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

合集下载

论语八佾篇原文

论语八佾篇原文

论语八佾篇原文《论语·八佾篇》原文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曰:“舞佾,非礼不动;是以君子不舞。

”子曰:“君子之所以保其身者,防其口也。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贡问曰:“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

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子贡问曰:“邦有道,如在于下,何如斯可知也?”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子贡曰:“请问其目。

论语八佾篇理解 -回复

论语八佾篇理解 -回复

论语八佾篇理解-回复"论语八佾篇理解"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文集,其中的八佾篇是其中一章,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礼仪进行正确的行为举止。

本文将逐步回答关于论语八佾篇的理解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从碎片性的文字中了解到八佾篇的内容大致是关于什么的。

根据论语中8.13的记载:“子曰:“乐升平,礼乐咸备。

闻乐见知,知礼近之。

随其所好,遁其所恶,可谓好学也已。

”我们可以看到,本篇主要探讨了乐、礼的关系,以及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

进一步深入理解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了解其中的关键词和概念。

“乐”是指音乐,是古代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指的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知”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对乐的了解和欣赏的能力,也可以包括对礼仪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近之”表示对乐和礼的亲近和接纳。

“随其所好,遁其所恶”意味着能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偏好以及避开自己不喜欢的事物。

根据这些关键词和概念,我们可以解读出八佾篇的主要观点和教育意义。

首先,八佾篇强调了乐和礼的重要性。

乐在提升个人情感和审美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礼则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和社会交往方式,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

只有通过学习乐和礼,人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社会。

其次,八佾篇传达了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观点。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对于人的品性修养、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的影响。

通过不断学习,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而达到道德和行为的修养。

最后,八佾篇中的“随其所好,遁其所恶”也表达了自由和个性的重要性。

人们应当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去选择乐和礼,而不是盲目地追随他人。

通过个人的选择和接纳,可以更好地发展个人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总结起来,八佾篇主要强调乐和礼的重要性,提倡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并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性。

通过学习乐和礼,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八佾篇的原文和注释

八佾篇的原文和注释

八佾篇的原文和注释《<论语·八佾篇>原文与注释》嗨,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论语》中的八佾篇。

这《八佾篇》可真是充满了好多有趣又深刻的东西呢。

《论语·八佾篇》的原文有好多句呢。

比如说“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啥是“八佾”呀?这“佾”呢,就是古代乐舞的行列。

一佾是八个人,八佾就是八八六十四个人。

在当时啊,按照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的乐舞呢。

季氏他只是个大夫,他竟然在自己的庭院里用八佾舞,这就好比一个小班长在教室里搞只有校长才能搞的超级大活动,这多不合适呀!孔子看到这种情况,就特别生气地说,这样的事情都能被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被容忍呢?这就像你看到有人在马路上乱闯红灯,交警却不管,那这世界不就乱套了吗?还有“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这里的三家呢,就是鲁国当政的三家大夫。

《雍》是在祭祀结束撤祭品的时候唱的诗,这诗本来是天子祭祀宗庙完毕撤祭品时唱的呀。

这三家大夫竟然在自己家里祭祀的时候用,这就像我们小朋友在自己家里玩过家家,却用了只有国家领导人开会才用的那种超级正规的仪式,是不是很可笑又很不应该呢?孔子觉得这是不合礼的,他心里肯定在想,这三家大夫怎么这么不懂规矩呢?这就好比小猫穿上了老虎的衣服,以为自己就成了森林之王啦,简直是乱了套。

那再来说说注释吧。

对于这些原文的注释啊,可是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孔子想法的小助手呢。

就拿“八佾舞于庭”这句话的注释来说,它会告诉我们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是非常严格的。

天子、诸侯、大夫、士都有各自该遵守的礼仪规范。

这种等级制度就像我们玩游戏的时候,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技能和权限一样。

天子就像是游戏里拥有最高权限的大boss,他能做很多特殊的事情,而大夫就像小一点的角色,只能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

如果小角色乱做只有大boss才能做的事,那这个游戏不就乱了吗?对于“三家者以《雍》彻”的注释呢,会让我们明白在古代祭祀是非常庄重严肃的事情,每一个环节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都有严格的规定。

论语八佾篇读书笔记

论语八佾篇读书笔记

论语八佾篇读书笔记(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emergency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论语八佾篇读书笔记论语八佾篇读书笔记(通用6篇)关于论语八佾篇的读书笔记怎么样写额?读书笔记不拘于形式,我们在写的时候,可以看看下面哦!论语八佾篇读书笔记 1[原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yì古时乐舞的行列,一佾八人。

