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基本病变的CT诊断
颅脑常见病变的CT诊断
病例一
中毒
CO中毒脑损伤的发病机理:
CO吸入人体进入血液后,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 蛋白(HBCO),HBCO不仅不能携带氧,而且还影响氧合血红蛋 白的解离,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阻碍氧的释放和传递,导 致机体内形成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在人体各种组织中, 脑组织对缺氧最为敏感,往往首先受累,尤以基底节最为明显 。急性CO中毒导致脑缺氧后,脑部血管先发生痉挛,而后扩张, 渗透性增加而诱发脑细胞内水肿。由于缺氧和脑水肿后的脑 血液循环障碍,可造成小血管内血栓形成,缺血性坏死,软化或 广泛的脱髓鞘病变。
颅咽管瘤的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8-12岁及40-60岁,无 性别差异。
常因肿瘤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后就诊发现,临 床症状依其原发部位、发展方向而定,常表现在颅内压增高、 视觉障碍及内分泌症状。当肿瘤向鞍上生长压迫视交叉时引起 视觉障碍,压迫第三脑室、室问孔时造成脑积水,向下压迫垂 体时产生内分泌症状。
部颅骨内板下间隙增宽,脑室系统扩张。
病例四
男,10岁,外伤1天 左侧颞顶枕叶见不规则脑沟回样钙化,局部脑沟增宽加深,
蛛网膜下腔增宽。 Sturge-Weber综合征
Sturge-Weber综合征
又称颜面部血管瘤--青光眼综合征、皮肤--软脑膜血管瘤病 等,系由于胚胎发育6周时血管系统发育不良,影响到脑、骨 膜、皮肤的血管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有三方面:
头昏,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就诊于云阳县人民医院就 诊,行头颅CT提示:左侧额顶部包块伴局部骨折缺损,今
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院,门诊以“左侧额顶部颅骨病变”
收入。
病例九
患者女,27岁 主诉:G1P0孕35周先兆早产(双胎),嗜睡、失语3h。 主要表现:剖宫产术后1天血压升高,头痛,测血压
颅脑CT影像学表现
六、硬膜下积液
【典型病例】 患者,男,45岁,外伤后10天,伴头痛、头晕来诊。
【CT诊断要点】
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低密度区,呈脑脊液密 度,多发生于额颞顶部,常深入到纵裂前部,无或 有轻微的占位效应,周围脑组织无水肿。
七、脑创伤继发性疾病
【典型病例】 患者,男,61岁,脑创伤3年,近日头痛、头晕伴左侧肢 体活动不利1周,高血压病史10年。
二、颅底骨折
【典型病例】 患者,男,18岁,外伤3小时 ,右侧外耳道流血伴局部肿 胀。
【CT诊断要点】
经过颅底横断面图像观察清晰可见骨折线的部位、 形态和走行,对于细小的颅底骨折应薄层高分辩检 查,重点注意脑脊液鼻漏的漏出部位,尤其是筛板 、眶顶、蝶窦或额窦、视神经管,有时可见颅内积 气。
三、脑挫裂伤
【典型病例】 患者,男,19岁,因车祸来诊。
【CT诊断要点】
1. 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高密度影,边界较清, 大小不一,小灶性出血可相互融合。白质、灰质同时受累 ,较大范围的脑挫裂伤,有明显的占位征象,脑室受压变 小或闭塞,多伴脑疝形成。
2. 动态观察 早期低密度水肿区逐渐扩大,约3~5天达到 高峰,以后时间推移出血灶吸收则病变演变为低密度,水 肿范围减小占位减轻,形成软化灶;如继续出血可形成血 肿,并发脑内、脑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见蛛网膜 下腔、脑沟、脑池和大脑纵裂内条带状高密度影。
【CT诊断要点】
1. 早期双侧大脑半球皮层灰质、灰白质交界区、基底核多 发低密度影,形态不规则,两侧常不对称,增强可见线样 或结节样强化。 2. 晚期在脑部坏死中心出现钙化,常在室管膜下区,呈多 发结节或线样高密度影。 3. 颅脑畸形 小头、憩室性畸形、神经元移行异常、脑发 育不全。
颅脑CT、MRI诊断
