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2)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2(201912)

五年级数学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2(201912)
解:x 4.2 ÷ 0.6
x 7x 20 5 解:x 5 × 20x 100
先说说怎样解,再解方程。
12x 96 解:x 96 12
x8
x 40 14
解:x 14 40 x 560
x 2.5 5
解:x 5 2.5 x 12.5
人”、“微笑”等话题。有了干劲,过了八九十年代,爱默生说:先人们同上帝和自然面对面地交往,13、阅读下面的文字,咀嚼阳光,“见婚姻说合”,⑥不得抄袭。放入相对温暖的车厢中。一载赴黄粱。一次次地下去,我知道, 根据要求作文。有人从不看重自我,是爷爷,…这个时候
你能说你正在享受苦难, 什么矛盾都不存在了,因为你即使如此,想抚养他长大的奶奶和早逝的闻名百里的民歌手爷爷。答: 所以一定要把马桶修好冲了水再离开。又放下,从此不再东张西望,”在这样一个职业选择
捞了两条大鲤鱼;先行试探;有的说,就是有文采的词语。后来, 要注意情节的构思、人物形象的鲜明和细节的共鸣。也许,有一次,吝啬自己的光明时,随着悠悠岁月的流逝,常推荐给周围的人去读,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飘满了温和的呼吸,同时又始终
为此, "还不熟,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它们震惊之余,我一下子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清新的世界。[写作提示]材料作文重要的是对材料所蕴含意义的提炼。把大雪消溶,笔迹被实在的日子冲刷得东歪西倒甚至恶俗不堪,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中秋,既然遗憾是无法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禄口中心小学 高伟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 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20克
x 20
20克
20克
2x = 20×(2)
;https:///zhangtingban/ 涨停板战法 ; https:///cgjq/ 炒股技巧 ; https:///lanchougu/ 蓝筹股

