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真传功力训练方法(形意,太极)

合集下载

内家拳基本功法

内家拳基本功法

内家拳基本功法内家拳,作为中国武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以其注重内在力量的培养和精神层面的修炼而著称。

内家拳的种类很多,包括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但它们的基本功法有着共通之处。

下面将详细介绍内家拳的基本功法。

一、站桩功站桩是内家拳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功法之一。

通过各种站桩姿势的练习,可以培养内力,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同时对提高下盘的稳固性和整体的平衡感也有显著效果。

1. 无极桩: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平行站立,膝盖微曲,身体放松,双手自然下垂,保持内心宁静,呼吸自然。

2. 太极桩:在无极桩的基础上,双手轻轻提起至胸前,如抱球状,保持肩膀放松,背部直立。

3. 弓步桩:前脚迈出成弓步,后脚伸直,双手可置于胸前或前伸,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力量的均衡。

二、行步功行步功主要训练行走间的步法和身法,要求步伐轻灵稳健,身体协调连贯。

1. 走圈:沿着圆形轨迹缓慢行走,脚步要轻盈,身体上下相随,内外相合。

2. 八卦步:按照八卦图的八个方向移动步伐,练习灵活多变的步法和转身技巧。

三、发劲功发劲是内家拳实战中的重要技巧,它要求将内在的气力通过拳法爆发出来。

1. 弹抖劲:通过松紧转换的训练,使力量能够在一瞬间突然释放。

2. 长劲:动作伸展时发力,力求力量连绵不断,如波浪般推进。

3. 短劲:动作收缩时发力,快速短促,爆发力强。

四、呼吸法内家拳注重呼吸与动作的配合,通过深长的腹式呼吸来增强体内的气血循环。

1. 顺呼吸:动作开展时吸气,收缩时呼气,呼吸与动作同步。

2. 逆呼吸:动作开展时呼气,收缩时吸气,以反常的呼吸方式来锻炼内脏功能。

五、意念训练意念在内家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意念的引导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1. 静心养气:通过冥想的方式使心境平和,培养深厚的内力。

2. 动中求静:在动作中保持心态的宁静和专注,动静结合。

六、拳法套路内家拳各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拳法套路,通过套路的练习可以使基本功法得到进一步的融合和应用。

内家拳训练方法 内家拳整劲的发放方法

内家拳训练方法 内家拳整劲的发放方法

内家拳训练方法 [内家拳整劲的发放方法]作为内家拳的形意、太极、八卦,都主见发整劲。

这在三种拳的拳谱中都能体现出来,形意拳谱中的“腰挺则四梢一统”,太极拳谱中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八卦掌谱中的“眼到,手到,腰腿到”都是说整劲的。

所谓整劲,就是发力时,手、脚、身一处动,到处都动,不是只动手臂的局部发力。

整劲怎么发放,我从下面三个方面谈一谈。

一、以腰为主宰,由腰到胯、到膝、到足,由腰到脊、到肩、到肘、到手的发劲方法这种发劲方法,主要靠身体的姿态来完成。

内家拳的姿态要求基本全都,大致是含胸、拔背、沉肩(松肩)、坠肘、坐腕、收臀、提裆、吊顶等。

其中关键是腰,主见“主宰于腰”,“腰为纛”。

发力时,腰部要向后挺。

腰的自然生理状态是向前弯曲的,腰一挺,则由曲变直,曲短直长,其劲力则向上下延长。

向上一股,沿脊柱上行,催动脊背上拔,这就是“拔背”。

杨澄甫说“能含胸自然能拔背”,其实反过来也对,能拔背自然能含胸。

力再由脊背达于两膊,主要是肩、肘、腕,通过沉肩、坠肘、坐腕、舒掌,使力气达于掌指(或掌心)。

其中沉肩、坠肘特别重要,拳谱云:“身力到手,肩之所为”,“肩垂则气力到肘,肘垂则气力到手”。

这里重点说一下“含胸拔背”的练法和标准。

《太极拳表解》中说:“含胸,胸略内含。

”“拔背,使气贴于背。

”含胸的方法:主要力源是挺腰,命门穴后凸,协作两肩胛骨和双臂向前外展送。

形意拳的说法是:“两肩要扣”,这样自然会消失胸向内收的姿势。

至于“含胸拔背”多大程度为合适,只说胸略内含,多大为“略”,书上没有介绍过。

我依据多年练拳教拳的阅历,找出了两条检验的标准,一是按形意拳谱“脊背要圆、气力催身”的要求,检查脊背是否圆了,方法是看脊背正中的一条竖沟是不是没有了。

圆了,竖沟没有了,就算达到标准了。

二是用“气”来衡量,《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牵动往来气贴背”。

《太极拳表解》中说“拔背使气贴于背”,都是以“气贴背”作为标准的。

内家拳气功训练技巧分享

内家拳气功训练技巧分享

内家拳气功训练技巧分享内家拳气功训练技巧分享内家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最为著名的有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等。

