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2课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合集下载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运用舆论宣传丑化中国形象, 运用公关手段获取欧美支持,这些都属于近代外交策略,而 清政府却无所作为,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材料中都无 法体现。
【例 2】(2017·天津)19 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 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 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 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
一、选择题
1.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幼稚园的儿童玩一种“打沉定远 舰”的游戏;许多报刊大肆制造战争舆论,宣传对清战争;日
本天皇下达矛头指向中国的《造舰诏书》。据此可知( A )
A.中日关系的传统格局面临着挑战 B.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已成定局 C.战争前夕中华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D.中日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悬殊
【他山之石】 一、岳麓版教材的不同内容 1.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岳麓 版教材增加了如下内容: (1)法、德、日“三国干涉还辽”,拉开了 19 世纪末列 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中国民族危机加剧,半殖民地化程 度加深。 (2)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始进行军事改革,1895 年 天津小站练兵组建的新式陆军成为晚清政坛上一股重要力 量,清政府被动地开始其更广泛的近代化过程。 (3)面对民族危机加剧的局面,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 众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2.关于义和团反帝斗争中清政府政策的变化,岳麓版教材明 确了清政府由“无力镇压—抚而用之—剿匪谕旨”的全部 过程,更完整地体现了清政府的反动性;同时教材还指出了 20 世纪初期清王朝实施“新政”以求自保与《辛丑条约》 签订再一次大大损害中国主权并危及清朝统治利益之间的 关联。
20 艘“致远”型战舰。这段材料说明( A )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探究问题:你是怎样看待义和团运动的呢?
提示:可以结合以下情况来分析评价 ①义和团兴起的背景 ②义和团的组织、活动特点 ③ “扶清灭洋”的口号 ④义和团与八国联军的斗争 ⑤义和团运动的结果和影响 ⑥义和团与太平天国的比较
义和团运动 是一场以反对帝国主义对华侵略为主要目的的农民
运动,可以看作是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失 败的背景下,由农民阶级发动的一场旧式的革命运动,不过这场 运动突出反映了外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以 之为运动的主导方向,这是包括太平天国运动在内的以前的历次 农民运动所不具备的一个特点。义和团运动提出的 “扶清灭洋” 的 口号,出自于农民阶级朴素的爱国热情和对外来侵略的义愤,表 现出他们没有判别帝国主义侵略与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之间关系的 能力。义和团运动最终被清政府利用并出卖,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同时,中国的封建小农经济造就了农民阶级分散、落后、狭隘、 自私、愚昧、迷信、保守的特性。他们也没有鉴别外来侵略与西 方先进文明成果之间区别的能力,而是一概加以排斥和打击,进 行了一场盲目排外的运动,这与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方向背道 而 驰, 不具备任何先进性。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 然,同时也表明农民阶级因为其固有的局限性而既不可能成为中 国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可能成为自身的解放者。
课堂练习
1、上图是法国明信片上列强瓜分中国的漫画.这幅漫
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 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图一
图二
图一、图二、图三: 日本侵略者在旅顺对手无寸铁 的平民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新高考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新高考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二
二、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 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 (2)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 成高潮。 2.经过 (1)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开始了侵华战争。 (2)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
一二
3.结果——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 内地税。 (2)危害——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①割占中国大片领土,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在其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二
②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 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深度点拨 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 阶段过渡,列强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也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 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马关条约》的签订就反映了帝国主 义输出资本、瓜分世界的新要求。
问题1 问题2
【例题1】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 中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 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成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是下列哪 一条约签订的直接结果(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根据材料中苏州“被迫开埠”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苏州被 开辟为通商口岸后的惨状,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开放苏 州为通商口岸,故选B项。 答案:B 点拨相对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的最大特点是增加 了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规定,这体现了列强输出 资本的要求,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0多年前那个甲午年,发生了一场令近现代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 战争。这场战争,让中国满清政府丧权辱国,加速倾覆;让日本帝国主 义大获全胜,更加狰狞。 120年来,每一次忆及甲午,都是辛酸、耻辱和悲愤。 120年中,无数人反思甲午,都在呐喊、战栗与鞭笞。 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苦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 …… 抚摸伤痛,是为了不再受伤。反思历史,却不能沉迷于历史。从甲 午的废墟上站立起来,才是我们追忆甲午的最大目的。 ——2014年04月13日人民日报《知耻雪耻 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
【自主探究结1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你能给这些原因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吗?
根本原因
看图说史 ◆经过 :5场战争 丰---平---黄---辽----威
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辽东之 战 1895.2.2 威海 卫
黄海海 1894.9.17 战 1894.9.15 平壤陆 战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1894.7.25 丰岛海 战 标志着战争爆发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读课标 把握全局】
【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反 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标解读】1.列举1894~1901年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并结合《马关 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危害。 2.了解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中,中国军民进行抗争的史实。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背景
(1)世界形势:自由 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 主义过渡。 (2)日本:出台“大 陆政策”,侵华野心蓄 谋已久。 (3)欧美列强:默 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4)清政府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 就耗资500万两白银,从1888年 开始慈禧又花费巨款、甚至挪 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 和园。 ----《中国近代海军史》 中国……此次派兵前往(朝 鲜),先以护商为名,不明言与 倭失和,稍留余地,以观动 静……况与洋人决战,尤多牵 掣。 ---1894年翁同龢《覆 陈会议朝鲜之事折》

