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青山不老教案
课文《青山不老》说课稿一等奖3篇
课文《青山不老》说课稿篇8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教学流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看。
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过度: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但是,却有一位81岁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一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平凡老者的不同寻常的故事。
板书:16青山不老3、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老人。
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先来检查一下词语:土坑淤泥肆虐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指名----齐读)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口头回答)适时补充(一位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在深山造林的故事)三、创造奇迹1、过度:是啊,一个老人竟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一片茂盛的森林,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板书:奇迹2、师:现在就让我们先来感受这个奇迹带给我们的震撼。
请看:(出示图)出示第一自然段:◆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到处是绿色等;师:哪些字眼给了你这样的感觉?(全)师: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指名读师:如诗如画的景色啊,这真是一个奇迹,我们一起来读。
3、那么,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4、5两个自然段,画下相关的句子4、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出示: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青山不老教案
There are no difficulties in life that cannot be overcome, and there are no people who cannot live without.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青山不老教案青山不老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
3.思考下列问题:(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3.“青山是不会老的。
”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四、写一写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五、作业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青山不老教案2【教学目标】1、会写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__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3、通过对比、朗读等方式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及坚持不懈的毅力。
【教学重难点】解__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文字描述,激情导入1、描述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师:同学们,在我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个山沟,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林间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正确把握语文的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因此,本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来学习课文。
教学中我设计了“品读奇迹——感受环境——品析老人”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挖掘,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绿色山林的视频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
2.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状况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看图质疑,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相机介绍: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
2.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对比引导学生反思这里的一些地方现在已经不同了,这回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茂密的山林,如诗如画的山林。
)3.引发质疑:这样的改变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看到这样的奇迹,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 4.导入: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梁衡走进晋西北,在课文《青山不老》中寻找答案。
(板书课文题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两幅不同的图画,旨在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自由读文,自主学习1.出示自学提示:(1)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谁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找出相关的段落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主读文,结合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明确要求,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8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8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三番五次、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出课题。
1、板书“青山”,“青山”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在文中指的是什么?2、板书“不老”,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1)认真快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划出你认为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2)读了课文后,你对“青山不老”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同时产生了哪些问题?1、反馈交流。
(1)交流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2)交流你对“青山不老”的新认识。
三、利用“阅读提示”再读课文,感受老人伟大奇迹。
1、先解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2、可以学生自学或小组讨论。
3、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2)壹五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3)杨柳、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青山不老》说课稿14篇
《青山不老》说课稿14篇《青山不老》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我针对以上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能力目标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的意思;正确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与造福子孙后代的情怀。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对读、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围绕导学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是找出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老人创造奇迹的环境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二、说教法学法《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三、说教学过程我首先利用课件出示晋西北荒凉的画面,让学生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说感受,对其恶劣的环境有个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安排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学习。
课文《青山不老》说课稿精品3篇
课文《青山不老》说课稿篇2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独立阅读能力,能在读中思考,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其主动性,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
最后读写结合,进行能力迁移,情感升华。
二、教学目标: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我将本课学习目标拟定如下: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山林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的背景条件.教学难点: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四、教法学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本着“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教学思路,我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1、品读感悟法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学习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1、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让学生谈感受.2、再出示如今这里绿树覆盖的青山图。
(设计意图;从视觉上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如此大的变化后面,凝聚着一位老人毕生的心血,于是引入课题:16青山不老)(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自读提示:默读(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圈出本课的生字和自己认为不懂的词语。
交流反馈:1、读记词语“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2、借助重点词总结出本课主要内容。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如下是《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内容:【教学目标】下面是整理的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忙到大家。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基础学问积累】读读记记“整治、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方法与本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拓展与延长】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绿化情形和相关的感人束缚。
【重、难点突破】一是从这位一般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同学的认得角度;二是引导同学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积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黄土高原的情况吗?向同学展现图片并进行相关叙述。
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
自然环境中,一位老人却制造了一个世人不敢想象的奇迹。
板书:青山不老二、学习课文,看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索、交流。
教学提示:可依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同学可实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本课。
