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报道差异解密

合集下载

中外新闻报道对比

中外新闻报道对比

中外新闻报道对比摘要:分别列出中国和外国对哥本哈根峰会没取得显著成果的报道,而后分析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历史环境。

新华社的报道:发达国家企图逃避义务导致关键问题进展甚微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江国成)哥本哈根会议中国代表团谈判团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26日说,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几乎没有进展,原因是发达国家企图逃避他们在有关国际公约和议定书的义务。

解振华26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长期以来,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发展中国家就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技术等关键问题不断提出建议,但发达国家采取拖延战术,一直未给予正面回应,导致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在这些关键问题上几乎没有进展。

他说,在减缓气候变化影响问题上,发达国家不仅想方设法逃避到2020年的中期量化减排义务,还试图通过将矛头指向主要发展中国家来转嫁减排义务,转移谈判焦点。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规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历史责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应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发达国家在几百年的工业化过程中无约束地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理应承担其历史责任,率先大幅度量化减排。

但现实是,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几十年后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在持续增长,人均排放量仍然很高,提出的到2020年的减排目标也与科学的要求和国际社会的期望有相当大的距离”。

他说,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向主要发展中国家提出很高的减排要求,这是不公正、不合理的”。

解振华说,在资金问题上,发达国家一直强调私营部门和碳市场的作用,试图逃避发达国家政府公共资金的出资义务,甚至试图让发展中国家出资,或是给发展中国家使用资金设置各种前提条件。

此次哥本哈根会议上,尽管发达国家在资金方面做出了一些承诺,但没有明确各国长期资金承诺的金额,也没有明确短期资金的来源,更没有明确短期资金如何落实。

谈到技术转让问题时,解振华说,在发展中国家的强大压力下,发达国家勉强同意建立一个技术机制,但极力将这一机制弱化为只有信息交流和咨询的功能,这样的机制无法使技术转让实实在在地发生,与发展中国家用得起、用得上气候友好技术的希望相去甚远。

中外媒体对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差异分析

中外媒体对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差异分析

中外媒体对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差异分析恐怖袭击事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这种突发事件不仅危及社会的安全稳定,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广泛的影响。

当前,全球的恐怖主义和暴力犯罪活动频繁出现,媒体对此类事件的报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中外媒体的报道中,不同国家的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存在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分析中外媒体对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差异。

一、语言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语言和文化因素是影响不同媒体报道差异的主要原因。

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同样的事件可能产生不同的解读和反应。

比如,对于“恐怖分子”的定义,中西方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恐怖分子被认为是使用恐怖主义手段进行暴力行为的人,而在某些亚洲和中东国家,人们普遍认为一些武装组织或政治运动员使用恐怖手段是对于侵略和压迫的合法反抗。

所以,在报道恐怖袭击事件时,中外媒体就会出现明显的差异。

二、新闻价值的不同新闻的价值是媒体报道恐怖袭击事件时存在的另一个差异。

不同的媒体可能会因为其侧重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报道方式。

如西方媒体更注重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切入,报道受害者的亲朋好友的感受和反应;而中方媒体更着重于政府当局对恐怖分子的追捕和处罚,并报道恐怖分子的背景和犯罪动机。

三、意译与直译的差异另一个影响报道差异的因素是语言的差异。

在报道中,中外媒体将同样的信息进行翻译时可能会根据不同的翻译方法选择不同的表述方式,从而导致报道的差异。

比如,英文媒体在报道恐怖袭击事件时常使用直白甚至激烈的措辞,而中文媒体则通常采用含蓄而缓和的语言风格,这都会导致报道出现不同的呈现方式和效果。

四、政治因素的影响恐怖袭击事件常常与政治、宗教、经济等方面有关,因此,媒体报道的差异也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不同国家的媒体可能因为立场、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不同而对事件进行不同的报道和解读。

比如,一些西方媒体会强调恐怖主义的威胁和危险,强调对其进行打击和消灭;而在某些国家,政治利益的考虑会导致媒体对事件进行掩盖、缩小或者夸大其重要性。

美国和中国的客观新闻报道有何不同?

美国和中国的客观新闻报道有何不同?

美国和中国的客观新闻报道有何不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全球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在国际社会中,美国的新闻媒体一直被认为是客观、公正、真实的代表,而中国的新闻媒体则被指责为宣传口径统一、内容受限、比较传统的代表。

那美国和中国的客观新闻报道究竟有何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新闻报道的内容美国的新闻报道注重新闻价值,以新闻事实为基础,尽量不能主观臆断和偏颇。

如果出现失实报道,媒体会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更正或者道歉。

而且在美国,权力监督媒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

媒体是监督政府的重要力量,通过调查报道的形式,揭露政府或企业的不法行为,惩治腐败现象。

相反,中国的新闻报道受到官方宣传的干扰,被政府机关统一控制。

新闻报道不允许公开讨论一些敏感的问题,可能会被证明与中国的重要利益相抵触。

因此,在中国,重点关心官方的政策言论和政策调整,而不是新闻事件的客观报道。

二、社会信息监控美国的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的信息监控相对较严格,尤其在涉及个人隐私的议题上更是如此。

