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下)血肿讲解学习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PPT幻灯片课件
10
硬膜下血肿的分类 :
1、急性期:3天以内;
2、亚急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天—3周;
分类:早中晚三期
3、慢性期:3周以上。
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如头痛、呕吐、视乳头 水肿,意识障碍等。
2
2、硬膜下血肿(SDH)
形成机制
减速性损伤,头颅在快速运动中受阻,发生在着力点对侧称为对冲 伤,约半数合并脑实质的挫裂伤. 血液聚集在硬膜下间隙形成较广泛血肿,可覆盖整个大脑半球表
面、扩展至半球间裂沿大脑镰分布,但不能超越中线至对侧
!
60%
! 出血来源多为桥静脉或皮质小静脉。桥静脉是链接大脑浅静脉和
年龄不同的硬膜下血肿病人,其临床表现可各有特点。青壮年由 于血肿的压迫,使脑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引起脑水肿,产生颅高 压症状。而老年患者,因脑萎缩颅内间隙相对增大,颅高压症状 相对较轻。动脉硬化患者,容易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
11
硬膜外血肿好发于什么部位及原因:
由于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致硬膜外血肿占3/4,其次是损伤静脉 窦、板障静脉、导静脉而导致血肿。因此可根据骨折线通过脑膜 血管和静脉窦的部位来判断血肿部位。故此,硬膜外血肿最好发 部位为颞顶区,其次为额顶矢状窦旁,可单侧或双侧,多为单发, 多发者少见。
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鉴别
5月19日CT室阅片学习
1
一、形成机制不同
1、硬膜外血肿(EDH)
形成机制 颅骨骨折(90%)致脑膜中动脉(71%-80%)或前动脉破裂出血, 少数者系静脉窦或静脉破裂所致。 血液聚集在硬膜外间隙形成局限性血肿,一般不超过颅缝,但 可越过中线。
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
主讲:滨州医学院外科学教研室徐军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脑损伤脑震荡原发性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硬膜外血肿继发性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颅内血肿急性血肿(3日内)亚急性(3日到3周内)慢性血肿(超过3周)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按时间分颅内血肿按部位分按部位分一.急性硬膜外血肿出血位置:颅骨与硬脑膜之间来源:脑膜中动脉(最常见)、静脉窦破裂、颅骨骨折脑膜中静脉、颅骨板障静脉、导血管损伤脑膜前动脉和筛动脉。
部位:颞区74.6%额顶11.9%颞顶 5.8%少见部位:额部,顶部,后颅窝及枕部硬膜外血肿分布急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a、原发伤轻,无原发昏迷,血肿形成逐渐昏迷。
b、原发伤重,先昏迷,然后有中间清醒期,再次昏迷为典型表现。
c、原发伤严重,持续进行性昏迷。
2、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及血压升高,呼吸和脉搏减慢等生命体征变化(两慢一高——库欣反应)急性硬膜外血肿临床表现3、瞳孔变化早期动眼神经刺激,缩小,反应迟钝晚期动眼神经麻痹,散大,反应消失4、神经系统体征:局灶神经功能障碍、脑疝时锥体束征、病理征阳性。
急性硬膜外血肿诊断1、外伤史a、直接暴力及头皮损伤b、骨折线走行2、诊断:颅脑CT检查发现颅骨内板与硬脑膜间有双凸镜形或弓形高密度影,了解脑室受压、中线移位、有无合并脑挫裂伤、脑水肿及血肿定位、计算血肿量。
治疗1.手术治疗适应证: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CT扫描提示明显脑室受压的硬脑膜外血肿;血肿量小脑幕上大于30ml、颞区大于20ml、幕下大于10ml及压迫大静脉窦而引起颅内高压的血肿;中线结构移位大于1cm;颞叶血肿(大于20ml)因易脑疝、硬膜外血肿难以吸收要放宽指征。
手术方法:血肿清除术;紧急情况下的颅骨钻孔探查术。
治疗2.非手术治疗:伤后无明显意识障碍,病情稳定,血肿量小脑幕上小于30ml、颞区小于20ml、幕下小于10ml及中线结构移位小于1cm,严密观察下药物保守治疗。
硬膜下血肿讲解学习
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病因病理】1.硬膜下血肿发生在硬膜下腔,是颅内血肿中最常见,约占50% —60%,根据血肿出现症状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
2.大多数血肿主要来源于脑皮质挫裂伤灶中的静脉和动脉受损伤出血而致的,常常发生在外伤着力部位以及对冲部位的颅骨骨折致脑表面的动脉或静脉破裂而形成硬膜下血肿。
另一出血来源是脑表面的桥静脉,即脑表面浅静脉回流至静脉窦处被撕裂而形成硬膜下血肿,此类血肿多不伴有脑挫裂伤,仅为单纯性血肿,但血肿较广泛地覆盖于大脑半球表面。
