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

合集下载

某地全村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

某地全村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

峨眉山第一旅游新村
2015.10.01
张沟村将变得越来越美丽
目录

②③④⑤
一、幸福美丽新村规划建设背景
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峨眉山市幸福美丽新村规划背景
乡统筹试点城市,这些对峨眉山市统筹城乡发展和城市规划编制提出了新要求。

2011年6月完成《峨眉山市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0-2015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行动方案(2014-2020年)的通知》基础上,以党的“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态家园建设工程
生态环境提升工程
区位介绍 1.2 现状概况
高桥镇罗目镇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
乐汉高速
⏹高桥镇位于峨眉山市中部,与省道306及省道103交汇处。

西侧紧邻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北侧紧邻峨眉山市区,东邻罗目镇,南邻龙池镇、沙溪乡。

临江河自西向东。

规划乐汉高速自中部穿过。

⏹山村位于峨眉山市高桥镇西面。

村庄距离乐山市47公里,距峨眉山市17公里,距离桂花桥镇4.5公里。

村庄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为4米宽村道。

四川省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

四川省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

附件2四川省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省新村(聚集点)规划、建设、管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根据《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建规[2006]183号)、《四川省村庄建设(治理)规划编制试行办法》和中共四川省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突出抓好新村建设的意见》(川委办〔2010〕22号)文件,结合四川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全省农村地区的新村(聚集点)规划编制,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新村(聚集点),是指由《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保留、整合及新建的农村新型社区和各种规模的农村居民聚居点。

第三条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编制成果必须经村民大会讨论同意通过,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予以公布实施。

规划实施中,县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第四条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村民大会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可对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

涉及新村(聚集点)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用地布局等重大变更的,应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

第五条规划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省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规划编制要求第六条规划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坚持一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坚持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农民主体、市场推动的原则,以改善农村最急需、最直接、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逐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

第七条规划要始终坚持以发展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为宗旨的原则,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农业生产力布局统筹规划新村(聚集点)空间布局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

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

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1.09.29•【字号】•【施行日期】2012.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年9月29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统筹城乡建设,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制定、修改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分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州)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乡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场镇建设规划。

本条例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乡和村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基本建设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镇、乡和村规划区重叠的,重叠区域内的城乡建设活动按照下一层次规划服从上一层次规划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三条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应当制定城市规划,其他镇应当制定镇规划。

乡应当制定乡规划。

民族自治地方编制乡规划的区域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

县人民政府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中,根据需要确定村规划编制的区域。

城市、镇总体规划和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应当纳入城市、镇、乡规划区统一规划和管理。

第四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

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规划技术导则

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规划技术导则

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技术导则目录1 总则 (3)1.1 目的、原则和要求 (3)1.2 规划内容和范围 (3)2 调查研究 (3)2.1 调查阶段 (3)2.2 研究内容 (4)3 村域规划 (5)3.1 村域总人口规模 (5)3.2 村域聚居点规模与布局 (5)3.3 村域产业布局 (5)3.4 村域公共服务设施 (5)3.5 村域市政基础设施 (6)3.6 村域生态环境保护 (6)4 聚居点建设用地标准 (6)4.1 一般规定 (6)4.2 建设用地选择 (6)4.3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7)4.4 建设用地比例 (8)4.5 宅基地指标 (8)5 住宅建筑 (8)5.1 住宅建筑布局 (8)5.2 新建住宅设计 (8)5.3 保留住宅整治 (9)5.4 技术指标要求 (9)6 公共服务设施 (10)6.1 设施布局 (10)6.2 配置标准 (11)7 生产设施 (12)7.1 工业建筑及附属设施 (12)7.2 农业生产设施 (12)8 景观环境 (13)8.1 河道水系景观 (13)8.2 环境绿化 (13)8.3 村口景观 (14)8.4 环境小品设施 (14)8.5 公共活动场所 (14)9 历史文化遗产与乡土特色 (15)9.1 一般规定 (15)9.2 保护措施 (15)10 道路交通 (16)10.1 一般规定 (16)10.2 道路规划技术指标 (16)10.3 道路及交通设施 (16)10.4 竖向规划 (17)11 市政工程 (18)11.1 给水工程 (18)11.2 排水工程 (19)11.3 供电工程 (20)11.4 电信工程 (20)11.5 生活用能 (20)12 环境卫生与综合防灾 (21)12.1 污染防治 (21)12.2 环卫整治 (21)12.3 综合防灾 (22)本技术导则用词说明 (24)1 总则1.1 目的、原则和要求1.1.1 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对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技术指导,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镇规划标准》、《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和《村庄整治技术规范》以及《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结合四川实际,特制定本导则。