3《论语 八佾篇第三》-【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高中语文

3《论语 八佾篇第三》-【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高中语文

监:“鉴”,借鉴
郁郁乎:文采盛貌


国 风
二代:夏商
文:礼乐制度
国 风
PS:“吾从周”——继承周礼 周朝礼乐制度的坚定捍卫者、鼓吹者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 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 者,虽百世,可知也。”

PS:历史发展中的变与不变



解读:违背/僭越周礼!
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xiàng维辟公, 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三家:仲孙、叔孙、季孙
中 国 风
《雍》:《诗经·周颂》的一篇
中 国 风
相:助祭者
PS:不合适就不和谐,不和谐又一本正经,滑稽又可笑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
中 国
语:告诉
中 国


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 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 sàng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中 封人:镇守边疆的小官 请见:请求会见孔子





君子:有道德学问的人 从者:随从之人
二三子:你们这些人
患:忧愁担心
丧:失掉官位

告朔:每逢初一,杀一只


活羊祭于庙,之后回朝堂
政。这祭庙叫“告朔”。
爱:可惜,吝惜 中 国 风
PS:仪式感、象征意义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尽礼:谦恭、尊人、谦卑
中 国
PS:《礼记》礼的本质:“尊人而自卑也。”
中 国

《论语》读书笔记--03八佾篇

《论语》读书笔记--03八佾篇

八佾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

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

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本章与前章都是谈鲁国当政者违“礼”的事件。

对于这些越礼犯上的举动,孔子表现得极为愤慨,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

因此,“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

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本章记载了鲁人林放向孔子问礼的对话。

他问的是:礼的根本究竟是什么。

孔子在这里似乎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仔细琢磨,孔子还是明确解答了礼之根本的问题。

这就是,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

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强烈的“夷夏观”,以后又逐渐形成“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

在他看来,“诸夏”有礼乐文明的传统,这是好的,即使“诸夏”没有君主,也比虽有君主但没有礼乐的“夷狄”要好。

这种观念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

•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专权,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他竟然也去祭祀泰山,所以孔子认为这是“僭礼”行径。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解释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解释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解释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常言曰,县官不如现管。

意思是说,在“现管”的地盘上,他具有生杀予夺大权,上司拿他也没办法。

这句话绝大多数场景下是对的,只在极特殊情况下才不适用。

所以,卫国实权在握的军事统帅王孙贾才问孔子,与其讨好家神,不如讨好灶神,这是什么意思?(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因为,虽然灶神受家神管辖,但灶神主管一家人吃饭大事,以此暗示孔子,我实力雄厚,你巴结卫王,还不如巴结我。

一国军事统帅,竟然说出这种话,说明他已不把卫王放在眼里,自我膨胀,狂妄至极。

任何掌握军权的人,一旦走到这一步,几乎不可救药,没有人能够劝阻、改变他,必定铤而走险,犯上作乱,身败名裂,下场悲惨,所以,孔子毫不客气的说,不对!伤天害理的人,无论请求谁保佑,都没有用(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

八佾篇原文译文及评析

八佾篇原文译文及评析

八佾篇原文译文及评析《论语·八佾》,是儒家经典《论语》的第三篇。

《八佾》篇包括26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

儒客圣师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

《论语·八佾》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禘之说。

子曰:“不知也。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论语第三章(八佾)注音

论语第三章(八佾)注音

论语第三章(八佾)注音第三章论语八佾篇kǒng zǐwèi jìshìbāyìwǔyútíng shìkěrěn yěshúbùkě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rěn yě忍也。

sān jiāzhěyǐyōng chèzǐyuēxiàng wéi pìgōng ti ān zǐmùmù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xīqǔyúsān jiāzhītáng奚取于三家之堂。

zǐyuērén ér bùrén rúlǐhérén ér bùrén rúyuèhé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lín fàng wèn lǐzhīběn zǐyuēdàzāi wèn lǐyǔqíshēyě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nìng jiǎn sāng yǔqíyìyěnìng qī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zǐyuēyídízhīyǒu jūn bùrúzhūxiàzhīwūyě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jìshìlǚyútài shān zǐwèi rǎn yǒu yuērǔfúnéng jiùyú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欤?zǐyuēdìzìjìguàn ér wǎng zhěwúbúyùguān zhīyǐ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论语第三章(八佾)注音

