、温度、比容、内能、焓、熵六个 状态参数。
4.2.2 二常数立方型状态方程
为了预测和计算高密度及液相区的体积 性质,产Hale Waihona Puke Baidu了经验型的状态方程。
1、范德瓦尔斯方程
1873年,荷兰理论物理学家范德瓦耳斯(J.D. van der Waals)发表了题为“论气体和液体的连续性”的论文(与安德鲁斯 发现临界点的论文所使用的题目相同),他应用分子运动论将理想 气体状态方程推广到实际气体,认为气体分子本身占有体积,它 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分界线的终点问题 临界点:液相和气相共存的汽化曲线的终点
p 流体 临界点
S-L
液体
a
L-V
液固共存线不存在终点
固体
b
三相点 S-V 蒸汽
T
从液相到气相的连续转变
2、 p-v图
在热力学中特别 重要的是蒸气、气 液两相区和液体的 参数。 饱和态的温度和 压力逐一相对应。 饱和气线右边的 区域是过热蒸气区, 饱和液线左边的区 域是过冷液区。
最简单的状态方程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RgT
有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限制:
1)在温度不太低的远低于临界点密度的相对 低密度气体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于实际 气体的性质是一种良好的近似。
pv RgT
2)但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无法描述液相区和 密度较高的气相区的性质,这时需要用较为 复杂的解析函数才能表示物质的pvT行为。
4.2.1 维里方程
理想气体方程的得出基于两条假设:
气体分子不占有体积; 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1840年,克拉珀龙(E. Clapeyron)根据查理(J.A.C. Charles)定律和玻意耳-马略特(R. Boyle-E. Mariotte)定律, 并与阿伏伽德罗(A. Avogadro)假设相结合,得出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假设的局限性
截断型维里方程
维里方程中的各高阶项对Z的贡献相继越来越小,数据表明, 在低压或者中等压力下,只要截取前两项就能提供满意的精度。
B(T ) Z 1 v
对于密度小于0.5倍临界密度的气相区,二项截断维里方程(比 容式)具有相当的精度,但如果想使用维里方程计算液相性质或再 现整个热力面上的性质,则一般要使用很多项,还需要大量的实 验数据,原因也很容易理解,因为液相分子距离很近,因此多分 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物性的影响不能忽略,需要高阶的维里系数。
局限性: l 其推算流体在临界点的压缩因子,而实际流体的临界压缩因子的实测值 在0.21-0.31之间; l 对临界区热力性质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 l 只能用于定性描述,定量计算的精度较差,尤其是高密度区。 但是,范德瓦耳斯方程是能够定性地描述从气相到液相pvT行为连续变化 的最简单形式的状态方程,方程中的每一项都有明确的物理含义,这为后 来提出的修正为各种方程,如 Redlich-Kwong(RK) 、 Soave(RKS) 和 PengRobinson(PR)、Patel-Teja方程等许多实用化状态方程的发展打下基础,成 为当今仍被广泛引用的参考依据。 由于这一类方程化成比容的函数时,最高方次为 3 次,因此又被统称为 立方型方程。
维里方程 就是将压缩因子以幂级数的形式表示为比容 v 或 压力p的多项式:
或:
B(T ) C (T ) D(T ) Z 1 2 3 v v v
Z 1 B' (T ) p C ' (T ) p 2 D' (T ) p 3
式中系数 B , C , D , 和 B’,C’,D’ , 称为维 里系数,其中B和B’为第二维里系数,C和C’为第三 维里系数, D 和 D’ 为第四维里系数, ... 。对给定气 体,它们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本讲的主要内容
纯净流体的热力学曲面和相图;
纯净流体的状态方程式;
纯净流体的热力学关系式; 纯净物热力性质的计算。
4.1 热力学曲面与相图
一、热力学面
p
二、相图
1、P-T相图
p 流体 临界点 S-L 固体 液体 L-V
三相点 蒸汽 固体 L-V p 流体 临界点
S-L
液体
三相点 S-V
压力趋于零或者气体的比容无限大时,这些假设基本上是合 理的。但是,随着压力的增加或者比容的减小,分子的体积和分 子间的作用力不能再被忽略。这时需要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 修正。
数学上修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最简单方式是定义压 缩因子
