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海陆丰陆河擂茶文化

合集下载

擂茶介绍

擂茶介绍

或者直接吃擂茶,或者拌饭菜吃。
独特的是, 客家人 中午经常餐食的饭茶, 则是将米放入锅内熬熟 后连汤带饭一齐倒入预 先擂好的茶叶浆内,搅 匀,再炒上芥兰菜、虾 仁、鱿鱼、香菇等,此 乃上等客家饭茶。
客家人热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 传统的普遍的礼节,无论是婚嫁喜庆, 还是亲朋好友来访,即请喝擂茶。客 家人制擂茶,以妇女见长。
相传,建武23年(47年)盛夏,马援率军 驻守桃花源,不料一夜之间许多将士纷纷 病倒,马援卧病石室听取部将汇报战况, 忽闻老百姓献敬汤药的禀报,病魔缠身的 马援将信将疑地喝下一大碗,只觉芳香沁 人肺腑,滋味渐生,遂连喝三大碗,全身 大汗淋漓,四肢销微活动竟可奇迹般地站 立起来,多日淤积的苦痛,仿佛也随汗水 一流殆尽,于是三军皆服,瘟疫大除,从 而大振士气,举旗大捷。康熙时所修《桃 花源县志》载"马援征五溪蛮??将兵行有 纪,鸡犬不惊。于是马援凿石室以安民, 民间献擂茶以报德。"
现在普遍认为:擂茶源自中原,唐宋时, 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玉林诗话》 所载一首古诗,就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 擂茶的风情: "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
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客家人精神与擂茶文化
客家人在南迁途程中,千里迢迢,跋山涉 水,餐风饮露,历尽千辛万苦,到了客居地又 需要白手起家,逐渐养成一种坚韧耐劳、向外 发展、敢于冒险的品格。正是这种品格,给了 客家人不知疲倦地寻找新天地的原动力。擂茶 的品格与客家精神有某些相通之处。擂茶,取 之于山野,烹之于征途,映日月星辰,染风霜 雨雪;品之,呈优雅闲适之情,增粗犷豪迈之 概。它是客家的瑰宝,是跋涉者的“源 泉”„„每一种饮食文化,无不是生活哲学的 一种诗化,一种启迪。
李老师,看完我的PPT有没 有很想吃擂茶的心动,心动不如 行动,老师有机会的话可以来陆 河,千万不要错过喝擂茶呀。那 里有一群好客的客家人正在等你 过来玩呦~~~~~

汕尾 海陆丰 陆河 饮食文化

汕尾 海陆丰 陆河 饮食文化

汕尾海陆丰饮食文化海丰古代饮食为“饭稻羹鱼”;明末以后,番薯逐渐成为主食海丰烩番薯;改革开放以来,主食大米,兼食面粉等一日三餐,农忙时或加两餐点心;早餐吃粥,午餐、晚餐吃干饭,或午餐吃粥,早餐、晚餐吃干饭,各地不一。

编辑本段菜肴居家食俗较为随便、节约,菜肴多是时菜、鱼肉,俭约者佐以咸菜、?菜脯、榨菜等。

节日食俗和礼仪食俗则丰盛、铺张,俗称“食排场”或“食九簋”;为讲义气和体面,戚友交往,常备家宴款待,故有谚谓“头好做人客,二好过年节”。

饮食口味清淡、浓醇并重,生脆、爽口为佳。

喜吃蚝鲑、虾鲑、鱼鲑等,传统菜式有大三仙(猪脚、墨脯、鸡)、小三仙(猪肉、鳗鱼、蚝)、大粒参、甜扣玻璃肉、鳗鱼咸菜汤、蛤仔汤、三鲜汤、鱼丸、肉丸、蒸膏蟹;蒸龙虾、蒸排骨、炒鱿鱼、炒鲜蚝、炒丝蚶、白斩鸡、反沙芋、冬瓜盅等等。

编辑本段小吃海丰小食,甜、咸各有许多款式,常见的有油麻糊、豆花、豆浆白果羹、地豆羹、三豆汤、蛤春丸、狗毛糕、草粿、鱼粥、虾粥、肉粥、甜酒糟,、饺子、冬节蛤、小米(薯粉饺)、扁食(云吞)、甜丸、咸丸、?猪肠粿、,重糕粿、菜包粿、扎头粿(碗仔 )、印桃粿、菜头丸、水糍、油糍、鼎客仔、甜粿、发粿、松粿、凉粉粽、牛脚粽、三角粽、炒米方、豆方、油条、油角、煎堆、薄饼、月饼、剪酥、豆酥、纸牌糕、麻宝、蛋糕、蛋卷和各类包点等。

编辑本段茶饮受省港习俗影响,民国以后,汕尾等城镇饮早茶之风渐兴,改革开放以后更浓。

夜间劳作者常结伴到大排档“宵夜”。

妇女传统日常饮料是“牙钵茶”,把茶叶放于茶钵内,稍擂几下,放几粒盐,将开水冲下即可;或用菝仔叶、芒果叶、苦刺心等代茶叶均可。

稍高级的叫“炒米茶”、“油麻茶”,即于“牙钵茶”上撒以芝麻、炒米、花生。

“菜茶”过去于每年元宵节才品尝,现在一般人家闲时也做菜茶,以猪肉、鲜虾、鱿鱼、鱼脯、菠菜等为料,置于碗中,撒上花生、炒米,淋上淡茶或猪骨汤,再以胡椒粉调味,便成喷香可口的菜茶。

公平等地还盛行“饭茶”,即菜茶中加有米饭。

海丰擂茶习俗探究

海丰擂茶习俗探究

海丰擂茶习俗探究颜圣存摘要广东海丰很早以来也有擂茶这道止渴、解乏与待客的习俗,但对于擂茶习俗的起源,书上却少有相关记载,这表明,擂茶非海丰本土所有,究其缘由,应是古代客家人因躲避战乱,在南迁至粤、湘、赣、闽、台等地时流传下来的。

海丰人民沿袭了中原客家人的擂茶习俗,在做法和吃法上对其进行创新,将擂茶文化融入海丰的日常生活、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民俗里头,发展出擂咸茶、泡茶、菜茶等多种具有海丰地方特色的擂茶样式,擂茶这种风俗也因此成为海丰人养生和待人接物的一道独特风景。

关键词:海丰擂茶;中原;擂咸茶;泡茶;菜茶每到闲暇,或有客至,海丰妇女都会兴致勃勃,手脚利索地擂起咸茶:轻轻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牙钵,抓一把洗净的茶叶和生芝麻放入钵内,稍微润湿,双手上下错落握一根半米长的茶槌,频频舂捣、旋转,直至将茶叶与芝麻捣为碎泥,再下几颗粗盐,将沸水冲入钵内,盖上盖子,静候几分钟,咸茶便可食用。

