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鲁仲连义不帝秦》学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合集下载

2024年《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教案

2024年《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教案

《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鲁仲连义不帝秦》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及主要思想。

2.分析鲁仲连的言行举止,探讨其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3.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鲁仲连的形象特点,分析其言行举止所体现的品质。

2.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理解,把握文章主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简要介绍鲁仲连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鲁仲连是谁吗?他有什么样的品质?2.文本解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鲁仲连义不帝秦》,理解文章大意。

(2)分析鲁仲连的形象特点:a.鲁仲连的勇敢:面对强大的秦国,他敢于直言,敢于挑战。

b.鲁仲连的智慧:他运用辞锋,巧妙地反驳秦国的侵略行径。

c.鲁仲连的忠诚:他忠于国家,忠于民族,宁死不屈。

3.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鲁仲连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拓展延伸(1)比较阅读:将《鲁仲连义不帝秦》与《烛之武退秦师》进行比较,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

(2)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如何学习鲁仲连的品质,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5.课堂小结(2)强调学习鲁仲连的品质,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四、课后作业1.翻译《鲁仲连义不帝秦》中的重点句子。

2.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鲁仲连品质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读《鲁仲连义不帝秦》,让学生了解鲁仲连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体现的品质。

课堂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对鲁仲连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拓展延伸环节,通过比较阅读和思考,同学们对鲁仲连的品质有了更全面的把握。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同学对文言文阅读存在困难,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同学的辅导。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1.对鲁仲连的勇敢和智慧的深入分析,通过具体文段来探讨其勇敢和智慧的表现。

2.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理解鲁仲连忠诚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补充:1.文言文的艰涩词汇和句式,通过逐句讲解和现代汉语翻译帮助学生理解。

《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教案

《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教案

《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先秦诸子选读》中的《鲁仲连义不帝秦》。

具体内容包括:文本细读,分析鲁仲连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探讨本文的文学特色和历史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鲁仲连义不帝秦》的主要情节,了解鲁仲连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体现的儒家思想。

2. 分析本文的文学特色,如人物描写、对话艺术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先秦诸子文化的兴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鲁仲连的形象特点,理解本文所体现的儒家思想。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仲连的义不帝秦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抉择故事,引发学生对道德观念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课。

2.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同时注意对人物形象和对话的分析。

3. 讲解分析:a. 分析鲁仲连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其坚定的道德信念和勇敢的行为。

b. 讲解本文的文学特色,如对话艺术、人物描写等。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鲁仲连形象分析的题目,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文本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七、板书设计1. 《鲁仲连义不帝秦》2. 主要人物:鲁仲连、田文、秦昭王3. 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4. 文学特色:人物描写、对话艺术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鲁仲连义不帝秦》中的人物形象,结合儒家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不少于300字。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下了解其他先秦诸子的思想,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哲学家,对其思想进行简要介绍。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先秦诸子的著作,深入了解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鲁仲连义不帝秦

鲁仲连义不帝秦
权使其士用权术(名词做状语)
齐后往在后(名词做状语)
虏使其民象对待奴隶那样(名词做状语)
方今唯秦雄天下称雄(名词活用做动词)
率天下诸侯而朝周朝拜(名词活用做动词)
且秦无已而帝称帝(名词活用做动词)
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使……离开(使动用法)
吾请为君责而归之使……回去(使动用法)
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使……拜见(使动用法)
四.拓展延伸
1.从历史的角度来说,鲁仲连的“义不帝秦”阻挡不住秦统一天下的脚步,我们如何认识这一点?
提示:结合历史,联系本文,扩开思路。
2.鲁仲连“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的操行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请阐述。
提示:各抒己见
五.语言积累
1.通假字
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通“容”,从容
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通“尚”,崇尚
3.一词多义
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派(动词)
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使者(名词)
使事有职出使(动词)
权使其士使用(动词)
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让(动词)
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假使(连词)
其意欲复求为帝它的(代词)
今其人在是这(代词)
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当作(动词)
吾请为君责而归之替(介词)
众人不知,则为一身认为(动词)
C.秦与魏都是强大的国家,都称王称雄。鲁仲连认为,如果“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则魏的行为则不如邹、鲁的奴仆,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
D.秦国的野心是贪得无厌的,称帝后就会变换诸侯的大臣,夺走那些没有才能的人的权利而换上有才能的,这也是秦能统一天下的原因。
11.把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棺,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田单)学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学案

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田单)学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学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史记》选读]自读文本《田单》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联系前面学过的文章,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2、进一步加深对“决胜疆场的艺术”话题的理解。