而气功则是内家拳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强调的是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练习内力和提高身体的健康。

在这篇文章中,将为您介绍一些内家拳气功训练的技巧和方法。

1. 呼吸调节呼吸是气功训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正确的呼吸可以帮助我们将气息引入丹田,并增加身体的能量。

我们应该练习腹式呼吸,即呼气时收缩腹部,吸气时放松腹部。

这种呼吸方式能够使我们的呼吸更加深长,并在练习中有效地透过腹部吸纳更多的氧气。

我们可以尝试使用缓慢和连贯的呼吸来调节身体的节奏和能量。

在慢动作的太极拳练习中,我们可以在每一个动作中配合吸气和呼气,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动作的力量和平衡。

2. 动静结合内家拳气功注重的是动静结合的练习方法。

我们练习功夫时需要保持静止,集中注意力,并通过调整呼吸来增强内力。

另我们还需要通过动作训练来提高灵敏性和身体协调性。

一个常见的练习方法是站桩功,即以稳定的站立姿势保持一段时间,通过提醒我们身体的不同部位来调整身体的平衡和力量。

一些内家拳套路中的动作演练也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

3. 专注和冥想内家拳气功的训练需要高度的专注和冥想。

通过内心的平静和集中注意力,我们可以更好地感知和调节身体的内力。

专注于我们的呼吸和身体感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并提高我们的内功修炼水平。

冥想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释放压力,平衡身心和提高集中力的方法。

在气功训练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闭上眼睛,专注于我们的呼吸和身体感受,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冥想状态。

总结回顾:通过呼吸调节、动静结合和专注冥想等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内家拳气功训练。

这些技巧帮助我们在练习中提高内力和身体的健康,并逐步掌握内家拳的真谛。

内家拳气功训练也是一个身心相融的过程,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平静和放松。

在练习气功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在锻炼身体,更是在追求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内家拳练什么

内家拳练什么

内家拳练什么内家拳最著名的是太极、形意、八卦。

好多练家经常三拳皆通,为什么?我以为是这三家拳法在练拳目的上殊途同归,都求的是最大限度开发人体的全身的综合性潜能,并将之用于技击实战。

三拳虽初练时有别,太极求虚实,形意求劲力,八卦求敏捷(身法灵动,有感皆应),但练到后来,什么虚实、劲力、反应都统一在一个练武者的身上,自然而然地三拳合一了。

所以练内家拳的最好把这三种功夫都学一学,会互有启发的。

形意拳实战的技术问题一:进身硬打硬进无遮拦,练形意的都知道这句话。

自己练时好办,前面无遮无挡的,大可练得气势虎虎,进步如旋风,可是与人动手,还能客观得心应手吗?从前转身与师兄弟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比划比划,嘿,硬打硬进,还真进不去!举手之前,双方都在警惕,好比军队的攻守,一方在战壕里弹上膛刀出鞘地等待,另一方大模大样地强攻,那不是找死嘛!那时我就吃了不少这样的亏。

后来挨打多了,也学乖了,不再硬冲直撞,而是虚虚实实,得着机会才玩一把硬打硬进,别说,效果还真好!这时才明白:硬打硬进也不是一上来就傻冒饭店的往里冲,而是要有选择地硬打硬进!当然,如果你功夫跟尚云祥一样棒,你也可以硬冲;但如果你还不如尚前辈,那就省省吧,得机得势才进身,这时管你是硬打硬进还是巧打软进。

占了先机才有发挥技术的余地!!!形意拳技击的技术问题二:脚下的根形意拳特别讲脚下的根,步到人飞,脚下无根哪行?这根怎么出来的?老话讲要站桩、行桩,就是站桩和打拳。

其实不尽然,除了这两个要求外,还要多有实战对抗,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否则还是死桩。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老拳师,他们不管是行拳还是动手实战,架子都是非常低的。

