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训练二(等体积法)
暑假立体几何中的距离问题
立体几何中的距离问题【要点精讲】1.距离空间中的距离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点点距,点线距,点面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
其中重点是点点距、点线距、点面距以及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因此,掌握点、线、面之间距离的概念,理解距离的垂直性和最近性,理解距离都指相应线段的长度,懂得几种距离之间的转化关系,所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求距离的重点在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和两个平面的距离可以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也可以转化成另外一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求法:如果知道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那么就转化成求公垂线段的长度点到平面的距离平面外一点P在该平面上的射影为P′,则线段PP′的长度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求法:○1“一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出来。
○2等体积法。
直线及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求距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应用各种距离之间的转化关系和“平行移动”的思想方法,把所求的距离转化为点点距、点线距或点面距求之,其一般步骤是:①找出或作出表示有关距离的线段;②证明它符合定义;③归到解某个三角形.若表示距离的线段不容易找出或作出,可用体积等积法计算求之。
异面直线上两点间距离公式,如果两条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 ,它们的公垂线AA ′的长度为d ,在a 上有线段A ′E =m ,b 上有线段AF =n ,那么EF =θcos 2222mn n m d ±++(“±”符号由实际情况选定)点到面的距离的做题过程中思考的几个方面: ①直接作面的垂线求解;②观察点在及面平行的直线上,转化点的位置求解; ③观察点在及面平行的平面上,转化点的位置求解; ④利用坐标向量法求解⑤点在面的斜线上,利用比例关系转化点的位置求解。
培优增分 第6讲 几何法求线面角、二面角和距离
A.4 C.3
B.2 3 D.2 2
17
D 由题可得 AB=8,因为 AP=BP, 所以 S△ABP=12×8×4=16, 因为 PC⊥平面 ABP,且 PC=4, 所以 VC -ABP=13×16×4=634, 因为 AP=BP=4 2, 所以 AC=BC=4 3,
限时规范训练
18
所以 S△ABC=12×8× 48-16=16 2. 设点 P 到平面 ABC 的距离为 d, 则 VP -ABC=13×16 2d=634,解得 d=2 2.
5= 5
5,即 A1C 与平面 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7
限时规范训练
3.把边长为 2的正方形 ABCD 沿对角线 AC 折成直二面角 D -AC -B,
则三棱锥 D -ABC 的外接球的球心到平面 BCD 的距离为( A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1
由 PA⊥底面 ABCD 易知 PA⊥AD, 所以 PD= 12+12= 2, 易知 DO=12DB=12 12+12= 22, 所以 sin∠DPO=DPDO=12, 即直线 PD 与平面 PA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C 的中点,l 为平面 O1AC 与平面 O1OD 的交线,则交线 l 与平面 O1BC 所 成角的大小为( B )
A.π2
B.π3
C.π6
D.π4
4
限时规范训练
B 因为O,D分别是AB,BC的中点,所以OD∥AC,
又OD⊂平面O1OD,AC⊄平面O1OD, 所以AC∥平面O1OD, AC⊂平面O1AC,平面O1AC∩平面O1OD=l, 所以AC∥l,OD∥AC,所以OD∥l,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等体积法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等体积法一、引言在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考察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其中,等体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等体积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例来展示其用法。
二等体积法的基本原理等体积法的基本原理是:对于同一个体积,可以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几何形状,并且这些几何形状的体积相等。
在立体几何中,常见的几何形状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这些形状的体积可以通过其高度、底面积和高度的乘积等参数来计算。
三等体积法的应用等体积法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例子来展示其用法:1、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例1: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a、b和c,求该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该长方体的表面积为2(ab+bc+ac),体积为abc。
2、判断两个几何体是否体积相等例2:给定两个几何体,判断它们是否体积相等。
解:根据等体积法,我们可以分别计算两个几何体的体积,如果两个体积相等,则两个几何体体积相等;否则,两个几何体体积不相等。
3、求几何体的重心位置例3: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a、b和c,求该长方体的重心位置。
解:根据等体积法,我们可以将该长方体分成两个小的长方体,它们的重心位置与原长方体的重心位置相同。
因此,我们只需要找到这两个小长方体的重心位置即可。
四、结论等体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判断两个几何体是否体积相等,以及求几何体的重心位置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等体积法来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
在数学的世界里,立体几何是一门研究空间几何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科学。
它不仅在数学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本文将针对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直线与平面平行经典题目
9.2 直线与平面平行●知识梳理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三种,即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在平面内.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交线平行.●点击双基1.设有平面α、β和直线m 、n ,则m ∥α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α⊥β且m ⊥β B.α∩β=n 且m ∥n C.m ∥n 且n ∥α D.α∥β且m β 答案:D2.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①若m ⊥α,n ∥α,则m ⊥n ②若α∥β,β∥γ,m ⊥α,则m ⊥γ ③若m ∥α,n ∥α,则m ∥n ④若α⊥γ,β⊥γ,则α∥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①②显然正确.③中m 与n 可能相交或异面.④考虑长方体的顶点,α与β可以相交. 答案:A3.一条直线若同时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的位置关系是 A.异面 B.相交 C.平行 D.不能确定 解析:设α∩β=l ,a ∥α,a ∥β, 过直线a 作与α、β都相交的平面γ, 记α∩γ=b ,β∩γ=c , 则a ∥b 且a ∥c , ∴b ∥c .又b ⊂α,α∩β=l ,∴b ∥l .∴a ∥l .答案:C4.(06重庆卷)对于任意的直线l 与平同a ,在平面a 内必有直线m ,使m 与l A.平行 B.相交 C.垂直 D.互为异面直线解析:对于任意的直线l 与平面α,若l 在平面α内,则存在直线m ⊥l ;若l 不在平面α内,且l ⊥α,则平面α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于l ,若l 不在平面α内,且l 于α不垂直,则它的射影在平面α内为一条直线,在平面α内必有直线m 垂直于它的射影,则m 与l 垂直, 综上所述,选C.5.已知平面βα,和直线,给出条件:①α//m ;②α⊥m ;③α⊂m ;④βα⊥;⑤βα//. (i )当满足条件 ③⑤ 时,有β//m ;(ii )当满足条件 ②⑤ 时,有β⊥m .(填所选条件的序号)●典例剖析【例1】 如下图,两个全等的正方形ABCD 和ABEF 所在平面相交于AB ,M ∈AC ,N ∈FB 且AM =FN ,求证:MN ∥平面BCE .QB CDMP FE N证法一:过M 作MP ⊥BC ,NQ ⊥BE ,P 、Q 为垂足(如上图),连结PQ . ∵MP ∥AB ,NQ ∥AB ,∴MP ∥NQ .又NQ =22 BN =22CM =MP ,∴MPQN 是平行四边形. ∴MN ∥PQ ,PQ ⊂平面BCE .而MN ⊄平面BCE ,∴MN ∥平面BCE . 证法二:过M 作MG ∥BC ,交AB 于点G (如下图),连结NG .GBCDM FE N∵MG ∥BC ,BC ⊂平面BCE ,MG ⊄平面BCE ,∴MG ∥平面BCE .又GA BG =MA CM =NFBN,∴GN ∥AF ∥BE ,同样可证明GN ∥平面BCE . 又面MG ∩NG =G ,∴平面MNG ∥平面BCE .又MN ⊂平面MNG .∴MN ∥平面BCE . 特别提示证明直线和平面的平行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法:①利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通过“线线”平行,证得“线面”平行;②利用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通过“面面”平行,证得“线面”平行.【例2】 已知正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边长及侧棱长均为13,M 、N 分别是PA 、BD 上的点,且PM ∶MA =BN ∶ND =5∶8.BD E OMNP(1)求证:直线MN ∥平面PBC ;(2)求直线MN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1)证明:∵P —ABCD 是正四棱锥,∴ABCD 是正方形.连结AN 并延长交BC 于点E ,连结PE . ∵AD ∥BC ,∴EN ∶AN =BN ∶ND . 又∵BN ∶ND =PM ∶MA ,∴EN ∶AN =PM ∶MA . ∴MN ∥PE .又∵PE 在平面PBC 内,∴MN ∥平面PBC .(2)解:由(1)知MN ∥PE ,∴MN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就是PE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设点P 在底面ABCD 上的射影为O ,连结OE ,则∠PEO 为PE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由正棱锥的性质知PO =22OB PB -=2213. 由(1)知,BE ∶AD =BN ∶ND =5∶8, ∴BE =865. 在△PEB 中,∠PBE =60°,PB =13,BE =865, 根据余弦定理,得PE =891. 在Rt △POE 中,PO =2213,PE =891,∴sin ∠PEO =PEPO =724.故MN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arcsin 724.【例3】如图, 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3,BC =4,AA 1=4,点D 是AB 的中点,(I )求证:AC ⊥BC 1; (II )求证:AC 1//平面CDB 1; (III )求异面直线 AC 1与 B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析:(I )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底面三边长AC=3,BC=4,AB=5,∴ AC ⊥BC ,且BC 1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BC ,∴ AC ⊥BC 1;(II )设CB 1与C 1B 的交点为E ,连结DE ,∵ D 是AB 的中点, E 是BC 1的中点,∴ DE//AC 1, ∵ DE ⊂平面CDB 1,AC 1⊄平面CDB 1, ∴ AC 1//平面CDB 1;(III )∵ DE//AC 1,∴ ∠CED 为AC 1与B 1C 所成的角,在△CED 中, ED=21AC 1=25,CD=21AB=25,CE=21CB 1=22, ∴ 8cos 5522CED∠==⋅, ∴ 异面直线AC 1与 B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5. ●闯关训练夯实基础1. (07福建理)已知m 、n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m n m ,,α⊂α⊂∥β,n ∥β⇒ α∥βB. α∥β,α⊂α⊂n m ,,⇒m ∥nC. m ⊥α,m ⊥n ⇒n ∥α D . n ∥m,n ⊥α⇒m ⊥α解析:A 中m 、n 少相交条件,不正确;B 中分别在两个平行平面的两条直线不一定平行,不正确;C 中n 可以在α内,不正确,选D2.(06福建卷)对于平面α和共面的直线m 、n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若m ⊥α,m ⊥n ,则n ∥α B.若m ∥α,n ∥α,则m ∥nC.若m ⊂α,n ∥α,则m ∥nD.若m 、n 与α所成的角相等,则n ∥m 解:对于平面α和共面的直线m 、,n 真命题是“若,m n αα⊂∥,则m ∥n ”, 选C. 3.(06湖南卷)过平行六面体ABCD-A 1B 1C 1D 1任意两条棱的 中点 作直线,其中与平面DBB 1D 1平行的直线共有 ( ) A. 4条 B.6条 C.8条 D.12条解:如图,过平行六面体1111D C B A ABCD -任意两条棱的中点作直线, 其中与平面11D DBB 平行的直线共有12条,选D.4.(06重庆卷)若P 是平面α外一点,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过P 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平面α相交B.过P 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α垂直C.过P 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D.过P 可作无数条直线与平面α平行 解析: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且这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都与已知平面平行。
异面直线所成角及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解法课件-2024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3
3
在 Rt△SOA 中,因为 AO= × a= a,
3 2
3
3
AO 3 a
3
所以 cos∠SAO= =
= ,
SA 2a
6
3
即侧棱和底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6
例 如图,在四棱锥P − ABCD中,O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的中心,PO ⊥
平面ABCD,M,E分别为AB,BC的中点,PE = 3,B到平面PEM的距离为
∴∠PCA 即为 PC 和平面 ABC 所成的角.
1
1
PA
在 Rt△PAC 中,∵AC= AB= PA,∴tan∠PCA= =2.
2
2
AC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及直线
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解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会运用平移的方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
角.(重点)
2.掌握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难点)
异面直线所成角:
文字语言: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分别作直线 ’ ∥ , ’ ∥ ,我们把
直线 ’ 与 ’ 所成的角叫做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夹角).
图形语言:
范围:
两条异面直线a与b所成角的范围是0°<α≤90°.
特殊情况: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90°时,称两条异面直线相互垂直.
例1
直接平移法
如图,在底面为正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柱ABCD-A1B1C1D1 中,AA1
=2AB=2,则异面直线A1B与A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
A.5
3
C.5
70
,求直线PB与平面PEM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7
1.如图,在正方体ABCD-A′B′C′D′中,直线D′A与BB′所成的角可以表示为
空间几何中的角度计算和距离计算
点到直线的距离
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两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问题2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几何法一般先定斜足,再作垂线找射影,然后通过
求解,可以简述为“作(作出线面角)→证(证所作为所求)→求(解直角三角形)”.通常,通过斜线
上某个特殊点作出平面的垂线段,垂足和斜足的连线是产生线面角的关键.
∴点 O 到平面 PEF 的距离就是 OG 的长,
由 AB=4,PC=3 易求得 HC=3 2,OH= 2,PH=3 3.
由△OGH∽△PCH 得:OG=
·
=
6
2× 3
3 3
∴点 B 到平面 PEF 的距离等于 .
3
6
= .
3
在三棱锥 P-ABC 中,侧面 PAC 与面 ABC 垂
直,PA=PB=PC=3.