教学参考:如,先重点引导同学体会“老农制造了怎样的奇迹”,通过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等途径,使同学认得到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在同学对老人制造的奇迹产生敬慕的情形下,转入对奇迹背后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制造奇迹的?”这个问题可以从这座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这个院子所处的小环境两个方面,引导同学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同学认得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特别恶劣,老农才坚决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本身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旧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
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同学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赞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佩服,以此来深化理解课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风雨同舟、肆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重点难点: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一、导入:同学们,学习了第十五课,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知道了人类应该热爱和珍惜土地。
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你又将获得哪些启示呢?二、检查预习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是吗?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的字、词、句预习情况。
(1)字词检查1、土炕肆虐盘踞淤泥2、治理参天的杨柳归宿3、风吹沙起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如臂如股绿风荡漾第一组强调:炕与坑的区别;虐字的写法:踞的读音。
第二组注意:参和宿的读音并掌握其他的读音;区分治和制。
第三组要求: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掌握和他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和类似结构的词语。
(2)句的检查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第一句话掌握修辞手法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第二句话要求读准,特别注意断句,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新授:1、过渡:字词句同学掌握的很扎实,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方法)a、把握文章主要内容b、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把课文多读几遍,有人说读书就是煮书,煮书就是把课文读熟,熟烂于心,熟的像老师这样可以不看教材。
注意一边读一边结合阅读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好,在老师刚才的这段话中,提出了几个具体的要求?(这一环节启在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自由读书过渡:读书有时要把薄文读厚,有时要把长文读短,概括主要内容,就要把长文读短,这是一种概括能力。
来,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概括主要内容过渡:是啊,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7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这7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是来自于作者的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教科书光盘)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
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
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4、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打开书68页,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好,请读书吧!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认识。
谁来认读生字词语。
强调:“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看课件理解一些难的词语)“肆虐”这个词不容易记住,我们起来写写吧。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山野、肆虐、山沟、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
小结: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青山不老》语文教案
《青山不老》语文教案 篇1
课堂上以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青山不老》语文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第【1】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
导语:通过《只有一个地球》的学习,我们深深地领悟到: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
今天,我们要随着作家梁衡去认识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守护青山的山野老农。
1983年,梁衡采访这位老人后写下了这篇《青山不老》,当时老人已经81岁高龄了。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
质疑:青山是没有生命的,为什么说它“不老”?(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交流学习方法。
过渡:本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略读课文了,那么学习略读课文一般从哪里入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生交流:阅读课文导语;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预设:这里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既是对学习方法的一次整理,也是提示大家在这节课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去自学、自悟。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1)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带着问题去读: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课文的留白处做旁批。
3、检测预习情况,抽读词语。
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宏伟归宿如臂如股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说说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课文青山不老教案
课文《青山不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青山不老》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文中描述的自然景观的美丽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青山不老》是一篇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通过作者对青山、树林、溪流等自然景观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力。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描述和表达,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3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进行交流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细节。
3.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3 任务型教学法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进行交流和表达。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4.2 讲解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4.3 问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4 练习学生进行听力或口语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进行交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5.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5.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提供《青山不老》的文本,可以是印刷版或电子版,确保学生能够方便地阅读和引用。
6.2 图片或视频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和辅助讲解,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6.3 词汇卡片制作关键词汇的卡片,方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复习和记忆。
6.4 练习册准备相关的练习册或练习题,用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巩固。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合集六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合集六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我能掌握“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我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学习重难点: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知识宫阅读闯关探新知闯关一:初读,扫清字词障碍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肆虐盘踞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劲挺淤泥荡漾领悟不紧不慢闯关二:再读,知大意、理脉络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本文通过描述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和生活条件的(),义无反顾地()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地区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赞扬了(),()的精神和()的情怀。
闯关三:三读,细品味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情景交融、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走进青山,欣赏风光美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青山的总体印象:空气()、天空()、草原()。
1、我发现作者是通过这些景物依次描写出了青山的美丽风光:等。
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2、作者是为什么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3、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闯关四:四读,有提升(默读全文)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青山是不会老的”的意思?通关卡:(检测)同学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达标,时间为5分钟)听写词语知识宫闯关须知:1、自学闯四关,闯过一关,画一个笑脸。
2、没有完成任务先与同桌一起探究。
3、最先闯过四关的同学帮助没有完成导学案的同学闯关;同桌不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写到小黑板上。
4、过关小组组长报到得分。
反思栏:我的不会、易错点是:已解决:待解决:欢迎来到演练场大显身手,相信你的大胆展示会给小组带来荣誉,给课堂带来精彩生成!加油啊!演练场展示提升秀技能演练一:画出本课的知识树。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本:16《青山不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并对肆虐、盘踞、淤泥等词语有一定的认识。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事顺序,掌握关键句词的用法。
