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傅雷的“神似说”翻译观
傅雷翻译理论评述
傅雷翻译理论评述摘要:傅雷,我国著名翻译家及文艺批评家,毕生翻译了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众多名家著作的法文作品。
他将大量外国优秀文化遗产引进到中国,为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搭建桥梁,为我国文艺圈注入新鲜血液,促进我国文学的发展。
傅雷的翻译理论包括:“神似”说作为翻译标准;译文语言的借鉴问题;翻译的神圣与译者修养。
因此,研究傅雷的翻译理论对现代文学翻译具有借鉴价值,以促进现代文学翻译的发展。
关键词:傅雷;翻译经验;神似与形似;译文语言的借鉴问题;译者修养作者简介:袁姣(1988-),女,汉族,陕西省咸阳市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學作品翻译与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0-0-02一、引言傅雷作为我国著名翻译家,他一生中翻译了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众多名家著作的法文作品。
他将文学翻译视为神圣的事业,堪称是翻译界的榜样。
傅雷倾尽毕生精力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特别是法国文学名著,其在翻译实践中总结了很多翻译理论。
本文主要对傅雷的翻译理论进行简要评述。
二、“神似”说作为翻译标准傅雷谈到的“神似”说翻译理论主要见于他的“一序一文两封书信”。
一序指的是“《高老头》重译本序”、一文指的是“《翻译经验点滴》”、两封书信指的是“致林以亮论翻译书”和“论文学翻译书”。
通过上述傅雷四篇有关翻译的文章,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其翻译理论,概括起来就是三点:1、“神似”说作为翻译标准;2、译文语言的借鉴问题;3、翻译的神圣与译者修养。
“神似”本是对书画进行的评语,后来被翻译家引入翻译学领域之后,视为文学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神似”指的是通过原作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不受原文文字语言形式如词汇、结构、修辞等的限制,传达原作的精神内涵,达到文学翻译审美的效果。
傅雷“神似”说作为翻译标准翻译理论的提出,应该与他曾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南京艺术学院)任教,兼教美术史及法文的经历分不开。
傅雷简介
论傅雷的翻译观一、“神似”说翻译论的提出背景傅雷在翻译领域里成就卓著,支撑他整个翻译思想的却是他的“神似”说翻译论,该翻译论是傅雷翻译观的核心,因此,弄清楚傅雷翻译论的提出背景,对于了解傅雷的翻译观具有重要有意义。
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提出,首先应是建立在他具和谐美特质的文艺思想上的。
傅雷具和谐之美文艺思想的特质,主要表现在对美与善的和谐统一、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发展、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追求上。
而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提出时间要比傅雷文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间晚的多。
傅雷翻译论是于1957年5月份发表在《文艺报》上的《翻译经验点滴》的文中提出的,在傅雷提出此论之前正是傅雷文艺思想形成、发展的时期,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实质乃是“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这恰是傅雷文艺思想和谐美特质的体现。
但傅雷文艺思想由形成到发展成熟的时期,也是傅雷翻译思想由不成熟到他翻译思想的核心确立的时期,也就是说,傅雷文艺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傅雷翻译论的形成、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联想到傅雷为学讲“通”的特点,以及傅雷在诸多艺术领域里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表现和主张,很难让人怀疑傅雷具和谐美特质的文艺思想即是傅雷“神似说”翻译论提出的大背景。
其次,傅雷翻译论提出的美术背景。
还在傅雷正式提出“神似”说翻译论前,傅雷就有关于绘画方面的形与神关系的论述,在绘画方面傅雷十分强调神似,他将黄宾虹视为实践绘画“神似”说的杰出代表。
关于形与神的关系,傅雷这样写道:“山水乃图自然之性,非剽窃其形。
画不写万物之貌,乃传其内涵之神。
”、“取貌遗神,心劳日拙,尚得为艺术乎?”[2](P551)、“神似方为艺术,貌似徒具形骸”。
[3](P501)由此可见,傅雷已在绘画领域里率先提出了他的“神似”说,即他主张作画不能重“形似”轻“神似”,实际上傅雷是为了平衡以往画论重“形”轻“神”的偏颇,才提倡重“神似”不重“形似”的,只不过这种纠偏有些过了,其实质乃是强调为画要做到“形似与神似”的和谐统一。
傅雷的“神似”翻译观析论
、
比喻句 的神 似翻译
在傅 雷译 文 绥 查 ・ 皮罗多盛 衰记 》 中 ,直接 的 比喻表达 就有 1 3 6 处 。我们将从 四个方 面分 析傅雷 对 比 喻句 翻译 的处 理方法 ,来认 识傅雷 的神似 翻译 观 。 1 . 喻体相 同 ,保 留比喻形象 法 语 中有很 多大众 化 的 比喻形象 ,与汉语 的喻 体相 同或 相近 ,能被读者 所理 解接 受 ,所 以我们 在 翻译 过程中尽可能尊重并保护原文的原貌。如 《 奏 查・ 皮罗多盛衰记》中,傅雷、穆木天和刘益庾不 同的翻译版 本: 例 1 . j ’a i t o u j o u r s 6 t 6 a s s i s e d a n s c e e o mp t o i r p a r t o u s l e s t e m p s c o m m e u n p a u v r e e h i e n d a n s s a n i c h e . 穆:因为我永远是时时刻刻地坐在那个账台那边,如同一条可怜的狗蹲在窝里一样。 傅 :因为我一 年四季坐 在账 台上 ,像一条可怜 的狗守着 它的窝一样 。 刘 :因为我一年 四季做账 台 ,活像 一条可怜 的看家狗守着 自己的窝 。 例2 . T u a s t o u j o u r s 6 t 6 d 6 i f a n t e e o mm e u n e e h a t t e 穆 :你 老是像一个 猫 子似地猜疑端 的哟 。 傅 :你 老是像猫 一样 多心 。 刘 :你 总是像 猫一样 多疑 。 上面的二组例句中,共同点就是中文翻译都保留法语中的喻体。如例 1 法文和中文 中都常见 “ 狗”守 护 “ 窝”的忠诚关系 ;例 2 原文和译文都利用 “ 猫”的形象表达谨慎 ,多疑的感情色彩。 2 . 喻体不 同 ,更换 比喻形象 同样由于法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习惯上的差异 ,文化上的不同,通常表达相同的喻义 ,却采用不 同的 喻体 。所以, 在翻译过程中, 我们采用保存相同意义的比喻 , 改换其形象。如: 例 1 . a u mi l i e u d e c e p o i n t d ’o r g u e q u i , d a n s l a g r a n d e s y m p h o n i e d u t a p a g e p a r i s i e n , s e r e n c o n t r e v e l " s u l l e
以傅雷“神似说”解读老舍《考而不死是为神》
以傅雷“神似说”解读老舍《考而不死是为神》
傅雷是中国现代知名翻译家、作家和评论家,他以其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和文学才华而
闻名于世。
在他的作品《神似说》中,傅雷探讨了文学的本质、作家的职责以及文学创作
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运用傅雷的“神似说”来解读老舍的《考而不死是为神》。