AB-D 的大小为(
).
A.30°
B.60°
C.120°
D.60°或 120°
【解析】 两个半平面的垂线所成的角,与二面角相
等或互补,故选 D.
在三棱锥 A-BCD 中,AD⊥底面 BCD,BD⊥DC,AD=BD=DC=1,
3
则点 D 到平面 ABC 的距离 h=
.
3
【解析】等体积法:VA-BCD=VD-ABC,所以
(2)由(1)知 EF∥BD,BD⊄平面 PEF,
∴BD∥平面 PEF,
设 AC,BD 交于点 O,则点 B 到平面 PEF 的距离等于点 O 到
平面 PEF 的距离,作 OG⊥PH 交 PH 于点 G,
∵EF⊥平面 PCH,OG⊂平面 PCH,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方法归纳和典例分析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方法归纳和典例分析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一、定义法例1 ( 如图1 )四面体ABCS 中,SA,SB,SC 两两垂直,∠SBA=45°, ∠SBC=60°, M 为 AB 的中点,求(1)BC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
(2)SC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图12、在三棱锥ABC P -中,6,30,120==∠===AB ACB PC PB PA ,则PB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余弦值。
3、(2016年浙江高考)如图,在三棱台ABC-DEF 中,平面BCFE ⊥平面ABC ,∠ACB =90°,BE=EF=FC =1,BC =2,AC =3.(I )求证:BF ⊥平面ACFD ;(II )求直线BD 与平面ACFD 所成角的余弦值.4、(2016年天津高考)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平面AED ⊥平面ABCD ,EF||AB ,AB=2,BC=EF=1,,DE=3,∠BAD=60º,G 为BC 的中点.(Ⅰ)求证:FG||平面BED ;(Ⅱ)求证:平面BED ⊥平面AED ;(Ⅲ)求直线EF 与平面BED 所成角的正弦值. BMHSCA5、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0,AC=1,AA 1=√2,求BC 1与平面A 1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定义法、等体积法、向量法)二、等体积法1.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AD 60DAB ∠=⊥⊥⊥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AB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E ∠=︒,且AD AE ⊥.(Ⅰ)证明:平面AEC ⊥平面BED .(Ⅱ)求直线EC 与平面BED 所成角的正弦值.A BC D E3.如图,已知PA ⊥平面ABC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B=BC=2,AB ⊥BC ,AD ⊥PB 于D ,AE ⊥PC 于E .(Ⅰ)求证:PC ⊥DE ;(Ⅱ)若直线AB 与平面A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求PA 的值.三、向量法1、在正方体ABCD-1111D C B A 的棱长为1,求11C B 与平面C AB 1所成角的正弦值。
新课标高考立体几何线面角的计算归类分析
新课标高考立体几何——线面角的计算归类分析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 李平作者简介李平,男,1970年12月生,硕士研究生,高级教师,现任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总务处副主任。
深圳市“技术创新能手”称号、深圳市高考先进个人。
在教材教法、高考研究、教材编写等方面成效显著。
主持和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主编和参编教育类书籍多部,发表教研论文多篇,辅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有多人次获奖。
摘 要 求线面角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将空间角的计算转化为计算平面内的角, 然后再用代数、三角的方法求解,这种将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转化的思想方法, 是立体几何中十分重要的思想方法, 同时它也体现了等价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充分地展示了平移法、射影法、补形法这些立体几何特有方法的威力.关键词 线面角 空间角 平移法 等体积法 空间向量方法线面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定义: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若直线l ⊥平面α, 则l 与α所成角为90︒;若直线l //平面α或直线l ⊂平面α, 则l 与α所成角为0︒.2.线面角的范围: [0]2π,. 3.线面角的求法:(1)定义法(垂线法).(2)虚拟法(等体积法).(3)平移法.(4)向量法.线面角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空间图形的一个突出的量化指标, 是空间位置关系的具体体现, 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树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故线面角一直以高频率的姿态出现在历年高考试题中.求解线面角问题一般遵循(找)、证、算三个步骤, 并多以棱锥与棱柱作为考查的载体. 求解线面角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利用传统几何方法; 二是利用空间向量方法.总之, 求线面角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将空间角的计算转化为计算平面内的角, 然后再用代数、三角的方法求解, 这种将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转化的思想方法, 是立体几何中十分重要的思想方法, 同时它也体现了等价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充分地展示了平移法、射影法、补形法这些立体几何特有方法的威力.本作者试就这一热点作一比较系统的归类与分析.希望对同学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复习有一定的帮助.例题分析(1) 定义法(垂线法): 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即为线面角;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然后将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转化为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在某一直角三角形内求解.例1[2011·天津卷]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ADC =45°,AD =AC =1,O 为AC 的中点,PO ⊥平面ABCD ,PO =2,M 为PD 的中点.(1)证明PB ∥平面ACM ;(2)证明AD ⊥平面PAC ;(3)求直线AM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证明:(1)连接BD ,MO.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因为O 为AC 的中点,所以O 为BD 的中点.又M 为PD 的中点,所以PB ∥MO.因为PB ⊄平面ACM ,MO ⊂平面ACM ,所以PB ∥平面ACM.(2)因为∠ADC =45°,且AD =AC =1,所以∠DAC =90°,即AD ⊥AC.又PO ⊥平面ABCD ,AD ⊂平面ABCD ,所以PO ⊥AD.而AC∩PO=O ,所以AD ⊥平面PAC.(3)取DO 中点N ,连接MN ,AN.因为M 为PD 的中点,所以MN ∥PO ,且MN =PO =1.由PO ⊥平面ABCD ,得MN ⊥平面ABCD ,∴∠MAN 是直线AM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在Rt △DAO 中,AD =1,AO =,所以DO =.从而AN =DO =.在Rt △ANM 中,tan ∠MAN ===,即直线AM 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点评】 求线面角, 解题时要明确线面角的范围, 利用转化思想, 将其转化为一个平面内的角, 通过解三角形来解决. 求解的关键是作出垂线,即从斜线上选取异于斜足的一点作平面的垂线. 有时也可采用间接法和空间向量法, 借助公式直接求解.(2)虚拟法(等体积法):线面角的求法还可以不用做出平面角.可求出线上某点到平面的距离d ,利用sin d ABα=可求. 即先运用等积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后虚拟直角三角形求解.例2.[2011·全国卷] 如图,四棱锥S ABCD -中, //AB CD ,BC CD ⊥,侧面SAB 为等边三角形,2,1AB BC CD SD ====.(I ) 证明:SD ⊥平面SAB ;(II )求AB 与平面SBC 所成的角的大小.(I )证明:取AB 的中点E ,连接DE ,DB ,//AB CD ,2AB =,1CD =,BC CD ⊥.∴//BE CD ,1BE CD ==,90BCD ∠=︒.∴ 四边形BCDE 是矩形.∴DE AB ⊥,2DE BC ==.又∵1SD AE ==,2DE SA ==,AD AD =.∴ SAD ADE ∆≅∆.∵ 90AED ∠=︒, ∴ 90DSA ∠=︒,即SD SA ⊥.同理可证: SD SB ⊥, 又∵SA SB S =, ∴SD ⊥平面SAB .(II )解: 线面角的求法还可以不用作出平面角,可求出线上某点到平面的距离d ,利用sin d ABα=可求,故只需求点A 到面SBC 的距离d 即可. 由等积转化思想可知,A SBC S ABC V V --= ① , D SAB S ABD V V --= ② .设点A 到面SBC 的距离为d ,点S 到面ABCD 的距离为h .由(I )问可知, SD ⊥平面SAB , ∴13D SAB SAB V SD S -∆=⋅⋅ .又∵1sin 602SAB S SA SB ∆=⋅⋅⋅︒=1122222ABD S DE AB ∆=⋅⋅=⋅⋅=. 由②式可知, 1133SAB ABD SD S h S ∆∆⋅⋅=⋅⋅ ,即111233h ⋅=⋅⋅, h = . 又∵SD ⊥平面SAB , ∴SD AB ⊥, 又∵//AB CD , ∴SD CD ⊥.∴ 22222112SC SD DC =+=+=, 又知2SB BC ==,∴ 222222223cos 22224SB BC SC SBC SB BC +-+-∠===⋅⋅⋅⋅, ∴sin SBC ∠=.∴ 11sin 2222SBC S SB BC SBC ∆=⋅⋅⋅∠=⋅⋅=又∵ 1122222ABC S BC AB ∆=⋅⋅=⋅⋅=. 由①式可知, 1133SBC ABC d S h S ∆∆⋅⋅=⋅⋅ ,即1123232d ⋅⋅=⋅, 7d = . 由sin d AB α=可得, 7sin 27d AB α===. 【点评】 以上解法主要运用三角形全等和等积转化的思想,思路自然,属常规通法,是高三学生应熟练掌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3)平移法:通过三角形的中位线或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移,计算其平行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也可平移平面.例3.[2010·山东卷] 如图,在五棱锥P-ABCDE 中,⊥PA 平面ABCDE ,AB∥CD,AC∥ED,AE∥BC,4524ABC AB BC AE ∠====,,三角形PAB 是等腰三角形.(Ⅰ)求证:平面PCD ⊥平面PAC ;(Ⅱ)求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大小.解:(Ⅰ)证明:因为∠ABC=45°,AB=2,BC=4,所以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222AC +4-24cos45=8⨯, 解得222AB +AC =8+8=16=BC ,即AB AC ⊥,又PA⊥平面ABCDE ,所以PA⊥AB ,又PA AC A ⋂=,所以AB AC ⊥平面P ,又AB∥CD,所以AC CD ⊥平面P ,又因为CD CD ⊂平面P ,所以平面PCD⊥平面D CBAEP。
解线面角的求法
线面角的求法复习目标:1.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并掌握求线面角常用方法.2.掌握求角的计算题步骤是“一作、二证、三计算”,思想方法是将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思想方法.高考热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知识整合:1.线面角(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若直线l ⊥平面α,则 l 与α所成角为直角若直线l ∥平面α,或直线l ⊂平面α,则l 与α所成角为0°(3)范围;⎥⎦⎤⎢⎣⎡2,0π方法一:直接法(几何法).,,,,1111就是所求的线面角面于作,连接交于点连接G DD ACD DG G O D DG O D O CD AB ∠∴⊥⊥【解题回顾】“线面角定射影”也就是说要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到直线在此平面上的射影,为此,必须在这条直线上的某一点处作一条(或找一条)平面的垂线,本题中GD 就是平面的垂线.化归为平面几何问题来解决.方法二:活用线面角定义求解111133ACD ACD S DO S DD ∆∆⋅=⋅11D ACD D ACDV V --=n e n e n e l n e l ⋅==θϕθϕααcos sin ,,.2,则夹角为的,两向量所成角为与平面,直线的法向量为平面的方向向量为如图,设直线量求法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向.,111111所成角的余弦值与平面求直线中如图所示,正方体ACD BB D C B A ABCD -A B C D A1 B1C1 D1 O G .,//111111所成角相等与平面所成的角与与平面ACD DD ACD BB DD BB ∴ 由等体积法平面设,1ACD DG ⊥【解题回顾】先利用等体积法求出直线上某点到平面的距离,再由斜足、垂足、所取三点构成直角三角形求解.方法三:向量法【解题回顾】求线面角,常规解法“一作二证三求”,难在不易找到所求角,利用向量解法可避免“作、证”,只需利用公式,通过简单的向量计算即可解决,显现了向量这一工具巨大的作用. 变式训练:感悟 提高线面角的求解方法,一种是几何法,另 一种是向量法.1.几何法作角是关键,而确定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是作角的突破口.2.向量法是把求角的问题转化为求两个向量的夹角,这里的平面法向量常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求平面法向量是关键.课后作业:a a a S DD S DO ACD ACD 3332311==⋅=∆∆36cos 33sin 111=∠∴==∠O DD DD DO O DD ())1,0,0(,1,1,1111==BB n ACD 又的法向量,易得平面设正方体棱长为解:如图建立坐标系,36cos 33131cos sin =∴=⋅=<=θθθn ,设所求角为_____.1111111成角的正弦值等于所与侧面等,则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相已知正三棱柱A ACC AB C B A ABC -.2190.21110111所成角的正弦值与面,求,,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底面直三棱柱BC A BC AA AC ACB ABC C B A ABC ===∠-..,.31111111所成角的正弦值与平面求直线的中点是棱中,如图所示,正方体A ABB BE DD E D C B A ABCD -。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复习课——线面角的三种常见求法》教案-最新教学文档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复习课(2)——线面角的三种常见求法一、教学内容解析新课标立体几何内容较大纲教材变化大,三垂线及其逆定理作为阅读教材,对于有关线、面的垂直的求解方式方法带来很大的改变,对求解二面角及线面角的方式方法也带来很大的改变。
对我校大部分学生而言,二面角求解要求属于了解层次,斜线与平面角所成的角属于理解与掌握层次,“求解线面角”变成我校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有关角的计算最难的一个问题。
特别是教材中对线在平面上的射影这一概念比较弱化,点面距离的概念在教材中已经退化,我校学生学习线面角主要方法就是定义法。
那如何化解难点,使学生能够有条不紊的找出线面角并求解,成为这堂课的重中之重。
二、教学目标设置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识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能够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找出已知平面的垂线从而找出线面角,能够利用向量法和等体积法帮助求解线面角。
2、过程与方法:(1)空间想象能力:认识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遵循从实图和简单的几何体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
(2)转化的思想方法:在二维与三维空间的转化及线面角与线线角的转化过程中,体现出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逻辑思维与运算能力:通过对线面角大小的求解,加强算中有证,以证助算,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生学情分析我班学生“偏文”,尤其是女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弱,拿到立体几何题恨不得道道用向量法求解,因而忽视了定义法的重要性。
学生在寻找线面角的过程中往往毫无头绪无从下手,缺少应有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不喜欢或不擅长添加复杂的辅助线帮助找角和证明。
本节课旨在打开他们的解题思路,将求解过程规范化,有序化,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求解立体几何有关角的计算能力。
四、教学策略分析由于这是一节复习课,所以我选择在前一节课留给他们一道简单而又经典的线面角问题,让他们自由发挥,各尽所能。
压轴题05 立体几何压轴题(解析版)--2023年高考数学压轴题专项训练(全国通用-理)