因为理想气体比容,
pv v v z RgT RgT vid p
蒸汽
S-V
T
T
凝固时收缩物质的相图
凝固时膨胀物质的相图
1)相图上的分界线 固相和气相共存的点位于升华曲线上,起始于原点 而止于三相点,斜率总是正值; 液相和气相共存的点位于气化曲线上,起始于三相 点而止于临界点,斜率总是正值; 固相和液相共存的点位于熔化曲线上,起始于三相 点而无终止点,多数物质斜率为正值,水一类物质 斜率为负,这与水在凝固时膨胀息息相关,对人的 益处:滑冰、冬天的生物。
p 临界点
临界等温线 蒸气 液体 T=常数 饱和液体线 饱和蒸气线 v
汽相和液相区的p-V图
4.2 状态方程
对于纯净流体,根据状态公理只有两个独立状态 参数,即使用任意两个状态参数作为自变量,即可将任 意其它状态参数表达成其函数。但如果将所有的状态参 数都分别表达成这两个自变量的函数,将是非常不便的。
RgT
(2) 范德瓦尔斯常数a,b求法
1)利用p、v、T实测数据拟合; 2)利用通过临界点c的等温线性质求取 临界等温线在临界点是一个拐点,因此:
p 0 v Tc
2 p v 2 0 Tc
27 R 2TC2 a 64 pC
对范德瓦尔斯方程求导,
维里方程的导出
Mayer最早给出了维里方程的理论推导,可以从统计热力学 严格推导出维里方程,维里方程也是目前唯一有严格理论基础的 状态方程。 维里系数与不同大小分子团间的相互作用相关。例如,第二维 里系数与两个分子或者两个分子集团间的相互作用相关,第三维 里系数与三个分子或者三个分子集团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可与表 征分子间作用的位能函数相联系,目前也只能用简单的位能函数 关系确定B和C,更主要的还是通过p-v-T实验数据和气相声速测量 数据拟合确定。等等。 “维里”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力”,目前我国物理 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确定“维里”的标准中文翻译为“位力”, 很形象但恐怕很难推广。
(1) 方程基本形式
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使其活动空间减小,将体积减去一个常数 代替原方程的v,其中b为气体分子不可接近的体积; 考虑到分子间距离不太近时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吸引力,分子 有会聚的趋势,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附加压力,因此用代替理想气 体状态方程中的p。 方程为:
a p 2 vB v
其中a和b是两个经验常数
:
R g Tc2.5 pc
2
a 0.42748
b 0.08664
R g Tc pc
用RK方程计算非极性或者轻 微极性的流体,所得结果比较满 意。 对于气-液相平衡与混合物的 计算十分成果,化学工程中得到 广泛应用。
Zc
pc vc 1 R g Tc 3
3、Soave方程 (R-K-S)(RK方程的修正)
p Rg T vb a (T ) v (v b )
( R g Tc ) 2 pc
a (T ) 0.42748
(T )
b 0.08664
Rg Tc pc
是物质的偏心因子, RKS
方程在计算烃类及烃类混 合物的汽-液平衡上具有 较高的精度 。
[ (T )]0.5 1 m(1 Tr 0.5 )
有关其它状态方程的要求:
1)在两相区,等温线也就是等压线,在p-v图上是水 平线,为了研究物质的气-液平衡,状态方程不仅 要表示非饱和流体单相区,同时还应表示饱和气态 和饱和液态,这对状态方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计算内能、焓、熵等热力学函数的理论关系式中还 包含了p-v-T关系式的一阶和二阶导数,因此状态 方程的数学表达式要适合于微分和积分。
m 0.480 1.574 0.176 2
4、Peng-Robinson方程
原 RK 方程和 Soave 改进的方程有一共同缺点,就是预计物质的液相密度时误差 很大。为了克服此一缺陷,1976年Ding-Yu Peng(彭定宇)和D.B.Robinson对方程引 力项进行改进,提出如下形式的状态方程:
范德瓦耳斯方程等温线示意图
(4) 范德瓦耳斯方程的意义和局限性
重要意义: 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地修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经验方程;定性反映气 体 p-v-T关系 远离液态时,即使压力较高,计算值与实验值误差较小。如 N2 常温下 100MPa时无显著误差。在接近液态时,误差较大,如CO2常温下5MPa时 误差 4%,100MPa时误差约35%; 能解释从气体过渡到液体的相变 (理想气体描述的是永久气体 ),在方程中 首次表现了临界点;后来范德瓦耳斯方程描述相变的思想被称为平均场理 论,在研究铁磁相变、合金的有序 -无序相变、超流、超导等方面得到了 进一步的应用,而范德瓦耳斯方程是历史上最早的平均场理论模型; 描述了过热液体和过冷气体的行为。