3、检测自己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

【学习重点】1、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3、对田单为人行事的思考。

【学习难点】1、进一步加深对“决胜疆场的艺术”话题的理解。

2、对田单形象的鉴赏评价。

【教学过程】一、文本解读《田单列传》是田单一个人的传记,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率领即墨军民击败燕军的经过。

在此之前,齐国曾非常强大,齐湣王北败燕国,南挫强楚,西攻暴秦,并帮助赵国灭掉中山,攻占宋国,扩充了国土一千多里。

而燕昭王为了报杀父之仇,尊重人才,礼贤下士,以乐毅为将,联合赵、楚、韩、魏四国,统领五国大军把齐湣王打得大败,攻克了齐都临淄,把无数财宝和传国的礼器都运回燕国。

整个齐国都被燕军占领,只有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克。

在这紧急的关头,在即墨守城长官阵亡的情况下,田单受命于危难之际,被推为首领。

作者以浓墨重彩写了田单在战前与敌人斗智。

田单先利用新上台的燕惠王和乐毅之间的矛盾,巧施反间计,撤掉了名将乐毅,换上了骑劫,再用计让燕军割下了齐国降卒的鼻子,挖了齐人的祖坟,这些举动都使齐人士气大增。

在这种情况下,田单又和士兵同甘共苦,亲自手持工具修筑工事,并把自己最喜欢的妻妾都编入军队之中,进一步使内部团结一心,共击燕军。

同时,为了麻痹敌人,田单又让老弱女子上城守卫,派遣使者约期投降,又让富豪之家送去重金贿赂燕将。

就这样,经过多方面的准备,提高了自己的士气,削弱了敌人的战斗力,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即墨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出奇制胜的战例。

田单竟以火牛在前冲锋陷阵,牛角上都绑有利刃,触人非死即伤,牛身上又披着大红色画着五彩龙文的被服,带着一种神异的色彩,作者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这激动人心的历史场景:“牛尾炬火光明照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优质教案

《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优质教案

《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史记》课程,具体章节为《鲁仲连义不帝秦》。

内容包括对鲁仲连人物形象的分析、故事情节的解读以及文章主题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了解鲁仲连的形象特点。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领悟文章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的难句、生僻字词的理解;鲁仲连形象的分析。

教学重点:文章情节的梳理;文章主题的挖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情节梳理:带领学生共同阅读文章,梳理故事情节,理解文章大意。

3.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句、生僻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 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鲁仲连的形象特点,探讨其精神品质。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挖掘主题,领悟爱国主义精神。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手法、主题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文章、作者、时代背景。

2. 黑板右侧:情节梳理、形象分析、主题探讨。

3. 课堂练习:板书相关习题,供学生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文章内容,分析鲁仲连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2. 答案:鲁仲连形象特点:忠诚、智慧、勇敢;意义:展现了古代士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史记》其他篇章,深入了解历史人物,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难句、生僻字词的理解;鲁仲连形象的分析。

2. 教学过程:情节梳理、形象分析、主题探讨、随堂练习设计。

3. 板书设计:黑板布局及重点内容的呈现。

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及答案的详细性和深度。

《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教案

《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教案

《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先秦诸子选读》单元,主要讲解《鲁仲连义不帝秦》一文。

该文出自《战国策·赵策》,详细内容涉及鲁仲连与赵孝成王的对话,阐述鲁仲连反对帝秦的理由,展示其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立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鲁仲连反对帝秦的原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品味鲁仲连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崇尚正义、忠诚爱国的品质。

3. 掌握课文中的文言文知识点,如一词多义、通假字等,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课文中的文言文知识点,如一词多义、通假字等。

重点:分析鲁仲连反对帝秦的原因,学习鲁仲连的高尚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鲁仲连与赵孝成王的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鲁仲连反对帝秦的原因。

3. 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分析课文中的文言文知识点,如一词多义、通假字等,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鲁仲连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崇尚正义、忠诚爱国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鲁仲连义不帝秦》2. 主要人物:鲁仲连、赵孝成王3. 鲁仲连反对帝秦的原因4. 文言文知识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分析鲁仲连反对帝秦的原因。

2. 答案:参照课文注解和课堂讲解,完成翻译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战国策》其他篇章,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鲁仲连反对帝秦的原因。

