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二首》同步测试提高练习【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四8【同步练习】《杜甫诗两首》
《杜甫诗两首》同步练习第一课时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
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5、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6、诗的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这首诗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8.本诗首联和颔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3分)9.尾联中“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3分)10、颔联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11、“岂”“应”说的是诗人真实的想法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2、“天地一沙鸥”中的“一”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极为传神,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14、有人说,颔联“开襟旷远”,写出“喜”的感情。
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
15、简析尾联“沙鸥”这一意象的作用。
、16、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
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17、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18、诗歌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19、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
(3分)20、诗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
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是:21、“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两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和思想?22、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二课时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高中语文必修3之《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3之《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双基夯实*1. 以下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落〕B.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树上落下的树枝〕C. 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家乡〕D. 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极端遗憾〕*2. 对以下诗句了解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土的自然环境,慨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
B.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句的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去了和大漠相连的紫台,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寂静在黄昏中。
〝一去〞二字,是怨的末尾,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C.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颈联一方面提醒汉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
D. 千载琵琶作胡语,清楚仇恨曲中论。
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仇恨传之千载,从正面增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收束全诗。
**3. 与«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环珮空归夜月魂〞意境相反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昭君不惯胡沙远②但暗忆江南江北③想珮环月夜归来④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4. 对«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主题概括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写昭君不被汉皇所重,终于葬身塞北的喜剧。
B. 写昭君对汉皇的恨,也寄予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C. 写昭君对亲人的思念和对长安汉宫的有限向往。
D. 诗人借昭君的不幸身世,写自己脱颖而出的忧思。
*5. 填空〔1〕杜甫,字________,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__________主义诗人。
他的诗在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矛盾的深度和广度上,是任何一个诗人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
在艺术上,他的诗叙事、抒情委曲委婉,掩抑收敛,构成了________的共同作风。
《杜甫诗二首》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
《杜甫诗二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杜甫诗二首》选自第二单元,《登高》是56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旅夜书怀》是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
首联写江夜近景,颔联写远景,雄浑阔大,,颈联正话反说,抒发休官的忧愤,尾联诗人以沙鸥自比,转徙江湖,声声哀叹,感人至深。
全诗景中有情,融情于景,内容深刻,格调清丽,结构谨严,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朗读诗歌中品味诗歌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以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读音频学生准备:1、预习诵读2、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秋天,重阳佳节前后,长江岸边,秋风凛烈地吹着,万木凋零,江水急剧地翻滚,孤鸟在空中久久地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有一位老人,他疾病缠身、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步履瞒珊,跃跌撞撞地朝山上走来。
重阳节,本是是登高祈求长寿的日子。
可是,这位老人,似乎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此时,国家动荡,老人远离家乡,孤独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贫病交加,面对飘摇社稷,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吟出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登高》。