用碗盛之,生津止渴,解除疲乏,非常有效。

海丰擂茶做法简单,但对于其起源却少有记载,笔者欲借相关资料,对海丰擂茶的起源稍作分析,并将具有海丰地方特色的擂茶习俗和文化呈现出来。

1.海丰擂茶起源笔者发现,但凡写到有关海丰擂茶的,多是讲海丰存在擂茶这种习俗及其做法和吃法,很少提到海丰擂茶的起源。

在《海丰县志》(1988——2004)第五篇的民情篇里,涉及“擂茶”习俗:“传统小吃另一特色是咸茶,也叫擂茶。

吃咸茶之风,由来已久,简易吃法是把茶叶放于内壁有粗纹的牙钵内,用番石榴枝制成的茶槌稍擂几下,放几粒盐,将开水冲下即可。

作为日常饮料,消署解渴。

日常待客,即在此基础上加入炒油麻、炒米花、炒花生等,称为‘炒米茶’、‘油麻茶’。

以前举凡做寿、添丁、外地远归、病愈出院、遇难脱险,必摆下碗钵,请邻居亲友‘吃咸茶’,海丰妇女可谓是‘一日不可无咸茶’。

”[1]但作者也只是提及擂茶的做法及适用场合而已,并为涉及其起源。

1.1擂茶起源三说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发现,关于擂茶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

海陆丰擂茶文化探析

海陆丰擂茶文化探析

2020年第03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项目名称】广东海洋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汕尾海陆丰擂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810566036收稿日期:2020年2月12日。

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唐代以前,古人以茶入食,生煮羹饮的粗放饮茶方式以及社会的贫困、动乱使擂茶应运而生。

经过我国饮茶方式的不断变化,至明清时期,擂茶仅在客家族群以及少部分少数民族中保留下来,而随着客家民系的迁徙,客家擂茶在我国湘、赣、闽、粤、台等地以及海外生根发芽,逐渐形成各自的地域风味。

海陆丰擂茶是客家擂茶的发展和异化。

宋明时期,大量的客家民系迁入海陆丰,他们保留和传承的客家民俗尤其是客家擂茶与当地的民风民俗不断融合,而客家擂茶在当地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化,逐渐演变成具有海陆丰地域风味的海陆丰擂茶。

目前,擂茶文化的研究主体为我国擂茶的两大分支——湖南擂茶和客家擂茶,研究内容多从历史文献记载追溯古代擂茶的演变过程,从客家迁徙史探究客家擂茶的分支及其特点,如福建擂茶、江西擂茶、台湾擂茶等知名度较高的擂茶。

而同样是客家擂茶的分支,海陆丰擂茶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但因知名度较低而较少学者关注和研究,相关论文屈指可数。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擂茶的演变史和传播史,重点探讨海陆丰擂茶的特点以及文化内涵,充分展现海陆丰擂茶文化的价值与魅力。

1擂茶——古老的茶文化1.1擂茶简介擂茶,是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是我国湘、赣、闽、粤、台等地的传统饮食。

擂茶以其传统的制作工艺和配料而得名。

擂,阳平声,为研磨之意。

擂茶以生姜、生茶和生米为原始配料,是用擂棍在擂钵中反复周旋,将配料研磨至细腻的糊状后冲入沸水而成的解渴、饱腹的茗饮。

“擂茶”是从历史上延留下来的通称,但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俗称,湖南桃源擂茶被称为“秦人擂茶”,广西贺州擂茶有“细末茶”一称,海陆丰人则称之为“咸茶”。

擂茶的流派主要有湖南擂茶和客家擂茶两大类,客家擂茶因客家民系的迁徙而分散各地,因此客家擂茶又可根据地域细分为福建客家擂茶、台湾客家擂茶、揭西客家擂茶、陆河客家擂茶、海陆丰客家擂茶等。

茶文化民俗之擂茶

茶文化民俗之擂茶

茶文化 || 民俗之擂茶擂茶这一习俗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

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

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香草、黄花、香树叶、牵藤草等)。

待钵中的东西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

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

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

保留擂茶古朴习俗的地方有:广东省的揭西、陆河、清远、英德、海丰、汕尾、惠来、五华等地;江西省的赣县、石城、兴国、于都、瑞金等;福建省的将乐、泰宁、宁化等地;广西的贺州黄姚、公会、八步等地;台湾的新竹、苗粟等地;湖南的安化、桃江、益阳、凤凰、常德等地。

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

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非客家擂茶两大类。

比如福建西北部民间的擂茶是用茶叶和适量的芝麻置于陶制的擂罐中,用茶木棍研成细末后加滚开水而成。

广东的清远、英德、陆河、揭西、普宁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叶放进牙钵(内壁有纹路的擂茶陶盆)擂成粉末后,依次加上熟花生、芝麻后旋转研捣,再加上一点盐和香菜,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

湖南的桃花源一带有喝秦人擂茶的特殊习俗。

是把茶叶、生姜、生米放到山楂木做的碾钵里擂碎,然后冲上沸水饮用。

若能再放点芝麻、细盐进去则滋味更为清香可口。

喝秦人擂茶一要趁热,二要慢咽,只有这样才会有“九曲回肠,心旷神怡”之感。

湖南的桃江擂茶是芝麻和花生为主,放入碾钵里擂碎,后用白开水冲泡,再放点白糖。

擂茶制成后稠粘如糊,色呈淡咖啡色,香气扑鼻,入口滑溜柔润、甜爽。

制法大致和桃源相同,只是在吃法上各有不同。

桃江擂茶一般放糖,成为“甜饮”;而桃源擂茶则放盐,大多为“咸食”。

桃江的妇女怀孕后,有特别要喝擂茶的习俗,说喝擂茶越多,养出的婴儿越白胖。

擂茶

擂茶
瑞金人不论乡下人还是城里人,男女老少都爱喝擂茶。擂茶不仅可以充饥,又是应时的饮料。农妇们擂好茶, 煮熟后满满一盆端上桌来,左邻右舍围坐一起,边喝边聊,喝不完的擂茶,扯不完的家常。
瑞金擂茶擂茶制作方法独特,将各种原料混合在一起擂制而成,擂制的工具是“擂钵”和“擂棍”。擂钵是 一种内壁刻有细密凸凹痕的陶钵,擂棍是一根约2尺长的硬木棍。擂制时,将原料倒入钵内,主妇们坐在矮凳上, 左右大腿紧紧夹住擂钵,双手紧握擂棍,使劲在钵内擂磨,将各种原料擂成细末粉,然后加水倒入锅中煮沸即成。 瑞金人独特的擂茶,吸引着众多海内外人士,他们以到瑞金能喝上擂茶为荣。2001年,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 副主席陈建功来瑞金采风时,瑞金文艺界的人士以擂茶招待他,陈建功称赞瑞金擂茶清香爽口,好喝极了。
武陵
武陵擂茶在洞庭湖区源远流长。相传二千多年前,马援率兵南征,屯驻司马错城(今鼎城区长茅岭乡),军 营闹瘟疫,有仙人献验方,验方上写着“芝麻、绿豆、生姜、茶叶、炒米,放入擂钵,用梓姜木捣成糊状,开水 冲泡”。服后疫病痊愈,自此传入民间。擂茶,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消炎去疾之功能,是沅水流域民众待 客的上乘饮料。喝时,佐以炸炒的富有地方特色面点以及专门制作的坛子菜,称之为“搭茶”。搭茶,少则十几 种,多则达四十八种,边吃边喝,饶有趣味。
以茶待客
擂茶每当有客人来访,好客的主人便操起竹筒勺子或者是木制勺子,吧哒吧哒,给客人盛上一大碗,双手恭 敬地递到客人手上。芳香四溢的热气,馋得客人直流口水。不懂山里面山规的客人接第一碗擂茶后,都会迫不及 待地喝了起来。可是,客人刚刚喝下去一点,眼尖手快的女主人就会操起勺子给你重新添满。因此,喝起来就没 完没了。
主要流派
主要流派
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 擂茶两大类。