架子低了,重心低了,稳固性自然大大增加,脚下的根也就有了。

这种打斗方式与普通的散打不同,散打站位都较高。

站位高,灵活性好,站位低,步法远没高位快,可是稳定。

形意拳平时的站桩、打拳练就了三角形的稳定的人体站位形态,架子再低,更妙。

至于运动不灵,这就是功夫了。

内家拳基本功法

内家拳基本功法

内家拳基本功法内家拳,作为中国武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以其注重内在修养、柔和的动作和以意驭力的特点而著称。

内家拳的基本功是该拳术体系的基础,涵盖了一系列的站桩、步法、身法和呼吸法等练习,用以建立内家拳的技术基础和内外协调的能力。

一、站桩功站桩是内家拳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功法之一。

通过站桩可以使练习者的肌肉放松,骨骼端正,促进气血流通,提高体能与精神集中力。

1. 无极桩: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全身放松,保持静态,意念放在丹田,呼吸自然。

2. 太极桩:双脚稍宽于肩,膝盖微曲,双手呈抱球状置于胸前,松腰坐胯,保持脊椎正直。

3. 八卦桩:双脚开立较大,膝盖弯曲成骑马蹲裆式,双手抬至胸前,掌心向内,如同抱持一环,保持身体的平稳与协调。

二、步法训练内家拳中的步法讲究轻盈稳健,动静结合。

步法训练有助于增强下肢力量,提升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1. 弓步:一腿向前迈出,膝盖弯曲成直角,另一腿在后伸直,脚跟不离地,形成稳定的弓步。

2. 虚步:前脚轻轻着地,脚尖点地,膝盖略弯,重心在后脚,保持身体平衡。

3. 走步:缓慢行走,每一步均需沉稳有力,并注意腰腿的协调与地面上的五指抓地感。

三、身法与手法训练内家拳强调的是整体的运动和谐与连贯性,因此对身法与手法的训练也至关重要。

1. 拧转:通过上身的左右拧转来带动整个身体的运动,要求腰部要活,手臂随之而动。

2. 推手:面对对手时,用手掌接触对方,通过听、化、发的过程来练习掌控力量的分配与转移。

四、呼吸法内家拳的练习中非常注重呼吸的调节与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帮助练习者更好地集中精神,发挥内力。

1. 自然呼吸:保持呼吸的自然顺畅,不要刻意憋气或用力呼气。

2. 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微微膨胀,呼气时腹部收缩,帮助深化呼吸,增强氧气摄入。

3. 呼吸与动作相合:将呼吸与动作紧密配合,如抬手吸气、下落呼气,使内外合一。

五、意念与精神集中内家拳讲究“以意行气”,即通过意念来引导身体的动作和力量的发出。

内家拳真传功力训练方法(形意,太极)

内家拳真传功力训练方法(形意,太极)

内家拳真传功力训练方法(形意,xx)我所习练的北派拳法为形意拳,太极拳。

现在把这两派功夫的功力训练方法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xx是要练成这样的:滑如冰,粘如胶,软如棉,硬似铁。

太极拳是这样的,形意拳的核心其实也是一样的。

太极拳技击讲“挨得上,打不上”,形意拳要硬打硬进无遮拦。

太极如水,打他时如入水中无处着力。

形意如山,打他时如遇大山无法撼动。

在近身搏斗时,丝毫不怕对方的打击力,且越是高手越是喜欢对方猛扑硬撞,以使对方自做自受,而为此就必须通过技击基本功,训练出不怕对手打击的身体素质。

以下对此基本功做一简略介绍:要把传统技击架作为基本功训练的主要课程,最好先找个明白理论和方法的师傅,拳论指出:“入门引路须口授”。

没有师傅带是不可能入门的。

必须是xx!·不一定要名师!先练桩功找对身形后,再练拳架发力等法。

除练拳架之外,还须抽出几个式子刻苦练习发劲,一个动作,一个式子要练它上百遍、千遍、万遍,甚至十万遍、直至纯熟。

但练习发劲仍然要遵守原则。

腰裆劲下沉,掌、拳、腕、肘、肩、腰、胯、膝、脚,劲用在何处,浑身内力即集中于何处。

一发之后,立即放松,切忌未到落点,就浑身鼓劲。

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拳架可以快练,同时为了全面了解技击运动规律。

我个人认为可以习练涉猎其它门派拳法如:八极拳、翻子拳、通备拳、等。

还可参照练习xx搏击术如:拳击,摔跤,柔道,泰拳等。

实战技击训练的基本功训练大致如下:站桩、单操、抖杆子、拧棒子、抓荫芦、太极球、拉皮筋、抖麻辫、抛沙袋、负重步法等等。

尤其桩功、单操、步法(腰腿)、动作组合发劲练习是不可少的功力操练,是对拳功的深入锤炼和发展。

桩功训练才能使定势尽快产生功力,腰腿强健,中线如轴立。

练习桩步稳固,要配合呼吸行气,发展内劲和耐力,练拳前后应练习30分钟桩功。

除此以外,调架子时,尽可能地将势下压,使大腿处在水平位,拉长时间慢慢行架,并且自始至终让体重落在一条腿上,这样练出来的腿功极佳。

内家拳:就要练出神、意、才、气!