【设计意图】精彩的导语能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具体到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明白任何文学作品包括诗歌都是在特定的时空完成的,面对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创作背景引发诗人深沉的情感体验。
高中语文必修6杜甫诗二首 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6杜甫诗二首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号háo 号叫号丧号哭号淘大哭B、强qiáng 强制强迫强化强词夺理C、帖tiè 字贴碑贴画贴俯首贴耳D、累lěi 累计连累累赘危若累卵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侍养侍从伺候伺机而动B、翱翔翔实祥和举止安祥C、安逸实业拾零拾人牙慧D、轻率轻佻轻爽轻歌曼舞3、依次填入下列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近年来,内地作家_____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以市场经济为题材的好作品。
②他上任以后,除旧布新,这项工作便_____开展起来了。
③他决定用最_____的方法解决这个令他头痛的问题。
A 、作客逐渐简洁B 、作客逐步简捷C 、做客逐步简洁D 、做客逐渐简捷4、下列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德国10月份失业人数猛增,比上月增加2.2万人,超过预期的一倍,政府面对方兴未艾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B、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
”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不断地完善自己。
C、湖南省在2002年4月7日进行的素描、色彩考试中,一共查出90多名舞弊考生,除了少数是夹带外,其他都是张冠李戴的枪手。
D、在京剧舞台上,出来四个龙套……他们相互将手中的刀枪,随意地碰几下,口作吆喝状,就表示已经打过一场战争。
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责令工厂立即采取隔音措施,将噪音污染减至合格以下的标准。
B、超微型电脑已经尽现了巨大的魅力,但研究人员认为,其微型特点还可发展到更高水平。
C、这种教育是一种掠夺教育,无异于不管这块土地以后如何,先让它长了这茬庄稼再说。
D、张淘最近这段时间可烦了,班里的同学谁也不搭理他。
6、根据例句仿写要求:①另选题材。
②逗号前后句式对应,与原文修辞手法相同,字数可以不等。
原文:修养的花儿仿作:______________在寂静中开过去了,______________成功的果子______________便要在光明里结出。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8课杜甫诗二首PPT教学课件
“百年多病独登台”,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独,孤苦伶仃,形单 影只,无所依傍。“百”、“多”、“独”都要重读。如“独”字 要读得特别痛苦。
尾联:
我们读的时候,也应该把这种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闷表达出 来。
【全诗赏析】
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 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 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 一联借景抒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全诗赏析】
诗通篇围绕由于受排挤而被罢官,客旅之中飘零、孤 寂、失意、愤懑以及自觉渺小,无力回天的失落的心情。 字字不离主题。所以,学这首诗,要先了解诗人当时的心 情,字字细研,方能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思考练习】
1、这是一首什么类型题材的诗?
【思考练习】
1、这是一首什么类型题材的诗? 羁旅感怀诗。
【思考练习】
2、诗中选用了哪些意象来描写诗人的眼中之 景的?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诗的内容吗?
【思考练习】
2、诗中选用了哪些意象来描写诗人的眼中之 景的?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诗的内容吗?
意象: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大江。 概括:月夜江中行舟的所见(景物)所感(怀)
【全诗赏析】
诗的后半是“书怀”。 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 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 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会“文章”(诗歌),可那时候,人不会因为文章好而著 名。当个小官,却又不得不退休。 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 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 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并不很妥当。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单元测试题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商山富水驿①杜牧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释】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
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
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
戆,愚直。
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
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借汲黯之事赞颂阳城的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 诗人借贾谊凭吊屈原之事写阳城,“终须”二字暗含着对他忠而被贬的惋惜。
C. 与邪佞者的尖锐对立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
D. 全诗叙议结合,结尾认为不改阳城驿名能警醒为官者,点明诗人的写作目的。
(2)这首诗的颔联写法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1)C(2)①这一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朱云当年被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进行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批判深刻有力。
②这一联运用了借对手法,朱云本为人名,而以白日为对,“朱”对“白”,“云”对“日”,对仗工整巧妙。
③“当时物议朱云小”一句用典,借朱云请剑的典故,表达对阳城不惧贬谪、犯颜直谏的由衷敬佩,感情含蓄深沉。
④“后代声华白日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赞扬阳城将和朱云一样与日争辉,流芳百世,突出强调其忠直品质终究得到后代认可。
【这一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朱云在后世的美好名声比喻成白日高悬,生动形象地表现朱云和阳城后世名声之大。
(或:运用比喻,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美好名声比喻成可见的白日高悬,形象具体地表现名声之大。
)】【解析】【分析】(1)C项,“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错,诗句“邪佞每思当面唾”可以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但“清贫长欠一杯钱”句并非“借酒浇愁”,表现的也非“遭贬后的郁闷”,而是对邪佞的唾弃、憎恨。
《杜甫诗二首》同步测试基础练习【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