3、培养一定速度的默读方法并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以恰当的速度默读和略读课文2、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和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以及口头和书面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联系实际生活,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对家乡的情感和伟大的精神,以及深化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沟通和认同。
【教学工具】课件pocomaker【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导入1、讨论:学生自由简单阐述对我国环境破坏的认识,进而推入对土地沙化的了解。
3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以最大的空间,让学生……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为学生展现现实、感性的土地沙化状况,从而挖掘文章创作的特殊的社会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分钟。
师:看完这个短片,你们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一起来交流一下吗?是的,风沙防治刻不容缓,社会各阶层也日益增加对沙化的关注,而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范文(3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范文(3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案例1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的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的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的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经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本课的教学目标一共有两个: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能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能说出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这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如:我记得文章有这样一句话: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
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
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
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高年级文章幅长,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找准重点句,引导学生品读是一种常见教法。
如何避免学生在阅读重点句子时流于表面,避免学生眼中仅有棵树而忽略整片林呢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时,引导学生一次次研读,一层层地推进,也是一种常见策路。
这样的策略能让文章构成一个整体,让一个问题牽一发而动全身。
例如: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的回答是:“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难道不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学生说出了他的理解: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老人创造出了奇迹。
可是,我没有就此罢休,还继续“穷追猛,问:创造奇迹的是些什么人那里的环境是怎样的学生经过联系上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联想等方式读懂吧,明年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在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的不容易,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对于奇迹的理解就更加丰满了。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精选16篇)
《青山不老》教学实录(精选16篇)《青山不老》篇1教学目标:1、读读记忆"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三番两次、盘踞之地"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实录)先板书"老"字师:同学们,这个字大家都认得吧?(认得)我们知道,老字我们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比如说年老、老人等,你们又听说过用"老"来形容山的吗?(没有)师: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青山不老》(板书:青山不老)我们一起来读下题目--青山不老。
这篇课文取材于全国劳模马永顺的真实事迹。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答)师:那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题目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看看课文讲什么内容。
(起生读)师:读完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生)师:对,课文就是讲了一个81岁的老人,从六十五岁开始,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绿洲奇迹的故事。
(板书:创造奇迹--绿洲)师:下面老师想请7位同学来再读一次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并找出让你感受到老人确实老了、岁数大了的句子。
(点名读)师:谁找出了写老人年老了的句子了?举手。
生答(生答时师重复,加深理解)。
师板书:五人离世、老伴过世、自己81岁、再也出不来--艰辛。
注意:理解词语"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师:老人的女儿三番五次来清老人去城里享福,老人却不去。
为什么?为什么老人宁愿留在这沙尘暴肆虐的地方也不愿意去城里享福?是为了他自己么?师:在如此艰辛的条件下,老人还能创造出这样一个奇迹。
当时大环境是怎样的?(生答)板书:干旱、霜冻、沙尘暴--恶劣。
《青山不老》说课稿(精选3篇)
《青山不老》说课稿(精选3篇)《青山不老》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山不老》说课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山不老》说课稿1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山不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
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能力目标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
课文青山不老教案
课文《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青山不老的自然景观。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青山不老的自然景观,以及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配套图片。
2. 黑板、粉笔。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青山老大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青山的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青山不老的意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观察、思考,理解青山不老的自然景观。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包括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流畅性。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包括拼写、意义和运用。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包括对青山不老的自然景观的认识。
4. 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的表现,以及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第【1】篇〗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非常有幸参与区语文教研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备课、教学,让我也尝试了新教材略读课文的教法。
下面我就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理念与目标】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强**育要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
《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根据以上这些,从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⑵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⑶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及过程】这篇略读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一、首先,提出质疑,初步感悟让学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时,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能捕捉并提炼课文的重要信息,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补充课堂中学生的反馈情况)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能产生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培养了学生细心读书、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今天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集中,实际只要解决了“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其次,利用导读,解决问题,升华感悟我利用略读课文中的导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青山不老教案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图画,激情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
要讲了什么内容:
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
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
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
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
(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学习第3自然段)
?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
再读全文,积累句段
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课前准备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课件出示“老”字。
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揭题读题。
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1)认读生字词语。
(2)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
老了?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板书: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板书:过世)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板书:81岁)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板书:再也出不来了)
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1)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
(2)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3)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小结: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
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
(1)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2)交流练笔内容。
(3)总结课文: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1、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语、句子、段落。
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