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网络报告制度
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
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病问题日益突出。
职业病是指由于一种具体工作环境中的特定因素和工作方式所产生的疾病。
职业病的发生和管理对于维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管理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的报告,建立了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
二、管理制度目的1. 确保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的及时报告,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2. 提供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的管理和防控指导。
3.加强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的统计和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管理制度内容1. 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的报告要求(1)明确报告对象:报告对象包括职业病患者、疑似职业病患者及其监护人、相关疾病及各级卫生管理部门。
(2)报告时限: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24小时内向卫生管理部门报告。
(3)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职业史、工作环境和职业暴露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相关化验和检查结果等。
2. 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的报告流程(1)报告流程: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的报告流程包括发现、报告、登记、核实、统计、分析和处理。
(2)报告渠道:报告渠道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信件等形式进行。
3. 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的管理和防控(1)明确责任:各级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的管理和防控工作,相关企事业单位要加强职业病防控工作。
(2)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通过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宣传职业病的防治知识,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
(3)建立职业病监测系统:建立职业病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相应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4)改善工作环境:通过调整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条件等措施,减少职场暴露和职业病的发生风险。
4. 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的统计和分析(1)统计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的报告情况,及时发布统计数据。
(2)分析职业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变化趋势,为职业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1. 实施:卫生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报告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相关人员熟悉并且遵守相关制度。
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
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职业病是指工作环境中特定的职业因素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病例的及时报告和管理是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职业病病例的报告和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
一、报告对象和范围:二、报告义务:1.用人单位:发现疑似职业病的病例,应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2.医疗机构:诊断出职业病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提供详细的病例信息和诊断报告。
三、报告程序:1.疑似职业病的发现:用人单位应设立职业健康监测机构,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有职业病症状的劳动者应及时进行检测。
一旦发现疑似职业病的病例,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报告内容:报告包括疑似职业病的劳动者基本信息、病情描述、可能的职业病病因、病例诊断报告等。
四、报告责任:1.用人单位:应设立职业健康监测机构,负责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疑似职业病的病例,并进行报告。
2.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接收职业病报告,进行核实和调查,并依法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医疗机构:负责对疑似职业病的劳动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五、报告处置:1.卫生行政部门接收到职业病报告后,应及时调查核实,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对用人单位的责令整改、罚款或暂停生产等。
2.医疗机构应及时向报告的劳动者提供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并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的调查工作。
六、隐私保护:1.报告的劳动者信息应严格保密,只能用于职业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不得用于其他目的。
2.报告的劳动者有权要求隐匿其个人信息,但不能影响职业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通过建立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能够提高职业病病例的报告率和及时性,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扩散。
同时,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也能迅速处理职业病病例,减少经济和声誉上的损失。
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
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汇报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医院是职业病汇报负责主体,主办职业病汇报旳科员是汇报旳直接负责人。
科长和分管领导是汇报工作旳管理负责人。
2、职业健康体检科确定专人负责职业病汇报工作。
由科长按规范规定进行定期抽查、督导。
3、对尘肺病例旳升级应按规定进行改正汇报。
4、任何人不得对职业病瞒报、虚报、漏报和迟报。
按规范规定及时上报多种职业病报表。
5、职业病汇报和汇报卡:要填写完整汇报人、单位负责人、汇报单位应签字盖章后及时上报。
二、急性职业病汇报
1、接到厂矿急性职业病汇报后应在12-24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2、凡有死亡或同步发生3名以上急性职业病中毒以及1名以上职业病