《考而不死是为神》是老舍于194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寻找智慧和真理的故事。
文章以一个充满哲理的对话开始,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傅雷的“神似说”认为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追
求艺术形式的美。
在《考而不死是为神》中,老舍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思想碰撞和观
点交流。
文章中的两个人物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话,老舍试图探讨
寻找智慧和真理的过程。
而傅雷认为,艺术家应该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而不是
简单地展示表面的美。
在文章的对话中,一个人物坚持认为,通过考试可以得到智慧和真理,考试是人与上
帝交流的渠道。
另一个人物则持不同意见,认为考试只是一种形式,不能代表真正的智慧
和真理。
这种思想碰撞与傅雷的“神似说”相呼应,傅雷认为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在作品中
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而不仅仅是追求形式上的美。
傅雷翻译风格分析
傅雷讲稿一.神似说傅雷先生有一句座右铭: “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重神似不重形似也是他翻译思想中的核心部分"傅雷曾指出:译书的标准应该是这样,假设原作者是精通中国语文的,译本就是他使用中文完成的创作。
傅雷还提倡,再创造的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无生硬拗口之病。
但当时新文化所推崇的白话文仍处于有待完善的阶段,跟外国语文,在丰富变化上面差得太远,只能达意,不能传情不足以表达原文的内容和形式"为了再现原作生动的内容!时空的差异和语境的不同,傅雷认为,非杂揉各地方言不可,不妨使用旧小说套语和文言关键在于如何调和,使风格不致破碎。
傅雷创造性地采取了在白话文中加入方言、行话、文言和旧小说套语等办法来转达原文的风格和神韵,使之水乳交融,语言流畅。
傅雷的神似说的内涵,是以美学理论和艺术哲学原理作指导,在大量优秀的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集众家神似说之大成,神似说也成为中国翻译思想史上继信达雅说之后的又一伟大理论。
傅雷先生的神似翻译理论,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求信本质,同时也是创新。
有人说神似理论超越并颠覆了中国传统翻译界遵循的求信理念,更加客观地给出了翻译现象的本质,理论意义重大"第一,神似翻译理论是中国翻译标准观念的质的飞跃,是对求信观念的颠覆和超越。
”“信”指意义不背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
神似说提倡在尊重译本与原作的背景差异前提下,放弃了对原文翻译绝对遵从,在翻译时要做到“得其精而忘粗”在其内而忘外就使中国的翻译标准观出现从案本到求信之间的明显转变,颠覆和超越了主导中国翻译界的求信观念。
二.傅译风格的主要特点行文流畅,用词丰富,色彩变化1.行文流畅傅雷在《翻译经验点滴》中说:琢磨文字的那部分工作尤其使我长年感到苦闷"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西方人的距离多么远"他们喜欢抽象,长于分析;我们喜欢具体,长于综合"要不在精神上彻底融化,光是硬生生的照字面搬过来,不但原文完全丧失了美感,连意义都晦涩难解,叫读者莫名其妙"这不过是求其达意,还没有谈到风格呢"原文的风格不论怎么样,总是统一的,完整的;译文当然不能支离破碎"东西方文字之间无论是在句法,构词,修辞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距,翻译旨在用本国的文字表达外国译者的意思,但是决不是将外国文字生硬地转化为本国文字那样简单"译者要打破原文的结构,语法,句法,修辞等等,先取其意,然后按照中文的表达习惯,在符合原文风格的前提下,用流畅的汉语进行翻译"2.用词丰富傅雷翻译时最忌讳刻板单调,曾经说:/我的文字素来缺少生动活泼,我很怕译的巴尔扎克流于公式刻板的语句傅雷的这段话当然是自谦之词,也是他对翻译的一个评判标准"从傅雷的译著中,我们不难看到,傅雷非常注意用词的生动活泼,避免多次使用同个词,尤其是在翻译5高老头6的时候,每个字都凝结了他的心血"读过巴尔扎克原文作品的人可能会发现,巴尔扎克的行文有时会有些累赘,前后句子有时会出现重复现象,因此如果总是用同一个句式或者是同一个词进行处理,就会使译文显得罗嗦,累赘,傅雷先生常常是用一些短小精悍的句子或者四字成语来表达,使之言简意赅,生动活泼,这样既如实地传递了巴尔扎克的原文风格,又避免了罗嗦,使读者读起来津津有味。
钱钟书的化境论和傅雷的神似论
傅雷的“神似”说的提出背景 :
傅雷“神似”说翻译论的提出, 首先,应是建立在他具呾谐美特质的文艺思想上的。傅 雷具呾谐乊美文艺思想的特质,主要表现在对美不善的 呾谐统一、内在不外在的平衡发展、内容不形式完美结 合的追求上。 其次,傅雷翻译论提出的美术背景。在绘画斱面傅雷十 分强调神似,他在绘画领域里的“重神似丌重形似”的 艺术主张贯通在翻译领域,如他说“以效果而论,翻译 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丌在形似而在神似。”从而使 他的翻译达到了艺术化的效果,这是傅雷“神似”说翻 译论提出的美术背景的确证。
尽管此处没有按字面翻译,而是用释意 (paraphrase)的斱式,却同样将统治者自叹 难得善终的失意、无助又无奈的复杂心绪展现 得淋漓尽致。
例子2
钱钟书将“Marriage or waving comes or goes by destiny”译作:“婚嫁有命” 钱钟书选 用了“婚嫁”,代替原文中的“marriage”呾 “waving”,内容丌增丌减,可谓贴切;英语中 相应地用“come”呾“go”区以别焉,倘若照字 面直译而丌作变通,丌仅繁琐丌堪,而且不汉语习 惯表达相去甚进,钱钟书的处理可谓匠心独运。
钱钟书“化境”论的内涵 钱钟书“化境”译论的真正内涵
一是‚无痕‛,二是‚存味‛
一、“无痕”,既要有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又要丌拘泥亍原 文,是另一种语言的相应而完美的表述,即“原作的‘投 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二、“存味”,钱钟书把原作规为一个充满内在生命、浑然 丌分的有机整体,毫无穿凿痕迹的化在译文的语言框架内 ,从而将传统译论推向了新的高度,达到了翻译艺术的极 致。
傅雷的“神似”说的实例1:
《老实人》的译文:Pangloss enseignait la metaphysico-thelologo-cosmolo-nigologie.ll prouvait admirablement quil ny a point deffect sans cvause,... 邦葛罗斯教的是一种包罗玄学、神学、宇宙 学的学问。他很巧妙的证明天下事有果必有因…… “La métaphysico-théologo-cosmolo-nigologie”译成 是“一种包罗……的学问”,精彩极了。特别是那个冠词 “la”译成“一种”,如稍加玩味,便能悟出它的妙处。 可惜“nigologie”没译出。这个词在词典中找丌到,要 凭想象。法语中“nigaud”意为“傻瓜”,“logie”是 表示“学”的后缀,合在一起,即成“nigologie”(“ 傻瓜学”)。伏尔泦运用文字迚行讽刺的本领由此可见一 斑。再说,玄学、神学、宇宙学,都是些令人敬畏的学问 ,现在却不傻瓜学为伍,真叨人啼笑皆非了。所以傅雷所 添加的“包罗”二字,实在令人拍案叨绝。
以傅雷“神似说”解读老舍《考而不死是为神》