四川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四川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四川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以下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四川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四川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镇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进行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本条例。

国家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的建设除外。

在城市规划区内村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村镇,是指农村行政村域内不同规模的村民聚居点和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及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本条例所称村镇规划区,是指村、集镇建成区和因村镇建设及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村镇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在村镇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四条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全面规划,正确引导,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综合开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地处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的村镇,在村镇规划中应尽量避开或制定防灾措施。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根据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需要设置机构或配备专、兼职人员,在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行使村镇建设管理职能。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本条例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村镇建设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村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第八条所有村镇都应当制定规划,并按批准的规划实施。

村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县域规划、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同有关部门的专业规划协调。

四川省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

四川省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

四川省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附件2四川省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省新村(聚集点)规划、建设、管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根据《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建规[2006]183号)、《四川省村庄建设(治理)规划编制试行办法》和中共四川省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突出抓好新村建设的意见》(川委办〔2010〕22号)文件,结合四川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全省农村地区的新村(聚集点)规划编制,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新村(聚集点),是指由《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保留、整合及新建的农村新型社区和各种规模的农村居民聚居点。

第三条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编制成果必须经村民大会讨论同意通过,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予以公布实施。

规划实施中,县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第四条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村民大会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可对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

涉及新村(聚集点)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用地布局等重大变更的,应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

第五条规划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省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规划编制要求第六条规划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坚持一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坚持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农民主体、市场推动的原则,以改善农村最急需、最直接、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逐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

第七条规划要始终坚持以发展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为宗旨的原则,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农业生产力布局统筹规划新村(聚集点)空间布局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四川省镇总体规划编制办法

四川省镇总体规划编制办法

四川省镇总体规划编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我省“多点多极战略”,适应我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规范我省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和国家标准《镇规划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编制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应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以外的其它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

乡总体规划编制参照执行。

第三条镇总体规划编制须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第四条规划人口规模大于5万人的镇按照城市标准进行编制。

规模较小的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须提出规划控制要求和指标,可以不再单独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五条镇人民政府组织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县级人民政府应将镇总体规划的编制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承担镇总体规划编制的单位,应具有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规划编制工作。

第六条镇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在报送审批前,须经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镇的总体规划,在报送审批前,须经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通过。

否则审批机关不得批准。

第二章镇总体规划编制要求第七条镇总体规划的期限,近期一般为3~5年,远期一般为15~20年,并对城镇更长远发展做出预测性安排。

第八条镇总体规划分为两个层次:镇村体系规划和城镇规划。

镇村体系规划以镇域为规划范围;城镇规划是以镇建成区和城镇发展需要作为建设用地的区域为规划范围。

第九条镇总体规划编制须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坚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提高城镇发展质量为核心,以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有序合理推进农业人口的转移。

第十条镇总体规划编制应突出生态文明建设,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促进资源、能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的发展需要。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19号——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19号——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19号——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1.23•【字号】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19号•【施行日期】2017.03.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住房保障正文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19号《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已经2017年1月9日省人民政府第14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尹力2017年1月23日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村住房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增强农村住房抗震设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农村村民在集体土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农村住房的建设活动及相关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农村住房建设应当遵循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的原则,符合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的要求,严格执行农村住房抗震设防和建设质量安全标准,满足农民生活生产的需要,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和建筑风貌。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明确农村住房建设的监管程序,落实监管人员及工作职责。

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的统一领导和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管理的实施主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民政、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林业、防震减灾等部门,依法负责农村住房建设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省农村住房建设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对全省农村住房建设实施监督指导。

市(州)住房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农村住房建设配套政策,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住房建设实施监督指导。

四川省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

四川省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

附件2省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和加强我省新村(聚集点)规划、建设、管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根据《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建规[2006]183号)、《省村庄建设(治理)规划编制试行办法》和中共省委与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突出抓好新村建设的意见》(川委办〔2010〕22号)文件,结合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全省农村地区的新村(聚集点)规划编制,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新村(聚集点),是指由《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保留、整合及新建的农村新型社区和各种规模的农村居民聚居点。

第三条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编制成果必须经村民大会讨论同意通过,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予以公布实施。

规划实施中,县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第四条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村民大会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可对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

涉及新村(聚集点)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用地布局等重大变更的,应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

第五条规划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省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的要求。

第二章规划编制要求第六条规划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坚持一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坚持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农体、市场推动的原则,以改善农村最急需、最直接、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容,逐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