经具有诊断资质机构初诊后应立即电话汇报上级主管部门。
3、发生急性中毒紧急汇报后,在24小时内填报《职业病汇报卡》上报。
三、非急性和疑似职业病
1、体检中发现职业病病人,并经具有诊断自治机构确诊后。
应在15日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2、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在30日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及时告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尽快到医院进行职业病确诊。
3、在规定旳时限内按类别填写意思职业病汇报卡或疑似尘肺病汇报卡。
职业病报告制度
职业病报告制度背景介绍:近年来,职业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保护职工健康,加强职业病的预防与治疗,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和制度。
其中,职业病报告制度是其中之一。
职业病报告制度的意义:职业病报告制度的目的是及时掌握和了解职业病情况,对职工的健康进行保护和预防工作进行有效地开展。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及时掌握职业病情况,有助于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疾病发生率。
2. 促进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形成职业病防治的长效机制,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效果。
3. 对患上职业病的职工给予及时的医疗救治和保障,提高其知识水平,避免因“瞒报、迟报、漏报”而导致的职工权益被侵害的现象。
职业病报告的流程:一、职业病报告的时间:职工患上职业病后,无论是否失业,不论病情轻重,都必须立即向所属企业或单位的职工保健机构报告。
二、职业病报告的程序:(一) 报告:职工必须持自己的职业健康证、职业健康监护记录卡等相关职业卫生资料,并带同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向所在单位的职工保健机构报告。
(二) 确诊:职业病确诊机构应及时将职业病确诊结果反馈至企业所属职工保健机构,并将职业病诊断结果报告给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劳动行政部门。
三、批准: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将职业病认定及工伤待遇批准,并将相关部门所需的职业病报告统计表报送至上级卫生、劳动行政部门和国家统计机关。
总结:职业病报告制度是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和完善职业病报告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职工患职业病的情况,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重要参考,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效果和水平。
因此,各个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职业病报告制度。
医院职业病报告制度
医院职业病报告制度篇一:医院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XX医院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为加强职业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为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尘肺病防治条例》、《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颁布的《北京市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疾控处负责职业病报告工作的管理;感染管理科负责职业病信息报告的数据统计、业务指导、质量管理;各临床、医技医生为疑似职业病报告人,各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室的职业病报告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我院为接诊遭受职业病的劳动者的医疗机构,是疑似职业病报告单位。
我院不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故不是职业病确诊报告单位。
(三)、职业病报告名单,以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为准。
(如:电光性眼炎、噪声性耳聋、尘肺、农药中毒、急.慢性放射病、布氏杆菌病、沼气中毒等等)(四)、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依照国家、我市和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下列人员发生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属于报告范围:1、直接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2、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岗位辅助工或同一作业场所的其他劳动者;3、在作业场所内有职业病因素的作业岗位与一般作业岗位交叉或混杂布局的,应该包括在该作业场所内从事工作的所有劳动者;4、参加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抢救的人员,或因事故发生中毒的其他人员。
(六)、疾控处负责组织培训临床、医技科室报卡医务人员,培训后上岗。
(七)、职业病报告卡统一使用由XX市卫生局制定的《XX市尘肺病报告卡》、《XX市职业病报告卡》和《XX市农药中毒报告卡》。
(八)、首诊医生在接诊急性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立即电话报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立即上报疾控处,并在30分钟内电话上报宣武区疾控中心。
(九)、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诊断后,填写相应的职业病报告卡。
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
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
职业卫生告知制度是指企事业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发布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相关防护措施的告知信息的制度。
其目的是让从业人员了解自身所从事工作带来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
职业卫生告知制度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企事业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告知其所从事工作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等信息,以及相关的防护措施和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等。
2. 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向从业人员告知其所从事工作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并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使用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3. 员工培训告知:企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护培训,向从业人员普及职业病预防知识、安全操作规程等,并告知从业人员在发生职业病或者职业病危害事件后应当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
职业病报告制度是指工作场所应建立并实施的职业病病例报告制度。
