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
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
管理和服务无疑是一个组织日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不同角度来看,可以把管理和服务视为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管理是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适当的管理过程和有效的绩效考核,这是管理的主要内容。
另一方面,服务则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也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基础和核心,包括员工的职责和专业能力、产品的服务性、市场的服务性和技术支持的服务性,这些都是服务的关键组成部分。
因此,管理和服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管理是服务的基石,管理可以促进服务的发展,它可以通过建立机制来提供可靠的服务。
同时,它还可以通过调整机制、制定规章、设定考核办法来确保及时有效地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服务也可以促进管理的发展。
组织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必须把管理作为重要的依托,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服务体验,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此外,管理和服务之间还存在着双向联系。
一方面,管理有助于推动服务的实施,可以通过激励机制、考核办法及合理的管理职责,激发员工积极性和积极参与服务,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服务的实施也可以帮助管理完善。
当客户的服务需求发生变化时,管理可以根据对客户需求的洞察,调整机制、调整内部规章、改变绩效考核方式,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综上所述,管理和服务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管理可以推动服务的实施,而服务也可以帮助管理完善。
只有将管理和服务有效结
合,才能使企业经营更安全稳定,实现持续高速发展,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
“管理就是服务”再认识-精品文档2
“管理就是服务”再认识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位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来华讲学时谈到,到中国来,最为欣赏的一条标语就是为人民服务。
他认为管理就是服务,领导就是服务。
这让大家感到新鲜,从而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鼓掌。
在当时,一般人多认为,管理就是领导,而服务就是被领导。
让领导者为被领导者服务,颠倒了主次。
三十年过去,管理就是服务的观点已被人们普遍认可和接受,甚至成为很多管理单位的工作宗旨。
然而,不少人对做好服务的认识只停留在转变工作态度的表层,而对如何进行服务、应做哪些方面的服务考虑的则较少。
也有人认为管理和服务是一对矛盾,要提高管理水平必须摒弃“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
由此可见,对管理就是服务这一理念有必要进行重新认识。
一、“管理就是服务”是管理本质的回归现代汉语辞典将管理定义为: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
这就把管理界定为一种责任。
“负责”不是领导专属,每一人都对其着手进行的事情负有责任。
追根溯源,管理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产生了分工,先是行业的分工,随之是行业内部的分工。
有分工就有合作,为了维护经济和社会的秩序,管理就应运而生。
人们对管理的一般理解是: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
目标既有组织的目标,也有组织内成员的目标,管理所实现的目标应是组织的整体目标而不是组织内其成员的具体目标。
管理也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也即对这些资源进行分析、利用,使这些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力求以最小的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代管理主要是指对人与人的关系和对人与财、物的关系的管理,它归根结底是指对人与人的关系的管理。
在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出于对维护秩序的需要,有一部分人就要把一部分权力交另一部分人,而另一部分人则对自己的发展加以保护,以达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爱护。
正确理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正确理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服务意识问题,实质上是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理解问题。
作为高等学校的一名中层管理者,既有管理的一面,又有服务的一面。
我们既要按照校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借助自己的能力,把本部门的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这时我们所扮演的就是管理者的角色。
同时,我们又要不辞辛苦,为全校教职工提供服务,这时我们又扮演了服务者的角色。
所以,对我们机关工作人员来说,必须扮演双重角色。
哪一个角色扮演不好,都会给工作带来损失。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扮演“管理者”这一角色时演得还不错,但对于“服务者”这一角色意识就比较差,认为自己是管人的、管物的,而不是“伺候人”的。
典型的例子很多,我们常常可以遇到。
比如会堂有许多学校的设备由我们管理,管理人员就怕别人用,只愿意为学校按排的会议、活动服务,最害怕各系、各部门使用,理由是怕用坏。
我们曾以此为题讨论过,结论是:管理设备的目的是使设备能够发挥最大效益。
只有使用才能发挥出效益。
也就是说,管理是为使用服务的,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得使用。
设备使用频率越高,管理越麻烦,但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设备的使用频率越低,我们越好管理,但为使用者制造了麻烦。
分析利弊我们形成共识:管理者要协调好管理和服务这两种角色,从思想意识上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
服务态度问题是最最基本的问题,就一般意义上来讲,我们机关干部不会服务态度很差,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服务质量问题或者说是服务水平问题。
有些问题处理得不够妥善。
如:(1)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我们工会办公室还在会堂时,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李小江有急事要找某领导,未找到,就委托机关某位干部找,她自己到会堂开会去了。
机关的某位同志在会议室找到某领导后,领导让这位同志用会议室的电话给李小江会电话。
电话打到会堂一楼值班室,因总占线,将电话打进会堂二楼工会办公室,我们办公室接电话的同志很负责,亲自到一楼值班室找,得知李小江已进会场,我们的同志就回办公室告诉,没找到,进会场了,意思是没有办法了。
浅谈物业“管理”与“服务”关系
洁卫生管理 ,相关场地的管理和车辆
停放 出行管理等。需要特别强调的 是 ,虽然物业 “ 管理 的对象主要是 物业 .但不能 因此而忽视对人的管理 , 可 以说 ,对 人的管理 是物业 管理 中的难点 包括对外来进 出人 员的管 理和少数不遵守法律法规、小 区业主 公约 的业主或使 用人的管理 ,如违法 搭建 、违章装修行为在不少小区蔓延 ,
上 海 房地
地进 行维修 养护 、管理 以维护物 业管理 区域 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
的活 动 。
浅谈物业 “ 管理”与
( 二)服务的概念。服务可以理解
“ 服务”关系
文 /朱建 新
为一种付 出 并由付出而产生的一种 特殊 商品 ” ,是 为 了满足 他人 需要 而提供 的一种有形或无形 的活动 。就 物业 服务 而言 ,表 明了物业服务 企业存在的价值 是为了满足业主的需 求 其性质是为业主提供服务 是物
定 .对房屋及配 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 更新 。专 项服务 .即为改善和提高住
5 Mac 2 1 4 rh 00
上 ; 房 地 毒 .
