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潮汕史实

日本侵略潮汕史实
日本侵略潮汕史实

明洪武二年1369

命杨载宣谕倭国

是年倭寇(患)惠、潮诸州,时天下初定,海内*安,倭夷窃发,滨海骚动,乃命行人杨载使日本,以玺书宣谕其国王。略以诏书到日,如臣则奉表来廷,不臣则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如必为寇,朕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岂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图之

二十六年1393

诏沿海练兵备倭

是年八月命安乐侯吴儏永定侯张全统率武*于广东沿海卫所,练演以备倭寇。

三十年1398

倭掠大埕所

初洪武三年置大城所于小金山之下,是岁倭寇猝至劫掠无算,居民奔避所城内,东门百户殷实开门纳之,民免于难,西南北三门百户韩马谢闭门坚拒,多遇害。事闻至京,皆论死,传首本所以纾民恨,子孙革袭,终明之世尚缺三百户,谓之缺户。

明永乐九年1411

昌化百户追残倭至潮

是年倭攻陷昌化,千户王伟战殁,百户王昌等追至潮州西头湾或之

十九年1421

春正月倭寇潮阳,靖海所李珪御之

春正月倭寇靖海所,副总兵指挥李珪御之,倭遁去,生擒十五人,斩首五级,所获器械送京师。

明宣德元年1426

倭夷通事刘秀勾引倭舟入于湾港,威召乡村赴舟领货,名曰放苏,所至抄略,至上里乡,耆民陈彝率众拒之,捶其酋,多所杀伤,倭舟遁。时乡人皆携家避莲花鲤鱼二山寨。

明嘉靖二年1523

倭之南澳互市

浙江市舶司罢,倭之南澳互市,给事中夏言奏,祸起于市舶,请罢市舶司。市舶既废,番船无所容,乃之南澳互市,期四月,终至去以五月,不论货之尽与不尽。于是凶党构煽,私市益盛。倭商不肯归,倘佯海上,而变遂作。

三十六年1557

倭袭黄岗

十二月倭由鋈屿趋潮州澄海界,登岸袭陷黄岗土城,寻奔诏安,蹂躏惠潮沿海各县。

三十七年1558

正月倭自漳泉入揭阳,掠大川、蓬州、钱岗、凤山诸村,官兵击败之。二月倭自潮州之鮀浦攻蓬州,千户所佥事万仲分部水路兵马东南哨攻之,临敌而哨兵皆溃,领哨千户魏岳高洪俱死。

十月倭踞黄冈略回来

十二月倭屯荆陇劫掠潮惠

三十八年1559

冬十月倭寇如潮阳

十一月倭会海寇许朝光攻海门略黄冈蓬州

十二月俘斩倭寇

三十九年1560

都指挥使武尚文御倭潮阳

二月倭复犯潮州

六月知县翁梦鲤御倭潮阳

倭侵大埔

冬倭寇上里

四十二年1563

倭续犯海潮揭各地

四十三年1564

春三月大破倭寇

明隆庆二年1568

倭寇惠澄

曾一本挟残倭寇略沿海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

夏五月任可容败倭海上

二十九年1601

倭泊南澳

三十一年1603

倭犯海门

民国八年1919

五月潮汕学生响应爱国运动对日经济绝交

民国十四年1935

五卅惨案发生,六月民众对英日经济绝交

民国二十一年1932

二月日舰因汕报倭皇时间驶进汕头港威胁,未几角田之案

(角田案:日本人角田因病暴毙在汕头联和里街头,尸体被搬进日本人所开的博爱医院用枪补射后诬为中国人暗杀,日本领事强硬交涉,后经过验尸真相大白,但日本人仍纠缠不休,最后中方以汕头存心善堂的名义补偿五千元了事)

民国二十二年1933

日本人在汕头商平路开“太阳咖啡店”,内设舞场,勾引游荡少年以刺探当地军政情报,汕头市政府根据公安局呈报,函告日本领事克日关闭。

明国二十六年1937

7月7日卢沟桥事变

8月31日晨八时,两架日本飞机进入潮汕一带侦察并轰炸丰顺汤坑留隍等地,这是日本飞机第一次轰炸潮汕

9月3日,8架日机轰炸汕头,9日轰炸汕头潮安,16日轰炸揭阳城,炸死平民二十几人,炸塌房屋数十间。

民国二十七年1938

6月21日,日寇以战舰攻打南澳,在隆澳西乡登陆,日军首次踏上潮汕土地。日军在南澳成立维持会后撤去,7月,国军光复南澳,日本军再次以舰艇围困南澳,守岛国军弹尽粮绝,殉国者四百余人。

10月12日日军在大鹏湾登陆,21日广州失守,潮汕人心浮动,城市居民纷纷迁避内地。

6月至10月,日机漫炸汕头潮阳揭阳丰顺,日舰炮轰海门、广澳、南港、外砂。

6月19日日舰炮击潮阳海门

6月24日日机炸揭阳曲溪糖厂

7月2日炸汕头、丰顺,仅汕头金山街平民死伤百余人

8月31日日机八架轰炸丰顺城,投弹六十五枚,毁民房商铺百余,死百余人,伤一百七十余人,丰顺学宫、县立中学被炸毁。

10月11日日机轰炸揭阳进贤门

民国二十八年1939

1月22日日机轰炸揭阳城北对河车站

3月26日日机扫射由揭阳开往汕头的大华轮,死伤多人

5月4日日机炸汕头、枫溪、意溪

5月5日日机轰炸汕头

5月6日日机再次轰炸揭阳曲溪糖厂、汕头机场

5月14、17、18日日机一再轰炸汕头

6月5日,十余艘日本军舰抵达汕头外海停泊

是月,潮汕铁路奉命拆毁

6月21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凌晨,日陆军三千人、军舰三十余艘、飞机二十余架三路齐进,在飞机轮番轰炸后由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经水路绕袭庵埠、金砂,激战一日后夺取金砂,当晚八点汕头守军因背腹受敌而撤退,市政府辗转迁往普宁里湖、丰顺等地。

结束夺取汕头的战斗后,日军迅速向潮安县推进(今潮州市区)。一路遭到国军和当地保安团阻击。期间从潮安县城驰援的游击队和汕头守军曾联手试图反攻汕头市郊,未果,日军迁怒平民,在梅溪屠杀了一百多居民。

6月25日,日寇分两路沿韩江和潮汕铁路进攻潮安,一路与国军和保安团、常备中队(地方政府武装)激战,至28日攻陷潮安城。县政府、第五区专员公署、驻军第九旅旅部均外迁。