内家拳:就要练出神、意、才、气!

内家拳:就要练出神、意、才、气!内功心法是太极拳所强调的主要修炼目的,修炼内功就要在道德、意念、呼吸上进行修炼,道家讲的是“性命双修”练好太极拳内功要靠自己去努力和授业老师的点拔,以及言传身教。

在修炼学习过程当中,要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去攀升,要学好太极内功要自己去苦练,只是谈空头理论不去苦练是没有用的男子60岁,女子50岁以后,他们的力量和速度都会减弱。

比如一个举重运动员,当他举到一定重量后,再让他增加力量也很困难,他的力量不但随着年龄增长而消退,而且只要他停止锻炼,力量和速度就会日渐减弱。

第二系统通过内功锻炼与激发,它不受性别与年龄限制,活到八九十岁,你只要锻炼,它的能量仍然不断增长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云:“察四两拔千斤之句,显非力胜。

观耄耄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它说明不是力胜,也不是快,那是什么呢?是内气,是内功,是人体第二系统激发出来的具大能量。

这也说明第二系统的增长是无限的,要想达到极限,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人的内气是与生俱有的,但是因为人们后天的活动长期地取代了先天内气的使用,先天内气因此变成潜在能量。

由于先天内气在大多数人身上,长时间未被调动利用,所以没有有效增长壮大一旦人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修炼,这一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

内气——第二系统,是可以无限地培养壮大,第二系统的开发是永无止境的,因为它没有极限。

自古至今,谁也不可能知道第二系统的极限。

先辈将内气修炼的极限用“神明”二字作为终结。

内功太极拳,要求练拳与推手,都用第二系统的神、意、气的气势,支配身体的形式运动,实际在推手时,我们的歌诀是:“有手似无手,神意领手走。

”对方摸到我手时,他第一感觉是松、空,没法使力,随即感觉自己的身形、腰、腿、脚被一种无形的能量控制住。

此时如果想调整自己,手上稍一用力,即会被弹出去【云太极】拥有不同的称号:“手工定制”,为每一个穿者制作出合适专业的太极服。

每一件服装都独一无二;云太极手工定制的发展从未停歇过,因为专业所以更懂你———手工定制、量体载衣(某宝某猫有售)那么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的内功呢?太极内功又是怎样练成的呢?传统太极拳内功学第一阶段要求练腰,两只手和两只大小臂的运动,都要由腰来统领支配,而且两个腰子要分别运动,左边腰子支配左臂左手,右边腰子支配右臂右手。

真传一句话,内家拳里很多老拳师都说不明白的几个要领

真传一句话,内家拳里很多老拳师都说不明白的几个要领

真传一句话,内家拳里很多老拳师都说不明白的几个要领内家拳身法的一个要点,形象的比喻的话,是个大球——球的边在脊柱。

从心意到形意,很多外在能看到的东西都隐藏了起来。

某种程度上像陈式太极拳到杨式太极拳的变化一样。

但外形如何变化,里面一脉相承,差别很小。

这个球的比喻,在戴氏心意拳的阶段,更为明显。

当你的后背像贴着一个球形的边缘的时候,脊柱向后突出,身体前面缩起来,后面就绷紧了。

这样上下抻拉开——把脊柱的每一节脊椎都仿佛都上下拉离了一样。

原来的脊柱形态就发生了变化,正常站姿的生理曲度就没有了,看到这里一定要注意理性思考一下,不要被一些医学界的大神跨界的外行观点给误导了,说脊柱没有了生理曲度,是病态。

其实脊柱本身是可以直也可以弯的,有生理曲度和没有了生理曲度,在练功和非练功的情况下,这是两种表现形式,跟有病无病没有关系。

是脊柱正常功能范围内的调整,仅此而已。

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使身体在无形中符合了人体发力的科学结构。

保持这个结构的时候,你就必须收下颌了,同时也自然领百会了,因下颌是向内向后向上提着收的。

这样尾闾不仅会下垂,还会随着功夫的上进而逐渐前扣,尾闾前扣,会带动上面与它相连的骶骨,蕴含着人体强大的蹬劲,当然这个蹬劲通过训练,不是向下蹬,而是蹬到手上,用手打人。