用人的居住 生活 条件提供 的各 项服 务 理就无从谈起 .所 以,物业服务企业 物 业服 务企业进入小 区实施服务 ,是
服务 是 由小区业主大会代 表小区全体 业主与 工作 如保安服 务、保洁服 务等 。特 所有员工都必须始终树 立 “ 色服 务 主要指接受部分业主 或使 用 目的、是 宗 旨的意识 。 管 理 ”如果 物 业服 务企业签订合同 ( 前期物业 管 人 委托而提供 的有关服 务 如代 收各 离 开 了服务这个根本 目的 ,也就成 了 理例外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就是说物业服务企业应当
“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蓝梦国际
“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蓝梦国际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时机也”随着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拉开了帷幕。
社会各界人士一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特别是组成社会大团体的各个企业细胞,务必平衡企业管理与企业服务的关系。
完善企业自我,
蓝梦国际认为管理和服务是相辅相成的整体。
两者看似相互矛盾,实则辩证统一,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温家宝同志曾说:“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性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
”蓝梦国际企业运行也同样遵循这个道理,蓝梦国际认为一个企业如果一味的坚持管理,即便偶尔的得到好的成绩,也仅仅是昙花一现,很难长期保留;另一方面一个企业如果只关注服务不注重管理,则可能造成社会混乱,更加不切实际。
姑而,企业如何开展管理工作,应认真的思索如何使两者更好的结合,而非有所取舍,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日益凸显的纠纷。
蓝梦国际经验证明,在企业日常运作中,应努力平衡两者关系,以服务精神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以管理职能履行促进服务型企业建设。
企业各级领导要提高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力量。
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找法,化解矛盾用法的良好法制环境,在和谐的基础上推动各项工作,健全权利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理念,寄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着力职能上转变成效。
谈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管理与服务
谈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管理与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基层公安机关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中掌控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不断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大题目。
本人根据本身实践,谈一下粗浅看法。
一、正确掌控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管理与服务内涵丰富,基层公安机关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中必须掌控好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
(一)服务决定管理,管理服从于服务。
管理与服务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管理是情势,服务是内容。
内容是易于变化的,情势是相对稳定的,有甚么样的内容,就有甚么样与之相适应的情势,内容的发展决定着情势或迟或早总要发生变化。
当情势不适应内容时,就会阻碍内容的发展,这时候就要抛弃旧情势,建立新情势,为内容的不断发展开辟道路。
管理与服务的区别在于:管理的构成要件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服务的构成要件是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在管理内部,管理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服务内部,被服务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管理者和被服务者对事物的发展有不同要求:一方面,服务决定管理,当人民群众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必定要求基层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中进行创新。
另外一方面,管理服从于服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公安行政管理必须服从于服务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
管理与服务作为矛盾的同一体,它们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同时又具有对峙性,相互限制、相互排挤。
管理与服务的对峙同一关系告知我们,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片面地用管理代替服务,会滋生“官本位”思想;片面地用服务代替管理,会增加社会风险。
我们在夸大服务的同时,还要十分重视管理,没有良好的管理就不会有良好的服务,优良的管理会带来优良的服务。
建立一个平安***的社会,首先必须有严格的社会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假如一个地方经常发生杀人、偷盗、抢劫、黑恶权势等违法犯法行为,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那末做好公安服务工作就是一句空话。
严格管理是弄好各项公安工作的条件,但严格管理决不是管得过量,管得过死,而是做到既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法活动,严把审批关、检查关,又积极支持经济的发展。
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俗话说,管理之道,以谋为首。
在司法行政管理与服务的日常活动中,常常面临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不和谐的难题。
有的强调服务而不敢管理,有的强调管理而疏于服务,这两种倾向都是把管理与服务对立起来,反映了部分司法行政管理人员对司法行政管理的职能没有完全认识清楚。
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产生两种片面认识的原因关于这个问题,最高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张印奎局长有深刻的论述,他说: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工作中的两种片面倾向。
一种是片面强调管理而忽视服务;一种是片面追求服务而放松甚至放弃管理。
片面强调管理而忽视服务的表现主要是高高在上,衙门作风。
有些人认为,管理者是官,就要高人一等,被管理者是民,就应该低人一等,有这样的认识就会出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
出现这种片面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认识上的片面性就是没有弄清楚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
在这里我需要再强调的问题,就是要正确对等我们手中的权力。
从事司法行政工作,无论哪个岗位,手中都有一定的职责和职权。