6月29日日军进兵澄海县城,县政府已于24日撤往程洋岗,县长仍镇守县城。日寇占城一日后撤出。

7月12日日寇再次进入澄海骚扰,出城时被澄海自卫大队伏击,16日日军报复反攻,陷城后大肆焚杀,死者仅姓名可考的七百余人。18日日军退守庵埠,伪和平军驻澄海。

8月,国军独立第九旅联合保安团反攻潮安县城,被围困,与日寇巷战,伤亡惨重,一名营长多名连排军官殉国,多名军官奋战至只身一人,弹尽粮绝自杀殉国。

8月15日汕头伪政府成立。

十一月日机惨炸揭阳城

是年日机叠炸揭阳各地,6月22日炸揭阳城、炮台市,26日县政府迁乔南里,28日日机一架在李网村坠毁,7月12日县政府迁回县城。8月5日、8日,日机两次轰炸炮台市。9月19日炸大西灰窑,10月17日炸曲溪,29日炸揭阳城,11月3日炸曲溪,16日炸揭阳城,28日大炸揭阳城,下弹数十枚,塌屋百余间,死者四十八人,伤八十余,午后炸棉湖市,亦投弹数十枚,塌屋百余间,死伤惨重。19日复炸揭阳城。及12月9日又炸北门近城附村西门外南社、乔林、下寨、锡场、华清、新河、沟口等村

枫溪乡民迭败来犯日寇

日寇据潮安城后数犯枫溪,村中望族吴氏倾家募集丁壮御之,乡长吴西*亦力助官兵作战,计自6月至11月凡杀伤寇百余毁其坦克车一辆,11月25日尤惨烈。

12月日寇攻邹堂不逞

12月6日日寇进攻揭阳邹堂钱岗乡民及黄国俊部御之,寇退去

11月28日日寇为打通闽粤通道,命伪军进扰饶平南部,被国军击败。

12月8日日寇进攻苏南不逞

二十九年1940

1月2、3、4日驻潮安日军千余人猛攻西塘,被我军民击溃,逃窜回城途中迁怒乡民,沿途乡村被屠,死伤少者数十多者百余。

2月26日国军独立第九旅瞄准驻澄海伪军进攻福建东山岛失败退守的时机,联合周边部队和自卫大队进攻澄海,当晚经巷战后收复澄海,27日汕头日军反攻澄海,与守军展开城市攻防战,澄海城几易其手,至3月18日终为日军占领。

3月初日寇从潮安城、汕头两路进攻枫溪,又一路从潮安北门进攻古巷、登塘后南下夹攻枫溪,枫溪沦陷。日军因枫溪一带(今枫溪区及以南潮安县桑浦山东麓)抗战积极,重兵攻陷各村后大肆报复,各村屋宇被焚者十之六七,多个村庄被毁殆尽,乡丁被杀无数,妇女被污者数百人,各路守军激战中伤亡也重。

是役各路守军退守婆姐岭(大脊岭,俗称“大赤岭”),奋战多日止住日军进攻步伐。

3月6日、7日日寇从潮安金石、大窖方向进攻登岗,8日始进入登岗市、桃山乡剽掠,9日以千余兵力进逼炮台市,是日炮台市失陷,守军转移,北河江面船只被悉数移泊他处以防日军渡江进攻揭阳城。当日揭阳城震动,军民漏夜出城避祸,场面狼狈。11日日军撤往塔岗、南陇、邹堂方向。

是役揭阳二区十二乡除蕉山华美园早已沦陷外,余十乡无一幸免,杨淇、登岗、桃山、新市、炮台损失尤重,乡民被虏杀者数百人,妇女被污者不可胜数,其时揭阳县政府一度移设江灏,越月迁回。

4月寇犯登塘,又屠劫都问下云溪口诸村

4月27日寇犯(澄海)苏南不逞

6月大败寇于(达濠)马滘

6月18日,寇扰揭属仙溪白宫等村,我自卫队袭击之,毙寇中尉一员。又19日枫溪寇犯阳海山不逞

8月寇仅供潮阳至海门占饶平之海山

10月寇频扰潮饶澄揭边境

11月20日寇海军陆战队三百余合潮汕驻寇百余分袭澄揭,进兵揭属广裕墟,抢掠物资。一由鸡笼山攻占莲塘小坑。是役我军营长杨奕鸣【一作一民,揭阳北洋乡人】殉职。24日踞桑浦山塔下寇开沙溪头扰附近村落

12月31日晨七时,寇机十九架分二批袭潮安之登塘白水揭阳之新亨。午十一时十一架分二批袭揭阳城,历一时二十分,北门河边一带落弹数十枚,计共死平民三十四人,伤四十六人,毁民屋百余间。妈宫前宫仔脚受灾最惨,真理中学损失亦重。又是1月6日寇机炸揭阳之浮山3月3日炸揭阳城毁屋多间死九人伤者十余,又袭乔林村扫射大华轮、永安轮于北河,11日炸三洲马坵。

是岁大饥,汕头人肉鬻于市潮安城有拾马粪充腹者揭阳城饥民抢米。

三十年1941

1月我军出袭枫溪。1月3日我登塘防军向枫溪击袭,毙敌二十余。

2月寇扰桑浦山诸村大掠,我出击山边山。2月16日下午塔下山龙阁寇炮击我仁里生聚洋X 月山,进犯贾里X头,18日晨,寇分三路经娱乐桥、深洋、高厝洋向我进犯,在仁里高厦贾里大肆焚掠又20日在潮安城北竹竿山炮击高厝塘水水美及龙翔寨,纵火焚烧,死伤数十人。23日晚我出击山边山,毙寇百余,获战利品甚伙。

3月寇陷潮阳城。3月24日夜寇坂口大队部步骑兵二千余人于飞机掩护下由达濠渡河,分路由河浦街心石后街及马滘进袭潮阳城。又以战舰数艘载兵自海门登陆来攻。县长沈梓卿原于18日先得情报而不为备,变起仓卒,寇兵入境官吏犹多在梦中,25日晨县城遂陷。伪县府自达濠迁县城,我县政府则迁胪岗(越8日寇自白虎山炮击胪岗,再迁港头上厝乡,7月20日寇陷港头再迁陈禾陂,越日推进鹤洋)。是月30日我军分路反攻潮阳,一度冲入县城,旋退守白竹村,激战颇烈。31日晨寇炮击华阳西路,我军则与寇战于梅花金浦。我固守和平之线。25日寇机分飞炸揭阳之新亨,死伤五十余,塌屋数十间,又炸潮阳之赤寮贵屿等处均投弹数十。

4月我军反攻潮阳城进逼西郊。4月我军配合地方团队计划反攻潮阳城。以预备第六师师长杜骏伯为指挥,揭阳县长林先立任潮普揭三县团队司令,军内輋为左翼,独立23旅1营为右翼军临崐7日晚出动约于中夜会师西郊乃左翼以迷道衍期右翼进据西山与寇激战以移时迟约兵不至,退而扼守梅花金浦。及左翼越牛牯岭直迫城郊,六时占将军山芒头山等据点。敌据西岩顽抗,鏖战至九时许乃旋师,初寇闻我军大举来攻颇有弃遁意,诘朝援至复坚据焉。4月9日我军自内輋退深洋,俄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刘志陆亦临前线再策划反攻而寇兵10日陷内輋,焚屋六七时间,杀村名数十,又分兵入桑田犯我左翼,11日以飞机轰炸赤寮仙陂深洋内輋桑田华阳,落弹二百余枚,我军被迫分道后撤,11日寇机炸揭属之翔龙尖山,14日又炸潮阳之关埠

