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F 匀加速直线运动 课件 ppt
2024年物理 必修第一册(配人教版)PPT课件:第二章 习题课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
A.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相同 B.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之比 C.子弹在每个水球中速度变化相同 D.子弹穿出第三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BD
典例4 (多选)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 颗子弹以水平速度v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 三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穿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
每个木块所用时间之比分别为
()
A.v1∶v2∶v3=3∶2∶1 B.v1∶v2∶v3= 3∶ 2∶1 C.t1∶t2∶t3=1∶ 2∶ 3 D.t1∶t2∶t3=( 3- 2)∶( 2-1)∶1
通过 x0、2x0、3x0、…、nx0 所用时间之比,由 x=12at2 得 t= 2ax0,
可推得:
按位移等 t1∶t2∶t3∶…∶tn=1∶ 2∶ 3∶…∶ n 分(设相 通过第一个 x0、第二个 x0、第三个 x0、…、第 N 个 x0 所用时间 等的位移 之比,由 tⅠ=t1,tⅡ=t2-t1,tⅢ=t3-t2,…可推得:tⅠ∶tⅡ∶tⅢ∶…∶
经历的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Lt
B.物体在2t 时的瞬时速度是2tL
C.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瞬时速度是
2L t
D.物体从顶端运动到斜面中点所需的时间是
2t 2
答案:B
综合提能(三) 逐差相等公式的理解及应用
【知识贯通】 1.逐差相等公式:Δx=xⅡ-xⅠ=xⅢ-xⅡ=…=aT2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分 别为xⅠ、xⅡ、xⅢ、…、xN,则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 间间隔内的位移差都相等。
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1.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5张ppt)

(×)
(2)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 )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公式 vt=v0+at 可知,经过相同时
间 t,v0 越大,则 v 越大。
(× )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公式 vt=v0+at 可知,初速度相同,
加速度 a 越大,则 v 越大。
(× )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 -t 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2. (多选)如图 1-5-8 所示是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像,则有 ( )
图 1-5-8 A.在前 6 s 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在 2~4 s 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4 s 末质点的速度大小是 4 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D.3~4 s 内与 4~6 s 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
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从静止开始运动,先后经历匀加速、匀 速、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从汽车启动开始计时,下表记
录了汽车某些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数据可判断出汽车运动的 v-t
图像是
()
时刻/s 1.0 2.0 3.0 5.0 7.0 9.5 10.5 速度/(m/s) 3.0 6.0 9.0 12 12 9.0 3.0
(1)加速度是否变化看有无拐点:在拐点位置,图线的斜 率改变,表示此时刻物体的加速度改变。v-t 图像为曲线,可 认为曲线上处处是拐点,加速度时刻在改变。
(2)速度方向是否改变看与时间轴有无交点:在与时间轴 的交点位置,纵坐标的符号改变,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
1. (多选)甲、乙、丙是三个在同一直线上
(√ )
(6)v-t 图像的斜率为负值时,物体一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 )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结合图 1-5-3 中的图像,试由 a=ΔΔvt 和 Δv=
沪教(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新)-G自由落体运动PPT实用版

二、拨开阻力的迷雾
讨论一下:
1.为什么生活中观察到的是重 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得快呢?
2.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有那些?
原来,这是空气阻力的影响不同造成的
下落速度的变化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
(2)找出了落体运动规律
美国宇航员大卫
斯科特登上月球 条件下遇到了很多困难。
世界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证明重的铁球和轻的铁球下落快慢相同 认识一种天才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有更少用处,科学研究的方法经常是极富兴趣的部分。
羽毛,看到它们
B、减小瞬时速度,便于精确测量 影响落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有那些? 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位
同时落到月球表
A、减小同等质量物体的重力 思考:位移与时间的平方不是 绝对的成正比关系? 相隔时间相同(设为t)。
面。
三、伽利略的探究之路
1.大胆的猜想
下落物体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增加的
即 vt
第二章 研究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规律
世界著名的 比萨斜塔实验 证明重的铁球 和轻的铁球下 落快慢相同
演示
一、小石头诘难大哲学家
重的物体比轻的 物体下落的快。
公元前4世纪的古 希腊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
你错了!