3.血肿形成时多为新鲜血液或柔软血凝块,3天内逐渐变成硬凝块并与脑膜粘着,2周内凝块逐渐液化,肉芽组织逐渐长入脑膜粘着面,逐步机化,其硬膜粘着面形成血肿外膜,蛛网膜粘着面形成血肿内膜,内外膜将血肿包裹。
【临床表现】硬膜下血肿以急性及亚急性较多见,且经常合并严重脑挫裂伤。
因此常有严重意识障碍、昏迷加深或清醒后昏迷、单侧瞳孔散大和其他脑压迫症状。
并发脑疝时可出现生命机能衰竭的症状。
【影像学表现】1.CT表现:CT检查是硬膜下血肿首选检查方法。
在CT平扫上,血肿的密度直接与血红蛋白含量有关。
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伤后血肿多呈新鲜血液或软血凝块,3天内血液凝固,血浆吸收,血红蛋白浓缩。
因此,此期均有典型CT表现,主要特点是颅骨内板下出现新月形高密度影,CT值可高达70HU—80HU,体积大,也可以表现为双凸形高密度影。
部分可为混杂密度影,有的可出现液-液平面,即高密度血凝块沉于血肿下部或溶血后含铁血红蛋白下沉所致。
在慢性期和亚急性后期,由于血红蛋白的溶解和吸收,血肿密度随时间逐渐减低,伤后1周-2周变为等密度,伤后1个月变为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脑表面的小血管增强而使密度血肿衬托更为清楚,4h—6h后延迟扫描,约40%患者血肿边缘出观点状或线状强化,为包膜或血肿相邻脑表面充血强化所致,从而显示血肿轮廓。
无论急性期/亚急性还是慢性期的硬膜下血肿,均伴有脑挫裂伤或脑水肿,在CT片上均有占位效应。
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
1.常见原因
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由直接打击头部引起,主要见于接触类体育运动。
硬膜下血肿是覆盖大脑的外层(硬脑膜)和中间层(蛛网膜)之间出血,而硬膜外血肿是覆盖大脑的外层(硬脑膜)和颅骨之间的出血。
2.识别方法
硬膜外血肿的运动员通常经历意识水平降低和剧烈的头痛。
在一个变化不定的清醒期之后,意识水平迅速下降。
硬膜下血肿或颅内出血将导致意识丧失,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神智。
可能发生明显的呕吐、癫痫和偏瘫。
两边瞳孔常常大小不一而且扩大。
3.治疗方法
出现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症状的运动员应立即暂停比赛,并被送至医院急救室。
注意,初次打击头部造成的出血或脑创伤通常并不严重。
4.重返体育运动
因为症状根据损伤程度不同而有巨大的差别,所以还没有针对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的运动员何时重返体育运动的固定标准。
每个事件都必须单独评估。
这就是说,许多轻度脑血肿的运动员在受伤几周后便可重返体育运动,其他脑血肿受伤者则需要等待更漫长的时间。
硬膜下出血及硬膜外出血区别课件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颅内 压、控制血压和预防感染等措 施,以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的发生。
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可能 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以清除血 肿并降低颅内压。
两者治疗的异同点
01
02
03
04
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的治 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异同点。
相同点在于两者都需要降低颅 内压、控制血压和预防感染等
05
硬膜下出血与硬膜外出血 的治疗
硬膜下出血的治疗
硬膜下出血的治疗通常需要紧急 手术,以清除血肿并降低颅内压
。
手术方法包括开颅手术和微创穿 刺引流手术,具体手术方式应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
选择。
手术后,患者需要在ICU进行密 切监测,以确保颅内压稳定和生
命体征平稳。
硬膜外出血的治疗
硬膜外出血的治疗通常包括药 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两者症状的鉴别要点
01
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的症状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头痛、呕吐、视 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以及意识障碍等。
02
鉴别要点在于硬膜下出血通常会出现瞳孔散大、动眼神经受压等症状 ,而硬膜外出血则会出现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03
此外,硬膜下出血通常会导致较严重的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而 硬膜外出血则较少出现这些症状。
不同点
硬膜下出血主要由脑血管疾病或脑肿瘤引起,而硬膜外出血主要由颅骨骨折或 手术并发症引起。
03
硬膜下出血与硬膜外出血 的症状
硬膜下出血的症状
硬膜下出血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呕 吐、视乳头水肿等,这些症状可能会 在头部外伤后立即出现。