压轴题05立体几何压轴题题型/考向一: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题型/考向二:外接球、内切球等相关问题题型/考向三:平行关系、垂直关系、二面角等相关问题一、空间几何体的体积、表面积热点一空间几何体的侧面积、表面积柱体、锥体、台体和球的表面积公式:(1)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S侧=2πrl,S表=2πr(r+l).(2)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S侧=πrl,S表=πr(r+l).(3)若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r,则S侧=π(r+r′)l,S表=π(r2+r′2+r′l +rl).(4)若球的半径为R,则它的表面积S=4πR2.热点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柱体、锥体、台体和球的体积公式:(1)V柱体=Sh(S为底面面积,h为高);Sh(S为底面面积,h为高);(2)V锥体=13(S上+S下+S上S下)h(S上、S下分别为上、下底面面积,h为高);(3)V台体=13(4)V球=4πR3.3二、外接球、内切球问题类型一外接球问题考向1墙角模型墙角模型是三棱锥有一条侧棱垂直于底面且底面是直角三角形模型,用构造法(构造长方体)解决,外接球的直径等于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长方体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b,c,外接球半径为R.则(2R)2=a2+b2+c2,即2R=a2+b2+c2.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类型:考向2对棱相等模型对棱相等模型是三棱锥的三组对棱长分别相等模型,用构造法(构造长方体)解决,外接球的直径等于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如图所示,(2R )2=a 2+b 2+c 2(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即R 2=18(x 2+y 2+z 2),如图.考向3汉堡模型汉堡模型是直三棱柱、圆柱的外接球模型,模型如下,由对称性可知,球心O 的位置是△ABC 的外心O 1与△A 1B 1C 1的外心O 2的连线的中点,算出小圆O 1的半径AO 1=r ,OO 1=h 2,所以R 2=r 2+h 24.考向4垂面模型垂面模型是有一条侧棱垂直底面的棱锥模型,可补为直棱柱内接于球;如图所示,由对称性可知球心O 的位置是△CBD 的外心O 1与△AB 2D 2的外心O 2连线的中点,算出小圆O1的半径CO1=r,OO1=h2,则R=r2+h24.类型二内切球问题内切球问题的解法(以三棱锥为例)第一步:先求出四个表面的面积和整个锥体的体积;第二步:设内切球的半径为r,建立等式V P-ABC=V O-ABC+V O-P AB+V O-P AC+V O-PBC⇒V P-ABC=13S△ABC·r+13S△P AB·r+13S△P AC·r+13S PBC·r=13(S△ABC+S△P AB+S△P AC+S△PBC)r;第三步:解出r=3V P-ABCS△ABC+S△P AB+S△P AC+S△PBC.类型三球的截面问题解决球的截面问题抓住以下几个方面:(1)球心到截面圆的距离;(2)截面圆的半径;(3)直角三角形(球心到截面圆的距离、截面圆的半径、球的半径构成的直角三角形).三、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的证明、二面角等热点一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判断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常用方法(1)根据空间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逐项判断,解决问题.(2)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判断.(3)必要时可以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四面体等模型中观察线、面的位置关系,并结合有关定理进行判断.热点二几何法证明平行、垂直1.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α,a∥b⇒a∥α.(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α,a⊂β,α∩β=b⇒a∥b.(3)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β,b⊂β,a∩b=P,a∥α,b∥α⇒α∥β.(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α∩γ=a,β∩γ=b⇒a∥b.2.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m⊂α,n⊂α,m∩n=P,l⊥m,l⊥n⇒l⊥α.(2)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a⊥α,b⊥α⇒a∥b.(3)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4)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a⊂α,a⊥l⇒a⊥β.热点三空间向量法证明平行、垂直1.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或l 1与l 2重合)⇔v 1∥v 2.(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在平面α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v 1和v 2,则l ∥α或l ⊂α⇔存在两个实数x ,y ,使v =x v 1+y v 2.(3)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或l ⊂α⇔v ⊥u .(4)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u 2,则α∥β⇔u 1∥u 2.2.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v 1⊥v 2⇔v 1·v 2=0.(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v ∥u .(3)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和u 2,则α⊥β⇔u 1⊥u 2⇔u 1·u 2=0.四、空间角、距离问题热点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方法一:综合法.步骤为:①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直线,平移另一条直线,或将两条直线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②证明找到(或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③通过解三角形来求角.方法二:空间向量法.步骤为:①求出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分别记为m ,n ;②计算cos 〈m ,n 〉=m ·n|m ||n |;③利用cos θ=|cos 〈m ,n 〉|,以及θ,π2,求出角θ.热点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方法方法一:几何法.步骤为:①找出直线l 在平面α上的射影;②证明所找的角就是所求的角;③把这个角置于一个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来求角.方法二:空间向量法.步骤为:①求出平面α的法向量n 与直线AB 的方向向量AB →;②计算cos 〈AB →,n 〉=AB →·n |AB →||n |;③利用sin θ=|cos 〈AB →,n 〉|,以及θ∈0,π2,求出角θ.热点三平面与平面的夹角求平面与平面的夹角方法方法一:几何法.步骤为:①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②证明所找的角就是要求的角;③把这个平面角置于一个三角形中,通过解三角形来求角.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口诀:点在棱上,边在面内,垂直于棱,大小确定.方法二:空间向量法.步骤为:①求两个平面α,β的法向量m ,n ;②计算cos 〈m ,n 〉=m ·n|m |·|n |;③设两个平面的夹角为θ,则cos θ=|cos 〈m ,n 〉|.热点四距离问题1.空间中点、线、面距离的相互转化关系2.空间距离的求解方法有:(1)作垂线段;(2)等体积法;(3)等价转化;(4)空间向量法.一、单选题1.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直线m 、n 分别在平面ABCD 和11ABB A 内,且m n ⊥,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m 垂直于AB ,则n 垂直于AB B .若m 垂直于AB ,则n 不垂直于ABC .若m 不垂直于AB ,则n 垂直于ABD .若m 不垂直于AB ,则n 不垂直于AB【答案】C【详解】AB 选项,若m 垂直于AB ,由面ABCD ⊥面11ABB A ,面ABCD ⋂面11ABB A AB =,可得m 垂直于面11ABB A ,即面11ABB A 内的所有直线均与m 垂直,而n 可能垂直于AB ,也可能不垂直于AB ,故A 错误,B 错误;CD 选项,若m 不垂直于AB ,则,BC m 为面ABC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由题可知BC n ⊥,m n ⊥,则n 垂直面ABCD ,又AB ⊂面ABCD ,所以n 垂直于AB ,故C 正确,D 错误.故选:C2.在中国古代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中,称图中的多面体ABCDEF 为“刍甍”.书中描述了刍甍的体积计算方法:求积术曰,倍下袤,上袤从之,以广乘之,又以高乘之,六而一,即()216V AB EF AD h =+⨯⨯,其中h 是刍甍的高,即点F 到平面ABCD 的距离.若底面A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2EF =,且//EF AB ,ADE V 和BCF △是等腰三角形,90AED BFC ∠=∠= ,则该刍甍的体积为()A .3B .3C .D .403【答案】B【详解】如图所示,设点F 在底面的射影为G ,,H M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连接,,EM FH MH ,则FG 即为刍甍的高,-P ABC 面积恰为该容器的表面积)展开后是如图所示的边长为10的正方形123APP P (其中点B 为23P P 中点,点C为12PP 中点),则该玩具的体积为()A .6253B .1253C .125D .2503【答案】B【详解】该玩具为三棱锥-P ABC ,即三棱锥A PBC -,则PA ⊥底面PBC ,且10PA =,PBC 面积为252,所以12512510323P ABC V -=⨯⨯=.故选:B.4.攒尖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的一种结构形式,宋代称为撮尖,清代称攒尖.通常有圆形攒尖、三角攒尖、四角攒尖、八角攒尖,也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多见于亭阁式建筑、园林建筑.如图所示的建筑屋顶是圆形攒尖,可近似看作一个圆锥,已知其轴截面(过圆锥旋转轴的截面)是底边长为6m ,腰长为5m 的等腰三角形,则该屋顶的体积约为()A .38πmB .39πmC .310πmD .312πm 【答案】D【详解】如图所示为该圆锥轴截面,由题知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5.已知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a b b α,则//a αB .若//,,//a b a b αβ⊥,则αβ⊥C .若//,//,//a b αβαβ,则//a bD .若//,//,a b αβαβ⊥,则a b⊥【答案】B【详解】对于A ,若//,//a b b α,则//a α或a α⊂,故A 错误;对于B ,若//,//a b b β,则a β⊂或//a β,若a β⊂,因为a α⊥,则αβ⊥,若//a β,如图所示,则在平面β一定存在一条直线//m a ,因为a α⊥,所以m α⊥,又m β⊂,所以αβ⊥,综上若//,,//a b a b αβ⊥,则αβ⊥,故B 正确;对于C ,若//,//,//a b αβαβ,则直线,a b 相交或平行或异面,故C 错误;对于D ,若//,//,a b αβαβ⊥,则直线,a b 相交或平行或异面,故D 错误.故选:B.6.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32,则该三棱柱外接球表面积的最小值为()A .12πB .24πC .48πD .96π7.已知三棱锥-P ABC 中,底面ABC 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点P 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的中心,且三棱锥-P ABC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18π,球心在三棱锥-P ABC 内,则二面角P AB C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A .12B .13C 22D 即PDC ∠为二面角P AB C --的平面角,由23AB =,得22OC OD ==,显然三棱锥线段PO 上,由三棱锥-P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8.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四个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4PB PC AB AC ====,2PA BC ==,则球O 的表面积为()A .316π15B .79π15C .158π5D .79π5而,,AB AC A AB AC =⊂ 平面ABC ,因此在等腰ABC 中,4,2AB AC BC ===,则215sin 1cos ABC ABC ∠=-∠=,二、多选题9.已知直线a ,b ,c 两两异面,且a c ⊥,b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存在平面α,β,使a α⊂,b β⊂,且c α⊥,c β⊥B .存在平面α,β,使a α⊂,b β⊂,且c α∥,c β∥C .存在平面γ,使a γ∥,b γ∥,且c γ⊥D .存在唯一的平面γ,使c γ⊂,且a ,b 与γ所成角相等【答案】ABC【详解】对于A,平移直线b 到与直线a 相交,设平移后的直线为b ',因为b c ⊥,所以b c '⊥,设直线,a b '确定的平面为α,则a c ⊥,b c '⊥,直线b '和a 相交,所以c α⊥,同理可得:c β⊥,故A 对;对于B,平移直线c 到与直线a 相交,设平移后的直线为c ',设直线,a c '确定的平面为α,因为c //c ',且α⊄c ,所以c α∥,同理可得:c β∥,故B 对;对于C,同时平移直线b 和直线a ,令平移后的直线相交,设平移后的直线为,a b '''',因为a c ⊥,b c ⊥,所以a c ''⊥,b c ''⊥,设直线,a b ''''确定的平面为γ,则a γ∥,b γ∥,且c γ⊥,故C 对;对于D ,由对称性可知,存在两个平面γ,使c γ⊂,且a ,b 与γ所成角相等,故D 错误;故选:ABC.10.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外接球表面积为12π,,,M N P 分别在线段1BB ,1CC ,1DD 上,且,,,A M N P 四点共面,则().A .AP MN=B .若四边形AMNP 为菱形,则其面积的最大值为C .四边形AMNP 在平面11AAD D 与平面11CC D D 内的正投影面积之和的最大值为6D .四边形AMNP 在平面11AA D D 与平面11CC D D 内的正投影面积之积的最大值为4设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依题意,234π()12π2a ⋅=,解得因为平面11BCC B ∥平面ADD则M 在平面11AA D D 上的投影落在设为H ,则四边形AGHP 为四边形AMNP 由于,AM PN GM HN ==,则(当1x y ==时取“=”),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ABD三、解答题11.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为菱形,60BAD ∠=︒,2AB =,4SD =,SD ⊥平面ABCD ,点E 在棱SB 上.(1)证明:AC DE ⊥;(2)若三棱锥E ABC -,求点E 到平面SAC 的距离.【详解】(1)证明:如图,连接BD ,因为四边形ABCD 为菱形,所以AC BD ⊥,因为SD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所以SD AC ⊥,又因为SD BD D = ,所以AC ⊥平面SBD ,又因为DE ⊂平面SBD ,所以AC DE ⊥.(2)解:设点E 到平面ABC 则三棱锥E ABC -的体积V (11sin 18032AB BC =⨯⨯⨯⨯︒-12.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平面ABD ⊥平面BCD ,,AB AD O =为BD 的中点.(1)证明:OA CD ⊥;(2)已知OCD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已知点E 在棱AD 的中点,且二面角E BC D --的大小为45 ,求三棱锥A BCD -的体积.【详解】(1)证明:AB AD = ,O 为BD 的中点,AO BD ∴⊥,又平面ABD ⊥平面BCD ,平面ABD ⋂平面BCD BD =,AO ⊂平面BCD ,所以AO ⊥平面BCD ,又CD ⊂平面BCD ,AO CD ∴⊥.(2)取OD 的中点F ,因为OCD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CF OD ⊥,过O 作//OM CF ,与BC 交于M ,则OM OD ⊥,由(1)可知OA ⊥平面BCD ,设OA a =,因为OA ⊥平面BCD ,所以设平面BC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3300x y n BC ⎧+=⎪⎧⋅= ○热○点○题○型二外接球、内切球等相关问题一、单选题1.已知ABC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其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若球O 的体积为323π,则球心O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A B .32C .1D 因为ABC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且所以13O B =,又因为球O 的体积为32π2.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底面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侧棱,,PA PB PC 两两垂直,若此三棱锥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是()A .3πB .πC .3π4D .3π23.一个圆锥的底面圆和顶点都恰好在一个球面上,且这个球的半径为5,则这个圆锥的体积的最大值时,圆锥的底面半径为()A .103B .2C .3D 【答案】C【详解】解:如图,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球半径5R =,球心为O .