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管理课件
妊娠期血小板的变化
妊娠期血小板计数随孕周 增加有逐渐下降趋势,但 功能增强。
妊娠期血小板变化
孕期间血小板计数随孕周增加逐渐下降。
01
妊娠期血小板功能变化
02
妊娠期血小板功能增强以维持止血。
03
产后1-2周血小板计数多恢复正常。
妊娠合并ITP的影响
01
02
对母体的影响
对胎儿及新生儿影响
妊娠合并ITP患者血计数减少的诊断
至少连续 2 次血常规检查 示血小板计数减少。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血小板减 少
须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肿 瘤浸润等所致继发性血小板 减少。
特殊实验室检查
骨髓检查、血小板相关抗体 检测等有助于诊断。
须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
01 需要除外由自身免疫性 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
2024原发免疫性血小板 减少症妊娠期管理
疾病概述与影响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定义 ITP在妊娠期的诊断要点 ITP患者妊娠管理
疾病概述与影响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的生物活性
血小板由骨髓巨核细胞产生 ,具有止血和免疫调节功能 。
血小板的生命周期
血小板在血液中循环约714天,衰老的血小板在脾 脏中被清除。
风险告知
出血风险告知
01 妊娠合并ITP有出血风险, 需行高危妊娠保健。
血小板减少风险告知
02 孕期血小板有进一步减少 的风险,需定期监测。
新生儿风险告知
03 新生儿可能发生血小板减 少症,严重者有颅内出血 风险。
治疗方法
一线治疗
首选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 射免疫球蛋白。
二线治疗
可考虑糖皮质激素联合 IVIg或使用rhTPO。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课件课件
治疗:产科处理
孕早期:终止妊娠
孕中晚期:根据母体病情进展及胎儿情况综合决定
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
病情危重者以挽救母体为原则尽早结束妊娠。
第20页,幻灯片共30页
三、非妊娠特异性血小板减 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又称特发性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最常见的血小板 减少性疾病;女性多见;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
三联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96%
微血管溶血性贫血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50%
五联征:三联征 +发热+肾衰竭
第17页,幻灯片共30页
三、非妊娠特异性血小板减 少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溶血性尿毒征综
合征(TTP-HUS) 症状与体征
血小板减少:各种部位及不同程度的出血; 微血管溶血:贫血、黄疸、外周RBC碎片 微血栓:多脏器损伤(肾功能衰竭、CNS异常等) 发 热:中度以上发热
第27页,幻灯片共30页
三、非妊娠特异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
妊娠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400mg/Kg.d×5~7d; 脾切除:激素治疗无效、严重出血、 pt< 10×109/L,可在妊娠3 ~6月行脾切除术; 输血小板:严重出血、 pt<10×109/L或分娩时应
第4页,幻灯片共30页
二、妊娠特异性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血小板减少症( 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 发生率:占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 70%~80% ;围生
期的发生率为 5%。
发生的机制: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血液高凝状态及胎盘对血小 板的收集利用的损耗增加,无血小板质的改变,凝血因子活性水 平及数量正常.