教育与培训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34期158㊀㊀学习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中级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更侧重于整个学期学生的过程学习而不是期末的一次性考核.学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各占50%,也就是学期中考核共50分,期末闭卷考试50分.在整个学期安排三个考核作业:第一次考核作业是要求学生精读老师推荐的文献,并结合本学期经济学课程学习的内容和体会,写一篇题为«我对经济学的认识»的文章,要求字数不少于5000字.这个考核所占分值为15分.第二次考核作业是在课程开始时制定一些需要学生自己学习的章节或主题,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相关教材上对应的章节并查阅资料对这些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达到独立进行讲解章节内容的目标,讲解考核所占分值为15分.第三次考核作业是在课程开始时指定一些宏观经济学的经典学术专著,要求每位学生从推荐书目中选择一本著作进行精读,并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字数不少于8000字,这一项考核分值为20分.学期末的闭卷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模型的理解和应用㊁对经济专题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所以试卷中设计5到分析题进行考察.4㊀改革教学形式为了配合课程考核改革的需要,研究生中级经济学的教学形式也在原有课堂讲授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教学形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另配合自学㊁学生课堂汇报㊁小组讨论等形式.教师讲授主要是对每个专题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针对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对一些具体模型的构建思路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教材和文献中没有给出的背景资料以及某些经济变量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经济学中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的基本框架和方法.课程学习中要求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自学,因为课程内容中有大量的文献和学术著作要求学生阅读.为了检验学生自学的情况,本课程采取了学生课堂汇报和提供书面学习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学生课堂汇报就是学生针对制定的内容自学后在课堂上向所有同学讲解汇报,一方面学生汇报的情况可以反映他自学的程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学生综合归纳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汇报结束后还可以进行学生互评,请同学们评价汇报情况.书面学习报告是要求学生针对制定的自学内容提交一份读书报告,一方面读书报告的情况反映学生自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综合归纳能力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这些锻炼,可以为学生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有利于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毕业论文答辩.参考文献[1]王庆喜.成果导向的区域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03):48G52.[2]胡丽华.经管类研究生«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设置与改革[J ].高教论坛,2007.以傅雷“神似说”解读老舍《考而不死是为神》乔心怡(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541006)摘㊀要:傅雷的 神似说 是从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翻译实践的成功过渡.其理论内涵的核心是化我为我,其目的是形神兼备.傅雷以其深厚的艺术素养和对东西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为中国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以傅雷 神似说 为理论依据,以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考而不死是为神»为研究对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 神似说 进行再解读,不拘泥于字面,略有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在翻译中再现原文的精髓,创造文学艺术.关键词:形似;神似;«考而不死是为神»;文学翻译中图分类号:G 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19.34.0771㊀傅雷的翻译观1.1㊀神似与形似傅雷先生在1951年9月高老重译的序言中说: 就效果而言,翻译应该像一幅画,不是形似一幅画,而是精神上的一幅画. 要求生动技术,根据原文的语法,有必要传播心灵,达到意志,巴特说,掌握字典并把根据原文的语法做的事情都放在一起是不死的.傅雷在这里说的是翻译的标准和文学翻译的规范.换句话说,翻译原文 不是在形状上,而是在上帝中 来传达上帝的意思.所谓翻译的标准来指导翻译,翻译品质评估尺度的做法.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的翻译标准,建立翻译的科学理论体系.傅雷先生在文学翻译中提出了 不相像,与上帝相似 的翻译标准,在翻译范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学翻译理论,百家争鸣深入的发展,文学观念翻译行业逐渐认可的傅先生翻译,已成为翻译界的共识.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教授金胜华女士认为, 生动 的关键是在原文中传达词语和句子的音色.傅雷强调貌似不变形似乎意味着强调表面,而不是说形式可以被忽略,更不用说不应该提倡形式.郑海玲在文学翻译研究中强调, 从翻译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傅雷的翻译思想,应该是按形式写神,构成精神,把形式和精神统一起来. 范忠英教授在«实用翻译教程»说: 是文学翻译的目的,首先由傅雷提出颇为相似.在他看来上帝也叫 栩栩如生 ,也就是说,除了传承以外,我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34期159㊀们应该尽力保持原来的魅力和风格.达到神似确非易事.连傅雷也情不自禁地感觉到: 传播精神是不容易的. 但是,这是翻译的要求,文学作品的翻译达到神似,译者和原读者得到大抵类似的感触.因此,这是每个从事文学翻译的人都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1.2㊀翻译的语言问题傅雷在他的 翻译阅历小贴士 中说: 这部分的写作多年来一直让我特别沮丧 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多远?他们青睐抽象和分析;咱们喜欢混凝土,擅长合成.还是在精神完全融化,突然从字面上刚搬到这里,不仅失去了美丽的原始感,甚至是艰涩感,也叫读者莫名其妙.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它还没有谈到风格.无论原文的格调是什么,它总是统一和完好的;当然,翻译不该是支离破碎的.文本的问题基本上是艺术视野的问题.早在1951,在«高老头»的再译序言中,傅雷提出了文学翻译中语言和写作需须 生动表达 的问题. 在译文和原文之间,文本既没有被曲解,也在规则上有很大的不同.各种人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优势,没有模仿,没有补救的弊病,但也有本身的不可侵犯的戒律.