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精)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一、原子结构1.几个量的关系(X)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2.同位素(1)要点:同——质子数相同,异——中子数不同,微粒——原子。
(2)特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是由里向外,分层排布的。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18个,。
(3).以上几点互相联系。
二、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1.几个量的关系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 |最高正价|+|负价|=8O、F无最高正价,金属无负价2.周期表中部分规律总结(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He除外)。
(2).在周期表中,第ⅡA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分别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
(3).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二种情况:①第ⅠA、Ⅱ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该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同期元素的原子序数;②第ⅢA~Ⅶ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
4概念: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本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1)、半径(除稀有气体外)同周期元素原子从左到右逐渐减少,同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2)不同电子层数的粒子,电子层数多半径大。
(3)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粒子,核电荷数大半径小。
(4)同种元素的原子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原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精解精析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精解精析》一、知识储备1、原子的组成数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质子数(Z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结构示意图结构示意图包括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如:Cl 原子Cl -离子3、元素周期表中的基本规律①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O 、F 除外)②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8③同周期ⅡA 族与Ⅲ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以下三种情况:第2、3周期(短周期)相差1;第4、5周期相差11;第6、7周期相差25。
这里注意,同学们往往容易疏忽第4到第7周期增加了过渡元素。
④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IA 族、ⅡA 族)关系为: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数目。
⑤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数目为(设n 为周期数):奇数周期为(n +1)2/2、偶数周期为(n +2)2/2。
⑥半径规律: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减小(0族除外);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离子半径同主族——同价离子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同周期——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
同学们解题时往往容易误认为在同一周期中离子半径也是从左到右逐渐减小的。
⑦单质的沸点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元素(部分金属特殊)对应的单质的沸点由高到低;非金属元素对应的单质的沸点由低到高。
⑧氢化物的沸点: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一般从低到高,但注意NH 3、H 2O 、HF 中由于氢键的存在,使他们的沸点比同主族其他氢化物的沸点要高。
⑨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而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但H 、He 、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小于4,其中H 、B 为非金属,He 为稀有气体元素;虽然Ge 、Sn 、Pb 、Sb 、Bi 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但他们为金属元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电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1、原子核核素§1原子的组成及微粒间的关系构成原子或离子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1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 =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量关系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3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4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元素、核素、同位素)(X A Z 原子原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1个质子带1中子:相对质量为1,不带电核处电子:质量忽略不计,1个电子例如:氢元素有、、三种不同的核素,它们之间互称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1、作为放射源和同位素示踪。
2、用H11H11于疾病诊断和治疗。