2012高一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新人教必修一)

2012高一历史: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新人教必修一)
2、口号:扶清灭洋 3、性质:民间自发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 4、作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半
殖民地化的进程。
“扶清灭洋”口号
积极性:体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当时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最主要的 矛盾。 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 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 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盲目的排外色彩。
新允的设阶厂段。资动本力输,出阻,碍中进国一民步族掠资夺本中主国义的的原发料展和。劳
免内地税
有利于列强倾销商品。
4 甲午战争的影响
1.从中国方面看 首先,战争失败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取得的近 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 第二,割地赔款,主权沦丧,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 济上便利列强对华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政治上刺激了帝国主义的侵 略野心,掀起瓜分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第三,中国人民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近代化速度加快。 政治上,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 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经济上,办工厂振兴实业运 动的高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思想上,从学习技术到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2、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形成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默 许和纵容了日本的侵略行径。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侵华战争列强各打 着自己的算盘: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 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俄国采取不干 涉政策。
二、《辛丑条约》的签订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据当时英国军事情报局资料: 甲午战争中,日军17万人,清军约25 万。 在武器装备上,当时清军使用的是欧 洲毛瑟枪,甚至是先进的后膛连发枪, 火炮多用克虏伯后膛炮。而日军主要使 用国产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炮,其全军 拥有的野炮不过300门,武器性能和数量 均不如清军。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腐败的封建统治,落后的社会制度, 避战求和方针。
Page 16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2、经过: 1900年夏,英、俄等 八国
Page
17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在大沽口登陆,从 天津向北京进犯,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Page 18
大沽口守军在抗击联军舰队的进攻
Page 19
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
Page 33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Page 20
八国联军在天津集结
Page 21
八 国 联 军 进 入 大 清 门
Page
22
联军司令部设在故宫仪銮殿
Page
23
联军在乾清宫
Page 24
结中 屠外 杀反 义动 和势 团力 民勾
Page
25
量 中 华 之 物 力
Page 26
结 与 国 慈 之 禧 欢 太 后 心。
——
3、结果:
日本:制度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3、影响—《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内 容 危 害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 分中国的野心
了 中国经济命脉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 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共19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共19张PPT)