第七条规划要始终坚持以发展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为宗旨的原则,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农业生产力布局统筹规划新村(聚集点)空间布局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合江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于新村(聚居点)规划及农村建房建设手续办理的通知

合江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于新村(聚居点)规划及农村建房建设手续办理的通知

关于新村(聚居点)规划及农村建房建设手续办理的通知合建发〔2012〕16号合江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新村(聚居点)规划及农村建房建设手续办理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建房及村民聚居点建设管理,根据《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合江县人民政府关于抓好村庄建设管理的意见》(合府发〔2010〕91号)以及《合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管理的通知》(合府办发〔2011〕73号)等精神,现就新村(聚居点)规划及农村建房建设手续办理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编制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合江县县域新村总体规划》的要求,完成乡镇规划实施的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编制。

聚居点建设规划应按《四川省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进行编制并按程序报批。

各乡镇应先编制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后再进行建设,实施时严格按经审批的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实施,实施前应办理相关建设手续。

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编制和审批程序:1、乡、镇人民政府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编制规划。

2、编制成果经村民大会讨论同意通过。

3、将规划成果予以公告,征求公众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4、编制成果送住建局审查。

5、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6、乡镇人民政府对规划成果予以公布。

二、规划手续的办理(一)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和工程规划办理在乡、村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应当办理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的集体建设用地上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以及新村(聚居点)建设,应当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办理选址意见书所需申报材料(1)申请书1份(2)选址意见表1份(3)经乡镇人民政府初审的红线图5份(4)其他所需资料(如项目在风景名胜区规划区内的需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查材料1份)2、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所需申报材料(1)申请书1份(2)红线图1份(3)经审查批准的方案及方案批复1份(4)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备案文件1份(5)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6)其他所需资料3、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所需申报材料(1)申请书1份(2)建设用地批准书,集体建设用地及聚居点用地提供国土部门批准材料及附图1份(3)新村(聚居点)建设提供经审批的建设规划。

四川省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主要内容

四川省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主要内容

四川省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第十一条规划图纸与应表达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区域关系图(比例1:500~1:5000)(可用附图表示)与所在镇(乡)及周边村庄的区位关系,交通、经济联系。

(二)新村用地分析图(比例1:500~1:1000)(可与综合现状图合并)自然环境与地形地貌分析受洪水、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影响的,不适宜修建的地段位置及其范围。

(三)新村综合现状图(比例1:500~1:1000)农户宅基地范围、入户路、庭院绿化、建筑(含附属建筑)分布及其功能、层数、结构和质量。

沟渠水塘、菜地、果园、闲置地、林地、集中晒坝、公共建筑及公用设施的位置及范围。

其他建筑物分布及其基地范围、层数、结构、质量。

主要的道路桥涵、地上地下管线的位置及高程,管线的线径或断面形式;现状沼气池、取水井分布位置;其他市政设施的位置、规模和用地范围。

历史文化遗存及古树名木的位置及范围。

附现状用地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四)新村用地布局规划图(比例1:500~1:1000)规划各类用地的范围界线、用地性质及主要道路系统组织。

附规划用地计算表及布局结构图。

(五)新村建筑规划总平面图(比例1:500~1:1000)农户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及其它建筑平面布置、建筑层数标注。

农房院落的范围、庭院铺地与绿化、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如圈舍、柴房、农具房)的位置和范围。

道路、入户路、排水沟渠、公共绿地、林地、集中晒坝等的位置和范围。

公共服务设施(如村委会、小学、托幼、村民活动中心、便民店、医疗室等)及公共活动场地的位置标注。

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供气、排水等)和环卫设施(如公厕、垃圾收集点等)的位置标注。

历史文化遗存位置标注及其保护范围。

附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包括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各类保留建筑面积、新建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等建设指标)。

原则上应该用图例区分保留建筑和新建建筑。

(六)新村道路、管线及竖向规划图(比例1:500~1:1000)道路位置、走向、宽度及主要道路的平面和竖向控制。

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2010]469号二○一○年十月十八日 1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试行)(试行)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县、自治县、县级市与市辖区组织编制县域、市域或市辖区域(以下统称为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是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用于指导县域范围内的新村规划与建设,应作为专项规划单独编制。

第四条 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以县为单位,坚持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以人为本等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和方法,合理确定村庄发展目标与战略,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新型村落和公共服务建设为核心,以设施配套为基础,以民主管理为保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根据平原、丘陵、山区与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注重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逐步推进,促进农村呈现民富村美、文明和谐的崭新面貌。

