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说课课件
长方体的认识课件PPT

4cm
7cm 9cm
上面 下面 前面 后面 左面 右面
序号 ② ② ③ ③ ⑤ ⑤
面积 63cm2 63cm2 36cm2 36cm2 28cm2 28cm2 /cm2
9cm
9cm
① 9cm
9cm
② 7cm
4cm
④ 4cm
7cm
⑤ 4cm
4cm 7cm
9cm
③ 4cm
7cm
⑥ 7cm
顶 点
个个 数数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2、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条棱、12个顶点和6个面。( × )
3、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的物体不是长方体
就是正方体。 ( × )
4、用4个一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木块就可以拼成一个再
大一些的正方体。 ( × )
× 5、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4cm
9cm
7cm
小棒长度
9cm 7cm 4cm
4cm
3号袋
3根 8根 5根
7cm
小棒长度
9cm 7cm 4cm
7cm
4号袋
2根 12根 2根
棱高 长棱
长 = 宽= 高
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 棱宽 等的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
长方体。
可以用下图来表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长方体
正方体
4cm
7cm 9cm
)
6、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
4条棱,共四六二十四条棱。 ( ×)
7、 一个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那么它有四个
√ 面面积相等;(
)
8、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认识》说课课件 (共13张PPT)

学生对于长方体虽然有感性认识,但 只是停留于生活体验的表层,并没节课就是在此情况下,开始 引导学生对长方体这一立体图形进行 理性的研究。
基于以上思考,本节课我将制定如下 学习目标:
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 长、宽、高。
资源分析: 长方体实物、塑料小棒、链接头、多媒体课 件。
3、本课的学习按以下流程进行: (一)趣味引入、点、线、面 (二)活动一、看一看,摸一摸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四)活动二、做一做 (五)直观演示、交流感知 (六)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七)自学感知、交流提升 (八)课堂小结、展示收获 (九)目标检测、巩固内省 (十)回归生活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认识长方体的长、
宽、高。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 的概念,形成和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4/12021/4/1Thursday, April 01, 2021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4/12021/4/12021/4/14/1/2021 7:47:04 PM
1、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及长方体 的基本特征。
因此,本节课,我将侧重于学生对长方体 的特征的学习,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学情分析:
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简单的几 何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且还认识了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这些都是认识长方体知识基础。学生已能 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形状为长方体的素材, 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方体一些基本特 征。本课时内容主要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 备。
长方体的认识ppt课件

体积公式
V = abc,其中a、b、c分别为长方体的 长、宽、高。
02
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建筑领域:房屋结构、墙体等
房屋结构
在房屋结构中,长方体形状的梁、柱、楼板等是主要的承重构件,它们承担着 房屋的重量并传递荷载到地基。
注意事项和易错点提示
注意事项
01
对于涉及多个长方体的问题,要仔细分析 题目条件,明确各个长方体的关系。
03
02
在计算表面积和体积时,要确保长、宽、高 的单位一致;
04
易错点提示
容易忽略单位换算,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05
06
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容易混淆不同长方体 的长、宽、高,导致计算错误。
05
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环节设计
制作过程
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制作步骤,动手制作长 方体模型,并注意模型的尺寸和比例。
模型展示
学生完成制作后,可以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 作品,并介绍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思考回答: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回答
问题设计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与长方体相关 的问题,例如长方体的定义、特 点、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等。
学生回答
表面积 = 2 × (5cm × 体积 = 5cm × 3cm × 3cm + 5cm × 1cm + 1cm = 15cm³。 3cm × 1cm) = 46cm²;
思路拓展:对于更复杂 的长方体问题,如涉及 多个长方体组合或切割 的情况,可以通过分解 或组合的方式,将问题 转化为单个长方体的求 解,再根据具体情况进 行计算。
感谢您的观看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PPT课件

特征去分析。
5、画长方体
师: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知道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大家会画长
.
7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二)、探究新知。 (三)、联系比较,生活拓展。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做一个长方体模型。 (六)、板书设计。
.
8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各种形状的物体,如:讲桌
、文具盒等,我们一起来先来欣赏几组图片。(课件演示)从图中,你发现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会画长方体。
.
6
五、说教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学法:创设情景、引导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 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 、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教会学生学习。
.
10
4、认识长方体的立体图。
师:(出示课件长方体)你最多能看到这个长方体的几个面?你看到了
哪三个面?哪三个面看不到?(上面、前面、右面
师:我们把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根据透视原理画下来就是这样的。
(媒体演示) 这就是长方体的立体图形。
师:大家会认了吗?试一试。
师小结:以后,我们要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要根据长方体的
.
3
二、说教材
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是小学数学冀教版教科书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时内容 ,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以及对长方体有了初步认 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 起始课。但在以前学生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本节课 是学生研究立体图形的开始,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 一次飞跃,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要上 升到理性认识还有一定难度。本节课就是要在学生初 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来进一步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是接下来继续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长方体的特征。难点是通过观 察、操作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会画长方体。 建立空间观念。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长方体的认识(优质课课件)