2、Redlich-Kwong方程(简称RK方程)
O.Redlich和J.N.S.Kwong曾修正了压力校正项,从而于1949年提出如下 形式的状态方程: R T
p
g
vb
a T 0.5 v(v b)
式中和为各物质的特有的参数,与 van der Waals 方程一样,通常是用 Pcr和Tcr来表示
vid
RgT p
Z>1 Z=1 Z<1 理想气体
压缩因子的物理意义 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力下实际气体比容与理想气 体比容的比值,是实际气体对理想气体体积特性的 修正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z 1 Rg T
只适用于 p0 或 v 的极限情况,许多气体在 一定压力和温度范围近似地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T TC 的高温区,方程有二个虚根和一个实 l 在 根,实根即为T,p对应的比容; Tl Tc 时,有三个相等实根; l T TC 两相区的等温线经过一个最大值点N和最 小值点M,等温线的形状与实验结果不符合。
p A D C
N P M O Q E B
v
因此,范德瓦尔斯方程原 则上只适用气相和液相。
2 Rg Tc 2 p 6a ( 2 )Tc 0 v (vc b)3 vc4
b
RTC 8 pC
(3) 范德瓦尔斯方程的等温线
方程可以展成为V的三次方程:
Rg T a ab 3 2 v v b v 0 p p p
是否有可能只确定一个这样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确定的微分关系导 出其它函数,这是本节将研究的重点。
基本状态参数 压力、温度和比容是可以直接测量 状态方程
一般以温度和比容作为自变量,以压力作为函数的状态方程占 现有已经提出的状态方程大部分;当然,现在有些状态方程是以 其它函数,例如亥姆霍兹函数作为函数提出的。
p Rg T vb a v (v b ) b (v b )
比起RK方程预计值1/3有较大改进,但仍远离真实临界压缩因子的数值(除H2和 He以外)。PR方程和RKS方程在预计蒸汽压方面显示出优点,其重要原因是它们有 很好的函数,PR方程预计液相密度比RKS方程有明显提高。
两常数立方型状态方程,由于其形式简单,使用方便,因而在 化工、石油和动力等领域的工程计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据分析, 各个方程各有其比较适合的应用范围,如RK方程是比较适合于简 单物质,如Ar、Kr、Xe、N2、O2、CO和CH4等(这些物质的偏心 因子值均很小),而PR方程对于偏心因子0.35左右(相当于临界 压缩因子 0.26 左右)的物质比较合适。要进一步外推,同样也比 较困难。产生这一局限性的根本原因是各方程本身所固有的理论 临界压缩因子为一定值;值一般比其最适用范围下物质的实际临 界压缩因子要高 15 %左右。由于这原因,近年来一些学者在这方 面进行研究和改进。
第四讲 纯净流体的热力学性质
纯净物质是指化学成分均匀不变的物质, 可以以单相或者多相存在(气、液、固)。单 元系的物质都是纯净物质。如纯水的气、液、 固的任意组合。 习惯上,化学性质稳定的单相混合物,例 如干空气,也被当纯净物质处理。在以前,已 经引入压力、温度、比容、内能、焓、熵六个 状态参数。
4.2.2 二常数立方型状态方程
为了预测和计算高密度及液相区的体积 性质,产Hale Waihona Puke Baidu了经验型的状态方程。
1、范德瓦尔斯方程
1873年,荷兰理论物理学家范德瓦耳斯(J.D. van der Waals)发表了题为“论气体和液体的连续性”的论文(与安德鲁斯 发现临界点的论文所使用的题目相同),他应用分子运动论将理想 气体状态方程推广到实际气体,认为气体分子本身占有体积,它 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分界线的终点问题 临界点:液相和气相共存的汽化曲线的终点
p 流体 临界点
S-L
液体
a
L-V
液固共存线不存在终点
固体
b
三相点 S-V 蒸汽
T
从液相到气相的连续转变
2、 p-v图
在热力学中特别 重要的是蒸气、气 液两相区和液体的 参数。 饱和态的温度和 压力逐一相对应。 饱和气线右边的 区域是过热蒸气区, 饱和液线左边的区 域是过冷液区。
最简单的状态方程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RgT
有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限制:
1)在温度不太低的远低于临界点密度的相对 低密度气体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于实际 气体的性质是一种良好的近似。
pv RgT