2. 文言文知识点的讲解,尤其是词义辨析和通假字。

第二单元自读文本 鲁仲连义不帝秦

第二单元自读文本 鲁仲连义不帝秦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义薄云天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 ①鲁仲连者,齐人也 判__断__句___ 译文:鲁__仲__连__,__是__齐__国__人__。_ ②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 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 译文:都__是__对__平__原__君__有__请__求__的__人__。 __ ③此时鲁仲连适游赵 省__略__句___ 译文:这__时__,__鲁__仲__连__正__巧__(_在__)_赵__国__客__游__。_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义薄云天
三、一词多义 ①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 动__词__,__派__
(1)使② ③④赵 使先.诚 事生发 有恶职使能.尊使.秦_动梁__昭词助__王, 之__为出_动_帝使___词__,名____让词____,__使__者__ ⑤使.梁睹秦称帝之害 连__词__,__假__使__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义薄云天
(11)好②①九好.侯奇有伟子倜而傥好之.形_画_容_策_词__, 动 ____漂 _词___亮 _,___擅 __长 __ (12)恶① ②先 纣生 以为恶.能 恶.使_形__梁容__助词__之,__疑_丑___问__副__词__,__怎__么_
①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军 结__构__助__词__,__的__ ②畏之.也 代__词__,__他__ (13)之③梁之.比于秦若仆邪 ④助_齐_词_湣_,_王_用_之._在_鲁_主__谓_动___之__词__间__,__,__到__取__消 __句 __子 ___独_立 __性 _
第二单元 义薄云天
栏目 导引
④然后天子南.面.吊也 古义:_面__朝__南__。_ 今义:南边。 ⑤欲从.而.帝之 古义:_紧__跟__着__就__。_ 今义:连词,表结果或目的。

《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教案

《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教案

《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欣赏》中的《鲁仲连义不帝秦》。

文章节选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详细内容为第一、二自然段,讲述了鲁仲连坚决拒绝帝秦的使命,坚守民族气节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鲁仲连的形象特点。

2.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式和实词理解。

教学重点:鲁仲连的形象特点及其体现的民族气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气节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讲解鲁仲连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体会鲁仲连的民族气节。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道关于文言文句式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鲁仲连的民族气节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鲁仲连义不帝秦》2. 重点词语:坚决、拒绝、民族气节、爱国情怀3. 鲁仲连形象特点:刚毅、智慧、忠诚、勇敢4. 教学难点:文言文句式、实词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翻译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鲁仲连民族气节的认识。

2. 答案:(2)鲁仲连的民族气节体现在他坚决拒绝帝秦的使命,坚守民族尊严,敢于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鲁仲连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气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义薄云天 自读文本 鲁仲连义不帝秦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义薄云天 自读文本 鲁仲连义不帝秦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我愿替您介绍,使他跟您见个面。”新垣衍说:“我听说鲁仲连先生,是齐 国志行高尚而不做官的人。我是魏王的臣子,奉命出使身负职责。我不愿见鲁仲 连先生。”平原君说:“我已经把您在这儿的消息透露了。”新垣衍只好应允 了。
鲁仲连见到新垣衍却一言不发。新垣衍说:“我看留在这座围城中的人,都 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而今,我看先生的尊容,气度不凡,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 的人。为什么还长久地留在这围城之中而不离去呢?”鲁仲连说:“世人认为鲍 焦是由于没有博大的胸怀而死去,这种看法都错了。人们不了解他耻居浊世的心 意,却认为他是为个人打算。那秦国,是个抛弃礼仪而只崇尚战功的国家,用权 诈之术对待士卒,像对待奴隶一样役使百姓。如果让它无所忌惮地恣意称帝,统 治天下以过恶施政,那么,我只有跳进东海去死,我不忍心做它的顺民。
我所以来拜见将军,是打算帮助赵国啊。”新垣衍说:“先生怎么帮助赵国 呢?”鲁仲连说:“我要请魏国和燕国帮助它,齐、楚两国本来就帮助赵国 了。”新垣衍说:“燕国嘛,我认为会听从您的。至于梁国,我就是梁国人,先 生怎么能让梁国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梁国是因为没看清秦国称帝的祸 患,才没帮助赵国。假如梁国看清秦国称帝的祸患,就一定会帮助赵国。”
自读文本 鲁仲连义不帝秦

[助读·参考译文] 鲁仲连是齐国人。长于阐发奇特卓异的谋略,却不肯做官任职,愿意保持高 尚的节操。他到赵国游学。
赵孝成王时,秦王派白起在长平前后击溃赵国四十多万大军,于是秦国的军 队向东挺进,围困了邯郸。赵王很害怕,各国的救兵也没有谁敢攻击秦军。魏安 釐王派出将军晋鄙营救赵国,因为畏惧秦军,驻扎在荡阴不敢前进。魏王派客籍 将军新垣衍从隐蔽的小路进入邯郸,通过平原君的关系见赵王说:“秦军所以急 于围攻赵国,是因为以前和齐湣王争强称帝,不久又取消了帝号;如今齐国已然 更加削弱,当今只有秦国称雄天下,这次围城不一定是贪图邯郸,他的意图是希 望赵王再尊奉秦王为帝。赵国果真能派遣使臣尊奉秦昭王为帝,秦王一定很高 兴,就会撤兵离去。”平原君犹豫不能决断。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义薄云天自读文本鲁仲连义不帝秦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义薄云天自读文本鲁仲连义不帝秦学案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自读文本鲁仲连义不帝秦鲁仲连,战国时学者、义士和著名辩士。