他们强调新闻道德和职业道德,比中国更加重视信息真实度,从而减少凭借主观判断编造内容的可能性。

中国的新闻媒体对社会信息进行了大规模严密的监管,这是由于中国国家安全的需要所产生的。

新闻媒体有必要坚定维护中国国家整体利益和国家安全,并在各个方面宣传中国的优势议题。

但是他们并不像美国的主流媒体一样避免旁观者的立场参与,所以就会出现偏颇。

三、对事件的政治敏感美国的新闻媒体在报道时注重保持敏感度,尤其是在政治敏感性事件上。

例如,在国际关系和政治问题上的报道中,美国媒体经常以人权、民主和自由等标准来指导其报道,遵循公正、平衡和多元化的原则。

相反,在中国,政治因素对新闻报道的影响比较大,并且很多官方新闻推广活动都要获得官方批准。

有时候它们够得到来自官方的正式新闻线索,以此来帮助他们及时反映重大新闻事件。

然而,这种控制也导致中国新闻媒体的思想和立场多次出现过失误,例如反映国际关系时的官方反应和立场有误。

中西方新闻报道比较

中西方新闻报道比较

‎‎‎‎‎中西方新‎闻报道比‎较篇一‎:‎中西新‎闻报道比‎较中西‎新闻报道‎比较摘‎要:‎由于‎中西历史‎人文、意‎识形态的‎不同,中‎西新闻媒‎体对新闻‎的报道,‎在角度、‎内容、方‎式、思想‎上有很大‎差异。

本‎文重要针‎对中西媒‎体对灾难‎新闻的报‎道,来做‎对比,探‎讨中西方‎新闻的差‎异性和共‎同点。

‎‎关键词:‎‎灾难新闻‎报道差‎异性共‎同点主‎要内容:‎‎灾难事件‎无论是对‎西方媒体‎还是中国‎媒体都是‎非常重要‎而常见的‎报道,灾‎难性报道‎指媒体对‎天灾人祸‎所进行的‎报道,这‎些报道由‎于其事发‎突然,影‎响重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由于‎中西媒介‎各方面的‎不同有所‎差异,有‎所相同。

‎‎一‎中西媒介‎对灾难新‎闻报道的‎差异性:‎‎‎1、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及公‎开性信‎息发布方‎面表现为‎信息发布‎的快速性‎和公开性‎。

这一点‎西方记者‎向来比较‎注意。

西‎方国家非‎常看重媒‎体的社会‎环境监测‎功能,同‎时媒体最‎关注的也‎是这种突‎发性、灾‎害性的事‎件,只要‎发现有涉‎及公共安‎全或者涉‎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异常‎情况,媒‎体就会积‎极行动起‎来。

他们‎秉承的理‎念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此‎无所不能‎的西方记‎者甚至连‎捕风捉影‎的灾难也‎要报道出‎来,哪管‎它仅仅只‎是传说呢‎。

像美国‎炭疽袭击‎,最后就‎证明多是‎谣言或恶‎作剧。

‎‎中国新闻‎界向来是‎以正面宣‎传为主,‎像灾难这‎样的“负‎面报道”‎要遵从统‎一口径,‎等到政府‎批示之后‎才开始报‎道,时效‎性明显不‎强。

但是‎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以5·1‎2地震为‎例,新华‎社在地震‎发生18‎分钟后就‎发布了第‎一条确认‎地震的报‎道。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3‎2分钟后‎直播《关‎注四川地‎震特别节‎目》。

3‎6分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断原有节‎目插播地‎震消息,‎19时电‎台推出特‎别直播《‎汶川紧急‎救援》,‎全面关注‎灾情和救‎灾工作。

中西新闻报道比较

中西新闻报道比较

中西新闻报道比较摘要:由于中西历史人文、意识形态的不同,中西新闻媒体对新闻的报道,在角度、内容、方式、思想上有很大差异。

本文重要针对中西媒体对灾难新闻的报道,来做对比,探讨中西方新闻的差异性和共同点。

关键词:灾难新闻报道差异性共同点主要内容:灾难事件无论是对西方媒体还是中国媒体都是非常重要而常见的报道,灾难性报道指媒体对天灾人祸所进行的报道,这些报道由于其事发突然,影响重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由于中西媒介各方面的不同有所差异,有所相同。

<一>中西媒介对灾难新闻报道的差异性:1、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及公开性信息发布方面表现为信息发布的快速性和公开性。

这一点西方记者向来比较注意。

西方国家非常看重媒体的社会环境监测功能,同时媒体最关注的也是这种突发性、灾害性的事件,只要发现有涉及公共安全或者涉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异常情况,媒体就会积极行动起来。

他们秉承的理念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因此无所不能的西方记者甚至连捕风捉影的灾难也要报道出来,哪管它仅仅只是传说呢。

像美国炭疽袭击,最后就证明多是谣言或恶作剧。

中国新闻界向来是以正面宣传为主,像灾难这样的“负面报道”要遵从统一口径,等到政府批示之后才开始报道,时效性明显不强。

但是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以5·12地震为例,新华社在地震发生18分钟后就发布了第一条确认地震的报道。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32分钟后直播《关注四川地震特别节目》。

36分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断原有节目插播地震消息,19时电台推出特别直播《汶川紧急救援》,全面关注灾情和救灾工作。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媒体纷纷向灾区最前线派出得力记者。

从5月13日起,四川省政府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适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快速、及时地向国内外发布抗震救灾的最新情况。

经由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不间断的覆盖式报道,5·12汶川地震的信息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和公开,成为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的一个典范。