过圆锥的顶点P 作底面的垂线2125OO r =-.所以圆锥的高h PO =4.已知圆锥的侧面积为2π,母线与底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则该圆锥的内切球的体积为()A .4π3B .43π9C.27D5.如图,几何体Ω为一个圆柱和圆锥的组合体,圆锥的底面和圆柱的一个底面重合,圆锥的顶点为A ,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心分别为B 、C ,若该几何体Ω存在外接球(即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周在球面上,且圆柱的底面圆周也在球面上).已知24BC AB ==,则该组合体的体积等于()A .56πB .70π3C .48πD .64π【答案】A【详解】设该组合体外接球的球心为O ,半径为R ,易知球心在BC 中点,则224R AO ==+=.6.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都在球心为的体积为43,则球O的表面积为()A.76πB.112πC D.3故球的表面积为:2476πR π=,故选:A .7.水平桌面上放置了4个半径为2的小球,4个小球的球心构成正方形,且相邻的两个小球相切.若用一个半球形的容器罩住四个小球,则半球形容器内壁的半径的最小值为()A .4B .2C .2D .6此时,如上图示,O 为半球的球心,体的体对角线,且该小球与半球球面上的切点与8.已知三棱锥-PABC的四个顶点均在球的球面上,,PB AC== PC AB=Q为球O的球面上一动点,则点Q到平面PAB 的最大距离为()A2211BC2211D2223BD BE AB∴+==,BD2226BD BE BF∴++=,∴球在PAB中,cosABABP∠=二、填空题9.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14AB AC PA AB AC ⊥=+=,,,当三棱锥的体积最大时,三棱锥-P ABC 外接球的体积为______.则三棱锥-P ABC 外接球的直径为2R PA =因此,三棱锥-P ABC 外接球的体积为34π3R10.如图,在直三棱柱111中,1.设为1的中点,三棱锥D ABC -的体积为94,平面1A BC ⊥平面11ABB A ,则三棱柱111ABC A B C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答案】27π【详解】取1A B 的中点E ,连接AE ,如图.因为1AA AB =,所以1AE A B ⊥.又面1A BC ⊥面11ABB A ,面1A BC ⋂面111ABB A A B =,且AE ⊂面11ABB A ,所以⊥AE 面1A BC ,BC ⊂面1A BC ,所以AE BC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BB ⊥面ABC ,BC ⊂面ABC ,所以1BB BC ⊥.又AE ,1BB ⊂面11ABB A ,且AE ,1BB 相交,所以BC ⊥面11ABB A ,AB ⊂面11ABB A ,所以BC AB ⊥.11.如图,直三棱柱111的六个顶点都在半径为1的半球面上,,侧面11BCC B 是半球底面圆的内接正方形,则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___________.12.如图所示的由4个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各边长均相等的六边形是某棱锥的侧面展开图,若该六边形的面积为12+,则该棱锥的内切球半径为___.由题意,侧面展开图的面积由,PD AD PD DC ⊥⊥,○热○点○题○型三平面关系、垂直关系、二面角等相关问题1.已知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CDEF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90ADC DAB ∠=∠=︒,36BE AB ==,4=AD .(1)求证:平面ADF ⊥平面BCE ;(2)求直线AF 与平面BCF 所成角的正弦值.【详解】(1)因为四边形CDEF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所以CE ⊥DF ,ED ⊥DC ,因为四边形ABCD 是直角梯形,90ADC DAB ∠=∠=︒,所以AD ⊥CD ,AB ⊥AD ,故直线AF与平面BC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PA 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平面PAD⊥平面ABCD.Array(1)证明:平面CDM⊥平面PAB;(2)若AD BC ∥,2AD BC =,2AB =,直线PB 与平面MCD ,求三棱锥P MCD -的体积.【详解】(1)取AD 中点为N ,连接PN ,因为PAD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PN AD ^,且平面PAD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PN ⊂面PAD ,所以PN ^平面ABCD ,又AB ⊂平面ABCD ,所以PN AB ⊥,又因为PD AB ⊥,PN PD P = ,,PN PD ⊂平面PAD ,所以AB ⊥平面PAD ,又因为DM ⊂平面PAD ,所以AB DM ⊥,因为M 为AP 中点,所以DM PA ⊥,且PA AB A = ,,PA PB ⊂平面PAD ,所以DM ⊥平面PAB ,且DM ⊂平面CDM ,所以平面CDM ⊥平面PAB .(2)由(1)可知,PN AB ⊥且PD AB ⊥,PN PD P = ,所以AB ⊥平面PAD ,△为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E为BD的中点,F为AE的三等分点,且2AF FE ABD=.(1)求证://FM 面ABC ;(2)若二面角A BD C --的平面角的大小为23π,求直线EM 与面ABD 所成角的正弦值.【详解】(1)在BE 上取一点N ,使得12BN NE =,连接FN ,NM ,∵6BD =,∴116BN BD ==,2NE =,3ED =,∵12AF FE =,∴12BN AF NE FE ==,则FN AB ∥,又FN ⊄面ABC ,AB ⊂面ABC ,∴FN ∥面ABC ,∵15BN CM ND MD ==,∴NM BC ∥.∵NM ⊄面ABC ,BC ⊂面ABC ,∴NM ∥面ABC ,∵FN NM N = ,,FN NM ⊂面FNM ,∴面FNM ∥面ABC ,又FM ⊂面FNM ,4.已知底面是正方形,平面,,,点E 、F 分别为线段PB 、CQ 的中点.(1)求证://EF平面PADQ ;(2)求平面PCQ 与平面CDQ 夹角的余弦值;(3)线段PC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直线AM 与平面PCQ 所成角的正弦值是7,若存在求出PM MC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详解】(1)证明:法一:分别取AB 、CD 的中点G 、H ,连接EG 、GH 、FH ,由题意可知点E 、F 分别为线段PB 、CQ 的中点.所以//EG PA ,//FH QD ,因为//PA DQ ,所以//EG FH ,所以点E 、G 、H 、F 四点共面,因为G 、H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所以//GH AD ,因为AD ⊂平面ADQP ,GH ⊄平面ADQP ,所以//GH 平面ADQP ,又因为//FH QD ,QD ⊂平面ADQP ,FH ⊄平面ADQP ,所以//FH 平面ADQP ,法二:因为ABCD 为正方形,且以点A 为坐标原点,以AB 、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3P 、()3,3,0C 、()0,3,1Q 所以()0,3,1EF =- ,易知平面PADQ 所以0a EF ⋅= ,所以E F a ⊥ ,EF ⊄ADQP EF所在平面和圆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已知2,1AB EF ==.(1)求证:平面DAF ⊥平面CBF ;(2)当AD 的长为何值时,二面角C EF B --的大小为60︒?设()0AD t t =>,则(1,0,C -∴(1,0,0)EF = ,33,22CF ⎛= ⎝6.如图,在三棱柱111中,四边形11是边长为4的菱形,AB BC =,点D 为棱AC 上的动点(不与A 、C 重合),平面1B BD 与棱11AC 交于点E .(1)求证1BB DE //;(2)若平面ABC ⊥平面11AAC C ,160A AC ∠= ,判断是否存在点D 使得平面11A ABB 与平面1B BDE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π3,并说明理由.【详解】(1)11//BB CC ,且1BB ⊂/平面11ACC A ,1CC ⊂平面11ACC A ,∴1//BB 平面11ACC A ,又∵1BB ⊂平面1B BD ,且平面1B BD 平面11ACC A DE =,∴1BB DE //;(2)连接1AC ,取AC 中点O ,连接1AO ,BO ,在菱形11ACC A 中,160A AC ∠=︒,∴1A AC △是等边三角形,又∵O 为AC 中点,∴1A O ⊥∵平面ABC ⊥平面11ACC A ,平面ABC ⋂平面11ACC A AC =∴1A O ⊥平面ABC ,OB ⊂平面。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求法(学生版)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求法例1 如图,在五棱锥P—ABCDE中,PA⊥平面ABCDE,AB∥CD,AC∥ED,AE∥BC, ABC=45°,ABBC=2AE=4,三角形PAB是等腰三角形.(Ⅰ)求证:平面PCD⊥平面PAC;(Ⅱ)求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角的大小;(Ⅲ)求四棱锥P—ACDE的体积.变式练习: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AD,AB∥DC,AD=DC=2,侧面PAD是正三角形,且与底面垂直,M是PB的中点。
(1)求证:CM∥侧面PAD,(2)求直线CM与底面ABCD所成角D C BPAM例2 已知三棱锥P-ABC中,PA⊥ABC,AB⊥AC,PA=AC=½AB,N为AB上一点,AB=4AN,M,S分别为PB,BC的中点.(Ⅰ)证明:CM⊥SN;(Ⅱ)求SN与平面CMN所成角的大小.【变式演练2】如图所示,已知P在正方体ABCD—A′B′C′D′的对角线BD′上,∠PDA=60(1)求DP与CC′所成角的大小;(2)求DP与平面AA′D′D所成角的大小.强化训练:1.如图,在侧棱垂直底面的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D∥BC,AD⊥AB,AB=.AD=2,BC=4,AA1=2,E是DD1的中点,F是平面B1C1E与直线AA1的交点.(1)证明:(i)EF∥A1D1;(ii)BA1⊥平面B1C1EF;(2)求BC1与平面B1C1EF所成的角的正弦值.2.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棱DD1的中点.(Ⅰ)求直线BE与平面ABB1A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Ⅱ)在棱C1D1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B1F∥平面A1BE?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4,AA1=,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C上,且DE⊥A1E.(1)证明:平面A1DE⊥平面ACC1A1;(2)求直线AD和平面A1DE所成角的正弦值.4.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BC1的中点.求直线DE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余弦值.5.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D⊥底面ABCD,AD=PD,E,F分别为CD,PB的中点.(1)求证:EF⊥面PAB;(2)若,求AC与面AEF所成的角.6.如图,四棱锥S﹣ABCD中,AB∥CD,BC⊥CD,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AB=BC=2,CD=SD=1.(Ⅰ)证明:SD⊥平面SAB;(Ⅱ)求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的大小.7.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AB=2,∠BAD=60°.(Ⅰ)求证:BD⊥平面PAC;(Ⅱ)若PA=AB,求PB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Ⅲ)当平面PBC与平面PDC垂直时,求PA的长.8.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PA=AD=4,AB=2.以AC的中点O为球心、AC为直径的球面交PD于点M,交PC于点N(1)求证:平面ABM⊥平面PCD;(2)求直线CD与平面ACM所成的角的大小;(3)求点N到平面ACM的距离.9.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PB=90°,∠PAB=60°,AB=BC=CA,点P在平面ABC内的射影O在AB 上.(Ⅰ)求直线P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的大小;(Ⅱ)求二面角B﹣AP﹣C的大小.10.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是侧棱长2倍,D、E分别是AC、A1C1的中点;(Ⅰ)求证:直线AE∥平面BDC1;(Ⅱ)求证:直线A1D⊥平面BDC1;(Ⅲ)求直线A1C1与平面BDC1所成的角.11.已知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PA=AD=1,AB=2,E、F分别是AB、PD的中点.(Ⅰ)求证:AF∥平面PEC;(Ⅱ)求PC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大小;(Ⅲ)求二面角P一EC一D的大小.1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CC1=2,AC⊥BC,点D是AB的中点.(Ⅰ)求证:AC1∥平面CDB1;(Ⅱ)求点B到平面CDB1的距离;(Ⅲ)求二面角B﹣B1C﹣D的大小.答案1.(2012•浙江)如图,在侧棱垂直底面的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D∥BC,AD⊥AB,AB=.AD=2,BC=4,AA1=2,E是DD1的中点,F是平面B1C1E与直线AA1的交点.(1)证明:(i)EF∥A1D1;(ii)BA1⊥平面B1C1EF;(2)求BC1与平面B1C1EF所成的角的正弦值.,即,=2H==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2.(2010•湖南)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棱DD1的中点.(Ⅰ)求直线BE与平面ABB1A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Ⅱ)在棱C1D1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B1F∥平面A1BE?证明你的结论..3.(2009•湖南)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4,AA1=,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C上,且DE⊥A1E.(1)证明:平面A1DE⊥平面ACC1A1;(2)求直线AD和平面A1DE所成角的正弦值.,,,﹣,﹣,解得x=﹣z,y=0.故可取n=(,0,﹣3).于是cos<n,A>═=﹣.由此即知,直线AD和平面A1D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2008•上海)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BC1的中点.求直线DE与平面ABCD 所成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EF=(,∴所成角的大小是5.(2005•黑龙江)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D⊥底面ABCD,AD=PD,E,F分别为CD,PB的中点.(1)求证:EF⊥面PAB;(2)若,求AC与面AEF所成的角.EFPDa PA=a=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所成角为,,∴,,∴)解:由可得,所成的角为,∴所成的角为所成的角为6.如图,四棱锥S﹣ABCD中,AB∥CD,BC⊥CD,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AB=BC=2,CD=SD=1.(Ⅰ)证明:SD⊥平面SAB;(Ⅱ)求AB与平面SBC所成的角的大小.的法向量为锐角时,所求的角即为它的余角;当AD==MD=,(,的一个法向量为,,的一个法向量为=,>=∴<>=arcsin7.(2011•北京)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AB=2,∠BAD=60°.(Ⅰ)求证:BD⊥平面PAC;(Ⅱ)若PA=AB,求PB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Ⅲ)当平面PBC与平面PDC垂直时,求PA的长.,代入公式的法向量的法向量可得AO=OC=,,﹣,所以=|,设的法向量=所以,的法向量所以的法向量所以,.10.(2009•江西)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PA=AD=4,AB=2.以AC的中点O为球心、AC为直径的球面交PD于点M,交PC于点N(1)求证:平面ABM⊥平面PCD;(2)求直线CD与平面ACM所成的角的大小;(3)求点N到平面ACM的距离.距离的,的一个法向量,结合然后求出距离的,可求得,则,,由PN=距离的)可知所求距离为的一个法向量,由可得:.,则,所以所求角的大小为,所以,则,距离的所以所求距离为11.(2008•海南)如图,已知点P在正方体ABCD﹣A′B′C′D′的对角线BD′上,∠PDA=60°.(Ⅰ)求DP与CC′所成角的大小;(Ⅱ)求DP与平面AA′D′D所成角的大小.求出(Ⅰ)利用,求出的一个法向量是,得到.即可.,.连接,由已知可得.解得,所以(Ⅰ)因为,所以的一个法向量是因为,所以.,,,则,由已知,,,∴(Ⅰ)因为,所以的一个法向量是因为.射影O在AB上.(Ⅰ)求直线P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的大小;(Ⅱ)求二面角B﹣AP﹣C的大小.OP=与平面OP===OCP==.arctan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的一个法向量为=得出即﹣,所以=,的一个法向量为.故二面角arccos.OP=,,所以,),),==(Ⅱ)由(Ⅰ)知,=)=2的一个法向量为=,则由即,=(﹣的一个法向量为=arccos20.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是侧棱长2倍,D、E分别是AC、A1C1的中点;(Ⅰ)求证:直线AE∥平面BDC1;(Ⅱ)求证:直线A1D⊥平面BDC1;(Ⅲ)求直线A1C1与平面BDC1所成的角.D=,22.已知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PA=AD=1,AB=2,E、F分别是AB、PD的中点.(Ⅰ)求证:AF∥平面PEC;(Ⅱ)求PC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大小;(Ⅲ)求二面角P一EC一D的大小.DC中,DC,可得,∴的大小为24.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CC1=2,AC⊥BC,点D是AB的中点.(Ⅰ)求证:AC1∥平面CDB1;(Ⅱ)求点B到平面CDB1的距离;(Ⅲ)求二面角B﹣B1C﹣D的大小.(Ⅰ)求出,推出.通过,求相关向量,计算,求二面角,∴,∴,且(易求得.的距离是易知=的大小是。