论语第三章(八佾)注音

第三章论语八佾篇kǒng zǐwèi jìshìbāyìwǔyútíng shìkěrěn yěshúbùkě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rěn yě忍也。

sān jiāzhěyǐyōng chèzǐyuēxiàng wéi pìgōng ti ān zǐmùmù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xīqǔyúsān jiāzhītáng奚取于三家之堂。

zǐyuērén ér bùrén rúlǐhérén ér bùrén rúyuèhé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lín fàng wèn lǐzhīběn zǐyuēdàzāi wèn lǐyǔqíshēyě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nìng jiǎn sāng yǔqíyìyěnìng qī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zǐyuēyídízhīyǒu jūn bùrúzhūxiàzhīwūyě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jìshìlǚyútài shān zǐwèi rǎn yǒu yuērǔfúnéng jiùyú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欤?duìyuēbùnéng zǐyuēwūhūcéng wèi tài shān b ùrúlín fàng hū对曰:不能。

中小学必学经典国学《论语》第二篇之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中小学必学经典国学《论语》第二篇之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借篇3.1孔子谓季K(D:”八僧舞于庭(2),是可忍也(3),孰不可忍也(4)?”【注籽](1)季氏:鲁国大夫季孙氏,可能指季平子,名意如。

(2)八僧(yi):天子所用的一种乐舞。

借,乐舞行列,每列定为八人。

八怕即八列六十四人。

按礼制,诸侯用六俏,大夫四俏,士二俏。

一说每侑人数与借数相等。

(3)忍:忍心。

一说容忍。

今取前说。

(4)孰:什么。

【译文】孔子谈及季氏,说:“他在庭院中使用八俏的乐舞,这样的事他都忍心钢,还有什么事会不忍心做?“32三家者以《本》彻(1)。

子日:"'相维辟公,天子喜暮(2)。

'奚取于三家之堂。

)?”【注释】(1)三家:指鲁国当政的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

《雍》:《诗经・周颂》篇名,为周天子行祭礼后撤去祭品时所唱。

彻:撤除。

⑵“相(xiang)维辟公”两句:《雍》中诗句。

相,助祭的人。

辟公,指诸侯。

天子,主祭的周天子。

穆穆,形容端庄恭敬的仪态。

(3)堂:庙堂。

【译文】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在家祭完毕时,唱看《雍》诗撤去祭品。

孑L子说: "《雍》诗中说:’助祭的是诸侯,主祭的天子端庄恭敬。

’在三家大夫的庙堂上,凭借哪一点唱此诗呢?“33子日:“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怎么来遵循礼?一个人没有仁德,怎么会懂得音乐?“34林放问礼之本(1)。

子日:“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

丧,与其易也(2),宁戚。

“【注程】⑴林放:鲁国人。

⑵易:整治。

这里是治办丧事过重礼仪的意思。

【译文】林放问礼的本意是什么。

孑疗说:"你问的问题意义很大啊!礼的实行,与其奢侈,宁可节俭。

至于丧礼,与其仪节上过度周备,宁可感情过度悲哀。

“35子日:"夷狄之有君(1),不如诸夏之亡也(2)。

”【注程】(1)夷狄:古代对华夏族以外异族的泛称。

(2)诸夏:指中原地区的各诸侯国。

亡(w。

):无。

【译文】孔子说:“夷狄虽有君主,还不如中原各国没有君主。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佾篇原文及翻译【原文】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孔子评论季氏说:“周天子的八佾舞蹈在自己家的庭院里跳,这件事如果可以容忍的话,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容忍的呢?”【诠释】孔子所处的时代奏乐舞蹈是一种礼仪,在仪式乐舞中“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用四、士用二”,有着严格的规定。

根据社会级别的不同而不同。

大致有天子、诸侯、大夫这样几个级别,按级别规定天子使用八佾,也就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的;诸侯使用六佾,也就是六行,六八四十八人的;大夫用四佾,也就是四行,三十二人的。

季氏的地位是大夫,应该用四佾,却用了八佾。

孔子认为季氏僭越了礼节,是绝不能容忍的,所以才说这样的事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呢。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季氏的胆大妄为,另一方面我们还能窥见中国人的“好大喜功”的文化背景。

此章所言的“忍”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季氏的行为对别人而言,不能忍受;另一个角度是对季氏自己而言,他可以忍心做出这样越礼的事情,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了。