5月寇犯大脊岭我击败之、

6月寇修筑汕头机场演戏防空。6月日美邦交日趋恶化,汕头寇征工修筑飞机场,演习防空并于妈屿口布水雷,潮阳城通华阳军路竣工,26日日晨四时泊惠来澳角寇舰陆战队三百人

犯神泉,午后退去

7月大风雨揭阳南北溪泛滥,马坵堤溃决,各县早造失收

三十二年1943

一月23日寇占杨淇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并不是中国最有民族意识的时候

: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并不是中国最有民族意识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被满清奴役太长时间,民族意识一点都不强,鸦片充斥,还不如现在.是日本,和列强的侵略激起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第二,日本一直在搞脱亚入欧,中国也不需要对其他国家有什么领导权,中国的外交特征就是绝对不干预其他国家主权,你见过我们干预哪个国家包括非洲国家的主权,所以很多非洲国家领导和人民非常感谢我们,觉得我们不祥某个国家总是想控制别人,所以谈不上领导权.日本就更没有什么领导权了,那是美国的事. 中日关系世仇来源以久,古代日本就喜欢在我们的边界抢,杀,被打败过,唐代时关系还可以,但是我们都知道,日本资源匮乏,尤其在古代不象现在还有科技可以发展国家,都是农业,日本人当然吃不饱,经常抢我们.但是最大的伤害是二战,日本十分残忍的屠杀了3500万中国人,大多是手无寸铁的平民,还对我们实行细菌战等用活生生的中国人作实验,连外国人都说当时的南京成了地狱.现在还不承认历史,参拜战犯,侮辱我们.造成善良的中国人无法再原谅,但是我们还是愿意和平相待,目前关系和平为主,但是中日关系需要的不只是我们的努力,更多的需要日本方面努力,最起码承认历史. 24 回答时间:2006-11-6 20:51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aiyiyi2006|四级 擅长领域: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10-10-22熊猫事件,渔船事件给中日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日关系现在是什么样 (14) ?2009-6-3论述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22 ?2010-12-8请问自钓鱼岛问题到现在,中日关系的恶化会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2011-3-5中日关系现在如何? ?2010-11-21中日关系现在如何?现在出国去日本有没有影响? 4 查看同主题问题: 其他回答

从日本政府的历史态度看中日关系

从日本政府的历史态度看中日关系 学校:河南大学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历史学 指导老师:朱海燕 姓名:张一帆 学号:1121106310

从日本政府的历史态度看中日关系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应该及时承认历史事实,承 担战争责任,但东京审判的不彻底,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逐渐放弃对日本战争责任的追究,中韩等受害国也没有及时要求日本承担战争责任,种种原因使日本政府没有及时认清错误并承担责任。日本右翼势力也不断发表右倾言论,并给政府施压,这使日本政府出现了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活动。虽然战后中日之间的经济、文化等交流频繁,但在历史态度上,中日双方未达成互信,日本政府否认历史事实、逃避战争责任的历史态度使中日关系处于“政冷经热”的形势下。在二战结束70周年的契机下,今年安倍政府的历史态度非常值得关注。 关键词:日本政府历史事实战争责任历史教科书 Summary: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Japan, as a defeated nation, should be timely to assum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war. But Tokyo trial is not thorough, the United States gave up on Japan’s war responsibility accountability, South Korea and other victim has not promptly asked Japan to take responsibility. This did not make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recognize the error in time. Japanese right-wing forces have continued to express rightist rhetoric that the government appeared to modify textbooks, visits to the Yasukuni Shrine. While economic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fter World War II are frequent, in the history of the attitude, the two sides did not reach a mutual trust. Under the Japanese attitudes of denying historical facts and evading responsibility for the war, Sino-Japanese relations are in the form of “politically cold and economically hot”. In the seven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Abe government’s attitude towards history is worth of attention. Key words: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Historical facts Responsibility for the war History textbooks 正文: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的历史态度一直备受关注,在国际社会引发了热烈讨论,中国人民作为战争受害者,也强烈要求日本政府摆正历史态度。但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有意地表明了日本政府否认历史事实、逃避战争责任的历史态度,这样的历史态度给中日关系的发展带来严重隐患。虽然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使中日外交关系正常化,两国在经济、文化上也有了更多的交流,但是在政治、历史问题上,并未达成互信。所以,分析日本政府历史态度形成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对日本政府否认历史事实、逃避战争责任的具体表现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同时,考察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这一特殊问题,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及其产生背景,能够在未来更好地寻找契机,为双方关系的发展做出努力。 一、日本政府对历史事实的否认和模糊化 二战结束后,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的事实相继被挖掘,国际上要求日本承认历史、承担责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为了逃避战争责任,日本政府就否认对华战争的侵略性,否认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等历史事实。 (一)日本政府否认对华战争的侵略性

日本侵略中国时的原因

日本侵略中国时的原因 1.日本地小资源少人多经常地震。关东大地震几乎摧毁了东京。占领中国后可往中国移民。 2.日本自古就有占有大陆,称霸世界的野心。比如明朝时候的侵朝战争,甲午战争和日俄 战争。 3.因经济危机使日本国内经济萧条,社会动荡。政府扩大军事开支和军火产业规模。这样 结果只能选择战争。 4.日本国内少壮派军人纳粹思想严重。自行其是,擅自发动918事变。 5.30年代中国相对稳定,虽有国共相争。但因为底子薄,经济发展较快。日本国内却经济危机停滞不前。日本当权者坐不住了,再这样发展下去日本就没机 会了于是发动战争。 问题的提出 作为研究抗日战争的学者,笔者常常会被人问起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小小的日本为什么会侵略一个比它大得多的中国?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大的问题,涉及中日战争广阔而复杂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理等种种因素,以致我们常常不知如何才能简明扼要地加以回答。 从地理规模来说,日本的面积是37万多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中国的云南省。但令人不解的是,就是这 样一个小国,却连年不断地发动对外战争,给亚洲的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带来了罄竹难书的浩劫和灾难。事实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也不是从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开始的,而是从16世纪中国的明王朝时就开始了,那就是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的骚扰和侵略。 日本军国主义者对这个问题倒是有一个答案:日本列岛是一个蚕,中国则是一片桑叶,蚕就是要吃桑叶。日本的老师就在课堂上给自己的学生们灌输这个观点:日本的形状像个蚕,支那则像个桑叶,蚕吃桑叶天经地义,否则蚕岂不要饿死吗? 要回答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既要看日本的因素,也要看中国的情况。 从日本方面看,首先是它想侵略中国,其次是它有能力侵略中国。前者解释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后者则回答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 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第一个问题:从日本方面来看。它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为什么想侵略中国?也就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在哪里? 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它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那么,日本为什么会形成军国主义的传统呢? 1.这首先和日本的武士道密切相关 残酷心态。比如,为了培养小孩子的胆量,深夜派他去死刑刑场取死人头,谁敢做就给谁奖励;给小孩 喝红色的羹汤,让他体验喝血的感觉。 2.与军国主义密切相关的第二个因素是天皇制 日本的天皇制有两个特点:一是万世一系,从未改姓,绝大多数日本国民对天皇有着绝对的精神信仰; 二是天皇不掌握实权。天皇制的这一特性,也被日本利用于军事领域。日本军队实行所谓的统帅权独立制度,即军队的指挥权不归内阁而归天皇,日本军阀可以借助天皇的名义随意对外用兵,日本的政党体制对日本军方不起约束作用。 可以说,军国主义是日本侵略成性的根源所在,而武士道和天皇制,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得以形成的精神支柱和政治基础。