《杜甫诗二首》基础练习一、基础积累1.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文学常识填空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万壑(hè)渚(zhǔ)清萧(xiāo)条环珮(pèi)B.潦(liáo)倒千载(zài)凋(diāo)零露(lù)水C.霜鬓(bìng)青冢(zhǒng)单(chán)于荆(jīng)门D.朔(sù)漠省(xǐng)识嗟(jiē)尔暮砧(zhēn)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协迫邂逅穷困潦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B.浊酒旋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C.呼啸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5.对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纷纷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C.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D.江间波浪兼天涌兼天:连天6.下面对《登高》一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B.无边/落木/萧萧/下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7.杜甫的《旅夜书怀》是 ( )A.咏怀诗 B.山水诗 C.记行诗 D.旅游诗8.对《旅夜书怀》一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近景,这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5《杜甫诗四首》同步练习3
《杜甫诗四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沙渚.(zhǔ)煞.有介事(shà)稽.查(jī) 不着.边际(zháo) B.潦.倒(liáo) 长吁.短叹(yū)尺牍.(dú) 否.极泰来(pǐ)C.啾啾..(jiū) 惊魂甫.定(fǔ)浓.烈(nónɡ) 厉兵秣.马(mò) D.戍.边(shù) 溘.然长逝(hè)沧.桑(cānɡ) 多财善贾.(ɡǔ) 2.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车辚辚,马潇潇,行人弓箭各在腰。
B.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C.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D.新鬼繁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3.对诗句修辞手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比喻、设问B.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反语、对偶C.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对比、对偶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对偶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著:显扬。
B.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应:认为是、是。
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作客:去人家赴宴。
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涕泗:眼泪,鼻涕。
5.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B.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二、文本阅读(17分)(一)阅读《兵车行》选段,完成6~9题。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滕王阁序》同步测试提高练习【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
《滕王阁序》提高练习一、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高中语文第二册杜甫诗四首
杜甫诗四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车辚辚.(),马萧萧哭声直上干.()云霄归来头白还戍.()边千村万落生荆杞.()吴楚东南坼.()答案:línɡānshùqǐchè2.解释下面加点词。
(1)行人..弓箭各在腰(2)耶娘妻子....走相送(3)哭声直上干.云霄(4)行人但云点行频...(5)去时里正与裹头...(6)山东..二百州(7)禾生陇.亩无东西(8)役夫敢申.恨(9)县官..急索租(10)信.知生男恶答案:(1)指出征战士。
(2)父、母、妻子、儿女。
耶,同“爷”,父亲。
(3)冲。
(4)按户籍名册强征服役。
(5)给他们束发。
古代男子十五岁用头巾束发。
这里指出征者年龄很小,提前束发。
(6)指函谷关以东。
(7)陇,通“垄”。
(8)诉说。
(9)官府。
(10)确实。
3.补全并翻译下面句子。
(1)去时里正与裹头,。
(2)生女犹得嫁比邻,。
(3)戎马关山北,。
答案:(1)归来头白还戍边译句:去时里长给有的壮丁裹头巾束发,表示成年。
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
(2)生男埋没随百草译句:生下女孩还能够嫁在同乡,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
(3)凭轩涕泗流译句: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4.解释《登岳阳楼》不正确的一项是()A.乾坤日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
”B.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指文字。
C.老病有孤舟: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
杜甫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所以这样说。
D.戎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这年八月,吐蕃以十万人进攻灵武(今宁夏中卫以北),以二万人进攻州(今陕西旬邑西)。
戎马,借指战争。
答案:B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登高》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漂泊、老病孤愁之感。
B.《登岳阳楼》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北京师大附中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单元测试题+答案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1)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 颔联中的“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C. “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
D.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
(2)请你谈一谈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在表达上的妙处。
【答案】(1)D(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解析】【分析】(1)D项,“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错误;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故选D。
(2)《听蜀僧濬弹琴》这首诗,主要是写作者赞美蜀僧弹琴技艺高超,而用“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收束全诗。
不知不觉中,暮色已经笼罩了青山,秋云黯淡,布满了黄昏的天空,从内容上说,这两句分明是景色描写,写曲终时的景色,用“不觉”写出了诗人沉醉在琴声之中,从手法上说,用景色的变化从侧面来写琴声的魅力。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5《杜甫诗四首》同步练习1