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

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

兰州城市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比较新闻传播学》课程期末考试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以“新华网”与《洛杉矶时报》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报道为例学院名称:传媒学院专业名称:新闻学学生姓名:刘晶任课教师:杨棪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查《比较新闻传播学》课程论文评阅表学生姓名刘晶专业新闻学班级103论文题目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以“新华网”与《洛杉矶时报》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报道为例总分评阅教师评价指标及权重评语得分选题(10分)论文结构(40分)论文创新性(20分)论证(20分)语言(10分)浅析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以“新华网”与《洛杉矶时报》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报道为例摘要:本文比较分析了“新华网”与《洛杉矶时报》2013年12月25日对“中国人怎样过圣诞节”的新闻报道,从报道类型、报道篇幅、报道内容、报道视角这四个方面,对两家媒体报道的差异进行比较与分析,得出中西方媒体在新闻价值、新闻受众观、消息来源的处理、新闻传媒的编排特色四个方面存在差异的结论。

通过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的比较,认识不同媒介生态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发现我国媒体的不足与弱点,从而有针对地改进、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运作。

关键词:中西方媒体新闻报道差异新华网《洛杉矶时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传播手段的不断提高,各国之间信息的交互也愈加频繁,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广阔,人们可以在同一时间从不同国家的媒体获取他们想知道的信息。

但是中西方国家由于历史原因、社会体制、文化差异等不同,中西方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也存在差异。

各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千百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所形成的传统文化节日更是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最真实的一面。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传统节日对其国家、民族、甚至平民百姓来说都是历史的馈赠,这些节日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来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民族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反映。

中西新闻理论话语建构的逻辑差异探究

中西新闻理论话语建构的逻辑差异探究

中西新闻理论话语建构的逻辑差异探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新闻理论和话语建构也展现出了明显的逻辑差异。

中西方在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中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也导致了在新闻话语建构上出现了一些显著的逻辑差异。

本文将通过对中西方新闻理论的对比分析,探讨中西方在新闻话语建构中的逻辑差异,并探讨这种差异背后的文化原因和社会影响。

一、中西方新闻理论的基本逻辑差异1. 传统与现代的差异中西方的新闻理论在历史与文化背景上存在明显差异,在传统与现代的角度上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西方的新闻理论主要是在近代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其思想基础和建构逻辑更多地受到了现代科学理性主义的影响,以事实、客观、民主等为核心理念。

而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观念则是起源于封建社会,其传统的新闻理论更多地以忠君爱国、忠善尚美为核心价值,更多地强调对政治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差异影响了中西方新闻话语的建构逻辑,导致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表达方式。

2. 价值观念与话语逻辑的差异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也影响了其新闻话语的建构逻辑。

西方新闻理论更加强调客观、真实和独立性,在话语建构中更注重事实和证据的呈现,追求客观、中立、公正的报道。

中国传统新闻理论则更注重对国家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更强调对正面新闻的报道,对消极和负面消息进行屏蔽和过滤。

这种价值观念和话语逻辑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中西方新闻话语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呈现。

二、文化原因与社会影响2. 社会影响的差异三、面对挑战与共同进步中西方在新闻理论和话语建构上存在着明显的逻辑差异,这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如何化解这种逻辑差异,推动中西方新闻传播的共同进步,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文化交流与理解中西方在文化传统上存在很大差异,加强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可以有助于化解逻辑差异,促进共同发展。

中西媒体的新闻报道差异分析——以法国“黄背心”运动为例

中西媒体的新闻报道差异分析——以法国“黄背心”运动为例

6一、选题缘由(一)媒体选择中国新闻网:是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亚洲最早上网的中文媒体,其报道体现出鲜明的中国政治色彩。

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其致力于对世界突发性新闻的现场一线报道,目前全球超过210个国家及地区均转播CNN的新闻。

(二)文本选择法国“黄背心”运动开始于2018年11月17日,按照新闻报道时间的四个阶段,“黄背心”运动的相关媒体报道已经表现出第三时间新闻报道的特征。

本文选取了中国新闻网和CNN在12月9日同一天发表的两篇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比较,探究这两篇新闻报道体现的中西方媒体在报道理念、报道角度、报道文本等方面的异同。

二、报道理念中国对负面消息的报道,将负面消息“积极化”,报道不在于强调事件的毁坏性,而是着眼于宏观角度,说明政府对该事件的应对手段、处置情况,偏重理性和伦理性。

西方对负面新闻的报道,具有“悲剧色彩”“恐怖色彩”,从微观角度出发,以“个人”在事件中的遭遇,渲染负面、悲剧的细节,[1]看待这个事件本身及整个事件对社会的危害性,重点表现事件或人物的冲突性与反常性。

三、报道角度(一)相同点中国和美国都是此事件的第三方,都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看待、分析整个事件的进展。

(二)不同点中国媒体在报道中呈现出两大特征:一类是转发、引用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内容,如中方媒体报道中大量出现的“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据路透社报道;据《金融时报》……”在这类报道中,中国媒体做的大多是整合工作。

另一类是中国媒体关于此事件的原创新闻,特点是延用了中国媒体对负面新闻的传统报道角度——集体主义思想,着重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报道危机发生后政府的应对手段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总的影响。

本文选取第二类中国媒体的原创新闻报道进行分析(以中国新闻网为例),在报道中,中国媒体从法国政府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事件的进展,并将政府行为作为报道主体,传达政府在“黄背心”运动中的应对举措。

如在新闻文本中,多次提到的法国(6次)、当局(4次)、政府(3次),而“黄背心”(抗议者)、运动代表仅出现1次。

浅论中西方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差异

浅论中西方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差异

浅论中西方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差异作者:张萍来源:《今传媒》2013年第02期摘要:我们曾经在教科书上都学过,什么叫新闻报道。

新闻从业人员相信对新闻报道的定义已经烂熟于心。

新闻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通俗地讲就是用事实说话,是记者把自己对客观事实的主观传达出来而产生的信息。