日本为什么会侵略中国---分析非常好!!

日本为什么会侵略中国 从地理规模来说,日本的面积是37万多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中国的云南省。但令人不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却连年不断地发动对外战争,给亚洲的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带来了罄竹难书的浩劫和灾难。事实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也不是从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开始的,而是从16世纪中国的明王朝时就开始了,那就是倭寇对中国东南沿海的骚扰和侵略。黄仁宇在他的《万历十五年》一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在16世纪中叶,日本这一个岛国能够严重威胁本朝(即明朝)东海沿岸各省的安全,这种现象是很难理解的。合乎逻辑的倒是本朝的士兵应该越海进攻日本。因为当时的日本不仅地狭人稀,而且几十年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内战频仍,法律和纲纪可谓荡然无存。本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被一个极有组织的文官集团所统治,中央指挥地方如身之使臂,极少发生抗命的事情。同时我们这个帝国在名义上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常备军,人数多达二百万。但是,拥有200万军队的统一的明王朝却丝毫没有侵略日本的欲望,倒是并未统一且内战频仍的小日本大有吞并中国的企图。16世纪末,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就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灭亡中国,迁都于中国,天皇居北京。”可见,地盘不大的日本野心实在大得惊人。日本军国主义者对这个问题倒是有一个答案:日本列岛是一个蚕,中国则是一片桑叶,蚕就是要吃桑叶。日本的老师就在课堂上给自己的学生们灌输这个观点:日本的形状像个蚕,支那则像个桑叶,蚕吃桑叶天经地义,否则蚕岂不要饿死吗? 这真是可笑的歪理邪说。 要回答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既要看日本的因素,也要看中国的情况。 一、日本方面: 从日本方面看,首先是它想侵略中国,其次是它有能力侵略中国。前者解释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后者则回答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一)、第一个问题:从日本方面来看。它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为什么想侵略中国?也就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在哪里? 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它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那么,日本为什么会形成军国主义的传统呢? 1.这首先和日本的武士道密切相关日本的武士道是大家熟知的一个名词,但武士道究竟是个什么货色?它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日本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日本历史上曾经历了很长的战国时期,大名领国群雄割据,混战不已,并逐渐形成了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1192年,日本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从此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武士统治时代。“武家习气”、“弓矢之道”与中国的儒家伦理相融合,就形成了忠君、节义、廉耻、武勇、坚忍等一整套封建伦理规范,统称“武士道”。武士道的形成使武士意识大大强化了,它不但从伦理关系上加固了武士阶级,而且使武士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更加明确了。中国儒家伦理所倡导的儒雅之风,不但没有使日本武士变得像中国儒生那样弱不禁风,反而给嗜杀的武士罩上了儒雅的外衣,使其在血泊与文墨之间达到心理平衡。封建武士经常为试刀而无故砍杀路人,然后彬彬有礼地朝死者鞠上一躬,说声“对不起”。这典型地体现了日本武士所具有的文质彬彬和凶残嗜杀的双重性格。这也是日本武士与西方强盗的不同之处。在武士统治的数百年间,武士道一直被作为日本社会伦理的基本内容而加以宣扬,武士道潜移默化的熏陶,使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性格中具有强烈的强悍尚武的特点。明治维新推翻了武士阶级的统治地位,废

美国的占领政策与日本历史反思

美国的占领政策与日本历史反思 孟庆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日本政府从未对其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有过正确、深刻的认识。日本一些人一直不承认战败“投降”,只提“终战”,极力回避侵略事实,千方百计掩盖、甚至歪曲二战历史,在战争根源问题上一直没有进行认真彻底的反省。近年来虽然开始承认其侵略和殖民统治周边国家的事实,但依然缺少谢罪和反省的诚意。作为战后单独占领日本的美国,对日本具有主宰性的影响。对于战后日本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稳定,美国政府和美国占领当局的积极作用固然不可否认;但对于日本政府和国民至今未能对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和责任进行深刻的反思,美国自然也难辞其咎。 独占政策的双重作用 美国早就谋划独自占领日本。杜鲁门总统在日本投降前夕就已做好独占日本、防止苏联势力进入日本的准备。1945年8月底,麦克阿瑟率40多万美军进驻日本,控制所有的主要城市和战略中心,将日本完全置于美国的控制之下。 战后初期美国的对日占领政策服务于其远东政策的大战略,主要有防范日本军国主义东山再起和阻止共产主义在远东的扩散两大目标。美国出于上述战略利益考虑,对日本采取了既打击又利用的政策方针。 美国人大权独揽的盟军司令部在日本实行“间接统治”,麦克阿瑟成为日本的“太上皇”。无论是军事、政治、经济,还是以外交、思想、文化而言,美国都是决定战后日本政体乃至全部命运的主宰者。纵观美国远东政策的变化及其随之进行的对日占领政策的调整,美国独占日本具有明显的两重作用。 进占日本之初,美国占领当局还能认真执行中、美、英《波茨坦公告》的规定,推行以使日本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两大原则为指导思想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为了根除日本的战争潜力,“确保日本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美国在日本推行了民主化改革,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两个领域,基本上割除、改造了日本最富侵略性的机制和势力。麦克阿瑟直接干预制定了《日本国宪法》。在美国占领军主持下,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遭到沉重打击,约4200名战犯嫌疑人中,约2500人被判刑,700余人被处死。这些措施对于摧毁日本战前军事封建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从而为战后日本资本主义的平稳发展扫清道路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在客观上有利于日本民主力量的发展。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美国的日本战后重建政策和措施是成功的,特别是在日本这样一个社会,其文化传统、民众心理和思维方式与西方截然不同,但在战后很快实现了政治和社会稳定,基本上实现了民主化改造的目标,并形成了稳定的民主制度。 二战后,在日本周边没有能够真正影响美国对日重建政策的国家和力量。日本在国际社会没有同情者,“整个亚洲都对日本充满了憎恶;他们在世界上唯一可能的朋友是美国”。毫无疑问,美国有足够的力量对日本施加影响。但在改造日本的过程中,美国并没有利用自己在日本的主宰地位,使日本对历史进行应有的、有利于地区和平的反思,对因侵略战争给亚洲周边和其他国家造成的伤害进行深刻的反思。可以说,日本反省不力,军国史观复活,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日本的袒护和怂恿难辞其咎。 总的来说,美国对日占领实行的是一套实用主义政策。在进行民主化改造的同时,为了