孕早期:终止妊娠
孕中晚期:根据母体病情进展及胎儿情况综合决定
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
病情危重者以挽救母体为原则尽早结束妊娠。
第20页,幻灯片共30页
三、非妊娠特异性血小板减 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又称特发性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上最常见的血小板 减少性疾病;女性多见;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
三联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96%
微血管溶血性贫血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50%
五联征:三联征 +发热+肾衰竭
第17页,幻灯片共30页
三、非妊娠特异性血小板减 少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溶血性尿毒征综
合征(TTP-HUS) 症状与体征
血小板减少:各种部位及不同程度的出血; 微血管溶血:贫血、黄疸、外周RBC碎片 微血栓:多脏器损伤(肾功能衰竭、CNS异常等) 发 热:中度以上发热
第27页,幻灯片共30页
三、非妊娠特异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
妊娠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400mg/Kg.d×5~7d; 脾切除:激素治疗无效、严重出血、 pt< 10×109/L,可在妊娠3 ~6月行脾切除术; 输血小板:严重出血、 pt<10×109/L或分娩时应
第4页,幻灯片共30页
二、妊娠特异性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血小板减少症( 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 发生率:占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 70%~80% ;围生
期的发生率为 5%。
发生的机制: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血液高凝状态及胎盘对血小 板的收集利用的损耗增加,无血小板质的改变,凝血因子活性水 平及数量正常.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PT课件
肝在血小板破坏中有类似脾的作用
4 遗传因素
HLA-DRW9及HLA-DQW3阳性与ITP密切相关 5 其他因素
可能与雌激素有关,有抑制血小板生成和增强单 核-巨噬细胞系统对与抗体结合的血小板的吞噬作 用。
完整版课件
27
临床表现
一、急性型 ㈠起病方式
80%以上在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 史,特别是病毒感染史。 ㈡出血 1.皮肤、粘膜出血 2.内脏出血 3.其他
④不引起胎儿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和出血;
⑤临床常无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 出血等出血表现。
完整版课件
16
3、PAT的鉴别诊断
❖ 3.1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为自身免疫性疫病,由于机体产生 了损害自身血小板的IgG抗体,已经证实 ITP患者的血小板存活期是正常人血小板存 活期的1/4~1/9,同时出现骨髓中巨核细 胞数量增多或正常,多伴有巨核细胞成熟 障碍,一般无脾肿大,激素治疗有效。目 前主要治疗措施有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 白、输血小板及脾切除等。
完整版课件
2
❖ 妊娠期的血液稀释造成相对的低氧血症, 可刺激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增加,加速红 细胞的生成,是正常妊娠时红细胞增加的 重要调节机制之一。
❖ 血浆纤维蛋白原比非孕期增加约50%,可 达4-6g/L,凝血因子 Ⅶ Ⅷ ⅨⅩ也增加。 同时,纤维蛋白溶酶原增加,纤溶活性降 低,妊娠期处于高凝状态。
❖ 发病率成人38/100万,急性型多见于儿童, 慢性型好发于40岁以下的女性,男女比例 为1:4。
完整版课件
23
病因与发病机制
1 感染 ①约80%急性ITP患者在发病前2周有上呼吸
道感染史; ②慢性ITP患者因感染而病情加重; ③抗病毒抗体滴度及IC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及
4 遗传因素
HLA-DRW9及HLA-DQW3阳性与ITP密切相关 5 其他因素
可能与雌激素有关,有抑制血小板生成和增强单 核-巨噬细胞系统对与抗体结合的血小板的吞噬作 用。
完整版课件
27
临床表现
一、急性型 ㈠起病方式
80%以上在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 史,特别是病毒感染史。 ㈡出血 1.皮肤、粘膜出血 2.内脏出血 3.其他
④不引起胎儿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和出血;
⑤临床常无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 出血等出血表现。
完整版课件
16
3、PAT的鉴别诊断
❖ 3.1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为自身免疫性疫病,由于机体产生 了损害自身血小板的IgG抗体,已经证实 ITP患者的血小板存活期是正常人血小板存 活期的1/4~1/9,同时出现骨髓中巨核细 胞数量增多或正常,多伴有巨核细胞成熟 障碍,一般无脾肿大,激素治疗有效。目 前主要治疗措施有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 白、输血小板及脾切除等。
完整版课件
2
❖ 妊娠期的血液稀释造成相对的低氧血症, 可刺激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增加,加速红 细胞的生成,是正常妊娠时红细胞增加的 重要调节机制之一。
❖ 血浆纤维蛋白原比非孕期增加约50%,可 达4-6g/L,凝血因子 Ⅶ Ⅷ ⅨⅩ也增加。 同时,纤维蛋白溶酶原增加,纤溶活性降 低,妊娠期处于高凝状态。
❖ 发病率成人38/100万,急性型多见于儿童, 慢性型好发于40岁以下的女性,男女比例 为1:4。
完整版课件
23
病因与发病机制
1 感染 ①约80%急性ITP患者在发病前2周有上呼吸
道感染史; ②慢性ITP患者因感染而病情加重; ③抗病毒抗体滴度及IC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及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PT课件
15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 血小板减少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也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SLE伴血小板减少发病机制与免疫因素、感染、药物有关 • SLE 导致的 PT 易引起胎盘血管功能障碍 • 妊娠与产后 SLE 可明显加重,表现为血细胞减少和狼疮皮疹 • 诊断主要依赖于自身抗体和 抗磷脂抗体等免疫学检测;
•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妊娠期发病第二高的血液系统疾病,仅次于妊娠期贫血。发病率占 妊娠期妇女7-12%。
• 轻度减少<100×109/L,中度<50×109/L,重度<20×109/L
3
• PT 危害: • 孕妇:凝血功能障碍、血尿、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 • 新生儿:继发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
•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1%)
营养不良或叶酸VitB12缺乏(<1%)
•
药物诱导血小板减少(<1%)
•
8
四 诊断
• (一)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
•
或称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 )
• 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 其发病可能与孕期女性生理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引起的血小板 相对性减少相关
该疾病是一个排除性诊断!