2)但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无法描述液相区和 密度较高的气相区的性质,这时需要用较为 复杂的解析函数才能表示物质的pvT行为。
4.2.1 维里方程
理想气体方程的得出基于两条假设:
气体分子不占有体积; 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1840年,克拉珀龙(E. Clapeyron)根据查理(J.A.C. Charles)定律和玻意耳-马略特(R. Boyle-E. Mariotte)定律, 并与阿伏伽德罗(A. Avogadro)假设相结合,得出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假设的局限性
截断型维里方程
维里方程中的各高阶项对Z的贡献相继越来越小,数据表明, 在低压或者中等压力下,只要截取前两项就能提供满意的精度。
B(T ) Z 1 v
对于密度小于0.5倍临界密度的气相区,二项截断维里方程(比 容式)具有相当的精度,但如果想使用维里方程计算液相性质或再 现整个热力面上的性质,则一般要使用很多项,还需要大量的实 验数据,原因也很容易理解,因为液相分子距离很近,因此多分 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物性的影响不能忽略,需要高阶的维里系数。
局限性: l 其推算流体在临界点的压缩因子,而实际流体的临界压缩因子的实测值 在0.21-0.31之间; l 对临界区热力性质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 l 只能用于定性描述,定量计算的精度较差,尤其是高密度区。 但是,范德瓦耳斯方程是能够定性地描述从气相到液相pvT行为连续变化 的最简单形式的状态方程,方程中的每一项都有明确的物理含义,这为后 来提出的修正为各种方程,如 Redlich-Kwong(RK) 、 Soave(RKS) 和 PengRobinson(PR)、Patel-Teja方程等许多实用化状态方程的发展打下基础,成 为当今仍被广泛引用的参考依据。 由于这一类方程化成比容的函数时,最高方次为 3 次,因此又被统称为 立方型方程。
维里方程 就是将压缩因子以幂级数的形式表示为比容 v 或 压力p的多项式:
或:
B(T ) C (T ) D(T ) Z 1 2 3 v v v
Z 1 B' (T ) p C ' (T ) p 2 D' (T ) p 3
式中系数 B , C , D , 和 B’,C’,D’ , 称为维 里系数,其中B和B’为第二维里系数,C和C’为第三 维里系数, D 和 D’ 为第四维里系数, ... 。对给定气 体,它们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本讲的主要内容
纯净流体的热力学曲面和相图;
纯净流体的状态方程式;
纯净流体的热力学关系式; 纯净物热力性质的计算。
4.1 热力学曲面与相图
一、热力学面
p
二、相图
1、P-T相图
p 流体 临界点 S-L 固体 液体 L-V
三相点 蒸汽 固体 L-V p 流体 临界点
S-L
液体
三相点 S-V
压力趋于零或者气体的比容无限大时,这些假设基本上是合 理的。但是,随着压力的增加或者比容的减小,分子的体积和分 子间的作用力不能再被忽略。这时需要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 修正。
数学上修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最简单方式是定义压 缩因子
因为理想气体比容,
pv v v z RgT RgT vid p
蒸汽
S-V
T
T
凝固时收缩物质的相图
凝固时膨胀物质的相图
1)相图上的分界线 固相和气相共存的点位于升华曲线上,起始于原点 而止于三相点,斜率总是正值; 液相和气相共存的点位于气化曲线上,起始于三相 点而止于临界点,斜率总是正值; 固相和液相共存的点位于熔化曲线上,起始于三相 点而无终止点,多数物质斜率为正值,水一类物质 斜率为负,这与水在凝固时膨胀息息相关,对人的 益处:滑冰、冬天的生物。
p 临界点
临界等温线 蒸气 液体 T=常数 饱和液体线 饱和蒸气线 v
汽相和液相区的p-V图
4.2 状态方程
对于纯净流体,根据状态公理只有两个独立状态 参数,即使用任意两个状态参数作为自变量,即可将任 意其它状态参数表达成其函数。但如果将所有的状态参 数都分别表达成这两个自变量的函数,将是非常不便的。
RgT
(2) 范德瓦尔斯常数a,b求法
1)利用p、v、T实测数据拟合; 2)利用通过临界点c的等温线性质求取 临界等温线在临界点是一个拐点,因此:
p 0 v Tc
2 p v 2 0 Tc
27 R 2TC2 a 64 pC
对范德瓦尔斯方程求导,
维里方程的导出