其目的是及时掌握工作场所职业病病例的发生情况,统计职业病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来制定职业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职业病报告制度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 职业病病例报告要求:企事业单位应当明确职业病的病例报告要求,包括工作场所监测、检测和诊断职业病的依据、流程等,并规定应当及时报告病例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2. 职业病病例报告的主体: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负责职业病病例的报告工作,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职业病病例。
3. 职业病病例报告的内容:职业病病例报告应当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职业史、职业病诊断结果等详细信息。
以上就是职业卫生告知及职业病报告制度的基本内容。
企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要求,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
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特定工作而导致的疾病,是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等因素的直接结果。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权益,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影响,企业需要建立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一、制度背景和目的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是为了将企业内部出现的职业病病例及时发现、跟踪和处理,以及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确保及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影响。
其目的主要包括:1. 及时掌握职业病病例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遏制疫情蔓延;2. 强化职业病防回报告的记录和报告流程,确保信息的准确、全面和及时性;3. 为职业病病例提供充分的关怀和治疗,保障其权益和社会责任;4. 为职业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参考。
二、制度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岗位和员工,特别是存在职业病风险的岗位和从业人员。
包括但不限于:化工、采矿、冶金、电子、农业、建筑等行业。
同时也适用于与企业相关的外部合作伙伴。
三、制度内容1. 职业病病例报告和处理程序1.1 职业病病例的定义和识别:明确什么情况下被认定为职业病病例,以及如何进行识别。
1.2 职业病病例的报告渠道:明确职业病病例的报告渠道和责任部门,确保报告的准确、及时和全面。
1.3 职业病病例的报告流程:明确职业病病例的报告流程,包括报告的内容、形式、报送的部门和时间等。
1.4 职业病病例的调查处理:明确对职业病病例的调查和处理程序,包括相关部门的协作和处理结果的反馈等。
2. 职业病防控措施和管理要求2.1 职业病防控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明确落实职业病防控措施的责任部门和工作流程,以及措施的执行要求和监管机制等。
2.2 职业病防控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明确职业病防控设施和设备的验收、使用和维护要求,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2.3 职业病危险源的监测和评估:明确对职业病危险源的监测和评估要求,确保职业病风险的可控性和预防性。
2.4 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明确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要求,包括防护用品的类型、品质、存储和更新等。
职业病报告制度
职业病报告制度职业病报告制度是指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发现、诊断和确诊职业病时,需及时向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报告的制度。
该制度的建立旨在及时掌握职业病发病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一、职业病报告制度的背景与意义职业病是由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在特定职业环境中发生的疾病。
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和放射性物质等。
职业病对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职业病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报告制度,能够及时统计和分析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为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职业病报告制度也是监督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是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履行职业卫生管理义务的重要手段。
二、职业病报告制度的要求和程序1. 报告要求:(1)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发现、诊断和确诊职业病时,应及时向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职工基本信息、职业病病种、发病原因等。
(2)报告部门应及时核实报告的内容,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核实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报告单位,并追踪职业病的发展和控制情况。
2. 报告程序:(1)发现职业病: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职工申诉等过程中,可能发现职业病的疑点或实例。
一旦发现职业病相关症状或证据,应立即展开调查。
(2)诊断和确诊职业病:通过医学检查和评估等手段,对病人进行职业病的诊断和确诊。
诊断结果应及时向报告部门进行报告。
(3)报告职业病:报告部门应提供报告表格或报告系统,供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进行报告。
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不得有虚假信息和隐瞒事实的情况。
(4)核实和处理报告:报告部门应对报告内容进行核实,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核实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报告单位,并要求其采取控制措施和治疗措施。
三、职业病报告制度的实施与保障1. 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和完善职业病报告制度。
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职业卫生管理的支持和投入,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保障。
医院 职业病报告 制度
医院职业病报告制度背景职业病是指因工作引起的疾病。
医院作为一个高危职业,其员工接触各种病原体和化学物质的机会较多,容易造成职业病的发生。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职业病报告制度。
重要性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有利于实现以下目标:•及时发现职业病,保障职工健康与生命安全。
•为职业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依据。
•指导采取正确的工作方式和生产工艺。
•促进医院产业健康发展。
实施设立职业病防治机构在医院内设立职业病防治机构,由职业医师、职业护士、职业健康工程师等专业人员组成,承担职业病监测、诊断、评估、预防、健康教育等工作,负责职业病报告制度的实施。
