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的变迁
罗布泊逐渐干旱及干涸的分析
罗布泊逐渐干旱及干涸的分析摘要一块充满神秘气息的土地,一泊曾经碧波千顷的湖水,一片永垂千年的胡杨,一场文明的兴衰变迁。
烟波浩渺,罗布泊如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罗布泊的干涸问题略作论述。
关键词罗布泊;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干涸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蒙古语意为“多水汇人之湖”,它曾是塔里木盆地众多河流的汇集之地。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端,地处39~41°N,88~92°E 之间,湖盆面积达20000 k㎡。
罗布泊及其临近地区是全球最干旱的地区之一,是新疆历史、地理、环境演变的一个典型区域,特别是在人类历史时期的急剧变化,使其成为干旱地区环境演变的一个缩影。
一、罗布泊地区的环境演化要研究罗布泊地区的环境演化,首先要考虑它所位于的塔里木盆地的区域背景。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封闭的内陆盆地,是由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单式盆地叠置形成的复合盆地,盆地的发展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封闭的塔里木盆地形成于第三纪的渐新世末,夹持在天山和昆仑山之间。
从塔里木盆地西部晚白垩世至第三纪地层和有孔虫的研究表明,从晚白垩世到中新世,该区一直处在正常海湾和滨海泻湖相互交替的较稳定沉积环境中,直到中新世晚期,塔里木盆地才完全脱离古地中海海侵成为内陆盆地。
特别是第四纪冰期以后,由于罗布泊地区距海遥远,由海洋夏季风输送到大陆的水汽,经长途跋涉和高山阻挡,到达塔里木上空已是强弩之末,干旱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的极端干旱气候面貌已基本形成。
这类的气候特征为降水稀少、变率大、气温变化剧烈、大风、沙尘暴活动频繁。
该盆地具有复杂的演化历史,众多的构造样式,必然导致罗布泊地区环境演化的复杂性和阶段性。
盆地演化的阶段性与罗布泊地区的环境事件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耦合作用。
从罗布泊地区环境演化历史,可以勾画出一个轮廓,即在更新世期内罗布泊曾出现湖相大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后来的构造抬升,导致湖泊退缩,加之西风环流和冬季风的主导影响,致使在全新世以来一直处于干旱化和荒漠化的境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预习检测
sè
萧瑟
xù
和煦
hé
干涸
shì
吞噬
luǒ
裸露
gē
戈壁滩 近在咫尺
bì 庇护所
zhǐ
析题 1、 这个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罗布泊曾经是一个仙湖,但后来消逝了
请你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的? 2、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的? 3、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呢?
让明天 更美好
明确:这样推而广之,说明悲剧仍在继续,
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 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 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 念.
美丽的罗布泊消逝了,青海湖月牙湖也 即将沦为沙漠,在这些惨痛的现实面前我们 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 生态平衡,发展经济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建 设.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在发展经济的同
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拓展
假如你是一个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
的百年 沧桑,你将向人们说些什么? 要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美丽的罗布泊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青海
湖和月牙泉离我们还很近,我们要保护他们,不
要让罗布泊的悲剧重演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
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小结: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 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个美丽 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它吞 噬了无数的生命。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 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 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 的呼吁。
死寂的荒漠 令人恐怖
4、面对罗布泊由昔我感到:
罗布泊迁移过程中一个关键湖群的发现及其相关问题
200—292, London^ 1983.