这种职责和职权是组织上交给我们的一种“公权力”,是我们搞好服务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应该作为而不作为、或谋取私利的工具。
每当我们做了好事、实事,是职责要求我们应该履行的。
反之,按照原则某件事不能做或暂时做不到,要做耐心的解释工作,不要简单的讲我不给你办。
工作当中的态度、方法都会反映出我们在处理管理与服务关系时的心态、素质和定位问题;作为党员和干部,还要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等方面寻找原因,从司法审判业务工作对司法行政工作管理和服务的基本要求方面寻找原因。
张印奎局长的分析非常切中要害,也非常结合实际。
以上所说的两种倾向在我们工作中或多或少都有具体表现。
我们只有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正确认识司法行政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二、司法行政管理职能定位在讨论管理与服务的和谐关系问题时,首先必须明确司法行政管理工作所处的地位和应该担当的角色。
如何正确处理“服务”与“管理”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服务”与“管理”的关系?作为机关的“神经中枢”,办公厅(室)承担着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的服务职能和日常运转的协调管理职能,兼具服务与管理双重属性。
要做好工作,就要处理好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做到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一、服务与管理的关系服务,是通过为他人工作,以提供物品、活动、益处等方式满足他人需求的活动过程;管理,是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行为,并对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调动组织内部共同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服务与管理具有对立性,相互制约、相互排斥。
同时,两者也具有统一性,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对立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行为模式不同。
服务通常为平等互动的双向行为模式,主要通过沟通、建议、合作等柔性手段满足需求,推进运行过程多元化、差异化。
管理通常为自上而下的单向行为,主要通过刚性手段建立并保持秩序,推进运行过程标准化、程序化。
另一方面,是侧重点不同。
服务侧重“人”的满足,在交流互动基础上,了解被服务者实际需求,从而调整服务内容,提高被服务者满意度。
管理侧重任务的完成,通过建立与调整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统一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目标一致。
没有服务,管理将失去方向;没有管理,人和资源形不成力量。
制度体系、组织结构、运行程序等管理方法,为服务提供了基础保障和实现途径,使服务提质增效成为可能。
与被管理者需求相一致的服务能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二是手段互补。
服务采用的柔性手段有助于调动被服务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管理采用的刚性手段有助于快速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服务和管理的关系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相似,有进行管理的权利就有提供服务的义务,承担了被管理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被服务的权利。
在开展保密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经常性提醒,促使大家提高保密意识并主动排查风险隐患;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造成失泄密案件的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如何正确处理高校教务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中也 存 在部 分 的 官 僚 主 义 、 形式主义 , 管 理 方式 略为 生硬 , 缺乏 灵活性 和艺 术性 。 第
变“ 坐、 等、 靠” 的现 象 , 才能 融 入 社 会 中去 ;
1 高校 教务管理 与服务 的辩 证关系
高 校 教 务 管 理 与 服 务 表 面 看 起 来 是 一 重要 的 同一 性 。 第 一是 构 成 要 件 的 同 一性 , 高校 教 务 管 理 工 作 中 , 管 理 者 和 服 务 者 都 是教务人 员, 而 被 管 理 者 和 被 服 务 者 都 是
有服务 , 服 务 中有 管 理 , 要 在 服 务 中实 施 管
高校 的教学工作富 有成效 , 就 需 要 对 其 进 理 , 在管理 中体现服务 , 管 理 不是 目的 , 服 3 高校教务管理 “ 重管理轻服务 ”的 行管理 , 因此 , 教 务 管 理 是 高校 的一 项 重 要 务 才 是 根 本 , 要 通 过 对教 师 和 学 生 的服 务 现 状与 原 因
随着社 会主 义市场 经济的 建设 , 我 国
的教 育 体 制 改 革 也 在 不 断 地 推 进 之 中 , 教
配置 也 越 来越 多地 受 到 市 场 的 控制 。 当前 ,
得; 同 样 学 生 也 抱 怨 学 校 的 教 务 人 员太 过 严格 , 难 以沟 通 , 似 乎 这 种 化 已不可避免 , 教 育 资 源 的 务 工 作 人 员 的 服 务 意 识 相 对 比 较 薄 弱 。 我
变。 实则不然 , 仔细想想 , 教 务 人 员 与 学 生 我 国高 校 可 以 说 既 面 临 着 新一 轮 的 发 展 机 均 由国 家 划 拨 , 因此 , 形成 了高 校 行 政 管 理 之 间 的 关 系是 管 理 与 服 务 的 关 系 , 只 要 能 遇 , 又 面 临 着 新 的挑 战 与 竞 争 。 学校 只有 面 系 统 沿 袭 政 府 管 理 的 模 式 , 会 受 到 中 国 传 够 正 确 处 理 好 这 两 者 之 间的 关 系 , 矛 盾 也 对 现 实 , 按 照 教育 规 律 去 办 事 , 才能 在 当今 统 的 “ 官 本位 ” 思想的熏染 。 高 校 教 务 工 作 就迎 刃而解 了。 的社 会立 足 、 发展 ; 只有走出“ 象牙塔” , 改
从辅导员视角谈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
从辅导员视角谈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陈新新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摘要:当前,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身兼管理者和服务者双重身份。
正确认识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有利于我们立足全局,妥善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工作又好又快地开展。
关键词:学生工作,管理,服务,关系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定位与内涵研究”(编号为:2016SJD710210)的研究成果。
辩证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要素之间以及事物的两重性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从世界观角度看,辩证关系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状态。
从方法论角度看,辩证关系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普遍方法,把握辩证关系的关键在于用对立统一的方法看问题,客观、全面地揭示事物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