不信我用
一个佯谬把
意大利物理学家、 天文学家
你否定一下。
——伽利略
伽利略佯谬
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 把两个物体捆在一起下落呢?
例题四:
根据伽利略的猜想 s t 2可知,自由下落
的物体,它下落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全程所
用的时间之比( )
A、 1
2
B、 2
C、
2 2
D、 2
结束语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ppt课件

汽车 10 s 末的速度为 16 m/s,从刹车到停下来要用 2.67 s。
知识讲解
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分析已知量和待求量; 2.弄清题意画示意图,明确初速度v0、末速度v、加速度a和时间 t及各量的正负号。 3.将已知量带入公式求未知量,若所求量是矢量,要说明方向。 4.对计算结果和结论进行验算。
知识讲解
解法二:直接解,再检验 解:以初速方向为正方向,则 a=-5 m/s2 vt =v0+at=20+(-5)×10m/s=-30m/s 汽车刹车过程是一个实际的运动过程,一旦车的速度减到0, 汽车将保持静止状态,不后退,由结果可知,车实际已经停下来了, 所以6s末 vt =0。
18
知识讲解
人 教 版 高 一 物 理 必 修 1 第 一 学 期 第 二 章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的 含义是指加速度恒定. 2、科学思维:理解v t图像中图线与纵轴的交点、斜率的 物理意义. 3、科学探究:会从加速度的定义式中推导速度和时间的 关系,明白在v t图像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4、科学态度与责任:会用v=v0+at解释简单的匀变速直 线运动问题.
分析:依题意,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都是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1)问是 已知加速的时间求末速度。第(2)问是已知末速度求减速的时间。两个问题都需 要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式来求解。其中,第(2)问汽车加速度的 方向跟速度、位移的方向相反,需要建立坐标系处理物理量之间的正负号问题。
知识讲解
解 (1)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 v0=36 km/h =10 m/s,加速度 a=0.6 m/s2 ,时间 t=10 s
沪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第一章 5实验: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5.在坐标纸上画v-t图像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像尽量分 布在坐标平面中央. 6.利用描出的点作v-t图像时,不要将相邻的点依次相连成折线,而应使大 多数点在直线(或曲线)上,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或曲线)两侧,个 别离线较远的点舍去.
典例精析
例1 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某同 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步骤,试找出其中的错误和遗漏的步骤(遗漏步骤 可编上序号G…).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后,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一端,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的钩码 D.取下纸带,再断开电源 E.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F.从所打的纸带中选取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数值(m/s)
vB
vC
vD
0.400 0.479 0.560
vE 0.640
3.62+4.38×10-2
解析 vB=
2×0.1
m/s=0.400 m/s;
5.20+4.38×10-2
vC=
2×0.1
m/s=0.479 m/s;
5.20+5.99×10-2
vD=
2×0.1
m/s≈0.560 m/s.
vF 0.721
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绳、钩码、
刻度尺 、坐标纸.
2.了解打点计时器
图1
(1)电磁打点计时器如图1所示,是一种使用低压 、 交流 电源的计时仪器,
工作电压为 4~6 V.
(2)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电磁打点计时器每隔 0.02 s打一次点.
二、实验原理
1.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能记录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物体运动的时间.