擂茶文化

擂茶文化

• 正宗的捞子应该是竹蔑制成的,但是考虑到耐用和空眼均 匀细密,金属丝网也用得比较多,捞子是最好冲泡好擂茶 后,把其中的渣滓捞出,用做过滤之用
二:擂茶制作方法
• 一般是坐姿操作,左手协助或仅用双腿夹 住擂钵,右手或双手紧握擂持,以其圆端 沿擂钵内壁成圆周频频擂转,直到原料擂 成酱状茶泥,冲入滚水,撒些碎葱,便成 为日常的饮料。
擂茶
擂茶文化
• 起源:史料记载,在宋朝是就已有擂茶。
• 分布:福建省将乐县、宁化县、泰宁县,广东省
陆丰市、陆河,江西省,湖南省,及台湾省新竹,
桃园,台北,花莲等地。 • 分类:土家擂茶,客家擂茶,安化擂茶,武陵擂 茶,揭西擂茶,将乐擂茶。。。
• 擂茶有一套称为“擂茶三宝”的工具:擂钵、擂棍和捞子。 • 擂钵就是盛擂茶原料的容器,直径一尺见方的陶制敞口罐, 沟壑呈辐射状爬满了陶罐内壁。 • 擂棍的一根一米长左右的木杖,由上等山楂木或油茶树干 加工成的木棍。
谢谢观赏,再见
第一步:加开水擂茶
第二步:放进炒香的芝麻一起擂
第三步:擂的过程边加少量的凉开水, 放炒香的花生(去不去皮都可以)
第四步:加点罗勒增加独特的香味哦
第五步:继续擂哦,直到擂到糊糊状· ·
第六步:把烧开的水倒进擂茶,边冲边 搅香气扑鼻
冲好了,汤色浓郁
三:擂茶的作用
• 擂茶只当作一般饮品。若当药用,有祛 风寒、消暑气、清火解毒之用,可添加如 细叶金钱、艾叶、小叶客食碗(马蹄金)、 班笋菜(荠菜)、黄花、薄荷等,同茶叶 一起擂烂。各种配料,易熟品,切碎后, 放入钵内由开水冲熟;难熟的,放入锅内 煮熟,同开水一起冲入钵内
擂茶
“一口试饮,口舌生津,满腔留香; 二口深饮,神清气爽,通体舒畅。”

汕尾特色

汕尾特色
汕尾特色
一、咸茶 海
丰 时 江 广 间
有 存 古
厚 意 有 俗 海陆丰咸茶甘香醇口,既具有茶叶的芬香、 。 尚 擂 人 茶 咸 薄荷的甘醇,又具有炒米的脆、花生的酥、 情 茶 , 何 , 是 芝麻的香等口味。故有健脾利胃、延年益 处 羌 牙 见 寿之功效。吃咸茶的习俗,代代相传,由 钵 盐 , 擎 煎 看 来已久。 茶 来
三、其他特色
• • • • • 西秦戏 正字戏 菜包粿 虾蛄 ……
谢谢大家
--------(
共 一 家 。 芝 麻 。 下 少 多

遗 制


--------( 清 黄 汉 宗 )
)
二、陆丰皮影戏
陆丰皮影戏是我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潮 州皮影的惟一遗存,陆丰市皮影剧团是广 汉武帝因李夫人死,思之不置, 汉武帝因李夫人死,思之不置,齐人少 东省惟一的专业皮影剧团。陆丰皮影戏一 翁称有术能致之。 翁称有术能致之。 直在民间生存、发展,有古代闽南语系的 夜设帐,帝坐他帐望之, 夜设帐,帝坐他帐望之,仿佛见夫人之 由是后有影戏。 像,由是后有影戏。 基因,又得海陆丰民间习俗的孕育,唱腔 -------《事物纪原》 音乐丰富,地方特色浓厚,绘画、雕刻精 致,表演生动逼真,优雅可观。

汕尾海陆丰客家文化【咸茶】

汕尾海陆丰客家文化【咸茶】

汕尾海陆丰咸茶文化海陆丰咸茶甘香醇口,既具有茶叶的芬香、薄荷的甘醇,又具有炒米的脆、花生的酥、芝麻的香等口味。

故有健脾利胃、延年益寿之功效。

吃咸茶的习俗,代代相传,由来已久。

清代茹敦如《越言释》载:“江广间有擂茶,是羌盐煎茶遗制,有存古意。

”清道光年间海丰举人黄汉宗亦有诗云:“海丰时俗尚咸茶,牙钵擎来共一家。

厚薄人情何处见,看她多少下芝麻。

”写出了清代海陆丰吃咸茶的盛况和人间世俗情态。

海陆丰咸茶的制作——擂咸茶,其工具,一是茶槌,二是牙钵。

茶槌选用质坚的如拔仔树枝等做成;牙钵是内涩(起条状)外滑的阔咀陶器。

擂茶时,把茶叶放进牙钵,称为稍润湿之后,便用茶槌把它擂成浆状,再加少许食盐,冲入开水即成,十分简单;但“食咸茶”的道道就可多了。

家庭妇女早起把咸茶制成后,放在用稻草编织的“草稳”,盖严保温,供家人无时无地白饮止渴,叫“熬茶”或“牙钵茶”。

如果盛在碗里,撒上炒油麻或炒米(爆花米)或炒花生米,便成“油麻茶”、“炒米茶”、“地豆(花生)”茶。

若再加上熟饭、熟豆,则叫“饭茶”,这主要流行于客家山区.油麻茶有两种:一种炒熟;一种把生油麻混于茶叶在牙钵擂成。

炒米茶也有几种:一种用上好的油尖米蒸熟晒干炒成;一种用赤谷煮熟晒干去壳椿白——脱皮炒成,叫“炒粟米”。

这两种,一般人家(尤其是农家)收冬之后便要制成备用;另一种是临时把大米加盐浸湿之后捞干即炒即食,叫“炒烧米”或“炒米仔”,这是万不得已从主食粮俭出来过“茶瘾”的。

陆丰一带擂咸茶还喜欢加进草药,海丰少有,唯有加“苦刺心”(长在山坡、坑旁的植物),叫“苦刺心茶”。

海陆丰咸茶,都由妇女操作,男人不插手,但也喜欢享用。

平时食咸茶每天两次,分别在上午10时和下午4时左右。

有竹枝词云:“辰时餐饭已餐茶,牙钵擂来响几家;厚薄人情何处见?看他多少下芝麻。

”人们习惯称此时辰为“食茶晏”,常用来作约会亲朋的时间形象词。

食咸茶,被妇女当为敬客的礼仪,客人一到,即捧上咸茶一碗、两碗、三碗、四碗……动手动脚,像打架一样,硬劝你放开肚子食,食得愈多,主人愈高兴。

汕尾海陆丰擂茶茶艺

汕尾海陆丰擂茶茶艺

擂茶茶艺“擂茶”,是我国闽、粤、台客家人最普通、也是最隆重的一种待客礼仪。

同时还是居住湘、川、黔、鄂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区土家族人所最珍爱的保健饮料。

擂茶也称为“三生汤”,此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说法之一是:因为擂茶在初创时所用的主要原料是生叶(嫩茶叶)、生姜、生米混合研捣成糊状物,然后加水煮沸或用沸水冲熟而成的,三种主要原料都是生的,故名“三生汤”。

说法之二是;传说早在汉朝伏波将军马援受汉武帝之命远征交趾,途经湘、粤边界,因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变,北方将士多染疫病倒,大军只好安营扎寨,求医问药。