那么,辅导员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又该如何把握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呢?一、认识管理与服务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有利于辅导员对本职工作有正确的认识。
教育部在2014年3月25日下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通知(教思政[2014]2号)中,对辅导员职业有着明确的说明:辅导员既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又是学生管理队伍中的一员;辅导员既具有教师身份,又具有学生管理干部身份。
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学生管理上是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在学生教育管理与成长成才上,是人生导师,也是知心朋友。
不难发现,无论从专业技术人员的角度,还是行政管理的角度,辅导员职业定义已经从思政教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学生教育与成长三个方面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了宏观上的把控,这需要辅导员正确认识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坚持在管理工作中做好服务工作,在服务工作中做好管理工作。
有利于辅导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辅导员同志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
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辅导员作为管理者和服务者,面对着个性丰富、性格不一、想法不同的学生们,必须具备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其中包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学生党(团)建、贫困生资助、特殊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突发事件应对与管控等等。
浅析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浅析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辽源市龙山区司法局金洋管理即管辖、治理。
自古以来,管理是国家机关的天职。
服务是为集体和为别人工作,是现代社会赋予国家机关的新理念。
我国的国家机关已被列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第三产业。
管理与服务是一对矛盾。
它们的区别在于,管理的构成要件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服务的构成要件是服务者和被服务者;在管理内部,管理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服务内部,被服务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管理者和被服务者对事物发展具有不同的要求,正是这种不同要求赋予了管理和服务不同的范畴;由于长期存在的等级制度造成的等级观念的影响,形成了管理者的地位高于被管理者,而被服务者的地位高于服务者的“定论”,这种地位的错位,致使管理与服务的对立、内部构成要件的对立都被人为的扩大。
认识了管理与服务的对立统一规律,就揭示了管理与服务的范畴及其相互关系。
可以用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二者有如平面上的两个同心圆,服务是外边的大圆,管理则是里面略小的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管理就是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中”。
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首先要要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在一个法制国家里,管理的加强和拓展必须建立在不断完善的法律基础之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应该看到,我国的环保法律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二个方面:一是与法律配套的实施细则,标准和地方法规不完备,造成法律执行难;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司法工作领域,管理的拓展与服务的拓展具有相同的意义。
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其次要加强作风建设,全心全意为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说到底还是要发展,关键看怎么发展,我们司法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到实地、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
论企业职能部门如何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论企业职能部门如何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作者:王庆臣,赵慧英来源:《经营者》 2020年第11期王庆臣赵慧英摘要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我国企业中不断的推广应用,企业职能部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作用效果的发挥程度直接制约至企业的发展。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职能部门如何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其作用效果的发挥,其中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处理已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立足于此,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为出发点,阐述了企业职能部门中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职能部门管理与服务辩证关系职能部门作为企业的“中枢系统”,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职能部门的业务定位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逐渐由单纯的管理职能向为业务部门发展提供服务转变。
但在企业的实践操作中,往往发生职能部门不能有效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阻碍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象。
一、企业职能部门业务实践中在管理与服务方面的误区企业职能部门中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不是非黑即白的对立关系,把他们看成两个独立的个体而一味地强调管理或者服务都是片面的。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可以看成和谐共生的硬币的两面,管理是服务的基础,而服务又孕育于管理之中。
但是由于企业负责人乃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对此理解有所偏颇,在实际工作中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时,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的误区。