黄海大战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内因
失败原因
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
外因
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1895
《马关条约》内容
危害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刺激列强划分势力范围,掀 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加重人民负担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 地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 途径,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
1894-1895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1900-1901
⑵“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反帝;“灭 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落后性: ⑴ “扶清” 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 的警惕(没有认清清政府的本来面目)。 ⑵ “灭洋”带有笼统排外色彩(没有 区分外来侵略者和外来近代文明)。
◆义和团的主要活动是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 1900年八国联军司令瓦得西(德国)在给德国 皇帝威廉二世的信中说:“中国群众……尚 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 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 想一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 价义和团运动的作用? ①直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②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 清王朝的灭亡。
设 拆 驻 惩 禁 改
廷” 2.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 对清政府的控制 3.加重人民负担,税收受列 强控制 4.“国中之国”,成为列强 策划侵华大本营 5.腹地京津至山海关,置于 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6.1896 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期“官商一 气,力顾利权”,并提出要“以惠商恤工为本源”。对 此评价正确的是( ) A.清政府主导近代化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依然单纯地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
C.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被迫放宽了 民间工商业活动的限制 D.仍然没有突破洋务运动的框架
意义: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瓜分中国的迷梦。
2.经过 (1900年——1901年)
(1)天津----北京
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
(2)大沽口----天津
天津陷落。
(3)天津----北京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
3.结果及影响:
内容 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 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解析:B 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 军。
3.(2008年宁夏文综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 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 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 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C 理解材料的意思是关键,从19世纪60年代 到90年代三十年间,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筹建海 防,建立新式海军,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 覆没。虽然马尾海战中国也是惨败,但是只是福建 水师覆没,三支海军尚余大半,与题中“总归虚牝 掷金黄”不吻合,故选C。
4.(选做)下图是 1907 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 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2.经过 (1)第一阶段——境外之战: ①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 发。 ②清军在平壤陆战中失利,退回国内。 ③在黄海大战中,中方损失比日方略大,但主力尚存。后李鸿章 不许北洋舰队出海迎敌,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2)第二阶段——境内之战: ①日军进攻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 ②1895年初,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战争结束。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典例剖析
随堂训练
课堂篇 探究学习
(1)相同点: ①从性质上看,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②从内容上看,都有割地、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的规定。 ③从危害上看,都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便 利了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
课堂篇 探究学习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典例剖析
随堂训练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典例剖析
随堂训练
课堂篇 探究学习
3.西方侵略者曾绘制了一幅漫画《慈禧太后跑路》(下图),以讽刺 慈禧太后仓皇逃出北京城的窘相。慈禧太后当时出逃是由于( ) A.义和团进入北京 B.八国联军逼近北京 C.光绪帝发动政变夺权 D.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解析: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北京陷落前,慈禧太后仓皇出 逃。 答案:B
提示:义和团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外国侵略势力,反抗封建统治这 个旧式的农民起义的主题,在运动中没有得到凸显。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内容
清政府赔偿白银共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 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 地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 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 反帝性质的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 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 课件(共28张ppt)

平壤陆战
丰岛海战 辽东战役
战争概况
起止时间 主要战役
战役的结果或影响
1894.7 ——
1895.4
丰岛战役 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标志战争爆发 日军占领平壤,战火烧到 中国境内 互有得失,日本取得黄海 制海权 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日军战领威海卫,北洋舰 队全军覆没
三、结果:中国战败,迫签《马关条约》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民族矛盾 (主要原因)
“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引来列强镇压 (直接原因)
农民阶级的回应——义和团运动
性质:农民阶级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 ” 结局:失败。
2、庚子国难 硝烟弥漫的战场
(1)时间: 1900年6月 (2)参与国:英、美、法、俄、德、意、日、
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国联军侵华战争
“反应”事件二:义和团运动
图说历史 ——冲击的罪证
1895年1月,日军 1897年,德国在
在荣成湾登陆
山东设总督府
1898年,英国 强租威海卫
甲午战后,山东先后遭受日、德、英等帝国主义 国家的侵略,灾难极为深重
二、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1、爆发原因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
1、概括分析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2、分析作者在这首诗里表达的感情? 无限的惆怅和悲凉,强烈爱国感情和投身 变法改变国家的强烈愿望。
小试牛刀
1.“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首诗反映的史实发生在哪次战争之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 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共45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 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共45张PPT)

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
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内国因:希统望治日腐本朽成,为制其度侵 略落中后国(和根朝);鲜清的政助府手避; 英战国求企和图政利策;用未日能本充牵分制 俄动国员在民远众东;发展势力;
德外因法:想日乘本机蓄在谋中已国久夺,取且 新制的度先侵进略;权西益方; 列强对 俄日国本的采支取持不或干默涉许政。策。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市场狭小 ,资源有限