第8章立体几何专题7 线面角的求解常考题型专题练习——【含答案】
线面角的求解【方法总结】1、线面角的范围:[0°,90°]2、线面角求法(一):先确定斜线与平面,找到线面的交点A为斜足;找线在面外的一点B,过点B向平面α做垂线,确定垂足O;连结斜足与垂足为斜线AB在面α上的投影;投影AO与斜线AB之间的夹角为线面角;把投影AO与斜线AB归到一个三角形中进行求解(可能利用余弦定理或者直角三角形)。
注意:以上第二步过面外一点向平面做垂线的方法有一下几种:1)线在面外的一点B与平面上某点的连线正垂直于面α,无需再做辅助线;2)题中已知有与面α垂直的直线,过线在面外的一点B直接做此垂线的平行线;3)过线在面外的一点B做两垂直平面交线的垂线,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证明OB⊥面α(这两个垂直平面一个是面α,另一个是过点B且与α垂直的平面)。
3、线面角求法(二)用等体积法,求出斜线PA在面外的一点P到面的距离,利用三角形的正弦公式进行求解。
114、线面角求法(三)利用空间向量进行求解,高二再学。
【巩固练习】1、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体积为162,点P 在正方形1111D C B A 上,且1,A C 到P 的距离分别为2,23,则直线CP 与平面11BDD B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A.2 B.3 C.12D.13【答案】A【解析】易知22AB =;连接1C P ,在直角1CC P ∆中,可计算22112C P CP CC =-=;又1112,4A P A C ==,所以点P 是11A C 的中点;连接AC 与BD 交于点O ,易证AC ⊥平面11BDD B ,直线CP 在平面11BDD B 内的射影是OP ,所以CPO ∠就是直线CP 与平面11BDD B 所成的角,在直角CPO ∆中,2tan 2CO CPO PO ∠== .2、把正方形沿对角线折起,当以四点为顶点的三棱锥体积最大时,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为A.B.C.D.[来源网ZXXK]【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当平面平面时,三棱锥的体积最大,取的中点,则平面,故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为,则,所以,故选C.3、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 AB⊥PC BC⊥,,AB BC⊥22,AB BC==5PC=,则PA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答案】45︒【解析】如图,作平行四边形ABCD,连接PD,由AB BC⊥,则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由BC CD⊥,BC PC⊥,PC CD C=,∴BC⊥平面PCD,而PD⊂平面PCD,∴BC PD⊥,同理可得AB PD⊥,又AB BC B⋂=,∴PD⊥平面11ABCD .,PD CD PD AD ⊥⊥,PAD ∠是PA 与平面ABC 所成角.由2,5CD AB PC ===得1PD =,又1AD BC ==,∴45PAD ∠=︒.∴PA 与平面ABC 所成角是45︒.4、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A 1在底面ABC 内的射影为△ABC 的中心O ,则AB 1与底面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 .23B .13C .33D .23【答案】A【解析】作1A H ⊥面ABC 于点H ,延长11B A 到D ,延长BA 到E 使得111B A A D =,,BA AE =如图则有11A EAB ,又因为1A O ⊥面ABC ,故1A EO ∠为所求角,且111sin AO A EO A E∠=已知底面为正三角形,且O为底面中点,解三角形可知:111336,333AO AB AA A O AA==∴=又在AEO∆中运用余弦定理,150EAO∠=︒则()()22212cos3EO EA AO EA AO EAO AB=+-⋅∠=故由勾股定理可得22113A E AO EO AB=+=则1623sin33A EO∠==故选A5、如图所示,已知AB为圆O的直径,且AB=4,点D为线段AB上一点,且13AD DB=,点C为圆O上一点,且3BC AC=.点P在圆O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点D,PD=DB.(1)求证:CD⊥平面PAB;(2)求直线PC与平面PAB所成的角.【答案】(1)见解析;(2)301旗开得胜1【解析】(1)证明:连接CO ,由3AD =DB 知,点D 为AO 的中点. 又因为AB 为圆O 的直径,所以AC ⊥CB. 由3AC =BC 知,∠CAB =60°, 所以△ACO 为等边三角形.故CD ⊥AO. 因为点P 在圆O 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点D ,所以PD ⊥平面ABC ,又CD ⊂平面ABC ,所以PD ⊥CD , 由PD ⊂平面PAB ,AO ⊂平面PAB ,且PD ∩AO =D , 得CD ⊥平面PAB.(2)由(1)知∠CPD 是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 又△AO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所以CD =3. 在Rt △PCD 中,PD =DB =3,CD =3,所以3tan 3CD CPD PD ∠==,∠CPD =30°, 即直线PC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为30°.16、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P ⊥平面PCD ,//AD BC ,AB BC ⊥,12AP AB BC AD ===,E 为AD 的中点,AC 与BE 相交于点O .(1)证明:PO ⊥平面ABCD .(2)求直线BC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2211【解析】 (1)证明:AP ⊥平面PCD ,CD ⊂平面PCD ,AP CD ∴⊥,//,AD BC 12BC AD =,E 为AD 的中点,则//BC DE 且BC DE =. ∴四边形BCDE 为平行四边形,//BE CD ∴,AP BE ∴⊥.1又,AB BC⊥12AB BC AD ==,且E 为AD 的中点,∴四边形ABCE 为正方形,BE AC ∴⊥,又,AP AC A =BE ∴⊥平面APC ,PO ⊂平面APC ,则BE PO ⊥.AP ⊥平面,PCD PC ⊂平面PCD ,AP PC ∴⊥,又22AC AB AP ==,PA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 为斜边AC 上的中点,PO AC ∴⊥且,ACBE O =PO ∴⊥平面ABCD .(2)高一学生可以用等体积法求解。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讲义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讲义一、知识梳理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设a ,b 分别是两异面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则 l 1与l 2所成的角θ a 与b 的夹角β 范围]2,0(π[0,π] 求法cos θ=|a ·b ||a ||b | cos β=a ·b |a ||b | 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a 与n 的夹角为β,则sin θ=|cos β|=|a ·n ||a ||n |. 3.求二面角的大小(1)如图①,AB ,CD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AB →,CD →〉.(2)如图②③,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cos 〈n 1,n 2〉|,二面角的平面角大小是向量n 1与n 2的夹角(或其补角).注意:利用空间向量求距离(供选用)(1)两点间的距离设点A (x 1,y 1,z 1),点B (x 2,y 2,z 2),则|AB |=|AB →|=(x 1-x 2)2+(y 1-y 2)2+(z 1-z 2)2.(2)点到平面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AB 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B 到平面α的距离为|BO →|=|AB →·n ||n |. 二、基础检测题组一: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就是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2)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就是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3)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是这两个平面所成的角.( )(4)两异面直线夹角的范围是]2,0(π,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2,0[π,二面角的范围是[0,π].( ) (5)若二面角α-a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n 1,n 2所成角为θ,则二面角α-a -β的大小是π-θ.( ) 题组二 教材改编2.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 =(0,1,0),n =(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 )A .45°B .135°C .45°或135°D .90°3.如图,正三棱柱(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直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22,则AC 1与侧面ABB 1A 1所成的角为______.题组三:易错自纠4.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CA =90°,M ,N 分别是A 1B 1,A 1C 1的中点,BC =CA =CC 1,则BM 与A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10B.25C.3010D.225.已知向量m ,n 分别是直线l 和平面α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若cos 〈m ,n 〉=-12,则l 与α所成的角为__ __.6.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作线段P A ⊥平面ABCD ,若AB =P A ,则平面ABP 与平面CDP 所成的角为______.二、典型例题题型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典例 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C =120°,E ,F 是平面ABCD 同一侧的两点,BE ⊥平面ABCD ,DF ⊥平面ABCD ,BE =2DF ,AE ⊥EC .(1)证明:平面AEC ⊥平面AFC ;(2)求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思维升华: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步骤(1)选择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确定异面直线上两个点的坐标,从而确定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向量夹角的余弦值;(4)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两向量夹角余弦值的绝对值.跟踪训练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ABC=60°,AC与BD相交于点O,AE⊥平面ABCD,CF∥AE,AB=AE=2.(1)求证:BD⊥平面ACFE;(2)当直线FO与平面BED所成的角为45°时,求异面直线OF与BE所成角的余弦值的大小.题型二: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典例如图,四棱锥P ABCD中,P A⊥底面ABCD,AD∥BC,AB=AD=AC=3,P A=BC=4,M为线段AD 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1)证明:MN∥平面P AB;(2)求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思维升华: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的方法(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跟踪训练如图,在直棱柱ABCD-A1B1C1D1中,AD∥BC,∠BAD=90°,AC⊥BD,BC=1,AD=AA1=3.(1)证明:AC ⊥B 1D ;(2)求直线B 1C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正弦值.题型三:求二面角典例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 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AB =BC =12AD ,∠BAD =∠ABC =90°,E 是PD 的中点.(1)证明:直线CE ∥平面P AB ;(2)点M 在棱PC 上,且直线BM 与底面ABCD 所成角为45°,求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思维升华:利用向量法计算二面角大小的常用方法(1)找法向量法: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的大小.(2)找与棱垂直的方向向量法: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找到与棱垂直且以垂足为起点的两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的夹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大小.跟踪训练 (2017·天津)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 A ⊥底面ABC ,∠BAC =90°.点D ,E ,N 分别为棱P A ,PC ,BC 的中点,M 是线段AD 的中点,P A =AC =4,AB =2.(1)求证:MN ∥平面BDE ;(2)求二面角C -EM -N 的正弦值;(3)已知点H 在棱P A 上,且直线NH 与直线B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21,求线段AH 的长. 题型四:求空间距离(供选用)典例 如图,△BCD 与△MCD 都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平面MCD ⊥平面BCD ,AB ⊥平面BCD ,AB =23,求点A 到平面MBC 的距离.思维升华:求点面距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1)作点到面的垂线,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2)等体积法.(3)向量法.其中向量法在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规则图形中较简便.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 AD ⊥底面ABCD ,侧棱P A =PD =2,P A ⊥PD ,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其中BC ∥AD ,AB ⊥AD ,AB =BC =1,O 为AD 的中点.(1)求直线PB 与平面POC 所成角的余弦值;(2)求B 点到平面PCD 的距离;(3)线段PD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二面角Q -AC -D 的余弦值为63若存在,求出PQ QD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注意:利用空间向量求解空间角典例 (12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AD ⊥AB ,AB ∥DC ,AD =DC =AP =2,AB =1,点E 为棱PC 的中点.(1)证明:BE ⊥DC ;(2)求直线BE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值;(3)若F 为棱PC 上一点,满足BF ⊥AC ,求二面角F -AB -P 的余弦值.四、反馈练习1.在正方体A 1B 1C 1D 1—ABCD 中,AC 与B 1D 所成角的大小为( )A.π6B.π4C.π3D.π22.如图所示,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侧棱长为3,底面边长A 1C 1=B 1C 1=1,且∠A 1C 1B 1=90°,D 点在棱AA 1上且AD =2DA 1,P 点在棱C 1C 上,则PD →·PB 1→的最小值为( )A.52 B .-14 C.14 D .-523.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为BB 1的中点,则平面A 1E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A.12B.23C.33D.224.已知六面体ABC —A 1B 1C 1是各棱长均等于a 的正三棱柱,D 是侧棱CC 1的中点,则直线CC 1与平面AB 1D 所成的角为( )A .45°B .60°C .90°D .30°5.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则点D 1到平面A 1BD 的距离是( )A.32B.22C.223D.2336.二面角的棱上有A ,B 两点,直线AC ,BD 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 .已知AB =4,AC =6,BD =8,CD =217,则该二面角的大小为( )A .150°B .45°C .60°D .120°7.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底面ABC ,AB =BC =AA 1,∠ABC =90°,点E ,F 分别是棱AB ,BB 1的中点,则直线EF 和BC 1所成的角是____________.8.