第一,企业过分强调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一是往往会滋生官僚主义或本位主义思想,在工作中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部门间设立壁垒、推诿扯皮,更有甚者将个人或部门利益置于企业利益之上,导致企业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人心散漫,形同一盘散沙,严重影响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很多企业的职能部门在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时,闭门造车、空谈理论,不深入业务部门基层了解实际,导致各项规章制度偏离企业发展轨道,根本无法引导企业的前进方向。
三是各职能部门领导和员工官本位思想严重,在业务部门员工办事时出现“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正常的业务往往需要“跑办”多次才能办成,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管理运行效率,妨碍了企业正常业务的有序开展。
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管理与服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管理是指对事物进行组织、调度、监督和控制的活动,是一种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的方式。
而服务是一种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满足需求的行为,是一种为他人创造价值的过程。
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解读。
首先,管理是为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的基础。
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有效的组织调度,为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
管理可以对服务过程进行规划和设计,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流程,以确保服务的高效性和质量。
管理还可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提升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其次,服务是管理的核心目标和价值所在。
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对用户的服务,为用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服务是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管理活动的最终落地。
通过服务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可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改善企业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因此,管理的意义和效果最终都要通过服务来体现。
再次,管理和服务相互促进和推动。
管理可以为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为服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而服务的实施过程中也需要管理的支持和指导,需要管理者对服务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价值。
而优质的服务活动也可以为管理提供反馈和改进的机会,帮助管理者优化管理流程和提升管理水平。
最后,管理和服务共同塑造组织的形象和文化。
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也体现在组织的价值观和文化中。
一个重视管理的组织通常会注重规范和流程,追求高效和效益;而一个重视服务的组织则会强调客户至上、用户体验。
管理和服务共同推动着组织的发展和进步,塑造组织的形象和品牌。
综上所述,管理与服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管理为服务提供基础和保障,为服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服务是管理的核心目标和最终落脚点,通过服务来实现管理的价值和意义。
正确认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正确认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正确认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首先引用两个定义:⑴物业管理:是指业主对区分所有建筑物共有部分以及建筑区划内共有建筑物、场所、设施的共同管理或者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其他管理人对业主共有的建筑物、设施、设备、场所、场地进行管理的活动。
⑵物业管理服务:是指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其设施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物业管理的对象是“物业”,管理内容有,公共秩序及车辆管理、房屋以及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环境卫生清洁、绿化管理养护等。
物业服务的对象是“人”,即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服务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基础服务和特约服务。
基础服务有客户服务、秩序维护服务、环境卫生服务、工程维修服务。
特约服务以我们行政分公司为例,提供的有会议服务、餐厅服务、客房服务以及受甲方或业主委托提供的其他约定的服务。
上述区别说明,管理虽然是服务的构成部分,但服务的范围和内容要宽广的多。
管理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而服务完全是自觉自愿进行的,二者不能完全等同;既要管理好,又要服务好,是物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联系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依据物业服务合同,在执行甲方管理规定时,我们既是制度的执行者,又是服务的提供者。
按照公司年度思路,结合项目年度各类工作计划,依托项目资源,借助自己的能力,把本项目的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这时我们所扮演的就是“管理者”的角色。
同时我们又不辞辛苦的,为客户和项目的员工提供服务,这时我们又扮演了“服务者”的角色。
所以,对我们物业工作人员来说,必须扮演双重角色。
哪一个角色扮演不好,都会给工作带来损失。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扮演“管理者”这一角色时,演的还不错,但对于“服务者”这一角色意识还有一些差距,认为自己是管人的、管物的,而不是“服务人”的。
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俗话说,管理之道,以谋为首。
在司法行政管理与服务的日常活动中,常常面临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不和谐的难题。
有的强调服务而不敢管理,有的强调管理而疏于服务,这两种倾向都是把管理与服务对立起来,反映了部分司法行政管理人员对司法行政管理的职能没有完全认识清楚.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产生两种片面认识的原因关于这个问题,最高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张印奎局长有深刻的论述,他说: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工作中的两种片面倾向。
一种是片面强调管理而忽视服务;一种是片面追求服务而放松甚至放弃管理.片面强调管理而忽视服务的表现主要是高高在上,衙门作风。