Mayer最早给出了维里方程的理论推导,可以从统计热力学 严格推导出维里方程,维里方程也是目前唯一有严格理论基础的 状态方程。 维里系数与不同大小分子团间的相互作用相关。例如,第二维 里系数与两个分子或者两个分子集团间的相互作用相关,第三维 里系数与三个分子或者三个分子集团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可与表 征分子间作用的位能函数相联系,目前也只能用简单的位能函数 关系确定B和C,更主要的还是通过p-v-T实验数据和气相声速测量 数据拟合确定。等等。 “维里”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力”,目前我国物理 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确定“维里”的标准中文翻译为“位力”, 很形象但恐怕很难推广。
(1) 方程基本形式
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使其活动空间减小,将体积减去一个常数 代替原方程的v,其中b为气体分子不可接近的体积; 考虑到分子间距离不太近时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吸引力,分子 有会聚的趋势,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附加压力,因此用代替理想气 体状态方程中的p。 方程为:
a p 2 vB v
其中a和b是两个经验常数
:
R g Tc2.5 pc
2
a 0.42748
b 0.08664
R g Tc pc
用RK方程计算非极性或者轻 微极性的流体,所得结果比较满 意。 对于气-液相平衡与混合物的 计算十分成果,化学工程中得到 广泛应用。
Zc
pc vc 1 R g Tc 3
3、Soave方程 (R-K-S)(RK方程的修正)
p Rg T vb a (T ) v (v b )
( R g Tc ) 2 pc
a (T ) 0.42748
(T )
b 0.08664
Rg Tc pc
是物质的偏心因子, RKS
方程在计算烃类及烃类混 合物的汽-液平衡上具有 较高的精度 。
[ (T )]0.5 1 m(1 Tr 0.5 )
有关其它状态方程的要求:
1)在两相区,等温线也就是等压线,在p-v图上是水 平线,为了研究物质的气-液平衡,状态方程不仅 要表示非饱和流体单相区,同时还应表示饱和气态 和饱和液态,这对状态方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计算内能、焓、熵等热力学函数的理论关系式中还 包含了p-v-T关系式的一阶和二阶导数,因此状态 方程的数学表达式要适合于微分和积分。
m 0.480 1.574 0.176 2
4、Peng-Robinson方程
原 RK 方程和 Soave 改进的方程有一共同缺点,就是预计物质的液相密度时误差 很大。为了克服此一缺陷,1976年Ding-Yu Peng(彭定宇)和D.B.Robinson对方程引 力项进行改进,提出如下形式的状态方程:
范德瓦耳斯方程等温线示意图
(4) 范德瓦耳斯方程的意义和局限性
重要意义: 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地修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经验方程;定性反映气 体 p-v-T关系 远离液态时,即使压力较高,计算值与实验值误差较小。如 N2 常温下 100MPa时无显著误差。在接近液态时,误差较大,如CO2常温下5MPa时 误差 4%,100MPa时误差约35%; 能解释从气体过渡到液体的相变 (理想气体描述的是永久气体 ),在方程中 首次表现了临界点;后来范德瓦耳斯方程描述相变的思想被称为平均场理 论,在研究铁磁相变、合金的有序 -无序相变、超流、超导等方面得到了 进一步的应用,而范德瓦耳斯方程是历史上最早的平均场理论模型; 描述了过热液体和过冷气体的行为。
2、Redlich-Kwong方程(简称RK方程)
O.Redlich和J.N.S.Kwong曾修正了压力校正项,从而于1949年提出如下 形式的状态方程: R T
p
g
vb
a T 0.5 v(v b)
式中和为各物质的特有的参数,与 van der Waals 方程一样,通常是用 Pcr和Tcr来表示
vid
RgT p
Z>1 Z=1 Z<1 理想气体
压缩因子的物理意义 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力下实际气体比容与理想气 体比容的比值,是实际气体对理想气体体积特性的 修正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z 1 Rg T
只适用于 p0 或 v 的极限情况,许多气体在 一定压力和温度范围近似地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T TC 的高温区,方程有二个虚根和一个实 l 在 根,实根即为T,p对应的比容; Tl Tc 时,有三个相等实根; l T TC 两相区的等温线经过一个最大值点N和最 小值点M,等温线的形状与实验结果不符合。
p A D C
N P M O Q E B
v
因此,范德瓦尔斯方程原 则上只适用气相和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