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知识点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马说》知识点归纳
一、【重点词解释】
1.祗辱于奴隶之手祗:只是。辱:辱没。
2.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
3.不以千里称也以:凭,凭借称:著称。
4.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
5.才美不外见才:才能,美好的素质。
6.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
8.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常:普通的。等:等同,一样。 9..食之不能尽其材尽:竭尽。
10.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11.执策而临之临:面对
1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马鸣叫。通:通晓。13.其真不知马也知:识别,了解。
二、【通假字】
①食马者(食,通“饲”,喂。)②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④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三、【一词多义】
1、之:(1)虽有千里之能【助词,的。】(2)马之千里者【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3)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代千里马。】(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译,补充音节。】
2、食:(1)食不饱【吃。】(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3)一食或尽粟一石【顿。】
3、策:(1)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2)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鞭子打。】
4、以:(1)不以千里称也【用。】(2)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5、能:(1)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2)虽有千里之能【能力。】
6、其:(1)策之不以其道【它的,代词。】(2)其真无马耶【表反问语气,难道。】
(3)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语气,恐怕。】
四、【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马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的意思。)
2.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动词使动用法,使……尽。)
五、【重点语句翻译】
1一食或尽粟一石。【译文:一顿有时要吃掉一石粮食。】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译文:世上有(会相马的)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文:千里马叫唤的时候,马夫却不能通晓它叫的意思。】
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译文:千里马常有,然而会挑选千里马的伯乐却不常有。】▲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喂马的人不懂得它能日行千里而喂养它。或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想要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不能办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译文: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六、【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表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1、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七、【课文内容理解】
1、这篇文章表面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的重要性。
2、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3、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4、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5、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6、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7、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8.你如果是千里马该怎样做?是“食马者”该怎样做?
【我如果是千里马,我会挣脱缰绳,摆脱“食马者”的束缚,主动寻求碧绿的草地,使自己膘肥体壮,再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超凡本领,相信会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的。我如果是“食马者”,我会平等对待所喂养的所有的马,使它们有强壮的身体,各尽其能。】
八、▲【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D )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缺乏不是人才,而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2.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
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