有些人认为,管理者是官,就要高人一等,被管理者是民,就应该低人一等,有这样的认识就会出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出现这种片面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认识上的片面性就是没有弄清楚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在这里我需要再强调的问题,就是要正确对等我们手中的权力。
从事司法行政工作,无论哪个岗位,手中都有一定的职责和职权。
这种职责和职权是组织上交给我们的一种“公权力”,是我们搞好服务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应该作为而不作为、或谋取私利的工具。
每当我们做了好事、实事,是职责要求我们应该履行的。
反之,按照原则某件事不能做或暂时做不到,要做耐心的解释工作,不要简单的讲我不给你办。
工作当中的态度、方法都会反映出我们在处理管理与服务关系时的心态、素质和定位问题;作为党员和干部,还要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等方面寻找原因,从司法审判业务工作对司法行政工作管理和服务的基本要求方面寻找原因。
张印奎局长的分析非常切中要害,也非常结合实际.以上所说的两种倾向在我们工作中或多或少都有具体表现.我们只有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正确认识司法行政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二、司法行政管理职能定位在讨论管理与服务的和谐关系问题时,首先必须明确司法行政管理工作所处的地位和应该担当的角色。
浅析物业管理活动中“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浅析物业管理活动中“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摘要:一个温馨的家园除了要求在住房的建筑设计工程质量及小区配套设施上力求优质、齐备和完善外,更重要的是软件环境的到位,即我们常说的物业管理要到位。
物业管理的实质是服务,就是对住户(业主)提供最全面、最及时、最周到、最安全、最优秀的服务。
一套舒适的住房是普通老百姓一辈子的梦想,一个温馨的家园自然也包括安全、祥和的小区环境,这就是说,除了在住房的建筑设计工程质量及小区配套设施上力求优质、齐备和完善外,更重要的是软件环境的到位,即我们常说的物业管理要到位。
物业管理的实质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服务,就是对住户(业主)提供最全面、最及时、最周到、最安全、最优秀的服务。
一、服务与管理的关系一套住房从开工到竣工交付使用直至物业管理的进驻,整个过程都贯穿着服务。
不是我们服务什么,业主就接受什么,而是住户需要什么服务,我们就要提供什么服务。
可以想象,如果拥有一套质量、布局都很好的住房,但管理与服务总是不舒服,你能住得下去吗?很多物业管理公司都曾向业主承诺过:“让每一个住户都满意”,这里面包含着物业服务的全部内容。
但是,假如我们物业管理公司不在人员的文化素质、文化素养、道德情操及服务观念上下功夫,不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服务就很难做到位。
因此,“让每个住户都满意”不应只停留在口号里,而是溶入管理人员的全部言行之中。
这样,服务效应在物业管理过程中才会日益明显。
二、物业管理的本质应体现为高质量的服务业主将住房买下来,是要得到物质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要住得安全、舒适和如意。
业主买房,不是简单的买外观是否漂亮、住房面积的大小、单体设计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买环境、买管理、买服务。
住房从买下至房子的使用期满,一般要 50 年到 70 年。
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长期服务,需要物业服务必须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深圳市的住宅小区,大的达到一万户,居住人口达到三万多人;中等的也有两千到三千户,居住人口也达一万余人;小区内还有学校、菜市场、公交车站、邮局、派出所、银行、活动中心等相关配套设施;一个住宅小区就是一个小社会,包含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和环节,哪个细节没有服务到位都要出问题。
正确理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正确理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服务意识问题,实质上是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理解问题。
作为高等学校的一名中层管理者,既有管理的一面,又有服务的一面。
我们既要按照校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借助自己的能力,把本部门的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这时我们所扮演的就是管理者的角色。
同时,我们又要不辞辛苦,为全校教职工提供服务,这时我们又扮演了服务者的角色。
所以,对我们机关工作人员来说,必须扮演双重角色。
哪一个角色扮演不好,都会给工作带来损失。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扮演“管理者”这一角色时演得还不错,但对于“服务者”这一角色意识就比较差,认为自己是管人的、管物的,而不是“伺候人”的。
典型的例子很多,我们常常可以遇到。
比如会堂有许多学校的设备由我们管理,管理人员就怕别人用,只愿意为学校按排的会议、活动服务,最害怕各系、各部门使用,理由是怕用坏。
我们曾以此为题讨论过,结论是:管理设备的目的是使设备能够发挥最大效益。
只有使用才能发挥出效益。
也就是说,管理是为使用服务的,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得使用。
设备使用频率越高,管理越麻烦,但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设备的使用频率越低,我们越好管理,但为使用者制造了麻烦。
分析利弊我们形成共识:管理者要协调好管理和服务这两种角色,从思想意识上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
服务态度问题是最最基本的问题,就一般意义上来讲,我们机关干部不会服务态度很差,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服务质量问题或者说是服务水平问题。
有些问题处理得不够妥善。
如:(1)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我们工会办公室还在会堂时,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李小江有急事要找某领导,未找到,就委托机关某位干部找,她自己到会堂开会去了。
机关的某位同志在会议室找到某领导后,领导让这位同志用会议室的电话给李小江会电话。
电话打到会堂一楼值班室,因总占线,将电话打进会堂二楼工会办公室,我们办公室接电话的同志很负责,亲自到一楼值班室找,得知李小江已进会场,我们的同志就回办公室告诉,没找到,进会场了,意思是没有办法了。
浅谈城市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浅谈城市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城市管理,是民生问题,是经济问题,也是发展问题。
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秩序,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
县行政执法局历来秉持着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原则,不断地将城市管理工作做优做强,践行“城市管理用心、百姓生活舒心”的理念,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成为我县的一面“金字招牌”。
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活日益纷繁复杂,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平衡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管理和服务表面上看来是两个独立的矛盾体,实际上,两者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