4、脑水肿: 。血管通过透性增加,静脉回流障碍或组织代谢障 碍导致脑组织水份增加 。以脑白质为主,CT表现为肿瘤周围低密度。MRI 表现为肿瘤周围T1WI低、T1WI高信号。 。多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无强化 。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部位有关 恶性程度高,脑内肿瘤,水肿范围大 。分度:≤2cm 1度 >1侧大脑半球 3度 > 2cm ,<1侧大脑半球 2度
第三节 颅脑CT、MRI诊断
三、正常颅脑CT表现
1 颅骨:高密度(额,颞,顶,枕) 2 脑灰质:呈均匀等密度 2 脑白质:呈略低密度 3 脑脊液:水样低密度(脑室及脑池) 4 空气:低密度(鼻窦,乳突气房) 5 左右两侧结构对称,中线结构局中 (大脑镰,三脑室,四脑室,矢状窦)
正常颅脑CT表现:颅底层面
四、颅内肿瘤诊断
(一)颅内肿瘤基本影像表现 5、脑积水:肿瘤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
造成梗阻性脑积水;或产生 大量液体形成交通性脑积水。 表现为阻塞部位以上脑室系 统扩大
四、颅内肿瘤:星形脑质细胞瘤
概述
. 为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 17%, . 成人75%位于幕上,主要在额叶和 颞叶;儿童71%位于幕下,多数在 小脑半球内(80%)。
颅脑CT、MRI诊断
一、CT、MRI在颅脑的应用
颅内各种病变均适合于检查 1 颅内肿瘤 2 脑血管病 3 颅脑外伤 4 颅内感染性疾病 5 脱髓鞘及变性疾病 6 先天性畸形及遗传性疾病
第三节 颅脑CT、MRI诊断
二、CT检查方法
1. 检查前准备: 制动,作碘过敏试验 2. 扫描基线:
常规横断面眶耳线或上眶耳线,平行颅底 冠状面与眶耳线垂直(垂体 颅底顶部病变) 3. 层厚/层距:一般10mm ,薄层扫描 ( 2~5mm) 4. 平扫:颅脑外伤,脑梗塞,脑出血 增强扫描:脑肿瘤,炎症,动脉瘤,AVM等
CT检查技术
CT检查技术头颈部CT检查技术一、颅脑检查技术(一)普通检查颅脑CT扫描常取仰卧位,先扫定位片,然后确定扫描范围,再行横断位扫描。
扫描所用基线多为听眦线(即外眦与外耳道的连线)或听眉线(即眉毛上缘中点与外耳道的连线)。
两侧应对称,从基线向上扫描至颅顶。
通常采用层厚10mm连续扫描,特殊部位病变的检查采用5mm以下薄层扫描。
通常先行CT平扫,即不注射造影剂的CT扫描。
冠状位扫描在颅脑CT检查中也常用,为显示垂体微腺瘤的最佳体位,通常采用层厚2-3mm;鞍区、颞叶病变和小脑幕交界处、大脑半球凸面病变需辅以冠状位扫描,有助于更好地显示。
(二)增强扫描为使病灶与临近正常组织的密度对比差异增大,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可采用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主要用于脑肿瘤、颅内感染及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颅脑外伤病人CT平扫正常而临床疑为颅内等密度血肿者及原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3天以上者也应增强扫描。
急性颅脑外伤、急性脑卒中、先天性颅脑畸形一般只行平扫,无需用增强扫描。
造影增强方法:静脉注射60%的碘造影剂60-100ml,儿童剂量为2ml/kg。
注射方法有两种:(1)快速静脉注射法:在1-2分钟内注射完造影剂并立即扫描,用于大多数病变;(2)造影剂团注法:在20-30秒钟内注射完造影剂并立即扫描,主要用于检查垂体病变及脑血管病变。
(三)特殊检查1.靶CT 也称放大CT或目标CT,是为详细观察某一器官结构或病变细节而对兴趣区进行局部CT扫描的一种方法。
常用小视野、薄层(1-3mm),扫描矩阵不变。
靶CT主要用于鞍区、颞骨岩部的检查。
2.脑池造影CT 为更好地显示小脑脑桥角、脑干及颅底区的病变,需辅以脑池造影CT。
可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如欧乃派克5-8ml,经腰穿注入蛛网膜下腔,用变换体位使脑池充盈后再行扫描。
3.动态增强CT 快速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对所选定的区域进行连续扫描,测定兴趣区的CT值,描出时间密度曲线,以了解兴趣区血流动力学变化。
头颅CT诊断总结