长方体的认识
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面
顶点
棱léng
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 合作要求:
4人一小组,拿出一号学具袋,选择合适的图形, 搭建一个长方体,并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红色长方形4块:长,宽分别是6厘米,3厘米 黄色长方形4块:长,宽分别是6厘米,4厘米 蓝色长方形4块:长,宽分别是3厘米,4厘米 绿色正方形4块:边长都是4厘米
长方体一般是由六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 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 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探究长方体棱的特点 合作要求:
4人一小组,拿出二号学具袋,选择合适的小棒, 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并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红色5厘米小棒6根
蓝色4厘米小棒6根
绿色3厘米小棒8根
长方体棱的特点: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 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高
长
宽
一、填空:
1、两个面相交的__边__叫做棱;三 条棱相交的点叫做__顶__点___。 2、长方体有__6_个面, _1_2_条棱, _8__个顶点.
2. 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 四六二十四条棱。 ( )
(2)一个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 形,那么它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
(3)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 顶点。( )
3、看图填空
4 厘
米
6厘米
5厘米
上图是一个( )体,它的长是( )厘 米,
《长方体的认识》课件

2
空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
长方体具有空间对称性,意味着沿某个轴对折后,两边是完全对称的;中心对称 性则指出长方体的中心对称面存在。
长方体的应用
实际应用场景举例
长方体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包装和工业设计等 领域,是许多实际物体的形状基础。
探究:如何用长方体制作一个抽象雕塑?
长方体的特殊形状和性质也使其成为艺术家制作抽 象雕塑的理想选择。
总结
1 长方体的重要性及应用
长方体作为立体几何的基础形体,在实际生 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为许多设计和建筑 提供了基础。
2 提醒: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长方体
的使用和安全。
虽然长方体非常常见,但在使用和处理长方 体时,我们仍然需要遵守体的认识》PPT课 件
欢迎来到本课程的PPT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一起探索长方体的定义、特 点、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投影、性质以及应用。
什么是长方体?
定义与特点
长方体是一种立体几何图形,具有三对平行且相等的矩形面。
相关术语
长方体的相关术语包括棱、面、顶点和对角线,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长方体的 特性。
长方体的投影
正视图、俯视图、立体图的定义
正视图显示长方体的前面、顶面和侧面;俯视图显 示长方体的上面;立体图提供了长方体的综合视图。
投影方法和步骤
通过使用投影方法和几个简单的步骤,可以绘制出 长方体的正视图、俯视图和立体图。
长方体的性质
1
对角线长度和平面角
长方体的对角线长度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不同面之间的平面角有助于了解长 方体的形态。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是A = 2wl + 2lh + 2wh,其中w、l和h分别代表长方体的宽度、长度和高度。
长方体的认识段林会说课稿ppt课件.ppt

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3 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 课堂总结,回顾所学。
5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平面图形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立体图形
长方体的认识
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建立表象
面 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是长方体的 。 棱 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叫长方体的 。
第一部分
1 教学背景
《长方体的认 识》是九年制 义务教育教材 小学数学第十 册第三单元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说教材
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学生在认 识平面图形及初步 认识了长方行的基 础上进一步研究长 方体的特征,是学 生研究立体几何图 形的开始,也是学 生空间观念发展的 一次飞跃。长方体 是最基本的立体几 何图形,通过学习 , 可以培养学生形 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为一步学习其他立 体几何图形打下基 础。
能力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体
情感目标 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
活的密切联系。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长方体认识说课课件.pptx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第13页/共46页
自学提纲
• 认真看课本18页---20页的内容,看图,看文 字,并结合自己手中的学具,通过看一看,摸 一摸,剪一剪,画一画,完成19页的表格。 讨论: ①、长方体6个面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第14页/共46页
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方体
个
特殊的有 两个正方
完全相同
条
棱长度相
形)
等
第21页/共46页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 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高宽 长
12条棱可 以分成4组 长\宽\高。
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一般情况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 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第22页/共46页
二: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摆放不同,
长方体的长、宽、高也
4
就不同;
7厘米
厘 米
长、宽、高的长度决 2厘米 定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2
分
米
6分米
6分米
第23页/共46页
第24页/共46页
第25页/共46页
第26页/共46页
第27页/共46页
第28页/共46页
第29页/共46页
第30页/共46页
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第31页/共46页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第32页/共46页
3、实践应用 发展思维
练习是学生掌握 知识,巩固知识,发 展思维,培养能力的 有效手段。
第33页/共46页
填空:
1、两个面相交的____叫做棱;三 条棱相交的点叫做_______。 2、长方体有___个面, ___条棱, ___个顶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课件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课件已经为大家准备好啦,老师们,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整理好自己的授课思路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
(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
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
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
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
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
(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
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
度怎么样?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