—41 一
古代的和现代的地区;后来它收缩,占据仅仅“ 时罗布淖尔在黨阿拉竿之东北,营盘之西南,
中国地图指示的地方;①然后在中世纪它又 铁干里克之东J⑧在罗布泊迁移问题上仍未
扩张,在目前它收缩,占有现在的位置②「③
跳出斯文赫定的南北迁移的模式。
1906—1907年和1914年,英国人斯坦
布诺尔”,他发现湖泊的中部是“淡水”,四周
是盐沼。喀拉库顺库尔的位置与1863年刊
行的(大清一统舆图》上塔里木河的尾闾罗布
① 本文是作者的硕士学疸论文,1981年12月2E
日答辩通过。在写作过程中始终得到导那黄盛璋、 罗来兴彌先生的指导,并蒙周廷儒、赵济、陈述彭” 郑威诸先生的指正,谨志谢意” ②由于罗布泊在不同历史时期拉曇不同,为了便于 讨论它的迁移过程,库姆河改道前塔里木河终点 湖在罗布洼地,古代文献称为渤泽、盐泽、蒲昌海 等,本文称之为楼兰罗布泊;库姆河改道后,隋唐 肘终点湖在屯城(今米兰胞近)东北,本文称之为 屯城罗布泊;三角洲顶点診到群克尔后,塔里木、
动'的时期虽则差不多有了 1600■I 年,而我却
得亲自经验和确定我的理论的正确,也算幸 运了”。⑥因此,斯文就定认为他的“游移湖”-
■ 理论是完全正确无疑的了「 1930-1931年和1934年陈亲器和赫纳
尔(N. G.皿皿©到送布泊地区考察和测
图,提出了罗布泊是“妥替湖”的加点,认为湖’
泊的位置随河流改道而变化乜⑦实际上.盘交 替湖”的就点与斯坦因的观点是类似的。
说。斯文赫定对罗布泊的迁移问题未获解决 的症结,曾指出一点学即主要在于“若于中间 过程,吾人不能追溯杯①。我们现在所要阐述
J
论罗布泊的迁移问题
论罗布泊的迁移问题.一、美于罗布泊迁移的筝论罗布泊即罗布诺尔,古时称渤泽或称蒲昌海。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东部。
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对于该湖位置的变化,发生争议。
本文作者根据1 959年新疆综合考察队东疆分队考察资料和ERTS百万分之一卫星照片的分析,认为罗布泊在历史时期从来没有迁移到别处去过,只在湖盆内部受到最新构造运动和水文变化的影响.,表现出各个时期积、水轮廓的变动,并非“游移湖”。
罗布泊变迁问题有下列几种主要的争论:(1)1870一1871年,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H.M.Pryhevolsky)发现罗布泊位于罗布荒原南部的喀喇苦顺地区(包括台特马湖),和大清实测图比较,有纬度一度之差,认为清廷的地图是错误的。
德国人李希霍芬(F.Richcofen)不相信普氏的发现p他认为并不是同一个湖泊,应另有一条河流进入到普氏所见湖泊的北部,潴水成湖。
后来考斯劳夫(P.K.,Kosgov)斯坦因(A.stein)都支持了普氏的说法。
(2)1900年,斯文赫定沿着孔雀河干河床(即沙河,维语孔姆达里亚)进行水准测量,他们测得罗布泊北部的楼兰废墟附近有一片洼地;要比当时南部喀喇苦顺的地势为低,推论罗布泊他。
日必由喀喇苦顺改道北迁。
这些北部低地将回返沦为湖区on’(3)汉丁敦(E.Hunting con)主张罗布泊原是内陆大海。
渐渐变干涸,残留变成一个小湖。
后来水量增加,又变为大海,经过第二次变干,只保存南部的湖泊。
(4)1930—1 931 年,赫纳尔和陈宗器先生到罗布泊地区进行考察和测图。
查明罗布泊是一个游荡湖,它的位置是随着注入的河水分配而迁移。
罗布泊有时进入到喀喇苦顺,有时回归到原地。
创立荒漠区“交替湖’的理论。
(5)1954年.B.c.西尼村根据自己调查的资料,认为罗布泊的偶然迁移是由于塔里木盆地的各部分构造运动表现不均衡,基底发生块状变动的结果口提出了另一种新的看法。
(6)1960年,3.M.穆尔扎耶夫提出不同意西屁村的看法,认为数十年或数百年短期内湖泊的迁移,不可能是由于新构造活动的原因,他主张罗布泊的迁移是与河流的变动有关。
罗布泊养活了一半以上中国人
罗布泊养活了一半以上中国人每当提到罗布泊,人们脑海中总能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张形似耳朵的照片,昔日的核试验场变成了荒凉之地,但如今,这里重新恢复生机,甚至和我国粮食安全扯上了关系,那曾经的地球之耳到底经历了哪些疯狂改造,又是如何解决我国亿万民众的口粮问题呢?位于新疆塔里木东部的罗布泊,海拔高达780米,一度号称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影响,最终只能以干涸的印象示人。
这种变化同时还牵动了周边的生态环境,草木枯死,胡杨衰败,沙漠也在以每年四米左右的速度迅速吞噬着罗布泊仅有的生机之地,人们口中的地球之耳也逐渐消失在世人眼中!但今天,罗布泊正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世人眼前,曾经隐藏在地下的丰富的钾盐资源再度被开发,相信熟悉农业生产的朋友一定知道,作为农用钾肥主要生产原料的钾盐,对生长发育起到决定性作用,大部分的复合肥都离不开钾盐的添加。
然而在罗布泊钾盐未经探明之前,我国钾盐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柴达木盆地,年产量也仅有200万吨左右,但耐于我国农业大国的特殊身份,仅柴达木一处的钾盐只能供应我国四分之一的使用需求,无奈之下,高价进口成为唯一选择。
即便这样,弊端也十分明显,全球对钾肥需求的国家高达100多个,有生产能力的却屈指可数,而且集中在白俄罗斯周边等国,虽然我国有需求,购买量也一度占据钾肥全球贸易的23%,但作为资源型产品,且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我国的处境十分被动,再说得直接点,我国几乎没有定价权,完全要遵照卖方市场规则,因此,这种局面无形中增加了国内农民的经济负担,尤其是价高年份,农民入不敷出也是常有的事,早在1946年,我国盐矿专家就曾提出重视盐矿勘探的远见想法。