第六条 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采用政府组织、专家指导、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法。

第七条 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规定,以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市(县)总体规划为依据,并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土、交通、环保等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八条 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20年。

近期为2010年至2015年,远期为2016年至2020年。

第九条 编制单位应当具有乙级以上城乡规划编制资质。

第十条 本办法所称的村,指按行政建制设立的村;本办法所称的新村,指聚居人口在50人以上的各种规模的农村居民点。

四川省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四川省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四川省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1总则1.1为明确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编制内容及其深度要求,增强编制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根据中华人民《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的相关要求,特制订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省内已明确为新农村综合体的区域及其内部的新村(聚居点)。

未明确为新农村综合体的区域,以及未包含在新农村综合体内的其他新村(聚居点),可参照本导则编制村域规划及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

1.3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综合体的发展目标、实施战略和空间布局,系统安排综合体内部的产业、设施、生态、环保和新村(聚居点)建设等各项工作,促进综合体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1.4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应当以下列内容为主要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二)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等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三)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支撑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工作的意见》;(四)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突出抓好新村建设的意见》;(五)四川省《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编制办法》(六)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产业、水力、电力、旅游、交通、林业、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七)当地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或新农村示范片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

(八)与综合体规划有关的其他政策、文件与基础资料。

1.5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按照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的思路展开工作,并符合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要求,把满足当地农村居民生活生产和发展需要作为规划的出发点,进一步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

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

四川省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办法[暂行]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现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规范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根据《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建规[2006]183号)、《四川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川建村镇[2006]421号)、《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和中共四川省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突出抓好新村建设的意见》(川委办〔2010〕22号)文件,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省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县、自治县、县级市与市辖区组织编制县域、市域或市辖区域(以下统称为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是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用于指导县域范围内的新村规划与建设,应作为专项规划单独编制。

第四条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以县为单位,坚持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尊重群众意愿、以人为本等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和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基本目标,运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和方法,合理确定村庄发展目标与战略,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新型村落和公共服务建设为核心,以设施配套为基础,以民主管理为保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根据平原、丘陵、山区与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注重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逐步推进,促进农村呈现民富村美、文明和谐的崭新面貌。

第六条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采用政府组织、专家指导、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法。

四川省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编制办法和技术导则(试行)

四川省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编制办法和技术导则(试行)

四川省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编制办法和技术导则(试行)四川省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强化全省新农村综合体规划编制及其管理组织工作,促进三化联动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四川省《村庄建设(治理)规划编制试行办法》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的要求,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新农村综合体,是指按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原则组织起来的,人口集聚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能够体现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农村新型社区,是新型城乡关系中的重要一环。

本办法所称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是指对划定为新农村综合体的区域所编制的总体规划和新村(聚居点)详细规划。

第三条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是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延伸、细化和补充,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调控空间资源、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全省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编制及其管理组织工作,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编制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一切从当地农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确定综合体的发展目标与实施战略,促进综合体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编制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组织开展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之前,县级人民政府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应对县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数量、类型、位臵和范围展开研究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批准后的研究报告应作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补充内容,同时作为编制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的依据。

新编制或修编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当包含全域新农村综合体规划、建设和发展的相关内容。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03•【字号】川办发[2012]25号•【施行日期】2012.05.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川办发[2012]25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建设快速发展,城乡规划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意见》(川委发〔2011〕15号),充分发挥城乡规划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引导作用,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城乡规划工作,提高城乡建设发展水平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城乡规划是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合理利用土地、水等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公共政策属性,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及城乡规划建设部门要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认真履行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的职责,通过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切实做到以科学规划指导和推动城乡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目前,我省城乡规划体系还不够完善,城乡规划编制水平特别是城市新区规划水平有待提高;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还不健全,规划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城乡规划工作机制有待改进,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待增强;一些地方城乡规划实施的严肃性不够,存在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

同时,城镇化发展相关规划统筹协调不够,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等规划统筹有待强化。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巨大成功,充分证明了科学规划的重要性。

四川省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

四川省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

四川省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附件2四川省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省新村(聚集点)规划、建设、管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根据《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建规[2006]183号)、《四川省村庄建设(治理)规划编制试行办法》和中共四川省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突出抓好新村建设的意见》(川委办〔2010〕22号)文件,结合四川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全省农村地区的新村(聚集点)规划编制,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新村(聚集点),是指由《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保留、整合及新建的农村新型社区和各种规模的农村居民聚居点。