§2核外电子排布:如:53号元素碘的电子排布为,2-8-18-18-7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如: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这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因此钠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只需得到1个电子便可达到稳定结构,因此氯元素在化合物中可显-1价。
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外层电子数从1~8)。
(2)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由大~小,稀有气体除外)。
(3)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正化价从1~7,负化合价从-4~-1)。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2元素周期表排列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1横称为1个周期)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无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列(1个纵列称为1个族)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原子半径比较方法:(1)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少,半径越小(即周期越大,半径越大)(2)当电子层结构同时,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小,核电荷数少的半径大,如:F ->Na +>Mg 2(3)对于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小。
第一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Z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班级姓名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A X)原子序数=质子数= 核电荷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注意: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长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7个主族族副族: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与H2的化合由难到易,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弱到强。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
NaOH Na × + ··O··+ × H → Na+[ ·O···H]-
··
· · ×
×
H2O2
2H
×
+2
··O·· ··
→
H
×···O······O··×·
H
3、一些重要物质的分子式
H︰H H
H︰‥‥N︰H H
‥ H︰O︰
‥ H
‥
‥
〔 H︰N︰H 〕+〔︰Cl︰〕—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由电子层数决定:7个横行为7个周期
各周期稀有气体电子排布:
1 2种元素 2 8 种元素 3 8种元素 4 18种元素 5 18种元素 6 32种元素 7 28种元素
短周期
He 2 Ne 2 8
Ar 2 8 8
长周期
Kr 2 8 18 8 Xe 2 8 18 18 8
14Si: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一半,最内层的 两倍;地壳中含量排第二位;SiO2唯一原子晶 体氧化物(中学);气态氢化物SiH4;含氧酸 H4SiO4、H2SiO3(比碳酸弱);SiO2是硅酸盐水泥、 玻璃的主要成分。 15P:最外层比次外层少3个电子;PH3鬼火燃烧; P4白磷分子晶体键角60°;含氧酸有二:H3PO4、 HPO3等,磷酸盐有三种形式;磷酸通常为固体; 式量为98。
质
液导电,无 无延展性, 无延展性, 延展性不挥 易挥发升华,不挥发不升
延展性,有金 属光泽
发,易溶于 部分溶于水 华,不溶于
水
任何溶剂
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
1.国际定义 以1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 子的质量与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即是该原子的相 对原子质量。 该值为“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即“同位 素 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精)
第10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思考题1.量子力学原子模型是如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解:用四个量子数:主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能级;角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形状, 并与主量子数共同决定原子轨道的能级;磁量子数——描述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自旋量子数——描述电子的自旋方向。
2.区别下列概念:(1)Ψ与∣Ψ∣2,(2)电子云和原子轨道,(3)几率和几率密度。
解:(1)Ψ是量子力学中用来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是薛定谔方程的解;∣Ψ∣2反映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密度。
(2)∣Ψ∣2 在空间分布的形象化描述叫电子云,而原子轨道与波函数Ψ为同义词。
(3)∣Ψ∣2表示原子核外空间某点附近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几率,即称几率密度,而某一微小体积dV内电子出现的几率为∣Ψ∣2·dV。
3.比较波函数角度分布图与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解:不同之处为(1)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一般都有正负号之分,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均为正值,因为Y 平方后便无正负号了。
(2)除s轨道的电子云以外,电子云角度分布图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要稍“瘦”一些,这是因为︱Y︱≤ 1,除1不变外,其平方后Y2的其他值更小。
4.科顿原子轨道能级图与鲍林近似能级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解:Pauling近似能级图是按能级高低顺序排列的,把能量相近的能级组成能级组,依1、2、3…能级组的顺序,能量依次增高。
按照科顿能级图中各轨道能量高低的顺序来填充电子,所得结果与光谱实验得到的各元素原子中电子排布情况大致相符合。
科顿的原子轨道能级图指出了原子轨道能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定性地表明了原子序数改变时,原子轨道能量的相对变化。