马援将军正焦虑无奈之际,有一白发苍苍的客家老妪向他献上家传秘方,马将军依方以生米、生姜、生茶叶擂捣冲泡成“三生汤”给将士们饮用,果然治好了大家的病,且身体精神都倍加健旺,此后这种配方代代相传。

说法之三是:在三国时,张飞曾带兵进攻武陵壶头山(今湖南省常德县境内),当时正值炎夏酷暑,加上那一带瘟疫蔓延,使得张飞的军队多数人都染疾病倒,连张飞本人也未能幸免。

正在危难之时,附近乌头村的一位老中医有感于张飞部属军纪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所以献上擂茶的祖传秘方并为张飞和他的部下治好了病,张飞感激万分,称老汉为“神医下凡”井说能得到他的帮助“实是三生有幸!”从此以后,人们也就把擂茶称为“三生汤”。

擂茶的制法和饮用习俗,随着客家人的南迁,逐步传到了闽、粤、赣、台等地区井得到改进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一、将乐擂茶(客家擂茶)(一)用具擂钵一个(内壁有辐射波纹,直径约45cm的厚壁陶盆),油茶树或山苍子木制的2尺长的擂棍一根。

竹篾编制的“捞瓢”一把,以上称为“擂茶三宝”。

另配小桶、铜壶、青花碗、开水壶等。

(二)配方及功效将乐擂茶的基本配方由将乐县旅游局摩毓辉局长提供,主料为芝麻,井辅以茶叶、甘草、桔皮等。

其中桔皮可理气调中,止咳化痰。

甘草味甜,有润肺止咳和解毒作用。

芝麻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优质植物蛋白,《神农本草》记载:“服食芝麻可助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

擂茶的历史介绍

擂茶的历史介绍

擂茶的历史介绍擂茶,盛行于汕尾市和揭阳市以及桂、湘西部分地区,是旧时隆重而又经济地接待客人的方式之一。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擂茶的历史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介绍具史料记载,在宋朝时即有擂茶。

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擂茶即是其主食之一,也是待客之佳肴,在客家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味。

而且其制作方式古朴典雅,充分表现了客家人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传承。

现今在大陆福建省宁化县,广东省陆丰县、陆河县、揭阳县,江西省,湖南省,及台湾省新竹,桃园,台北,花莲,台中县东势,高雄美浓...等地的客家庄仍然保留这种美味文化。

尤其以新竹县,湖口、竹东、北埔等地,于台湾光复时期,随政府由大陆迁台的那群客家人更是道地的原味,当年虽然随着战乱及贫穷,但那群客家人从大陆来台时依然不忘每天必用之吃饭工具『擂钵』,至今仍有老一辈的仍宝贝着他的吃饭工具保存至今。

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纯,香气浓,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历史上的闽南茶叶国际贸易“海上丝绸之路”的滥觞,造就了今日闽南诸神杂居的局面。

但相对于鼎盛的烟火,茶叶才是这一区域真正的信仰所在。

它关乎生计命脉,衍生世风民俗,交织出宗族亲情的网络,由此打造一个氤氲的世界。

不管闽南人走到哪里,闻到茶香便找到了归属。

闽南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一位来到中国的阿拉伯商人写道:“在中国,茶同盐一样是国王的课税品,所到之处都在贩卖,并且有苦味,注汤饮用。

”但茶叶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角则在几个世纪之后的宋元时期,一箱箱的茶叶经由“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南亚和欧洲的港口。

17世纪初,扮演“海上马车夫”角色的荷兰人及其成立的东印度公司,掀起了欧洲商人来福建采购茶叶的'浪潮。

美国学者彭慕兰在《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从哥伦布到工业革命的三百年间,三种跨洲贸易盛行一时:一是从非洲到美洲的奴隶贸易;二是美洲所产的金、银大量出口到欧洲、亚洲;三是致瘾性食物(茶叶、咖啡、巧克力等)日趋旺盛的贸易。

陆河擂茶

陆河擂茶

陆河擂茶是广东陆河著名的汉族小吃,属于粤菜系。

客家人的特制饮料,其制作与风味别具特色。

“擂”茶的用具是擂持和擂钵。

前者取一握粗的樟、楠、枫、茶等可食杂木,长短2-4尺不拘,上端刻环沟系绳悬挂,下端刨圆便于擂转;后者乃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而形成细牙的特制陶盆,有大有小,呈倒圆台状。

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叶、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桔皮,有时也加些青草药历史传说编辑传说在神农时代就知道茶能解毒,到了唐代,茶叶生产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民间饮茶逐渐普及。

饮茶有利于健康,已为世人所共知,擂茶不仅可以清饮,也可以配炒米而饮,而陆河人以擂茶招待客人仍是最隆重的礼节,也是从古至今的传统风俗。

擂茶,成了客家社交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饮料。

擂茶历史渊源编辑相传,建武23年(47年)盛夏,马援率军驻守桃花源,不料一夜之间许多将士纷纷病倒,马援卧病石室听取部将汇报战况,忽闻老百姓敬献汤药的禀报,病魔缠身的马援将信将疑地喝下一大碗,只觉芳香沁人肺腑,滋味渐生,遂连喝三大碗,全身大汗淋漓,四肢销微活动竟可奇迹般地站立起来,多日淤积的苦痛,仿佛也随汗水一流殆尽,于是三军皆服,瘟疫大除,从而大振士气,举旗大捷,这种传说有的涉及到刘备,有的涉及到诸葛亮、张飞,但更多的都是提到司马错、马援,也唯有马援一说,可见于历史记载:公元前280年,秦昭王大将司马错屯兵沅水之南,在与桃花源毗邻的长茅岭南阳一带筑城,这是四川、贵州和湖南三地人民往来的开始,民间以擂茶的老祖宗--"苦羹"的形式流传。

康熙时所修《桃花源县志》载"马援征五溪蛮??将兵行有纪,鸡犬不惊。

"于是"马援凿石室以安民,民间献擂茶以报德。

"现在普遍认为:擂茶源自中原,唐宋时,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

《玉林诗话》所载一首古诗,就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擂茶的风情:"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

渐近中原语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

汕尾海陆丰陆河擂茶文化

汕尾海陆丰陆河擂茶文化

客家擂茶文化一、概说史料记载,在宋朝时即有擂茶。

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擂茶即是其主食之一,也是待客之佳肴,在客家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味。

而且其制作方式古朴典雅,充分表现了客家人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传承。

二、现状现今在大陆福建省将乐县、宁化县、泰宁县,广东省陆丰市、陆河县、揭西县,江西省,湖南省,及台湾省新竹,桃园,台北,花莲,台中县东势,高雄美浓...等地的客家庄仍然保留这种美味文化。

由其以新竹县,湖口、竹东、北埔等地,于台湾光复时期,随政府由大陆迁台的那群客家人更是到地的原味,当年虽然随著战乱及贫穷,但那群客家人从大陆来台时依然不忘每天必用之吃饭工具『擂钵』,至今仍有老一辈的仍宝贝著他的吃饭工具保存至今。