也正是在那时起,地质工作者们便踏上了寻盐之路,最终1957年,才在青海柴达木发现了钾盐,这次的发现不仅是物质上的突破,同时也带动了理论的研究,高山深盆迁移和两段式成钾概念就是此时的产物,凭借着理论基础,我国地质界学者王弥力认为,罗布泊很可能也同样蕴藏着大量钾盐,彼时来到1996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罗布泊寻盐项目被列入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历经十余年,王教授在团队的配合下多次涉足罗布泊,最终发现了在罗北凹地下的钾盐。
罗布泊:吃掉人类的神秘地带
罗布泊:吃掉人类的神秘地带1899年,瑞典人斯文赫定率队进入罗布泊,发现沉睡了1600年的楼兰古城遗址。
1930年,我国的考古学家黄文弼进入罗布泊,发现了罗布泊北岸土垠汉代遗址。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
1980年,一批中国考古人员进入罗布泊,发现了闻名于世的楼兰美女古尸。
1980年,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神秘失踪,至今仍是一个谜。
1996年,探险家余纯顺欲穿越罗布泊创新纪录时,因迷路和高温而亡。
这里,曾经是鱼、鸟和人类共享的天堂,水草鲜美,绿树成行,渔歌晚唱;这里曾是绝域之地,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荒凉死寂,人烟断绝;这里曾是神秘的原子弹试验基地,这里曾是世界探险家冒死向往的乐园,这里重叠着无数商贾、僧侣、战将、诗人、科学家、考古学家或浪漫或悲壮的艰辛脚印。
这里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边、若羌县以北,这里曾经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面积曾达3100平方公里,仅次于青海湖。
而目前已经完全干涸,成为一沙漠。
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到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他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然而,自然的变迁人类的破坏,使这片丰腴肥美的水域日益萎缩,并于20世纪70年代彻底干涸,罗布泊从此成了不毛之地,夏季气温高达70℃,被称为生命禁区。
罗布泊课件
生态环境现状及特点
生态环境现状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罗布泊的生态环境已经发 生了很大变化。湖泊面积缩小,植被覆盖减少,生物多样性 降低。
生态环境特点
罗布泊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极端性,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 冷干燥。该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对外部干扰敏感。同时,罗 布泊地区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对于当地居民和农业 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设定
制定罗布泊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与优化建议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
对罗布泊地区的资源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包 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
优化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优化资源利用、提高环 境承载力的建议,如推广节水农业、加强生
态保护等。
地质构造
罗布泊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包括褶皱、断裂和节理等。
地震活动与地质灾害
地震活动
罗布泊地区的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 曾多次发生地震,对当地的地质环境 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地质灾害
罗布泊地区的地质灾害较多,包括滑 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这些灾害 的发生与当地的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 密切相关。
绿色发展模式创新与实践案例
要点一
绿色发展模式创新
要点二
实践案例
探索适合罗布泊地区的绿色发展模式,如生态旅游、循环 经济等。
介绍罗布泊地区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成功案例,如某企业或 某项目的绿色发展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THANKS
感谢观看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湖泊水位下降,进而影响水质;地质条件可能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人为活动如农业、工业 等排放的废水也可能对水质造成污染。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