【原文】3.2三家者以《雍》彻(撤)。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奚取于三家之堂?”【译文】鲁国的孟孙、仲孙、季孙三家唱着《雍诗》撤出祭品。

孔子说:“诸侯帮助天子祭祀,天子庄严肃穆。

这句话怎么用在这三家的庙堂之中呢?【诠释】祭祀时撤出祭品的时候也有固定的礼仪,孟孙、仲孙、季孙这三家这样做也是僭越了礼仪。

孔子认为他们不该这样做,这三家应该说不是不懂这些礼仪的要求,而是自大的体现。

【原文】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仁德,礼又能怎么样呢?一个人不仁德,音乐又有什么用呢?”【诠释】本章孔子谈论的是“仁”与“礼”“乐”的关系问题。

“仁”是孔子思想的全部内核,是内容;“礼”与“乐”是“仁”的外在表现,是形式。

孔子是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在内容与形式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孔子更注重内容。

所以,孔子说没有“仁”,“礼”与“乐”也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第三章 论语八佾篇

第三章  论语八佾篇

第三章论语八佾篇kǒng zǐ wèi jì shì bā yì wǔ yú tíng shì kě rěn yě shú bù kě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rěn yě忍也。

【注释】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这里指季平子,即季孙意如。

八佾(yì):佾,行、列。

古代乐舞礼仪中,一佾(一行)有八个人。

八佾,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这是天子举行乐舞的规格。

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只有用四佾的资格,但他却用了天子规格的乐舞,是越轨的行为。

【大意】孔子谈论季氏说:“在家庙庭院里用八佾的乐舞,这都可以忍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情他不忍心做呢?”sān jiā zhě yǐ yōng chè zǐ yuē xiàng wéi bì gōng tiān zǐ mù mù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xī qǔ yú sān jiā zhī táng奚取于三家之堂。

【注释】三家:春秋后期鲁国当政的仲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贵族。

季孙氏势力最大。

他们凭强有力的政治经济实力,常僭越周礼。

这种行为受到孔子的批判。

雍(yōnɡ):《诗经·周颂》中的一篇,用于天子祭祀宗庙之礼完毕。

彻:同“撤”,撤掉,拿掉。

相(xiànɡ):助祭者。

维: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辟(bì)公:指诸侯。

辟,指君王。

穆穆:庄严静穆。

【大意】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在祭祀祖先完毕的时候,让乐工唱着《雍》诗来撤除祭品。

孔子说:“《雍》诗里说到:‘协助祭祀的人是诸侯,天子庄严静穆地主祭。

’为什么三家祭祖的厅堂上竟用唱《雍》诗的仪式?”zǐ yuē rén ér bù rén rú lǐ hé rén ér bù rén rú yuè hé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注释】如礼何:“如……何”句式,指对礼怎么样。

论语八佾篇每篇赏析 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佾篇每篇赏析 八佾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八佾篇每篇赏析八佾篇原文及翻译原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也。

”译文孔子说:“夏朝的礼法,我能说出来,但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说法;殷商的礼法,我也能说出来,但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说法。

这主要是由于文献不够充分的原因。

如果足够,我就能证明(我说的是对的)。

”解读这一章中孔子阐述了自己对夏殷两朝礼法的研究。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以征也。

”“杞”,周朝所封诸侯,据说为夏朝后裔,奉夏之祀,传承夏的文化,成语“杞人忧天”说的就是这里;“征”同“证”,印证,证明。

孔子对三代(夏商周)的礼法研究很深,但由于年深日久(从夏亡到孔子时代已过去了一千多年),文献典籍散佚(夏朝有无典籍至今未知,不见实物证据。

商朝应有典籍,甲骨文的存在就是实物证据。

孔子时代也许还有传世的典籍,但不会多。

否则孔子不会发出如此感慨)很多事情已不可考证,而杞国虽为夏之后裔,但实为周初所封,千年的发展变化、商朝数百年统治的影响浸润,加之立国后与周边诸侯交流往来,其文化早已相互融合变迁,难以全面反映夏礼了。

但孔子还是有办法去大体推测夏礼概貌,比如通过“损益”的观点(详见前文《十世可知》一章)来还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殷”,商朝,也称殷商;宋”,周初所封诸侯,初代君主为殷商王子微子启,奉商之祀,传承商的文化。