三、擂茶特色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纯,香气浓,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四、制作方法先用二两绿茶茶叶置於擂钵中(一般靠经验即可),以擂棍磨擂之,边擂可边加少许冷开水,以润滑而好擂,再放入黑芝麻及白芝麻(或者将前面的茶叶和芝麻一起擂都可以),继续擂,待擂至茶叶、芝麻都成糊状後加入(炒熟的)花生,继续擂,直到花生全部擂散了(最后可以再加入香菜或九层塔或鸡头刺、罗勒等一种或几种配料),继续擂,至全部擂成茶浆即可,全部擂制过程约需15分钟以上,因为在擂茶过程中,须使用双手力量持续,常会汗流浃背,由其初学者,更因力量不知均衡控制常擂了两三分钟就频频休息了,因此老手知道如何控制力道,所以不用换手,即可一气呵成因此;擂茶就可达到运动健身的功能。

在研擂过程中,会有擂棍成分也同时磨入擂砵中,因此擂棍要求一定要用可食性树材,如芭乐树、油茶树所制的原因和目的,因擂棍成分与擂茶及其他配料一同食下,正发挥『擂茶』的效果。

擂棍为研制擂茶的不二之法。

研擂好的茶浆,约冲泡1500cc开水,如要甜食可加入适量糖,如要咸食则可加入适量盐,但正统擂茶则以咸食为主。

如此一锅又香又浓又保健的擂茶茶汤已大功告成了。

汕尾养生之擂茶文化

汕尾养生之擂茶文化

汕尾养生之擂茶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开始注重身体的保养,而中意养生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养生方式。

中医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

中医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

因此,中医养生是利用自然规律和食物等进行生理和心理的保养。

而由于地域的差异,中医养生方法会稍有不同。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汕尾市。

这里的特色文化很多,擂茶是其中之一。

或许很多人以为擂茶只是汕尾的小吃之一,但其中也是富含营养的。

擂茶一般就是指咸茶。

但其实咸茶因地方不同也有不同的做法。

在这里我按照我家的习惯进行介绍。

咸茶的制作汕尾地区民风淳朴,汕尾人热情好客,每当客人到来,女主人都盛情款待。

首先是招呼客人落座后,马上清洗“擂茶三宝”。

所谓“擂茶三宝”:一是内有深浅相间的环绕,内钵面呈辐身状波纹的陶瓷制作的“擂茶钵”;二是用上等油茶树或以清香异芳的山苍子制作约2尺长的“擂茶棍”;三是用竹蔑编制的或铁丝制作的捞滤碎渣的“捞瓢”。

洗涤好擂具后,首先将茶叶放进擂茶钵,湿润后用擂槌来回搅拌捣碎,放进少量的食盐,当擂到足够细时,要冲入热开水。

水温太低则冲不熟擂茶,喝的时候不但不香,而且有生涩味。

一般水温控制在90—95℃冲出的擂茶才能“水乳交融”。

然后用“捞瓢”去粗取精,滤去茶渣,使擂茶更好喝。

但现在一般人家没有用“捞瓢”。

再然后将熟花生米、芝麻、炒米等材料泡入咸茶中,热气腾腾地端到客人面前。

汕尾咸茶甘香醇口,既具有茶叶的芬香、薄荷的甘醇,又具有炒米的脆、花生的酥、芝麻的香等口味。

故有健脾利胃、延年益寿之功效。

其中最考究的是炒米的制作。

每年秋后,妇女们忙完收割,最热衷和关心的事就是挑选优质的油尖或红米稻谷,经过浸、蒸、晒、脱壳、炒等工序,把稻谷制成白花花的炒米。

咸茶的材料与咸茶的效果咸茶的主要材料有:茶叶、食盐、炒米、芝麻、花生米。

擂茶文化传承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擂茶文化传承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擂茶文化传承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作者:高银虹罗惜真林喜源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10期摘要:在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擂茶文化一脉相承,也迎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当传统擂茶文化遇上商业化的发展环境,海陆丰擂茶文化一方面在本土持续发展,联系着当地人文情怀;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继承人少、文化品牌建设意识弱等问题。

推进海陆丰擂茶文化传承发展,应全面认识海陆丰擂茶文化重要性和传承必要性,注重饮食文化与商业化相结合,将擂茶作为一种具有文化气息的商业品牌进行宣传。

关键词:擂茶文化;传承发展;海陆丰华夏大地上具有擂茶饮食习惯的地区不少,如我国华南六省:湖南、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台湾。

擂茶文化是中国博大精深文化中特有的茶饮文化之一。

海陆丰擂茶文化对广东海陆丰地区的群众日常生活习俗影响深刻,体现在擂茶所具有的日常饮食、娱乐闲谈、文化传承、休闲养生等一系列功用。

本文从海陆丰擂茶这一传统饮食文化着手,挖掘其文化价值,分析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使其在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下面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建设做贡献。

一、海陆丰擂茶文化的传承现状擂茶文化本身是一种客家文化。

唐宋时候,随着中原客家人南迁,随后移居到汕尾海陆丰一带,在人口迁徙中将这种擂茶饮食文化带到了现居地并且流传下来。

《玉林诗话》中有诗记录了江南民间饮食擂茶的风俗民情:“道旁草屋两三家,见客擂麻旋点茶。

渐进中原语音好,不知道淮水是天涯”。

传统的擂茶包括擂咸茶、擂菜茶、油茶等。

纵观擂茶文化,无论是擂咸茶还是擂菜茶、油茶都在逐渐消失,唯海陆丰人及个别群体仍有所发展传承。

(一)海陆丰擂茶是当地居民的基本饮食之一饮食擂茶的现象在海陆丰地区极为盛行,擂茶成为普通家庭的基本饮食之一。

当地居民一日三餐都会有擂茶的影子,男女老少一般不会拒绝饮食擂茶。

久而久之,擂茶饮食习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表现形式。

海陆丰地区的擂茶文化普及率高、受众广,就像功夫茶在潮汕地区的盛行一样,擂茶对于海陆丰人民来说也是一种其他食物所替代不了的东西。

海丰风俗习惯擂茶的小作文

海丰风俗习惯擂茶的小作文

海丰风俗习惯擂茶的小作文海丰擂茶是我们家乡的一种特色,我家的奶奶很喜欢喝,我小时候试过一次,但是感觉苦苦的,涩涩的,没有果汁甜,我不太喜欢,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喝擂茶。

清明节放假的一天早上,我看到奶奶拿出了擂茶钵,这是奶奶用来擂茶的工具。

以前看奶奶在用力搅拌,觉得挺好玩的,奶奶看了看我,说:小明,要不过来看奶奶擂茶啊,很好玩哦。

我好奇地靠过去,在一旁看着奶奶用手里的擂茶棍,快速地在钵里搅拌,好像一台搅拌机。

里面的茶叶不一会儿就被搅拌得糊糊的了,我看得两眼发光,跃跃欲试。

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对我说:“擂茶可是很好玩的哦,你要不要试一下?”我点点头,奶奶让我把手搭在擂茶棍上,跟着奶奶的节奏,一直在钵里画圈圈,感觉不是很难。

过了一阵子,奶奶开始往钵里放芝麻,然后我和奶奶又一起用擂茶棍在钵里快速地转动起来,不一会儿,我就看到芝麻慢慢地和茶叶融合在一起,也变成糊糊的样子了。

这时候,我的手开始感觉有点酸酸的了,不过看到芝麻一点点地变糊糊的,我感觉快要大功告成了,奶奶说,“再坚持一下就可以了哦。

”我不住地点点头,感到即将大功告成,手顿时也有了力量。

过了一会,奶奶停了下来,拿起钵让我闻一下,我对着被磨碎的芝麻和茶叶,深吸了一口气,感觉一阵清香的味道扑鼻而来。

奶奶对我说,“你觉得下一步,我们要怎么做?”我摇摇头,表示不懂,奶奶说,“接下来,我们加点开水,然后焖一下就可以喝啦!”然后奶奶把钵放到桌子上,倒上刚煮开的开水,然后用盖子,把钵给盖住了。