罗布泊的故事
罗布泊的故事罗布泊,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活动沙漠中心湖泊。
它因其神秘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罗布泊的故事始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起。
在古代,罗布泊曾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连接着东西方的贸易往来。
它曾是繁华的商业城市,吸引着无数商人和旅行者前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的衰落和沙漠化的加剧,罗布泊逐渐被遗忘,沦为了一个荒凉的湖泊。
在20世纪,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罗布泊的水源逐渐枯竭,湖水大量减少,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盐碱地和沙漠。
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让人们对罗布泊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然而,尽管罗布泊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它依然拥有着独特的魅力。
在罗布泊周边地区,依然可以看到古代丝绸之路的遗迹,那些古老的城市遗址和驿站遗迹,仿佛在诉说着古代商旅的往事。
而在罗布泊湖底,也保存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和沉船遗迹,这些都成为了研究古代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证据。
如今,随着中国政府的保护和恢复工程的进行,罗布泊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渐改善,湖水也在回流。
人们对罗布泊的关注和重视也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罗布泊的故事,并希望能够保护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罗布泊的故事,是一个关于自然与人类的交融与变迁的故事。
它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也承载着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挑战。
如今,我们希望通过保护和恢复,让罗布泊重拾昔日的风采,继续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愿罗布泊的美丽与神秘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罗布泊的变迁
历史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18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被分割成几块洼地。
[9-11] 汉朝时期这里曾经有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楼兰古城遗址的古代楼兰王国。
它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公元630年消亡,有800多年历史。
它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
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
此后,它成为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南支的咽喉门户。
[12-13] 而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
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
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
[7] 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
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
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
[14] 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程度的努力和尝试,但在此之后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曾几何时繁华兴盛的楼兰,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盛极一时的丝路南道,黄沙满途,行旅裹足;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
至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