沪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3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教师版)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2.学会运用公式和推论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
一、基本规律:v=ts1.基本公式a a=tvtv=tv21(4)瞬时速度atvt=(5)位移公式221ats=(6)位移公式tvs t2=(7)重要推论22tvas=注意:基本公式中(1)式适用于一切变速运动,其余各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t v =v ==t s 20t v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一个恒量:设时间间隔为T ,加速度为a ,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分别为S 1,S 2,S 3,……S N ; 则∆S=S 2-S 1=S 3-S 2= …… =S N -S N -1= aT 2注意:设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位移中初速度为0v ,末速度为t v ,在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为2s v ,则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为2s v =2220t v v +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总有2t v =v =20tv v +<2s v =2220t v v +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设T 为时间单位,则有:(1)1T 末、2T 末、3T 末、…… 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 :vn =1∶2∶3∶…… ∶n (2)1T 内、2T 内、3T 内…… nT 内位移之比为: S 1∶S 2∶S 3∶…… :S n =12∶22∶32∶…… ∶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 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 S Ⅰ∶S Ⅱ∶S Ⅲ∶…… :S N =1∶3∶5∶…… ∶(2n -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 :t n =1∶(12-)∶(23-)∶……… ∶(1--n n )四.以后还会用到的一个重要结论某质点P 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t (s )立即以反向的加速度a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t (s )后恰好回到出发点,试证明a 2=3a 1.证明:第一个t (s )时速度为 t a 1=υ位移2112s a t =2121t a s = 第二个t (s )的位移为2121at t s -=-υ 可得a 2=3a 1类型一:几个常用公式的运用速度公式:at V V t +=0;位移公式:2021at t V s +=; 速度位移公式:as V V t 2202=-;位移平均速度公式:t V V s t20+=.以上五个物理量中,除时间t 外,s 、V 0、V t 、a 均为矢量.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t=0时刻的位移为起点,这时s 、V t 和a 的正负就都有了确定的物理意义.例1.1一物体以l0m /s 的初速度,以2m /s 2的加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大小变为16m /s时所需时间是多少?位移是多少?物体经过的路程是多少?解析: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at V V t +=0有:16102t -=-,所以经过13t s =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6m /s ,又2021at t V s +=可知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21(1013213)392s m m =⨯-⨯⨯=-,物体的运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速度从10m/s 减到零,此阶段位移大小为2210102522s m m -==-⨯;第二阶段速度从零反向加速到16m/s ,位移大小为2221606422s m m -==⨯,则总路程为12256489L s s m m m =+=+=答案:13s ,-39m ,89m例1.2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
沪科版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第1节-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知识点:自由落体运动一、自由落体运动1.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的研究现实生活中人们看到物体下落快慢不同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如果没有空气阻力,所有物体下落的快慢都一样.2.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2)物体的下落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作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作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 表示.2.方向:竖直向下.3.大小(1)在地球表面不同的地方,g 的大小一般是不同的(选填“不同”或“相同”),g 值随纬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2)一般取值:g =9.8 m/s 2或g =10 m/s 2.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3.自由落体的速度、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v =gt ,x =12gt 2. 技巧点拨一、自由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加速度1.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实质上是初速度v 0=0、加速度a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2)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这种模型忽略了次要因素——空气阻力,突出了主要因素——重力.实际上,物体下落时由于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并不做自由落体运动.(3)运动图像:自由落体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k =g .2.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1)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但不一定垂直地面;(2)大小:①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都相同.②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点重力加速度不同,其大小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赤道上最小,两极处最大,但各处的重力加速度都接近9.8 m/s 2,一般计算中g 取9.8 m/s 2或10 m/s 2.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特例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v =v 0+at x =v 0t +12at 2v 2-v 02=2ax ――→v 0=0a =g ⎩⎪⎨⎪⎧ v =gt h =12gt 2v 2=2gh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推论公式,如平均速度公式、位移差公式、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例题精练1.(2021•浙江模拟)测反应时间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位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另一位同学用一只手在直尺下方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不能碰到直尺。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PPT课件)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图1
图2
(3)v-t图线的倾斜程度,即斜率表示物体的加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线运动位移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典例3 一个滑雪的人,从85米长的山坡上匀变速滑
下,初速度是1.8 m/s,末速度是5.0 m/s,他通过这 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 思路点拨 分析本题要按以下的思路: (1)此人的运动可当成哪一种匀变速运动? (2)你认为所给的已知条件可等效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哪些物理量? (3)要求得时间t,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2)公式为矢量式,它对匀减速运动也成立,取初 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a取 正值,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当v0=0时,公式简化为:s= 12at2 . (4)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用微元法.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6.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 恒定 .