要是放在以前我才不关心擂茶什么时候好,这一次我却格外关注,问奶奶多久可以喝啊?奶奶笑着说,再过五分钟左右就可以啦。

说着,她就开始打电话给周围的邻居,呼朋唤友过来喝擂茶了。

我坐在沙发上,眼睛盯着钟表,生怕错过了时间,不一会儿邻居们都来了,这时奶奶笑着对我说:“小明,过来开盖啦,擂茶好了!”我跑到桌子前,只见奶奶打开盖子,一股热气从钵里冒出来,接着我就闻到了一股清香的味道。

【推荐下载】擂茶的做法 擂茶的功效

【推荐下载】擂茶的做法  擂茶的功效

[键入文字]
擂茶的做法擂茶的功效
擂茶是传统的汉族食俗。

客家人热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传统的普遍的礼节,无论是婚嫁喜庆,还是亲朋好友来访,即请喝擂茶。

擂茶风俗在中国华南六省都有保留,海陆丰、潮汕地区将擂茶称之为“咸茶”、“菜茶”,清远、英德称之为“粥茶”。

那么,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擂茶的做法及擂茶的功效。

 擂茶是传统的汉族食俗。

客家人热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传统的普遍的礼节,无论是婚嫁喜庆,还是亲朋好友来访,即请喝擂茶。

擂茶风俗在中国华南六省都有保留,海陆丰、潮汕地区将擂茶称之为咸茶、菜茶,清远、英德称之为粥茶。

那么,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擂茶的做法及擂茶的功效。

 擂茶的由来
 擂茶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渊源。

有这样一则美妙的传说:北宋时,潘仁美奉宋太宗之命南下征服南汉王朝,派一小分队途经揭西进攻广州。

到了揭西县河婆镇,因为士兵大都是北方人,加之天气炎热、水土不服,士兵们纷纷上吐下泻,病势严重,将领们心急火燎,却又束手无策。

当地一位名为何婆的妇女闻讯赶来,传授了一个秘方,用三生汤擂茶治病。

根据需要,她吩咐一些人去摘茶叶,一些人去挖生姜,有些人去碾米,有些人去找擂钵和棍子。

等把这些东西办齐之后,很快就制成了大量的擂茶。

因用擂钵,而称擂茶。

按何婆吩咐,那些病倒了的士兵每人都喝下一大碗滚烫烫的擂茶,然后蒙头盖脑睡上一觉。

次日醒来,人人浑身大汗,个个大打喷嚏。

说来也奇怪,病人们都痊愈了。

后来,征南人马有一部分留下来屯田,于是擂茶不但在揭西
1。

汕尾 海陆丰 陆河 饮食文化

汕尾 海陆丰 陆河 饮食文化

汕尾海陆丰饮食文化海丰古代饮食为“饭稻羹鱼”;明末以后,番薯逐渐成为主食海丰烩番薯;改革开放以来,主食大米,兼食面粉等一日三餐,农忙时或加两餐点心;早餐吃粥,午餐、晚餐吃干饭,或午餐吃粥,早餐、晚餐吃干饭,各地不一。

编辑本段菜肴居家食俗较为随便、节约,菜肴多是时菜、鱼肉,俭约者佐以咸菜、?菜脯、榨菜等。

节日食俗和礼仪食俗则丰盛、铺张,俗称“食排场”或“食九簋”;为讲义气和体面,戚友交往,常备家宴款待,故有谚谓“头好做人客,二好过年节”。

饮食口味清淡、浓醇并重,生脆、爽口为佳。

喜吃蚝鲑、虾鲑、鱼鲑等,传统菜式有大三仙(猪脚、墨脯、鸡)、小三仙(猪肉、鳗鱼、蚝)、大粒参、甜扣玻璃肉、鳗鱼咸菜汤、蛤仔汤、三鲜汤、鱼丸、肉丸、蒸膏蟹;蒸龙虾、蒸排骨、炒鱿鱼、炒鲜蚝、炒丝蚶、白斩鸡、反沙芋、冬瓜盅等等。

编辑本段小吃海丰小食,甜、咸各有许多款式,常见的有油麻糊、豆花、豆浆白果羹、地豆羹、三豆汤、蛤春丸、狗毛糕、草粿、鱼粥、虾粥、肉粥、甜酒糟,、饺子、冬节蛤、小米(薯粉饺)、扁食(云吞)、甜丸、咸丸、?猪肠粿、,重糕粿、菜包粿、扎头粿(碗仔 )、印桃粿、菜头丸、水糍、油糍、鼎客仔、甜粿、发粿、松粿、凉粉粽、牛脚粽、三角粽、炒米方、豆方、油条、油角、煎堆、薄饼、月饼、剪酥、豆酥、纸牌糕、麻宝、蛋糕、蛋卷和各类包点等。

编辑本段茶饮受省港习俗影响,民国以后,汕尾等城镇饮早茶之风渐兴,改革开放以后更浓。

夜间劳作者常结伴到大排档“宵夜”。

妇女传统日常饮料是“牙钵茶”,把茶叶放于茶钵内,稍擂几下,放几粒盐,将开水冲下即可;或用菝仔叶、芒果叶、苦刺心等代茶叶均可。

稍高级的叫“炒米茶”、“油麻茶”,即于“牙钵茶”上撒以芝麻、炒米、花生。

“菜茶”过去于每年元宵节才品尝,现在一般人家闲时也做菜茶,以猪肉、鲜虾、鱿鱼、鱼脯、菠菜等为料,置于碗中,撒上花生、炒米,淋上淡茶或猪骨汤,再以胡椒粉调味,便成喷香可口的菜茶。

公平等地还盛行“饭茶”,即菜茶中加有米饭。

在陆丰有一种乡情叫擂茶---起鼎茶

在陆丰有一种乡情叫擂茶---起鼎茶

在陆丰有一种乡情叫擂茶---起鼎茶我的家乡是汕尾陆丰的一个小镇,那里有很多特色的民风习俗,也有很多特别的风味美食。

家乡的美食是多少游子魂牵梦萦的想念啊,就像民谣里说的:“海丰妇女兴咸茶,牙钵擂起闹喳喳,敬老爱幼在此睇,不在炒米减与加”,说的就是当地的传统名点:擂茶。

还记得06年,央视欢乐中国行之魅力汕尾节目中,其中一个镜头就有邰正宵正在品尝渔家婆媳唱着渔歌奉上的汕尾咸茶呢,他说他喝过很多种茶,就是没喝过我们汕尾的咸茶,品尝过后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当时的我特别以擂茶为傲。

都说潮汕女孩要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因此从小就开始跟着外婆学下厨。

深受外婆教导,擂茶是我最拿得出手的一道厨房手艺。

外婆做事非常认真细心,就做饭这种每天面对的事情她都近乎追求完美。

单从做擂茶这件事,外婆在选材、切菜、炒制方面毫不马虎。

她总是说“材料要鲜,切得要细,炒要够味,这口饭茶不能随便”!每当回到家乡,品上外婆的美味擂茶,心里总能感受到满满的爱,总想着外婆真应该上《舌尖上的中国》,勤劳善良的外婆是完美诠释擂茶文化和美味的最佳人选。