2.脑梗塞( Brain infarction) (1)缺血性脑梗塞(Ischemic infarction)较常见, 系供养区缺血、缺氧致脑组织坏死。发病24h内CT可无 阳性发现;1-2W内由于缺血性脑水肿,累及皮质和髓 质,多为楔形轻度低密度区,水肿范围大时可有占位征 象;2-3W病灶变为等密度,与脑水肿消失和巨噬细胞 反应有关;4-6W病灶发生液化和疤痕形成,呈边缘锐 利的低密度区,邻近脑室发生牵拉扩大,脑皮层沟增宽, 甚至中线结构移向患侧。 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ion)系因小的终未 动脉闭塞,好发于基底节区和脑干,表现为直径小于 1.0cm的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灶。
图 7- 8 侧 脑 室 1.半球纵裂2.胼胝体3.侧室前角 4.透明中隔5.三脑室体上部 6.松果体 7.侧室后角 8. 大脑大静脉 9.下矢状窦 10.上矢状窦 11.侧脑室脉络 12.丘脑 13.壳核14.内囊 15.穹 窿16. 外侧裂丛钙化 17.尾状核头
颅底层面
颅底层侧脑实质密度对称,不应出现一侧高或低密 度区。脑室和脑池在不同层面显示。侧脑室边界清楚。 轮廓整齐,形状及大小对称;透明隔与三脑室在较低层 面中线上。蛛网膜下腔为薄层低密度带,位于颅骨内板 与脑皮质之间;半球纵裂显示较高层面,为位于中线的 低密度带,外侧裂池对称位于两侧。鞍上池呈五角星形, 在鞍上池前1/3可见视神经交叉。四叠体池居后方,外 形不整,四叠体突入池的前方。环池呈窄带状围绕中脑 周边。后颅窝层面可见第四脑室位于中线,呈马蹄形。 可见小脑桥脑角池和枕大池。枕大池变异大,常误认为 异常。
(二)脑外伤 CT检查脑外伤安全、迅速、方便、能确定脑挫伤、颅 内血肿及其他合并症。 1.颅内血肿 根据出血部位分为脑内和脑外血肿,后者又分为硬膜 外及硬膜下血肿。 (1)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表现为颅骨内 板下方梭形均匀高密度影,常有轻度占位表现。两周后, 血肿内红细胞及蛋白质逐渐被分解和吸收,其密度也相应 下降为等密度或低密度。硬膜外血肿常伴发局部骨折及头 皮下血肿。 (2)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表现为颅骨内 板下方新月状,薄层广泛均匀高密度区。由于血肿体积大 并以外周包绕和压迫大脑半球,压迫脑室,中线结构被推 向对侧。亚急性期,形状不变,呈等密度,可借助于灰、 白质界线与颅骨间距离增宽来确定。
颅脑CT检查
精选ppt
15
脑感染性疾病
脑脓肿
脑脓肿是由化脓性细菌入侵而在脑实质内形成 的脓肿。病因分类:耳源性占40%-60%;血源性 占25%-40%;令有鼻源性、损伤性、隐源性。 CT表现:可分为四期 ☆脑炎早期:在发病4日内,CT示病变为边缘模糊 的低密度区,伴或不伴有斑片状或脑回样增强;
精选ppt
16
老年
心肌梗死
高血压
影像学特点 出血部位 出血形态 出血数目
梗塞区内 不规则斑片状 可多发
底节、丘脑为好发部位 常有一定特征 多单发
CT表现
低密度梗塞区出现出血灶 均匀高密度出血灶
精选ppt
12
脑血管病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表现:
急性期(1周内):
新鲜血肿形成,呈均一高密度;
吸收期(7天~1个月):
颅脑先天发育不全
Sturge-Weberzo 综合征(脑颜面血管瘤)
临床表现:癫痫、智力低下、轻偏瘫、偏盲及颜面三叉神经分部区 紫色血管瘤、先天性青光眼等。
﹡脑血管畸形发生部位:顶叶、颞叶和枕叶。
﹡CT表现: ◆ 钙化灶常见,多为单侧,始于枕叶,逐渐向前发展,居脑表 浅部位,沿脑回呈曲线形或宽大锯齿状钙化; ◆ 脑皮质萎缩典型,尤以右枕叶萎缩明显,亦可累及整个大脑 半球,脑沟增宽,但脑室不扩大。 ◆ 病变侧颅骨增厚,头颅不对称; ◆ 软脑膜血管畸形,增强扫描可强化; ◆ 75%病例同侧脉络丛增大,且显著强化。
开始出现占位征象,一般3~4天可达到高峰。大片
梗死时水肿急剧加重,24小时可产生脑疝。
精选ppt
8
脑血管病--脑梗塞
*分解吸收期:
组织坏死致CT值下降,但发病一周后CT值又回升,梗
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表现
高密度病灶:脑实质急性期血肿
低密度病灶:亚急性期脑梗塞
(二)CT表现
一、颅脑异常表现
1. CT平扫——脑结构改变
➢ 占位效应: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及周围水肿所致,表现局部脑沟、 脑池、脑室受压变窄或闭塞,中线结构移向对侧
➢ 脑萎缩:可为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质萎缩显示脑沟和脑裂增宽、 脑池扩大,髓质萎缩显示脑室扩大