建立信息采集和核实机制建立职业病信息采集、核实和报告机制,为职业病防治提供可靠数据支持,信息包括:工作岗位情况、职业病发生情况、职业病防治措施、监测和检测数据等。
实施职业病鉴定与伤残评定医院应按照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职业病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伤残评定。
同时建立职业病患者统一档案,存储职业病诊断、治疗、伤残评定和职业病防治等信息。
建立报告机制医院应严格执行职业病报告制度,做到及时、准确、完整、保密。
医管部门、院内单位和职业病防治机构等应建立及时反馈机制,对两级以上的职业病情况上报上级医院和卫生管理部门。
总结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是医院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的重要举措。
制度的实施,是医院保障员工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医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医院应正视职业病防治,把职业病报告制度贯彻落实到每个环节,不断完善和强化管理,建立更加完善、科学的职业病防治体系。
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范文
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本制度旨在加强对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的管理,提高职工职业健康状况的监测和治理水平,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报告对象范围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对象主要包括被诊断出职业病的职工、疑似职业病病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工作岗位等。
2. 包括本企业内部职工的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以及外来人员在企业工作期间出现职业病症状的报告。
三、报告责任1. 企业负责人对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的报告负有主要责任,应确保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
2. 相关部门(如职业卫生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应负责指导和监督企业的报告工作。
3. 职工发现疑似职业病症状,应立即向单位上报。
四、报告流程1. 职工发现疑似职业病症状后,应立即向所在单位上报,并填写《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表》,将表格提交给所在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
2. 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在接到报告表后,应尽快进行核实,并填写《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调查表》,将表格报送给上级职业卫生管理部门。
3. 上级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接收到报告后,应及时对报告进行审核,并根据需要,进行现场调查和样本检测等工作,最终填写《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表》。
4. 每个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进行严格的记录和备案,以便于监督和追溯。
五、报告内容1. 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表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报告单位的基本信息,如企业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2)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病例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工龄、岗位名称等。
(3)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的症状及诊断情况。
(4)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的可能原因,如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危害物质等。
2. 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调查表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的起病时间、发病时间和就诊时间。
(2)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的症状描述和就诊情况。
(3)病人的基本信息,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工龄、岗位等。
职业病信息上报制度
信息上报制度
为规范我院职业病健康体检人员信息上报流程,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上报制度。
一、人员
体检科指定专人负责来我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单位及人员信息收集,并将检查结果整理成册上报医务科。
医务科指定1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网络直报,负责本单位职业健康检查人员的检查结果的网络上报工作,并将基础资料返还体检科,由体检科进行保管。
二、设备
配备至少有1台计算机,并能进行网络直报。
三、报告流程
体检科指定专人负责原始数据及信息收集,收集时应首先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确保填报的报告卡(尤其是必填项)无缺项、漏项、错项、逻辑错误等;职业卫生网报人员在收到纸质报告卡时,应再次对报告卡进行审核,确保网报卡片(尤其是必填项)无缺项、漏项、错项、逻辑错误等。
对需要订正的报告卡,在规定时限内经过核实后在原记录下写清楚订正结果并网报订正卡片;对补报卡片,记录和流程与报告登记一样处理。
1.报告时限
尘肺病报告卡和职业病报告卡(非急性)于诊断后15
日内上报;急性职业病报告卡(包括疑似急性职业中毒)在诊断后2小时内上报;农药中毒报告卡在诊断后24小时内上报;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在报告发出后20个工作日内上报。
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且人数达到突发事件标准的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要求进行报告;中毒人数在突发事件标准以下的事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平台上以相关事件进行报告。
订正和补报卡片从发现之日起7天内及时订正和补报。
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
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
是指针对职工发现或怀疑患有职业病的情况,建立相应的报告制度,确保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和处理职业病情况。
该制度的目的是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播。
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1.报告义务:规定各级单位的职工必须按照规定及时报告自己或同事患有职业病的情况。
同时,单位领导层要重视职业病报告,提高员工的报告意识。
2.报告流程:明确职业病的报告流程,包括报告人员、报告方式、报告时间等。
一般要求在发现或怀疑患职业病情况后的24小时内向单位主管部门报告,并尽快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防护措施。
3.报告内容:规定报告应包括患病职工的个人信息、职业病的诊断和病情情况、接触职业病因素的工作情况等。
报告内容要求准确、清晰,并保护个人隐私。