离开故乡后,我把这种热情的爱带到了我工作的异地他乡,每当有朋友到访,我便会亲手操办一顿可口的擂茶宴请好友,一边哼着小调一边完成擂茶的道道工序成了我最快乐的事。

擂茶分很多种形式,有擂苦刺心油麻茶、有炒米茶、有咸饭茶、有炒麦茶、有豆粉茶、有起鼎茶。

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擂茶特殊工具叫擂钵,最传统的做法就是以苦刺心叶子、芝麻、花生以及少许湿茶叶为原料,加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用擂钵捣烂成糊状,最后冲开水和匀,清香可口,称之为苦刺心油麻茶;撒上香脆的炒米糕就是炒米茶;以咸饭为主食淋上油麻茶便是咸饭茶;以炒小麦为主食浇上油麻茶就是炒麦茶,以米粉为主食配上油麻茶就是豆粉茶。

恰巧今天和一个同城的老乡姐姐聊天,她家今天也做擂茶哦,我们约好傍晚交换品尝对方的咸茶手艺呢!原本苦恼着没有擂钵的实物图,这下大家有眼福咯,我也好生激动,做擂茶竟成了一种交流切磋的趣事,大家不妨也来学学擂茶吧!有别于老乡师姐的擂茶方法,现在很多时候为了使工序简便,一般以起鼎茶代替,鼎即炒菜的锅,即不使用擂钵,直接起锅热茶配主食。

陆河美味之擂茶--------外来人没听过吧,在我们这家喻户晓

陆河美味之擂茶--------外来人没听过吧,在我们这家喻户晓

陆河美味之擂茶--------外来人没听过吧,在我们这家喻户晓陆河擂茶是我们陆河人从小到大习以为常的东西,家家户户基本上每天都要喝的,饭可以少吃,但擂茶绝不能少喝。

陆河擂茶是我们特制的饮料,具有祛热解暑,驱寒健脾,疏肝理肠,润肠通便,补肺益气,助脾长肌,理气调中,止咳化痰,通血脉,提神醒脑,清肝明目,滋阴壮阳之功效,且具有养颜保健,风味独特,老少皆宜,饮用方便等特点,是居家,旅游,馈赠待客之珍品。

擂茶的工具主要是擂茶棍和擂茶钵。

擂茶棍是木制的,取一握粗的樟、楠、枫、茶等可食杂木,长短2-4尺不拘,上端刻环沟系绳悬挂,下端刨圆便于擂转。

擂茶钵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而形成细牙的特制陶盆,有大有小,呈倒圆台状。

去陆河逛逛,一半客家陶瓷店或者商店一般都有售卖擂茶钵和擂茶棍。

擂茶分两种,一种是传统擂茶,另外一种是油茶。

传统擂茶是茶叶、芝麻、熟花生擂制而成,先将茶叶擂烂,次放芝麻(茶叶和芝麻可以一同放下),擂得碎碎的,最后放熟花生,擂成糨糊即可(如喜欢香一点,可以加香菜进去擂,会有芳香的味道,口味更佳),完成制作后加开水,放些许盐,喝起来清凉可口,滋味甘醇,四季可饮,尤以暑季为盛。

另外一种是油茶,油茶是去山上采摘新鲜的草药或食材研磨而成,其颜色绿油油,且味道比较甘,有减肥养生的一大好处。

春夏湿热,可采用嫩的艾叶、薄荷叶、天胡荽;秋日风燥,可选用金盏菊花或白菊花、金银花;冬令寒冷,可用桂皮、胡椒、肉桂子、川芎。

还可按人们所需,配不同料,形成多种多样多功能的“擂茶”。

如加茵陈、白芍、甘草,为“清热油茶”;加鱼腥草、霍香、陈皮,为“防暑油茶”。

这些油茶的原料要放锅里炒熟,然后加上蒜,之后放在擂茶钵里面擂,擂碎后,加上熟花生继续擂成糨糊状即可,接下来的做法跟擂茶一样。

做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

如果很干,可以加点温开水,手法力度不同,擂制的口感也是大不相同的。

我们吃擂茶还讲究吃的时候,还可以炒些芥兰之类的青菜或客家萝卜干等,再配上客家炒米或米呈来一起吃,那味道就更好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家擂茶文化
一、概说
史料记载,在宋朝时即有擂茶。

在客家人日常生活中,擂茶即是其主食之一,也是待客之佳肴,在客家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中,擂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美味。

而且其制作方式古朴典雅,充分表现了客家人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传承。

二、现状
现今在大陆福建省将乐县、宁化县、泰宁县,广东省陆丰市、陆河县、揭西县,江西省,湖南省,及台湾省新竹,桃园,台北,花莲,台中县东势,高雄美浓...等地的客家庄仍然保留这种美味文化。

由其以新竹县,湖口、竹东、北埔等地,于台湾光复时期,随政府由大陆迁台的那群客家人更是到地的原味,当年虽然随著战乱及贫穷,但那群客家人从大陆来台时依然不忘每天必用之吃饭工具『擂钵』,至今仍有老一辈的仍宝贝著他的吃饭工具保存至今。

三、擂茶特色
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纯,香气浓,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四、制作方法
先用二两绿茶茶叶置於擂钵中(一般靠经验即可),以擂棍磨擂之,边擂可边加少许冷开水,以润滑而好擂,再放入黑芝麻及白芝麻(或者将前面的茶叶和芝麻一起擂都可以),继续擂,待擂至茶叶、芝麻都成糊状後加入(炒熟的)花生,继续擂,直到花生全部擂散了(最后可以再加入香菜或九层塔或鸡头刺、罗勒等一种或几种配料),继续擂,至全部擂成茶浆即可,全部擂制过程约需15分钟以上,因为在擂茶过程中,须使用双手力量持续,常会汗流浃背,由其初学者,更因力量不知均衡控制常擂了两三分钟就频频休息了,因此老手知道如何控制力道,所以不用换手,即可一气呵成
因此;擂茶就可达到运动健身的功能。

在研擂过程中,会有擂棍成分也同时磨入擂砵中,因此擂棍要求一定要用可食性树材,如芭乐树、油茶树所制的原因和目的,因擂棍成分与擂茶及其他配料一同食下,正发挥『擂茶』的效果。

擂棍为研制擂茶的不二之法。

研擂好的茶浆,约冲泡1500cc开水,如要甜食可加入适量糖,如要咸食则可加入适量盐,但正统擂茶则以咸食为主。

如此一锅又香又浓又保健
的擂茶茶汤已大功告成了。

(看人数决定擂茶材料的多少和放开水多少,一般凭经验,没有具体规定)
五、擂茶吃法
1、吃清茶
即以勺子舀茶汤入碗(瓷碗,一般是中型碗)中,不另加配料直接食用,如您工作劳累,出汗很多者,以此方法喝热茶,包您立即解渴,身心舒畅。

2、加料吃茶
先将米香或米铛放入碗中约1/3,再以勺舀茶汤入碗中加至七分满,再加入熟花生,再加入各种炒青菜,炒豆子等配菜,或者炒一些鱿鱼、虾仁之类的配料,即可食用,食之,莫不令人咋舌,啧啧称赞是人间美味。