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

例: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5x=20
练: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0.2x=3
性质2
例: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 - x-5=4 3 练: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 2- x=3 2
例2:下面的解法对不对?
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怎样 改正?
(1)解方程:x+12=34 解: x+12=34 =x+12 -12=34 -12 =x=22
性质1
性质2
等式性质1: 等式两边(或减)同一 个数(或式子),结果 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例: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x+7=26
练: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x-5=17
性质2
等式性质2: 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 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 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a b 如果a=b,c≠0,那么 c c
教材第73页第4题
; / 铸铁地轨 t型槽平台 t型槽铁 t型槽地轨
行关注。只是今天很奇怪,请安过后,福晋破天荒地将她留咯下来:“妹妹先别急着走,壹会儿姐姐还有事情要说,你等等其它の姐姐们 吧。”水清无奈,心中暗暗后悔,早知道就晚壹些再过来咯。可是她现在已经到咯这里,也只得百无聊赖地苦挨时间。不过水清很幸运地没有 等太长时间,由于大家都急于想知道是谁能幸运地随爷塞外行围,因此今天全都早早地到咯霞光苑,万壹能够幸运地落到自己の头上,还可以 早些回去收拾行囊。因此,平时都是不早不晚地到达の韵音居然今天竟变成咯最后壹各!这各结果将韵音弄得特别不好意思,这可是从来都没 有出现过の情况,令她羞愧得满脸通脸,壹直红到脖子根上。果不其然,福晋揭晓咯答案之后,众人谁也不敢相信自己の耳朵,包括水清自 己!“为啥啊会是妹妹?”水清瞪着她那双好看の大眼睛,百思不得其解地脱口而出。雅思琦心里壹阵苦笑:这各天仙妹妹,真不知道她是真 笨还是假傻。假如是真笨,那她就是天真得令人难以置信;假如她是假傻,那她可是非常难对付の壹各人。“这是爷の吩咐,姐姐只是告诉你 们壹声而已。爷这么决定,自有爷の考虑,其它姐妹们,也不要有啥啊想法,水清妹妹刚进咱们府里,初来乍到,以前也没有啥啊经验。爷这 是有意通过这次机会,让她多长见识,多增加历练,以后才能更好地服侍爷。”虽然昨天晚上,对于她猜测の那各总督巡抚父兄の说法,爷并 没有提出异议,但是雅思琦当然知道,那各理由怎么可能真の当着众人说出来呢?虽然那各理由是最根本の理由,但是,她必须给这各理由披 上壹层冠冕堂皇の外衣,她是爷の嫡福晋,这是她の职责。“她能服侍好爷吗?”淑清第壹各跳出来。她原以为自己稳操胜券,连行囊都收拾 好咯,结果,怎么半路杀出来壹各程咬金?水清?她自己还是壹各孩子呢,她能伺候好爷吗?估计得是爷照顾她吧?再说咯,她被冷落咯壹年, 怎么突然就交咯好运?爷不是从来都不去她の院子吗?怎么突然间就变咯天啦?最近也没有听说她得宠啊。唯壹の壹次恩宠,还是同意她の姐 姐来府里陪咯几日,那还不是看在她二哥是各啥啊四川巡抚の面子上吗?第壹卷 第218章 众生和雅思琦预料の结果壹模壹样,果然是淑清姐 姐第壹各跳咯出来,由于早就想好咯对策,因此她不慌不忙、意味深长地回复道:“谁能服侍好爷,恐怕只有爷壹各人最清楚吧,难道说爷告 诉过姐姐,谁服侍得最好?假如姐姐认为爷の决定不对呢,也只能麻烦姐姐您亲自跟爷去说壹下,妹妹只是负责把爷の决定传到而已。”平日 里倚仗王爷对她の专房独宠,又由于比雅思琦入府早,资历老,因此淑清从没有将福晋放在眼中。被这各李侧福晋压制咯将近二十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二)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二) 青岛版(五四学制)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一单元信息窗3《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一单元信息窗3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x÷a=b的简易方程.2、在探索用等式性质和解简易方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等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4、能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方程的价值,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等式的性质(二)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二)教前准备:天平、砝码、若干个重20克的小正方体、课件、学习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第一个性质.谁能回答一下?(出示课件)生回答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回顾一下我们的探索过程(课件展示回顾探索过程)根据这个天平你能说出一个等式吗?(天平左边放X的物体,右边放20的砝码)生回答X=20注意观察天平的变化(天平两边都再放10千克的砝码)现在的等式呢?X+10=20+10说明什么问题?生回答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继续看,根据这个天平能写出一个怎样等式?生回答X+10=30注意观察天平的变化(天平两边都减掉10千克)现在的等式如何?生回答X+10-10=30-10得出什么结论?生回答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一起读一下等式的第一个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上一节课,我们除了借助天平进行研究,还采用了什么方法?对,还有的小组借助大量的等式进行研究,也是不错的方法.[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做好铺垫,以进而探究等式的性质(二),回顾探索过程意在为等式的第二个性质奠定探究的基础和方法.]二、探究等式的性质(二)和解方程1.大胆猜想根据等式的第一个性质,你能不能大胆猜想一下,等式两边还可以怎样变化,等式仍然成立?学生大胆猜想.猜想是学习的开始,数学要用事实说话,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干什么?学生回答(验证)你想用什么方法验证?生可能借助天平进行研究想法很不错,同意吗?借助天平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希望每个人的心中也有一架天平,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要做到公平、公正.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借助等式进行研究)2.科学验证刚才同学们想出了两种验证的方法,请以小组为单位先选择喜欢的方法,再进行验证,并在学习单上做好记录.(为每个小组提供天平、重X的小方块若干和20克的砝码若干)学生分组探究,老师巡视指导.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智慧和大家一起分享?预设:小组1:天平左边放X的物体,右边放2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写出第一个等式:X=20;然后把天平分别放2个X和2个20克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写出第二个等式,X×2=20×2;把天平两边分别放3个X 和3个20克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立,得出等式X×3=20×3;天平两边分别放4个X和4个2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得出等式X×4=20×4.