日本侵略中国-作文

日本侵略中国 在远古时期,在日本还是奴隶制度国家时,在日本还是在大河时期时,他们日本,效仿中国的文化、制度、艺术、科技等等。 但是在中国不是亚洲最强国的时候,他们轻视了中国,并且侵犯了中国的领域,这是令人可耻的事情。 日本在这件事情上是做得很可耻、很令人怨恨。 可能大家会说:当时日本太强了!可是你们再仔细想,他们是效仿中国的文化的,但是为什么最后中国这么一个大国被一个岛国霸占了那么多的地区,那么多年?为什么啊。 因为中国人缺乏的正是团结,正式向别人学习的态度。 日本先是向中国学习,在向美国。 但是中国呢!向谁学了,可以说,中国科技发展是最有潜力的,并且中国人是世界上很聪明的人了,但是你可能会说:犹太人,就是比中国人聪明。 是的,我不否认。 但是,中国的历史,是最早发展的,并且是渊源流长的,比犹太人的出现,是早了很久很久的。 为什么当时中国自己能建造出圆明园,而不去探究军事力量的武器呢。 还有人会反驳我:因为那时的中国并不能想出来。 那么就是我要说的重点了:日本那么卑鄙的国家,那么好胜的国

家,为什么都可以去请教中国的文化,美国的力量武器,而中国为什么就不能在这一点向日本学习呢?他们所做得事情,是让人们可以唾骂的,但是他们使用中国的力量打败的中国,不是吗?从这一点看:日本人是聪明的,是懂得什么叫大丈夫能屈能伸,而中国在这一点,作的远远不如日本,根本就在这一方面不能和日本相提并论,太差了。 但从另一点看,日本人是心理变态的,因为他学习别的国家的文化,这不要紧,但是你学了,就别在攻击人家,因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他们呢,如果没有中国,他们的科技发达,会推迟几百年,甚至几千年。 他们应该有感恩之心那。 而且他们现在,还竟然穿着所谓和服的中国古代服装(只是稍有了一点变化),这样的现况说明,日本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中国古代思想上,只是军事进步,而思想却是一塌糊涂。 他们把中国的茶道名正言顺的搬到了他们国家,不就是把名字改了改吗,把中国汉字的偏旁部首当成了基本发音,他们就是一点脑子都没动,抄袭中国的文化是有罪的,但是他们永远抄袭不了中国人民的精神。 他们是可悲的,只会一味的抄袭。 但是,如果这种抄袭的计能能用在学习其他国家科技上的发展,也是对自己国家很有帮助的。

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原因 日本自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曾长期不断地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当然有一系列的复杂的原因和背景,但 归根结底,经济问题是日本侵华的最本质的和最重要的原因。 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固有的特点决定其必然对外侵略扩张 首先,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这是日本对外特别具有侵略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明治维新虽然实行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但是并没有彻底根除封建制度残余,它在经济领域遗留了大量封建因素。如:日本的财阀组织,象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这些组织不是以银行为中心形成的,而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中心结成的特殊形式的“家族康采恩”,其组织内部维持着森严的宗法式家族统治;在日本的工矿企业中,封建式的剥削方式,象师徒制度、包身工制度、罚款、减薪、减食等盛行;特别突出的是封建土地制度仍被部分地保留下来,因为明治政府在农村中实行的土地制度改革主要是根据土地的实际支配权确立土地所有权,即由农民世袭租种的土地、农民短期租用的土地归出租人所有,典押的土地归受押人所有。这就使在明治维新以前已拥有耕地面积三分之一支配权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成为了土地的合法所有者,而占全国农户1/3的贫困农民则因丧失份地而成为佃农,出现了作为天皇专制政权在农村支柱的新的地主阶级。与土地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税制改革是由国家统一征收地税,并按地价计征,用货币交纳,地租一律直接向土地所有者征收。所以,地税改革加强了地主对农民的掠夺。由于高额地租和商人高利贷剥削,再加之农业商品化的扩大,加剧了自耕农的破产,进一步扩大了佃农的队伍。然而,农村中个体农民的破产和土地所有权的集中并没有引起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因为高额地租比经营农场更有利可图,因此,占有了破产农民土地的大部分地主和商人高利贷者,并不去雇佣农业工人经营资本主义大农场,而是把土地分成小块,租佃给破产农民,从中取得高额地租。明治维新后,直至20世纪30年代,日本作为一个落后的封建的农业国的特征仍十分明显。193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在日本内地人口当中,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多得多。农家的户数为五百六十万户,这个数目自明治年代以来几乎没有变化。而且占国土的大半和总人口半数的农民在生活上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与工业的进步相比,农业之所以停滞,是因为农业的基本生产关系没有现代化,半封建的地主制度仍然牢固地存在着。在五百六十万户的农家当中,自耕农占百分之三十二,佃农占百分之四十二,可见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民还被束缚在地主佃农关系之中”。“农村的生产关系基本上是地主佃农关系,农业生产停滞,大部分农民处于极度贫穷状态。” 上述情况导致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畸形,即资本主义大工业同封建落后的农业并存。在这种经济结构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促进农业、中小企业的现代化,它是把从半封建的农业中所产生的廉价劳动力作为同外国工业竞争的主要武器。由于产业后备军的大量存在,更造成了恶劣的劳动条件和低工资制,使工人处于连劳动力再生产也很难实现的恶劣的生活环境之中;同时,由于寄生地主的大量存在,农业经营恶化,广大农民也处于贫困的境地。因此,经济结构畸形性的后果:一是国内市场发展极不充分,资本主义一开始就缺乏稳定的国内市场,其经济的循环进程非借助于世界经济是无法实现的;二是国内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面对这些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日本只能向外扩张自己的经济势力,以获得海外销售市场,同时转移国内矛盾。然而,当日本经济兴起时,世界版图已被其它资本主义列强作为势力范围瓜分完毕,这样,日本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向外扩张经济势力,就只好依靠“军事力量上的垄断权”〔2〕,用超经济的手段,通过对外发动战争的途径达到其目的。如,甲午战争前夕,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存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难以得到自由的和全面的发展;还由于各工业部门之间的不均衡和发展步调的不一致,使日本资本主义在1890年陷入了第一次经济危机之中。此时,日本急欲向外寻找市场,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向海外扩张的热潮,盛极一时”。这样,“为了消除1890年以来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日本经济矛盾的深刻化而提出向海外扩张的要求,形成了1894年推动天皇制进行侵略战争的经济上的主要因素。” 其次,日本经济的后进性,也决定了它对外具有极强的侵略性和扩张性。日本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缺乏象英、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那种长期、稳定的工业技术发展过程,因而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很落后。不论在资本力量或技术水平方面,它都不具备同欧美资本主义进行对等竞争的能力。这决定它只有避开自由竞争,“依靠军事上、政治上的独占来强烈地寻求足以弥补这种缺陷的市场,即殖民地。” 另外,日本又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所以,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资本、原料等方面对外都有极大依赖性。如,它的对外贸易结构就明显地表现了其经济后进性的特点。它除了向美国输出本国的生丝和向东南亚地区输出加工的棉纺制品外,就是以政治军事为后盾,把大量的棉制品和重工业品输出到中国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并从那里输入国内所缺乏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显然,日本要赶上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仅靠本国的实力是无法实现的,它必须借助世界经济的力量,而这种借助,对于日本来说,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依靠军事力量进行经济扩张。

