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教案第10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正文

教案附页

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注解第十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引言部分

复习上次课内容,案例导入本次课内容,介绍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基础部分

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心脏的胚胎发育主要在胚胎期3~8周完成。胎龄第3周,形成原始心房、原始心室、动脉干、心球及静脉窦等结构,幷扭曲成袢。心袢形成后,其外表与成熟心脏相似。约于第4周开始有循环作用。房、室间隔的形成是先在房、室交界处的背、腹面各长出一个心内膜垫,两垫融合成为中间的分隔结构。心房的左右之分发生于胚胎第3周末,先是心房腔背部向心内膜垫长出第一房间隔,未长合时其下缘留下第一房间孔,在第一房间孔闭合前,第一房间隔上部形成第二房间孔,左、右心房相通。至胚胎第5、6周,第一房间隔右侧长出第二房间隔,此隔在向心内膜垫延伸的过程中,其游离缘留下一孔道即卵圆孔。两个房间隔逐渐接近粘合,房间孔被掩盖闭合,第一房间隔成为卵圆孔的帘式膜,防止血液从左房流向右房。原始心室底壁向上生长的肌隔与心内膜垫向下生长的膜隔融合,共同构成室间隔。胚胎第8周房室中隔完全形成,即成为具有四腔的心脏,同时动脉总干被螺旋形主肺动脉隔分开,形成主动脉和肺动脉。在胚胎的心脏发育期间如果受到某些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影响,能够引起心血管发育畸形。

二、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改变

1.正常胎儿血液循环

胎儿由胎盘提供气体和代谢产物的交换,肺不进行气体交换。由胎盘来的含氧量较多的氧合血经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至肝下缘分成两支:一支入肝循环

复习

引入新

内容

了解

掌握

了解

掌握

讲授法

导入式

启发式

讲授法

举例法

讲授法

讲授法

动画

举例法

5min

10min

15min

结合图片和举例讲解心脏的

胚胎发育

第十一章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详细讲解胎儿出生后血循环的改变,方便学生对小儿先心病发病机制的理解。

超过左心,使血液经常自右向左分流,或由于大动脉起源异常,使大量静脉血流入体循环,患儿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青紫。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指左、右心或大血管间无异常通道和血液分流,常见的有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等。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胸部X线为常规检查,选择吸气相拍摄。观察心脏位置、大小、形态、搏动情况及肺血情况。测量心胸比值,年长儿应小于50%,婴幼儿小于55%,呼气相及卧位时心胸比值增大。

2.心电图为常规检查,观察有无心房、心室肥大和心律失常。分析时应注意年龄的影响(如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3.超声心动图为常规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像检查,可确定诊断。应用M型和二维切面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观察心脏各部分的结构、位置及活动情况。脉冲和连续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反映心脏内某一点或某一线上血流的方向、速度及异常血流。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可同时显示心脏某一断面上全部正常与异常血流束的分布情况。

4.心脏磁共振成像由于其不使用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和高分辨率的优点,近几年用于对心血管畸形等的诊断,能显示心脏和大血管内腔、管壁及邻近软组织的解剖结构,与超声心动图联合应用获取心血管解剖结构、功能信息,从而能替代心导管和心血管造影检查,成为手术前后诊断、评价简单或复杂先心病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方法。

5.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应用γ闪烁照相机和显像记录装置进行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于极短时间内连续摄影,观察放射性核素在心脏各房室和大血管的图片

讲授

X线检查可见右室增大、肺动

脉段凹陷使心尖圆钝上翘呈

“靴形”心,肺门血管影缩

小,肺野清晰(F4)。

第十一章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第十一章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静脉窦型缺损继发孔型缺损原发孔型缺损

主动脉冠状静脉窦型

ASD

第十一章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护理

ASD 血液循环途径

肺循环左房左室肺动脉

主动脉

房缺

右室体循环三尖瓣

右房

腔静脉

心动图可以直观显示缺损的形态,观察缺损与毗邻结构的立体关系及其随心动周期的动态变化,能为外科手术提供详尽资料。

4.心导管检查右房血氧含量高于上、下腔静脉,心房水平有左向右分流。导管可通过缺损由右房进入左

房。

(二)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为小儿最常见的先心病, 在我国约占小儿先心病的50%,占先心病发病率占第1位, 室间隔缺损大多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其它畸形。缺损直径多为0.3 ~ 3.0 cm。小于0.5 cm者属小型,位置多较低,常见于肌部;0.5 ~1.0 cm 者属中型;大于1.0 cm者属大型,位置多较高,常见于膜部,较多见。5岁以内特别是1岁以内的小型缺损有自然闭合的可能性。缺损由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所致,其分类趋向于与外科手术切口结合起来,更具实用性及直观性,如按缺损部位、缺损边缘组织的性质等。最多见为膜周部缺损,约占60%~70%。肌部缺损,占20%~30%,又分为窦部肌肉缺损、漏斗隔肌肉缺损及肌部小梁部缺损。

【病理生理】

室间隔缺损时左、右心室之间有一异常通道,由于左心室压力高于右心室,血液自左向右分流,造成肺循环血量增多和体循环血量减少,分流量多少主要取决于缺损面积,还取决于心室间压差及肺血管阻力。小型室间隔缺损:缺损面积<0.5cm2, 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量少,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大,可无症状。大型室间隔缺损:缺损面积>1.0cm2, 大量左向右分流量使肺循环血流量增加,当超过肺血管床的容量限度时,出现容量性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痉挛,肺小动脉中层和内膜层渐增厚,管腔变小、梗阻。随着肺血管病变掌握

了解

图片

讲授

VS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