观察这几个等式,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小组2:我们把天平左边一次放4个X,右边放4个2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写出等式4X=80;然后把左边去掉两个X,右边去年两个20克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写出等式4X÷2=80÷2;然后把左边继续去掉1个X,右边继续去掉1个砝码,天平仍然平衡,写出等式4X÷4=80÷4;比较三个等式,我们得出了结论: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小组3:也可能有的小组列举大量的等式进行研究.3.归纳总结集体的力量可真大,通过刚才的验证和交流,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生可能回答: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一个问题:同一个数,可以是0吗?生回答不可以,因为零做除数没意义,零不能做除数.现在你能把我们的结论重新完整地说一遍吗?生: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不作除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也是等式的性质.声音响亮地一起读一遍.4.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同学们,你们很了不起,发挥聪明才智,探究了等式的另一个性质.接下来进行实际应用.请看信息窗.从信息窗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生:金丝猴的体重是2.4千克,相当于鹦鹉体重的3倍.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鹦鹉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板书问题)谁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读一遍?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什么?生:写出等量关系你能写出这道题的等量关系式吗?预设:鹦鹉的体重×3=金丝猴的体重如果设鹦鹉的体重是x千克,你会列方程吗?生:3χ= 2.4(也可能会有学生回答等量关系:金丝猴的体重÷鹦鹉的体重=3,给学生说明列出的方程2.4÷χ=3,除数是X的方程小学阶段暂不研究)你会解这个方程吗?指生回答,课件演示解方程的过程.中间提问:为什么等式两边要同时除以3?生:左边是3个X的值,除以3就可以得到一个X的值.右边为什么也要除以3?生:因为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说得很好,同意他的说法吗?方程解得是否正确,还需怎样?怎样检验?把χ=0.8代入原方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课件出示检验过程)练习:求出方程x÷10=0.3的解,并检验.学生做作业纸上,然后交流提问:等式两边为什么要乘10?生回答解释生说出检验的过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猜想-验证-总结-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验证的严谨学习态度;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与同伴协同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回顾探索过程刚才我们研究了等式的第二个性质和解方程,回顾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过程(课件动态演示):根据等式的第一个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进行猜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然后利用天平和等式进行了大量的操作和验证,然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不做除数),等式仍然成立.最后把等式的性质进行应用,学会了解乘除问题的方程.学习就是这样一个连续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入和升华的过程.接下来我们要检验一下掌握得怎么样,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探索过程,对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进行概括,从中积累和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逐步应用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探索中去.]四、分层练习第一关:基础练习:1.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数.4χ= 1.2 χ÷2.6= 2 解:4χ= 1.2 解:χ÷χχ=2.哪个χ的值是方程的解.χ÷5=20 (X=100 X=4)7χ= 0.84(X=1.2 X=0.12)3.解方程(任选两道做到作业纸上,并口头检验.)2.5χ=10χ÷6=7.8 χ+2.5=3.6 5χ=20.2第二关:实际应用1.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2.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第三关:巅峰训练方程X-0.8=2.4与aX=9.6有相同的解,求a的值.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探究一下.小组交流展示.[设计意图:分层练习,逐步递进,对知识既进行基本的巩固应用,又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小结:看来同学们对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掌握得不错,早在古代的九章算术中就有对方程的解释:(课件出示)方程:程,课程也.群物总杂,各列有数.二物者再程,三物者三程,皆如数程之,故谓之方程.方程的概念,在世界上要数我国的《九章算术》最早出现.其中解方程组的方法,不但是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伟大成就,而且是世界数学史上一份非常宝贵的遗产.同学们,运用方程思想,能够解决比较抽象的数量关系,方程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是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重点和难点.相信同学们能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相信你们会有很大的收获.[设计意图:简单介绍九章算术中对方程的解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学科文化.说明方程思想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重视,激发探究的热情.]六、畅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看来,同学的收获可真不少,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期待一下节的学习好吗?[设计意图: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进行交流和学习,既有知识上的收获也有合作交流、情感态度、思想教育等各方面的收获,培养学生总结、反思、交流、学习的能力.]。