维 浓厚封建性残余

内部起义不断
对外扩张


对外扩张

对外扩张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 世界
朝 台鲜 湾
大陆政策
一、甲午中日战争
(2)西方列强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3)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侵入朝 鲜,蓄意挑起战争。
颐和园石舫
吉野号巡洋舰
牙山
先定守局 再图进取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的签订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目 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敢于挑 起这场战争?
它怎敢打“师傅”?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背景
(1)明治维新(1868)后,日本资本主义发 展,国内市场狭小,急需对外输出商品与资本。
国多乃众受并画 人个伊多尽颤面 。不。不欺抖中
平表平凌着那 等明等的的个 条帝条中人身 约国约国代带 残主扎人表血 酷义得。的迹 剥者像他是、 削凭个正当瘦 中借木被时弱
◆对日本
①获得巨大政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 倾向。
◆对远东
列强在远东矛盾加剧, 争夺为主。

高中历史必修一12课: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12课: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8、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 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未诗人丘逢甲《春 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1896年 2、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 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 者为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国难当头
三 军 败 绩 , 割 地 求 和
万 寿 无 疆 , 普 天 同 庆 慈禧太后
6.19世纪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是①列强侵略 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②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造成国家财政困难④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 A、① ② ③ C、② ③ ④ B、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3、《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1901年9月奕劻与李鸿章同十一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
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 战舰有七艘,共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 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五艘,共一万七千 多吨。 然而,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对大清帝 国的战争,并使其一败涂地,迫其签订城下 之约——《马关条约》。至此,中日两国地 位天翻地覆。
八国联军在北 京朝阳门外屠杀义 和团团民
宁死不 屈的义和团 团民
八国联军德军统帅 瓦德西率军进入紫 禁城
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
战争后满目废墟的北京
慈禧太后
光绪帝
• 瓦德西:“当联军前进之际,常常发现中 国军队与拳民相战之遗迹。各个城镇入口 之处,多悬已斩拳队领袖之头,以欢迎联 军”。
开放沙市、重庆、苏 州、杭州
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第12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基础知识梳理: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对中国侵略蓄谋已久。

(2)朝鲜:1894年,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

(3)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2.概况:(1)开始的标志:1894年7月丰岛海战(2)过程1894年9月平壤战役(回族左宝贵)黄海海战(“致远号”邓世昌)——北洋海军主力尚存,日军控制了黄海制海权。

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1895年1月威海战役——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3)清政府态度:避战求和3.结果:清军惨败,签订《马关条约》(1)时间:1895年4月(2)内容:记忆方法一二三四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军军费两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3)影响:①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②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根本目的:列强瓜分中国。

直接目的:列强镇压义和团运动。

2.、概况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略战争;义和团进行了天津、北京保卫战;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劫,罪行累累。

3、结果:1.时间:1901年1月签订了《辛丑条约》2.内容:“外商带钱进宾(兵)馆”①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做抵押;②在北京东郊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③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④惩办义和团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战况
中日两国正式 宣战
平壤失守 战火至国内 丧失黄海制海
权 占大连、旅顺 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重要人 物
左宝贵 邓世昌 林永升
丁汝昌
战争爆发
1894年7月25日,日 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 袭击中国运兵船。8月清 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史 称“甲午中日战争” 。
平壤战役
1894年7月 ,日 军围攻平壤,清军贻 误战机,左宝贵牺牲, 叶志超逃走,平壤失 守。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 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
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给日本
危害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赔偿日军军费 两亿两白银;
在《马巨额关赔条款约,》大的大刺加激重下, 列强争了中相国在人中民国的划负分担“。 势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开放沙市、重庆、 范围”新,通掀商起口岸瓜的分开中辟国,的狂 苏州、杭州为商埠;潮。中使国列半强殖侵略民势地力化深的程度
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支援
朝这鲜段材料反映了日本的意图和野心中是国什
(么东?学党起义) 求 助
2、概况:
阶段 战场
开始
丰岛海 面
朝鲜半 第一阶段 岛 (1894.7-9) 黄海海

第二阶段 (1894.101895.4)
辽东地 区
山东半 岛
主要战役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
加深。入中国内地。
日本可以在中国 的通商口岸投资 设厂,产品运往 中国内地免收内 地税。
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 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人教版必修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人教版必修一)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势强盛,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膨胀,制定了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导火线:朝鲜农民起义。