他“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胸罗奇想,志节不凡,他为人排除患难、解决纷乱而一无所取。

游于赵国,适秦师围赵,鲁仲连义不帝秦,面辩者。

邯郸解围,平原君欲封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他飘然远举、不受羁绁、放浪形骸的性格,为后世所传颂。

赵孝成王六年(前260),秦于长平大败赵军,坑杀赵卒四十余万,继而围攻赵都邯郸。

魏国救赵部队驻扎荡阴不敢进兵,却派新垣衍说赵帝秦。

平原君心急如焚,束手无策,形势岌岌可危。

鲁仲连主动去见新垣衍,用具体的事例作比,生动、形象而又透辟地阐明抽象的道理,指陈帝秦的弊害,终于让“使事有职”不愿会见鲁仲连的新垣衍拜服,不敢复言帝秦。

而“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

一、字音倜傥..(tì)(tǎnɡ)恶.能(wū)天崩地坼.(chè)东藩.之臣(fān)烹醢..梁王(pēnɡ)(hǎi)怏.然不悦(yànɡ)故脯.鄂侯(fǔ)喟.然而叹(kuì)拘之牖.里(yǒu)摄衽.抱机(rèn)赙襚..(fù)(suì)晏.然而已(yàn)二、通假字①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颂,通“容”,从容②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上,通“尚”,崇尚③赴.于齐曰赴,同“讣”,急走报丧④主人必将倍.殡棺倍,通“背”,相反的方向⑤固.不敢入于邹固,通“故”,所以三、一词多义(1)使⎩⎪⎨⎪⎧①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 动词,派②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 名词,使者③使.事有职 动词,出使④先生恶能使.梁助之 动词,让⑤使.梁睹秦称帝之害 连词,假使(2)其⎩⎪⎨⎪⎧①其.意欲复求为帝 代词,它的②今其.人在是代词,这(3)为⎩⎪⎨⎪⎧①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动词,当作②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介词,替③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动词,认为④昔者齐威王尝为.仁义矣 动词,施行(4)而⎩⎪⎨⎪⎧①而.不肯仕宦任职 连词,表转折,但是②吾请为君责而.归之连词,表承接,然后③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连词,表递进,并且④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连词,表修饰⑤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连词,表并列⑥而.母婢也代词,你的(5)于⎩⎪⎨⎪⎧①止于.荡阴不进 介词,在②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 介词,对③梁之比于.秦若仆邪介词,跟④献之于.纣介词,给⑤不得入于.鲁 介词,到⑥所贵于.天下之士者 介词,比(6)非⎩⎪⎨⎪⎧①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 副词,不是②皆非.也 形容词,错误的(7)乃⎩⎪⎨⎪⎧①乃.见平原君曰 副词,于是,就②则吾乃.梁人也 动词,是③乃.退而听朝也副词,才 (8)则⎩⎪⎨⎪⎧①众人不知,则.为一身 连词,却②则.必助赵矣连词,就(9)诚⎩⎪⎨⎪⎧①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 连词,表假设,如果②诚.不忍其求也 副词,确实(10)若⎩⎪⎨⎪⎧①宁力不胜而智不若.邪 动词,比得上②梁之比于秦若.仆邪 动词,像 (11)好⎩⎪⎨⎪⎧①好.奇伟倜傥之画策 动词,擅长②九侯有子而好.形容词,漂亮(12)恶⎩⎪⎨⎪⎧①先生恶.能使梁助之疑问副词,怎么②纣以为恶.形容词,丑 (13)之⎩⎪⎨⎪⎧①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军 结构助词,的②畏之.也 代词,他③梁之.比于秦若仆邪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齐湣王之.鲁 动词,到 (14)固⎩⎪⎨⎪⎧①齐、楚则固.助之矣 副词,本来②固.也,吾将言之 副词,当然③固.不敢入于邹 连词,通“故”,所以 (15)且⎩⎪⎨⎪⎧①周贫且.微 连词,表并列,并且②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 副词,将要③且.秦无已而帝 连词,况且 (16)以⎩⎪⎨⎪⎧①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介词,把②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 介词,用③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 连词,表目的,来(17)辞⎩⎪⎨⎪⎧①鲁连辞.让者三 动词,推辞②遂辞.平原君而去 动词,辞别 四、古今异义 ①好奇伟倜傥....之画策 奇伟: 古义:奇特。