一、颅脑基本病变
(三)MRI表现
5. DWI和DTI检查 ➢ DWI异常表现是高信号,见于所有能导致组织内水分子运动改变(主要是受
限)的疾病,如超急性期脑梗死、脑肿瘤和脑脓肿等 • 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级别越高,信号强度也越高 • 脑脓肿的脓液呈高信号,而肿瘤的坏死灶为低信号,有助于鉴别 ➢ DTI的白质纤维束成像上,可见其受压移位,常为占位性病变所致;也可表 现破坏中断,多见于脑梗死、脱髓鞘疾病,也可为高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等
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表现
一、颅脑基本病变
(一)X线表现
脑血管DSA检查 ➢ 脑血管单纯性狭窄、闭塞:常见于脑动脉粥样硬化 ➢ 脑血管局限性突起:颅内动脉瘤 ➢ 局部脑血管异常增粗、增多并迂曲为颅内动静脉畸形表现 ➢ 脑血管受压移位、聚集或分离、牵直或扭曲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
颈内动脉DSA:左侧颈内动脉动脉瘤
a
b
右侧颞叶血肿(亚急性期) a. T1WI呈稍高信号;b. T2WI呈混杂低信号,周围水肿呈长T1长T2信号
一、颅脑基本病变
(三)MRI表现
1. 普通MRI检查——信号改变
(5)梗死 ➢ 超急性期脑梗死在T1WI和T2WI上信号多正常 ➢ 急性期和慢性期由于脑水肿、坏死和囊变,呈长T1 和长T2 异常信号
一、颅脑异常表现
(二)CT表现
颅脑基本病变的CT诊断PPT课件
1
颅脑基本病变的CT诊断
2
头颅CT基本解剖
3
第二层蝶鞍层面
4
第三层鞍上池层面
5
第四层三脑室下部层面
6
第五层三脑室上部层面
7
第六层侧脑室体部层面
8
第七层侧脑室顶部层面
9
第八层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10
第九பைடு நூலகம்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11
颅脑损伤
12
头皮和颅骨损伤
头皮损伤(scalp injury)
1. 脑白质的推压征 2. 脑室系统变形 3. 皮层静脉内移(增强扫描) 4.中线结构移位而没有其他占位病变征象 5. 脑灰白质结合部远离颅骨内板
36
subacute
37
subacute 38
Isodense subacute hemorrhage ingression of subcortex vein in contrast scan
24
a.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
(1)均匀一致的高密度(70-80Hu),范围广 (2)血肿常呈新月形(crescent)或“3”形 (3)脑室受压变形 (4)中线结构多向对侧移位 (5)常不伴有骨折 (6)血肿可位于天幕、大脑镰与脑实质间
25
急性硬膜下血肿不典型CT表现:
1、血肿密度不均匀 2、血肿呈梭形 3、同侧脑室扩大
15
Comminuted and depressed fracture 16
depressed fracture
17
脑外血肿、积液和积气
18
19
一 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
血肿位于硬脑膜和颅骨内板之间
颅脑CT扫描技术及常见疾病诊断
.
1
检查技术与方法
➢ 颅脑CT扫描技术
颅脑CT扫描技术包括:X线的使用;摆位和层面 的选择;层的厚薄及间距;扫描野;扫描时间的选 择及后处理等。
常规使用OM基线,即由外眦至外耳道的连线, 目的在于以最少的检查层面包括最大的检查部分。
➢ 颅脑CT扫描方法
就检查方法而言,CT颅脑检查常应用平扫、造 影剂增强扫描、三维成像(CT3D)、CT血管成像 (CTA)。其作用如下:
血管性疾病
➢ CT表现
✓脑梗塞发病后6-24h内,CT大多无阳性发现,仅少数病例可
见密度较低区;
✓(2-6d)期间:梗塞区比较清楚的低密度区,呈卵圆形、三
角形或扇形,脑沟消失,脑室受压变形等;
✓在梗塞后2-3周,低密度灶边界更锐利,占位效应及水肿减
轻;
✓在梗塞后4-5周,梗塞灶密度与脑脊液相似,在病理上此时
维数据后,经计算机三维重建软件处理而产生的靶物
体和靶结构的三维轮廓影像,主要用于头颅、颌面部
。
CTA:使用螺旋扫描方式,在静脉团注使兴趣区血
管内强化达到高峰期间进行一次屏气的连续快速体积
扫描,并以三维重建方式显示血管结构的影像,目前
已用于脑动、静脉.瘤及畸形等。
3
检查技术与方法
扫描定位片及定位线
.
同上病例,20天后复查
.