因此,我们不难得出,不同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以及经济背景下产生的新闻报道,必定会呈现不同的报道角度和报道方式。

本文拟从新闻报道的主客观性及传播者角色定位、新闻主体选择、报道方式以及传播效果等方面,考察中西方新闻报道观念的差异,最终得出结论:文化价值观的融合和超越将带来新闻报道观念的变革,以及新闻报道实践上的创新。

关键词:中西方;差异;倾向性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2-0123-02广播电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结果,它使人类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空前的扩展。

狭义上的广播是利用无线电波和导线,只用声音传播内容的工具。

而广义上的广播则包括人们平常认为的单有声音的广播及声音与图像并存的电视。

如今,我们说到的广播电视的含义范围更加广泛。

一、中西方新闻媒体报道的基本差异及原因纵观历史,中西方在历史发展轨迹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新闻写作报道方面也必然呈现各自不同的特性,这一点毋庸置疑。

(一)西方新闻媒体报道的特点在西方多数国家,绝大部分广播电视都是极端党派性的,表现为报道上的“攻讦、诋毁、肆无忌惮”[1],比如在去年美国大选之年,奥巴马和罗姆尼所在的两党为了各自的利益,为了总统宝座,利用各类新闻媒体“互泼脏水”、“互揭隐私”,对对方的家庭婚姻、财政收入等进行了娱乐圈狗仔式的跟踪和调查,以期用此来扳倒对方,这种令人不耻的行为表现得相当肆无忌惮。

西方新闻媒体在很长时期里,都标榜自己有党派性。

但是,近年来,他们却声称:他们的新闻媒体不再有党性了,不再是机关报,报道不受政党、政府的影响,也不受其“控制”,而是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

中西方新闻报道的差异及举例

中西方新闻报道的差异及举例

中西方新闻报道的差异及举例中西方新闻报道的差异及举例中西方新闻报道的差异是由文化、历史、政治、价值观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中西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存在很大的不同,这也体现在了新闻报道中。

在中西方新闻报道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第一,中西方新闻报道的观众面向不同。

中西方的观众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新闻报道中,这种差异显得尤为明显。

中文媒体的观众往往需要的是一份更加详尽、丰富而又深刻的报道,而西方媒体更加强调新闻的迅速和简洁,即所谓的“10秒钟新闻”。

因此,西方媒体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内将新闻传达出去,而中文媒体往往更加注重新闻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更多的信息和分析。

例如,中西方报道香港反送中事件的立场和方式就存在较大差异。

西方媒体强调新闻的及时性,尤其是一些英语国家的主流媒体,他们的报道往往更加简洁,突出“警方与示威者冲突”的重点,同时同时也会提到其中涉及“自由民主”的部分内容。

而在中文媒体中,除了简洁明了的新闻概述之外,还经常出现了对香港历史、政治、社会生活的介绍和分析,这可能是因为中文媒体的受众需要对事件和背景有更深刻的了解。

第二,中西方新闻报道的价值评判标准不同。

中西方新闻媒体基于不同的核心价值观,对新闻事件的评价标准不尽相同。

西方媒体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由、平等、人权、民主,而中文媒体中很多则强调家庭、亲情、忠诚、礼仪等传统价值。

因此,中西方媒体在报道同一事件时,常常存在着不一致的价值判断,表现在情感上的关注点、词汇用语等方面。

例如,关于新冠病毒的报道,中文媒体中常常强调了国家的一些努力和计划,强调中国政府做出的特殊贡献,对抗病毒和保护人民的作用。

而在西方社交媒体中,则经常发表有关世卫组织态度的文章,发表有关新冠病毒治疗的文章。

这些文章往往强调西方的科技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强调政府的开放和直接的应对措施。

这种评判标准的不同不仅体现在新闻报道中,更表现为两方的政治、经济上的代价。

中外电视新闻节目比较

中外电视新闻节目比较

中外电视新闻节目比较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外电视新闻节目在传播方式、节目内容和报道风格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下面将对中外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是传播方式。

中外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方式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媒体形式和传播平台方面。

在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仍然是主要的传播形式,大多数人通过电视机观看新闻节目,媒体公司主要依靠电视台频道播出节目。

而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网络、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获取新闻信息。

因此,西方国家的电视新闻节目逐渐倾向于将节目内容进行互动和多媒体呈现,以适应观众多样化的媒体习惯。

其次是节目内容。

中外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差异主要表现在报道对象、观点倾向和报道深度上。

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在中国的电视新闻节目中,通常会报道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大事,以及领导人的活动和讲话。

相比之下,在西方国家的电视新闻节目中,普通公民的声音、社会事件和人文故事也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此外,由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特殊国情,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对国家和政府的正面宣传和政策宣讲居多,报道观点倾向较为单一。

而在西方国家,新闻报道通常更加中立客观,多角度呈现问题,追求平衡报道。

当然,这些差异也受到国际新闻价值观的影响,每个国家的新闻价值观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最后是报道风格。