《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教案

《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教案

《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鲁仲连义不帝秦》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文章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意图;解读文章内容,理解鲁仲连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鲁仲连义不帝秦》的内容,体会鲁仲连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2. 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的论证方法、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鲁仲连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鲁仲连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标注疑难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对文章的背景、作者、创作意图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举例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文章背景、作者、创作意图2. 鲁仲连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3. 论证方法、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鲁仲连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的理解。

答案:鲁仲连在面对强敌时,坚决不屈服,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2.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举例说明。

答案:文章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论证更加有力,语言生动形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的调整。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战国时期的爱国志士,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鲁人版《史记》选读《鲁仲连义不帝秦》学案含答案

鲁人版《史记》选读《鲁仲连义不帝秦》学案含答案

《鲁仲连义不帝秦》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的字词。

2.理清情节,分析人物。

【教学重点】把握重点字词和翻译【课时安排】一课时【自学自测】1时代背景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秦于长平大败赵军,秦将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余万,诸侯震惊。

前258年,为了达到称帝的目的,扩张疆土,秦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魏安釐王得到这个消息后急忙派大将晋鄙火速驰援赵国。

秦昭襄王得知魏出兵救赵,写信恐吓魏王,扬言谁救赵先攻击谁。

魏王收信后救赵决心发生动摇,命令晋鄙留兵于邺。

既摆出救赵的姿态,又不敢贸然采取行动。

他还派魏将辛垣衍秘密潜入邯郸,想通过赵相平原君赵胜说服赵孝成王一起尊秦为帝,以屈辱换和平,以解邯郸燃眉之急。

平原君在内忧外患灾祸频仍的情况下,心急如焚,束手无策,形势岌岌可危。

2文言常识⑴通假字: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赴于齐曰主人必将倍殡棺固不敢入于邹⑵古今异义好奇伟倜傥之画策古义:今义:奇异雄伟好奇伟倜傥之画策古义:今义:洒脱,不拘束则为一身古义:今义:全身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古义:今义:头等功劳然后天子南面吊也古义:今义:南方欲从而帝之古义:今义:表结果的连词⑶一词多义使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使事有职权使其士先生恶能使梁助之使梁睹秦称帝之害而而不肯仕宦任职吾请为君责而归之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而母婢也于止于荡阴不进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梁之比于秦若仆邪献之于纣不得入于鲁所贵于天下之士者好好奇伟倜傥之画策九侯有子而好恶先生恶能使梁助之纣以为恶之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军畏之也梁之比于秦若仆邪齐湣王之鲁子九侯有子而好子将何以待吾君固齐、楚则固助之矣。

固也,吾将言之固不敢入于邹且周贫且微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且秦无已而帝以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自研自悟】1.鲁仲连从哪些方面陈述“不帝秦”的?2.本文表现人物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自练自提】翻译下列句子:1.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2.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鲁仲连义不帝秦》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自读文本《鲁仲连义不帝秦》教案 鲁教版选修《史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自读文本《鲁仲连义不帝秦》教案鲁教版选修《史记》【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联系前两篇讲读文章及《管鲍之交》一文,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2、检测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1、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教学难点】1、较难翻译的语句。

2、对鲁仲连的评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秦于长平大败赵军,坑杀赵卒四十余万,•继而围攻赵都邯郸。

魏国救赵部队驻扎汤阴不敢进兵,却派新垣衍说赵帝秦。

平原君心急如焚,束手无策,形势岌岌可危。

鲁仲连主动去见新垣衍,用具体的事例作比,生动、形象而又透辟地阐明抽象的道理,指陈帝秦的弊害,终于让“使事有职”不愿会见鲁仲连的新垣衍拜服,不敢复言帝秦。

而“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

2、鲁仲连简介战国时学者、义士和著名辩士。

他“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胸罗奇想,志节不凡,他为人排除患难、解决纷乱而一无所取。

