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能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课件 绪论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概述
细思默想
你在模拟试讲时,可能会出现语无伦次、啰嗦反复、内容 混乱、逻辑不强等问题。你或许以为,这是你表达能力不强或 是过于紧张所致,其实这只是表象,真正的深层原因是你的语 文教学心智技能还不完善。
二、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的课程内容构建
(一)构建参照
2. 鉴于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从教师职业技能的 角度来定位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的课程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作为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 内容之一:
一者,它是一种自动化了的教学行为活动方式, 这个教学行为活动方式又是外显教学行为和内隐智力 活动的复合系统;
再者,它是以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语文学科 的内容特点和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的;
三者,它是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由知识转化 而来的。
2022年版课标明确指出,未来教育需求要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因此, 对于师范生和新手教师来说,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过程可大致划分为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初步掌 握完整动作阶段、动作协调和完善阶段。
在其形成过程中,各阶段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特征上: 从活动的结构改变来看,表现为许多局部的动作联合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动作 之间互相干扰的现象以及多余的动作逐渐减少以至消失; 从活动的速度和品质来看,表现为动作速度的加快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稳 定性、灵活性的逐步提升; 从活动的调节来看,表现为视觉控制的减弱和动觉控制的增强、基本动作接近自动 化和动作紧张性的消失。
其中,教案编写技能还可分解出教学目标设计技能、教学方法选择技能、板书设计 技能等。另外,课前说课技能作为施教前的一种研讨方式,也可归入教学准备技能中。
教材分析技能和教材处理技能是教学准备技能中最基础的内容,2022年版课标新 理念、统编教材编排特点也最为直接地体现其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探讨摘要: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引起学生的意向,即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必须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进行;指明学生想要达到的目标和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什么和要学到什么程度,才能有意识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这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言行、借助一定的技巧和策略。
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技巧进行探讨,如何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问题小学语文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
在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是当前急需考虑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沉闷的提问现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问”、要讲究提问技巧。
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有创造性的提问,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好奇心和想象力。
然而,在当今教学中,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少之又少,他们的课堂不假思索、信口乱问、故弄玄虚、形式呆板,这样的提问不仅达不到目的,甚至还会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厌倦感。
下面就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分析课堂提问所存在的问题。
(一)从教师的角度分析1.问题太碎:一些教师将好端端的整体性课文册碎提问,本希望以多取胜,不料,经老师嚼碎的课文韵味全无、美感全无,学生犹如嚼蜡,于是学生的感觉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怎能不沉闷?2.问题太浅:教师所提的问题多是表层性的,多是不需要怎么动脑筋就能回答的问题,多是字面内容,十分浅薄。
比如有的问题多是问课文的前半句,学生只需回答后半句,这样的问题随着课文一串就可以答出来,平淡乏味,无需动脑。
这样的问题设置过多,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即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回答问题的能力很强,肯定不能引起学生认真动脑、积极思考的兴致。
浅谈教师课堂提问的技能
浅谈教师课堂提问的技能教学行为技能是复杂的智力技能,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使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文化熏陶,思想教育而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其中课堂提问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起着根本的作用。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它仍具有旺盛的青春活力。
提问技能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活动技能,它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习惯,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我认为只有熟练地掌握课堂提问技能的操作要点,灵活运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提问,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协调教学步骤,推动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交流切磋、启发点拨、评议归纳。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智慧地去运用,学生在回答老师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不能一下子切中要害时或会出现思路受阻或偏离正确方向的情况,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答话中有价值的信息,点拨疏导,帮助学生完善认识,顺利完成回答。
一位老师分析鲁迅《故乡》中少年闰土的形象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生1: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生2:是啊,鱼怎么会有脚呢?生3:有!师:什么鱼有脚?生3:娃娃鱼。
(众笑)师:啊,你真是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会有两只脚,可是,我没有见过,你们有谁看到过?生(齐):没有。
师: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种鱼,这说明什么?生4:说明少年闰土见多识广。
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分析人物时,学生突然提出这样一个旁逸斜出的问题,说明他的思路偏离了教学方向,但问题一经提出,立刻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教师及时采取措施,因势利导,先肯定生3的“见多识广”然后进一步提问,将学生的思路引到文章主题上来。
老师在语文课上要怎么提出问题
老师在语文课上要怎么提出问题很多老师喜欢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但并不是每次提问都能收到同学们积极的反馈,这里面就涉及到课堂提问的技巧。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方法1、把握课堂问题的难度语文教师在围绕教学内容提问的时候,需要依据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把握课堂问题的难度。