31
创伤性疾病
➢急性硬膜下血肿
✓ 颅板下新月形或条状高密度灶;
✓ 多伴有脑挫裂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 占位征象明显。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4天—3周)
✓ 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密度灶;
✓ 单侧的占位征象典型,双侧血肿时中线移位不明显
NS检查、正常、基本病变CT与MRI
•脑的静脉系统
医学影像
CT平扫和增强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
脑底动脉环
(Willis氏环)
前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
颅脑MRI正常图像
1.脑实质:脑白质较灰质含水少而含脂多。在T1WI上脑白质信 号高于灰质,而在T2WI上脑白质信号低于灰质。脑垂体信号 高于脑白质。 2.脑室、脑池、脑沟:由于含有大量的脑脊液,呈长T1、长T2, 即在T1WI呈低信号、在T1WI上呈高信号。 3.脑神经:在T1WI上呈等信号强度, 4.脑血管:由于流空效应,呈无信号区。 5.颅骨和软组织:头皮脂肪组织多在T1WI 、T2WI均呈高信号。 颅骨内外板、硬脑膜、乳突气房、副鼻窦不含质子呈无信号或 低信号。颅骨板障含脂肪,其中血流慢因而呈高信号。
医学影像
三 脑MRI
平扫 GD-MRI(增强MRI)
MRA:血管性病变
MRS:生化、代谢分析(波普分析) fMRI:运动功能定位
医学影像
MR检查序列
1. 自旋回波序列 SE:获得常规T1WI、T2WI图像。 2. 反转恢复成像序列 IR: FLAIR的水抑制技术,图像对比形成 T2WI,减少T2WI时高信号的自由水掩盖某些病变的可能。 3. MRI快速成像序列 FSE、平面回波成像技术 EPI: 4. MR弥散加权成像 DWI:主要用于早期诊断脑梗死。 5. MR灌注加权成像 PWI:用于脑梗死的预后推测、溶栓治疗的 疗效情况,与部分脑肿瘤的鉴别诊断。 6. MR波谱 MRS:测定人体内化合物的非损伤技术,用于脑梗死 后血管再通的可能性判断,部分脑肿瘤的鉴别诊断。 7. MR脑功能成像 fMRI:主要用于探测脑内各功能区的位置和 对各种刺激的反应程度。 9. MRI增强扫描:对比剂Gd-DTPA 10. MRA: 利用MRI特殊的流空效应而不需要对比剂即可进行血 管造影,显示大血管及主要的分支。
常见CT报告书写—颅脑
常见CT报告书写—颅脑1、正常颅脑CT平扫: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脑沟、脑池未见增宽或狭窄,脑室大小、形态,位置正常,中线结构居中。
增强: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脑沟、脑池、脑室内未见异常。
2、脑血管病(1)脑梗死A)缺血性梗死结构居中。
增强扫描示左仅0额顶叶病变皮质及皮质下区脑回状强化,左侧大脑中动脉细小,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强化灶。
B)出血性梗死肿胀、密度减低,脑池及脑室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C)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度减低。
侧脑室略增宽,中线结构居中。
(2)脑出血A)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B)动脉瘤破裂出血鞍上池区见大片类圆形高密度影,双侧脑室之间可见高密度影充填,CT值约62HU,边界较清,出血破人侧脑室内,脑室内出现高密度血液影,鞍上池、侧裂池、纵裂池及四叠体池内亦可见高密度影。
余脑实质密度未见异常。
中线结构居中。
C)脑血管畸形出血CT值约60HU,周围可见少量低密度水肿带环绕,相应右侧脑室后角及四叠体池稍受压,中线结构稍向左侧偏移。
(3)脑动脉瘤胼胝体体部大脑纵裂间可见直径约1.0圆形稍高密度动脉瘤灶,边界清晰,密度均匀。
余脑实质密度未见异常。
局部中线结构左侧移位。
增强:左侧前交通动脉起始部扩张,动脉瘤内腔呈卵圆形,明显强化。
(4)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双侧大脑脑沟、侧裂池内、镰旁见条状、羽毛状高密度影,CT值60HU左右,左额颞部颅板下见条状高密度灶,脑实质略内移;中线结构居中。
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
骨窗未见骨折改变。
3、脑肿瘤(1)脑膜瘤(2)星形细胞瘤(I-IV级)A)毛细胞星形细胞瘤B)低级星形细胞瘤C)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右顶叶皮层见一D)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垂体瘤50px(4)听神经瘤相贴。
内听道略扩大,内见有软组织密度影,与低密度影粘化,境界清晰。
(5)脑转移瘤40px4、颅脑损伤(1)脑挫裂伤右枕叶颅骨下大片状不规则形低密度水肿区内见团状高密度影,高密度区CT值60~76HU,右侧脑室后角略受压;邻近脑组织略肿胀,密度稍减低。
颅脑疾病的CT诊断
4、胶质母细胞瘤