3、擂茶拌饭
以半碗饭,加入各种青菜、豆子等配料,再用勺舀茶汤混合食用(还可以再加上炒熟的花生米),如此吃得饱又吃得好。

六、特色地方擂茶
1、将乐擂茶
此为将乐传统饮料。

其做法是以白芝麻、茶梗为主料,置于刻有直纹的陶制擂钵中,以擂茶棍旋磨,研磨成浆状后加开水冲泡、稀释,用笊篱滤出渣再擂再冲。

擂茶棍以茶树或百花蛇藤做成,磨损的木质溶入茶水可食,既是工具又是原料。

擂茶时,可根据四时变化和人体状况的不同需要,分别加入陈皮、甘草、白芍、艾叶、葛藤、鸡脚草、金银花等中草药一起擂,制成防暑祛寒、清热解毒、消食化积等功效不同的擂茶。

平时妇女串门喜喝擂茶,有的常喝成瘾,不喝则头痛;有的茶量极大,连喝五六碗也无妨。

每逢喜庆或节日请喝擂茶,桌上均摆有各种配料。

解放前以花生、豆子、南瓜子、杨梅干等为主,农村有的用腌菜杆、老姜、笋干;解放后,配料愈加丰盛,有各种糖果、饼干、瓜子、蜜饯、花生、果冻等十余种。

请喝擂茶已成为一种社交通礼。

凡婚丧、建房、升学、参军、晋级、招工、中奖,都请喝擂茶。

东道主家中几个人轮流作业,擂茶成桶成桶往客厅提,门口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随到随喝,气氛热闹非凡。

不少定居
将乐的外地人也入乡随俗,家备擂茶成套设备,以应时需。

有的人调动,退休回原籍时,还特地带去擂钵、擂茶棍,难以割爱。

2、揭西擂茶
揭西的客家人素有煮擂茶的习俗,夏秋季节,天气酷暑,人们劳作之后,经常不大想吃饭,往往以擂茶为午餐。

中午时候,客人来访,主人家必定要煮擂菜招待。

姑娘出嫁之前,凡是接受喜糖的邻居,也要煮一钵香擂茶请新娘吃,以表示祝贺,另外,家中病人新愈,也要煮些邀请曾经照顾过病人的友邻吃,以表示感谢。

擂茶的制作并不复杂,主料是大米或爆米花,但配料复杂。

先把花生、芝麻、茶叶、金不换或者苦辣芯,放在擂钵里,用擂茶棍擂成糊糊,冲上开水,然后在砂锅里炒些萝卜干、甘蓝菜、大葱、青葱、黄豆、树菜等等。

或者再配些瘦肉丝、虾仁米、鱿鱼等,最后混合炊熟的白米饭(或者爆米花)。

这样的擂茶吃起来甜、酸、辣、苦、咸五味俱有,大开胃口,饶有风味。

特别是到了每年正月初七,家家户户都吃擂茶,因是初七用七种菜,故称“七样菜茶”,也有用十五种菜的,则称“十五种菜茶”。

揭西擂茶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渊源,陆羽《茶经》卷三“闻南方有一困蜀妪作茶粥卖”,结合河婆地名的传说,此蜀妪可能就是指何婆。

陆羽是唐朝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他所说的茶粥就是把茶叶碾碎成细米,加上米粉、油盐,制成茶团或茶饼,饮用时捣碎,放些葱、姜、椒、桂等调料,用水蒸煮,煮成一大锅茶粥供大家食用,这就是最初的擂茶。

揭西擂茶有其美妙的传说。

北宋时,潘仁美奉宋太宗之命南下征服南汉王朝,派一小分队途经揭西进攻广州。

到了河婆因为士兵大都是北方人,加之天气炎热、水土不服,士兵们纷纷上吐下泻,病势严重,将领们心急火燎,却又束手无策,何婆闻讯赶来,传授了一个秘方,用“三生汤”一喝擂茶治病。

根据需要,她吩咐一些人去摘茶叶,一些人去挖生姜,有些人去碾米,有些人去找擂钵和棒子。

等把这些东西办齐以后,很快就制成了大量的擂茶。

因用擂钵,而称“擂茶”。

何婆说给那些病倒了的士兵每人喝一大碗滚烫烫的擂茶,然后蒙头盖脑睡上一觉。

次日醒来,人人浑身大汗,个个大打喷嚏。

说也奇怪,病人们都痊愈了。

后来,征南人马有一部分留下来屯田,于是擂茶不但在揭西县,而且在粤北、湘西、赣南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流传下来,成为客家饮食民俗的一大特色。

3、陆河擂茶
传说在神农时代就知道茶能解毒,到了唐代,茶叶生产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民间饮茶逐渐普及。

世界上第一部《茶经》就是唐代陆羽写成的。

饮茶有利于健康,已为世人所共知。

我国的《神农本草经》、《本草拾遗》等古籍中,都记述了茶有益思、明目、止渴、利尿、防病和除病等功能。

它对防治感冒、痢疾、眼疾、咳喘、疖肿以及心血管病等疾病,都有疗效。

饮茶,
对人体无疑是相当有益的。

而“客家擂茶”更是陆河人每日必食一餐的佳肴。

“客家擂茶”是我国茶艺园中,一枝独秀的奇葩。

千百年来流传于民间,名闻遐迩。

如果到客属家庭作客,主人接待你的首先是一钵“客家擂茶”。

当你接过一碗香气袭人的擂茶后,主人便也陪着你边饮边聊,让你慢慢品尝擂茶的甘醇、清香。

再饮几口,令你神情怡悦,满口生津、爽口无比。

客家擂茶制作也很讲究,然客家妇女都有熟练的擂茶功夫,每个客属家庭都有一套擂茶工具──擂钵和擂棍。

擂钵为陶制圆形牙钵,直径约1.5市尺,也有1市尺的小擂。

内四周为错落有致的罗纹,外型拙秀兼容。

擂茶棍长约2─3尺,多选用元樟木、山苍树或油茶树,而其它杂木则不能作为擂棍,若使用了,擂出的茶含有异味,不堪入口。

擂茶时,首先选用上好的茶叶连同炒熟了的芝麻放入钵内慢慢擂成粉末,再入熟花生倒少许水慢慢地有节奏地旋转擂棍至成糊状,放适量食盐,然后冲进滚水(即普通话中的开水)放数片薄荷入茶(或者擂茶最后的时候加罗勒或者薄荷擂一下),便成了一钵香气袭人的擂茶。

闻上一闻清香扑鼻,喝上一口,令你满口生津,齿颊留香,神清气爽,五内俱畅,慢慢品尝,其味无穷。

擂茶不仅可以清饮,也可以配炒米而饮,客家人过春节期间则是用米米呈茶招待客人的。

更为独特的是,客家人每天中午餐食的饭茶,则是米放入锅内熬熟后连汤带饭一齐倒入预先擂好的茶叶浆内,搅匀,再炒上芥兰菜、虾仁、鱿鱼、香菇等其他菜料,此乃上等客家饭茶。

擂茶还有多种用途,如在茶中加入少许胡椒,便起温中散寒之作用,对胃寒体弱、夜尿频密者有神效。

时至今日,陆河人以擂茶招待客人仍是最隆重的礼节,也是从古至今的传统风俗。

擂茶,成了客家社交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饮料。

我们在广州住,想吃家里的特色,不知道哪里有卖,后来朋友介绍在淘宝网购,如果大家想买到家乡特色,推荐去淘宝搜道嘉嘉旅游商品店购买,我是在那里买过的,感觉特别好,吃了家乡的特产,回味无穷,为家乡的特产感到骄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