游于赵国,适秦师围赵,鲁仲连义不帝秦,面折辩者。

邯郸解围,平原君欲封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

”他飘然远举、不受羁绁、放浪形骸的性格,为后世所传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文言知识)1、通假字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通“容”,从容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通“尚”,崇尚赴于齐曰通“讣”,急走报丧主人必将倍殡棺通“背”,背对着固不敢入于邹通“故”,所以2、古今异义好奇伟倜傥之画策古义:奇异今义:奇异雄伟好奇伟倜傥之画策古义:卓越今义:洒脱,不拘束则为一身古义:个人今义:全身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古义:斩首之功今义:头等功劳然后天子南面吊也古义:面朝南今义:南方欲从而帝之古义:紧跟着就今义:表结果的连词3、一词多义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派(动词)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使者(名词)使事有职出使(动词)权使其士使用(动词)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让(动词)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假使(连词)其意欲复求为帝它的(代词)今其人在是这(代词)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当作(动词)吾请为君责而归之替(介词)众人不知,则为一身认为(动词)昔者齐威王尝为仁义矣施行(动词)而不肯仕宦任职但是(转折连词)吾请为君责而归之(承接关系连词)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并且(递进连词)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并列连词)而母婢也你的(代词)止于荡阴不进在(介词)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对于(介词)梁之比于秦若仆邪跟(介词)献之于纣给(介词)不得入于鲁到(介词)所贵于天下之士者比(介词)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不是(副词)皆非也错误(形容词)乃见平原君曰于是,就(副词)则吾乃梁人也是(副词)天子已食,乃退而听朝也才(副词)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却(连词)则必助赵矣就(假设连词)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如果(连词)诚不忍其求也确实(副词)宁力不胜而智不若邪比得上(动词)梁之比于秦若仆邪象(动词)好奇伟倜傥之画策喜欢(动词)九侯有子而好漂亮(形容词)先生恶能使梁助之怎么(副词)纣以为恶丑(形容词)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军的(结构助词)畏之也他(代词)梁之比于秦若仆邪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齐湣王之鲁到(动词)九侯有子而好女儿(名词)子将何以待吾君你们(代词)梁客新垣衍安在哪里(疑问代词)子安取礼而来吾君怎么(语气副词)齐、楚则固助之矣。

《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教案

《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教案

《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教案教案:《鲁仲连义不帝秦》高二语文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章节:第二单元第四课内容:课文《鲁仲连义不帝秦》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鲁仲连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2. 学生能够领会作者通过鲁仲连的故事传达出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鲁仲连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的把握。

难点: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和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鲁仲连的历史短片,引发学生对鲁仲连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节,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 内容讲解:老师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解释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分析鲁仲连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4. 例题讲解:老师选取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练习题目,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某些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板书设计板书《鲁仲连义不帝秦》板书内容:鲁仲连的人物形象:忠诚、勇敢、智慧鲁仲连的思想品质:爱国、正义、坚守信念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要概括课文《鲁仲连义不帝秦》的情节。

2. 请分析鲁仲连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品质。

3. 请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忠诚、勇敢、智慧、爱国、正义、坚守信念。

答案:1. 课文《鲁仲连义不帝秦》讲述了鲁仲连在战国时期,为了保卫国家,不顾个人安危,坚决反对秦国侵略的故事。

2. 鲁仲连的人物形象是忠诚、勇敢、智慧,他的思想品质体现为爱国、正义、坚守信念。

3. 忠诚:忠诚是指对国家、对人民的忠实和忠实;勇敢:勇敢是指面对困难和危险时敢于挺身而出;智慧:智慧是指具备明智的判断和决策能力;爱国:爱国是指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正义:正义是指坚持公正和道义;坚守信念:坚守信念是指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不轻易动摇。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义薄云天 自读文本 2.2 鲁仲连义不帝秦课件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义薄云天 自读文本 2.2 鲁仲连义不帝秦课件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

而“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 能穿过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这是其功业即画策 的高妙所致。但鲁仲连的为人钦敬不仅如此,还在于他高尚的人品。 当平原君欲以官爵千金相酬时,他却笑道:“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 排患释难解纷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 也。”说罢辞去,终身没有再见平原君。“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直书其事,而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基础导练
问题导读
三、一词多义
止于荡阴不进(进军) (1)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进谏)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入仕,做官) 于是相如前进缻(进献) 已而复归帝(归还,取消) (2)归 归园田居(回归) 后五年,吾妻来归(女子出嫁) (3)唯 方今唯秦雄天下(只有)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希望)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诗一开始就化用《史记》中的话。 《史记》称鲁仲连“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 “高妙”二字,同时表现其卓异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两个方面。“明 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诗人在此将鲁仲连的出仕视为明月出海, 这种极度的推崇,可见诗人对鲁仲连的景仰不同一般。鲁仲连一生 大节,史传只举了反对帝秦和助收聊城二事。《古风》的这首则专 书前一事。当初新垣衍劝赵帝秦以图缓颊,平原君已为之犹豫,若 无鲁仲连雄辩坚拒,难免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在此关键时刻,鲁 仲连起的作用无异挽澜于既倒。“却秦振英声”五字就是对这事的 肯定和推崇。
仲连说:“当然能够,我说给您听。从前,九侯、鄂侯、文王是殷纣的
三个诸侯。九侯有个女儿长得娇美,把她献给殷纣,殷纣认为她长得
丑陋,把九侯剁成肉酱。鄂侯刚直诤谏,激烈辩白,又把鄂侯杀死做
成肉干。文王听到这件事,只是长长地叹息,殷纣又把他囚禁在牖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史记》选读]自读文本《鲁仲连义不帝秦》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自读,联系前两篇讲读文章及《管鲍之交》一文,巩固拓展所学文言知识。