日本侵略中国之原因分析

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分析 近两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与建党9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我们迎来了普及历史知识、深化民族记忆的良好契机。电视作为集公共性、传播性、针对性、亲民性等特点于一身的媒介,在众多宣传主流价值的媒介形态中脱颖而出,其中掀起的一股抗战题材电视剧的播出热潮,尤为引人关注。 日本国土面积仅有37万多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中国的云南省大小。但令人费解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在近代却连年发动对外战争,给亚洲血多国家尤其是中国带来了罄竹难书的浩劫和灾难。一个小小的岛国为什么会侵略一个比它大得多的中国?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很复杂的问题,涉及中日战争广阔而复杂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华、地理等种种因素,而我们的理解常常只是片面的。 要深入了解这个问题,我们从两个方面入手:日本方面的因素以及中国方面的因素。 [1]从日本方面看,首先是它想侵略中国,其次是它有能力侵略中国。前者解释日本侵略中国的必然性,后者则回答日本侵略中国的可能性。 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一、日本方面 1、自然环境 日本列岛位于亚欧版块和太平洋版块的接界处附近,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严重的地震则每一个世纪都会发生几次。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东京地区的高楼在地震中悉数毁掉。东京等地有许多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精品之作在地震中化为一堆废墟,全国约有1/20的财产在地震中被大自然毁坏,人员伤亡不计其数。另外自然资源也十分匮乏。基于以上原因,日本一直在寻找一处适合居住的大陆,以及廉价甚至是可以无偿夺取的资源,而中国正符合他们的需求。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实行屠杀政策,把东北部分地区的中国百姓全部屠杀,然后从本国迁移了部分人口在这里生活。 2、民族文化—军国主义传统 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它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这种传统的形成首先和日本的武士道密切相关。日本的武士道是大家熟悉的名词,但它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它对日本有什么作用和影响?日本历史上曾经历了很长的战国时期,大名领国群雄割据,混战不已,并逐渐形成了专事征战杀伐的武士阶级。1192年,日本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从此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武士统治时代。“武家习气”、“弓矢之道”与中国的儒家伦理相融合,就形成了忠君、节义、廉耻、武勇、坚忍等一整套封建伦理规范,统称“武士道”。 武士道的形成使武士意识大大强化了,它不但从伦理关系上加固了武士阶级,而且使武士的思想和行为特征更加明确了。中国儒家伦理所倡导的儒雅之风,

近代史论文—日本侵华战争的根源

中国近代史论文

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根源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其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结合的产物,日本侵华也不例外。本文就"日本侵华这一历史事件的必然性何在"这一问题,来寻找和探讨日本侵华的历史根源。就时间而言,它始于亚洲的大门被欧美列强打开之后;就其发展程度而言,它又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步伐相一致;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又可划分为政治根源、经济根源、人口根源和思想根源等几个方面。本文就是以其具体内容为载体,其他方面容入其中来论述的。 [关键词] 日本侵华政治根源经济根源人口根源思想根源 一、日本侵华的政治根源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日之间的邦交关系一直非常友好,日本侵华的政治根源始于近代亚洲遭到西方列强入侵之后。日本在近代之初,和其他国家一样,也是在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炮火下被迫打开国门的,与此同时也不得不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直到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才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但由于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是日本人民通过革命取得的政权,因而在掌握了政权的日本统治阶层中,就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这样的看法:企图通过对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侵略,以求得本国的发展,进而充当欧美各国在亚洲的尖兵,以提高其"国际地位"。吉田松阴是明治维新"元勋"们的导师,他对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统治阶层有过巨大的影响。他在1855年曾说:"俄美肯定讲和,我等决不能违次而失信于戎狄(欧美各国)。唯

应严章程,笃信义,乘其间培养国力,换取易取之朝鲜、满洲、中国,使失之于俄国之土地,偿之于鲜、满",①,"失之欧洲,取之亚洲" ②。这两段史料都反映出日本近代初期就已经存在的两种倾向:一是对欧美强国卑躬屈膝,唯唯诺诺,二是对中国、朝鲜这样的弱国处处掠夺,企图在牺牲中国和朝鲜的条件下弥补自己的损失,扩充自己的国力。因此,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天皇就确定了对外扩张政策,宣称要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③。由此可见,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 到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急剧发展,日本统治集团的侵略欲望更大。它进一步鼓吹"大陆是日本生命线"的所谓大陆政策,准备扩大对中国和朝鲜的侵略。同年3月,山县有朋在给外务大臣的指示《外交政略论》中说:"我邦利益线实在朝鲜、满洲。"⑥这也表明了日本的统治者所主张的不单纯是保卫国土,而是为侵略朝鲜、中国,迅速扩张军备。 日本帝国主义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之后,垄断资本迅速膨胀,侵略胃口越来越大,时刻妄图独霸中国。从二十一条的五号内容上看,二十一条一旦实现,中国就要整个沦亡!因此它遭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和欧美列强的不满。鉴于此,随后的日本寺内内阁主张采取比较隐蔽的侵略方式,即实行所谓的"菊分根"政策⑨,也就是利用日本垄断资本在一次大战期间膨胀起来的机会,以投资的手段使中国殖民地化。 1927年4月田中义一内阁上台后,加速了侵华的步伐。1927年六