中西方语言远不止这一点,需要生动的表达思想,锱铢必较.既然不是死抓字典,根据原来的词和句子汇编和堆砌可以帮助. 傅雷先生主要强调了以下几点:(1)文学翻译是语言的艺术.按照傅雷的说法,文学翻译的语言基本上是一个艺术视野的问题, 思索文本的部分作品使我多年来感到痛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翻译是艺术的语言,必须下苦功认真学习仔细地钻研 推敲.(2)文学翻译中的语言应是 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 .对文本进行思考,并不是 字面上把它带入 原著,而不仅仅是 寻求它的意志 ,而是 在精神上完全溶化 ,并考虑到 原文的风格 和 将思想传达给意志 .傅雷曾经说过, 要了解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与中国表达的问题. 理想的翻译似乎是原作者的中文作品.这样,原文的意义和精神,即翻译的流畅性和完整性,就可以同时被提出和关注,这样就不再存在屈从或伤害的病痛.因此,不仅合乎中国读者的时代线,但也传达原作者的精神和风格,目标读者浏览原文翻译,完成了与原有的读者同样的效果.2㊀神似说 下的«考而不死是为神»的翻译(1) 翻译应该像一幅画.我们想要的不是形式的相似,而是精神的相似.文章第一段中 早半天 在汉语中可理解为早半晌,大早上,一上午等,如果纠结其中文意思,钻牛角尖,执着其字面意思,想必是不好解释的.所以我在翻译时,所求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将其翻译为i nt h em o r n i n g,简单易懂,概况了其所有意思.再如,就像你刚从方程式中出来,你的血液是X 和Y .所谓的 钻 是老舍先生形象的用词,在文中意思是逃脱,摆脱,因此直接译为g o t o u t o f ; 你赴考人在做自己,你一吐代数,机器吐出的历史 自居为人 我的理解是别认为自己是一个人,抓住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不咬文嚼字,追求神韵,所以翻译成 d o n 'tw a n t t ob em a n.(2)愚人对翻译的事实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看法,且非常重视精神而不是外形.如果你像这样参加考试,你可以把所有的功课都吐出来,好吧,你可以保持原来的状态;日夜睡觉,迷迷糊糊地醒来,忘记所有的代数㊁历史㊁化学等武术,你就会想到 姐姐我爱你 . 这是一种蛇脱皮的工作,老皮脱尽是免费的;否则,你永远不会得到一个文凭这条蛇是你爱我的妹妹,妹妹不爱你,而准确. 这一段是我认为整篇文章最难的一部分,因为对于中文都不太能准确理解,更何况还要翻译成英文.在详细了解了 神似说 后,稍微有些明白,翻译文学作品,着重在于表达作者的意图,不拘泥字面,最真实最贴近的展示作品. 现原形 根据上下文则是做自己,成了人而不是考试机器,翻译为 b e am a n (b e y o u r s e l f) . 你这才想起妹妹我爱你 ,是说考完所有考试后,结束了考试机器的生活,有了人的情绪,有了感情,有了七情六欲, y o u f i Gn a l l y th i n ko f s i s t e r I l o v e y o u l i k e a h u m a n . 蛇脱皮 则是结束考试后的自己,像蛇脱了皮会新生一样,考试后的自己就是获得了新生,译为 t h i si sa w o r ko fs n a k e p e e l i n g,a n d t h e o l d s k i n c a nb e f r e e d . 如果你没有文凭,即使你爱你妹妹,她也不爱你,是的.这句话则是讲了中国考试制度的现实,没有文凭,你就被人瞧不起,不会被这个社会接纳.我翻译时遵循重神似的观点,将其直接译为 yo u rs n a k eh a sn e v e rr e c e i v e da d i p l o m a ,t h a t i s ,yo ul o v e y o u rs i s t e r ,a n d y o u rs i s t e r d o e s n o t l o v e y o u.(3) 任何艺术作品都有其含意的一部分,这在文学中被说成是充满文字和无限意义的,这是西方人在行间所称的. 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作品中是最高级的表达方式,通过寥寥数语将作者所表达的意蕴呈现在读者眼前,不仅在字面上,更在语言文字组合的背后蕴含更为丰富的含义,让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从另一方面讲,就是翻译作品时将重点放在 神似 ,不执着于字面.如果你能去逃避这一关,你将大有可为,足够的积分不够,反正你不会死的.被 世上的生命 所窒息并非罕见.文中用过关来形容考试, 死 字表示了考试制度让人崩溃.如果你在考试中不死,你就敢活下去,这告诉你,你是第十个转身的男孩.最后一句则是全文点睛之笔,总结性的说出了考试制度的繁琐和难度,只要是参与考试的,坚持考完全场的都是神; 童男转身 是与宗教相关的表达.对于绝大部分信仰基督教的西方读者来说,就很难理解中国佛教中 轮回 的真正含义.因此这句翻译成 yo ua r e t h e r e i n c a r n a t i o no f a v i r g i nb o y i nB u d d h i s m. 3㊀结语«考而不死是为神»是老舍先生最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寥寥数语便生动形象的讲述中国的考试制度的繁琐和困难,从另一角度激励了万千学子奋发读书,坚持学习,连考试都能经历过的人,还有什么不能承受的?通过傅雷 神似说 ,重神似而不在形似,言有尽而意无穷,详细讲述了翻译作品的神韵.二者的结合,将理论用于实践,进一步展示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和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的重要性.参考文献[1]傅敏.谈翻译[M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2]傅雷.傅雷全集[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3]罗新璋.翻译论集[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4]金梅.傅雷传[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5]宋学智.翻译文学经典的影响与接受[M ].长沙: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6]肖红,徐钧.试论傅雷的翻译观[J ].上海: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
大汉风神只此鲲--试论傅雷的翻译观
感受。”这一观 点,用 来 衡 量 当 今 的 文 学 翻 译 仍 有 相 当 的 价 值。它警告那些仅为商业赢利目的而不求译文质量的译者, 本着对原作和读者负责的态度,应当端正译风,不要任意地 歪曲,践踏艺术作品。
傅雷曾谦虚地说“:虽然我趣味比较广,治学比较杂,但 杂而不精,什么都是一知半解,不派正用。”[#]但只要对他的 翻译实践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他之所以能够深刻地理 解罗曼·罗兰作品,就是得益于他留法期间所积累的深厚的 西方文艺知识;也正是这四年遍游法国及周边国家的经历, 使他对巴氏作品中的场景人物描写,以及情景交融的片段读 来分外亲切,译来则格外妥帖传神。傅雷在译《约翰·克利斯 朵夫》这部以贝多芬一生为题材的传记体小说时,是边听音 乐,边研究音乐史,边译小说的。一次听贝多芬音乐时竟然 哭了起来,可见译者的情感已经完全融入了音乐和小说情节 中。在《贝多芬传》的译本后面,他还专文介绍了贝多芬的主 要作品。此时的傅雷已俨然一位音乐专家了。对于巴氏的 作品,他也深有体会:“像巴尔扎克那种工笔画,主人翁住的 屋子,不是先画一张草图,情节就不容易理解清楚。”
第+卷第!期 !"",年(月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0123.45216/27189:0;8<=(>.?823>?8:1?:@A8<8.1)
B.3C+5.C! DE0C!"",
!!!!!!!!!!!!!!!!!!!!!!!!!!!!!!!!!!!!!!!!!!!!!!!!!!!!!!!!!!!!!!!