2、检测自己筛选整合信息及鉴赏评价能力。

【学习重点】1、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学习难点】1、较难翻译的语句。

2、对鲁仲连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秦于长平大败赵军,坑杀赵卒四十余万,•继而围攻赵都邯郸。

魏国救赵部队驻扎汤阴不敢进兵,却派新垣衍说赵帝秦。

平原君心急如焚,束手无策,形势岌岌可危。

鲁仲连主动去见新垣衍,用具体的事例作比,生动、形象而又透辟地阐明抽象的道理,指陈帝秦的弊害,终于让“使事有职”不愿会见鲁仲连的新垣衍拜服,不敢复言帝秦。

而“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

2、鲁仲连简介战国时学者、义士和著名辩士。

他“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胸罗奇想,志节不凡,他为人排除患难、解决纷乱而一无所取。

游于赵国,适秦师围赵,鲁仲连义不帝秦,面折辩者。

邯郸解围,平原君欲封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

”他飘然远举、不受羁绁、放浪形骸的性格,为后世所传诵。

二、预习积累1、通假字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通“容”,从容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通“尚”,崇尚赴于齐曰通“讣”,急走报丧主人必将倍殡棺通“背”,背对着固不敢入于邹通“故”,所以2、古今异义好奇伟倜傥之画策古义:奇异今义:奇异雄伟好奇伟倜傥之画策古义:卓越今义:洒脱,不拘束则为一身古义:个人今义:全身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古义:斩首之功今义:头等功劳然后天子南面吊也古义:面朝南今义:南方欲从而帝之古义:紧跟着就今义:表结果的连词3、一词多义使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派(动词)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使者(名词)使事有职出使(动词)权使其士使用(动词)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让(动词)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假使(连词)其其意欲复求为帝它的(代词)今其人在是这(代词)为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当作(动词)吾请为君责而归之替(介词)众人不知,则为一身认为(动词)昔者齐威王尝为仁义矣施行(动词)而而不肯仕宦任职但是(转折连词)吾请为君责而归之(承接关系连词)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并且(递进连词)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并列连词)而母婢也你的(代词)4、词类活用秦兵遂东围邯郸向东(名词做状语)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先前(名词做状语)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在国内(名词做状语)权使其士用权术(名词做状语)齐后往在后(名词做状语)虏使其民象对待奴隶那样(名词做状语)方今唯秦雄天下称雄(名词活用做动词)率天下诸侯而朝周朝拜(名词活用做动词)且秦无已而帝称帝(名词活用做动词)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使……离开(使动用法)吾请为君责而归之使……回去(使动用法)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使……拜见(使动用法)醢九侯使……成肉酱(使动用法)故脯鄂侯使……成肉干(使动用法)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以……为帝(意动用法)5、特殊句式鲁仲连者,齐人也判断句衍,人臣也判断句游于赵状语后置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状语后置交之于将军状语后置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状语后置赴于齐曰状语后置此时鲁仲连适游赵省略句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省略句吾请为君责而归之省略句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省略句故拘之牖里之库百日省略句夷维子为执策而从省略句视膳于堂下省略句为却军五十里省略句梁客新垣衍安在?宾语前置曷为与人俱称王介词宾语前置卒为天下笑被动句不果纳被动句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主谓倒装鄂侯争之强,辩之疾定语后置三、细读课文,研讨探究1、鲁仲连从哪些方面陈述不帝秦的?提示:①从大义上讲明抗秦救赵的道理,剖析帝秦的害处,以古论今论证秦称帝后使魏王“就脯醢之地”的后果。

②以邹鲁小国维护国家尊严为例,指出三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的做法。

③指出魏王受辖制的处境和新垣衍不能得故宠的后果。

2、本文表现人物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提示:除前几篇文章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的特点外,人物语言周回反复,使文势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从而注入人物形象强烈的感情,使人物清晰可辨、栩栩如生。

很鲜明地表现了为人排除患难、解决纷乱而一无所取的辩士形象。

四、拓展延伸1、从历史的角度来说,鲁仲连的“义不帝秦”阻挡不住秦统一天下的脚步,我们如何认识这一点?提示:结合历史,联系本文,扩开思路。

2、鲁仲连“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的操行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请阐述。

