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进口斜切式洞门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环宽斜切式洞门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一)编制依据

(1)《隧道洞门、洞口缓冲结构及洞外保温排水参考图》张呼施隧(参)-03。

(2)大尖山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

(4)《高速铁路隧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573-2010。

(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二)编制目的

为确保隧道洞门施工质量满足设计施工作业和规范要求,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特编制本方案。

(三)编制范围

适用于大尖山一号隧道进口、二号隧道进、出口、三号隧道进、出口,四号隧道进口等环宽斜切式洞门施工。

二、技术要求

(一)洞门施工重要性

洞门是隧道进、出口的咽喉要塞,以往传统的洞门型式对地表坡换较大,不利于目前所倡导的环境保护要求,高速铁路的发展不仅要求洞门的型式考虑结构稳定也要注意洞门的美观大方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帽檐斜切式洞门是一种新型的高速铁路隧道洞门构造,线条流畅、整洁美观,且能有效地缓解洞口处的空气动力效应,具有良好的整体稳定性;帽檐斜切式洞门洞口不需设置特殊的缓冲结构就能满足列车运营舒适的要求,且不需为洞门进行额外刷方,洞口刷方量少,适用性广,可在多种地形和地质情况下适用。所以帽檐斜切式洞门成为高速铁路洞门的首选型式,但帽檐斜

切式洞门帽檐模板的定位、加固相当困难是隧道洞门技术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洞门之一。

(二)技术要求

(1)洞门形式:隧道洞门型式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设置

等环宽斜切式洞门:帽檐、拱圈及仰拱采用C40防水钢筋混凝土,隧底仰拱填充采用C20混凝土。洞门斜切段与延伸段结构采用同种材料整体灌注,明作段衬砌与暗洞衬砌之间设变形缝一道,宽2cm。

(2)洞口斜切洞门及明洞段施工均采用明挖法施工,并控制刷坡高度,临时坡面采取锚网喷防护。

(3)洞口施工时应先做好洞口的防排水设施,再进行洞口开挖,并及时做好洞口边仰坡防护,尽早修建洞门及洞口段衬砌,以确保洞口稳定和施工安全。

(4)明洞段施工时应注意避开雨季,施工前应做好明洞两侧的截水天沟;施工时采用分段分层拉槽开挖及支护,分层回填夯实,确保边坡的稳定;顶部回填土石,须待衬砌强度达到70%以上方可进行;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控量测,包括坡面稳定、基底稳定等,以便及时掌握刷坡面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保证基坑稳定和施工安全;施工应在上一环明洞衬砌施工完毕后,再开挖完成下一环明洞段,避免拉槽太长、太深引起两侧边坡稳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且注意边坡开挖后根据设计立即做好边坡临时支护。

(三)工程概况

大尖山一号隧道道起讫里程为DK65+016~DK65+966,全长1950m,最大埋深约75m。隧道进口洞门里程为DK65+016,洞门结构型式为等环宽斜切式洞门,地面纵坡为1:12;隧道出口洞门里程为DK66+966,洞门结构型式为挡墙式洞门,地面纵坡为1:1.2。

大尖山二号隧道起讫里程为DK67+048~DK68+508,全长1460m,最大埋

深约为80m,进口左线内轨顶面高程1170.126m,出口左线内轨顶面高程1206.626m。隧道进、出口洞门型式均为等环宽斜切式洞门,洞门长度为25m,其中进出口地面纵坡均为1:3,进口洞门里程为DK67+048,出口洞门里程为DK68+508。

大尖山三号隧道起讫里程为DK67+048~DK68+508,全长1460m,最大埋深约为80m,进口左线内轨顶面高程1170.126m,出口左线内轨顶面高程1206.626m。隧道进、出口洞门型式均为等环宽斜切式洞门,洞门长度为25m,其中进口洞门里程为DK68+620地面纵坡为1:2,出口洞门里程为DK69+414地面纵坡为1:3。

大尖山四号隧道起讫里程为DK69+834~DK71+034,全长1460m,最大埋深约为78m,进口左线内轨顶面高程1238.782m,出口左线内轨顶面高程1265.527m。隧道进口洞门里程为DK69+834,洞门结构型式为等环宽斜切式洞门,地面纵坡为1:3;隧道出口洞门里程为DK71+034,洞门结构型式为挡墙式洞门,地面纵坡为1:2。

(四)工程施工条件

(1)地形地貌

大尖山一号隧道区整体地貌为低山丘陵夹山间沟谷,地面高程为1120~1250m之间,相对高差月为130m。

大尖山二号隧道穿越低山丘陵区,冲沟发育,地面高程为1227~1323m 之间,相对高差最大约为96m,坡度较陡,一般15度~31度,整体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植被多为树木及少量杂草。

大尖山三号隧道整体地貌为低山丘陵区,冲沟发育,植被发育,地表以灌木和杂草为主。

大尖山四号隧道穿越低山丘陵区,冲沟发育,地面高程为1204m~1328m 之间,相对高差最大的124m,自然坡度较陡,一般为20~47度,整体地形为隧道通过区高,四周地势较低,植被多为树木及少杂草。

(2)地层岩性

隧道地表主要为裸露麻粒岩,隧道区多个冲沟、坡面局部分布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细沙及粗砂。详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Q[4])洪积层细沙:灰黄、灰褐、黄褐色,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口、浅埋及洞身坡面地表,层厚2~5m;麻粒岩:灰黄、黄褐色,主要分布在隧道洞内,按照矿物成分细分为二辉斜长麻粒岩、紫苏斜长麻粒岩、角闪二辉斜长麻粒岩等

(3)地质构造与地震参数

大尖山一号隧道线路位于阴山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南部,中朝准地台燕山沉降带与内蒙地轴分界处南部。整个隧址区穿越太古界马市口组麻粒岩,岩层产状较平缓,发育一条大致呈南北走向的逆断层。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为0.1g。

大尖山二号隧道隧址未发现不良地质构造,存在以下构造面DK67+045~DK67+163麻粒岩发育3组节理,节理产状分别为J1:250度,间距约为0.2~0.5m。

大尖山三号隧道位于阴山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南部,中朝准地台燕山沉降带与内蒙地轴分界处南部,洞身受构造影响较大,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大尖山四号隧道位于阴山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南部,中朝准地台燕山沉降带与内蒙地轴分界处南部,岩体地质构造较发育DK70+760~DK70+872段发育断裂,为逆断层。

(4)水文地质特征

大尖山一号隧道勘测处于枯水期,隧址区未见地表水,隧道中部冲沟发育,具备较好的汇水条件,暴雨条件下会可能形成洪水,向西汇入110国道西侧的西洋河。

大尖山二号隧道勘测处于枯水期,隧道进出口冲沟中有少量溪流,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