中外电视新闻节目的报道风格差异主要表现在表演性和亲近感上。

中国的一些电视新闻节目,为了吸引观众,会采用一些娱乐性的元素,比如明星主持人、轻松幽默的台词、特效图像等,以增加观众的观看欲望。

而在西方国家,电视新闻节目更加注重报道的严肃性和专业性,主持人更加稳重和客观,不会过多强调个人情感。

此外,在面对突发事件和重大新闻时,中国电视新闻节目通常会采用集中报道、长时间连续播出的方式,而在西方国家,新闻节目更加注重即时报道,力求第一时间传递信息。

综上所述,中外电视新闻节目在传播方式、节目内容和报道风格上存在一些差异。

试析中西方新闻写作的差异

试析中西方新闻写作的差异

汇通网3月11日讯——日本周五下午发生8.9级强烈地震,给东京造成破坏,震中所在的日本北部地区有许多人员伤亡的报告,地震引发日本东北沿海发生海啸。

日元、日本股市均下跌,日本国债期货大幅上涨。

此次地震最初测定为7.9级,随后向上修正为8.9级,震级超过2010年2月智利地震的8.8级。

当地电视报导称,东京港口的一座建筑正在冒烟,东京台场(Odaiba)地区出现火情。

还有报导称,地震震中所在的日本东北部宫城县(Miyagi)有多人受伤,还有1米到4.2米不等的海啸袭击多处沿海地区。

多个地区发布海啸预警海啸预警涉及的地区包括日本、俄罗斯、台湾、关岛、北马里亚纳群岛、马库斯群岛等,还有15个国家和地区也被纳入海啸观察名单。

在东京,移动通讯网络发生阻塞,数百名办公室工作人员都无法进行电话联系。

人们从商务区的建筑中撤到空旷地区。

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表示,余震仍在继续,其中一次的震级达到7.1级。

余震发生后,东京中心地区的高楼发生剧烈晃动。

日本广播公司(NHK)的电视台报导称,可以看到福岛县Onahama港海水蔓过了汽车,并涌入仓库。

岩手县的一座建筑被冲走,船只和汽车在不断升高的海水中打转。

日本紧急应对日本共同社报导称,宫城县长官要求派遣日本自卫队前往救援。

地震震中在该县首府仙台东部130公里处。

共同社还称,日本防卫省正在派出8架战斗机前往查看地震损失。

东京的主要机场已经暂停航班运行。

东京地区的所有铁路也已经停运,新干线列车全部停驶。

共同社还称,福岛县太平洋沿岸的两座核电站也自动关闭。

日本央行成立了由央行行长白川方明(Masaaki Shirakawa)领导的灾难控制小组,表示将尽一切可能向市场提供流动性。

日本政府在首相办公室成立工作小组。

市场影响基准的日经指数收盘下跌1.7%,美元兑日元从此前的82.80上涨至83.30附近,六月日本国债期货收盘报139.20,较周四收盘涨0.66,地震后一度触及139.90盘中高点。

例谈中西新闻传播的差异

例谈中西新闻传播的差异

例谈中西新闻传播的差异摘要:本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为例,探讨中西方新闻传播的差异,找出西方媒体为何妖魔化中国的原因,得出中国媒体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妖魔化中国;中西新闻传播;差异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88-01一、从中西新闻传播的差异中寻找“妖魔化中国”的原因西方“妖魔化中国”由来已久,这其中有诸如意识形态差异,历史遗留问题,东西方对话交流薄弱等复杂因素。

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寻找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的原因,具体来说,以中国和美国为例加以比较,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新闻传媒社会控制的差异。

不分中西,无论古今,国家、政党、各种压力集团,都对新闻传媒及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着强制的管理和有效的引导。

比较起来看,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社会调控,表面上是通过专门的新闻法、出版法、广播电视法、新闻记者法以及关于新闻的其他立法与判例对传媒的调控,实质上仍然是由代表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政府在进行控制。

容易欺骗公众的是,美国针对新闻的控制主要是软性控制,没有实施新闻检查的权利。

然而,政府能够运用多种手段对新闻传播的若干环节施以影响,以调节和控制新闻的质量、数量、流向和导向。

利益集团也常常通过对政府直接进行影响,来调控新闻媒介,而且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新闻媒介容易受到广告商的掣肘。

因此,美国的新闻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代表。

这是任何表面现象掩盖不了的。

(二)新闻传播动力机制的差异。

中国新闻传播主要以政治为本位,而西方新闻传播主要以经济为本位。

“政治本位”,即新闻传播主要以为政治服务为目的,媒体承担的压力主要来自政府,评价一个媒体的质量好坏是以政治价值为标准;“经济本位”,即新闻传播主要是为了实现经济价值,媒体的压力主要来自市场竞争,评价一个媒体质量好坏的标准是经济营利的多少。

西方媒体的“经济本位”决定了他们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必然追求高收视率。

中外新闻报道中的框架分析比较

中外新闻报道中的框架分析比较

中外新闻报道中的框架分析比较新闻报道是传递信息、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途径,而不同国家的新闻报道往往受到各自文化、政治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框架和视角。

本文将对中外新闻报道中的框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在报道方式、内容呈现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异同点。

一、报道方式在报道方式上,中外新闻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的新闻报道往往以正面报道为主,强调政府政策的积极影响和成就,对负面信息进行控制和过滤。

而西方国家的新闻报道更加注重客观、公正,对政府和权力进行监督,报道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

此外,西方新闻报道更注重新闻价值观念,强调新闻真实性和独立性,而中国新闻报道则更受到政治导向的影响。

二、内容呈现在内容呈现方面,中外新闻报道也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新闻报道更加注重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报道内容往往偏向正面,对一些敏感话题进行避讳。

而西方新闻报道更加开放和包容,对各种观点和声音都给予平等对待,报道更加多元化和深入。

此外,西方新闻报道更注重事实真相的还原,追求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而中国新闻报道则更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报道内容受到一定限制。

三、价值取向在价值取向上,中外新闻报道也有所不同。

中国新闻报道更加强调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强调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道内容往往带有明显的价值导向。

而西方新闻报道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强调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报道更加注重人权和民主价值。