从科顿原子轨道能级图中可看出:原子轨道的能量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不同原子轨道能量下降的幅度不同,因而产生能级交错现象。
但氢原子轨道是简并的,即氢原子轨道的能量只与主量子数n有关,与角量子数l无关。
5.判断题:(1)当原子中电子从高能级跃迁至低能级时,两能级间的能量相差越大,则辐射出的电磁波波长越大。
第九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最终版)
三个量子数的取值限制和物理意义
1. 主量子数 (principal quantum number) — n n = 1, 2, 3… 非零的任意正整数 n 又称为电子层数(electron shell number) 光谱学上:K、L、 M、N、O、P、Q… 物理意义:决定电子能量和离核平均距离 n 它决定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概率最大的 区域离核的远近,并且是决定电子能量高低的 主要因素。
三、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
1927海森堡(Heisenberg)提出的著名的 测不准原理。
Δx·Δpx≥h/4π
测不准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并不意味着微观粒子运动无规律可言, 只是说它不符合经典力学的规律,应该用量子 力学来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
第二节
二、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particle-wave duality)
1905 年爱因斯坦根 据光的干涉、衍射和光电 效应,提出了光具有波粒 二象性。
L de Broglie的假设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 布罗意(L.de Brogile) 在研究 电子的运动规律时,受光的 波粒二象性的启发,大胆提 出了电子等实物粒子(微观粒 子:原子、质子、中子)不仅 具有粒子性,也具有波动性 h h 的假设。提出了“物质波” λ p m 公式,称为德布罗意关系式,
氢原子的波函数
一、量子数
Schrö dinger E,奥地利物理学 家,于1926年提出了微观粒子
运动的波动方程,即薛定鄂方 程,通过复杂的求解可得出如 下结论: (1) 波函数 是Schrodinger方程的解,它 不是一个数值,而是一个空间坐标的函数式。
(2) 解 Schrodinger 方程可以获得一系列 合理的解 及其相应的能量 E ,电子的能 量是不连续的(量子化)。每一能量 E 称 为“定态”,能量最小的称为 “基态” , 其余的称为“激发态” 。 (3) 本身的物理意义不明确, 但 ψ 却 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表示在空间某处电子 出现的概率密度,即在该点周围微单位体积 中电子出现的概率,常用电子云来形象直观 地表示它。如下图: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
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点一、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一、原子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作用原子(A Z XZ 个)——决定元素的种类[(A -Z )个]在质子数确定后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Z 个)——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质量数(1)概念:将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质量数,常用A 表示。
(2)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X 原子可表示为A Z X 。
如:146C 的质量数为14,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
2311Na +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
3.微粒之间的关系(1)原子中:质子数(Z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拓展】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二、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特别提醒】1.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不同核素之间的转化属于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
2.同位素的“六同”:同一元素,质子数相同,核电荷数相同,和外电子数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三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11H :用字母H 表示,名称为氕,不含中子;21H :用字母D 表示,名称为氘或重氢,含有1个中子;31H :用字母T 表示,名称为氚或超重氢,含有2个中子。
4.几种重要核素的用途核素23592U 146C 21H 31H用途核燃料考古断代制氢弹三、核外电子排布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2.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2)离子结构示意图:如Cl-:、Na+:。
3.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较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表现出还原性,在化合物中显正化合价。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较易得到电子,活泼非金属原子易形成阴离子,表现出氧化性,在化合物中主要显负化合价。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指的是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存在于原子的外层。
电子以特定的轨道围绕着原子核运动,这些轨道又被称为电子壳。
每个电子壳能够容纳不同数量的电子,其中第一电子壳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电子壳最多容纳8个电子,而后续的电子壳分别容纳最多18个、32个和50个电子。
这是因为电子的分布满足一定的能级规则,即每个电子壳的能级比前一个电子壳的能级高。
元素周期律是研究和分类元素的规律性表达方式。
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编排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的主体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的,每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代表了其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现在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门捷列夫周期定律、贝尔定律和气体化学定律编撰的。