简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简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摘要】日本与我国隔海相望,是个四面临海的岛国,却是近现代史上侵略中 国和亚洲最残暴的国家。本文以简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为目的,立足史实,以史为证,重点探讨日本1931年到1945年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最终得出以下结论:根本原因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征服满蒙作为日本的既定国策是历史原因,加上西方大国实施绥靖主义政策的国际环境,直接原因是日本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现实原因是日本面积狭小,国内资源匮乏,军国主义思想、岛国情结是其思想根源,有利时机是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无暇顾及。 【关键词】侵华战争经济危机绥靖主义军国主义 【目录】 (一)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二)历史原因: 征服满蒙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三)客观原因:西方大国实施绥靖主义政策 (四)直接原因: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五)现实原因: 日本国内资源匮乏 (六)思想原因: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浓厚 (七)有利时机: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 【引言】 改革开放后,中日关系史、日本侵华史研究也因多方面条件逐渐成熟而日益广泛地开展起来。与诸多学术领域一样,近年来的抗日战争史研究明显深化了与港台学者和国外学者的交流。历史告诫日本:侵略能一时得逞但必自取灭亡,告诫中国:腐败与落后必然挨打,告诫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研究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追求正义、保障和平,更深刻地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性,为今后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侵占大片国土,扶植汉奸傀儡政权,残酷奴役、杀害中国人民,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产,严重的侵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国家的统一程度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了严重的削弱。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制造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暴行,比如在占领区实行的三光政策;制造南京大屠杀;制造平顶山惨案等;日军杀害中国平民数千万,并造成千万中国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一)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

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 日本原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经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明治政府成立起,日本就以“富国强兵”、“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作为对外政策的宗旨,积极扩军备战,逐步跻身于帝国主义行列。它企图征服东亚,称霸世界。日本作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始终把侵略中国作为“基本国策”,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侵略。 1894年7月25日,日本侵朝军队在丰岛海面袭击中国兵船;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爆发了甲午战争,政府战败,接受日本侵略者提出的一切条件。1895年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日本出兵达两万人,约占关内联军总数的40%。它还以军事威胁来索取巨额赔款和在京山铁路沿线的驻军。1914年8月,日本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派兵侵入我国山东省,占领原德国租借地胶州湾和胶济铁路沿线,攫取山东的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变山东省为日本的殖民地。1915年1月,日本向北京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从政治、军事、经济上进一步控制中国,永远占领我国东北和山东等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又重新回到东方,进行争夺殖民地、瓜分中国的侵略活动。这期间,日本不得不调整其侵略政策,但其侵略中国的野心丝毫未变。 1927年,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议的内容是回顾和确定对华政策,中心议题是所谓满蒙政策。会议确定了把满蒙同中国本土分离开来的方针,形成了一个会议文件--《对话政策纲领》。该文件声称,中国东北是同日本的生存有重大关系的特殊地区,强调日本应当有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的思想准备。日本政界就把目光瞄准了中国东北。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详尽地暴露出了日本企图吞并满蒙、征服中国的狂妄计划。此后的历史发展证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所实施的一系列的侵略活动乃至全面的武装侵华战争,都是按照东方会议所确立的基调而全面展开的。 经过长期的酝酿和筹备,日本帝国主义选择了中国东北作为侵略中国、实现大陆政策的突破口。 1931年9月18日晚10点,日本关东军自行破坏沈阳北郊柳条湖一段铁路,采取贼喊捉贼的卑劣伎俩,反诬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和“袭击日军”,并以此为借口,悍然进攻沈阳附近的北大营和沈阳城,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在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命令下,东北官兵遭到重大伤亡,被迫含泪退出营地。19日,日军占领沈阳。前后不到一周的时间,日军又占领了南到营口、北至四平、东至安东等几十座重要城镇。吉林、长春相继沦陷。11月下旬,日军攻占了黑龙江省。翌年2月,日军占领了锦州。至此,日本侵略军攻占了中国

浅谈日语专业与非日语专业学生对日本认识与心理差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912407796.html, 浅谈日语专业与非日语专业学生对日本认识与心理差异 作者:龚东升 来源:《商品与质量·消费视点》2013年第02期 摘要:当今中国大学生对日本的基本观念仍然是以反日情绪为主,即便打大学生能够对 日本的某些民族精神和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评价与肯定,但大多数学生对待日本仍然是以厌恶和憎恨为主导,这种情绪的产生也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但目前,在日语专业和非日语专业中,大学生对日本的观念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此,在日语专业和非日语专业中作了一些调查,从而了解两类学生对日本认识与心理观念上的具体内容,得知对日本观念上存在的几方面问题:认识上的片面性、单一性和局限性,以及学生固有的情绪化思想。 关键词:日语专业;非日语专业;认识;差异;反日情绪 中国学生对日本的认识与了解来源主要是历史课本,由于上个世纪日本对中国领土进行了战争性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与伤害,大多数学生已经建立起对日本民族的憎恶情绪。学生对于日本的认识具有普遍的局限性,大多停留在,日本是一个侵略性民族的认知观上。但进入大学后,不少学生选择了日语专业,通过学习他们得以接受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日本文化,因此,对日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一个比非日语专业学生的系统全面深入的理解。因此,日语专业与非日语专业的学生就在对日本认识与心理差异上产生了不同。 一、在反日情绪上 说到反日情绪,无论是日专业还是非日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历史问题的种种原因,两类学生的表现都相对一致。民族问题上的,日本侵华战争,政治问题上的,首相频频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主权问题等;社会问题上的,日本篡改教科书等。这一系问题,无论是日语专业学生还是非日语专业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愤慨和不满,于是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反日情绪。但通过学习与了解,日语专业和非日语专业的学生,在对日本的观念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日语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肯定日本的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虽然他们不能忘记国耻,但不得不对日本同样在二战后重建并快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深感佩服,这与日本民族的吃苦赖劳、勤劳勇敢、朴素、团结是密不可分,这也造就了日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在日语专业的学生中,他们往往能够更好的正视这一点。所以说,日语专业的学生接触和了解的日本文化较多,了解日本的好与不好的两面性,能够更加理性和客观的认识日本;而非日语专业的学生则深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反日情绪自然也就高于日语专业的学生。 二、在反日的指向上和行动上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