10
(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的血小板减少
• 重度子痫前期、HELLP 综合征
• 具有妊娠期其他多器官损害或全身性的临床表现 • 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血小板减少症 • 临床常通过血压、蛋白尿、PLT、肝肾功能、上消化 道症状、肝脏 B 超等作为主要鉴
别点。
16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 血小板减少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也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SLE伴血小板减少发病机制与免疫因素、感染、药物有关 • SLE 导致的 PT 易引起胎盘血管功能障碍 • 妊娠与产后 SLE 可明显加重,表现为血细胞减少和狼疮皮疹 • 诊断主要依赖于自身抗体和 抗磷脂抗体等免疫学检测;
•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妊娠期发病第二高的血液系统疾病,仅次于妊娠期贫血。发病率占 妊娠期妇女7-12%。
• 轻度减少<100×109/L,中度<50×109/L,重度<20×109/L
3
• PT 危害: • 孕妇:凝血功能障碍、血尿、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 • 新生儿:继发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
•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1%)
营养不良或叶酸VitB12缺乏(<1%)
•
药物诱导血小板减少(<1%)
•
8
四 诊断
• (一)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
•
或称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 )
• 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 其发病可能与孕期女性生理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引起的血小板 相对性减少相关
该疾病是一个排除性诊断!
10
(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的血小板减少
• 重度子痫前期、HELLP 综合征
• 具有妊娠期其他多器官损害或全身性的临床表现 • 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血小板减少症 • 临床常通过血压、蛋白尿、PLT、肝肾功能、上消化 道症状、肝脏 B 超等作为主要鉴
别点。
16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最新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教学讲义PPT课件
发生于妊娠中晚期 2.抗血小板抗体阴性,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正常,免疫
全套检验,骨髓象巨核细胞形态及数量无异常。 3.只发生于妊娠期,分娩后2-12周恢复正常。 4.不引起胎儿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和出血。 5.无临床症状,不随妊娠进展而加重。
PAT对母婴的危害
妊娠合并中到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孕妇流产以及 早产的几率均较正常人群高
9.产后血小板不能自行恢复
10.因部分抗血小板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胎儿 并发血小板减少症。(9-45%,一过性,1月后抗体消失血小
板恢复)
治疗方案
1.内科治疗
⑴ 皮质激素治疗:主要抑制网状内皮系统的 吞噬作用,减少抗体生成。常用泼尼松 1mg/kg/d。剂量递减至血小板维持在> 50×109/l,无出血的最低剂量。有效率70%。 25%的血小板可恢复正常,无副作用。
再障,药物性,遗传性
3.ITP出现在孕前或孕早期,血小板随孕周增加而进行性 降低,降低程度重,并伴随出现临床症状。
4.骨髓活检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高并伴有成熟障碍。
5.脾脏不大,凝血系列正常。
6.外周涂片可见增大的血小板及血小板碎片.