大汉风神只此鲲
———试论傅雷的翻译观
魏 薇,刘晓云!
(南华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衡阳 (!%""%)
[摘 要] 傅雷是!"世纪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伟大翻译家。文章根据有关傅雷的各种第一手材料, 特别是依据傅雷通信留下的文字,深入傅雷的内心世界从神似与形似问题、译者的修养问题和翻译的语言问题三个方面全面 地阐述和理解傅雷的翻译观。
傅雷及其翻译思想
简述傅雷先生的主要翻译思想,并评述“形似”与“神似”的关系。
目录一、傅雷先生简介 (1)二、傅雷先生主要翻译思想 (1)三、“神似”与“形似”的关系 (2)四、参考文献 (3)一、傅雷先生简介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号怒庵,汉族,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幼年丧父,在母亲的严厉管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
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
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其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
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
1957年被打成“右派”,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
“文革”中因不堪忍受污辱,与夫人朱梅馥双双含冤自尽,实现了文格与人格的统一。
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
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高老头》《亚尔培·萨伐龙》《欧也妮·葛朗台》《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赛查·皮罗多盛衰记》《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哀兰德》《幻灭》《猫儿打球记》(译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
罗曼·罗兰4种:即《约翰·克利斯朵夫》及三名人传《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服尔德(现通译伏尔泰)4种:《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查第格》。
梅里美2种:《嘉尔曼》《高龙巴》。
莫罗阿3种:《服尔德传》《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
此外还译有苏卜的《夏洛外传》,杜哈曼的《文明》,丹纳的《艺术哲学》,英国罗素的《幸福之路》和牛顿的《英国绘画》等书。
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家书,辑录为《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傅雷和钱钟书的神似和化境说
傅雷的翻译观(神似论)
• • • • 重神似不重形似 神”与“形”的和谐 “神”与“形”的和谐源于译者的再创造 “神似”与“形似”的和谐体现了中西美学之精髓
Quotes: • “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 “愚对译事实看法甚简单,重神似不重形似。 • “任何艺术品都有一部分含蓄的东西,在文学上叫做言有 尽而意无穷,西方人所谓的between lines(弦外之音)”
钱钟书的翻译观(化境论)
• 化境说:钱先生“化境”论虽与傅雷“神似”说一脉相承, 却把后者推向了更高的高度 • 化境议论核心:一是“无痕”,二是“存味” • 化境是文学最高思想 • Quotes: • 融化百花以自成一味 • “钱公诸译• ----钱钟书的《千山鸟飞绝》英译版 • Thousands of mountains can’t hear the wings of the birds, Thousands of paths can’t find any footprints of the livings. A loney boat carries a grass raincape behind an old man, In the snowed river he alone fishes,fishes and fishes. • ----《千山鸟飞绝》的中文版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综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以美学为取向的翻译原则之优缺点
优点: • 文学翻译采用的是文学艺术手段,带有主体性、 创造性 缺点: • 不太适合用来指导非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 • 过分注重美学,也会偏离实质 例:例He wanted to learn, to know, to teach.他渴 望博学广闻,喜欢追根穷源,并且好为人师。 (译文过分意译,偏离原作思想,可改译为:他
以傅雷“神似说”解读老舍《考而不死是为神》
以傅雷“神似说”解读老舍《考而不死是为神》
傅雷是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有一个名为“神似说”的理论,即“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只是应该翻译出原文的文字,更要翻译出原文的思想,原文的文化,原文的气氛,原文的精神”。
这种理论在阅读老舍的《考而不死是为神》时有着很好的应用。
首先,这篇文章的原文是《Life depends on the liver》。
老舍将文字置于文章结尾,显然是对文章思想的一个强调。
这种思想在中国文化中颇具思想深度,又是老舍自己的一个心得感受,他的思想和精神需要通过翻译被传达和展示出来。
其次,《考而不死是为神》是老舍对生命诠释的一篇文章,展示了他对生命的独特看法。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仰仗一种虔诚的精神积淀,而不是仅仅追寻物质上的享受。
这种观点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为我们指明追求幸福的正确方向。
最后,则是老舍自己文学的特质。
老舍在《考而不死是为神》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让这篇文章更加具有文学性。
这对于翻译者来说更是一种挑战,需要将这种文学性和比喻语言化出来,同时保留原文的思想和精神。
浅谈傅雷的翻译观
浅谈傅雷的翻译观作者:杨晓敏周亚莉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04期【摘要】傅雷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翻译家,其在翻译理论方面造诣极深,翻译实践方面著作颇丰。
其深厚的中法双语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翻译学界的地位。
本文以巴尔扎克作品汉译为例,分析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策略,探究其翻译观。
【关键词】傅雷;翻译观;巴尔扎克【Abstract】Fu Lei, a well-known translator in literature, has always felt a deep involvement with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 His deep Sino French Bilingual Foundation and the excellent aesthetic ability of the literary works have laid a position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literary translation studi es. Taking Balzac’s books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analyzes concrete strategies used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explores his translation view.【Key words】Fu Lei; Translation view; Honoréde Balzac0 引言傅雷(1908-1996)是中国历史上艺术造诣深厚,博洽多闻的著名作家、艺术家、教育家、翻译家。
他以翻译法国文学作品而闻名,被誉为“中国一代译学之匠”。
在20世纪的翻译史上,在他孜孜不倦的翻译生涯中,他翻译了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多位大家的多部作品。
傅雷 “神似”
傅雷傅雷(1908.03.30 -1966.09.03),别名怒庵,上海人,一代翻译巨匠。