多发生在幕上,以中、老年人多见。 【病理】 常有广泛退变和出血、坏死。 【CT表现】 平扫:混杂密度影,可见低密度的囊变、 坏死,高密度出血灶,边缘不清,水肿明 显,占位严重。
【CT表现】 增强:不规则花环样增强,环壁厚薄不均 胶质母细胞瘤的CT表现与单发巨大的转移 瘤表现相似,胶质母细胞瘤病程较长,可 引起蝶鞍扩大,鞍背变薄等征象;转移瘤 发病急,无长期高颅压所致的骨改变。
D.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 E.脑室内:室管膜瘤和神经细胞瘤。 3、肿瘤数目、大小、形态和边缘 A.肿瘤的数目和大小 B.形态和边缘 4、造影剂增强 表现为:不强化、环行强化、均匀强化
花环强化。
﹙二﹚间接征象 1、瘤旁水肿 2、占位效应 3、骨质改变 4、软组织肿块
三、不同类型脑瘤的CT表现
﹙一﹚胶质瘤 1、星形细胞瘤 可发生任何年龄及脑内任何部位,成年人 多在大脑半球,儿童多见于小脑半球。 【病理】 浸润性生长,无包膜,与正常脑组织分界 不清,部分可囊变,以小脑半球最多见, 有“囊在瘤内”和“瘤在囊内”两种,有 钙化。
3、少枝胶质瘤
多见于成年人,绝大部分发生于大脑半球 表浅的灰质内,并以额、顶和胼腣体嘴部 最多见。 【病理】 肿瘤始于灰质内,部位表浅,较大时可累 及白质,易钙化,亦可出血和囊变。
【CT表现】
平扫:混合密度影,边缘不清,钙化为弯 曲条带状或斑块状。其内可见囊变及出血 增强:实性部分呈轻到中度不规则强化, 边缘血红蛋 白发生破坏,纤维蛋白发生融解,高密度 血肿边缘变模糊,周围低密度区增宽,高 密度灶向心缩小,血肿的CT值减低。1个 月后血肿成为等或低密度灶。
【CT表现】
囊腔形成期:2个月后血肿完全吸收,形成 脑脊液密度的囊腔,此时同侧侧脑室扩大。
颅脑CT
(三)头颅基本病变的CT表现
①脑实质密度改变:高密度(钙化、出血) 等密度 低密度(脂肪、水肿) 混杂密度 ②基本征象 肿块 坏死囊变 水肿 出血
• 高密度/出血(hematoma)
• 等密度/出血
• 等密度/脑膜瘤(meningioma)
• 低密度/脑梗塞
• 低密度/囊变
• 混杂密度/肿块(mass)
额叶皮层下稍高 密度影 ??
小的动静脉畸形
血管致密征(发病2小时)
24小时后
先梗死(左背4小时内
24小时—1个月
1个月
等-略低密度
低密度
软化
脑梗塞的鉴别诊断
疾病
鉴别点
脑肿瘤
脑脓肿
脱髓鞘
腔隙性脑梗塞的CT征像
• 是指发生于脑深部的小梗死灶 在卒 中病变中约占20%,病灶主要由脑穿支 动脉的阻塞所引起。好发于基底节、 内囊、丘脑、放射冠及脑干。 • 腔隙性脑梗塞灶的形态都为圆形、卵 圆形,大小一般小于15mm,小于5mm以 下者CT不易发现。大于15mm为巨腔隙, 最大径达35mm。
• 发病后第5天
分期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时间 <1周 密度 高 水肿 有 占位 有 2周 等 轻 轻 >2月 低 无 无
subacute stage: isodensity
分期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时间 <1周 2周 >2月 密度 高 等 低 水肿 有 轻 无 占位 有 轻 无
chronic stage:hypodensity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颅脑常见疾病CT表现
硬膜下血肿
40
硬膜下积液
• 典型病例 • 患者,男,45岁,外伤后10天,伴头痛、头晕
来诊 • CT诊断要点 • 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低密度区,呈脑脊
液密度,多发生于额颞顶部,常深入到纵裂前 部,无或有轻微的占位效应,周围脑组织无水 肿
41
硬膜下积液
42
脑创伤继发性疾病
• 典型病例 • 患者,男,61岁,脑创伤3年,近日头痛、头晕
基底核多发低密度影,形态不规则,两侧常不
对称,增强可见线样或结节样强化
• 2. 晚期在脑部坏死中心出现钙化,常在室管膜
下区,呈多发结节或线样高密度影
• 3. 颅脑畸形:小头、憩室性畸形、神经元移行
异常、脑发育不全
48
颅内弓形体病
49
脑脓肿
• 典型病例
• 患者,男,20岁,头疼,头晕,伴发热,10余 天
21
灰质异位
22
结节性硬化
• 患者,男,15岁,以癫痫间断性癫痫发作15年, 伴智力低下,皮脂腺瘤来诊
23
结节性硬化
• CT诊断要点 • 1. 病变常沿室管膜下与侧脑室边缘分布,呈圆
形或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结节和钙化,双侧 对称分布,钙化率可达90%以上 • 2. 可突入脑室,呈软组织密度,造成侧脑室壁 缺损;10%~15%室管膜下结节伴发巨细胞星 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可伴发脑积水 • 3. 可伴发灰质异位 • 4. 突入脑室结节病灶呈中度强化,灰质结节一 般不强化,钙化无强化
来诊,既往有结核病史
• CT诊断要点
• 1. 平扫可无阳性发现,如病变发展可显示颅底
池、侧裂池变形,形态模糊及池内密度增高,
脑膜粘连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形成脑积水。
头颅CT简读-课件(2)
了解头颅CT 头颅大体解剖结构 头颅CT正常简读 了解颅脑基本病变的主要CT表现
CT扫描基线
扫描基线 听眉线:外眶上嵴到耳屏上缘 听眦线:外眼眦到耳屏上缘头 听眶线:外眶下嵴到耳屏下缘