罗布泊现状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1950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
1931年,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
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兴起多次开垦浪潮,大批内地人迁移西部组成建设兵团,开展土地平整运动,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
罗布泊从游移之湖到资源之海
罗布泊:从游移之湖到资源之海文I 张风菊这里曾是孕育楼兰古成的軋水宝地,也曾是丝绸之路的咽喉n 户,水草鲜美,绿树成行,渔歌晚唱,这里曾是鱼、鸟等生物和人类共享的天堂;这里也曾是被列为军事禁区的试验场,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荒凉死寂,人烟断 绝,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和探险家心之所往的圣地。
罗布泊,被称为荒漠中的荒漠。
这个昔曰波 光粼粼、状若瀚海的湖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 湖,自20世纪70年代干涸后成为沙漠,即被世人 视为“生命禁区”。
它到底经历了哪些沧桑巨变, 使得之前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 绿洲变为如今的不毛之地?而这片传说中的“死 亡之海”,又蕴藏了怎样的自然资源,能够展现出 焕然生机?游移之湖地球之耳罗布泊在中国古代曾被称为“幼泽”“盐 泽”“蒲昌海”和“牢兰海”,元朝以后称为“罗布 淖尔”。
但这样一片众河汇聚的湖泊,它的具体地 理位置,在国际地理学界却引起了半个多世纪之 久的持续争论。
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 认为罗布泊是一片捉摸不定的湖泊,因此把它叫58 I IEARTH人与自然I 地球〇罗布泊遥感影像图(来源: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作游移湖。
他认为罗布泊存在南 北湖区,由于入湖河水带有大量 泥沙,沉积后抬高了湖底,原来的 湖水就自然向另一处更低的地方 流去,又过许多年,抬高的湖底由 于风蚀会再次降低,湖水再度回 流。
除此之外,国内外还有罗布泊 形成的“盈亏湖”以及“交替湖”的观点。
我国一些科学家根据科 考结果对罗布泊游移说提出了质 疑和否定,然而罗布泊这个幽灵 般的湖泊的真实位置,则更加扑 朔迷离。
罗布泊的众多谜题中,有一个“大耳朵”之 谜,需要现代技术转换视角才能看到。
20世纪 80年代美国学术杂志公布了一张卫星照片,显示 罗布泊的影像形状酷似人的耳朵轮廓,有八道 耳轮线,还有耳孔、耳垂。
这些环状分布的“耳 轮线”所反映的地表特征以及形成原因,目前还 尚无定论。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简介罗布泊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的一片内陆盐湖,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缘。
它以其完美的湖光山色和神秘的仙湖之称而闻名于世。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罗布泊的湖泊面积逐渐缩小,仙湖也渐渐消逝,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遗憾。
地理特点罗布泊的湖泊面积曾经约为1300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泊。
它由东西两个湖盆组成,东罗布泊和西罗布泊,中间被一段盐度高达300‰的蒸发区相隔。
其湖泊底部有丰富的盐类矿物质,形成了独特的盐滩景观。
而仙湖则位于东罗布泊中,以其碧波荡漾、天山倒影的美景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导致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全球变暖和降雨量的减少,罗布泊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逐渐干旱。
这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罗布泊的湖泊面积已经减小了约80%。
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的活动也对罗布泊的消逝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由于农业用水和过度放牧,罗布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被大量消耗。
此外,盐湖资源的开发和工业污水的排放也对罗布泊造成了严重污染。
这些活动导致湖泊水质恶化,湖水变得浑浊,不再透明。
生态环境的破坏除了水资源下降和水质恶化外,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还导致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湖泊和湿地是许多鸟类和动物的栖息地,它们依赖湖泊提供的水源和食物。
随着罗布泊面积的缩小和湖水的消失,很多鸟类和动物失去了栖息地,它们的数量也大幅减少。