同前述,孔子深知宋也难以全面反映殷礼,无法证明自己对殷礼的研究结果。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

“文”,指各种史料典籍;“献”,前贤的言论记载(据朱熹注,献,贤也)。

那是因为可供研究的文献太少了。

如果文献足够,我就能证明。

孔子是一位非常博学智慧的人,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他所能做的研究受到很大限制。

但他对自己的研究结论很有信心,因为他掌握了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

比如,他看到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脉络,提出了“损益”的观点,可以逆推还原一定的历史脉络;又比如,他专注于文献研究,从前人记载中找到事实真相;还比如,他强调举一反三,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中找出规律性认识……这些思想方法,即使在今天来看,也是很有科学性的。

《论语》第三章八佾篇

《论语》第三章八佾篇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 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 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 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 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 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 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 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 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 呢?”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 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 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 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 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 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 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 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 下。”
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 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 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 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容忍。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 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 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
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 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 地方可以祷告了。”
3•14 子曰:“周监(1)于二代(2), 郁郁(3)乎文哉,吾从周。”
(1)监:音jiàn,同鉴,借鉴的意思。 (2)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 (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孔子说: “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 为这是谄媚呢。”

《论语》原文+注释 八佾篇

《论语》原文+注释 八佾篇

《论语》原文/注释八佾篇孔子谓季氏[1] ,八佾舞于庭[2]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 ?[1] 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

此指季平子,即季孙意如。

一说,季桓子。

[2] 八佾:“佾(yì意)”,行,列。

特指古代奏乐舞蹈的行列。

一佾,是八个人的行列;八佾,就是八八六十四个人。

按周礼规定,天子的乐舞,才可用八佾。

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按季氏的官职,只有用四佾的资格,但他擅自僭(jiàn 剑。

超越本分)用了天子乐舞规格的八佾,这是不可饶恕的越轨行为。

[3] “是可”句:“忍”,容忍。

“孰”,疑问代词。

什么。

一说,“忍”,忍心。

则这两句的意思是: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做出来,什么事他不忍心做呢?三家者[4] ,以《雍》彻[5] 。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6] ’,奚取于三家之堂[7] ?[4] 三家:春秋后期掌握鲁国政权的三家贵族:孟孙氏(即仲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他们是鲁桓公之子仲庆父(亦称孟氏)、叔牙、季友的后裔,又称“三桓”。

在这三家中,以季孙氏势力最大。

他们自恃有政治经济的实力,所以经常有越轨周礼的行为,多次受到孔子的批判。

[5] 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

古代,天子祭祀宗庙的仪式举行完毕后,在撤去祭品收拾礼器的时候,专门唱这首诗。

亦作“雝”。

彻:同“撤”。

撤除,拿掉。

[6] “相维”句:《诗经·周颂·雍》中的句子。

“相(xiànɡ向)”,本指协助,帮助。

这里指傧相,助祭者。

“维”,助词,没有意义。

“辟(bì毕)”,本指君王。

这里的“辟公”,指诸侯。

“穆穆”,庄严肃静。

形容至美至敬。

[7] 奚:何,怎么,为什么。

堂:祭祀先祖或接待宾客的庙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8] ?人而不仁,如乐何?”[8] 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论语第三章(八佾)注音

论语第三章(八佾)注音

第三章论语八佾篇kǒng zǐwèi jìshìbāyìwǔyútíng shìkěrěn yěshúbùkě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rěn yě忍也。

sān jiāzhěyǐyōng chèzǐyuēxiàng wéi pìgōng ti ān zǐmùmù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xīqǔyúsān jiāzhītáng奚取于三家之堂。

zǐyuērén ér bùrén rúlǐhérén ér bùrén rúyuèhé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lín fàng wèn lǐzhīběn zǐyuēdàzāi wèn lǐyǔqíshēyě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nìng jiǎn sāng yǔqíyìyěnìng qī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zǐyuēyídízhīyǒu jūn bùrúzhūxiàzhīwūyě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jìshìlǚyútài shān zǐwèi rǎn yǒu yuērǔfúnéng jiùyú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欤?duìyuēbùnéng zǐyuēwūhūcéng wèi tài shān b ùrúlín fàng hū对曰:不能。

论语-八佾篇

论语-八佾篇

八佾篇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3•2 三家者以《雍》彻。

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4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徵之矣。

”3•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3•11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3•20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21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论语八佾篇原文