颅脑扫描 一般以听眶下线为基线向上扫至头顶 层厚:8-10 mm, 层距:10 mm
CT头颅扫描
(四) 较少见的还有直回疝、小脑幕裂孔上疝和切口疝等。
小脑幕切迹疝
脑内肿瘤和脑外肿瘤的CT表现
(一)脑内胶质瘤起源于脑白质,转移瘤居脑皮层 或皮层下。 CT表现: 1.肿瘤主要部分仍位于脑实质内; 2.瘤周多有水肿,肿瘤与正常脑组织分界欠清楚; 3.肿瘤以窄基与硬膜相接融; 4.颅骨一般无改变。另外,还有相应部位的脑功 能受损。
(一) 低密度肿瘤,其内部成分可以是肿瘤 的坏死组织、水分和脂类。
坏死的肿瘤常见于星形细胞瘤、室管膜 瘤、髓母细胞瘤和转移瘤等。
水样密度病变有蛛网膜囊肿、囊性胶质 瘤等。
脂类密度病变CT值更低,多为负值,见 于脂肪瘤、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等。
(二)高密度肿瘤,其内部成分可以是实性肿 瘤,也可以是肿瘤内部的出血或钙化。这三者的 CT值是依次增加的。
CT表现 ①平扫呈均匀高密度影(75%)、等密度(25%)、 低密度(1%)类圆形肿块,边缘清晰。 ②附于硬膜表面(基底宽与硬膜成钝角)。 ③钙化(占15%-20%)。 ④邻近骨质改变。 ⑤瘤周水肿。
⑥90%呈明显均一强化,10%-15%呈不典型环 状强化。
⑦上矢状窦旁的脑膜瘤可因静脉窦受侵而产 生脑水肿。
★ CT增强:脑实质转移瘤多呈均一或环状强化。室管 膜下转移则为沿脑室周围出现带状强化影。柔脑膜转 移为脑池、脑沟弥漫强化和皮质结节。硬脑膜转移多 为硬膜局限性增厚并明显强化或呈结节状强化,少数 可表现为与硬脑膜广基相连的异常强化的肿块,类似 脑膜瘤。颅骨转移为骨破坏区内异常强化的肿块,可 突破颅骨达头皮下
颅脑常见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 占位效应显著
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可呈不规则环状或花环
状强化,在环壁上可见
瘤节,若沿胼胝体向对
侧生长则呈蝶状强化
右额叶星形细胞瘤(Ⅲ-Ⅳ级)
精选ppt
22
MR表现
Ⅲ、Ⅳ级星形细胞瘤
病灶信号不均匀,多见 囊变、坏死、出血,呈 混杂信号
病灶边缘不规则,边界 不清,可跨胼胝体向对 侧扩散
肿 囊肿和肿瘤样病变
瘤 鞍区肿瘤 病 理 局部肿瘤的扩延
.4 癌 Carcinoma
分 转移性肿瘤
类 未分类肿瘤
精选ppt
14
中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枢 颅神经和脊髓神经肿瘤 神 经 脑(脊)膜肿瘤 系 淋巴瘤和造血细胞肿瘤
统 生殖细胞肿瘤
肿 囊肿和肿瘤样病变
瘤 鞍区肿瘤
病 局部肿瘤的扩延 理 分 转移性肿瘤 类 未分类肿瘤
类 未分类肿瘤
精选ppt
11
中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枢 颅神经和脊髓神经肿瘤 神 脑(脊)膜肿瘤
.1 拉克氏囊肿 Rathke cleft cyst .2 表皮样囊肿 Epidermoid cyst .3 皮样囊肿 Dermoid cyst .4 第三脑室胶样囊肿Collid cyst of
经 系
淋巴瘤和造血细胞肿瘤
the third ventricle .5 肠生性囊肿 Enterogenous cyst
统 生殖细胞肿瘤 肿 囊肿和肿瘤样病变
.6 神经胶质囊肿 Neuroglial cyst .7 粒细胞瘤 (迷离瘤, 垂体后叶细胞 瘤) Granular cell tumor (Choristoma,
.2 浆细胞型 Protoplasmi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
31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精选ppt
32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
精选ppt
33
b.亚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 (分早期和晚期)
早期表现:上半部为低密度(血清)
下半部为高密度(血细胞)
精选ppt
34
subacute subdural hematoma
Low density in upper half Fluid-blood level High density in lower half
1.血肿由于蛋白含量高,CT值稍高于脑脊液 2.血肿有包膜,增强可有染色 3.血肿多呈梭形 4.血肿有近期外伤史 5.积液更好发于双侧
精选ppt
44
chronic
精选ppt
45
三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因蛛网 膜下腔内的皮层静脉破裂出血所致。血肿常 充填在脑沟和脑池内,以脚间窝及侧裂池多 见,CT值较低(20-60 Hu),且常在一周 内消失。
内缘光滑锐利 2.急性期质地均一,但内可含气泡 3.常有骨折 4.中线结构移位较轻 5.较为局限,常不越过颅缝(矢状缝除外) 但可过中线,累及幕上下。
精选ppt
20
epidural hematoma
精选ppt
21
epidural hematoma
精选ppt
22
air bubble
epidural hematoma
• 颅底骨折:(basicranial fracture)
– 直接征象:骨折线,骨缝分离 – 间接征象:气颅(intracranial pneumatosis),蝶窦等