可能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从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到深昏迷 ,甚至出现去皮质状态。
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培训课件
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
28
• 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
• 即首次CT扫描时无明显影像异常,但在相 隔几小时甚至十多天之后再次CT扫描时, 才发现血肿,原因可能是患者头部外伤时 存在硬脑膜的出血源,但因伤后脑组织水 肿、其他与此形成的血肿及某些引起颅内 压增高的因素,形成了填塞效应而对出血 源有压迫作用。但后来采用过度换气、强 力脱水、控制脑脊液漏、清除颅内血肿及 手术减压等措施,或因全身性低血压的影 响使颅内高压迅速降低,突然失去了填塞 效应,故而造成硬脑膜自颅骨剥离,遂引 起迟发性硬脑膜外血肿。
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
9
• 硬膜外血肿形成机制:
• 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 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 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出血。血液积聚 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在硬脑膜与颅骨分 离过程中,可又撕破一些小血管,使血肿 更加增大。由于颅盖部的硬脑膜与颅骨附 着较松,易于分离,颅底部硬脑膜与颅骨 附着较紧,所以硬脑膜外血肿一般多见于 颅盖部。
增高症状明显,其最典型的症状是受伤后
立即昏迷,清醒后再次昏迷。血肿对侧肢
体出现无力,甚至瘫痪、失语。血肿所在
侧瞳孔散大,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1/29/2021
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
12
• 分类 • 按出血来源不同, 硬脑膜外血肿可分为两类: • 1、动脉性硬脑膜外血肿 • 2、静脉性硬脑膜外血肿
较少见,如硬脑膜中静脉、蝶顶窦、上矢状窦、横窦和乙 状窦、板障静脉出血。导静脉和蛛网膜颗粒破裂也可引起 出血;
1/29/2021
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
6
1/29/2021
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
7
硬膜外血肿
1/29/2021
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PPT课件
3、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给予脱水利尿药物降低颅内 压。
4、婴幼儿病人注意给予止血药物,特别是维生素K。 5、病人术后给予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6、重症病人加强支持疗法和防止并发症。
用药原则
7.血肿量较少的病人按脑挫裂伤处理,给予甘露醇、 速尿、激素等药物进行降低颅内压处理。
骨折或短暂颅骨变形→损伤A、V→ 引起出血→积聚在硬膜外(颅骨与硬 膜之间)→硬膜血肿→症状和体征
2、临床表现
(1)外伤史:局部头皮肿胀,皮下淤血。 颅骨X线片有骨折。
(2)意识障碍:脑疝引起。多发生在伤后数小时 至1-2天内。
1)原发损伤轻:昏迷短→中间清
醒→昏迷(典型)。
2)原发损伤重:出血速度快,无中
一般可归纳为四类: 1. 颅内压增高症状。 2. 智力,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智力
迟钝。精神失常。 3. 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等,
但均较轻。 4. 婴幼儿病人,前卤膨隆,头颅增大,可误诊为先
天性脑积水。
颅脑损伤史,伤后出现持续昏迷并逐渐加重。
CT扫描,典型者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 区(急性)。
静脉破裂或桥静脉破裂出血,使血液
集聚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即形成了 硬膜下血肿。
根据出血来源不同分为:复合型硬膜 下血肿与单纯型硬膜下血肿;
根据出现症状的时间不同分为:急性、 亚急性与慢性硬膜下血肿。
复合型硬膜下血肿:系因脑挫裂伤、脑皮质动静脉 破裂出血,血液集聚在硬脑膜与脑皮质之间,有时 可与脑内血肿相融合。病情发展快,可呈急性或亚 急性表现。大多由对冲性脑挫裂伤所致,好发部 位:额极、颞极、及其底面。
人脑的表面, 有三层被膜,
即硬脑膜、蛛 网膜与软脑膜。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要点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要点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是颅内常见的两种类型的脑出血。