如果问题比较难,学生无法顺利回答,则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则会使学生失去回答的兴趣,无法起到提问的效果。
因此,问题难度适中对保障提问效果非常重要。
一方面,语文教师需要依托教材,根据学生知识层次和思维习惯,合理设置教学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桂林山水》的时候,可以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桂林山水甲天下?问题虽然可以直接从课文阅读中找到答案,但是仍然需要学生对其进行概括总结,这样的问题难度适合所有学生进行思考。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因势利导,对较为简单的问题,改变提问的方向与角度,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爬山虎的脚》时,一般提问学生描述爬山虎的脚的样子,而这可以从课文中轻而易举的找到答案。
教师不要拘泥于形式,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如向学生展示爬山虎的图片,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爬山虎的脚的样子,这样即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观察能力,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加问题的难度。
2、创新课堂提问的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采用同种提问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很容易会使学生感觉枯燥单调,从而丧失回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创新课堂提问的方式,如悬问、曲问和逆向问等迂回提问方式,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
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少年闰土》的时候,如果教师提问学生:闰土在乡下是如何捕鸟的?学生在阅读课文以后,只会照本宣科:“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罗海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海珠区实验小学罗海燕课堂提问是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是启发学生思维、控制教学过程、获得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堂提问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语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针对有关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情景,向学生提出具体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二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现疑问,向教师或同伴提出问题,希望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回答。
我们所阐述的主要指前者,当然有时也会适当涉及后者。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书洪范传后》中说:“问之不深,则其听之不专;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周。
”可见,“问”,是要讲究深度和艺术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新教师在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时,有必要认识语文课堂提问的功能、特点、原则、要求以及设计要领,通过课堂提问技能的提升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一、课堂提问的功能(一)引起注意,激发兴趣未知的世界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种好奇心便是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种内在的心理需要。
教师精心设计的新奇的教学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启发思维,主动学习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课堂提问技能的重要功能。
教师的提问,使学生不得不用头脑来思考并作出适当的回答。
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教师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能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言:“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
”(三)反馈信息,教学交流课堂提问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通过提问与回答,教师能及时吸收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调整改进,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课堂提问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放爆竹 饮屠苏酒 贴桃符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元日》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本课的教学我旨在让学生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通过以下几个层次来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课件出示19)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朝的()所写的《》。全诗通过描写的景色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板书: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 同学们,下面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课件出示13)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hún jiǔ mù
魂 酒 牧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魂”前鼻音。
开火车读,齐读。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形近字比较:魂一魄 洒一酒 猎一借 牧一牡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1)“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课堂教学技能——提问技能
两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找出锐利的句子。什么叫荡漾、 这段主要写了翠鸟的什么特征? → → →这段主要写翠鸟的 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翠鸟的目光锐利?找出有关的句子读 一读;哪些句子写翠鸟动作敏捷?请你读一读;第一句和后 两句是什么关系? 层次分明,体现内在联系,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
(2)指明思考方向;
(3)把较难问题分解为几个较容易的问题;
(4)把一个较繁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较简单的问题;
(5)提供部分答案;
(6)提供与问题答案有关的旧知识或其他线索;
(7)类比;
(8)归谬。
如,肖锋’英233,数235,语239
数学:用字母表示数
师:买一段布需付多少钱,它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提问(问答)技能
一、概念 提问技能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
回答的反应的方式,以促使学生参与学习, 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 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
二、提问的目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提问过程是揭示、解决矛盾过程,使学生
抓住问题本质; 3、及时巩固知识,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4、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
年、月、日பைடு நூலகம்认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年、月、日的认识。(板书
课题)你已经知道了有关年月日的那些知识?请说给大家听
听。
生1:我知道一年有365天。
师:你说呢?