解析 虽然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相等的,但运 动过程中某些时刻的速度不能确定,而匀变速直线运 动是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所以对物 体的运动性质不能确定,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也 可能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 D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二、速度公式矢量性的应用
典例2 如图3所示,小球以v0=6 m/s 的速度从中间滑上光滑的足够长斜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解析 滑雪的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t=v0+at可 得at=vt-v0,代入s=v0t+12at2中,得 s=v0t+12(vt-v0)t=12(vt+v0)t 所以t=v02+s vt=12.×8+855 s=25 s. 答案 25 s
《高一物理运动图象》课件

目录 CONTENT
• 引言 • 运动图象概述 • 匀速直线运动图象 • 匀加速直线运动图象 • 匀减速直线运动图象 • 圆周运动图象
01
引言
课程目标
掌握运动图象的基本 概念和原理。
能够运用运动图象解 决实际问题,提高解 题能力。
理解运动图象在解决 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移。
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
02
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
度。
加速度-时间图像(a-t图像)
03
表示物体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
加速度。
运动图象的意义
运动图象可以直观地反映物体运 动的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物理概念和规律。
通过运动图象可以分析物体的速 度、位移、加速度等物理量随时 间的变化情况,从而解决物理问
总结词
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详细描述
速度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在各个时刻的速度值。在速度图 象上,可以清晰地看出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物体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 趋势。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总结词
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详细描述
位移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其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大小。位移图象可以直观地展示物体在各个时刻的位移值, 以及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变化趋势。通过比较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本 质和特点。
圆周运动的位移图象
总结词
表示圆周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详细描述
圆周运动的位移图象同样为正弦或余弦函数 图像,表示物体在各个时刻的位移值。在匀 速圆周运动中,位移大小和方向均随时间变
最新沪科版高中物理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二沪科版必修优质课件.ppt

解析 解法一:利用平均速度公式
v
s t
v0
v4 2
v2
2s末的速度
v2
v
20 4
m/s5 m/s
4s末速度 v4 8m/s
2 v4 5 2
v4 8m/s
二、v vt
2
v0
vt 2
的灵活应用
例2: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2 m/s, 4 s内位移为
Δs/T2 .
一、速度与位移关系的简单应用
解析
例1:A、B、C 三点在同一条
直线上,一物体从A 点由静止 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 初速度为0
B 点的速度是v,到C 点的速度 是3v,则sAB∶sBC等于( A ) A.1∶8
速度—位移公式 vt2 v02 2as 从A到B:vt2 0 2asAB
vt
2
v0
vt 2
二 .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 【问题设计】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一段时间内的 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t. (1)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用v0、vt表示) (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3)这段位移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答案
(3)对前一半位移:
v2s
s < 0说明物体通过的位移方向与初速度方向 相反
2.两种特殊情况
(1)当v0= 0时, vt2=2as
.
(2)当v = 0时, -v20=2as
.
3.公式平均速度
【问题设计】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一段时间内的
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t. 位移/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ms-1 20
10
v/ms-1 20 10
0 1 2 3 4 t /s 0 1 2 3 4 t /s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探究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小车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写出瞬时速度vt的表达式
v/ms-1
vt
vt = at
s 1 at 2 = 1×20×32 m = 90 m
2
2
例2: 一辆小客车从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 4s 末的速度为 8 m/s, 求它在 4s 内的位移 大小, 第 4s 内的位移又是多少?
解:由 v at 得 a v 8 m / s2 2m / s2
t4
s 1 at 2 1 2 42 m 16m
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加速直线运动
v
v0
vt v0 at
s
v0t
1 2
at 2
vt2 v02 2as
0 t
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F 匀加速直线运动 课件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F 匀加速直线运动 课件
例1: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 0.8 m/s2的加速度加速,10 s后速度能达到 多少?加速过程的位移为多少?