它们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都有所不同,因此正确地鉴别两者非常重要。
以下是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要点:
1.发病机制:硬膜外血肿是指血液在硬膜外腔内形成的血肿,通常由头部外伤引起,血液从颅外血管渗漏入硬膜外腔内。
而硬膜下血肿则是血液在硬膜下腔内形成的血肿,通常由头部内伤引起,血液从颅内血管渗漏入硬膜下腔内。
2.临床表现:硬膜外血肿的症状通常较为明显,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恶心、呕吐,可能伴有意识障碍或局部头皮肿胀。
而硬膜下血肿的症状可能较为缓慢出现,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恶心、呕吐,可能伴有昏迷或局部脑神经损伤。
3.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是常用的鉴别两种血肿的方法。
硬膜外血肿通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高密度区域,且边缘清晰;而硬膜下血肿通常表现为半月形或弧形的高密度区域,且边缘不完整。
4.治疗方案:治疗硬膜外血肿的首要措施是手术切除血肿,以减轻颅内压力。
而治疗硬膜下血肿的方法则因血肿大小和病情不同而有所不同,通常包括观察、手术切除或保守治疗。
综上所述,正确地鉴别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对于治疗和预后都非常重要。
如果出现头部外伤或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 1 -。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分析
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鉴别分析
1.病因:
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是指出血在硬膜与骨质之间的腔隙,多数由
颅骨骨折引起,如颅底骨折、颅顶骨折等。
2.临床表现:
硬膜下血肿:常见症状有头痛、恶心和呕吐,在意识清醒时较轻,但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意识水平下降,常有局部脑受压症状如偏瘫、失语、
瞳孔异常等。
3.影像学特点:
硬膜下血肿:CT扫描可见椭圆形或半圆形的高密度灶,位于颅骨外
侧和硬膜内侧,血肿范围相对模糊。
4.治疗方法:
硬膜下血肿:一般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颅骨开窗引流术,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脑压力,恢复正常脑功能。
总结来说,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在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
以及治疗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对于鉴别诊断,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详细
询问病史、观察临床症状以及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来准确判断。
不论是硬
膜外血肿还是硬膜下血肿,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都非常关键,可避免严重
的脑功能损害和危及患者生命。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要点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要点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外伤后引起的一种病理现象,它们的临床表现和危害程度都相似,因此在鉴别诊断中十分关键。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详细介绍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鉴别要点。
一、解剖结构区别硬膜外层是紧贴外侧颅骨的坚韧膜层,而硬膜下层则是位于硬膜内侧与蛛网膜之间的一层薄膜。
因此,硬膜外血肿紧贴颅骨而硬膜下血肿定位在脑表面,两者位置不同有助于鉴别。
二、发病机制区别硬膜外血肿是由外伤性血管破裂而血液聚集在硬膜外层,形成局部血肿。
而硬膜下血肿是脑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渗入硬膜下层,然后进一步扩散导致脑实质受压。
因此,从发病机制方面也可区别两者。
三、临床表现区别1. 硬膜外血肿的典型症状是头痛、意识不清、恶心呕吐等,可能伴有局部裸露、皮下积液等表现。
2. 硬膜下血肿的典型症状是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偏瘫、癫痫等神经系统症状,常常是数小时至数天出现,可能导致颅内高压等情况。