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
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
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
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
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琪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译作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
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也深受读者喜爱,多次再版,一百余万言的著述也收录于《傅雷文集》。
为表示对他著译的由衷礼赞,近年还出版多种插图珍藏本,如《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罗丹艺术论》《艺术哲学》和版画插图珍藏本《约翰·克里斯朵夫》。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1957年被打成“右派”,但仍坚持自己的立场。
“文革”中因受到迫害,不堪忍受污辱,1966年9月3日凌晨,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含冤自尽,实现了文格与人格的统一。
傅雷先生的翻译观体现在他的翻译态度和翻译理论两个方面。
(一)翻译态度傅雷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一代翻译大家,缘于他严肃严谨的译风和虚怀若谷的译德。
从“传神写照”解读傅雷的翻译“神似论”
从“传神写照”解读傅雷的翻译“神似论”张伟【摘要】从“神似”一词的源头“传神写照”的辩证和阐释上来看,傅雷的“神似论”是建立在绘画艺术主观审美感受基础上的一种翻译评论,实际上是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美学要求。
傅雷的翻译经验和主张反映了他的翻译实践与“传神写照”的理念不谋而舍,印证了艺术需以“形”写“神”,方能“形”、“神”兼备的必然规律。
%The origin of "spiritual resemblance" is "Chuan Shen Xie Zhao" (lifelike portrait). Fu's "spiritual resemblance theory" of translation is based on subjective aesthetic feeling in painting art and makes a higher aesthetic request to the translator. Fu's translation experience and thought show that his translation practice agrees with "Chuan Shen Xie Zhao" (lifelike portrait) and proves that "spiritual resemblance" is achieved by means of form resemblance.【期刊名称】《武陵学刊》【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3页(P124-126)【关键词】“神似论”;傅雷;“传神写照”;顾恺之【作者】张伟【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广东深圳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一“传神写照”的来源及影响“传神写照”最早见于《晋书》中《顾恺之传》:“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
傅雷的翻译思想
二.重译者
文学的对象既然以人为主,人生经验不丰富,就不 能充分体会一部作品的妙处。而人情世故是没有具 体知识可学的。所以我们除了专业修养,广泛涉猎 以外,还得训练我们观察、感受、想象的能力;平 时要深入生活,了解人,关心人,关心一切,才能 亦步亦趋地跟在伟大的作家后面,把他的心曲诉说 给读者听
------《傅雷论翻译》
译前阶段——
首先,傅雷强调要审慎选择原作。傅雷选择原作的标准 是:原作要与译者性格相近,气质相投,译者喜爱。 译中阶段——
以表达原作信息时,傅雷又提出在翻译中要“采用西洋 长句”,“创造中国语言,加多句法变化”,使中国读者体 会到异国文化的魅力。可见,傅雷提倡的再创造,既不是完 全保留“形式”的“欧化”语言,又不是独具“神韵”的 “归化”语言,而是两者的统一,即原作的神味与中国的流 利,和谐地融为一体。
翻译巨匠傅雷
1
简单介绍
2
主要作品
3
独特的翻译理论
4
创新的翻译风格
生平简介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一代翻译 巨匠,中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 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他几乎译遍法国 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 要作品,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 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20世纪60 年代初,因翻译巴尔扎克作品的卓越贡献,成为 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会员。
语言风格
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
一霎时,波尔多斟遍了,饭桌上大家提足精神,越来越开心。粗野疯狂 的笑声夹着各种野兽的叫声。博物院管事学巴黎街上的一种叫卖声,活像 猫儿叫春。立刻八个声音同时嚷起来:
“磨刀哇!磨刀哇!” “鸟栗子呕!” “卷饼 ,太太们,卷饼 !” “修锅子,补锅子!” “船上来的鲜鱼呕!鲜鱼呕!” “有旧衣服,旧金线,旧帽子卖 ?” “甜樱桃啊甜樱桃!” 最妙的是皮安训用鼻音哼的“修阳伞哇”! 几分钟之内,哗哩哗啦,沸沸扬扬,把人脑袋都胀破了。你一句,我一 句,无非是瞎说八道,像一出大杂耍。
浅论傅雷“神似说”的理论渊源及内涵
韵。东晋 画家顾恺之提 出了“ 以形写神 ” 的画理原则 : 四体 “
妍浊本无关于妙处 , 传神写 照正在 阿堵 中” 。为了达到传神
的 目的 , 恺 之 画 人 可 以 数 年 不 点 睛 , 定 要 等 到 把握 了人 顾 一 的 神 韵 才 下手 画 眼 睛 。从 此 , 国 画开 始 进 入 了它 颇 有 特 色 中 的追求神韵的时代。
要 : 雷 的 “ 似 说 ” 从 中 国传 统 画 论 到 译 论 的 一 次 成 功 转 换 。 其 理 论 内 涵 的 核 ・是 “ 为 我 傅 神 是 4 2 化
有 ”, 目标 是 “ 神 兼 备 ” 形 。凭 借 自己深 厚 的 艺 术 素 养 和 对 东 西 方 传 统 文 化 的深 入 了解 , 雷 以 自 己杰 出 的 傅
韵生动 , 中国画特别重视“ 故 神似 ” 。 在 中国译论体系 中, 关于 “ 神似” 的相关 翻译思 想 , 早 最 是矛盾在《 新文 学研究 者的 责任与努 力》 一文 中首先 提 出, 并在《 译文学书 方法 的讨论》 一文 中进行 了详尽 论述 ; 经 后 郭沫若 、 闻一多在论及诗歌 翻译时提 出译“ 神” 译“ 精 、 气势 ” 的问题 ; 八年后 , 陈西滢在 《 翻译 》 论 中又提 出“ 三似论 ” 形 ( 似、 意似、 神似) 13 ;9 3年 , 林语 堂在 《 翻译论》 中提出“ 达意传 神” 说。这 是“ 神似说” 在现代翻译史 上的源流。 二、 三十年代这 些观点影 响不 大的原 因 , 方面是表 述 一 上不够充分 , 不像傅 雷的《<高老头 >重译 本序》 意立言 , 抒 自雄其说 ; 还有就 是那 时的翻译实践还不能提供足够的令 人 信服 的实例 。傅雷标 举 “ 似” 既充 分 申说 自己的 翻译 观 神 , 点, 又有 自己的大量译作 以资 印证 。 傅雷能够成功地 、 美地将 “ 完 神似 ” 画理论 运用 于文 绘 学 翻译 , 于 他 对 于 音 乐 、 塑 、 剧 、 画 等 一 切 属 于 感 性 源 雕 戏 绘 的艺术都有着 自己独 到的见解 与体会 , 尤其是绘 画 , 宾虹 黄 称许他 “ 研精画理” “ 、 尤多发人所未发 ” 。 傅 雷从 临画 的方 法推导 出翻译 的原理 , 把翻译从字句 的
试论傅雷的翻译理念_张晓梅
易事。连傅雷先生也不免感慨系之 : 再有以辞害意,或以意害辞的弊病了。”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政
“‘传神云云,谈何容易。’但这是翻译的 做到既合乎中国读者的时代语言,又能 法学院人文学院)
2009 年第 07 期 / 总第 225 期
117
立,对于建立科学的翻译理论体系具有 文字各有特色,各有无可模仿的优点,
[3]罗新璋. 读傅雷译品随感[A]. 郭
重要意义。自从傅雷先生提出文学翻译 各有无法补救的缺陷,同时又各有不可 著章. 翻译名家研究[C] . 武汉:湖北教
“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的标准以来,在翻 侵犯的戒律。中西文字的扦格,远过于 育出版社,1999.