门捷列夫周期定律是指元素的性质会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循环性地变化。
贝尔定律则是指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其原子外层电子的数目。
基于这些定律和规律,元素周期表将元素分成了相应的周期和族。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也称为周期。
一共有7个周期,每个周期中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则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竖列,也称为族。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周期和族数共同描述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周期性地变化。
对于周期表上的每个元素,都有相应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周期表的开创者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他在19世纪初首次提出了元素周期定律,并将元素按照这个定律排列在一张表上。
随着现代化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逐渐完善,并逐渐扩展。
如今的元素周期表已经包含了118个元素,其中92个是自然界存在的元素,剩下的是由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合成的人工合成元素。
总结起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原子结构指的是原子的组成和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分布。
元素周期律则是描述和分类元素的规律性表达方式,根据原子序数和周期规律将元素排列在一个表格里,以反映元素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组成原子是最基本的化学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2.元素的定义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原子序数是元素的核外电子数目,也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3.原子的大小原子的大小可以通过原子的半径来表示。
原子半径通常用皮克米(pm)来表示,1pm=1×10^-12m。
原子的半径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加。
4.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可以通过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12同位素为标准进行比较的,碳-12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相对原子质量可以通过元素周期表上的数值来获得。
5.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其中包含了质子和中子。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10^-15m,而整个原子的直径约为1×10^-10m,因此原子核只占据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
6.原子的电子排布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即通过填充电子能级和轨道来达到最低能量状态。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必须相反。
7.原子的电子壳层和能级原子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壳层和能级上。
壳层按主量子数来编号,第一个壳层为K壳,第二个壳层为L壳,依次类推。
能级是指在同一个壳层上,不同轨道的电子所具有的能量。
8.原子的价电子价电子是原子中最外层的电子,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价电子数目的增加顺序排列。
二、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的周期性排列的表格。
它由原子序数递增的一系列水平行(周期)和垂直列(族)组成。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元素周期表可以分为s区、p区、d区和f区。
s区包含1个周期,p区包含6个周期,d区包含10个周期,f区包含14个周期。
3.元素周期表的主族和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1A-2A和3A-8A族元素称为主族元素,它们的电子配置在外层壳层上有相似的组成。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科学探究(教材p14)
1. 横行 七个周期;2,8,8,18,18,32种;每一周期开头第一个元素的最外层的排布通式为ns1,结尾元素的
电子排布式为ns2np6;第一周期只有一个1s能级,其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1s2,跟其他周期的结尾 元素的原子电子排布式不同。
2.纵列 ➢18个纵列; ➢除零族元素中He(2s2)与其它稀有气体ns2np6不同外,其余相等。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交流讨论:
(1)什么是元素周期律 ? (2)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 (3)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周期 2 3 4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ⅠA
ⅦA
Li [He] 2s1
F [He] 2s22p5
Na [Ne]3s1
Cl [Ne]3s [Ar]4s24p5
▪ds区元素:d能级填满并且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s能级上的元素。结构特点:(n-1)d10ns1-2,包括 ⅠB族和ⅡB族。
▪f区元素: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f能级上的元素。 包括镧系和锕系。d区、ds区和f区元素称过渡元素。
再见
4. 族
元素周期表可分为7主族,7副族,0族和一个第Ⅷ族;副族元素介于s区元素(主要是金属元素)和 p区(主要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处于由金属向非金属过渡的区域,因此,把副族元素又称为过 渡元素
5
• 这是由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决定的。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 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结果使元素周期表右上方三角区内的元素主要呈现出非 金属性。