4.保密措施:对职业病报告信息的保密要求,明确职工报告职业病的隐私保护措施,以避免对报告人员的不利影响。
5.报告处理:规定职业病报告后的处理流程,包括病情调查、诊断确认、病因分析、工作场所环境改善等。
6.追溯机制:建立职业病报告的追溯机制,对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核实,确保所有患职业病的职工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和补偿。
通过建立健全的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可以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和职业病报告的及时性,促进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
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做好职业病防控工作,保障职工的健康权益,我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本《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
三、职业病报告的基本要求1、报告的原则:对职业病的发病、疑似职业病、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职业病卫生监护等情况及时报告,确保职业病防控工作的及时和有效性。
2、报告的内容:职业病报告应包括职工姓名、性别、职业病病名、诊断依据、发病时间、接触致病因素、劳动和生活史、诊疗情况等相关信息。
3、报告的流程: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情况的员工应当及时向公司卫生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四、报告的义务和责任1、公司的义务和责任:(1)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2)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估体系,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3)组织开展职业病卫生监护工作,定期对相关职工进行健康检查;(4)建立健全的职业病统计报告制度,及时报告职业病情况;(5)对职工职业病报告信息进行保密,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2、员工的义务和责任:(1)重视职业病防护知识,做好个人防护;(2)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3)发现职业病病情或疑似职业病病症,应主动向公司卫生安全管理部门报告;(4)配合公司做好职业病检查、职业病诊断及职业病防治等工作;(5)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
五、报告的程序1、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的员工应当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由上级主管带头向公司卫生安全管理部门汇报;2、公司卫生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并应向公司领导层报告调查结果和处理方案;3、根据调查结果,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及时向劳动者和其家属通报;4、定期组织和召开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会议,提高职工职业病防护意识。
职业病网络报告制度
职业病网络报告制度
一、人员
各网络直报责任报告单位应有至少1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网络直报,负责本单位各种报告卡的收集、填报工作;负责基础资料的管理。
设专人承担职业病网络直报及管理工作。
二、设备
网络直报责任报告单位应至少有1台计算机,并能进行网络直报。
三、报告流程
各网络直报责任报告单位职业卫生填卡人员在填报相关纸质卡片时应首先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确保填报的报告卡(尤其是必填项)无缺项、漏项、错项、逻辑错误等;职业卫生网报人员在收到纸质报告卡时,应再次对报告卡进行审核,确保网报卡片(尤其是必填项)无缺项、漏项、错项、逻辑错误等。
对需要订正的报告卡,在规定时限内经过核实后在原记录下写清楚订正结果并网报订正卡片;对补报卡片,记录和流程与报告登记一样处理。
四、报告时限
尘肺病报告卡和职业病报告卡(非急性)于诊断后15日内上报;急性职业病报告卡(包括疑似急性职业中毒)在诊断后2小时内上报;农药中毒报告卡在诊断后24小时内上报;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在报告发出后20个工作日内
上报。
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且人数达到突发事件标准的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要求进行报告;中毒人数在突发事件标准以下的事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平台上以相关事件进行报告。
订正和补报卡片从发现之日起7天内及时订正和补报。
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样本(2篇)
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样本1、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工作应由单位统一管理。
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由单位和当事人如实向诊断部门提供有关职业卫生情况,配合诊断部门进行调查取证工作,按法定程序取得职业病诊断、鉴定的有关资料。
2、对疑似职业病的职工应及时进行诊断,在其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单位承担,在此期间单位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3、单位要加强对职业病病人和疑似职业病病人管理,实行职业病病人和疑似职业病病人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发现职业病病人和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按有关规定向区安监局、区卫生局和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劳动人事管理部门等报告。
4、单位安排职业病患者进行医疗和疗养。
对在医疗后被确认为不宜继续在原岗位作业或工作的,立即对其岗位进行调整。
5、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和复查等费用以及伤残后有关待遇和社会保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样本(2)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从事特定岗位、工作或接触特定工作环境所导致的身体或心理疾病。
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和权益,各个国家和组织都建立了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通过对职业病的报告、监测和处理,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播。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具体实施措施。
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是职业病防治的一项基础工作,它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职工的权益、促进职业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可以及时了解职业病的发生情况,为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其次,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可以帮助职工获得及时的治疗和补偿,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最后,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企业和社会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落实和推进。