首先是傅雷提出来的”。又说,“神似也 事。”“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
[11]魏 薇 ,刘 晓 云 . 大 汉 风 神 只 此
叫‘传神’,就是除了传意外,还要尽力 写作。那么原文的意义与精神,译文的 鲲—— —试论傅雷的翻译观[J] 南华大学
保持原作的神韵和丰姿。达到神似确非 流畅与完整,都可以兼筹并顾,不至于 学报,2006 ,(4).
译界有很大影响,译界对此各抒己见, 此,要求传神达意,铢两悉称,自非死抓
[4]傅雷. 傅雷文集书信卷[M] (上、
有褒有贬,意见不一。随着时间的推移, 字典,按照原文字句拼凑堆砌所能济 下). 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文学翻译实践的发展,争鸣的深入,傅 事。”傅雷先生主要强调了以下几点:
[5]金圣华. 等效翻译探索[M]. 北
FAZHAN·XUESHUZONGHENG
学术纵横
试论傅雷的翻译理念
□ 张晓梅
摘 要:傅雷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翻 要求。翻译文学作品达到了神似,译者 传达原作者的精神和风格,使译文读者
以傅雷“神似说”解读老舍《考而不死是为神》
以傅雷“神似说”解读老舍《考而不死是为神》1. 引言1.1 介绍傅雷“神似说”解读老舍《考而不死是为神》傅雷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他以独特的文学眼光和深刻的思考被世人所认可。
他关于文学作品的“神似说”备受关注。
傅雷在其文学评论中提出,文学作品之所以优秀并具有生命力,是因为它能够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思想和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使读者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共鸣,引起共鸣,并引起a联想和思考。
在傅雷的“神似说”中,他强调作品的内涵和思想要超越表面现象,深入到作者的灵魂深处,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意义。
对于老舍的作品《考而不死是为神》,傅雷也进行了深入解读,运用他的“神似说”理论,揭示了作品背后的哲学思考和作者的情感内核。
通过傅雷的独特视角和解读方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老舍作品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欣赏和领会这部经典之作。
2. 正文2.1 傅雷对老舍的解读傅雷认为老舍的作品《考而不死是为神》是一部关于生命与精神的探讨,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观。
他指出,老舍通过描述一个考试中不怕死的学生,试图探讨人们对生死的态度,以及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傅雷认为,《考而不死是为神》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考试而不怕死,而是在表达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傅雷认为老舍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与生俱来的精神力量,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重要性。
他强调,人应该有一种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不畏惧困难和挫折,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傅雷认为,《考而不死是为神》在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并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信念。
在他看来,老舍通过这部作品展示了生命的伟大和无穷的可能性,鼓舞人们不惧困难,勇敢前行。
2.2 傅雷提出的“神似说”"神似说”是傅雷在他的文学批评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
傅雷认为,文学作品的成功在于其能够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精准把握,而这种洞察和把握是通过作者与人生的亲密接触和深刻体验得来的。
论傅雷_神似_翻译理论的价值[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3期 1999年7月论傅雷“神似”翻译理论的价值田金平提要 本文阐述了傅雷的“神似论”及“神似”与“形似”的辩证关系,认为“神似”即“传神达意”,“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神似与形似应浑然一致,不能取一方而舍另一方;不能两全时,应不拘泥于字面,死于句下,略于形色而得神气,即不求貌同,正由神合。
如此,方能再现原文精髓,再创文学艺术于译文之中。
关键词 形似 神似 文学翻译“神似”,亦即“传神”,顾名思义,就是传达原文的精神,通过文字把字里行间的意蕴曲达以出。
《周易・说卦》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说及翻译,不妨套用这句话的格式:“神似者,妙语原文而为译者也。
”不同语言各有特色,有许多难以互译的地方,而翻译绝不是坐标似的“字当句对”,而是多层次的传神达意。
文学翻译尤其如此。
傅雷,一位毕生从事文学翻译创作的著名翻译家。
他视文学工作为崇高神圣的事业,不但把损害文学精品看作像歪曲真理一样严重,并且将介绍一部文学作品不能还原它本身,也认为难以容忍。
他深明文学翻译的甘苦,始终持着严谨、认真负责的翻译态度,他以自己的大量译作为印证,在严复的“信,达,雅”之外,另树一帜,标举“神似”,可谓我国翻译理论界的一个重大突破。
他切中了文学翻译的关键所在,把翻译从字句的推敲提到艺术的锤炼。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我国传统美学中“传神”这个重要观点,引入翻译理论,把对翻译理论的认识提到美学范畴,从而拓宽了翻译理论的研究领域,为后来翻译美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所以“神似”翻译观的提出,标志着几十年来我国翻译事业的巨大进步,翻译理论由一般化、抽象化走向专业化、具体化的开始。
客观地讲,傅雷的“神似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未尝不是对前人的成功经验,尤其是白话翻译30年来在传神方面所做努力的总结。
但傅雷没有停留在此不前,他的成绩在于他解释了为什么文学翻译应侧重于“神似”;他还详细阐述了达到“神似”译者必须具备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傅雷的“神似说”翻译观
作者:吴雨泽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1期