(转引)
生2:一年有12个月。
生3:一个月有30天。
生4:不一定,有的是31天。
师:是吗?请举例说说。
(探究)
生5:这个月(指3月)就是31天。
提问技能PPT课件
返回
提问的方式
▪一)、正问
▪正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 正面提出问题,让学生顺藤摸 瓜,在探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 获取知识,发展智能。
提 问 付秀 技 洁能
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的概念 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
提问技能的作用 提问的方式和原则 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提问技能的概念
提问技能是指教师运用提出问 题,诱导学生回答和处理学生 答案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 应用知识,培养能力,了解学 生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
❖七)、层进式提问
❖这种结构形式的提问,各个问 题上下连接,环环紧扣,前面一 个问题往往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 基础。
❖八)、选择式提问
❖选择式提问是指针对某一方面 的教学内容提出若干种解释,让 学生进行分析鉴别,做出肯定或 否定的判断。
❖有位语文教师在教《项链》时,对于造成 路瓦裁夫人不幸的原因,设计四个可供选 择的答案:
1、看不透她的深度
2、看不透潭水的颜色
3、看不透潭水的光泽
4、看不透潭水的绿的灵妙
❖九)、比较式提问
❖比较式提问是指把同类或不同 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分析,以 区别和突出二者的相同点或不同 点的一种提问方法。
❖例如,《孔乙己》一文中,写孔乙 己掏钱买酒,第一次是“排出九文 大钱”,第二次是“从破衣袋里摸 出四文大钱”。同写掏钱,为什么 一用“排出”,一用“摸出”?
❖热越产越多会不会把人烧熟?(不会)。 为什么?(皮肤有散热调节作用)。
❖皮肤又是怎样调节的呢?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1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1一. 教材分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对三间小屋的描绘,寓意着人们在精神生活中需要建构起自己的精神空间,以追求精神的富足和成长。
课文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散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对于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可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解释。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课文所涉及的人生哲理的思考还不够深入,需要老师的启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思想;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精神空间,追求精神的富足和成长。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思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对于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情感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3.对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相关参考资料:用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拓展。
3.课件: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年级下册第9课《日月潭》教案(精选
二年级下册第9课《日月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9课《日月潭》。
本课详细介绍了我国台湾省著名的旅游景点——日月潭,通过对文本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日月潭的自然风光、民间传说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本课生词,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够简要复述日月潭的美丽景色和民间传说。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感受日月潭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日月潭的民间传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设备。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月潭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哪里,从而引出课题《日月潭》。
2. 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停顿和语气。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 精讲课文(1)学习课文第一段,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2)学习课文第二段,感受日月潭的美丽景色。
(3)学习课文第三段,了解日月潭的民间传说。
4.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
(2)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日月潭的美丽景色和民间传说。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如下:第9课日月潭台湾省景色优美民间传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
(2)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日月潭的美丽景色和民间传说。
2. 答案:(1)略。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日月潭的图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台湾省的著名景点,激发了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课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台湾省的其他旅游景点资料,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认识。
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9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9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语文教师,我对于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下面,我将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详细介绍我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
本课主要介绍了黄山的奇石景观,通过生动的描绘,使学生感受到黄山的壮美与奇特。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欣赏自然美景的好材料。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黄山的奇石景观;能够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惜,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黄山的奇石景观;能够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生字词卡片。
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欣赏黄山奇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黄山奇石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教师进行辅导和纠正。