7.20-25%伴甲状腺功能异常
8.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
3.产后
① 妊娠期应用激素者继续治疗。
② 新生儿动态监测血小板
③ 孕期一直应用激素治疗的孕妇,新生儿接受 强的松2.5mg/2次/日,一周后减量。
④ 母乳中含血小板抗体,母乳喂养者应检测新 生儿血小板。
⑤ 对新生儿血小板<50×109/l着,建议头颅B超。
完
2005年版药典微生物限度 标准修订情况
⑵.免疫球蛋白 激素治疗无效者,可选用大 剂量免疫球蛋白,升板快。主要中和抗体, 阻断巨噬细胞减少清板率。使用400mg/kg/d. 可使2/3患者血小板升高并维持一个月。50% 达正常水平,停药后有反跳。
全套检验,骨髓象巨核细胞形态及数量无异常。 3.只发生于妊娠期,分娩后2-12周恢复正常。 4.不引起胎儿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和出血。 5.无临床症状,不随妊娠进展而加重。
PAT对母婴的危害
妊娠合并中到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孕妇流产以及 早产的几率均较正常人群高
9.产后血小板不能自行恢复
10.因部分抗血小板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胎儿 并发血小板减少症。(9-45%,一过性,1月后抗体消失血小
板恢复)
治疗方案
1.内科治疗
⑴ 皮质激素治疗:主要抑制网状内皮系统的 吞噬作用,减少抗体生成。常用泼尼松 1mg/kg/d。剂量递减至血小板维持在> 50×109/l,无出血的最低剂量。有效率70%。 25%的血小板可恢复正常,无副作用。
再障,药物性,遗传性
3.ITP出现在孕前或孕早期,血小板随孕周增加而进行性 降低,降低程度重,并伴随出现临床症状。
4.骨髓活检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高并伴有成熟障碍。
5.脾脏不大,凝血系列正常。
6.外周涂片可见增大的血小板及血小板碎片.
7.20-25%伴甲状腺功能异常
8.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
3.产后
① 妊娠期应用激素者继续治疗。
② 新生儿动态监测血小板
③ 孕期一直应用激素治疗的孕妇,新生儿接受 强的松2.5mg/2次/日,一周后减量。
④ 母乳中含血小板抗体,母乳喂养者应检测新 生儿血小板。
⑤ 对新生儿血小板<50×109/l着,建议头颅B超。
完
2005年版药典微生物限度 标准修订情况
⑵.免疫球蛋白 激素治疗无效者,可选用大 剂量免疫球蛋白,升板快。主要中和抗体, 阻断巨噬细胞减少清板率。使用400mg/kg/d. 可使2/3患者血小板升高并维持一个月。50% 达正常水平,停药后有反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课件
4
血小板减少症是妊娠常见的合并症,可 由多种内外科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引起,不 同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其母儿预后及死 亡率相差很大【1】。国外文献报道妊娠合并 血小板减少的总发生率约7.6%【2】,其中最 主要原因是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3】, 其次为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TTP,巨幼红细胞 贫血,再障,脾亢,白血病等。
完整版课件
2
❖ 妊娠期的血液稀释造成相对的低氧血症, 可刺激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增加,加速红 细胞的生成,是正常妊娠时红细胞增加的 重要调节机制之一。
❖ 血浆纤维蛋白原比非孕期增加约50%,可 达4-6g/L,凝血因子 Ⅶ Ⅷ ⅨⅩ也增加。 同时,纤维蛋白溶酶原增加,纤溶活性降 低,妊娠期处于高凝状态。
完整版课件
12
Morikawa等报道[4],双胎及三胞胎的 孕妇在妊娠晚期出现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 分娩后迅速上升,其中多胎妊娠的孕妇比 单胎的孕妇更容易发生妊娠期血小板减少 症,从侧面说明妊娠晚期胎盘循环对血小 板收集和利用增多可能是PAT的发病原因。
完整版课件
13
ITP、HELLP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完整版课件
10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特点
①抗血小板抗体阴性; ②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正常; ③只发生于妊娠期间,多于妊娠中晚期发
病,血小板减少的程度轻,国外文献报道 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多>80×109/L; ④无明显出血表现及病史; ⑤产后血小板于2-12周恢复正常; ⑥胎儿及新生儿多不发生血小板减少及出血。
完整版课件
11
1、PAT的发病机制
❖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 多数认为是正常妊娠的一种生理现象,无病理原
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血小板生成减少、凝血系 统紊乱,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无改变,为一过性自 限性的生理过程; ❖ 可能与妊娠期生理性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血 液处于高凝状态损耗增加、胎盘循环中血小板的 收集和利用增多,导致血小板相对减少等原因有 关。
①妊娠期无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妊娠期首次发现血 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水平<100×109/L,多发生于 妊娠中晚期;