四、影像学检查区别除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也是鉴别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的重要依据。
1. CT检查:硬膜外血肿呈半圆形,紧贴颅骨,形态规则。
而硬膜下血肿则呈叶片状,与颅骨距离远,形态不规则。
2. MRI检查:可显示血肿的大小、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更加精准的辅助诊断方法,硬膜外血肿的信号呈高T1、T2信号;硬膜下血肿的信号则呈低T1、高T2信号。
总的来说,虽然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很相似,但是从解剖结构区别、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给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硬膜外下血肿健康教育
硬膜外下血肿健康教育【病因】硬膜外下血肿健康教育肿25%-30%,主要以急性发生为主,占86%左右,有时并发其他类型血肿。
一般发生在着力点及其附近,经常伴有骨折。
由于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致硬膜外血肿占3/4,其次是损伤静脉窦、板障静脉、导静脉而导致血肿。
因此可根据骨折线通过脑膜血管和静脉窦的部位来判断血肿部位。
故此,硬膜外血肿最好发部位为颞顶区,其次为额顶矢状窦旁,可单侧或双侧。
血肿开始为新鲜血液和血块,几天后血块液化并被逐渐吸收,周围有薄层肉芽组织形成,l个月左右形成肉芽包膜,内含血块液化之液体,混有柔软凝块,有的可机化成固体。
【饮食指导】1、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清醒患者术后1~2天给流质,无呕吐等情况后逐渐改半流食、普食。
昏迷、吞咽困难者术后3~5天给鼻饲,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腹泻。
2、兴奋性饮食如酒、咖啡、浓茶等应忌用。
3、生冷、寒凉食物。
如冷饮、绿豆、黄瓜、冬瓜、芹菜、荸荠等应忌食。
4、油腻食物食后可使脾胃运化失常,导致病情加重,故应忌食。
5、辛辣食物如辣椒、辣油、芥末、韭菜等应忌食。
【休息与活动指导】1、卧床休息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 头偏向一侧,可减轻头部淤血和脑水肿,防止呕吐物呛入气道,引起吸入性肺炎,翻身时尽量避免搬动头部。
头部置冰袋冷敷,保持安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减少探视。
2、恢复期的护理对于失语患者,应进行语言训练,对于肢体乏力或偏瘫的患者,可适当地扶起做一些离床活动,或在床上做一起屈、伸、抬上抬下的动作,以促进功能的锻炼。
训练患侧上肢的功能: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效果远比下肢差,要使患侧上肢功能恢复,不但需要较长的时间,还要有坚强的毅力。
病人要主动用健肢帮助患肢活动,或家属帮助活动,或手掌撑在椅子上,肘关节伸直,尽量将身体的重力压向患肢,以增强肌肉张力。
同时嘱病人用健肢自己进食,自己刷牙,使病人意识到自己已快独立了。
术后有肢体偏瘫或活动障碍者,要保持肢体于功能位置,急性期过后要尽早给患者按摩、推拿,帮助患者活动肢体,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防止足下垂、肢体僵硬及失用性萎缩。
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PPT
硬膜外血肿的成因
外伤
头部外伤是硬膜外血肿的 主要原因,如车祸、跌落 、打击等事故。
颅内手术
颅脑手术可能导致硬脑膜 与颅骨分离,引起硬膜外 血肿。
凝血障碍
某些疾病或药物可能导致 凝血障碍,增加硬膜外血 肿的风险。
02
硬膜下血肿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的现象。
特点
通常与脑挫裂伤、脑表面静脉撕裂有关,可伴随脑挫伤或颅 内血肿。
硬膜下血肿的分类
按时间分类
急性硬膜下血肿、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和慢性硬膜下血肿。
按出血来源分类
特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进展性硬膜 下血肿和慢性进展性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的成因
外伤性硬膜下血肿
通过各种途径普及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的相关知 识,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
指导日常生活与工作
为公众提供关于如何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与工作的 指导,避免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降低发病风险 。
心理疏导
针对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供专 业的心理疏导服务,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 对疾病。