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病的报告流程、报告的内容和方式、报告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报告的保密与权益保障。
在职业病的报告流程方面,应当明确职业病报告的程序和责任分工,建立健全职业病报告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
医院职业病网络报告制度
医院职业病网络报告制度篇一:医疗机构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参考版7.1)职业病报告与管理制度为加强职业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报告质量,为预防控制职业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深圳市职业病报告暂行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职责要求:(一)各门诊、社康及保健科室医生接诊可疑职业病患者时,立即报医院防保科(或者社康办,各个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定)。
(二)防保科严格根据疑似职业病管理要求进行上报,必须报告及时,处理规范;防保科定期对医院、社康疑似职业病报告进行查漏,查漏过程发现漏报病例要求首诊医生尽力补报,做到漏报率零。
二、报告程序首诊医生发现疑似职业病患者并上报防保科后,应仔细询问病史,详细在《**医院门诊/住院可疑职业病登记本》登记患者个人信息,如患者年龄、联系电话、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工种、本工种工龄等,并专本登记,妥善留存,同时填写《深圳市医疗机构职业病(疑似职业病)报告卡》上报医院防保科(或者社康办,各个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定)。
防保科(或者社康办,各个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接到临床诊断怀疑为急性职业病的,应当立即向患者的工作单位所在地街道预防保健所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报告,并经街道预防保健所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职业病防治专业人员调查核实。
临床诊断为可疑急性职业病的,应在2小时内,由首诊的医疗卫生机构向患者单位所在地街道、区卫生监督所填报疑似职业病报卡;并利用“罗湖区公共卫生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进行网络直报。
为可疑慢性职业病的,应及时组织患者单位所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市职业病防治院专家会诊,临床诊断为疑似职业病的,应及时向患者工作单位所在地街道、区卫生监督所填报疑似职业病报卡;并利用“罗湖区公共卫生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网络直报。
三、报告时限及方式诊断为急性疑似职业病病例,2小时内,利用“罗湖区公共卫生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职业卫生风险监测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并以传真方式和邮寄方式逐级上报;诊断为慢性疑似职业病病例,应及时负责填写《疑似职业病报告卡》,利用“罗湖区公共卫生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进行网络直报,并以传真方式和邮寄方式逐级上报。
职业病报告保密制度(5篇)
职业病报告保密制度为加强中心职业病报告管理工作,防止失、____事件发生,保护职业病患者合法权利,根据《保密法》、《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中心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网络管理员、职报员必须做好网络权限、职业病报告信息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
二、专用电脑录入、审核,定期更换____,职报材料专室、专柜保管。
三、职报档案定期归档、严格管理,未经卫计委和单位领导批准不得擅自透露职报信息。
四、自觉接受保密检查和监督。
____市第六医院感控科第二篇:职业病报告自查制度职业病报告管理自查、互查制度按照《____传职业病防治法》及市cdc信息中心要求,为进一步作好本中心职业病报告管理工作,本中心信息报告管理领导小组将____相关科室专业人员对本中心有职业病报告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职业病报告检查,提高本中心职业病报告、审核和登记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自查目的规范本中心相关科室职业病报告和职业病网审核工作;提高职业病信息发掘、预警利用和交流能力。
二、检查人员职业病报告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三、检查内容1、职业病门诊登记2、职业病迟报、漏报3、职业病卡片填写质量4、职业病报告网审核情况5、职卫科对所属部门职业病报告培训、检查和指导情况6、对检查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的效果7、对本中心信息报告和审核质量进行期中、期末评价四、检查方法1、检查形式:自查前进行相关人员会议和短期培训,之后按自查登记上逐项检查,检查完后进行结果反馈,小组讨论并提出整改意见;2、检查时间。
每半年____次,并根据应急要求随时增加自查次数和内容。
五、考核评估年终将全年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并提请中心领导审核,纳入年度科室工作考核,按中心相关制度进行相应的奖惩。
____市第六医院感控科职业病患者报告制度1、聘用作业人员时,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产生的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及相关权益如实告知作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欺骗2、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产生职业病种类,后果及其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河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后果。
2024年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一、报告责任主体1、用人单位;2、接诊急性职业病的综合医疗卫生机构;3、承担职业病诊断和体检的医疗卫生机构。
二、职业病报告管理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内的职业病报告监督管理工作,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单位负责报表的汇总统计上报工作。
2、职业病报告实行属地管理为了保证职业病报告不重报、不漏报,职业病报告实行属地管理,即不论隶属于____各部门,还是地方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____,一律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单位负责统一汇总上报。
职业病报告由用人单位、承担职业病诊断和体检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单位直接报告。
对于确诊职业病人,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3、法定报告人责任法定职业病报告责任人未按规定报告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三、职业病报告类别及时限职业病报告分为急性职业病报告、非急性职业病报告、疑似职业病报告和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