首先,加强管理、严格执法是为了维护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打击违法行为,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从公平的角度上讲,城市管理的过程同时也是优化服务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因此,加强管理也是热情服务。
其次,热情服务是每一个执法队员遵纪守法、诚信办事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提速、提质、严格执法行为的根本保障。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管理与服务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一致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管理的原则要“硬”,服务的态度要“实”,执行政策法规要严格,工作方式方法要灵活,真正达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县行政执法局近年来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立足群众生活所需,通过帮农户设立自产自销点,真正意义上做到管理和服务相统一。
流动摊点、马路市场向来是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他们多集中在学校、医院、商场、小区门前和交通繁华的路口、街道两旁,这些地方人流集中,需求量大,是流动摊贩经营的“风水宝地”。
特别在上下班高峰期,这些流动摊贩争道抢客,影响交通秩序。
一方面为了维护城市正常秩序,执法队员必须要依法进行“驱逐”,另一方面,流动摊贩多为社会弱势群体,包括很多本地农户,他们没有其他销售途径,不得已在街边贩卖。
针对这种情况,秉着服务于民的理念,县执法局根据本地蔬果生产情况,分上市季节例如五月的草莓、六月的香瓜、七月的葡萄、八月的蜜梨、九月的黄桃,为广大农户提供自产自销绿色通道等一系列惠民措施,并在市区几个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设立了自产自销点,为广大农户切实解决了销售问题,同时,在销售点安排专人管理也有效地维护了城市道路的畅通运行,并能使城市居民就近购买新鲜价廉蔬果的需求得以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理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服务意识问题,实质上是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理解问题。
作为高等学校的一名中层管理者,既有管理的一面,又有服务的一面。
我们既要按照校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借助自己的能力,把本部门的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这时我们所扮演的就是管理者的角色。
同时,我们又要不辞辛苦,为全校教职工提供服务,这时我们又扮演了服务者的角色。
所以,对我们机关工作人员来说,必须扮演双重角色。
哪一个角色扮演不好,都会给工作带来损失。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扮演“管理者”这一角色时演得还不错,但对于“服务者”这一角色意识就比较差,认为自己是管人的、管物的,而不是“伺候人”的。
典型的例子很多,我们常常可以遇到。
比如会堂有许多学校的设备由我们管理,管理人员就怕别人用,只愿意为学校按排的会议、活动服务,最害怕各系、各部门使用,理由是怕用坏。
我们曾以此为题讨论过,结论是:管理设备的目的是使设备能够发挥最大效益。
只有使用才能发挥出效益。
也就是说,管理是为使用服务的,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得使用。
设备使用频率越高,管理越麻烦,但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设备的使用频率越低,我们越好管理,但为使用者制造了麻烦。
分析利弊我们形成共识:管理者要协调好管理和服务这两种角色,从思想意识上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
服务态度问题是最最基本的问题,就一般意义上来讲,我们机关干部不会服务态度很差,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服务质量问题或者说是服务水平问题。
有些问题处理得不够妥善。
如:(1)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我们工会办公室还在会堂时,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李小江有急事要找某领导,未找到,就委托机关某位干部找,她自己到会堂开会去了。
机关的某位同志在会议室找到某领导后,领导让这位同志用会议室的电话给李小江会电话。
电话打到会堂一楼值班室,因总占线,将电话打进会堂二楼工会办公室,我们办公室接电话的同志很负责,亲自到一楼值班室找,得知李小江已进会场,我们的同志就回办公室告诉,没找到,进会场了,意思是没有办法了。
这时这边的同志也很为难,因为是李小江有急事找领导,当时我正好在会议室,就接过电话,告诉工会的同志,放下电话,进会场找人,告诉李小江,要找的某领导现在在哪,电话号码是多少,请她方便时回电话。
结果李小江很快就回了电话,事情圆满解决。
事后,我们又进行交流,服务了,但问题没解决,就要再想想办法,看服务是否到位,有1%的可能,就要做100%的努力。
当然,我们也常常遇到经过努力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耐心解释。
(2)服务时效问题。
有的同志服务态度很好,事也办了,但拖的时间太长,耽误事。
如我校一位老师经历了这样一件事。
荷兰的一个机构在2000年5月和8月分别给他寄信,请他评审一篇文章。
而这两封信直到2001年3月6日才收到。
这位老师曾经在假前到我校收发室去问过,是否有他的信,回答是没有。
两封信,一封走了10个月,一封走了7个月。
这位老师很生气,追问责任,如果是邮电局,就去找,答曰:是学校的责任,因为其中一封有着清晰的5月18日我校收到的印章。
再追问原因,答曰:我们不懂外文。
事实求是的讲,平时收发室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都不错,可这种滞后的服务着实不能令人满意。
平时对基层的报告,往抽屉一放了事,基层来问,忘了,有时材料都丢了,让人家再报。
应该3月2日缴上来的表,有的系3月6日才看到表。
(3)正确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问题。
有一次,某处室全体同志在别的地方开会,只有一名同志中间回来有点事,正好有一位系领导拿着材料要盖印。
管印的同志不在,但放印章的抽屉未锁。
这位同志答复说,管引的同志未在,等会再来。
系里的领导就解释,这件事着急,是魏校长同意的。
这位同志答:那也得请示我们领导同意才行,这时正好有另一个人也在这,说“魏校长就在办公室,直接请示校长也可以。
”这位同志拿着材料请示魏校长后就把引盖了,前后未用5分钟。
一个部门应该有各种规范,办事也应该讲程序,但有些时候也要灵活。
而且是妥善的灵活。
(4)正确处理好份内和份外的关系。
有些事情本来分工很清楚,但往往有一些特殊情况。
如某系的一个门和锁坏了,给维修打电话,没人接。
这时曲二哥和行政科的同志正好到这个系办别的事,系里的同志很不好意思地说:这不是你的事,想请你帮帮忙。
曲二哥回答说“别分你的事,我的事,只要是大连大学的事就是我的事”,立码就把门和锁修好了,系里的教职工很感动。
总结一下,不属于你职责范围内的事找你办,无非是这样几种情况:一是本不属于你的工作,但对方认为是你的工作,就来找你;二是对你的信任,认为你能给他办好;三是与你关系不错或你好求,热心。
也就是说:站到对方的立场上考虑,这是对你的为人的认定,站到自己的立场上,帮别人解决困难也是一个人生存的价值所在。
(5)没有明确分工的事。
我们机关各部门的职责范围,不可能把各种情况全部概括进去,经常会遇到不明确应该谁管的事,遇到后主动去管。
二是对服务的深层次理解。
首先来源于对本部门工作内涵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对基层工作才能够指导,帮助基层出主意,想办法,帮他们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困难,这是基层所期盼的。
对本部门工作内涵理解的深刻程度,决定了服务的质和量的问题,也决定了是否能开拓创新问题。