(1)1s2 2s2 2p6 3s2 3p5 (2)[Ar]3d10 4s1 2.由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给出其原子的价电子层构型
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化学反应的基础。
了解原子的结构对于理解化学性质和反应机制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原子的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由核和电子构成。
核包含着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则绕核运动。
质子具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具有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的核,而电子则分布在核的周围的能级上。
原子的质子数就是它的原子序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
例如,氢的原子序数是1,氧的原子序数是8。
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元素的种类。
电子的数目与原子的质子数相等,因此正常情况下原子是电中性的。
电子分布在以核为中心的能级上,不同的能级容纳的电子数有限,一般来说,第1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2能级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3能级最多容纳18个电子。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排布规律组织的表格。
它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相邻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目前总共有7个周期。
周期的长度是根据电子能级的填充顺序决定的。
每一个周期的结束都意味着一个新的能级开始填充电子。
元素周期表的每一列称为一个族,目前总共有18个族。
族决定了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一般来说,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反应和化合价。
周期表上的元素用符号表示,例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
每个元素的方格中通常还包含了元素的名字和相对原子质量。
三、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和应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础。
它提供了化学元素的有序排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快速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包括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化能和电子亲和能等。
这些性质有助于我们预测和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元素周期表还对于研究元素的同位素、同系物和同族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找到同一族的元素,从而推断它们在反应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此外,元素周期表还指导着我们对新元素的发现和研究。
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是指原子的组成和构造,了解原子结构对于理解元素周期表及化学反应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并探讨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应用。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有负电荷。
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核心运动。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和中子的数量之和,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的数量减去电子的数量。
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因此原子是电中性的。
二、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元素周期表是对所有已知元素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质子数)的顺序排列,将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垂直列中。
元素周期表的每个水平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个垂直列称为一个族。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分成两部分,金属性元素在左侧,非金属性元素在右侧。
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 元素周期表可以提供元素的基本信息。
周期表上标注了每个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等重要数据,这些信息对于化学实验和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参考。
2. 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元素的性质。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和周期表规律,可以推测元素的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化倾向等性质,为化学实验和反应提供指导。
3. 元素周期表有助于研究元素化合物和反应。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和性质,可以预测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
4.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推动了新元素的发现。
周期表的存在和规律使科学家能够预测某些未被发现的元素的存在和性质,从而推动新元素的发现和研究。
总结:原子结构是指原子的组成和构造,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元素周期表是对所有已知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的表格,可以提供元素的基本信息、预测元素的性质、研究元素化合物和反应,以及推动新元素的发现和研究。
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对于深入理解化学和开展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周期性