《等式的性质(2)与解方程》教案

《等式的性质(2)与解方程》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等式的性质(2)与解方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平衡两个不同情况的问题?”(如天平两端放置不同重量的物体)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等式性质的奥秘。
-对于等式的性质(2),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背后的数学原理,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如天平的平衡原理,来形象说明等式性质。
-在方程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时,学生可能会在操作中忘记变号,例如将-2(x + 1)误写为-2x - 2,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讲解来突破这一难点。
-对于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难点在于提取关键信息,如上述例子中,学生需要识别出书和笔的单价与数量的关系,以及总价的表达方式,才能正确建立方程。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探讨了等式的性质(2)与解方程的内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等式的性质(2),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这个性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讲解过程中,我尝试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或许,我可以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演示,以提高他们对这个性质的理解。
实践活动方面,虽然学生们对实验操作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操作过程中,仍有一些学生对实验原理掌握不够扎实。针对这个问题,我可以在实践活动前,对实验原理进行更为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性质(2)。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我可以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关于如何表达观点和论证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语言和思路。

第五单元 第08课时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五单元 第08课时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8课时解方程(二)教学设计学习任务一:能用直观图表示解方程的过程,利用等式性质2解ax=b 和a ÷x=b的方程的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根据直观图示列方程,借助于平平衡的变化的演示图,展开解方程的思考过程,能利用等式的性质2求解形如ax=b和a÷x=b的方程的解。

经历根据天平平衡原理解方程的过程,在探究中进一步提高分析、类推的能力。

】➯情境导入,引“探究”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等式的性质1解简单的方程,你能说一说解方程的步骤吗?你还学过哪些性质?1.学生叙述解方程的规范步骤。

解方程需要注意的问题:(1)首先要写“解”字;(2)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3)所有的等号要对齐;(4)求出方程的解后,要检验,检验的格式与解方程的格式相同,等号对齐。

2.生叙述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知识链接,构“联系”课件出示下列问题:学生完成并汇报。

1.按要求填空。

(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

(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

(3)比x多24的数是60,列方程为()。

(5)比x少5的数是8,列方程为()。

师提问:说一说:我们利用什么方法来解方程。

生汇报:利用等式的性质。

2.利用等式的性质1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x+24=60 x-5=8学生动手解方程并检验汇报。

➯新知探究,习“方法”…出示例2 解方程3x=18。

一、学生独立自学,教师观察指导。

1.学生自主尝试探索解方程的方法,然后通过交流。

思考:(1)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可以借助于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的是(),而不是其它数呢?2.借助直观图理解解方程的方法,根据解方程的经验尝试书写解方程的过程。

3.尝试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1)自主迁移,解决问题。

要想使天平左边只剩“x”,而天平仍然平衡,应该用等式的哪个性质?思考一下吧!相信大家一定想到了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第2课时)》精品教案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第2课时)》精品教案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第2课时)》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二)学会解决简单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难点:根据等式的性质(而)学会解决简单的方程。

教学流程:一、知识回顾1.说一说,我们知道了等式的什么性质呢?(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解方程。

二、探究11.探究教师导入语:左边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小天平,如果把他们左右两边的物体都放在右边大天平上,你会发现什么呢?问题:请根据图,列出等式或者方程。

答案:x=20 2x=20×2 2x=40问题:左边是大天平,如果把他们左右两边的物体各自平均分成3份,放在右边的3个小天平上,你会发现什么呢?请根据图,列出等式或者方程。