②抗血小板抗体阴性,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正常, 免疫全套检测、抗核抗体、狼疮全套检测阴性, 骨髓象巨核细胞形态及数量无异常;
③血小板减少只发生在妊娠期,分娩后血小板恢复 正常;
完整版课件
15
④不引起胎儿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和出血;
⑤临床常无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 出血等出血表现。
完整版课件
16
3、PAT的鉴别诊断
❖ 3.1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为自身免疫性疫病,由于机体产生 了损害自身血小板的IgG抗体,已经证实 ITP患者的血小板存活期是正常人血小板存 活期的1/4~1/9,同时出现骨髓中巨核细 胞数量增多或正常,多伴有巨核细胞成熟 障碍,一般无脾肿大,激素治疗有效。目 前主要治疗措施有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 白、输血小板及脾切除等。
完整版课件
8
血小板产生障碍
❖ 骨髓抑制
药物诱发
再生障碍性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感染(如细小病毒B19)
骨髓浸润
恶性血液病
非恶性血液病
严重的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
完整版课件
9
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regnancy associated,thrombocytopenia,PAT)也就是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又称为良性妊娠期 血小板减少,指的是妊娠前无血小板减少的病 史,妊娠期首次发现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 (<100×109/L)。
完整版课件
5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 血小板破坏或消耗 ❖ 血小板在脾中滞留过多 ❖ 骨髓血小板生成障碍
完整版课件
6
血小板消耗或破坏
❖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 ❖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原发性 继发性
抗磷脂综合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结缔组织疾病 药物诱发 HIV-关联 其他病毒感染(如EB病毒) 淋巴瘤 非免疫性
❖ 血小板可轻度减少,但其形态及功能不受 影响,与血液稀释有关。
完整版课件
3
❖ 正常妊娠期血小板计数是否变化存在争议, 一些研究表明妊娠对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影响, 也有研究提示,孕晚期血小板计数轻度降低。 从临床实际来看,任何血小板计数低于 100×109/L的孕妇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临床 及实验室检查,如果血小板计数快速降低, 血小板计数在100×109/L~ 150×109/L之 间的孕妇也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检查。
完整版课件
17
PAT及ITP的鉴别诊断
完整版课件
18
❖ 3.2 HELLP综合征
HELLP综合征是子痫前期的严重并发 症,以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为特 点,典型表现为乏力、右上腹不适或疼痛。 发病机制为血管痉挛收缩引起血管内皮细 胞缺血、缺氧,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通透 性增加,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血容量 减少,血液浓缩,血液粘滞性增加, PGI2/TXA2比值下降,引起血小板聚集和粘 附增加,从而使血小板相对消耗增加,血 小板减少。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
完整版课件
1
正常妊娠血液系统的生理变化情况
❖ 正常妊娠时血液系统的生理变化特点是血容量的 增加和血浆与红细胞的增加不成比例,发生血液 稀释现象。血容量的增加从早孕开始,到妊娠中 期增加最快,一直到妊娠32-34周达到高峰,此后 增加速度缓慢,但维持在一定的高度,直至妊娠 足月。分娩结束后,大量血从子宫进入到体循环 中,以及组织间液的回吸收,血容量明显回升, 分娩72小时后逐渐下降,分娩后6周恢复正常。 妊娠期间,血容量增加50%,约1500ml。血浆的 增加多于红细胞的增加,约1000ml,红细胞约增 加500ml。
❖ ITP患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数量 下降、血小板生存期缩短、血小板易破坏;
❖ HELLP综合征主要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 血小板粘附和聚集,从而增加血小板消耗, 使血小板减少,同时凝血系统被激活,凝 血因子被消耗。
完整版课件
14
2、PAT的诊断
PAT的诊断为排除性诊断,排除内外科疾病,以及 药物、实验室误差引起的假性血小板减少。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子痫前期或HELLP综合征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 大血管畸形
完整版课件
7
❖ 脾肿大
脾脏“扣押”
❖ 静脉高压
❖ 肝脏疾病
❖ 门静脉或肝静脉栓塞
❖ 骨髓增生紊乱
❖ 淋巴增生紊乱
❖ 蓄积性疾病(如戈谢病)
❖ 感染(如热带脾肿大或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