论语八佾篇原文

论语八佾篇原文
「八佾篇」是《论语》中的一篇,也被称为「八佾论辞」。

以下是「八佾篇」的原文: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

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宜哉,不可言传也!」
在这段原文中,孔子说道:
子曰:“舜(上古时期的传说中的圣明君主)其大孝也与!他具备卓越的德行成为圣人,被尊为天子,在四海之内治理国家,庙堂中举行祭祀仪式供奉他,子孙后代世代维持。

因此,伟大的德行必然能够获得地位,必然能够获得丰厚的禄位,必然能够获得荣誉的名声,必然能够享有长寿。

这是应该的,无法用言语传述的!”
这段原文主要表达了对舜的赞美,舜被称为传说中的圣明君主,他以崇高的孝心闻名。

孔子认为,舜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与荣誉,归功于他的卓越德行、尊贵地位和世代传承的子孙功勋。

这段原文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孝道的重视,并以舜为楷模,以彰显孝道所获得的荣耀和回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周颂·雝
有来雝雝,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於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 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禮 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译文】孔子说:“做了人, 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仪制 度呢?做了人,却不仁,怎 样来对待音乐呢?”
【译文】子夏问道:“‘有酒涡的脸笑得美呀, 黑白分明的眼流转得媚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 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道:“先 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
子夏道:“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 以后呢?”孔子道:“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 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诗经·卫风·硕人
硕人其颀, 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 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 邢侯之姨, 谭公维私。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 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 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 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 让以明礼。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 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 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仲尼燕居
子张问政,子曰:“师乎!前,吾语女乎? 君子明于礼乐,举而错之而已。”子张复问。 子曰:“师,尔以为必铺几筵,升降酌献酬 酢,然后谓之礼乎?尔以为必行缀兆。兴羽 龠,作钟鼓,然后谓之乐乎?言而履之,礼 也。行而乐之,乐也。君子力此二者以南面 而立,夫是以天下太平也。诸侯朝,万物服 体,而百官莫敢不承事矣……”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仁之实,
事亲是也;义之实,从 兄是也;智之实,知斯 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 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 实,乐斯二者,乐则生 矣;生则恶可已也,恶 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 手之舞之。”
孟子说:“仁的实质是
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 兄长;智的实质是明白这两 方面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 实质是在这两方面不失礼节、 态度恭敬;乐的实质是乐于 做这两方面的事,快乐就产 生了;一产生就抑制不住, 抑制不住,就会不知不觉地 手舞足蹈起来。”
俞樾《论语小言》
两壮夫相与处而斗者有之矣,两童子相与 处而斗者有之矣,一壮夫一童子相与斗未 之有也,非童子之能让壮夫也,彼壮夫固 不与童子较也。 君子之于天下也,其犹壮夫居童子之群乎。 己大而物小,己重而物轻,己贵而物贱, 是故君子无所争也。
3.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 盼兮,素以爲絢兮。’何謂也?” 子曰:“繪事後素。” 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 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3.9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 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译文】孔子说:“夏代的礼,我能说出来, 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殷代的礼,我能说 出来,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这是他们的 历史文件和贤者不够的缘故。若有足够的文件 和贤者,我就可以引来作证了。”
礼记·乐记
武王克殷反商。 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封帝尧之后于祝, 封帝舜之后于于陈。 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 投殷之后于宋。
礼记·礼运
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 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 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 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 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 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 思存前圣之业,乃称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 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 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 因兴以立功,就败以成罚,假日月以定历数,借朝 聘以正礼乐。