近代日本侵华的战略意图与主要步骤 一、战略意图 日本在二十世纪初期不断侵华的原因与背景大致如下: 1. 大陆政策侵略扩张 日本基于传统的侵略政策,不断向外扩张势力。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当时,日本土地贫瘠,资源缺乏,而且当时东京又发生了一场大地震。日本人认为日本岛不适合住人,他们要移民,而中国的资源丰富,而且地理环境好,它们认为中国是梦想中的天堂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国势骤强,积极向外扩张。自甲午之役、日俄战争,以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均在中国掠夺利益。且日本因地少人多,故一向主张贯彻“大陆政策”,认为“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可见日本军国主义是以侵华为基本国策的野心。 2. 经济大萧条转移国内视线 受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渴望从对外侵略中寻找出路。1931年挑起了“九一八事变”。1932年,日本侵略者将东北占领地改名为“满洲国”,扶植被推翻的清朝废帝溥仪为傀儡。 3. 称霸亚洲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即实施军国主义教育,培养年青一代的民族优越感,民族主义抬头。日本内阁和军方在国内大力加强法西斯统治,对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进行军国主义教育,灌输“八纮一宇”的侵略思想和“武士道”精神。总之,日本帝国主义者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作了相当充分的准备。而日本军阀又先后与德、意缔结盟约,形成“罗马、柏林、东京轴心”,狼狈为奸,以图东西方分别称霸。 二、侵略步骤 日本对中国的掠夺与侵略是在周密规划下进行的。 日本殖民中国,迁都大陆的设想早在丰臣秀吉时代即已构思,只是那时无力实现。从1868年明治维新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政策开始,到1927年《田中奏折》的征服世界的五步计划,日本把征服中国大陆作为实现其野心的先决条件。日本对中国的掠夺先是通过武装侵略,勒索巨额赔款,以为其进一步工业化获得原始资本,同时达到使中国经济崩溃、内乱四起的目的。然后则趁中国改换朝代百废待举的时候,以精锐之师对国土进行武力征服。 1.勒索巨额赔款 日本对中国的勒索主要是甲午战争后的马关赔款和八国联军的赔款。1895年日本逼迫清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条约,割取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列岛,并勒索赔款白银二万万两。后因俄、德、法干涉,日本不得不放弃辽东半岛,但又索取赎辽费三千万两白银。这一笔总数二亿三千万两白银的巨款,相当于当时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倍,日本年收入的4.5倍。此后,日本将90%的赔款发展军需工业,建立了大机器生产的工业体系。1896年伊藤博文内阁制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

河南工程学院考查课 专业论文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 学生姓名: 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班 专业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任课教师:徐岩 2014 年 5 月12 日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 摘要: 中日之间战争渊源很长,从唐代开始,中国强,日本来学习仰慕,中国弱,日本来侵略蚕食。日本这个国家表面是很善于学习其他先进文明的思想,骨子里,还是很野蛮也原始的。可以说是一个披着资本主义外衣,有唐代文化特色的奴隶制军国主义国家。日本侵华是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不断的试探和评估,国家力量的综合力量的起伏。二次大战虽然结束,但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抗日战争中没有得到充分惩罚,由于美国为了自己在远东势力的私利。中国政府虽然作为战胜国,却没有占领日本,而且日本完全没有像德国人那样做出充分的战争反思。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痛苦,是中国历史不可磨灭的痛。 关键词:中日侵略原因

正文: 历史上日本多次侵略中国的原因有好多种说法,我认为可以从地理、文明、经济、政治、历史这几个方面去考虑这个问题。 地理方面:从地理规模来说,日本的面积是37万多平方公里,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文化方面:从明亡之日起,日本人就不认可满洲人统治的中国,认为他们曾经无限向往和狂热学习的华夏汉文化已亡,胡人统治中土已无先进性可言。而日人认为日本却比较完好保留了华夏文明的衣冠文物,他们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是有理由和有资格去与清国为敌的,日人一直想成为东亚文化圈的精神领袖。满清入主中国后,让日本人觉得野蛮在中国已经战胜了文明,尤其是满清的中国人,都脱下了原来的汉族衣服,剃掉了受之父母的头发,编上了蛮人的辫子,这一点就让日本人觉得很鄙夷。因为日本读书人虽然对历史上的中华文化有钦慕之意,但是对现实清国的存在却相当蔑视。清朝的出现,唤起了日本人对当年元寇的回忆,所以打心眼里对满清有一种敌意。 经济方面:日本人口众多,耕地稀少、资源匮乏、灾害不断这是日本的真实写照。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十六、十七世纪,以及后来十八、十九世纪资本主义高能耗的大生产时期,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对日人来讲就是朝思暮想的东西。只隔着一个朝鲜的中国具备了他想要的一切,他能不打歪主意吗?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政策由来已久。日俄战争刚过,日本殖民政策制定者曾鼓吹向中国东北移民一百万人。大规模移民的实施,始于“九·一八”事变。因为日本移民,中国农民的大片土地被剥夺。日本侵略者不仅夺占了大面积的官公土地和东北军政要员、抗日将领的所谓“逆产”,而且以收买不在地主土地之名,强行剥夺了大量普通农民的耕地。他们强行收缴地照,低价收购,如有拒绝,即施高压。 政治方面:日人要想征服世界,中国的战略地位就显的非常重要。如果有了中国这个大宝库,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钱有钱,那么日人必定能称霸世界,所以这个战略高地一定要拿下。后来日本敢对美国宣战,很大因数是他们认为基本上已经征服中国,所以认为自己有本钱与洋人为敌,所以他们一直打着从洋人

浅谈近代日本的国体_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日 本 研 究一九九九年第四期浅谈近代日本的国体——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汤重南 日本是一个“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日本垄断资本不仅与军国主义,而且与封建残余密切结合。 1878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成立及其相对独立的特权地位,标志着日本开始走向军国主义的道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大体是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它不是在资本主义形成之后,而是在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幕府时代的日本,是封建军国主义国家。封建武士领主掌握社稷权柄,形成了军事封建专制的统治体制。领导明治维新的中下级武士改革派,掌握着国家的权力中枢,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残存着封建武士道和“军事立国”的思想。因此,明治政府领导人本身就成了将封建军国主义与资产阶级军国主义融合起来的媒介。 在明治政府成立后的十年中,日本在“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的口号下,从确立和巩固中央集权的藩阀政府、建立军国主义经济基础、建立军国主义武装部队和警察,直到以西方列强为样板,迷信武力,扩充军备,对亚洲弱小邻国实行侵略扩张,1874年,侵略台湾,翌年挑起侵略朝鲜的“江华岛事件”,1876年更迫使朝鲜订立不平等的《江华条约》。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孕育进而初步形成了。 日本军国主义体制的完全确立,大体从陆军卿(国防部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和《参谋本部条例》的1878年至签订《日英新通商航海条约》的1894年。在此期间,明治政府继续贯彻“三大政策”,并确立了近代天皇制。随着日本近代天皇制的确立,日本近代军国主义体制亦完全确立。 以1880年11月明治政府颁布《处理官营企业条例》为标志,开始殖产兴业第二阶段(1880—1885年)。这期间以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为主。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1)废除各地关卡,培育和发展全国统一市场;建设铁路,发展航运、邮政、电报和电话等近代交通通讯事业。(2)接管幕府和各藩的工矿企业,加以改造和扩充,以形成国有的企业体系;大力创办各种称为“模范工厂”的新式近代企业。(3)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原有技术和工具;注意创办民品工业。(4)采用奖励、保护等多种方式,鼓励优质新产品和发明创新:举办交流会、博览会以推广先进技术。(5)推行“劝农”政策,引进西方农业技术、农牧业品种和经营管理制度;结合“士族授产”的“劝业”,使大批原封建武士从事农垦。(6)扶植与保护私人资本,促进私人企业发展。从1880年11月起,决定将军工、铸币、通讯、铁道、印刷等特殊部门以外的官营企业廉价处理给三井、三菱、川崎、古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