此外,西方新闻报道更加注重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强调新闻的社会监督功能,而中国新闻报道则更受到政治导向和国家利益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外新闻报道中的框架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报道方式、内容呈现和价值取向等方面。

中国新闻报道更加注重政治导向和国家利益,报道内容受到一定限制;而西方新闻报道更加注重客观、公正,强调新闻的独立性和社会监督功能。

不同框架下的新闻报道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新闻传播特点。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外新闻报道之间的交流与对比将更加频繁,相互学习借鉴,促进新闻报道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当代中美国际新闻报道比较研究

当代中美国际新闻报道比较研究

四、结论与启示
当代中美国际新闻报道在风格、内容及受众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国际新 闻报道以官方发布为主,强调权威性和公信力;而美国国际新闻报道则更加多元 化和市场化,注重客观性和真实性。在内容上,中国国际新闻报道以政治、经济 为主,国家形象和利益的维护;而美国国际新闻报道涵盖更广泛的内容,全球热 点问题和普世价值。受众方面,中国国际新闻报道主要面向国内民众和海外华人 华侨;而美国国际新闻报道则面向全球受众。
三、受众特点
中国国际新闻报道的受众主要是国内民众和海外华人华侨,以及对中国感兴 趣的外国人士。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中国媒体在对外传播中面临一定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中国媒体正在努力提高国际化程度,增加外语 报道和本土化内容。
美国国际新闻报道的受众则面向全球。美国媒体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和传 播效果,其报道往往能够影响全球舆论。为了吸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受众,美国 媒体在报道中注重本土化策略的实施,当地文化和事件,以增强与受众的关联性 和共鸣。
当代中美国际新闻报道比较研 究
01 一、报道风格
目录
02 二、报道内容
03 三、受众特点
04 四、结论与启示
05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新闻报道在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中扮演着越来 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其国际 新闻报道风格和特点各异,对两国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 次演示旨在探讨当代中美国际新闻报道的异同,以期为两国间的相互理解和国际 传播提供参考。
3、报道时效性有待提高。在某些国际突发事件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往 往不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导致错失报道先机。
二、面临的挑战
1、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对国际新闻报道提出更高要求。随着全球政治、经 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国际新闻报道的难度和压力也在逐步加大。如何在纷繁复杂 的国际形势下准确、客观地传递信息,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面临的一大挑战。

试论中西方电视新闻的表述差异及改进建议

试论中西方电视新闻的表述差异及改进建议
彰在 事件 中救 人最 多的个 人 ,这 种所 谓 的 “ 人权 思想 ”虽 电视直 播节 目的新 闻价值 。 二是 电视新 闻应避 免 出现评 论性 。新 闻活动 既然 是要
事 实的真 实性 ”和 “ 新 闻的真 然在 一 定程度 上报道 了事 件 ,突出 困难和 取得 的成绩 ,但 基于 政治 性,那 就决 定 了 “ 是 会造成 重视 了个 人,忽 视 了集 体和 团 队的作用 ,有 以点 实性 ”是两 个概 控 力度 稍微 放 宽 ,赋予 了一定 的监 督 职 能, 为人 ,先天 下之忧 而忧 ,后天 下之 乐而 乐;西 方要彰 显个 对 负面新 闻 的播报 限制 也有所 松动 ,但 是这些 报道 也都 是 人英雄 主义 ,喜好 挑战 征服 自然 ,崇 尚科 学技 术 ,所 以在 经过 层层 审批 之后 ,才 能获许 播报 的 ,这与 国外 电视直 播 写生 ”式原 汁原 味的报 道 的确存 在一 定差距 。在 笔 最初 的新 闻播报关 注点 上就有 所不 同 。我 们所 积极 宣扬大 现场 “ 多是 以为人 民服务 的公 仆对 象 ,是 具有牺 牲精 神 、奉献精 者 看 来 ,负 面 新 闻 的播 报 并 不 是对 我 们 所 取 得成 绩 的 诋 神 的典型 ,西方 国家则 更热衷 于 宣传某 某事件 中取得杰 出 毁,通过 对 社会 负面事 件 的曝光 ,才 能更加 体现 出新 闻媒 成就 的个人 英雄 。就拿 救火 事件 为例 ,中 国的 电视新 闻一 体 、 电视 电台对 民生 的关怀 ,对 人性 的关怀 ,更 好 的实现 般 是表彰 宣传在 突发事 件 中的集 体 ,而西方 国家 是喜 欢表
究 竟我 国 的新 闻直 播 的确 是 “ 一无 是处 ” ,国外 的新 闻播


集体 与个 人 的差异 。根据 上文所 述 ,影响 电视新 闻播 年之 后 群众 才 加 以知 晓 ,改革 开 放后 ,我 国对新 闻 媒体 、

传播学视角下的国际新闻报道差异

传播学视角下的国际新闻报道差异

传播学视角下的国际新闻报道差异在传播学视角下,国际新闻报道差异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不同国家、不同媒体机构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往往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报道的内容和角度上,还反映了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媒体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国际新闻报道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一、文化因素对国际新闻报道的影响文化是影响新闻报道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等都会对新闻报道产生深远影响。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文化因素往往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价值观念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对于同一事件往往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和价值取向。

比如在某些国家,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可能会影响媒体对事件的报道角度,而在另一些国家,个人主义和自由权利可能更受重视。

2. 历史文化传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媒体对事件的解读和报道方式。

比如在一些传统文化较为保守的国家,媒体可能更加谨慎地处理敏感事件,避免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3. 语言障碍: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也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语言障碍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畅或出现误解,进而影响报道的质量。