使脊柱向后绷紧关键就是从直立到蹲下去的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把姿势做正确。

蹲猴的这一蹲,怎么站才比较好,身子不是直着往下坐。

身子直着往下蹲,你的大腿根就折住了、就不是拳的要求了,你的腿就会觉得非常累,时间长了就会麻,再时间长了你的脚就会痛。

有人把这些个要领形象的总结为猴背,这样容易发力,其实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能体会到这些,能收才能放,能束才能展。

下面沉着尾闾,上面领着百会,整个人就像被一个气的绳子向上提着,然后体会丹田就会催着你的命门平着向后移,命门、就是你的腰,它平着向后移的时候,脊柱是垂直的,随着腰向后自然带动整个竖直的脊柱向后移,快到极限的时候,把膝盖轻轻一放松,只要微微一松,我们的臀部就会自然地坐下去,这个过程是非常自然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家拳真传功力训练方法(形意,太极)
我所习练的北派拳法为形意拳,太极拳。

现在把这两派功夫的功力训练方法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真功夫是要练成这样的:滑如冰,粘如胶,软如棉,硬似铁。

太极拳是这样的,形意拳的核心其实也是一样的。

太极拳技击讲“挨得上,打不上”,形意拳要硬打硬进无遮拦。

太极如水,打他时如入水中无处着力。

形意如山,打他时如遇大山无法撼动。

在近身搏斗时,丝毫不怕对方的打击力,且越是高手越是喜欢对方猛扑硬撞,以使对方自做自受,而为此就必须通过技击基本功,训练出不怕对手打击的身体素质。

以下对此基本功做一简略介绍:要把传统技击架作为基本功训练的主要课程,最好先找个明白理论和方法的师傅,拳论指出:“入门引路须口授”。

没有师傅带是不可能入门的。

必须是明师!·不一定要名师!
先练桩功找对身形后,再练拳架发力等法。

除练拳架之外,还须抽出几个式子刻苦练习发劲,一个动作,一个式子要练它上百遍、千遍、万遍,甚至十万遍、直至纯熟。

但练习发劲仍然要遵守原则。

腰裆劲下沉,掌、拳、腕、肘、肩、腰、胯、膝、脚,劲用在何处,浑身内力即集中于何处。

一发之后,立即放松,切忌未到落点,就浑身鼓
劲。

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拳架可以快练,同时为了全面了解技击运动规律。

我个人认为可以习练涉猎其它门派拳法如:八极拳、翻子拳、通备拳、等。

还可参照练习外国搏击术如:拳击,摔跤,柔道,泰拳等。

实战技击训练的基本功训练大致如下:
站桩、单操、抖杆子、拧棒子、抓荫芦、太极球、拉皮筋、抖麻辫、抛沙袋、负重步法等等。

尤其桩功、单操、步法(腰腿)、动作组合发劲练习是不可少的功力操练,是对拳功的深入锤炼和发展。

桩功训练才能使定势尽快产生功力,腰腿强健,中线如轴立。

练习桩步稳固,要配合呼吸行气,发展内劲和耐力,练拳前后应练习30分钟桩功。

除此以外,调架子时,尽可能地将势下压,使大腿处在水平位,拉长时间慢慢行架,并且自始至终让体重落在一条腿上,这样练出来的腿功极佳。

腰腿功夫除在上述练法中获得以外,还要练习踢腿、下腰以提高柔韧性,重在追求腰腿功夫。

年轻人还可进行如单腿跳、蛙跳、负重跳、旱地拔松(即深蹲跳提膝高抬)、单足独立深蹲起、悬垂举腿等等,来加强腰腿腹背韧性功力的训练。

单操是对拳架中各种动作,发劲的反复操练,也是对拳架的锻炼。

单操手也可作为实战散手练习,但要准确掌握技击意图。

实战散手的反复锤炼才能独到,地发展自己的实战手法使之冷快绝伦。

如太极拳练云手,形意拳练劈拳等单个动作的反复练习就是单操。