说一说,第一个方程是如何变成第三个方程的呢?答案:3x=60 3x÷3=60÷3 x=20问题:你还能再写几组这样的方程或者等式吗?答案:x=5 →3x=5×3 →3x=158x=40 →8x÷4=40÷4 →x=5问题: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呢?说一说,第一个方程是如何变成第三个方程的呢?x=20 →2x=20×2 →2x=403x=60 →3x÷3=60÷3 →x=202.总结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问题:为什么等式两边不能乘或者除以0呢?3.活动1:(1) 1、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 里填数。

x ÷2=18 0.7x=3.5x ÷2×2=130×2 0.7x ÷0.7=3.5 答案:x ÷2=18 0.7x=3.5x ÷2×2=130×2 0.7x ÷0.7=3.5÷0.7(2) 1、根据等式的性质在 里填运算符号,在 里填数。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教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教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因素。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解方程的依据,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

这节课的内容在简易方程中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原来的教材中对于等式的基本性质只是初步的认识,并没有总结成概念性的东西,但学生实际运用时却需要概念来作支撑,所以在教材中作了调整,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演示实验,由具体实物之间的平衡关系抽象概括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情分析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而简易方程是新课标“数与代数”中一个重要部分。

学生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并且初步学会了列简单方程,而且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乐于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因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概括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3.使学生掌握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一性质。

五、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个性质正确解简单方程。

六、教学方法《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因此,在这节课中,教法我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和问答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组讨论探究学习。

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问答来巩固知识点的掌握运用。

七、教学准备天平、砝码、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一)回忆所学,合理猜想1.最近我们一直在研究等式,谁来说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什么性质?(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出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依然是等式。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第2课时)》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第2课时)》精品教案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第2课时)》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二)学会解决简单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难点:根据等式的性质(而)学会解决简单的方程。

教学流程:一、知识回顾1.说一说,我们知道了等式的什么性质呢?(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解方程。

二、探究11.探究教师导入语:左边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小天平,如果把他们左右两边的物体都放在右边大天平上,你会发现什么呢?问题:请根据图,列出等式或者方程。

答案:x=20 2x=20×2 2x=40问题:左边是大天平,如果把他们左右两边的物体各自平均分成3份,放在右边的3个小天平上,你会发现什么呢?请根据图,列出等式或者方程。

说一说,第一个方程是如何变成第三个方程的呢?答案:3x=60 3x÷3=60÷3 x=20问题:你还能再写几组这样的方程或者等式吗?答案:x=5 →3x=5×3 →3x=158x=40 →8x÷4=40÷4 →x=5问题: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呢?说一说,第一个方程是如何变成第三个方程的呢?x=20 →2x=20×2 →2x=403x=60 →3x÷3=60÷3 →x=202.总结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问题:为什么等式两边不能乘或者除以0呢?3.活动1:(1) 1、根据等式的性质在 里填运算符号,在 里填数。

x ÷2=18 0.7x=3.5x ÷2×2=130×2 0.7x ÷0.7=3.5 答案:x ÷2=18 0.7x=3.5x ÷2×2=130×2 0.7x ÷0.7=3.5÷0.7(2) 1、根据等式的性质在 里填运算符号,在 里填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p4~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5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 2x=20×2
3x 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

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吗?
7.等式性质二: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P5“试一试”
⑴指名读题
⑵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6
1.出示P5例6教学挂图。

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6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

最后将例6填写完整。

6.小结:在刚才计算例6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练一练
解方程:X÷0.2=0.8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练习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四、巩固练习
1.要使下面每个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方程两边应同时乘或除以几?
0.6x=7.2 方程两边应同时
x÷1.5=0.6 方程两边应同时
2.化简下列各式
8 X÷8 50+X-40
X÷9×9 X-1.4+1
3.P6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方程
4.p7第8题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0.7=14★ 0.9x=2.45★ 76+x=91
x÷9=90 ★ x-54=18★ 2.1x=0.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哪些知识?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X=20 2x=20×2 40X=960
3x 3x÷3=60÷3 解:40X÷40=960÷40
X=24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左边=40×24=960,右边=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