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A 1=2AB ,则直线CD 与平面BDC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9.已知点E ,F 分别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BB 1,CC 1上,且B 1E =2EB ,CF =2FC 1,则平面AEF与平面ABC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10.设二面角α—CD —β的大小为45°,A 点在平面α内,B 点在CD 上,且∠ABC =45°,则AB 与平面β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11.已知三棱锥A —BCD ,AD ⊥平面BCD ,BD ⊥CD ,AD =BD =2,CD =23,E ,F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P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CP =2PB .(1)求证:AP ⊥DE ;(2)求直线AC 与平面DEF 所成角的正弦值.1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ADC =90°,AD ∥BC ,AB ⊥AC ,AB =AC =2,点E 在AD 上,且AE =2ED .(1)已知点F 在BC 上,且CF =2FB ,求证:平面PEF ⊥平面P AC ;(2)当二面角A —PB —E 的余弦值为多少时,直线PC 与平面P AB 所成的角为45°?13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120°,AB =2,BC =CC 1=1,则异面直线AB 1与BC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32B.155C.105D.3314.已知三棱锥S —ABC 中,SA ,SB ,SC 两两垂直,且SA =SB =SC =2,Q 是三棱锥S —ABC 外接球上一动点,则点Q 到平面ABC 的距离的最大值为________.15.已知三棱锥P —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表面积为16π的球O 的球面上,AC 为球O 的直径.当三棱锥P —ABC 的体积最大时,二面角P —AB —C 的大小为θ,则sin θ等于( )A.23B.53C.63D.7316.如图,已知正四面体D —ABC (所有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P ,Q ,R 分别为AB ,BC ,CA 上的点,AP=PB ,BQ QC =CR RA=2,分别记二面角D —PR —Q ,D —PQ —R ,D —QR —P 的平面角为α,β,γ,则( )A .γ<α<βB .α<γ<βC .α<β<γD .β<γ<α。
第五讲 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常见题型与方法归纳
2 第五讲 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常见题型与方法归纳考点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1.(1)定义: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2)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2.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1)利用判定定理;(2)如果两条平行直线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3)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4)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
二.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题型讲解题型一 概念巩固【例1-1】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则 (B )若,,则(C )若,,则 (D )若,,则题型二 线面垂直的判定【例1-2】如图,P 为△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 A ⊥平面ABC ,∠ABC =90°,AE ⊥PB 于E ,AF ⊥PC 于F .求证: (1)BC ⊥平面P AB ;(2)AE ⊥平面PBC ;(3)PC ⊥平面AEF .图1-2 图1-3 图1-3【例1-3】如图,在△ABC 中,∠ABC =90°,D 是AC 的中点,S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且SA =SB =SC .(1)求证:SD ⊥平面ABC ;(2)若AB =BC ,求证:BD ⊥平面SAC .【例1-4】如图,在棱长均为1的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是BC 的中点.(1) 求证:AD ⊥平面BCC 1B 1;(2)求直线AC 1与平面BCC 1B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三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性质: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题型一 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平行问题【总结】当题中垂直条件很多,但又需证两直线平行关系时,考虑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例1-5】如图,正方体A 1B 1C 1D 1-ABCD 中,EF 与异面直线AC 、A 1D 都垂直相交.求证:EF ∥BD 1.图1-5 练习1【练习1】如图,已知平面α∩平面β=l ,EA ⊥α,垂足为A ,EB ⊥β,B 为垂足,直线a ⊂β,a ⊥AB .求证:a ∥l .题型二 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垂直问题 方法: 线面垂直性质判定线线垂直.【例1-6】已知α∩β=AB ,PQ ⊥α于Q ,PO ⊥β于O ,OR ⊥α于R .求证:QR ⊥AB .l m αl m ⊥m α⊂l α⊥l α⊥l m //m α⊥l α//m α⊂l m //l α//m α//l m //2题型三 等体积法在垂直中的应用【例1-7】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已知AB ⊥侧面BB 1C 1C ,AB =BC =1,BB 1=2,∠BCC 1=60°.(1)求证:BC 1⊥平面ABC ;(2)E 是棱CC 1上的一点,若三棱锥E -ABC 的体积为312,求线段CE 的长. 1-7图考点二.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一.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概念(1)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 (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范围 02πθ≤≤方法:关键是求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最终转化为找面的垂线二 典型例题题型(一)概念理解【例2-1】(1)两条平行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可能是①两条平行线;②两条相交直线;③一条直线;④两个点. 上述四个结论中,可能成立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从平面外一点P 引与平面相交的直线,使P 点与交点的距离等于1,则满足条件的直线条数不可能是( )(A )0条或 (B )0条或无数条(C )1条或2条 (D )0条或1条或无数条(3)若P 为⊿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 =PB =PC ,求证P 在⊿ABC 所在平面内的射影是⊿ABC 的 心题型(二) 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方法一:利用定义。
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精选题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精选题29道一.选择题(共11小题)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C1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为30°,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A.8B.6C.8D.8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O为线段BD的中点,设点P在线段CC1上,直线OP与平面A1BD所成的角为α,则sinα的取值范围是()A.[,1]B.[,1]C.[,]D.[,1]3.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则CD与平面BDC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A.B.C.D.4.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A1=1,则BC1与平面BB1D1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B.C.D.5.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1,AC=2,BC=,D,E分别是AC1和BB1的中点,则直线DE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为()A.B.C.D.6.正三棱锥P﹣ABC的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E,F分别是AB,BC的中点,则PB与平面P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B.C.D.7.日晷是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利用与晷面垂直的晷针投射到晷面的影子来测定时间.把地球看成一个球(球心记为O),地球上一点A的纬度是指OA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所成角,点A处的水平面是指过点A且与OA垂直的平面.在点A处放置一个日晷,若晷面与赤道所在平面平行,点A处的纬度为北纬40°,则晷针与点A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A.20°B.40°C.50°D.90°8.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2,CC1=2,E为CC1的中点,则直线AC1与平面BED的距离为()A.2B.C.D.19.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侧棱长为3,则BB1与平面AB1C1所成的角是()A.B.C.D.10.正四面体ABCD,CD在平面α内,点E是线段AC的中点,在该四面体绕CD旋转的过程中,直线BE与平面α所成角不可能是()A.0B.C.D.1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棱CC1的中点,F是侧面BCC1B1内的动点,且A1F∥平面D1AE,则A1F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正切值t构成的集合是()A.{t|}B.{t|≤t≤2}C.{t|2}D.{t|2}二.填空题(共16小题)12.已知圆锥的顶点为S,母线SA,S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SA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45°,若△SAB的面积为5,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13.已知圆锥的顶点为S,母线SA,SB互相垂直,SA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30°.若△SAB 的面积为8,则该圆锥的体积为.14.如图,二面角α﹣l﹣β的大小是60°,线段AB⊂α.B∈l,AB与l所成的角为30°.则AB与平面β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15.如图,平面ABCD⊥平面ABE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四边形ABEF是矩形,且AF ==a,G是EF的中点,则GB与平面AG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6.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D是A1C1的中点,则直线AD 与平面B1D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7.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A1=1,则AC1与平面A1B1C1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8.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边长为2,直线CC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则正四棱柱的高为.19.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A1=1,则BC1与平面BDD1B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0.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平面ABCD⊥平面P AD,M是PC的中点,O是AD的中点,则直线BM与平面PCO所成角的正弦值是.2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则C1A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如图:二面角α﹣l﹣β的大小是60°,线段AB⊂α,B∈l,AB与l所成角为45°,则AB与平面β所成角的正弦值是.23.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2,则AC1与面ABB1A1所成的角为.24.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ABCD﹣A1B1C1D1,点M是AD的中点,动点P在底面ABCD内(包括边界),若B1P∥平面A1BM,则C1P与底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的取值范围是.25.已知正六棱锥底面边长为a,体积为a3,则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26.已知A∈α,p∉α,=(﹣,,),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0,﹣,﹣),则直线P A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27.如图,在长方体ABCD﹣A'B'C'D'中,点P,Q分别是棱BC,CD上的动点,BC=4,CD=3,CC'=2,直线CC'与平面PQC'所成的角为30°,则△PQC'的面积的最小值是.三.解答题(共2小题)28.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AD,BC的中点,以DF为折痕把△DFC折起,使点C到达点P的位置,且PF⊥BF.(1)证明:平面PEF⊥平面ABFD;(2)求DP与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29.如图,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D∥BC,AB=AD=AC=3,P A=BC =4,M为线段AD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1)证明:MN∥平面P AB;(2)求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精选题29道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C1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为30°,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A.8B.6C.8D.8【分析】画出图形,利用已知条件求出长方体的高,然后求解长方体的体积即可.【解答】解: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C1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为30°,即∠AC1B=30°,可得BC1==2.可得BB1==2.所以该长方体的体积为:2×=8.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长方体的体积的求法,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考查计算能力.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O为线段BD的中点,设点P在线段CC1上,直线OP与平面A1BD所成的角为α,则sinα的取值范围是()A.[,1]B.[,1]C.[,]D.[,1]【分析】由题意可得:直线OP于平面A1BD所成的角α的取值范围是∪.再利用正方体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可得出.【解答】解:由题意可得:直线OP于平面A1BD所成的角α的取值范围是∪.不妨取AB=2.在Rt△AOA1中,==.sin∠C1OA1=sin(π﹣2∠AOA1)=sin2∠AOA1=2sin∠AOA1cos∠AOA1=,=1.∴sinα的取值范围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线面角的求法,考查了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3.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则CD与平面BDC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A.B.C.D.