《杜甫诗四首》同步练习(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A.荆杞.(qǐ)安谧.(bì)缱绻.(quǎn) 风烛.残年(zhú)B.凭轩.(xuān) 累赘.(zhui)掂量.(liàng) 风尘仆仆..(pú)C.弱冠.(guān) 坼.裂(chè)羸.老(léi) 清风夜唳.(lì)D.渚.清(zhǔ) 追溯.(sù)邂.逅(xiè) 热泪盈眶.(kuàng)2.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A.车辚辚,马潇潇,行人弓箭各在腰。
B.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C.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D.新鬼繁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哭声直上干云霄干:冲B.行人但云点行频但:只C.艰难苦恨繁霜鬓苦:痛苦D.危樯独夜舟危:高高的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B.行人弓箭各在腰C.牵衣顿足拦道哭D.县官急索租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
(5)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8题。
(12分)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了哪些意象?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直传为千古绝唱,请对本联的内容和表达进行赏析。
《杜甫诗两首》同步测试【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
《杜甫诗两首》同步练习第一课时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
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5、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6、诗的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这首诗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8.本诗首联和颔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3分)9.尾联中“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3分)10、颔联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11、“岂”“应”说的是诗人真实的想法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2、“天地一沙鸥”中的“一”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极为传神,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14、有人说,颔联“开襟旷远”,写出“喜”的感情。
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
15、简析尾联“沙鸥”这一意象的作用。
、16、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
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17、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18、诗歌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19、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
(3分)20、诗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
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是:21、“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两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和思想?22、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第二课时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甲]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春江花月夜》同步测试提高练习【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
《春江花月夜》提高练习一、文本阅读。
阅读《春江花月夜》,回答下了问题。
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朝代】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体会《春江花月夜》深沉、寥廓、宁静、怅惘的艺术境界,并找出有关词句,具体说明。
2、《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
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句中的“只”字,有些版本作“望”,你觉得作“只”好还是作“望”好?请结合你对诗中的情境和意象的理解,为它们选择最为妥帖的字,并说说理由。
4.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句中的“待”字,有些版本作“照”,你觉得作“待”好还是作“照”好?请结合你对诗中的情境和意象的理解,为它们选择最为妥帖的字,并说说理由。
二、类文阅读。
杂诗陶潜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凤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5.这首诗中写人生无常的名句是:____ _,___ ___。
6.“飘如陌上尘”一句,把_____喻为“陌上尘”,以“陌上”喻_____。
7.《论语》有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此诗和这个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 __,____ __。
8.摘出能够表现诗人“桃花源”的理想生活的几句诗。
《杜甫诗二首》同步测试培优练习【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
《杜甫诗二首》培优练习一、能力拓展提升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标题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九日”是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结伴登高、饮酒、赏菊、插茱萸皆是传统项目。
B.时逢金秋,又遇佳节,作者与客一起登高畅饮,必然心情无比愉悦,便不想顾及尘世礼俗而尽情释放自我。
C.诗人被贬至池州,登高临远之际,感悟人生当及时行乐,不必无益地痛惜流光,这既是对自我的宽慰,也是其通达之处。
D.人生易逝,作者由眼前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登牛山落泪的故事,并反用其典,于抑塞外出以旷达之怀。
E.这首诗豪爽直率,不事雕琢,用“须插”“但将”“不用”“何必”等勾勒字面,用字新奇,尽显豁达。
2.首联首句“江涵秋影雁初飞”一句颇为精妙,请作赏析。
3.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二、挑战自我潜能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
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E.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5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练习题(有答案)doc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西船行(宋)李浩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①任天理【注】①《论语》载:“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行藏”一词,后来指行迹、出处。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歌首联写东船因为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仿佛风送鸿毛。