副鼻窦、乳突气房内的“液平”及“混浊”
• 脑脊液鼻漏:(cerebrospinal rhinorrhea)
– 筛骨骨折所致,CT脑池造影可指出骨折部位
第一层颅底层面
精选ppt
1
颅脑基本病变的CT诊断
精选ppt
2
头颅CT基本解剖
精选ppt
3
第二层蝶鞍层面
精选ppt
4
第三层鞍上池层面
精选ppt
5
第四层三脑室下部层面
精选ppt
6
第五层三脑室上部层面
精选ppt
7
第六层侧脑室体部层面
精选ppt
8
第七层侧脑室顶部层面
精选ppt
9
第八层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精选ppt
25
急性硬膜下血肿不典型CT表现:
1、血肿密度不均匀 2、血肿呈梭Biblioteka 3、同侧脑室扩大精选ppt
26
Midline shift
Crescentic high density extra-axial collection
subdural hematoma
精选ppt
27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37
subacute
精选ppt
38
Isodense subacute hemorrhage ingression of subcortex vein in contrast scan
精选ppt
39
c.慢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三周以上)
1. 多呈梭形,也可为新月形、“3”形 2. 多呈低密度,甚至脑脊液样密度 3.可为均一密度也可为混杂密度
精选ppt
40
chronic
精选ppt
41
chronic
精选ppt
42
d.硬膜下水瘤(积液):
(subdural effusion)
是指硬膜下只含脑脊液成分,由 于蛛网膜破裂所致。
CT表现:为均匀一致的脑脊液密度, 多呈新月形位于受压的脑实质于颅骨 之间,老年人、双侧多见 。
精选ppt
43
硬膜下积液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要点:
精选ppt
10
第九层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精选ppt
11
颅脑损伤
精选ppt
12
头皮和颅骨损伤
• 头皮损伤(scalp injury)
– 头皮血肿(scalp hematoma) – 帽状腱膜下血肿(subgaleal hematoma) – 骨膜下血肿(subperiosteal hematoma)
精选ppt
13
subperiosteal hematoma
精选ppt
14
颅骨骨折
• 颅盖骨骨折:(fracture of cranium)
– 线状骨折(capillary fracture) – 颅缝分离(separation of cranial sutures) – 凹陷骨折(depressed fracture) – 粉碎性骨折(comminuted fracture ) – 穿通骨折(perforating fracture)
精选ppt
23
二 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
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分为: 1. 急性(acute)(3天以内) 2. 亚急性(subacute)(4天至3周) 3. 慢性(chronic)(3周以上)
精选ppt
24
a.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
(1)均匀一致的高密度(70-80Hu),范围广 (2)血肿常呈新月形(crescent)或“3”形 (3)脑室受压变形 (4)中线结构多向对侧移位 (5)常不伴有骨折 (6)血肿可位于天幕、大脑镰与脑实质间
精选ppt
15
Comminuted and精选dpept pressed fracture 16
depressed fracture
精选ppt
17
脑外血肿、积液和积气
精选ppt
18
精选ppt
19
一 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
血肿位于硬脑膜和颅骨内板之间
CT表现:
1.多呈梭形(fusiform)均一密度(50-70Hu)
精选ppt
精选ppt
35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CT表现
晚期表现:血肿完全为低密度,可为等密度。 当为等密度时,诊断只能依赖于:
1. 脑白质的推压征 2. 脑室系统变形 3. 皮层静脉内移(增强扫描) 4.中线结构移位而没有其他占位病变征象 5. 脑灰白质结合部远离颅骨内板
精选ppt
36
subacute
精选ppt
精选ppt
28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精选ppt
29
特殊部位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 in tento精r选ipuptm of cerebellum
30
特殊部位硬膜下血肿: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of longitudinal f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