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罗布泊的生态环境和仙湖,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管理,控制农业用水和过度放牧,确保湖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合理利用。
其次,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严格控制盐湖资源的开发和工业污水的排放。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罗布泊保护的关注和认识,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展望未来尽管罗布泊的湖泊面积不断缩小,仙湖消失的趋势令人担忧,但我们仍然可以采取行动来保护它。
只有保护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罗布泊的影响,才能确保这片美丽的湖泊和仙湖能够延续下去。
浅析罗布泊的变迁
波 浩渺 , 如今 也 变成 了一 片干涸 的盐泽 ; 曾今 繁 华兴盛 的楼 兰 , 无 声无息 的退 出历史舞 台 ; 熙攘 一时 的丝路 南道 , 黄 沙满途 、 行 旅裹足 。
生 物等诸 多领域 的野外 考察 , 揭 开罗布 泊 的神秘面 纱 , 欣赏那 罗 布 泊 水 涨 时 ,仅 有 “ 东 西 八 九 十 里 南 北 二 三 里 或 一 二 里 不
罗 布 泊 的 历 史 足 迹
、
( 一) 先 秦 时 期 的 罗 布 泊 期。 罗 布 洼 地 是 十 多亿 年 前 已 形 成 的塔 里 木 台 地 的 一 部 分 。 经
四纪初 . 巨大 的古罗布 泊即宣告诞 生 。
近 现代 的考 古成 果 中 ,在楼 兰遗 址 有 远古 时 期 细 石器 文 化 。
湖, 误 认 为是 罗 布 泊 。
第 一个 将 罗布 泊 的“ 游移 说 “ 系统化 理论 化 的 , 则 是瑞 典
并且通过对楼兰古人的解剖研究 , 是人们看到 了比楼兰古国更早 探 险 家 斯 文 ・ 赫 定 。1 9 o o 年, 斯文 ・ 赫定沿 孔雀河 干河床进行水
古 罗布泊 的形成 , 可 以追 溯到距 今2 0 0 万 年前 的第三 纪晚 面 又 达 两 千 多 平 方 千 米 。 历 了反 复的海侵 和海退 , 至新 生代 , 塔里 木进 入趋 向现代格 局
而 相 继 发 生 的 喜 马 拉 雅 造 山 运 动 和 新 构 造 运 动 , 对 包 括 罗 布
[罗布泊采矿乱局]罗布泊
[罗布泊采矿乱局]罗布泊顺着简陋的升降梯往下落,气温越来越低,随着头顶光线的逐渐减弱,依稀发现在二三十米沙石的地表下,开始变成岩石。
地下120米,忽然展现出一片四通八达的矿道,岩石中渗出水,一尝,是咸的。
这是新疆哈密境内,雅满苏镇磁海铁矿西边7公里的一处私人矿点,当地人叫他磁西铁矿。
私人矿点同时也属于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实验区和缓冲区交界的地方。
1997年,新疆对保护区进行重新规划的时候,将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核心区和缓冲区属于严禁进行探矿和旅游的区域,实验区为开放探、采矿和旅游的区域。
广义上,罗布泊指的是塔里木盆地最低处的盐壳地貌区域,但对于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罗管局)来说,罗布泊还包括了罗布泊周边戈壁、沙漠、丘陵。
总面积达到7.8万平方公里,是干涸的罗布泊湖盆面积的170多倍。
9月5日,罗管局从乌鲁木齐出发,横穿罗布泊,对罗布泊进行今年的最后一次巡护。
结果发现保护区内探矿的企业不减反增。
“罗布泊式”生存吾贤富和杨天佑两人来自四川。
9月7日白天,轮到他们俩在磁西铁矿矿口值班。
两人的工作任务是把升降梯送上来的铁矿石分类,每车铁矿石大约1.5吨。
这两个老搭档都50多岁了,有十多年的采矿经验,到罗布泊却是3个月以前。
“这里不该来”,吾贤富笑起来的时候,会露出一嘴被烟熏黄的牙齿。
不该来的原因,是赚不到钱和生活太苦。
对于第一点,这两个搭档都认了。
“我们年纪大了,本来矿山就不要我们这种老人,20多30多岁的最好,40多已经不吃香了,50多的很勉强。
”吾贤富说。
即便如此,他们在矿山仍有4000元左右的工资。
“钱都给我家婆娘和娃耍了。
”“矿区水和食物是从100多公里外的雅满苏镇运过来的,电只能自己发,没有人,没有娱乐,也没有商店。
”罗管局的工程师张超说。
张超是这片区域的巡护者,负责保护区内的探矿和采矿管理。
对于2009年末挂牌成立的罗管局来说,在7.8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管住每一个矿点并不容易。
罗布泊干涸原因及影响
一、罗布泊区域概况
(二)地理位置
罗 布 泊 位 于 39°~41°N , 88°~92°E,是亚洲中部塔里木盆地最大 的内陆湖,它位于塔里木盆地最东端,南 靠阿尔金山,北邻天山南支(库鲁克山), 东抵北山,西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地面海 拔约780m.
一、罗布泊区域概况
(三)地貌特征
其北部为库鲁克塔格山脉,属中低山丘陵地 貌;东侧为北山断隆;南侧为阿尔金山北坡的 倾斜台地洪冲积地貌、沙漠地貌;西部是库鲁克 沙漠,即塔里木河冲积平原前缘;湖区北部为 风成雅丹地貌,湖区中部为各种形态各异的盐 壳地貌。
湖区地势总体呈四面高、中心低,为典型 的封闭内陆干盐湖。
一、罗布泊地区概况
(四)气候条件
区内气候极端干燥,湖区气候更加严酷,年降 水量不足20 mm, 年蒸发量大于3000 mm. 除周 边山麓有少量咸泉出露及暴雨后形成的临时性积 水外, 地面滴水无存, 全被坚硬的盐壳覆盖。陈宗 器形容此地为“除两极以外, 可称世界最荒凉之 区”。
二、罗布泊的形成及变迁
(三)近2000年来罗布泊的变化
•
唐和清初塔里木盆地农业和屯垦事业
的发展,入湖水量两次明显减少,罗布泊