B. 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讥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汗流浃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
C. 诗歌颈联写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変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讥笑东船。
D. 这首宋诗主要运用对比方法,语言平白如话,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却引人深思。
(2)这首宋诗蕴含哲理,启迪人生,请分析其带给人的哲理启迪。
【答案】(1)B(2)①人生不会总是处于顺境或者逆境。
处顺境不可自骄,处逆境不必自馁。
②遇到顺境,洋洋自得讥笑他人,一旦困境来临,其下场比平时处于逆境者更惨。
③操纵的主动权应在自己手中,无论处境顺利与否,顺其自然,便能怡然自适。
【解析】【分析】(1)B项,“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讥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分析错误,颔联“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意为“却笑那西去的船夫,汗流如雨,不知撑折了多少竹篙”,联系首联“东船得风帆席高”,即“东行的船遇到顺风,帆席高挂”,上下对比理解,答案应是东行的船只笑那西去的船。
故选B。
(2)首联“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表现出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的状态;颔联“西船见笑苦迟钝,汘流襻折百张篙”,展现出逆风行使的船只,艰难而上,辛苦撑船,汗流浃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
顺风,逆风好比人生的顺境与逆境。
颈联“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変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讥笑东船。
这就好比人生的境遇,否极泰来,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也无永远的坎坷迷茫,重要的是不管处于人生何种境地都要“我但行藏任天理”,保持怡然自适的姿态,不要嘲笑他人遭遇。
《风雨纵横好题诗》同步测试提高练习【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
《风雨纵横好题诗》提高练习一、文本阅读。
阅读《风雨纵横好题诗》,回答1~4题。
1.下句中成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谈起历史来,深入细致,(),不时还发表一些独到的见解,使四座()。
如果需要写作,他们也(),短诗长词,()。
A.娓娓动听为之倾倒笔墨酣畅一挥而就B.笔墨酣畅一挥而就为之倾倒娓娓动听C.笔墨酣畅为之倾倒娓娓动听一挥而就D.娓娓动听笔墨酣畅一挥而就为之倾倒2.文史哲三类书籍对于学理工的青年各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作者认为理工类青年应当怎样阅读理工类书籍和文史哲书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第九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类文阅读。
北京师大附中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单元测试题+答案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夕次蒲类津①骆宾王二庭②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晩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③会封侯。
莫作兰山④下,空令汉国羞。
【注】①这首诗大约写于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以后,诗人随军征战到蒲类津就地宿营时有感而发。
蒲类津:渡口名,在唐庭州蒲类县,今属新疆。
②二庭:指匈奴的南庭、北庭。
③燕颔:指班超,相士认为他相貌威武,有封侯之相。
④兰山:兰皋山。
李陵投降匈奴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二句中的“愁”既指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更是对战争进展不顺而产生的忧虑之愁。
B. 三四两句以山路和河源一南一北两个典型场景表达了诗人进退维谷的矛盾。
C. 五六两句中的晚风、朔气、新月、边秋等意象,渲染了边塞悲凄、肃杀的氛围。
D. 七八两句中“通”字表现出营垒相接、声势浩大的场景,“上”字体现了战火之紧急。
(2)最后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用典和对比;②以班超建立功勋的威武和李陵投降匈奴的可耻形成对比;③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崇尚勇武、宁死不屈的英勇气概。
【解析】【分析】(1)B项,“表达了诗人进退维谷的矛盾”错误,从诗中来看,“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这里表现的是征人不论奔到哪里,心里始终系念着祖国家园。
故选B。
(2)“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意思是“在边疆只要奋力作战,就会像班超一样得到封侯”,这是写交战前夜诗人的情感,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诗人渴望能出现班超式的英勇人物,克敌制胜,赢得功名利禄。
结尾“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意思是“不要作兰山下投降的李陵,平白地让大汉帝国蒙受羞辱”,这是借汉李陵战败投敌之事表示宁死不屈的气概,按《旧唐书·薛仁贵传》记载,将军郭待封尝为鄯城镇守,但为耻居薛仁贵之下,不听从薛仁贵指挥,以致贻误战机,一败涂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二首》提高练习一、文本阅读。
阅读《登高》,完成1—5题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有人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历来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试就其对仗工整做简要分析。
2.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不尽”二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 “旅夜”、“书怀”分别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来“书怀”的?5. 首联写出这些意象的什么特点?它有什么深意?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甫,字子美,京兆人。
审言生闲,闲生甫。
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
臣赖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杂问。
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
”帝解,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①,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关辅饥,辄弃官去。
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
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其母,为救得止。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塘,泝沅、湘以登衡山。
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至,涉旬不得食。
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
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卷,今传。