①任何医疗卫生机构接诊的疑似急性职业病均应立即向当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电话报告;②凡有死亡或同时发生三名以上急性职业中毒以及发生一名以上职业性____,初诊医疗机构应当立即电话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卫生监督机构;③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用人单位也应当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以上职业病报告在实施紧急报告后,应由确诊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在____小时内填报《职业病报告卡》。
2、非急性职业病报告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的职业病病人(死亡的职业病病人),应在____日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报告。
3、疑似职业病报告职业病诊断机构发现或接诊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在____日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单位报告;职业病体检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及时告知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到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
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范本
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规范职业病报告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并与相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保持一致。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的是建立健全职业病报告制度,强化职业病防治措施,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健康保障。
第二章职业病报告流程第四条对于出现职业病症状的员工,应立即向所属部门报告,并及时接受职业健康检查。
第五条甲方应设立职业病报告的专门通道,提供职业病报告的渠道和方法。
第六条员工要如实填写职业病报告,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和检查结果。
第七条对于填写职业病报告的员工,保持信息的保密性,并及时反馈结果。
第八条对于涉及职业病的工种或业务,甲方应加强职业病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
第三章职业病报告责任第九条职业病报告的责任由所属部门和甲方共同承担。
第十条所属部门负责及时收集、统计、汇总并向甲方提交职业病报告。
第十一条甲方负责对职业病报告进行核实,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四章职业病报告处理第十二条甲方应配备专门的人员对职业病报告进行处理和记录。
第十三条职业病报告处理包括收集职业病报告、核实病情、制定防治方案、组织执行防治措施等。
第十四条职业病报告处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和技能,保证处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五条职业病报告处理人员要保持信息的保密性,严禁泄露职业病报告相关信息。
第五章职业病报告责任追究第十六条对于故意隐瞒或虚假报告职业病的员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对于未按要求及时报告或处理职业病报告的部门或个人,将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解释权归甲方所有,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
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执行。
第二十条本制度的任何修改必须经甲方批准,并及时通知全体员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网络报告制度
1.人员
各网络直报责任报告单位应有至少1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网络直报,负责本单位各种报告卡的收集、填报工作;负责基础资料的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设有专人承担职业病网络直报及管理工作。
2.设备
各网络直报责任报告单位应至少有1台计算机,并能进行网络直报。
3.报告流程
各网络直报责任报告单位职业卫生填卡人员在填报相关纸质卡片时应首先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确保填报的报告卡(尤其是必填项)无缺项、漏项、错项、逻辑错误等;职业卫生网报人员在收到纸质报告卡时,应再次对报告卡进行审核,确保网报卡片(尤其是必填项)无缺项、漏项、错项、逻辑错误等。
对需要订正的报告卡,在规定时限内经过核实后在原记录下写清楚订正结果并网报订正卡片;对补报卡片,记录和流程与报告登记一样处理。
4.报告时限
尘肺病报告卡和职业病报告卡(非急性)于诊断后15日内上报;急性职业病报告卡(包括疑似急性职业中毒)在诊断后2小时内上报;农药中毒报告卡在诊断后24小时内上报;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在报告发出后20个工作日内上报。
当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且人数达到突发事件标准的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要求进行报告;中毒人数在突发事件标准以下的事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平台上以相关事件进行报告。
订正和补报卡片从发现之日起7天内及时订正和补报。
第十六条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单位申请领取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使用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使用Ⅰ类、Ⅱ类射线装置的,应当设有专门的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或者至少有1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其他辐射工作单位应当有1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专职或者兼职负责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依据辐射安全关键岗位名录,应当设立辐射安全关键岗位的,该岗位应当由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担任。
(二)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
(三)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应当有满足辐射防护和实体保卫要求的放射源暂存库或设备。
(四)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场所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五)配备与辐射类型和辐射水平相适应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包括个人剂量测量报警、辐射监测等仪器。
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单位还应当有表面污染监测仪。
(六)有健全的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放射性同位素使用登记制度、人员培训计划、监测方案等。
(七)有完善的辐射事故应急措施。
(八)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还应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
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开展诊断和治疗的单位,还应当配备质量控制检测设备,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大纲和质量控制检测计划,至少有一名医用物理人员负责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