3、经过:丰岛战役(战争开始);平壤战役(弃城逃走);黄海战役(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殉国;日控制黄海制海权);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4、结果:清军惨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5、《马关条约》:6、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客观上刺激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1、原因━━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利益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1)原因: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2)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但具有一定的盲目排外性。

(3)性质:反帝爱国运动(4)作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2、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向北京进犯。

经过廊坊之战、天津之战,联军攻陷北京。

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3、内容及危害:①赔偿白银4.5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控制税收。

②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列强策划侵华的大本营.③拆毁北京至大沽口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列强控制京津地区.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清政府成了“洋人朝廷.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便于列强加强对清政府控制.⑥《辛丑条约》和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台北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 宝总理在答台湾记者问时,引用了 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问题: (1)这首诗写与那一年? 1896年 (2)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 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
台中
台南
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 50000余人,打死打伤32000 余人,击毙北白川宫能久亲 王山根信成少将
满蒙 中国
台湾 朝鲜 Leabharlann 本亚洲乃至全世界大陆政策
中偶清 国一政 的样府 工,就 具逐像 步列 成强 为手 侵中 略的 者扯 统线 治木 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二、义和团运动
1、原因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2、过程 1898年—1900年,山东 京津 3、口号:“扶清灭洋” 进步:反帝爱国 局限:①盲目排外②没有认清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三、八国联军侵华 1、时间: 1900年
2、原因: 1)维护在华利益(根本) 2)借口镇压义和团 3、过程 1)1900年6月,八国联合发动战争 2)八国联军在廊坊遭到阻击 3)1900年7月,八国联军占领天津 4)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出逃,并部 署镇压义和团,与联军议和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原因 根本原因: 日本为摆脱资本主义的发展困境,对华侵略蓄谋已久 契 机: 朝鲜东学党起义
<二>过程 1894年7月,丰岛海战;平壤陆战;黄海海战(英雄, 邓世昌;结果,日本控制了黄海的制海权);辽东 战役(占领大连、旅顺—旅顺大屠杀);1895年初, 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三>结果——《马关条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共1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共14张PPT)

(1)李的认识:否定种族歧视理论;促进中华民族觉醒,促进了国民奋发图 强,要求中日联合,共抗欧洲列强。(2分)评:其观点掩盖了战争的侵 略性质,没有看到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其迎合日本侵 略要求的一面和封建统治的腐朽。(3分)
(2)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便利了列强进一 步向中国资本输出,客观上瓦解中国自然经济;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 潮,导致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等。( 4分,答出两点即可)
公使驻京 经商游历
天津
开设 工厂
战争结果 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危害
割三地 赔二亿 开四口 允设厂
领土完整遭到进一步破坏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对于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 响,有以下两种看法:一种是:巨 对中国 大的灾难总是以历史进步作为补偿, ①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甲午战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另一种:使中国在20世纪初几乎遭 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 到亡国之祸,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 形式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程。你的看法是?
探究: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有何不同?
内容 《南京
条约》
《天津 条约》
《马关 条约》 条约》
《北京 九龙司地 辽台澎及 附属岛屿 方一区
不同点 增多 增加 深入 内地 新增
割地 香港岛 赔款
2100万 银元 巨额 赔款
巨额 赔款
二亿两 白银 重庆沙市 苏州杭州
开埠
其它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图文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图文版)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略权益(瓜分中国) ②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农民 反帝斗争)
2.过程:
3.影响:
1900年6月英国海军中 将西摩尔带领八国联军 从天津进犯北京
八国联军将领在天津合影
八国公使纷纷冲进紫禁城争坐龙椅
从这个故事中,你有何感想?
颐台 和湾 园岛 又已 搭割 天日 棚本
李鸿章 伊藤博文
战败 →败因?(合作探究)
三 军 败 绩 , 割 地 求 和
万 寿 无 疆 , 普 天 同 庆
为什么课本上说《马关条约》是继 ①对日本:得到巨额赔款促进本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便利对远东的争夺。 《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 ②对列强: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不平等条约呢? ③对中国:半殖半封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 中国各阶层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 (清政府军事改革,资产 澎湖列岛给日本 危害: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阶级戊戌变法,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1.背景: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制定 对外扩张政策: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②朝鲜东学党起义——契机 ③消极备战腐败无能,寄希望于列强——中国
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黄海海战
1894.9.15
1894.11.12 1895.2 1894.7.25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 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之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 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思考:根据材料说明义和团运动 的实际反帝效果如何?
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企图
1901年9月7日奕劻与李鸿章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签订的不平等的条约及其影响
难点:如何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探索课堂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新的
三、教学方法:“问题式”和“导学式”教学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
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讲述甲午战争的爆发的背景,可先给学生提供一段材料,让分析一下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在国会发展的施政演讲中说:国家独立自卫之道,其途有二。