THANKS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
通过常规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或异常情况,如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等,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可能导致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发病风险。
合理饮食与运动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增强免疫 力,预防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的发生。
感谢观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硬膜外血肿ppt课件
脑膜中动脉
板障静脉
急性硬膜外血肿
部位:颞区74.7%,额顶11.9%,枕顶5.9%。
4
急性硬膜外血肿
病因病史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手术与非手术 常见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需要报告医生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
征
5
颅内血肿
1、硬膜外血肿 2、硬膜下血肿 3、脑内血肿
6
急性硬膜外血肿
病史病因。
1、外伤史(颞部线形骨折) a、直接暴力 b、骨折线走行
不再加重。 继发性损伤,颅内血肿、脑水肿逐渐出现,
伴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注意小脑幕切 迹疝的发生。
21
病情观察
三、神经系统体征 四、生命体征:
早期出现呼吸、循环改变为原发损 伤。伤后与意识障碍和瞳孔变化同时出 现的进行性心率减慢和血压升高,为颞 叶钩回疝所致。
枕骨大孔疝可突发呼吸停止。
22
病情观察
25
对症处理与并发症处理
1、高热:原因:脑干、下丘脑损伤,呼 吸道、泌尿系、颅内感染。
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冰毯、冰帽,放置 冰袋,50%酒精擦浴。
冬眠疗法:氯丙嗪、异丙嗪肌注、静脉。 2、躁动:明确原因,相应处理,镇静剂 应用。
26
对症处理与并发症处理
3、蛛网膜下腔出血:对症治疗,腰穿,应用尼 莫地平等药物。
五、其他: 头痛变化 清醒 睡眠遗尿 说明有意识障碍 躁动时,脉率不增加,已有脑疝 有意识障碍病人,呕吐加剧、从能改变体
硬脑膜下血肿科普讲座课件
如何预防硬脑膜下血肿?
老年人预防
对老年人而言,保持居家环境的安全性,防止跌 倒至关重要。
可通过移除障碍物和使用助行器来降低跌倒风险 。
如何预防硬脑膜下血肿?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有血管病史或老年患 者。
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可以降低发生硬脑膜下 血肿的风险。
硬脑膜下血肿的症状
常见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意识模糊、恶心、呕 吐等症状。
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出现时间因血肿的大小和 位置而异。
硬脑膜下血肿的症状 严重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癫痫发作、肢 体无力或意识丧失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提示需要紧急医疗救助。
硬脑膜下血肿的症状
慢性症状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可能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头 痛或记忆力减退。
有时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创伤史,导致误诊 。
如何诊断硬脑膜下血肿?
如何诊断硬脑膜下血肿? 临床评估
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和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来初步 评估。
重要的是要了解是否有近期的头部外伤。
如何诊断硬脑膜下血肿? 影像学检查
CT扫描或MRI是诊断硬脑膜下血肿的主要工具。
这些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血肿的大小、位置及其对 脑组织的压迫程度。
大型或症状明显的血肿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如开颅血肿清除术。
手术可以减轻对脑组织的压迫,改善患者的 预后。
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 后续治疗
术后患者可能需要康复治疗,以帮助恢复功 能。
心理支持和物理治疗对患者恢复至关重要。
如何预防硬脑膜下血肿?