二、政治因素对国际新闻报道的影响政治因素是影响国际新闻报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立场和政府控制程度都会对媒体报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政治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政府控制和审查:在一些国家,政府对媒体的控制程度较高,新闻报道往往受到政府审查和干预。

这种情况下,媒体报道可能受到政治立场和利益的影响,报道内容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和局限性。

2. 政治立场和倾向:不同媒体机构和记者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政治立场和倾向,这种政治色彩会在新闻报道中得到体现。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政治因素可能导致报道角度的偏向和报道内容的选择性,影响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强,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简介:2009年,随着奥巴马访华,中国人均GDP 突破2000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

正如泰国《东亚日报》所言:“中国正真站起来了,成为世界大国。

”10月3日巴西里约热内卢获得2016年奥运会主办权。

而巴西在申奥陈述中特别提到是北京奥运会成功鼓舞了他们的申办。

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也成为影响亚太的国际盛会,南宁也是继北京之后,第二个开通国际列车始发的城市。

正如麦克卢汉所预言那样世界成为“地球村”。

什么是新闻报道文本?“文本(text )的原意是指一部文学作品书写或印刷的形式,即文学作品的物理印刷品或制成品”。

同理,我们这样定义新闻文本:是一种新闻的印刷形式或者说是书写形式的总称。

正是有了文本,才有了新闻报道。

1、新闻报道叙事差异的历史原因1.1记者与政府关系。

国外新闻记者和政府互相保持独立并监督,但官员和记者私下交往甚好。

在政府中没有朋友或者熟人的人当不了记者。

中国记者和政府是附属关系,记者也没有在政府中的朋友,同时记者不得批评政府。

1.2倡导理念原因。

国外自从诞生新闻事业以来,长期倡导新闻报道的客观中立,立足于还原新闻事件。

“以事实报道为核心,西方传媒在长期新闻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专业主义的新闻报道观念,这些具体观念的核心表述就是所谓客观性理论”。

而纵观我们中国,新闻机构是党和国家的喉舌,是党和政府发布各种政策、法律的工具。

所以,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更注重其新闻报道的产生的社会影响。

所以,中国新闻记者加入了的解释性语言以帮助读者理解防止产生歧义,但这样却失去了记者的客观报道,渲染了主观色彩。

1.3此外,西方国家和中国在报道文本的叙事风格上也有很大差异。

“‘风格’是美学范畴中常用的术语,在文学艺术领域指某人及其所创作的文学、艺术报道呈现出的习惯、特色、个性等”,国外媒介是商业组织。

媒介要想生存就必须获得利润。

这就促使其报道非常人性化风格,即以读者的角度去审视新闻事件,更强调个人的感受和理解。

媒介总是客观地报道新闻而怕主观评论引起读者反感导致发行量或收视率的下降。

编辑部以求打造名牌记者而不过分删减报道。

另外,国外媒介收入是靠广告维持,所以编辑部总是想方设法在新闻的报道上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进而扩大发行量。

所以在新闻事件的选择上力求吸引读者。

一些故事化、耸人听闻的新闻事件因此出现了。

因此,以平民视角、故事化为手段的新闻报道和文本在发达国家盛行。

相比之下,中国的报道以“官本位”。

“初步形成于1940年代的党报理论,最终确立了以宣传为本位的新闻理念。

”“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报道独具特色的宣传风格。

”中国的媒介属于政府的喉舌。

媒介的商品属性不强,媒介不必考虑市场需求。

导致新闻事件的选择上以编辑部的编辑为主缺乏平民视角,特别是新闻报道删减量大,有的甚至歪曲记者原意。

例如“美联社北京9月21日电在北京为国庆节加紧准备之际,数十架喷气式战斗机和其他军用飞机在北京上空呼啸而过。

各式飞机列队飞过长安街——这条东西向的重要街道横贯北京城区,并且经过天安门广场,一些飞机在城市上空飞时放出红色、黄色和蓝色的烟带,它们这次飞行是为了国庆60周年庆典进行彩排。

”反观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

“如21日据新华社电,国庆60周年空中阅兵所有12个受阅梯队上百架飞机,21日上午按国庆当天阅兵程序成功进行了阅兵前唯一一次天安门上空全编队预演。

”西方媒体的故事化叙事比新华社的报道更耐人寻味。

北京的重要地位凸显,“如果新闻媒介在反映社会事件时通过框架选择与强调事件的某些特殊部分而忽略掉其他部分,则媒介所建构的媒介真实与客观世界必然存在差异性,并影响到受众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

”所以,国外报道利于媒介环境和真实环境的重合,有利于读者正确认识新闻事件。

2、新闻报道叙事差异的现实原因2.1信息的接受者即受众。

在西方等发达国家,50%的人口受过大学(大专)教育。

因此,对新闻报道的叙事,总以个人需要为中心,强调个人的价值。

加之国外媒介资源丰富,使得国外的受众选择性大增,信息获取自如。

这些原因,使西方等发达国家的新闻记者,特别重视新闻报道文本叙事手法技巧、重视新闻叙事风格和报道写作,以防止读者流失。

相反,中国13亿人口中有近7亿农民。

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小,使中国整体媒介需求不高,加之中国媒介数量有限,受众获得渠道狭小。

另外,媒介分布的极端不平衡导致信息流动不畅。

比如广西首府南宁,不仅有南宁晚报等南宁本市级媒体,还有广西日报等省级媒体。

同时发生暴雪灾害的晋中市和太原市,虽然两市市区只有15公里,有901路公交车连接两市。

但发生雪灾这一大事后,省级媒体16个小时后才出现晋中市报道。

这一格局有损新闻的实效性。

媒介地域分布差异过大的国家还有缅甸、朝鲜、越南、菲律宾、老挝、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泰国、柬埔寨等、文莱等。