面积再次缩小;
• 50年代~60年代农垦业迅速发展,汇 入罗布泊的水量急剧减少;
• 1962年,罗布泊完全干涸。
三、罗布泊干涸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高山冰川萎缩,
过去是“绿洲”、“仙 湖”——广阔美丽清 澈充满生机。周边牛 马成群,绿林环绕
昔日的罗布泊
现在“沙漠”、 “神秘”— —死寂荒漠,胡杨林成 片死亡,寸草不生,不 见飞鸟,令人恐怖
今日的罗布泊
二、罗布泊形成及变迁
(一)形成原因 罗布泊是在500万年前上中新世湿热气
地理知识新疆罗布泊简介
地理知识新疆罗布泊简介
地理知识新疆罗布泊简介
概况: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现已干涸。
看点:
楼兰古城、孔雀河、车尔臣河。
干涸的罗布泊:
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古“丝稠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
又称罗布淖尔。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
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比如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米兰河等,都源源注入这里。
后来,由于注入罗布泊的河流逐渐消失,导致罗布泊也于1972年彻底干涸。
据考证,著名的楼兰古城,就位于罗布泊西侧。
罗布泊一直是探险家的乐园,古往今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其中包括马可·波罗、H·M·普尔热瓦尔斯基、斯文赫定、哥丁顿、斯坦因、桔瑞超和邦瓦洛等。
我国科学工作者黄文弼、陈崇器也在20世纪30年代赴罗布泊实地考察。
今天,罗布泊更是激励着无数探险家去实现梦想。
【地理知识新疆罗布泊简介】。
青海湖与罗布泊的变迁
青海湖与罗布泊的变迁一、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青海湖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间 ,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微咸水湖。
周长三百六十公里 ,面积四千五百八十三平方公里 ,海拔三千一百九十五米 ,湖区近似菱形 ,湖中耸立着鸟岛、蛋岛、三块石岛、海心山岛及沙岛等五个岛屿 ,构成了水中有岛 ,万鸟栖息 ,山水相连 ,碧波接天的绚丽景象。
青海湖古称“西海〞 ,又称“鲜水〞、“卑禾羌海〞 ,蒙语叫“库库诺尔〞 ,藏语叫“错温布〞 ,意即青蓝色的湖 ,“青海〞由此得名那么始于北魏。
1、青海湖的形成:关于青海湖的形成 ,1938年 ,我国地质学家孙健初在湖区考察以后 ,首次提出青海湖是因地层断陷、倒淌河倒流而形成的科学推论。
第四纪初 ,即在二百万年前的早一中更新世时期 ,青海湖地区发生一次强烈块断差异升降运动 ,湖区构造洼地下沉 ,形成新构造断陷湖。
根据湖相沉积的分布 ,当时的青海湖面积较现在为广阔 ,东西长而南北窄 ,地堑的面貌极为清晰。
并根据湖盆南缘黄土冲积平原中所发现的黄土夹砾石沉积的地貌 ,说明那时青海湖区的气候比拟寒冷而枯燥。
从青海湖区的地貌研究中 ,发现有早一中更新世的宽阔的古布哈河—倒淌河自西向东与黄河相通的河谷残迹 ,说明青海湖开始时是一个外泄湖。
由于河湖共存 ,水体不大。
大约到十三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时 ,这里又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断裂块差异升降运动。
湖水的出口处 ,倒淌河上游与贵德盆地的分水岭 ,在新构造运动中强烈隆起 ,阻塞了湖水的外流渠道 ,使湖盆封闭成为闭塞湖。
倒淌河流向也从此改成自东向西 ,但倒淌河的名称仍被保存下来。
又根据孢粉资料 ,晚更新世气候正向温暖潮湿转化 ,由于水源充足 ,湖水加深 ,水质淡化 ,湖面扩大 ,形成一个巨大的内陆水体 ,这是青海湖的全盛时期。
自一万年前的全新世初以来 ,由于湖盆周围继续上升 ,湖区气候复趋枯燥 ,蒸发量大于降雨量 ,使湖水下降 ,湖面缩小 ,水质咸化。
100年前原生态罗布泊水草肥美,如今干涸搬迁仿建了村庄
100年前原生态罗布泊水草肥美,如今干涸搬迁仿建了村庄
罗布人村寨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墩阔坦乡的塔里木河河畔。
景区距尉犁县城35公里,距巴州首府库尔勒市85公里。
100多年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涉险进入罗布荒原,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繁盛的渔村,那就是罗布人的家园—阿不旦。
图为当时的沃尔克·贝格曼与斯文·赫定。
100多年前,欧洲的探险家们是依靠独木舟和木排在芦苇丛中寻找方位、判定方向的,各种水禽在他们周围戏水游荡。
图为100年前,罗布人和他们在湖中捕获的大鱼。
1935年探险队绘制的原图。
曾几何时水草丰美的阿不旦早已干涸,如今只剩下戈壁、沙丘,风中摇曳的黄色芦苇絮,一簇簇红柳,以及残存的一棵棵胡杨。
如今的村子,三三两两的胡杨树。
胡杨宁静地伫立在星罗棋布的海子旁,海子边是草木搭建的小屋。
这个罗布人村寨方圆72平方公里,有二十余户人家,是中国西部地域面积最大的村庄之一。
年轻的罗布人虽然向先辈们学会了捕鱼和烤鱼技能,这样的大鱼已经很少见了。
罗布人对这样的生活很满意,虔诚祈求着千年的传承。
游客在罗布人村寨观赏原始胡杨林。
游客在罗布人村寨骑骆驼游览沙漠。
被称“生命禁区”的罗布泊,现在啥样了?