如工会作为群众组织,承担着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社会职能(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和民主权利;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和机关的民主管理;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工会有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在上级工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回顾和反思过去几年工会工作,我感到对工会工作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刻,“福利工会”、“活动工会”的影响始终存在,对基层的工作指导不力。
通过认真学习,反复思考,我们才明确提出把最大限度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把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作为工作目标。
其次是对学校全局工作的认识,恰当地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全局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对全局工作深刻内涵的理解程度,决定我们在工作中的整体性、全局性,而且要明确本部门工作与之的联系。
站在本部门的位置上考虑工作多,强调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特色多,对高等学校中心工作研究不够。
牢固树立工会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学校中心任务的理念。
我们的体会是:必须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着力强化服务意识。
在思想观念上,主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以我为中心”转变为完全服从、服务于教育、教学这个中心任务,真正做到服务意识、服务措施、服务手段“三到位”,切实发挥工会的“绿叶”“配角”作用;二是由“软指标”转变为“硬指标”,将工会工作为学校中心任务服务的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用制度进行规范,通过考核强化实施;三是由滞后工作转变为超前服务。
转变过去那种被动等、靠党政领导布置的滞后工作方法,超前预想,超前动作,主动服务于教学一线,主动找事做。
思想观念的转变,主动服从和服务于学校中心任务理念的建立,为开创有特色的高等学校工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服务无止境。
办教职工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征文;开展21世纪如何当教师的研讨;我们还坚持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使教职工能够安心工作。
我们不仅建立了住院教职工的探访制度,经常利用节假日探访生病住院的教职工,还建立了对教职工家属去世的探望制度,只要教职工家属去世通知我们,我们都到殡仪馆送葬。
我们不仅承担了居住在开发区教职工子女的上学问题,家属到市内上班的班车问题,还主动承担了高泰里我校教职工住宅区的社区服务工作,做到想教职工之所想,急教职工之所急,以情感人,以情留人。
略论工会工作的思维方式变革和工作模式改造大连大学工会周华关键词工会工作思维方式工作模式工会工作的本质就是由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来指挥、组织与协调更多人的活动。
能否做好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思维方式是思考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思维方式决定着工作模式。
要发展、创新工会工作,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先进的、创新的思维方式和现代工作模式的工会工作者队伍。
一、陈旧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的表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对工会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新观念,改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
然而,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不和谐的声音:“我干了一辈子,都是这样干的,用不着变”;“干了多少年了,干出经验了”等等。
乍一听,这话没有错,但仔细分析起来,正是这些传统的、保守的、教条的思维方式影响着广大工会工作者的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工作模式的改进。
工会干部队伍中的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的主要表现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框框”性思维方式,把“以我为中心”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单纯考虑自己完成任务、当先进,缺乏对工会整体工作、全面工作的思考。
把传统的思维定式或上级的指示作为认识、评价事物的标准,实际上是头脑中的框框、本本阻碍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这个问题在工会机关干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考虑工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不考虑基层单位需要什么,习惯于上边布置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布置基层干什么,拍脑瓜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千篇一律,缺乏灵活性。
(2)僵化的思维方式,工作中只当传声筒,不愿动脑筋,长期形成的单一思维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这一点在机关和基层的干部中都有明显表现。
习惯于领导叫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领导叫我们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开会照本宣科,工作照猫画虎,“唯书”“唯上”,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独立见解和创新能力。
(3)封闭的思维方式,只重视纵向联系,忽视横向沟通,把自己封闭在本部门、本系统内。
长期以来,工会的干部比较习惯于向自己的主管领导和上级部门请示、汇报工作,而忽视部门与部门之间、基层单位与基层单位之间的横向沟通,忽视各项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经常出现各自为政,单打独斗,重复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
(4)经验性思维方式,片面强调工作的职责和分工,忽视工作的协调和统筹,片面强调工作的原有模式,拒绝工作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以前是这样干的,今后永远要这样干下去,不能越雷池半步。
别人是这样干的,我们也要这样干,希望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现成的经验。
这种种表现足以说明,我们工会干部的观念亟待更新,思维方式亟待改变,工作模式亟待改造。
二、关于工会干部思维方式与工作模式的思考影响一个干部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模式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干部对工作规律的认识和判断,这种认识和判断来源于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