第一,守卫主权线;第二,保卫利益线。

主权线,指国之疆域;利益线,指与主权线的安危密切相关的地区。

朝鲜和中国东北都是日本的利益线,因此必须加以保护。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中日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克莱报道:“就弹药而论,它(指日本)所储存的数量,比在一次对华战争中可能消耗去的还要多。

”在一篇题为《朝鲜和他的邻居》的报道中,布林克莱又说:“(日本)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中国)每一省可以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

──《帝国主义侵华史》
分析:综上材料可以看到:日本征韩侵华早有预谋,是日本既定国策。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确立了以“武国”和扩张为最高国策,积极扩军备战。

到甲午战前,日本已经建成了一支近代化的海陆军。

当日本做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之后,便极力制造挑起战争的借口。

为此,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大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十分恐慌,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日本侵略者借朝鲜农民起义之机,为发动侵略战争制造衅端,战争已一触即发。

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是年为旧历甲午年,故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重要战役
清朝政府对日宣战是被迫的,因此李鸿章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

他指示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守则退;命令海军“保船制敌”,“不得出大洋海战”。

当时,慈禧太后正在筹备60岁庆典,更是希望战争尽快了结。

清政府的妥协投降,招致了中国军队的节节败退。

教师简单向学生概括战争过程及四次主要的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指出战争后果,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战败。

3.《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在讲述《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造成的影响时可让学生运用论从史出等方法,从《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指出其危害,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最后综合学生作答的内容指出《马关条约》带来的危害。

最后教师指出:《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中国军民的抗争精神
对战争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临危不惧,舍生忘死,英勇杀敌,英勇抗争精神,应结合录像资料和图片等加以渲染。

在平壤战役中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则坚决抵抗,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阵亡后,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

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和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可借助黄海激战的有关录像剪辑,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情景;台湾军民也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一页。

国难当头台湾义土徐骧挺身而出,大声疾呼:“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以有为耶?”显示了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顽强意志和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1.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
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外国列强多次胁迫清政府予以镇压。

1900年6月初英等八国组织侵略联军,由英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8月,八国联军进入北京,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在紫禁城设立司令部.
2.《辛丑条约》的签订
在讲述《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及造成的影响时可让学生运用论从史出等方法,从《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指出其危害,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它们在华的代理人。

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3.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在讲述义和团运动的意义的时候,可先让学生阅读以下资料,思考以下问题。

注意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背景: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

实质:要把清政府变为帝国主义
统治中国的代理人。

主要原因: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

认识:认识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认识到中国觉醒时代已经到来。

最终目标:在政治上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在义和团运动的打击下,帝国主义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企图最终没有实现,这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马关条约》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展的条款是:
A.给予日本巨额的赔款C割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在苏杭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2.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时,慈禧太后颁布“剿匪”上谕,其目的主要是:
A.镇压义和团铲除心腹之患C命清军与洋人歼灭义和团
B.取悦侵略者以保住统治地位D剿灭义和团以逞威风
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下列各项最能说明上述结: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 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向外国侵略者保证开放中国内地D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抗侵略
参考答案:CCD
作业布置:
备考指南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背景:
(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大陆政策”
(2)朝鲜东学党起义给日本提供时机
(3)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主要战役: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威海战役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4.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背景: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

2.主要战役:廊坊战役
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4.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深渊。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