如何预防硬脑膜下血肿? 安全措施
在进行高风险活动时,佩戴安全头盔以减少头部 受伤的风险。
硬脑膜下血肿科普讲座课件
目录 第一部分:什么是硬脑膜下血 肿 第二部分:硬脑膜下血肿的症 状 第三部分:如何确诊和治疗硬 脑膜下血肿 第四部分:如何预防硬脑膜下 血肿 第五部分:总结
第一部分:什 么是硬脑膜下
血肿
第一部分:什么是硬பைடு நூலகம்膜 下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的定义:硬脑膜 下血肿是指在硬脑膜与软膜之 间的蛛网膜下腔,因血管破裂 而引起的血液聚集
第三部分:如 何确诊和治疗 硬脑膜下血肿
第三部分:如何确诊和治 疗硬脑膜下血肿
如何确诊硬脑膜下血肿:通过 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 诊断硬脑膜下血肿
如何治疗硬脑膜下血肿:根据 患者病情轻重和具体情况,采 取保守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和监测生命体征 等;而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开颅 手术和经皮穿刺引流术
硬脑膜下血肿的危害:在脑组 织内压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轻度、中度或重度)
第二部分:硬 脑膜下血肿的
症状
第二部分:硬脑膜下血肿 的症状
硬脑膜下血肿的主要症状:头痛、呕吐 、意识水平下降、瞳孔不同等。如果情 况严重,还可能出现惊厥、昏迷等症状
硬脑膜下血肿的症状逐渐恶化的原因: 血液压迫了脑组织,使脑组织的功能受 到了损伤
第四部分:如 何预防硬脑膜
下血肿
第四部分:如何预防硬脑 膜下血肿
如何预防硬脑膜下血肿:身体健康很关 键,特别是注意防止头部受伤。做好护 理工作,及时发现病变的症状是防止硬 膜下血肿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 还要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脑部感染等一 系列生活习惯
第五部分:总 结
第五部分:总结
总结:硬脑膜下血肿是很危险 的疾病,有很多因素可能导致 其发生。因此,及时预防和治 疗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患者出 现疑似硬脑膜下血肿的症状, 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错失 治疗时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
根据出血来源不同分为:复合型硬膜 下血肿与单纯型硬膜下血肿;
根据出现症状的时间不同分为:急性、 亚急性与慢性硬膜下血肿。
分类
复合型硬膜下血肿:系因脑挫裂伤、脑皮质动静脉 破裂出血,血液集聚在硬脑膜与脑皮质之间,有时 可与脑内血肿相融合。病情发展快,可呈急性或亚 急性表现。大多由对冲性脑挫裂伤所致,好发部 位:额极、颞极、及其底面。
第二种血肿并发于颅盖或颅底骨折,由于在其 同一损伤机理下,既可能引起硬膜下血肿,也 可能引起其他类型血肿。临床为急性颅内血肿 的表现,但难断定血肿一定位于硬脑膜下腔。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s
这类血肿来自轻微头部损伤,有的外伤史不清楚。 多数病人年龄较大。当头部受伤后,使引流至上 矢状窦的桥静脉被撕裂出血所致,而由脑表面其 他小静脉或小动脉破裂出血少见。其发病机理尚 无统一认识,一般认为由于出血缓慢,故在伤后 较长时间才形成血肿。一般血肿的包膜多在发病 后5~7天开始出现,到2~3周基本形成。
区(急性)。 急性硬膜下血肿与急性硬膜外血肿不难区别。慢性
硬膜下血肿有时易与硬膜下积液混淆。
硬膜下血肿与硬膜外血肿影像区别
硬膜下积液CT成像
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硬膜下血肿与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 着力点
脑挫裂伤 颅骨骨折 血肿与骨折的关系 原发性意识障碍 中间清醒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症状出现在伤后3周以上,CT成 像示新月形低密度(或等密度)区。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
第一种血肿因继发于脑挫裂伤,所以血肿发生 后首先使原来的神经症状加重,进而出现急性 颅内压增高及脑疝征象。病人伤后意识障碍严 重,常无典型的中间清醒期或只表现意识短暂 好转,继而迅速恶化,一般表现为持续性昏迷 或意识障碍程度进行性加重。由于病情进展迅 速,多很快出现血肿侧瞳孔散大,不久对侧瞳 孔亦散大,肌张力增高,呈去脑强直状态。
硬膜外(下)血肿
娄鑫 2014-2-18
课堂目标
1、硬膜外(下)血肿定义。 2、临床表现 3、鉴别诊断