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周期性元素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单元,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每个元素都具有其独特的原子结构和周期性特征。
本文将围绕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性进行论述。
一、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带正电荷的质子、中性的中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1.1 原子核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原子核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决定,而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核的质子数量(即原子序数)决定。
1.2 电子云电子云环绕着原子核,呈现三维的空间分布。
电子具有负电荷,其数量与质子数量相等,使整个原子呈中性。
电子云由不同能级和轨道构成,每个能级最多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
能级从内到外依次增加,呈现分层排布的特点。
二、周期表周期表是元素的一种分类和排列方式,根据原子结构和周期性特征对元素进行归类。
元素周期表由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首次提出,现代的周期表则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进行排列。
2.1 族/群周期表中,元素按照相似的化学性质分为不同的族或群。
主要的族包括有1A族到8A族,也称为1-18族;辅助的族包括3B族到2B族,1B族和2B族。
这些族的命名遵循IUPAC规范。
2.2 周期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形成水平的周期。
一个周期包括7个能级,分别是1到7能级。
水平周期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大小和电子结构。
2.3 主族和过渡族元素主族元素是周期表中IA到VIIA族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
过渡族元素是周期表中IB到VIIIB族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和倒数第二层的电子数决定。
三、周期性规律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显示出一定的周期性规律,这些规律被称为周期性。
最早被发现和研究的周期性规律有以下三个:原子半径的周期性、电离能的周期性和电极电势的周期性。
3.1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原子半径是指原子核和最外层电子之间的距离。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最终版)
(2)
在一定
的轨道上运动的 电子具有一定的 能量 E , E 只能 取某些由量子化 条件决定的数值, 而不能一节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及特性
一、氢光谱和氢原子的 Bohr 理论 (一)氢光谱
原子光谱 (线光谱 line spectrum) 氢原子光谱
(二)氢原子的 Bohr 理论
1905年,Ensternd的光子学说 光是由光子组成的粒子流,每个光子的能量 E = hν= hc /λ 1913年,丹麦Bohr的“定态原子模型”
(1) 核外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 在这些轨道
上运动的电子不放出也不吸收能量。电子所处
的状态称为“定态” 。能量最低的定态为“基
态”, 能量较高的定态为“激发态” 。
电子衍射实验
由该实验计算出的电子波的波长与 de Broglie关系式计算出的波长一致。
electron diffraction
[例9-1] (1)电子在1V电压下的速度为5.9×105m· s-1, 电子的质量m = 9.1×10-31kg, h为6.626 ×10-34 J· s, 电子波的波长是多少? (2)质量1.0×10-8kg的沙粒以1.0×10-2m· s-1的 速度运动, 波长是多少? 解: (1) 1J = 1kg· m 2· s-2, h = 6.626×10-34 kg· m 2· s-1 根据德布罗意关系式
34
6.626 10 kg m s 31 5 1 9.1 10 kg 5.9 10 m s
h λ mv 2 1
12 10 m 1200pm
超过了质量数量级 10
6.626 1034 kg m 2 s 1 (2) 6.6 10 24 m 1.0 10 8 kg 1.0 10 2 m s 1
【知识解析】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系和元素周期表温故(1)原子序数是按照元素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而得到的序数。
(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注意门捷列夫提出的原子序数是按相对原子质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对元素进行编号。
(1)元素周期律①定义:元素的性质随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递变,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②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元素周期系①含义:元素按其原子核电荷数递增排列的序列称为元素周期系。
这个序列中的元素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②特点注意根据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把元素分成若干序列,这样的排列形式必须遵循元素周期律,因而不能轻易改变,故元素周期系只有一种。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呈现元素周期系的表格。
元素周期系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如下:注意从1869年门捷列夫制作出历史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至今,人们根据元素周期系绘制出的元素周期表有几十种(如教材中介绍的几种形式及教材最后给出的最常见的元素周期表)。
2 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温故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关系①根据构造原理得出的核外电子排布,可以解释元素周期系的基本结构。
名师提醒(1)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周期包含的元素数与由构造原理得出的核外电子排布密切相关,所以构造原理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够很好地解释许多宏观、微观的事实。
(2)各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都是从n s1开始、以n p6结束(第一周期除外),中间按照构造原理依次排满各能级。