3. 内容理解: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黄山的奇石景观,教师进行提问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黄山奇石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 生字词学习: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生字词,教师进行辅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课堂提问技能
一、提问的形式:直问、曲问、追问、比较问、是非问等。
二、提问的类型:从提问要求回答的内容来看,提问可以分为以下五类:1.记忆型提问,要求学生用所记忆的知识照原样来回答。
2.了解型提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感知的能力,为其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3.理解型提问,要求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出规律性的认识,主要在培养学生利用知识来理解文章的能力。
4.运用型提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5.评析型提问,要求学生对文章(或全篇、或局部、或内容、或形式)进行欣赏、鉴别和评论。
三、提问的结构: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引入、介入和结束三段。
图示如下:①教师提出问题②学生最初的反应回答——引入③决定选择相应行动(意图决定) (提示、追问等)④采取相应行动——介入⑤学生再次反应回答⑥评价、确认、归纳总结——结束1.在引入阶段,教师的主要技能是提出问题;它要求:①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意图要清楚。
要根据目的提出相应类型的问题。
②提问要紧扣教学内容。
③提问要难易适度,适应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
④提问要注意问题排列的顺序。
⑤提问要斟酌语言。
2.介入阶段包括两个要素:首先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反应、回答作一番思考,想一想应当怎么办,我们简称之为意图决定;然后再采取相应行动,主要是提示、追问等。
意图决定取决于对学生反应、回答的正确分析。
学生的反应、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回答基本正确②答非所问,回答完全错误③回答没有错误,但不够完整、全面(其原因主要有:思路有误、知识错误、认识有误、没有全局观念、忽略了关键或重要的内容、综合概括不准等)④没有反应⑤回答“超前”(教师计划需几步才能得出结论,他却“一步到位”了)⑥大部分学生没有反应针对学生的反应回答情况,采取相应行动主要有提示、追问、再次提问等。
提示可以有以下几种:①提示学生理解提问的内容、目的②提示相关知识③提示注意关键、重要的内容④提示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等追问主要有:①追问答案的来由(你是怎样分析的?为什么?)②为使回答明确、深刻而作的追问(这说明了什么?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再次提问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修正问题、调整问题和重复问题等。
课堂教学的提问技能1
沈丽红
课堂教学的提问
提问概述
提问是教学中点燃学生智慧火花,激发学生兴
趣的起动器。1912年,美国的史蒂文斯第一次系统
地研究了教师的提问,发现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大
约占去了一般教学日80%的时间,教师在讲课过程 中每分钟约问2-4个问题。
什么是提问?
•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 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 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 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公元十五世纪苏格拉底 研究教学法的基础,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 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 和手段。因而,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 作用。 • 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 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 种教学行为方式。在各种教学技能中,提问是比 较复杂的教学技能。
高级认知提问
• ⑶评价提问:
• 在分析提问或者综合提问后,无论答案怎样出色, 都应要求学生分析其理由是否充分,结论是否正确,表达 是否准确,对答案进行分析,估计其价值。在教学中应该 鼓励学生进行判断和给出判断的理由,这样做会使他们回 答问题时的理由十分明晰。因此,对评价提问的回答也是 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在进行这种提问之前,必须让学生独 立建立起正确的价值、思想观念,或者给出判断评价的原 则,以作为他们评价的依据。 评价提问的表达形式通常如下: 你同意……?为什么? 你认为……?为什么? 你相信……?为什么?
低级认知提问
• ②理解提问 • 根据要求学生理解程度的不同,理解提问课分为三种类型: • 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以便了解学生 对问题是否理解。 • 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以便了解学生是否抓住了 问题的实质。 • 对事实、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 深入的理解。 一般来说,理解提问用来检查最近课堂上新学到的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情况。多用于某个概念或原理讲解之 后,或课程的结束。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已学过 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或重新组合,因而是较高级的提问。
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提问
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提问“提问”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互动的纽带,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语文课堂提问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效提问具有目的明确、语意清楚、时机恰当、对象开放、启发思维、充满艺术、适当反馈等特点。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主要有:要掌握有效提问的难易程度;要调控有效提问的时机;要把握有效提问的言语特点;要掌握有效提问的方法;要注意有效提问的等候时间等。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优化课堂教学。
一、有效提问的内涵“提问”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互动的纽带。
在课堂教学中,所谓“有效”体现活动,是指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踊跃交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这里的“有效”体现在学生思维的含量足、个体获得发展效果明显。
所谓“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的、有针对性、创设性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二、当前语文教学提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提问目的不明确,实效不高首先是有些教师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两者简单的等同起来,认为“问”就是“启发”,导致课堂教学“满堂问”、“问而不发”、“问而乱发”的现象屡见不鲜。
教师误以为与学生之间的问题越多,互动机会越多,课堂气氛越热烈,学生回答越准确,就越是一节成功的课,否则就不是。
教师的这种理解导致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流于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仅仅是为了“提问”而提问。