颅内血肿的分类
按颅内解剖层次分:硬脑膜外血肿﹑硬脑 膜下血肿﹑脑内血肿
颅内血 肿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颅内血肿的分类
按伤后至血肿症状出现的早迟分: 急性:伤后1-3天发生的颅内血肿 亚急性:伤后3-21(3周)天发生的颅内血肿 慢性:伤后3周以上发生的颅内血肿 迟发性血肿:伤后立即行CT检查,无颅内血肿迹
(2)意识障碍:脑疝引起。多发生在伤后数小时 至1-2天内。
1)原发损伤轻:昏迷短→中间清
醒→昏迷(典型)。
2)原发损伤重:出血速度快,无中
间清醒期,直接昏迷。
3)无原发脑损伤:无原发昏迷,无
意识障碍。
头痛,呕吐→昏迷
(3)瞳孔:脑疝时
早期:患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
急性硬膜外血肿
在着力对侧多,同侧 在着力同侧 少
重,在对冲部位多 轻,在冲击部位多
约半数
绝大多数有
约半数在同侧
绝大多数在同侧
多较重
多较轻
较少
较多
范围较广
较少,较轻
硬 膜 外
幕上小于20mL、
保
幕下小于10mL、
守
无明显占位效应者
治 疗
、
下
血
肿 患 者
幕上大于20mL、 幕下大于10mL、 中线移位>1cm、
单纯型硬膜下血肿:系桥静脉或皮质小静脉断裂, 血液集聚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出血较缓,病程 发展常呈慢性。较少见,为桥静脉损伤所致,此 类血肿不伴有脑挫裂伤,血肿较广泛地覆盖于大 脑半球表面。
分类
急性硬膜下血肿:症状出现在伤后3天以内,CT成 像示新月形高密度区。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症状出现在伤后3天至3周内, CT成像示新月形高密度区。
手 术 治
脑室或脑池受压
疗
用药原则
1、轻症病人对症处理即可。 2、有精神障碍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有癫痫表现者
给予抗癫痫药物。
3、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给予脱水利尿药物降低颅内 压。
4、婴幼儿病人注意给予止血药物,特别是维生素K。 5、病人术后给予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6、重症病人加强支持疗法和防止并发症。
出血常见部位
颞区:74.7%,额顶 11.9%,枕顶5.9%
硬膜外血肿
1、发生机制 颅骨损伤后并发血管损伤。
骨折或短暂颅骨变形→损伤A、V→ 引起出血→积聚在硬膜外(颅骨与硬 膜之间)→硬膜血肿→症状和体征
2、临床表现
(1)外伤史:局部头皮肿胀,皮下淤血。 颅骨X线片有骨折。
晚期: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
(4)锥体束征:
血肿对侧锥体束征
脑疝晚期去脑强直
(5)生命体征:Bp↑、R↓
枕骨大孔疝,呼吸骤停。
硬膜下血肿定义
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损 害,发生率约为5%,占颅内血肿的 40%左右。当颅脑损伤导致脑皮质动 静脉破裂或桥静脉破裂出血,使血液 集聚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即形成了 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
一般可归纳为四类: 1. 颅内压增高症状。 2. 智力,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智力
迟钝。精神失常。 3. 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等,
但均较轻。 4. 婴幼儿病人,前卤膨隆,头颅增大,可误诊为先
天性脑积水。
诊断与鉴别诊断
颅脑损伤史,伤后出现持续昏迷并逐渐加重。 CT扫描,典型者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
象,以后再次CT检查才发现的血肿。
脑膜解剖
人脑的表面, 有三层被膜, 即硬脑膜、蛛 网膜与软脑膜。
硬脑膜外血肿的定义:
硬膜外血肿是指外伤后出血积 聚于颅骨和硬脑膜之间,约占 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40%左 右。
出血来源
(1)脑膜中动脉:最多见。 (2)静脉窦 (3)板障血管(V)
用药原则
7.血肿量较少的病人按脑挫裂伤处理,给予甘露醇、 速尿、激素等药物进行降低颅内压处理。
8.术后的重症病人需酌情使用脱水药物。 9.酌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特别注意肺部感染。 10.不能进食者注意补充液体和支持疗法(如输血、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