2
2
sⅣ
s4
s3
1 2
at 2 4
1 2
at 2 3
(1 2
2
42
1 2
232 )m
7m
vt at s 1 at 2
2
vt 2as
vt
2s t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已知瞬时 速度,怎样求平均速度?
v
s t
1 at 2 2
t
1 at 2
1 2vt
例3. 一辆小车从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 4s 末时的速度为16 m/s, 求它在 4s 内的 平均速度。
1: ( 3 1) : ( 6 3)
1: ( 3 1) : ( 6 3)
v/ms-1 vt
0
vt = at
t t /s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F 匀加速直线运动 课件
v
vt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F 匀加速直线运动 课件
0
s 1 at 2 2
tt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F 匀加速直线运动 课件
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为1m/s2,求:
(1)物体在3s末的速度 3 m/s (2)物体在4s内的位移和平均速8m度, 2m/s (3)第4s内的位移和平均速度 3.5m
3.5m/s (4)物体通过6m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3 m/s (5) 物体速度为6m/s时的位移
18m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一些推论解:方法一Fra bibliotek由s1 2
at 2
得
a
2s t2
2 16 42
m/
s2
2m / s2
v at 2 4m / s 8m / s
方法二:
vt
2s t
216 m / s 8m / s 4
小结: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
vt at
s 1 at 2 2
vt
2as
2s vt t
v
1 2
v
t
其v-t图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直线的“斜率” 表示加速度,直线与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1: ( 2 1) : ( 3 2) : ( 4 3).....
练习: 一个人站在第一节车厢的端旁的站台上观察
和计时,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一节车厢通过人,历时5s,则第5节车厢通过
人历时 5( 5 -2) s,若全部车厢通过人历时 15s,则这辆火车共有 9 节车厢。
推论7: 相邻相等时间段的位移差为定值。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F 匀加速直线运动 课件
沪教版(上海)物理高一第一学期-F 匀加速直线运动 课件
例2:一个运动物体,前5 s作匀速直线运动, 通过的位移是25 m,后5 s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通过的位移是150 m,则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少?
推论3:质点在t、2t、3t……nt时间内的位移之 比为1:22:32:…n2。
S1:S2:S3:… :Sn= 1:22:32:…n2
请分别用公式和图象证明推论3的正确性。
推论4: 质点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所通过 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s : s : s : ...=1:3:5:...:(2n-1)
解:方法一:由 v at得 a v 16 m / s2 4m / s2
t4 s 1 at 2 1 4 42 m 32m
22 v s 32 m / s 8m / s
t4
方法二:
v
1 2
v
t
1 2
16m
/
s
8m
/
s
例4:一辆小车从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4s内 的位移是16m,则4s末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推论1: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 间的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v v0 vt 2
讨论:怎样用v-t图来说明该结论的正确性?
推论2:质点在t、2t、3t…..nt时刻的速度之 比为:1:2:3:……。
v1 : v2 : v3 : .... 1: 2 : 3 : .....
讨论:你能分别用图象和公式推导两种方式 证明该推论的正确性吗?
请分别用图象和公式证明该结论的正确性。
练习: 一物体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2s内的位移是15m,则第5s内的位移是 45 m, 前5s的位移是 125 m
推论5: 前S,前2S,前3S…所用的时间之 比为:
1: 2 : 3 : 4....
你能证明吗?
推论6: 质点在第一个s、第二个s、第三个 s…所用的时间比为
sn sn1 aT 2
Sn-1 第(n-1)个T
Sn
第n个T
练习1、一个物体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 动,
(1)通过第一个4m所用的时间为2s,那么通 过第8个4m需多少时间? t8 2( 8 7)s
(2)最前面的连续三段运动的位移之比为1:2: 3,那么通过这三段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为多少? 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为多少?
0
t t /s
探索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v
vt
s 1 at 2 微元法 2
0
s = 1 at 2
2
tt
例1: 竖直向上发射的火箭,刚开始升空时的加速 度约为 20 m/s2,若火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
3s 后火箭的速度为多大? 火箭离发射处高度为 多大?
解:v at = 20×3 m/s = 60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