杨树达
《春秋》之义,“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 之。中国而为夷狄,则夷狄之”,“盖孔子 于夷夏之界,不以血统种族及地理与其他条 件为准,而以行为为准,其生在二千数百年 以前,恍若豫知数千年后有希特勒、东条英 机等败类将持其民族优越论以祸天下而豫为 之防者,此等见解何等卓越!此等智慧何等 深远!”
父慈子孝,何用焚香? 上安下顺,何须楮币? 不然, 则虽竭天下之香,继炉而焚之, 罄天下之楮,为币而爇之, 臣知其断无益矣。 何以言之? 神者,明也, 岂从侥幸之诉, 岂受枉滥之赂邪?
3.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 说:“他用六十四人在庭 院中奏乐舞蹈,这都可以 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 以狠心做出来呢?”
在山东省诸城市城北25公里、渠 河和荆河汇流处,有一都吉台村。
季、郈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 平子怒,益宫于郈氏,且让之。故郈昭伯亦 怨平子。
左传·鲁隐公四年
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 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 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 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 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 执之,而请涖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 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 灭亲,其是之谓乎?
3.5子曰:“夷狄之有君, 不如諸夏之亡也。”
【译文】孔子说:“文化落后国家虽然有 个君主,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哩。”
宋邢昺疏
此章言中国礼义之盛,而夷狄无也。举 夷狄,则戎蛮可知。诸夏,中国也。亡,无 也。言夷狄虽有君长而无礼义,中国虽偶无 君,若周、召共和之年,而礼义不废,故曰: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黄河之水声势大, 奔腾向北哗啦啦; 撒开鱼网呼呼响, 鳣鲔跳跃泼剌剌, 芦荻稠密又挺拔。 陪嫁女子服饰美, 媵臣英武又高大。
史记·卫康叔世家
庄公五年,取齐女为 夫人,好而无子。又 取陈女为夫人,生子, 蚤死。陈女女弟亦幸 于庄公,而生子完。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 齐女子之,立为太子。
左传·隐公三年
窈窕淑女体修长, 披风罩在锦衣上; 齐侯女儿多娇贵, 嫁给卫侯到吾乡。 她和太子同胞生, 也是邢侯小姨妹, 谭公是她亲姐丈。
诗经·卫风·硕人
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手像春荑好柔嫩, 肤如凝脂多白润, 颈似蝤蛴真优美, 齿若瓠子最齐整。 额角丰满眉细长, 嫣然一笑动人心, 秋波一转摄人魂。
鲁国保存丰富的古史典籍与礼乐文化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
《召南》……为之歌《大雅》……为之歌《颂》……见舞 《象》《南龠》者…… 《左传》昭公二年: 晋侯使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 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
汉书·艺文志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 妹,曰庄姜。美而无子, 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 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 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 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 姜恶之。
左传·隐公三年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骄奢淫佚 ,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 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 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 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 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 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 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 可。桓公立,乃老。
礼记·乐记
礼以道其志, 乐以和其声, 政以一其行, 刑以防其奸。 礼、乐、刑、政, 其极一也, 所以同民心而出治 道也。
礼仪是用来引导人心的;
音乐是用来调和人的情感的; 政令是用来统一人的行为的; 刑罚是用来防止邪恶行为的。 礼仪、音乐、刑罚和政令, 它们的最终目的相同,都是 用来统一民心,实现治国平 天下的道理。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臧昭伯之从弟会,为谗于臧氏, 而逃于季氏,臧氏执旃。平子怒, 拘臧氏老。将禘于襄公,万者二 人,其众万于季氏。臧孙曰: “此之谓不能庸先君之庙。”大 夫遂怨平子。
佾,音逸。
马融注:「佾,列也。」八佾舞,由舞者执羽而舞, 以八人为一列,八列则八八六十四人。这是天子祭太 庙所用的人数。 邢昺《疏》说,天子所以八佾者,《春秋》隐公五年 左氏《传》,公问执羽人数于众仲,众仲对曰:「天 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 而行八风。」 《左传》杜预注、《公羊传》何休注,皆说,诸侯六 佾,六六三十六人。大夫四佾,四四十六人。士二佾, 二二为四人。 邢《疏》又引服虔《左传解谊》说,诸侯用六,为六 八四十八人。大夫四,为四八三十二人。士二,为二 八十六人。
凡祈神赛社,浆酒藿肉,饰立神像,泥 金镂木者,禁之,无令妄费。
如是,则非但巫风之寖消,抑亦富民之 一助也。
《西游记》第一回
争名夺利几时休? 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四书反身录
世间多事多起于争, 文人争名,细人争利,勇夫争功,艺 人争能,强者争胜。 无往不争,则无往非病。 君子学不近名,居不谋利,谦以自牧, 恬退不伐,夫何所争?
明谢肇淛《五杂俎》
夷狄之不及中国者,惟礼乐文物稍朴陋 耳。至于赋役之简,刑法之宽,虚文之省, 礼意之真,俗淳而不诈,官要而不繁,民质 而不偷,事少而易办,仕宦者无朋党烦嚣之 风,无讦害挤陷之巧,农商者无追呼科派之 扰,无征榷诈骗之困。盖当中国之盛时,其 繁文多而实意少,已自不及其安静,而况衰 乱战争之日,暴君虐政之朝乎?
3.6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 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 “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