“问”是为了“思”,如果教师的“问”不能引起学生的“思”,那就等于白问,或则不如不问。
(二)提问类型单一,质量不高纵观当下课堂,教师们所提问题大多是低认知水平的知识型事实类问题,缺乏思考型的、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好”或者“不好”来回答,或者只需复述,记忆或背诵就能回答老师的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确凿、轻捷、臃肿、人迹罕至”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
(2)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3)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文章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不同情感,理解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仿写练习法:通过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童年生活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童年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
视频中,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戏,追逐着彩色的蝴蝶;在小河边捉鱼摸虾,溅起一朵朵欢乐的水花;在果园里采摘着熟透的果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图片上,有古老的秋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有可爱的小狗在阳光下欢快地奔跑,有五彩斑斓的风筝在蓝天下自由飞翔。
2.提问学生:你们的童年有哪些难忘的地方呢?有没有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那样充满乐趣的地方呢?3.引出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并介绍作者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读音和词义问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猎人海力布》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猎人海力布》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猎人海力布》是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出自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本文讲述了猎人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不惜牺牲自己,换取宝石,并最终化作一块石头的故事。
这篇课文旨在通过海力布的英勇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课文情节曲折,富有悬念,引人入胜。
语言朴实无华,自然流畅,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文的生字词较少,便于学生阅读。
此外,课文插图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故事内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民间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感悟人物品质方面仍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海力布的英勇事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海力布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悟海力布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境教学、情感教育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实物演示等手段,直观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故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海力布的英勇事迹。
4.情感教育: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海力布的无私奉献精神。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进行信息反馈、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
恰当的课堂提问,通过师生之间的设疑、解疑等互动交流,能够为引领学生把握重点难点,对提高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智力和思维都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帮助教师准确掌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完成教学目标提供准确的信息反馈。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一、要注重矛盾性当学生已学的知识和新知识不一致,或者原有知识不足以解决新问题时,学生的头脑中就会产生认知冲突。
课堂提问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一种困惑,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回忆与建构,诱发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活动和探索行为,帮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意识。
同时学生在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地将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见识”和“观点”,并且思维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只有助于学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
所以,教师要科学合理所谓利用课堂提问,通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为此,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二、要注重趣味性低年级学生天真可爱,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
利用这个特点,在语文活动中,对小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参加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如在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切开苹果,自己发现问题,同事引导他们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奇怪的现象,请他们回去自己学会观察,学会收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新手课堂提问弱点分析
(一)没有休止地问 (二)粗放式地提问 (三)惩戒式地提问 (四)高深莫测地问 (五)忽略学困生地问
四、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举要
(一)破题提问法 所谓破题提问指的是围绕教学的重点或难点,从 分析文章题目人手设计问题。文章的题目就如 人的眼睛,是通向文章“心灵”的窗户,因此, 围绕文章的题目设计问题往往能抓住教学中的 主要矛盾,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 例如,教授《为了忘却的记念》时教师问:是 谁记念谁?“忘却”和“记念”是反义词,用在这 里是不是矛盾?有什么值得记念的?
(四)比较提问法 比较提问指的是所提问题在内容上可以互相比 较,问题的提出,给学生显示了可比要求, 内容上的客观可比因素与可比要求相结合。 这种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对比, 找出不同认知对象的结合点和不同点。 例如,鲁迅《药》中的华大妈和夏四奶奶的 心理、神态和行动的对比;又如同样是写父 亲.《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取材方面 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好处?