【课时作业】一、语言知识和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湣王欲入吊悼念死者B.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断裂C.止于荡阴不进停留D.秦军遂引而去率领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因平原君谓赵王曰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方今唯秦雄天下曹军方连船舰C.今其人在是秦贪,负其强D.而不肯仕宦任职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B.卒为天下笑C.梁客新垣衍安在?D.前亡四十万之众于外4.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鄙)畏秦,止于荡阴不进B.吾请为君责(新垣衍)而归之C.终身不复见(平原君)D.众人不知(鲍焦),则为一身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新垣衍曰:“先生独不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而智不若邪?畏之也。

”鲁仲连曰:“呜呼!梁之比于秦若仆邪?”新垣衍曰:“然。

”鲁仲连曰:“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

”新垣衍怏然不悦,曰:“噫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鲁仲鲁曰:“固也,吾将言之。

昔者九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九侯有子而好,献之于纣,纣以为恶,醢九侯。

鄂侯争之强,辩之疾,故脯鄂侯。

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牖里之库百日,欲令之死。

曷为与人俱称王,卒就脯醢之地?齐湣王之鲁,夷维子为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

’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

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籥,摄衽抱机,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听朝也。

’鲁人投其籥,不果纳。

不得入于鲁,将之薛,假途于邹。

当是时,邹君死,湣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棺,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

’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

’固不敢入于邹。

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赙襚,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邹、鲁之臣不果纳。

今秦万乘之国也,梁亦万乘之国也。

俱据万乘之国,各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

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

彼将夺其所不肖而与其所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

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

处梁之宫。

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九侯有子而好儿子B.鄂侯争之强,辩之疾激烈C.假途于邹假借D.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剥夺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新垣衍怏然不悦B.文王闻之,喟然而叹C.纣以为恶D.欲从而帝之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C.视膳于堂下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D.将之薛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9.下面六句话分别分为四组,全都体现鲁仲连政治远见的一组是()①彼将夺其所不肖而与其所贤②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③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④天子巡狩,诸侯辟舍⑤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A.①②④ B.①③⑤C.②③④ D.③④⑤10.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鲁仲连认为秦称帝可能把梁王置于死地,他用九侯、鄂侯、文王的事例加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达到了事实胜于雄辩的效果,使新垣衍初步认识到帝秦的危害性。

B.齐湣王到鲁帝、薛地,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虽贵为天子,但鲁、薛两地的大臣却勇敢地维护自己君主的尊严,天子之礼没能在两地施行。

C.秦与魏都是强大的国家,都称王称雄。

鲁仲连认为,如果“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则魏的行为则不如邹、鲁的奴仆,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

D.秦国的野心是贪得无厌的,称帝后就会变换诸侯的大臣,夺走那些没有才能的人的权利而换上有才能的,这也是秦能统一天下的原因。

11.把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棺,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邹、鲁之臣不果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 2.A 3. C 4. A 5.略6.A 7.D 8.D 9.B 10.D 11.略译文鲁仲连是齐国人。

长于阐发奇特宏伟卓异不凡的谋略,却不肯作官任职,愿意保持高风亮节。

他曾客游赵国。

赵孝成王时,秦王派白起在长平前后击溃赵国四十万军队,于是,秦国的军队向东挺进,围困了邯郸。

赵王很害怕,各国的救兵也没有谁敢攻击秦军。

魏安釐王派出将军晋鄙营救赵国,因为畏惧秦军,驻扎在汤阴不敢前进。

魏王派客籍将军新垣衍,从隐蔽的小路进入邯郸,通过平原君的关系见赵王说:“秦军所以急于围攻赵国,是因为以前和齐湣王争强称帝,不久又取消了帝号;如今齐国已然更加削弱,当今只有秦国称雄天下,这次围城并不是贪图邯郸,他的意图是要重新称帝。

赵国果真能派遣使臣尊奉秦昭王为帝,秦王一定很高兴,就会撤兵离去。

”平原君犹豫不能决断。

这时,鲁仲连客游赵国,正赶上秦军围攻邯郸,听说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就去晋见平原君说:“这件事怎么办?”平原君说:“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前不久,在国外损失了四十万大军,而今,秦军围困邯郸,又不能使之退兵。

魏王派客籍将军新垣衍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眼下,那个人还在这儿。

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鲁仲连说:“以前我认为您是天下贤明的公子,今天我才知道您并不是天下贤明的公子。

魏国的客人新垣衍在哪儿?我替您去责问他并且让他回去。

”平原君说:“我愿为您介绍,让他跟先生相见。

”于是平原君见新垣衍说:“齐国有位鲁仲连先生,如今他就在这儿,我愿替您介绍,跟将军认识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