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达究竟解构了什么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第5期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l,2001第38卷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Vol.38 (总143期)(Philosophy,Hu mani ties and Social Sciences)General,l143 #德里达研究#
德里达究竟解构了什么?X
刘成富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210093)
摘要:德里达的/解构主义0和/文字学0理论,是20世纪后期整个西方后结构主义思潮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颠覆了以/逻格斯中心主义0、/语音中心主义0为别名的西方理性主义。
通过解构言语与文字的关系、文本的传统意义以及哲学与文学之间的等级概念,德里达实际上
为我们解构了亘古如斯的西方传统哲学,即/在场的形而上学0。
关键词:文字学;解构
中图分类号:B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278(2001)05-0038-04
一、三大解构
首先,德里达解构了文字与言语的传统关系。德里达的/文字学0理论是法国20世纪后期的主要文化思潮之一,同时也是整个西方后结构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理论波及了哲学、文学、艺术和神学等诸多领域,是一种反理性主义哲学的继续和发展。从哲学思潮的演变过程来看,卢梭、黑格尔、尼采、弗洛伊德、胡塞尔、海德格尔、列维#施特劳斯、巴塔伊、阿尔陀等都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相比较而言,萨特和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对他的/哲学文学化0和/文学哲学化0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最为直接。就语言的批判方面,对他影响最大的则是尼采。文字先于哲学和一切观念形态的观点,在5论文字学6里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5论文字学6是一部公认的解构主义经典之作。/文字学0,顾名思义,是一门关于/字符0的/科学0,即不考虑具体语言和文字系统,而是仅仅针对文字和书写符号的形状进行的一种探究,说白了,就是/白纸黑字学0。德里达认为,西方文化对文字的压抑由来已久。在5论文字学6的第一章/书的终结和文字的开始0里,德里达使用了尼采的半句话作为题记/苏格拉底没有写作0。接着,他大量引证了西方自古希腊以来以言语压制文字的种种现象,如柏拉图称文字是小孩子的发明;又如在5解释篇6里,亚里士多德把口语视为内心感受的表征,而把书面语则当作口语的表征等等。德里达说,这种思想就是/逻格斯中心主义0,即/语音中心主义0。在/逻格斯中心主义0的时代,文字在西方始终受到严重的排斥,被视为媒介的媒介,而且总是处在意义的外围。德里达还发现,好的文字总是能够按其本然被
X收稿日期:1999-10-20
作者简介:刘成富(1962-),男,江苏扬州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历史文化学博士。
读者所理解,而且理解总是发生在一个永恒的/现在时0的框框里。这个框框,简单地说,就是/书0。/书0的概念与/文字0的概念不同,它如同神学和/逻格斯中心主义0的一把百科全书式的保护伞,是用来防范文字的堕落和防止普遍意义上的差异的发生。在5论文字学6里,德里达对索绪尔的语言观持了一种排斥的态度,理由很简单,因为5普通语言学教程6本身就是一本用文字写成的书,文字既不是语言的/形相0,也不是符号的符号,相反,/符号0、/表征0、/媒介0、/语言0等一系列概念都能够在文字的机制里得到一定的体现。德里达研究/文字学0的动机,就是要扫清/逻格斯中心主义0所设置的重重障碍,把强加于文字的束缚和框框移走,把文字与言语的传统关系给颠倒过来,给/文字0一个自由游戏的广阔空间。他认为,如果一切符号归结于一个符号,如/符号的符号0意味着文字,那么,文字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语言的本源。文字虽然被/逻格斯中心主义0和/语音中心主义0排斥在语言的边界之外,但从来没有断绝与语言之间的密切联系。从本质上来说,/逻格斯中心主义0确实是一种/语音中心主义0,因为它轻/文字0重/言语0,把/逻格斯0视为普遍真理之源,把逻格斯的/在场0当作一切真理、本质、本源的象征,把语言看成是进行交流、叙述与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把文字仅仅理解为语言的一种特殊的、派生的、辅助的形式或一种/外在性0的成分。通过把文字视为语音的前提、语言的本源以及/在场0可能的基础,德里达实际上把语言与文字的/不平等0关系破天荒地颠倒了过来。
其次,德里达解构了文本的传统意义。在/互文性0理论方面,他与/原样派0罗兰#巴特、索莱尔斯、福柯等人的观点有许多相似之处。所谓/互文性0,就是任何文本都处在好几个文本的结合部,它既是复读,也是强调、浓缩、位移和深化。1969年,德里达在5评论6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5播撒6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曾用/这个文本0指代他自己的评论,用/那个文本0指代索莱尔斯的小说,这种指代其实是很有创意的。作者没有把自己的评论视为一篇从外部进行分析的文章,而是把它当作索莱尔斯小说的一个没有发表的组成部分。德里达对/互文性0的强调,实际上就是对文本多义性的强调。在德里达的眼里,任何文本都出自另一些文本,即使作者没有参照过先前的作品,他的作品仍然与其他文本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文本既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所有时代的产物,它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对其他文本进行积分式的破坏行动,而且文本与文本之间的相互渗透不仅能够使一连串的作品复活,使它们相互交叉,而且能够使它们在一个普及本里走到极限意义的外围。在评论索莱尔斯的5戏剧6结构时,德里达曾强调,任何文本都具有开放式的框架,都具有断断续续的场景和不同程度的虚幻现实,索莱尔斯的作品是多元的、多声部的、不确定的和流动的。德里达十分注重文本意义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在他的眼里,文本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自足的实体,因为自人类历史以来,一直有一本/大书0的在场和重复,虽然重复的和再现的是一本书,但在重复和再现的过程中,这本/大书0却又能化为形形色色的、无数的/小书0。这些/小书0既是在场的那本/大书0的实证和化身,同时又是它的确证和支撑,因为任何文本都是在与其他文本的关联中获得可能具有的意义。通常,它置身于众多文本的语境之中,是其他文本的回声、重复或一定程度的位移。德里达把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看作是意义的无穷增生过程。既然原义或意义的本源根本无法找到,文本可能具有的意义也就根本无法穷尽,而且在这个增生的过程中,意义的本源会迷失,文本所指的终极意义也会不复存在。所谓的中心、本质、本源,一切的一切实际上都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之中。显然,德里达对/互文性0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