第三条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编制成果必须经村民大会讨论同意通过,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予以公布实施。

规划实施中,县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第四条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村民大会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可对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

涉及新村(聚集点)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用地布局等重大变更的,应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

第五条规划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省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规划编制要求第六条规划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坚持一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坚持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农民主体、市场推动的原则,以改善农村最急需、最直接、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逐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

第七条规划要始终坚持以发展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为宗旨的原则,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农业生产力布局统筹规划新村(聚集点)空间布局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实现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结合我省各县(市、区)的实际,规范我省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统一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内容深度,提高我省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质量,特制定《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1.2 村庄布局规划的归属和作用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用于指导县(市、区)域范围内的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

应单独编制。

1.3 编制主体和审批权限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由县(市、区)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1.4 指导思想坚持“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环境统筹、社会服务统筹、基础设施统筹”的指导思想。

1.4.1“因地制宜、宏观调控、统筹发展、规模适度”;1.4.2 遵从农民意愿,适度集中。

1.5 规划原则1.5.1 依托城镇,城乡统筹;1.5.2 集约用地,提高效率;1.5.3 规划引导,重点倾斜;1.5.4 产业支撑,带动发展;1.5.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1.5.6有利生产,方便生活;1.5.7完善功能,改善环境;1.5.8尊重自然,保护历史。

1.6 编制依据1.6.1 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1.6.2 城镇总体规划;1.6.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6.4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6.5 其它相关的专项规划或专业规划;1.6.6 《村镇规划标准》及其它有关法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

1.7 本编制要点的适用范围本规划编制要点适用于我省各县(市、区)域范围内建制镇以下的农村地区的村庄布局规划编制。

1.8 本编制要点的解释权本编制要点由四川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
附件2
四川省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编制办法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省新村(聚集点)规划、建设、管理,改进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根据《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建规[ ]183号)、《四川省村庄建设(治理)规划编制试行办法》和中共四川省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中突出抓好新村建设的意见》(川委办〔〕22号)文件,结合四川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全省农村地区的新村(聚集点)规划编制,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新村(聚集点),是指由《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保留、整合及新建的农村新型社区和各种规模的农村居民聚居点。

第三条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编制成果必须经村民大会讨论同意经过,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予以公布实施。

规划实施中,县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

第四条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村民大会和乡、镇人民代表
大会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可对新村(聚集点)建设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

涉及新村(聚集点)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用地布局等重大变更的,应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

第五条规划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省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规划编制要求
第六条规划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坚持一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坚持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农民主体、市场推动的原则,以改进农村最急需、最直接、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逐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

第七条规划要始终坚持以发展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为宗旨的原则,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农业生产力布局统筹规划新村(聚集点)空间布局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第八条规划应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资源的原则,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严格控制新村(聚集点)用地规模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第九条规划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充分利用本地的地理优势和地方建筑材料,注意保护历史文化和山水田园风
貌,塑造自然和谐的新农村建设特色。

第十条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要求,把满足农民生活、生产和发展需要作为规划的出发点。

第十一条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时,应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把握村庄基本情况,解读《县(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其主要内容为:
1、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现场踏勘、走访调查和问题探讨。

3、分析新村(聚集点)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4、分析新村(聚集点)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院落布局、建筑空间等方面的特点、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

5、分析新村(聚集点)及其相邻地域的水文、地理特征情况。

地震、山洪、泥石流等各类灾害发生及防治情况
6、收集村民关心关注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提出规划应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7、根据《县(市)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相关要求,提出规划原则和建设标准;明确新村(聚集点)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明确灾害防治设施建设及防治措施。

8、科学合理地进行新村(聚集点)用地布局;并根据其自然
环境、历史文化、现状院落布局、建筑风貌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建筑方案选型及总平面布局。

9、根据国家、省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结合新村(聚集点)实际,明确包括道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规模及布局规划。

第三章规划成果的内容和深度
第十二条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件和图纸两部分。

规划文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

规划说明书应对规划成果进行翔实而简洁明了的解释说明。

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件具有同等法定效力。

第十三条规划图纸与应表示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区域关系图(比例1:500~1:5000)(可用附图表示)
与所在镇(乡)的区位关系,交通、经济联系。

(二)新村(聚集点)用地分析图(比例1:500~1:1000)(可与综合现状图合并)
自然环境与地形地貌分析
受洪水、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影响的,不适宜修建的地段位置及其范围。

(三)新村(聚集点)综合现状图(比例1:500~1:1000)
农户宅基地范围、入户路、庭院绿化、建筑(含附属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