(三)从重点切入 案列《草船借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尾部 分,接着提出: (1)“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2)谁说谁“神机妙算”? (3)周瑜为什么赞叹诸葛亮神机妙算? (4)诸葛亮神机妙算又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从“空白处”切入 案列《项链》(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课文) 提问设计:除了课文的这种收尾外,同学们 还能 想到另外比这更好的结尾吗? (五)从“矛盾点”切入 案例《孔乙己》 提问设计:文章结尾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 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其间“大 约”“的确”连用是否矛盾?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意义
1.引起注意,激发兴趣
2.启迪思维,培养智力
3.及时反馈,调节进程
4.提高口语能力,实现互动交流
5.培养问题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三)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的要求
1.体现用意,有明确的目的性 2.激励思考,有一定的启发性 3.着眼全体,有广泛的群众性 4.加强计划,有明显的循序性 5.注意调控,有灵活的适应性
(三)反诘提问法 例如,有一老师问学生“什么是牺牲”时,就 运用了反诘式提问策略。 师:“什么是牺牲?” 生:“牺牲就是一个人死了。” 师:“那一个坏人被枪毙也叫牺牲?” 生:“好人死了就是牺牲。” 师:“那么,一个好人生病死了,或者说一个 好人寿终正寝也是牺牲?” 生:“好人为了做好事而死的就是牺牲。”
(二)迂回设问法 迂回设问即“问在此而意在彼”。教师的本意是 解答甲问题,却偏不直接问,而是绕个弯提出乙 问题,乙问题的解决又以甲问题的解决为前提, 所以只要学生解答了乙问题,甲问题便等于是 “不答而解”。同样的问题,采用迂回提问策略, 使得学生必须通过联想和推理才能解答,有利于 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例如,钱梦龙老师教《愚公移山》时,问: “有个孩子也要去帮助老愚公移山,孩子的父亲 愿意让他去吗?”钱老师明知这孩子没有父亲, 因此这一问是虚问。学生们先是一愣,马上醒悟 过来:“这孩子没有父亲,他妈妈是‘孀妻’, ‘孀妻’就是‘寡妇’的意思。”
(六)从情境中切入 案例《花未眠》 一位教师在教《花未眠》一课时,一位同学突然大叫 了一声:“啊!”造成了课堂秩序的大乱。原来,这 位同学上课时走神了,偶尔抬头,看到教室外天空上 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使得他不由自主地大声赞美 起来。这时,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因势利导地提出了 一个问题。 师:是啊,真美!X X同学偶尔抬头,突然发现了彩虹 的美丽,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请联系课文内容 作答。 学生马上根据课文内容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生:美是邂逅所得,美是偶尔所得。
二、课堂提问切入点及优秀案例
(一)从课题切入 案列《将相和》(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课文) 提问设计: (1)“将”“相”分别是什么意思?文中分别指谁? “和”是什么意思? (2)“和”意味着在这以前将相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什么事使将相不和? (4)将相又是怎样和好的?
(二)从中心切入 案例《变色龙》(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提问设 计: 师: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 生:善变。 师:变的特点是什么? 生:变得很快(瞬息间,对狗的态度变了五次); 变得很蠢(愚蠢的理由、荒唐的逻辑)。 师:善变中不变的内核是什么? 生:媚上压下,奴才本色。 师:造成奥楚蔑洛夫性格的根源是什么?
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能
第九讲 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能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 “学而不思则罔,思 匙是问号”——巴 而不学则殆—— 尔扎克 孔子
“学起于思,思源于 疑。”
一、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技能述要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定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 教学形式。
(五)分解提问法
如引导学生理解“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及造成其悲剧的 根源”是鲁迅小说《祝福》的教学目标和要解决的中 心问题。有教师围绕这一目标。设计了以下相关的小 问题: 1.祥林嫂为什么要逃到鲁镇帮工?在鲁家她“整天 的做”,“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为什么“她反而 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 2.祥林嫂被卖给贺老六时,为什么要拼命反抗?夫 死子亡后她的处境如何? 3.祥林嫂再到鲁家帮工时,人们尤其是鲁四老爷对 她的态度怎样? 4.祥林嫂为什么要用她多年的工钱去捐一条门槛? 5.祥林嫂被鲁家赶出来后,临死前为什么对“魂灵 的有无”表示怀疑?
(六)登级提问法
例如,一位老师教授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课,分析 “原来如此是这样启发的: 师:鲁迅在叙述柔石等23位烈士遇难,且柔石身上中了十 弹之后,仅用“原来如此”四字表达感情,是否太轻描淡写 了? 生:不是。因为后面有省略号。 师:联系前文看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生:对反动派无比气愤,对烈士无比悲痛。 师:那为什么不用抒情句直接写出来? 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鲁迅先生悲痛气愤无以复加,说 不出话。 当问及感叹号在这有什么作用时,很多学生仅停留在 “起强调作用”上,老师就进一步启发:“如此”代指什么? 学生明白后就自然而然明白感叹号在这里是表示作者“出离 愤怒”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