被称“生命禁区”的罗布泊,现在啥样了?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各国也纷纷见证了中国把很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也看见了中国一步步走到今天是多么的艰难,而我们能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努力。
回顾以往,有多少科研工作者为国家的科学技术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却甘愿隐姓埋名。
我国是全球合法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如今核弹数量300多枚,虽然远远不及美国和俄罗斯,但这个数量对我国来说是足够的防御自卫的。
因为有了核武器,其他国家就不敢来侵犯,就算是数量远超五千枚的美国也不敢。
我国的核武器除了原子弹,还有氢弹,它们的威力都非常恐怖。
同时也都是在同一个地方被制造出来的。
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先后在罗布泊爆炸成功。
罗布泊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位置偏僻,而且缺少水源,所以当地非常的干涸,形成了一大片的沙漠。
当年许多专家就在那里进行科研任务,条件非常艰苦,甚至还经常遇上沙尘暴。
而就是这样的地方见证了我国两大重型武器的成长,作为核武器研究基地,只到1996年才停止使用。
而罗布泊也被核武器轰炸了45次,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哪里变成什么样了呢?原本罗布泊是不允许普通人进入的,因为它是核武器研制的地方,有很多的秘密,而且核爆炸过,存在核辐射,被称“生命的禁区”。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也把罗布泊给开放了,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当地还被建设成了一个教育基地,大家能更加了解当年可以工作者的艰辛,也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意识,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那个落后的年代,国家一清二白的时候,许多的科研人员因为爱国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决然的回到祖国,为国家的科研献身。
这是值得我们去了解学习的,比如钱学森和邓稼先。
一个是导弹之父,一个是两弹一星,都为中国核武器研发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逐渐有人在罗布泊居住,他们突破了重重困难,使得当地的环境得到改善,原本的一片荒芜也建起了楼房,到处绿树成荫,沙漠越来越少,植物越来越多,在那定居的人也越来越多,生活也越来越好,各种生活的基础设施也很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18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被分割成几块洼地。
[9-11] 汉朝时期这里曾经有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
楼兰古城遗址的古代楼兰王国。
它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公元630年消亡,有800多年历史。
它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
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
此后,它成为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南支的咽喉门户。
[12-13] 而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
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
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
[7] 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
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
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
[14] 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程度的努力和尝试,但在此之后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曾几何时繁华兴盛的楼兰,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盛极一时的丝路南道,黄沙满途,行旅裹足;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
至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
罗布泊现状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1950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
1931年,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
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兴起多次开垦浪潮,大批内地人迁移西部组成建设兵团,开展土地平整运动,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
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130多座,盲目地用水像个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致使塔里木河由60年代的1321平方公里萎缩到1000平方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
19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迅速干涸。
到1972年,罗布泊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
[17] 罗布泊干涸后,周围生态环境发生巨变,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树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罗布泊推进,很快和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
罗布泊从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称作“死亡之海”。
罗布泊研究
罗布泊和因它而繁盛的楼兰古国,一度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的探险者。
几千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
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地
楼兰古城遗址之一太阳墓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
[13]
清代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插图中标明塔里木河汇注孔雀河下泄罗布泊。
[13] 阿弥达深入湖区考察,撰写《河源纪略》卷九中载:“罗布淖尔为西域巨泽,在西域近东偏北,合受偏西众山水,共六七支,绵地五千,经流四千五百里,其余沙啧限隔,潜伏不见者不算。
以山势撰之,回环纡折无不趋归淖尔,淖尔东西二面百余里,南北百余里,冬夏
不盈不缩……”[18-19]
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的认定卡拉河和顺湖即中国古记所记罗布泊。
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
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
[13]
罗布泊考察(16张) 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的提出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饱蚀降低的结果。
这种游移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
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庭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论。
[13]
经过中国科学家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1.5厘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
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
从而证明了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