功夫真正达到“滑如冰凌粘如胶,软如棉花硬似铁”的境地,就不但要练拳架,用于贯通内气,协调周身,还要练高强度的功力,练器械来增加耐力和爆发力。

这其中最简便又实用的一种练法就是抖大杆子。

抖大杆子是传统武术中方便易行的,能增加浑身弹韧性,发展劲力。

尤其抖劲,又有增加功力,同时防止笨拙,提高枪棍功夫,所以有的前辈才“大杆子不离手”。

人皆言当年杨禄禅身小力微,然又有“杨老禅推车——平端”之语形容其力大过人。

力大力小无可考。

但近代杨澄甫、陈发科等功夫高手,却都是体重近三百斤和二百斤,加上技术全面、功力足,发之至骤,人不可当,所向披靡,饮誉武坛,便是例证。

当今之太极技击名家妙手,亦大都身体强健,“豆芽菜”式的体格恐难成强手。

当然有的拳术大师的身体外观上很瘦弱,但决不同于先天的弱不堪击,而是苦功操练已敛力入骨,功力卓著,或是独到之学已登峰造极,故而能在关键
时刻异于常人。

身体、功力是技击的本钱,一定要加强自身绝对功力的锻炼,纵然是灵巧,也不是在不花费力气中得来的。

抖杆子一般分为抖大枪和去掉枪头只划杆子两种形式.其方法基本相同。

大杆子又名蜡木杆,是由长约3米,粗5厘米的白蜡圆木做成的(因其有弹性和韧性)。

制做时,除了杆身木刺可以消掉,大头的一尺多长处,可削细点以便手能握住外,其它地方不能修理,否则一修就不耐用了。

有“四面劲”的杆子是好杆子,即杆子四面,每面用力按弯,一松手就能还原。

这种杆子,练习时杆梢不管怎样抖动,杆身仍能保持正直。

如果杆子弹性不好。

一抖便成了弓形,就无法练习了。

练习抖划杆子,可以单人练,也可以双人对滑,每天用拦、拿、扎、绷、批、压、封、闭、捅、捉等方法抖划杆子一百下,杆子重量应视功夫而增加,尽量发身体和腰劲进行抖杆子。

扎空回手,拧后,劲力深者能将对方的衣裳拧在杆子上,把人拖倒。

所以,抖大杆子主要是训练腰腿和手腕的功力。

抖大枪是形意拳,太极拳传统练习中的一种重要练法,也是加强劲力与耐力的一种重要练习手段。

历代拳家对此练习十分重视,可惜的是一方面有些教师因某些原因不传习,另一方面是有些学习者一见此大器械就怕有用力之嫌而放弃。

枪杆是用富有弹性的白蜡圆木,将
其木刺用钉锤砸平制成。

另有重20~30斤的铁枪,每天抖百下,或分几次练,与抖杆法相同。

铁枪重量可视功夫增加至40斤,但总到以力所能及为准,练到精疲力尽为止。

如果是将基础训练后得出的松弹劲加以应用,不过就是将手延长而已,把本身的富于弹性的劲力,通过富有弹性的白蜡木杆传递到枪头。

这种强化练习反过来会加强自身的身法调节水平和劲力,特别是对于加强发劲威力程度,则更为重要。

双人划制是互用拦、拿、扎等方法,由轻而重,由慢到快,柔中寓刚,每次以力尽为度,即长功力,也实习了枪法基本功。

拧棒法,更方便(坚木制粗圆棒,以满把能全握住为准,棒长与自己的小臂长相等),两手各执一端如拧人臂,上下、左右、内外,缠绕绞转,落点时抖发,也可以用手指绞转,练习指力和灵活。

长期练习拧棒子能更好地谐调全身整劲、争力、手臂的拧劲、握力。

在拧棒子的同时,有条件的可以单手或双手配合拧长把、有重量的石盘或跳高支架等,将其斜放在身前,一手从下向外,缠抓握长柄的顶端(重头着地),向外拧转,使圆盘底坐滚转至右前方,然后换左手拧转。

随着手腕功夫的加深,可适当练习将重头上翘,并能尽力坚持一段时间,这对增加把力有一定的好处。

对手腕部的功力和忍耐力的训
练,传统的练法还有拧卷重物、拉橡皮筋、抛掷沙袋、抖麻辫等方法。

传统形意有安身炮对练,太极有推手对练,都是拿跌掷打兼施并用,上边推手,下边施脚,虽着重于“沾连粘随”的“懂劲”,提高拿跌掷打的技巧,也极重视速度快、爆发力强的发劲。

使拿跌掷打的技巧凭借强大的发劲威力,显示其灵活。

所以,上述的基本功训练不可忽视,必须认真练习,为以后获得高深的功夫,打下坚实的基础。

长按或扫描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