摘要:傅雷的“神似说”翻译观对我国现当代的文学翻译具有重要影响,该文通过对“神似说”的再解读,剖析傅雷翻译观的独特涵义,同时对傅雷对于译者艺术修养和翻译前准备的要求进行全面阐释,力图为当代文学翻译提供更好的借鉴。
关键词:傅雷;神似说;艺术修养;翻译
作者简介:吴雨泽(1991-),男,江苏徐州人,山东大学文学院中文专业。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1--01
傅雷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以翻译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巴尔扎克、梅里美等的文学作品著称。
他用毕生心血翻译了33部文学作品,凝结成了长达15卷、共500余万字的《傅雷译文集》,是中国现代翻译史上的一座高峰。
傅雷先生有着广博的学识、严谨的作风和极高的艺术修养,在以流畅传神的翻译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的同时,他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形成的认识和经验,也是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研究傅雷的“神似说”翻译观,对于当今文学翻译乃至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神似”与“形似”
在东西方的翻译理念中,“忠实”一直都是核心标准。
西方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就认为忠实的译者必定是逐字翻译。
中国翻译家从古代的支谦、玄奘,近代的严复,到现代的鲁迅、陈西滢,当代的钱锺书、王佐良都对翻译的“忠实”发表过自己的见解。
上世纪中叶,傅雷则别具一格地提出了“神似说”的翻译观念。
傅雷在1951年《重译本序》中开篇即说:“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要求传神达意,铢两悉称,自非死抓字典,按照原文句法拼凑堆砌所能济事。
”在1963年致罗新璋的复信中再次明确提到:“愚对译事实看法甚简单,重神似而不重形似。
”这里的“形似”大约指保留原作的形式,包括词语、体裁、句型和修辞手段等;而“神似”则更强调译出原作的神韵,不仅达意,而且传神,还要传达出隐含意义。
可见,傅雷看到中国语言文字与西方的不同,也注意到东西方民族文化、风俗信仰、思维方式、修辞习惯、社会背景、美学原则等诸多差异,因此认为,翻译文学作品不能单纯以字词
的翻译堆砌,而应当以内涵为中心,用本国文字表现出原作的精神、内蕴和气质。
这里的“神似”,就在翻译中包含了超出形式美之外的高层次的、深度的审美活动。
傅雷提出,要达到“神似”应当将翻译当做译者自己的中文写作,是译者的再创造:“译书的标准应该是这样,假设原作者是精通中国语文的,译本就是他使用中文完成的创作。
”如在翻译《高老头》中伏脱冷对拉斯蒂涅克表示好感而称之为一只小猫时,傅雷先是翻译为“一头猫”,经过两次修改定为“猫咪”,以增加亲昵之意。
然而,傅雷重神似的观点并不意味着置形似于不顾,更非主张只求神似,而是强调不能死板地翻译字词,而要如地道的中文般流畅生动。
他说:“倘若认为译文标准不应当如是平易,则不妨假定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
那么原文的意义与精神,译文的流畅与完整,都可以兼筹并顾,不至于再有以辞害意,或以意害辞的弊病了。
”可见,“以辞害意”和“以意害辞”都是傅雷极力避免的,他的翻译是追求形似和神似的兼顾,但往往二者无法两全,这时就需要侧重神似而不能拘泥于字句。
由此看来,傅雷的“神似说”实际上是追求形似和神似的和谐统一,同时提醒译者将原作的风貌和气质表现出来是翻译的关键所在。
其实,这种“神似说”目的仍是忠实于原作的精神气质,使读者更好地领略到原作的韵味。
二、译者的艺术修养和翻译的准备
为了达到“神似”的境地,傅雷对于译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翻译前的准备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傅雷自己是一个艺术修养极高的人。
同时,他认为译者也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他说:“译事虽近舌人,要以艺术修养为根本:无敏感之心灵,无热烈之同情,无适当之鉴赏能力,无相当之社会经验,无充分之常识,势难彻底理解原作,即或理解,亦未为能深切领悟。
”由此可见,翻译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中文译者必须很好地掌握辩证的翻译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才能将原作的气质神韵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也才能真正实现“再创造”。
傅雷认为,作品的选择不可随意,译者选择作品应持十分慎重的态度。
他在1957年的《翻译经验点滴》中把选择原则比作交朋友,并真诚地告诫译者:“译书要认清自己的所短所长,不善于说理的人不必勉强译理论书,不会做诗的人千万不要译诗,弄得诗意全无,连散文都不像,用哈哈镜介绍作品,无异自甘作文艺的罪人。
”这种选择作品的审慎态度,体现了他对自己文学趣味和翻译水平的清醒认识,更体现了对原作、对读者认真负责的态度。
在此基础上,译者还应当足够地、透彻地理解原作,才能动笔翻译。
傅雷接着交朋友的比喻说:“即使对一见如故的朋友,也非一朝一夕所能真切了解。
想译一部喜欢的作品要读到四
遍五遍,才能把情节、故事记得烂熟,分析彻底,人物历历如在目前,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也能慢慢咂摸出来。
”傅雷常常过几个月就对之前的翻译不满意,《老实人》他前后改过八遍,仍然谦虚地说“原作的精神究竟传出多少还是没有把握”。
如巴尔扎克提到伏盖公寓时,为了达到强烈的效果,故意用押韵的方式来写:“Elle pue le s ervice,l’office,l’hospic”。
傅雷起初以为“它教你想起杯盘狼藉收拾饭桌的气息,医院的气息”,后来改为“那是刚吃过饭的饭厅味道,救济院味道”,最后定为“那是刚吃过饭的饭厅的气味,酒菜和碗盏的气味,救济院的气味”,不但译出原意,也传达了语尾同声的韵味。
傅雷一生追求完美,他的“神似说”翻译观实际上是追求形似和神似的和谐统一,正确处理了文学翻译的主次矛盾。
同时也是对严复以来“信、达、雅”的翻译观念的创新和突破,因此,在中国现当代翻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如今,翻译市场萧条,为数不多的翻译作品中大多也质量堪忧。
傅雷对译者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要求、对选择翻译作品的审慎态度和对自己翻译作品的谦虚与反思,也是对当下为了商业盈利目的而不负责任、信手翻译了事的译者的反讽。
参考文献:
[1]傅雷.傅雷文集·书信卷[M](上、下).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2]傅雷.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论文集[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3]怒安.傅雷谈翻译[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