(选自《唐才子传·卷第二》)[注]①窭(jù):贫寒。
②汙:同“污”,污点。
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河西尉,不拜拜:任职B.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故事:旧业C.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鼓吹:宣扬D.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因:因此7.下列各句,不能分别表现杜甫“放旷不自检”和“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的一组是()A.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②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B.①甫见之,或时不巾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亡走凤翔C.①擢河西尉,不拜②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D.①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②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玄宗看了杜甫的赋颂后,觉得他很有才能,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先提拔他为河西县尉,后又改派他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杜甫担任左拾遗官职时,为平民时的朋友房获罪琯获罪罢相说情,唐肃宗大怒,下旨让三司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也赞同以杜甫抵罪。
C.安禄山叛乱时,杜甫避乱,寄住鄜州的家长年生活艰难,年幼的孩子甚至要饿死;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流落剑南,建草堂居住。
D.杜甫在成都受世交节度使严武的优待,但他性格急躁,对严武傲慢放肆,使严武心中怀恨,甚至想杀掉杜甫;后出川流落沅、湘,在飘泊中去世。
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2)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
(3)为诗歌、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三、语言运用。
10.以下各联按“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1)相逢马上纷桃雨喜见树前闹杏花(2)夜如何其,晓钟未动岁云尽矣,更漏频催(3)清光同会合秋色正平分(4)避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5)去秽除邪千门户前悬虎艾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6)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A. (1)(5)(3)(2)B. (5)(4)(6)(2)C. (1)(4)(3)(6)D. (4)(1)(3)(5)参考答案一、文本阅读。
1.本诗前三联尤为突出是字字对,词词对,不仅词性相同,而且平仄相对,音韵谐和读起来有节奏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题一是要掌握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修辞手法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
二是要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辨析并赏析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
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
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
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2.深秋晴空如海,猿啸空谷传响,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无穷的落叶和不尽的长江,一幅壮阔图景极力渲染雄浑悲凉的气氛。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景物形象和手法的能力。
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有单个景物的,也有多个景物的,有的还会考查多个意象组成的画面或意境。
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特点的概括能力。
答题步骤:①抓住诗中的重要景物,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②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或氛围的特点;③根据意境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可见景物的雄浑悲凉。
3.不能因为这两个词扩大了诗的意境,有了它们,后面的“萧萧”和“滚滚”才有附着点,才能更显出秋之悲凉广旷。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
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萧萧”写木落之凄凉,“滚滚”写长江之浩瀚,不能去掉。
4.旅夜对应前四句;书怀对应后四句。
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解析】此题综合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分析判断。
本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结合诗歌内容可以归纳出: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
5.(1)渺小、孤寂。
(2)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写诗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景物形象和手法的能力。
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有单个景物的,也有多个景物的,有的还会考查多个意象组成的画面或意境。
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特点的概括能力。
答题步骤:①抓住诗中的重要景物,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②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或氛围的特点;③根据意境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抓住“细”“孤”儿二字理解诗歌,体会情感。
二、类文阅读。
6.D【解析】因:于是。
7.C【解析】C项中,①的“擢河西尉,不拜”并非“放旷不自检”的表现,②写杜甫家乡被敌占领,家里生活艰难,也不属“挺节无所汙”的表现。
8.B【解析】“宰相张镐也赞同以杜甫抵罪”理解有误,张镐实为杜甫开脱罪责。
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
9.(1)从七岁到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然而衣服不能遮盖身体,常依靠别人才有饭吃。
(2)在门口召集官吏,严武正要出门,他的帽子被门帘钩住了三次(或“多次”)(或“他的帽子三次被门帘钩住了。
”)(3)(他)作的诗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感情上忘不掉皇上,人们都很同情他。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这道题翻译时要注意:(1)“属辞”“且”;(2)“于门”状语后置,“于”表被动,“三”;(3)“为”“怜”。
三、语言运用。
10.A【解析】此题考查把握诗句内容和节日日期的能力。
理解诗句内容,解读属于哪个季节,按照前后顺利排列。
(1)桃雨、杏花表明是清明时节;(2)由“岁云尽矣”可知是除夕;(3)秋色正平分,表明为中秋;由(5)悬虎艾、喝龙舟可知为端午节。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