(3)第四、五周期的元素数均为18,原因是电子在排满该层的s能级后,电子依次进入次外层的d能级(最多可容纳10个电子),当d能级排满后,电子再进入p能级。
同理可解释第六、七周期的元素数均为32,镧系和锕系中的14种元素即倒数第三层f能级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
(4)构造原理解释了副族、第Ⅷ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及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2,即为n s1~2(Pd例外),主族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即最外层电子,而副族和第Ⅷ族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包括最外层电子、次外层d能级的电子、甚至倒数第三层f能级的电子。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机理具有关键作用。
在现代原子理论中,原子被认为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元素周期表是将所有已知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可以反映出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周期性规律。
首先,我们来了解原子结构。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是带负电荷的基本粒子,质子是带正电荷的基本粒子,中子是不带电荷的基本粒子。
在原子的中心核内,质子和中子集中存在,而电子则绕着核的轨道上运动。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内,而体积主要由电子轨道决定,整体呈现出一种空心球的结构。
原子中的电子有不同的能级,能级越低,电子越稳定。
最靠近原子核的第一能级只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能级能够容纳8个电子,第三能级能够容纳18个电子,以此类推。
根据原子轨道的不同形状,可以有s轨道、p轨道、d轨道和f轨道等。
每个能级上都有不同数量和不同形状的轨道。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最早的元素周期表是由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在19世纪中叶提出的。
现在使用的国际标准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中质子的数目)进行排列的。
元素周期表主要由若干周期和若干族组成。
周期表中的周期是指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分成的若干行,每一行被称为一个周期。
一般来说,从左到右,周期中的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电荷逐渐增加,而从上到下,周期中的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电荷也逐渐增加。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是指周期表中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性质和反应规律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周期表中的族是指元素按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原则划分的列。
周期表中共有18个族,其中,第1族至第2族为主族元素,第3族至第12族为d区过渡元素,第13族至第18族为p区过渡元素。
族内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拥有相同的化学价态和类似的反应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布局有很多重要的特征和规律。
在周期表的左侧,主要是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0, ;2,1,1, ;2,1,-1,
在书写20号元素以后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时,虽然电子填充按近似能级顺序进行,但电子组态必须按电子层排列。
为简化电子组态的书写,把内层达到稀有气体电子层结构的部分称为原子芯,用稀有气体元素符号加方括号表示。原子芯写法还指明了元素的价层电子结构。化学反应中价电子的结构发生改变,引起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芯部分的电子结构一般不改变。价电子所处的电子层称为价层。
Rn,l(r)称为波函数的径向部分或径向波函数,它是电子与核距离r的函数,与n和l有关。Yl,m(θ,φ)称为波函数的角度部分或角度波函数,它是方位角θ和φ的函数,与l和m有关,表达电子在核外空间的取向。角度波函数Yl ,m(θ,φ)的图形随方位角改变而变化。
1. s轨道角度分布图是一个球形。
2. p轨道角度分布图是双波瓣图形,俗称“哑铃”形,每一波瓣是一个球体。三个p轨道分别在x轴、y轴和z轴方向上伸展。坐标平面上波函数值为零,称为节面。p轨道的电子云图形比相应的角度波函数图形瘦,而且两个波瓣没有代数符号的区别。
2.1.2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和径向分布函数图;了解原子结构的有核模型和Bohr模型;了解了解元素和健康的关系。
2.1.3电子组态的书写、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2.2难点
2.2.1电子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2.2.2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和径向分布函数图。
2.2.3熟悉电子组态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
n
1
2
3
4 ···
(2)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决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取值受主量子数限制,只能取小于n的正整数和零:0、1、2、3 … (n–1),共可取n个值,给出n种不同形状的轨道。
轨道角动量量子数还决定多电子原子电子能量高低。当n给定,l愈大,原子轨道能量越高。
l又称为能级或电子亚层。电子亚层用下列符号表示:
离子的电子组态仿照原子电子组态的方式书写。
4.3.3元素周期表
4.3.3.1能级组和元素周期
按能级的高低把原子轨道划分为若干能级组,不同能级组的原子轨道之间能量差别大,同一能级组内各能级之间能量差别小。能级组与近似能级顺序一致。(n+0.7l)计算法同样能预测能级组。
每一个能级组对应元素周期表的一个周期。第1能级组只有1s能级,容纳2个电子,对应的第1周期只有2个元素。。其后第n能级组从ns能级开始到np能级结束,形成第n周期。根据电子排布规律,各周期元素的数目按2、8、8、18、18、32、32的顺序增加。
4.1.3测不准原理
海森堡指出,无法同时确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它的位置越准确,动量(或速度)就越不准确;反之,它的动量越准确,位置就越不准确:
△x·△px≥h/4π
式中△x为坐标上粒子在x方向的位置误差,△px为动量在x方向的误差。