【分析】设AB=1,则AA1=2,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x,y,z)为平面BDC1的一个法向量,CD与平面BDC1所成角为θ,则sinθ=||,在空间坐标系下求出向量坐标,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设AB=1,则AA1=2,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下图所示:则D(0,0,2),C1(1,0,0),B(1,1,2),C(1,0,2),=(1,1,0),=(1,0,﹣2),=(1,0,0),设=(x,y,z)为平面BDC1的一个法向量,则,即,取=(2,﹣2,1),设CD与平面BDC1所成角为θ,则sinθ=||=,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考查空间向量的运算及应用,准确理解线面角与直线方向向量、平面法向量夹角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A1=1,则BC1与平面BB1D1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B.C.D.【分析】由题意,由于图形中已经出现了两两垂直的三条直线所以可以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求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夹角.【解答】解:以D点为坐标原点,以DA、DC、DD1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图略),则A(2,0,0),B(2,2,0),C(0,2,0),C1(0,2,1)∴=(﹣2,0,1),=(﹣2,2,0),且为平面BB1D1D的一个法向量.∴cos<,>==.∴BC1与平面BB1D1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故选:D.【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了利用空间向量,抓住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与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之间的关系这一利用向量方法解决了抽象的立体几何问题.5.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1,AC=2,BC=,D,E分别是AC1和BB1的中点,则直线DE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为()A.B.C.D.【分析】根据题意得ED∥BF,进而得到直线DE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等于直线BF 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利用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得到∠FBG=.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取AC的中点为F,连接BF、DF.因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CC1∥BB1,又因为DF是三角形ACC1的中位线,故DF=CC1=BB1=BE,故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D∥BF.过点F作FG垂直于BC交BC与点G,由题意得∠FBG即为所求的角.因为AB=1,AC=2,BC=,所以∠ABC=,∠BCA=,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BF是斜边AC的一半,故BF=AC=CF,所以∠FBG=∠BCA=.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悉线面角的作法,即由线上的一点作平面的垂线再连接斜足与垂足则得到线面角.6.正三棱锥P﹣ABC的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E,F分别是AB,BC的中点,则PB与平面P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A.B.C.D.【分析】以P为原点,P A为x轴,PB为y轴,PC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PB与平面PEF所成角的正弦值.【解答】解:∵正三棱锥P﹣ABC的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E,F分别是AB,BC的中点,∴以P为原点,P A为x轴,PB为y轴,PC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 A=PB=PC=2,则A(2,0,0),B(0,2,0),C(0,0,2),E(1,1,0),F(0,1,1),=(0,2,0),=(1,1,0),=(0,1,1),设平面PEF的法向量=(x,y,z),则,取x=1,得=(1,﹣1,1),设PB与平面PEF所成角为θ,则sinθ===.∴PB与平面P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线面角的正弦值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7.日晷是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利用与晷面垂直的晷针投射到晷面的影子来测定时间.把地球看成一个球(球心记为O),地球上一点A的纬度是指OA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所成角,点A处的水平面是指过点A且与OA垂直的平面.在点A处放置一个日晷,若晷面与赤道所在平面平行,点A处的纬度为北纬40°,则晷针与点A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A.20°B.40°C.50°D.90°【分析】由纬度的定义和线面角的定义,结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晷针与点A处的水平面所成角.【解答】解:可设A所在的纬线圈的圆心为O',OO'垂直于纬线所在的圆面,由图可得∠OHA为晷针与点A处的水平面所成角,又∠OAO'为40°且OA⊥AH,在Rt△OHA中,O'A⊥OH,∴∠OHA=∠OAO'=40°,另解:画出截面图,如下图所示,其中CD是赤道所在平面的截线.l是点A处的水平面的截线,由题意可得OA⊥l,AB是晷针所在直线.m是晷面的截线,由题意晷面和赤道面平行,晷针与晷面垂直,根据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m∥CD,根据线面垂直的定义可得AB⊥m,由于∠AOC=40°,m∥CD,所以∠OAG=∠AOC=40°,由于∠OAG+∠GAE=∠BAE+∠GAE=90°,所以∠BAE=∠OAG=40°,也即晷针与A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BAE=40°,故选:B.【点评】本题是立体几何在生活中的运用,考查空间线面角的定义和求法,属于基础题.8.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2,CC1=2,E为CC1的中点,则直线AC1与平面BED的距离为()A.2B.C.D.1【分析】先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直线C1A∥平面BDE,再将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最后利用等体积法求点面距离即可【解答】解:如图:连接AC,交BD于O,在三角形CC1A中,易证OE∥C1A,从而C1A∥平面BDE,∴直线AC1与平面BED的距离即为点A到平面BED的距离,设为h,在三棱锥E﹣ABD中,V E﹣ABD=S△ABD×EC=××2×2×=在三棱锥A﹣BDE中,BD=2,BE=,DE=,∴S△EBD=×2×=2∴V A﹣BDE=×S△EBD×h=×2×h=∴h=1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线面平行的判定,线面距离与点面距离的转化,三棱锥的体积计算方法,等体积法求点面距离的技巧,属基础题9.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侧棱长为3,则BB1与平面AB1C1所成的角是()A.B.C.D.【分析】以B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与平面AB1C1所的一个法向量的夹角,求出则BB1与平面AB1C1所成的角.【解答】解:以B为坐标原点,以与BC垂直的直线为x轴,BC为y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1,0),B1(0,0,3),C1(0,2,3),=(﹣,﹣1,3),=(0,2,0),=(0,0,3).设平面AB1C1所的一个法向量为=(x,y,z)则即,取z=1,则得=(,0,1),∵cos<,>===,∴BB1与平面AB1C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BB1与平面AB1C1所成的角为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线面角的计算,利用了空间向量的方法.要注意相关点和向量坐标的准确性,及转化时角的相等或互余关系.10.正四面体ABCD,CD在平面α内,点E是线段AC的中点,在该四面体绕CD旋转的过程中,直线BE与平面α所成角不可能是()A.0B.C.D.【分析】由正四面体ABCD,可得所有棱长都相等.①点E是线段AC的中点,BE⊥AC.在该四面体绕CD旋转的过程中,直线BE与平面α所成角不可能是.利用反证法可以证明.②在该四面体绕CD旋转的过程中,当BE∥α时,可得直线BE与平面α所成角为0.③如图所示的正四面体B﹣ABC.作BO⊥平面ACD,垂足为O.设直线BE与平面ACD所成的角为θ,可得cosθ=.于是可得在该四面体绕CD旋转的过程中,可得直线BE与平面α所成角为,.【解答】解:由正四面体ABCD,可得所有棱长都相等.①∵点E是线段AC的中点,∴BE⊥AC.在该四面体绕CD旋转的过程中,直线BE与平面α所成角不可能是.反证法:若直线BE与平面α所成角是,则BE⊥平面α.则在某一过程必有BE⊥CD.事实上,在该四面体绕CD旋转的过程中,BE与CD是不可能垂直的,因此假设错位,于是直线BE与平面α所成角不可能是90°.②在该四面体绕CD旋转的过程中,当BE∥α时,可得直线BE与平面α所成角为0.③如图所示的正四面体B﹣ABC.作BO⊥平面ACD,垂足为O.则E,O,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设直线BE与平面ACD所成的角为θ,可得cosθ=.∴θ>.于是可得在该四面体绕CD旋转的过程中,可得直线BE与平面α所成角为,.综上可得:直线BE与平面α所成角不可能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正四面体的性质、线面垂直性质定理、正三角形的性质、线面角,考查了数形结合方法、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难题.1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棱CC1的中点,F是侧面BCC1B1内的动点,且A1F∥平面D1AE,则A1F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正切值t构成的集合是()A.{t|}B.{t|≤t≤2}C.{t|2}D.{t|2}【分析】设平面AD1E与直线BC交于点G,连接AG、EG,则G为BC的中点.分别取B1B、B1C1的中点M、N,连接AM、MN、AN,可证出平面A1MN∥平面D1AE,从而得到A1F是平面A1MN内的直线.由此将点F在线段MN上运动并加以观察,即可得到A1F 与平面BCC1B1所成角取最大值、最小值的位置,由此不难得到A1F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正切取值范围.【解答】解:设平面AD1E与直线BC交于点G,连接AG、EG,则G为BC的中点分别取B1B、B1C1的中点M、N,连接AM、MN、AN,则∵A1M∥D1E,A1M⊄平面D1AE,D1E⊂平面D1AE,∴A1M∥平面D1AE.同理可得MN ∥平面D1AE,∵A1M、MN是平面A1MN内的相交直线∴平面A1MN∥平面D1AE,由此结合A1F∥平面D1AE,可得直线A1F⊂平面A1MN,即点F是线段MN上上的动点.设直线A1F与平面BCC1B1所成角为θ运动点F并加以观察,可得当F与M(或N)重合时,A1F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等于∠A1MB1,此时所成角θ达到最小值,满足tanθ==2;当F与MN中点重合时,A1F与平面BCC1B1所成角达到最大值,满足tanθ==2∴A1F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正切取值范围为[2,2]故选:D.【点评】本题给出正方体中侧面BCC1B1内动点F满足A1F∥平面D1AE,求A1F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正切取值范围,着重考查了正方体的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空间面面平行与线面平行的位置关系判定等知识,属于中档题.二.填空题(共16小题)12.已知圆锥的顶点为S,母线SA,S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SA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45°,若△SAB的面积为5,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40π.【分析】利用已知条件求出圆锥的母线长,利用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求解底面半径,然后求解圆锥的侧面积.【解答】解:圆锥的顶点为S,母线SA,SB所成角的余弦值为,可得sin∠ASB==.△SAB的面积为5,可得sin∠ASB=5,即×=5,即SA=4.SA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45°,可得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则该圆锥的侧面积:=40π.故答案为:40π.【点评】本题考查圆锥的结构特征,母线与底面所成角,圆锥的截面面积的求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计算能力.13.已知圆锥的顶点为S,母线SA,SB互相垂直,SA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30°.若△SAB 的面积为8,则该圆锥的体积为8π.【分析】利用已知条件求出母线长度,然后求解底面半径,以及圆锥的高.然后求解体积即可.【解答】解:圆锥的顶点为S,母线SA,SB互相垂直,△SAB的面积为8,可得:,解得SA=4,SA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30°.可得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圆锥的高为:2,则该圆锥的体积为:V==8π.故答案为:8π.【点评】本题考查圆锥的体积的求法,母线以及底面所成角的应用,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14.如图,二面角α﹣l﹣β的大小是60°,线段AB⊂α.B∈l,AB与l所成的角为30°.则AB与平面β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分析】过点A作平面β的垂线,垂足为C,在β内过C作l的垂线.垂足为D,连接AD,从而∠ADC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连接CB,则∠ABC为AB与平面β所成的角,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求出此角即可.【解答】解:过点A作平面β的垂线,垂足为C,在β内过C作l的垂线.垂足为D连接AD,有三垂线定理可知AD⊥l,故∠ADC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为60°又由已知,∠ABD=30°连接CB,则∠ABC为AB与平面β所成的角设AD=2,则AC=,CD=1AB==4∴sin∠ABC=;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直线与平面所成角,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属于基础题.15.如图,平面ABCD⊥平面ABE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四边形ABEF是矩形,且AF==a,G是EF的中点,则GB与平面AG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分析】由面面垂直的性质证明CB⊥AG,用勾股定理证明AG⊥BG,得到AG⊥平面CBG,从而面AGC⊥面BGC,在平面BGC内作BH⊥GC,垂足为H,则BH⊥平面AGC,故∠BGH是GB与平面AGC所成的角,解Rt△CBG,可得GB与平面AGC所成角的正弦值.【解答】解:∵ABCD是正方形,∴CB⊥AB,∵面ABCD⊥面ABEF且交于AB,∴CB⊥面ABEF.∵AG,GB⊂面ABEF,∴CB⊥AG,CB⊥BG,又AD=2a,AF=a,ABEF是矩形,G是EF的中点,∴AG=BG=a,AB=2a,∴AB2=AG2+BG2,∴AG⊥BG,∵BG∩BC=B,∴AG⊥平面CBG,而AG⊂面AGC,故平面AGC⊥平面BGC.在平面BGC内作BH⊥GC,垂足为H,则BH⊥平面AGC,∴∠BGH是GB与平面AGC 所成的角.在Rt△CBG中,BH==,BG=a,∴sin∠BGH==.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面面垂直的判定方法,以及求线面成的角的求法,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6.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D是A1C1的中点,则直线AD与平面B1D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分析】如图,先证出B1D⊥平面AC1,过A点作AG⊥CD,证AG⊥平面B1DC,可知∠ADG即为直线AD与平面B1DC所成角,求其正弦即可.【解答】解:如图,连接B1D易证B1D⊥平面AC1,过A点作AG⊥CD,则由B1D⊥平面AC1,得AG⊥B1D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AG⊥平面B1DC,于是∠ADG即为直线AD与平面B1DC所成角,由已知,不妨令棱长为2,则可得AD==CD,由等面积法算得AG==所以直线AD与面DCB1的正弦值为;故答案为.【点评】考查正棱柱的性质以及线面角的求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点线面的位置关系17.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A1=1,则AC1与平面A1B1C1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分析】由题意连接A1C1,则∠AC1A1为所求的角,在△AC1A1计算出此角的正弦值即可.【解答】解:连接A1C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1A⊥平面A1B1C1D1,则∠AC1A1为AC1与平面A1B1C1D1所成角.在△AC1A1中,sin∠AC1A1===.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求线面角的过程:作、证、求,用一个线面垂直关系,属于中档题.18.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边长为2,直线CC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则正四棱柱的高为4.