2.2环境。

环境主要是指关于在新闻报道导致差异的所有外部因子的总称,它并非是一个导致新闻叙述报道差异原因的子集,而是和新闻报道中与叙事报道有交叉的那部分所有因子。

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一些西方的新闻报纸也中国出版,这使中国媒介获得了有利于市场化、商品化的子因子,更多中国报纸开始走向公司化,而公司化又导致进一步的改革开放。

这种影响就是大环境因素的影响。

另外,我国学术界对新闻分类也导致报道上产生差异。

“我国新闻界对新闻题材的分类较为细致和复杂,往往按照新闻写作的题材分成不同的部门来负责各种专业报道,如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体新闻、社会新闻等。

”这种分类欠妥,基本沿袭民国传统。

法律政策也是外部环境因子。

“新闻自由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只是寻求一种在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之间的平衡,但这种平衡不会是绝对的,因为法律是服务于国家机器的(下转第152页)赵强(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广西南宁530001)中外新闻报道差异解密[摘要]纵观西方新闻报道,它给读者客观、悬念、刺激感,而中国新闻报道讲究准确、直观、主观。

那么是什么造成中外新闻报道上的差异?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的新闻报道的手法是否会和西方新闻报道手法趋同,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试图揭示国外私营媒介新闻报道叙事手法产生的原因,启迪读者。

[关键词]中西;新闻报道;差异;自由贸易区;南宁[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489(2010)02-0132-01交叉性科学,从60年代起至今,已在传统的方法上得到飞速发展,新的理论及现代故障检测方法不断出现:小波变换、专家系统、模糊系统、神经网络等都在故障检测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由于电机设备故障征兆与故障特征间复杂的非线性特性,使故障检测及识别较为复杂,仅仅靠一种理论、一种方法是无法实现在复杂环境下准确、及时地进行电机设备的故障检测。

因此集成型智能故障检测系统必将是电机设备故障检测技术的新趋势。

另外,无论是什么检测方法真实信号的获取是成功实现故障检测的前提,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理论必将在电机故障检测中起重要的作用,文献已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相应的成果。

【参考文献】[1]沈标正.电机故障检测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2]吕锋,王秀青.电机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新发展[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1.(上接第139页)括办事指南表、公示公告表、公众监督表和不良记录表;(4)其他表。

其中包括字典表和分类表,字典表主要是行业字典和资质资格等级。

4、结束语电子政务技术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不断发展的新技术。

本文提出的B/S结构的基层电子政务系统,即继承了传统的B/5结构的优点,又避免了其缺点。

使基于B/S架构的社保信息系统在开发、部署、运行、管理、连接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满足系统对可伸缩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可用性、可管理性、安全性的需求。

【参考文献】[1]王新军,王海洋.事件驱动的工作流在医保中应用[J].计算机科学与应用,2005.[2]古锋.墓于WEB的一站式办公机制的研究和实现[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3]房质文.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自议[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上接第137页)有字符组合进行破解,那么对于5位以下的密码它最多只要用十几分钟就完成,对于6位字符的密码它也只要用十几小时,但是对于7位或以上它至少耗时一个月左右,所以说,在密码设置时一定要有足够的长度。

总之在密码设置上,最好使用一个不常见、有一定长度的但是你又容易记得的密码。

另外,适当的交叉使用大小写字母也是增加被破解难度的好办法。

以上只是笔者对防范外部入侵,维护网络安全的一些粗浅看法,当然对于这些方面的安全还可以通过设置必要的防火墙,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制度来实现。

但是在网络内部数据安全上,还必须定时进行数据安全备份。

对于硬盘中数据备份的方法很多种,在WINDOWS2000SERVER版本上,我们提倡通过镜像卷的设置来进行实时数据备份,这样即使服务器中的一个硬盘损坏,也不至于使数据丢失。

(上接第132页),所以在宪法中将新闻自由确定下来虽然是体现民意的,但是它从根本上还是有服务国家的倾向的。

”这导致了西方记者和中国记者选题上的根本差异。

3、结语中国经济总量(含港澳台)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华语的影响增强。

这在10年前是不敢想象的。

华文报纸和华语媒体已经成为亚洲主流。

中国的新闻报道也必须肩负更多的国际责任和时代使命,更需完善和创新自己的新闻报道。

【参考文献】[1]罗翔宇.美国新闻报道的叙事学分析——普利策新闻奖作品的文学视角研究之二[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2.[2]袁艳,王金礼.中西新闻报道观念的差异及其文化成因[J].湖北社会科学,2004.[3]周洪林.中西新闻报道风格比较[J].新闻界,2006.[4]陆晔.香港中文报纸中的中国内地新闻:新闻报道的框架研究[J].新闻大学.[5]王倩.中西新闻选择的差异比较[J].青年记者,2006.[6]姜杨,科技风.中西“新闻自由”的比较研究[J].2009.(上接第91页)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兴趣。

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

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即将踏入社会,在自我意识取代从众心理的现代社会,职校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参与意识、合作与竞争意识,很难被社会所接纳,甚至容易迷失自我。

因此,职校体育教学应积极倡导职校学生意识养成,注重学生锻炼意识、参与意识、合作与竞争等意识的培养。

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在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处理上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积极引导学生将个人意识转化为集体需要。

通过各类体育活动、竞赛、游戏,逐步养成职校学生的多种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