测不准原理表明微观粒子不存在确定的运动轨迹,可以用量子力学来描述它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及其它全部特征。
3讲授学时[TOP]
建议4~6学时
4内容提要[TOP]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
4.1第一节 氢原子的结构
4.1.1氢光谱和氢原子的玻尔模型
α粒子散射实验提供了原子结构的有核模型,但卢瑟福模型没有解决原子核外的空间如何被电子所占有问题。
量子力学基于两点认识原子结构:一是量子化现象,二是测不准原理。
4.1.4氢原子的波函数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概率可以用波函数ψ来描述。 表示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即在该处单位体积中电子出现的概率。 的几何图形表现电子概率密的度大小,俗称电子云。
4.2第二节 量子数和原子轨道[TOP]
4.2.1量子数
原子中电子的波函数(原子轨道)是空间坐标的函数,由一套量子数n、l、m来确定,记作ψn,l,m。
能级符号
s
p
d
f
g ···
l
0
1
2
3
4 ···
(3)磁量子数m决定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取值受轨道角动量量子数的限制,可以取-l到+l的2l+1个值:0、±1、±2,…,±l。所以,l亚层共有2l+1个不同空间伸展方向的原子轨道。
磁量子数与电子能量无关。l亚层的2l+1个原子轨道能量相等,称为简并轨道或等价轨道。
屏蔽作用主要来自内层电子。当l相同时,n越大,电子层数越多,外层电子受到的屏蔽作用越强,轨道能级愈高:
E1s<E2s<E3s<…
E2p<E3p<E4p<…
…
n相同时,l愈小,径向分布函数D(r)的峰越多,电子在核附近出现的可能性越大,受到的屏蔽就越弱,能量就愈低:
Ens<Enp<End<Enf<…
n、l都不同时,一般n越大,轨道能级愈高。但有时会出现反常现象,比如E4s<E3d,称为能级交错。
普朗克提出,热物体吸收或释放能量不连续,称量子化的。
氢原子的线状光谱也表现了原子辐射能量的量子化。
玻尔假定:电子沿着固定轨道绕核旋转;当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跃迁时就吸收或辐射一定能量的光子。轨道能量为
,n=1,2,3,4,…
4.1.2电子的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是指物质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的特性。光子的波粒二象性关系式
4.3第三节 电子组态和元素周期表[TOP]
4.3.1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多电子原子中某电子受其它电子的排斥,抵消了部分核电荷它的吸引,称为屏蔽作用,屏蔽常数σ表示抵消掉的部分核电荷。有效核电荷Z′是核电荷Z和屏蔽常数σ的差:
Z′=Z–σ
电子能量的计算:
电子的能量与n、Z、σ有关。n越小,能量越低;Z愈大,能量愈低;σ愈大,能量越高。
量子数的取值限制和它们的物理意义如下:
(1)主量子数n是决定电子能量的主要因素,可以取任意正整数值:1,2,3,…。n越小,能量越低。n= 1时能量最低。氢原子的能量只由主量子数决定。多电子原子由于存在电子间的静电排斥,能量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量子数l。
主量子数也称为电子层,决定原子轨道的大小。n愈大,原子轨道也愈大。电子层用下列符号表示:
1.3掌握n、l、m、s 4个量子数的意义、取值规律及其与电子运动状态的关系;掌握基态原子电子组态书写的三条原则,正确书写基态原子电子组态和价层电子组态。
2重点难点[TOP]
2.1重点
2.1.1原子轨道、概率密度的观念;n、l、m、s4个量子数;电子组态和价层电子组态。熟悉的意义和特征;熟悉电子组态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及电负性变化规律。
鲍林的近似能级顺序是:
E1s<E2s<E2p<E3s<E3p<E4s<E3d<E4p<…
徐光宪用(n+0.7l)估算原子轨道的能级。
4.3.2原子的电子组态
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又称为电子组态。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守三条规律。
3.3.2.1Pauli不相容原理
在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2个电子具有四个完全相同的量子数。或者说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自旋相反的两个电子。据此,一个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2n2个电子。
每个电子层的轨道总数为n2。
(4)自旋角动量量子数s表示电子自旋的两种相反方向,可以取 和 两个值。一个原子轨道由n、l和m三个量子数决定,但电子的运动状态由n、l、m、s四个量子数确定。电子自旋也可用箭头符号↑和↓表示,自旋方向相同称为平行自旋,方向相反称反平行自旋。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自旋相反的两个电子,每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总数应为2n2。
3. d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一般各有两个节面,四个橄榄形波瓣。 的图形很特殊,负波瓣呈环状。dxy、dxz和dyz的波瓣在坐标轴夹角45o处伸展, 和 在坐标轴上伸展。共轴线的波瓣代数符号相同。电子云图形相应比较瘦且没有符号的区别。
4.2.3原子轨道的径向分布
原子轨道的径向分布可以用径向径向分布函数作图,表现电子离核的远近。
表9-1量子数和轨道数
主量子数
n
轨道角动量量子数
l
磁量子数
m
波函数
ψ
同一电子层的轨道数(n2)
同一电子层容纳电子数(2n2)
1
0
0
1
2
2
0
0
4
8
1
0
±1
* ,*
3
0
0
9
18
1
0
±1
* ,*
2
0
±1
* ,*
±2
* ,*
﹡这些实波函数是经过组合以后得到的。
4.2.2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
原子轨道有其图形和空间方向。把波函数ψn,l,m(r,θ,φ)写成:ψn,l,m(r,θ,φ)=Rn,l(r)·Yl,m(θ,φ)
第九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首页
基本要求
重点难点
讲授学时
内容提要
1基本要求[TOP]
1.1了解原子结构的有核模型和Bohr模型;电子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了解了解元素和健康的关系。
1.2熟悉原子轨道和概率密度的观念;熟悉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径向分布函数图的意义和特征;熟悉电子组态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及电负性变化规律。
4.3.3.3元素分区
(1)s区元素的价层电子组态是ns1和ns2,包括ⅠA和ⅡA族元素。除H外都是活泼金属。
(2)p区元素的价层电子组态是ns2np1~6,包括ⅢA~ⅧA族。大部分是非金属元素。ⅧA族是稀有气体。第1周期的He在p区,电子组态是1s2,属稀有气体。p区元素多有可变的氧化值。
(3) d区元素的价层电子组态一般为(n-1)d1~8ns2,包括ⅢB~ⅧB族。它们都是金属,每种元素都有多种氧化值。
4.3.2.2能量最低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