【分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棱柱的高为a,求出平面ACD1的一个法向量,令,求出a的值即可.【解答】解:以D为坐标原点,DA,DC,DD1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DD1=a,则A(2,0,0),C(0,2,0),D1(0,0,a),故,设平面ACD1的一个法向量为,则,可取,故,又直线CC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解得a=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了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运用,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9.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A1=1,则BC1与平面BDD1B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分析】连接A1C1交B1D1于O,连接BO,则可得∠C1BO为BC1与平面BBD1B1所成角,利用正弦函数,即可求得结论.【解答】解:连接A1C1交B1D1于O,连接BO,则∵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C1O⊥平面BDD1B1∴∠C1BO为BC1与平面BDD1B1所成角∵C1O=A1C1=,BC1=∴sin∠C1BO===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线面角,解题的关键是正确作出线面角,属于中档题.20.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平面ABCD⊥平面P AD,M是PC的中点,O是AD的中点,则直线BM与平面PCO所成角的正弦值是.【分析】以O为原点,OA为x轴,过O作AB平行线为y轴,OP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直线BM与平面PCO所成角的正弦值.【解答】解:以O为原点,OA为x轴,过O作AB平行线为y轴,OP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B(1,2,0),P(0,0,2),C(﹣1,2,0),M(﹣,1,1),O(0,0,0),,,设平面PCO的法向量=(x,y,z),,可得=(2,1,0),设直线BM与平面PCO所成角为θ,则sinθ=|os|=||=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线面角的正弦值的求法,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向量法的合理运用.2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则C1A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分析】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以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C1A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解答】解: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以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1,0,0),C1(0,1,1),=(﹣1,1,1),平面ABCD的法向量=(0,0,1),设C1A与平面ABCD所成角为θ,则sinθ=|cos<>|==.∴C1A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向量法的合理运用.22.如图:二面角α﹣l﹣β的大小是60°,线段AB⊂α,B∈l,AB与l所成角为45°,则AB与平面β所成角的正弦值是.【分析】根据二面角和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定义,先作出对应的平面角,结合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过点A作平面β的垂线,垂足为C,在β内过C作l的垂线,垂足为D.连结AD,根据三垂线定理可得AD⊥l,因此,∠ADC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ADC=60°又∵AB与l所成角为45°,∴∠ABD=45°连结BC,可得BC为AB在平面β内的射影,∴∠ABC为AB与平面β所成的角.设AD=2x,则Rt△ACD中,AC=AD sin60°=,Rt△ABD中,AB=,∴Rt△ABC中,sin∠ABC==,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定义与性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和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定义及求法等知识.23.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2,则AC1与面ABB1A1所成的角为.【分析】取A1B1中点D,连结C1D,AD,推导出C1D⊥A1B1,C1D⊥AA1,从而AC1与面ABB1A1所成的角为∠DAC1,由此能求出AC1与面ABB1A1所成的角.【解答】解:取A1B1中点D,连结C1D,AD,∵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2,∴C1D⊥A1B1,C1D⊥AA1,∵A1B1∩AA1=A1,∴C1D⊥平面ABB1A1,∴AC1与面ABB1A1所成的角为∠DAC1,∵C1D==,AD==3,∴tan∠DAC1==,∴∠DAC1=.∴AC1与面ABB1A1所成的角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线面角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24.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ABCD﹣A1B1C1D1,点M是AD的中点,动点P在底面ABCD内(包括边界),若B1P∥平面A1BM,则C1P与底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的取值范围是.【分析】取BC的中点N,连接DN、B1N、B1D,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证得面B1DN ∥面A1BM,从而确定点P在线段DN上运动;连接CP、C1P,则∠C1PC为直线C1P与面ABCD所成的角,而tan∠C1PC==,于是求出线段CP的取值范围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所示,取BC的中点N,连接DN、B1N、B1D,则B1N∥A1M,DN∥BM,∵B1N∩DN=N,B1N、DN⊂面B1DN,A1M∩BM=M,A1M、BM⊂面A1BM,∴面B1DN∥面A1BM,∵B1P∥平面A1BM,且点P在底面ABCD上,∴点P在线段DN上运动.连接CP、C1P,则∠C1PC为直线C1P与面ABCD所成的角,∴tan∠C1PC==.在Rt△CDN中,当点P与点D重合时,CP最长为2;当CP⊥DN时,CP最短为,即CP∈[,2],∴tan∠C1PC∈[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夹角问题、线面平行关系,熟练运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的空间立体感、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25.已知正六棱锥底面边长为a,体积为a3,则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45°.【分析】由已知条件推导出棱锥的高h=a,侧棱长为a,由此能求出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的大小.【解答】解:∵正六棱锥的底面边长为a,∴S底面积=6×=a2,∵体积为a 3,∴棱锥的高h=a,∴侧棱长为a∴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为45°,故答案为:45°.【点评】本题考查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的大小的求法,是中档题,解题时要注意正六棱锥的结构特征的合理运用.26.已知A∈α,p∉α,=(﹣,,),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0,﹣,﹣),则直线P A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60°.【分析】设直线P A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利用sinθ=|cos<,>|,即可得出.【解答】解:设直线P A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θ=|cos<,>|==.∵θ∈[0°,90°].∴θ=60°.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线面角、数量积运算及其模的计算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27.如图,在长方体ABCD﹣A'B'C'D'中,点P,Q分别是棱BC,CD上的动点,BC=4,CD=3,CC'=2,直线CC'与平面PQC'所成的角为30°,则△PQC'的面积的最小值是8.【分析】设直角三棱锥C﹣C′PQ的高为h,CQ=x,CP=y,根据直角三棱锥的性质可知,由直线CC’与平面C’PQ成的角为30°,得到xy≥8,再由V C﹣C′PQ=V C′﹣CPQ,能求出△PQC'的面积的最小值.【解答】解:设直角三棱锥C﹣C′PQ的高为h,CQ=x,CP=y,根据直角三棱锥的性质可知:,∵直线CC’与平面C’PQ成的角为30°,∴h=2=,∴=,,∴xy≥8,再由体积可知:V C﹣C′PQ=V C′﹣CPQ,得,S△C′PQ=xy,∴△PQC'的面积的最小值是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面积的最小值的求法,考查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中档题.三.解答题(共2小题)28.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AD,BC的中点,以DF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C到达点P的位置,且PF⊥BF.(1)证明:平面PEF⊥平面ABFD;(2)求DP与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分析】(1)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F垂直于面PEF,然后利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断定理证明即可.(2)利用等体积法可求出点P到面ABCD的距离,进而求出线面角.【解答】(1)证明:由题意,点E、F分别是AD、BC的中点,则,,由于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所以EF⊥BC.由于PF⊥BF,EF∩PF=F,则BF⊥平面PEF.又因为BF⊂平面ABFD,所以:平面PEF⊥平面ABFD.(2)在平面PEF中,过P作PH⊥EF于点H,连接DH,由于EF为面ABCD和面PEF的交线,PH⊥EF,则PH⊥面ABFD,故PH⊥DH.在三棱锥P﹣DEF中,可以利用等体积法求PH,因为DE∥BF且PF⊥BF,所以PF⊥DE,又因为△PDF≌△CDF,所以∠FPD=∠FCD=90°,所以PF⊥PD,由于DE∩PD=D,则PF⊥平面PDE,故V F﹣PDE=,因为BF∥DA且BF⊥面PEF,所以DA⊥面PEF,所以DE⊥EP.设正方形边长为2a,则PD=2a,DE=a在△PDE中,,所以,故V F﹣PDE=,又因为,所以PH==,所以在△PHD中,sin∠PDH==,即∠PDH为DP与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几何法的应用,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29.如图,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D∥BC,AB=AD=AC=3,P A=BC =4,M为线段AD上一点,AM=2MD,N为PC的中点.(1)证明:MN∥平面P AB;(2)求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分析】(1)法一、取PB中点G,连接AG,NG,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NG∥BC,且NG=,再由已知得AM∥BC,且AM=BC,得到NG∥AM,且NG=AM,说明四边形AMNG为平行四边形,可得NM∥AG,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得到MN∥平面P AB;法二、证明MN∥平面P AB,转化为证明平面NEM∥平面P AB,在△P AC中,过N作NE ⊥AC,垂足为E,连接ME,由已知P A⊥底面ABCD,可得P A∥NE,通过求解直角三角形得到ME∥AB,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可得平面NEM∥平面P AB,则结论得证;(2)连接CM,证得CM⊥AD,进一步得到平面PNM⊥平面P AD,在平面P AD内,过A作AF⊥PM,交PM于F,连接NF,则∠ANF为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然后求解直角三角形可得直线AN与平面PMN所成角的正弦值.【解答】(1)证明:法一、如图,取PB中点G,连接AG,NG,∵N为PC的中点,∴NG∥BC,且NG=,又AM=,BC=4,且AD∥BC,∴AM∥BC,且AM=BC,则NG∥AM,且NG=AM,∴四边形AMNG为平行四边形,则NM∥AG,∵AG⊂平面P AB,NM⊄平面P AB,∴MN∥平面P AB;法二、。
几何法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10类题型(教师版)
几何法求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常考题型题型一平行四边形平移法求线线角 4题型二中位线平移法求线线角 6题型三补形平移法求线线角 8题型四作垂线法求线面角 10题型五等体积法求线面角 13题型六定义法求二面角 15题型七三垂线法求二面角 17题型八垂面法求二面角 19题型九补棱法求二面角 22题型十射影面积法求二面角 25知识梳理一、线线角的定义与求解线线角主要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
1、线线角的定义:①定义:设a,b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作直线a ⎳a,b ⎳b,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或夹角)②范围:0,π22、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般步骤:(1)平移:选择适当的点,线段的中点或端点,平移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成为相交直线.(2)证明:证明所作的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寻找:在立体图形中,寻找或作出含有此角的三角形,并解之.(4)取舍:因为异面直线所成角θ的取值范围是0,π2,所以所作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它的补角作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可通过多种方法平移产生,主要有三种方法:①平行四边形平移法;②中位线平移法;③补形平移法(在已知图形中,补作一个相同的几何体,以便找到平行线).二、线面角的定义与求解1、线面角的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取值范围:[0°,90°]2、垂线法求线面角(也称直接法):(1)先确定斜线与平面,找到线面的交点B为斜足;找线在面外的一点A,过点A向平面α做垂线,确定垂足O;(2)连结斜足与垂足为斜线AB在面α上的投影;投影BO与斜线AB之间的夹角为线面角;(3)把投影BO与斜线AB归到一个三角形中进行求解(可能利用余弦定理或者直角三角形)。
3、公式法求线面角(也称等体积法):用等体积法,求出斜线P A在面外的一点P到面的距离,利用三角形的正弦公式进行求解。
公式为:sinθ=h,其中θ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h是垂线段的长,l是斜线段的长。
等体积法求线面角测试题(含答案)
等体积法求线面角测试题(含答案)等体积法求线面角1.如图,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垂直,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体积为V,若P为底面A1B1C1的中心,则直线PA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为多少度?答案:60°解题思路:根据题目条件,三棱柱的底面积为a^2*√3/4,高为2V/a^2,底面中心为P,连接PA,得到PA的长度为√(a^2+(2V/a^2)^2),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得PA与底面的距离,即√(3/4*a^2+(V/a^2)^2),由此得到PA与平面ABC的夹角正弦值为1/2,即60°。
2.如图,在正四棱锥P-ABCD中,已知PA=AB=PA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x,若M为PA的中点,则直线BM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多少?答案:√(1-x^2)解题思路:连接MB,由于PA=AB=PAD,所以∠PAB=∠PBA,∠PAD=∠PDA,即三角形PAB和三角形PDA全等,所以∠APB=∠DPB,又因为M是XXX的中点,所以MB⊥PA,即∠BMP=90°,故∠BMA=∠PMA-∠PMB=arcsin(x)-90°,所以BM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sin(arcsin(x)-90°)=√(1-x^2)。
3.如图,在三棱锥中,已知平面与侧棱BC垂直,侧棱AB和AC的夹角为α,BC的长度为a,则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多少?答案:cos(α)解题思路:连接BA和CA,由于平面与侧棱BC垂直,所以平面与三角形ABC的高重合,故平面与三角形ABC的底面面积相等,即平面与三角形ABC的底面BC所成的角相等,即∠ABC=90°-α,所以平面与三角形ABC的夹角为α,其正弦值为sin(α),而cos(α)=BC/AB=a/√(a^2+(2a*sin(α))^2)=a/√(a^2+4a^2*sin^2(α))=a/√(a^2*(1+4*sin^2(α)))=1/√(1+4*sin^2(α)),故答案为cos(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