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二首》同步测试提高练习【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二首》提高练习

一、文本阅读。

阅读《登高》,完成1—5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有人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历来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试就其对仗工整做简要分析。

2.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不尽”二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 “旅夜”、“书怀”分别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来“书怀”的?

5. 首联写出这些意象的什么特点?它有什么深意?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①,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

其母,为救得止。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泝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卷,今传。

(选自《唐才子传·卷第二》)

[注]①窭(jù):贫寒。②汙:同“污”,污点。

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河西尉,不拜拜:任职

B.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故事:旧业

C.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鼓吹:宣扬

D.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因:因此

7.下列各句,不能分别表现杜甫“放旷不自检”和“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的一组是()

A.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②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B.①甫见之,或时不巾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亡走凤翔

C.①擢河西尉,不拜②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

D.①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②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玄宗看了杜甫的赋颂后,觉得他很有才能,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先提拔他为河西县尉,后又改派他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杜甫担任左拾遗官职时,为平民时的朋友房获罪琯获罪罢相说情,唐肃宗大怒,下旨让三司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也赞同以杜甫抵罪。

C.安禄山叛乱时,杜甫避乱,寄住鄜州的家长年生活艰难,年幼的孩子甚至要饿死;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流落剑南,建草堂居住。

D.杜甫在成都受世交节度使严武的优待,但他性格急躁,对严武傲慢放肆,使严武心中怀恨,甚至想杀掉杜甫;后出川流落沅、湘,在飘泊中去世。

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2)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

(3)为诗歌、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三、语言运用。

10.以下各联按“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1)相逢马上纷桃雨喜见树前闹杏花

(2)夜如何其,晓钟未动岁云尽矣,更漏频催

(3)清光同会合秋色正平分

(4)避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

(5)去秽除邪千门户前悬虎艾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6)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A. (1)(5)(3)(2)

B. (5)(4)(6)(2)

C. (1)(4)(3)(6)

D. (4)(1)(3)(5)

参考答案

一、文本阅读。

1.本诗前三联尤为突出是字字对,词词对,不仅词性相同,而且平仄相对,音韵谐和读起来有节奏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掌握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修辞手法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二是要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辨析并赏析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2.深秋晴空如海,猿啸空谷传响,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无穷的落叶和不尽的长江,一幅壮阔图景极力渲染雄浑悲凉的气氛。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景物形象和手法的能力。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有单个景物的,也有多个景物的,有的还会考查多个意象组成的画面或意境。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特点的概括能力。答题步骤:①抓住诗中的重要景物,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②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或氛围的特点;③根据意境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可见景物的雄浑悲凉。

3.不能因为这两个词扩大了诗的意境,有了它们,后面的“萧萧”和“滚滚”才有附着点,才能更显出秋之悲凉广旷。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