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3病因发病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温病学3温病的病因与发病52页PPT

温病学3温病的病因与发病52页PPT

谢谢!

温病学3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温病学-3温病的病因及发病52页PPT

温病学-3温病的病因及发病52页PPT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温病学-3温病的病因及发病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温病课件——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温病课件——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暑为火之气,暑季人体毛窍开泄,亦是导 致暑热病邪入侵的重要原因。因夏暑之时天暑 下迫,地湿上腾,暑热既盛,雨湿亦重,所以 暑热易兼挟湿邪,这种病邪又称为暑湿病邪。 感受暑热病邪即时而发的温病称暑温, 伏而后发者称伏暑。
13
(2)致病特点:
①发病可径犯阳明 ②易耗气伤津: ③易致闭窍动风: ④易夹湿为患:
③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
④为病严重,病情凶险:
⑤致病有种属的选择性:
40
7、温毒病邪
温毒病邪是指六淫邪气蕴蓄不解而形成的 属性为温热性质的一类致病因素。因其致病与 时令季节相关,并能引起流行,故又称为时毒。 温毒病邪包括风热毒邪、风热时毒、暑热毒邪、 湿热毒邪、温热毒邪等。
41
(1)形成条件:
素禀体虚,御邪力弱 起居不慎,卫外失调 病邪太盛,正不胜邪
52
就温病而言,人们的体质与温病发 病有密切的关系。如素体阴精亏损或阳 热偏胜,温邪属阳,同气相感,故温热 性质的病邪容易侵入,如风温、春温、 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等病的内 因多属此类。肺阴素虚者则邪易上受, 阴虚在营则邪易内伏,如伏暑之发于营 分者。素体脾虚湿聚之人,或因饥劳、 饱逸所致的脾虚失运或脾困失运,容易 感受湿热性质的病邪而发病,如湿温即 属此类。
温毒病邪
温毒病邪的形成与时令气候反常有 关,乃邪气蕴结而成,并多能引起流行。 感受风热时毒引起的温病是大头瘟,感 受温热时毒引起的温病是烂喉痧。
42
(2)致病特点:
①具火热之性: ②攻窜流走: ③蕴结壅滞:
温毒病邪
43
①具火热之性:
温毒病邪
毒是一类致病力很强的病因,具有火热
之性,它能导致人体高热、伤津耗阴、脏腑 功能严重失调和实质损害、气滞血瘀等多种 病理变化的产生。因此,临床上应特别重视 清热解毒法的应用。

温病学-3温病的病因及发病

温病学-3温病的病因及发病

但应注意的是,古人对外邪感 受途径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其发病初起 的症状特点而推断出来的,并不一定 反映了病邪入侵人体的真正途径。如 初起时出现体表症状则认为外邪是从 皮毛而入的;如初起时出现肺卫症状, 则认为外邪从鼻而吸入;如初起时出 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就认为外邪从 口通过饮食而入等。
(三)发病类型
伏 邪 温 病
感邪后邪气伏藏,逾时而发 伏邪自里而发,或由里外达 或进一步内陷深入。若伏
难速愈。 初起即现表证,一般无 初起即现里热证,如无外感 里热证。 引发,则无表证。 初起多以解表透邪为主。初起以直清里热为主。 风温、秋燥、大头瘟等。春温、伏暑等。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温邪? 2、风热病邪与燥热病邪致病特点有何异同? 3、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 分别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其致病特点如何? 4、温热病邪、疫疠病邪及病毒病邪的致病特点 主要有哪些? 5、试述体质在温病发病中的作用。 6、试述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初起的临床表现、 病机传变、治疗原则。
6、疫疠病邪
疫疠病邪又称为疠气,是 六淫邪气中具有强烈传染性, 并能引起播散、流行的一类致 病因素。
(1)形成条件
与气候特别反常、地理环境、 战乱有关。
(2)致病特点
致病力强。 多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 病 变定位。 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流 行。 为病严重,病情凶险。 致病有种属的选择性。
2、暑热病邪
暑温、暑湿、伏暑
(1)形成条件:
暑热病邪的形成多在夏季
(2)致病特点:
径犯阳明 易耗气伤津 易致闭窍动风 易夹湿为患
3、湿热病邪
湿温
(1)形成条件
湿热病邪的形成多在长夏季节
(2)致病特点
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病位以脾胃为主 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第三章 病因与发病---温病学

第三章 病因与发病---温病学

暑湿病邪的致病特点 • 1、初起先犯肺卫,多夹寒邪 • 2、困阻脾胃,弥漫三焦 • 3、耗损元气,伤津阻气
12/9/2020
13
四、 湿热病邪
• 定义:主要发生于长夏具有湿和热二 重性质的致病温邪。
• 季节:四季 长夏为甚
病种:湿温
2020年12月9日11时42分
14
• 致病特点
• 1. 病变以中焦脾胃为主
风热
暑热
湿热 温热
病邪 →人体 → 证候
温毒
厉气
温邪的共性
• 1. 热性显著----发热 • 2. 从外侵袭----外感 • 3. 相关季节----时邪 • 4. 相互转化 • 5. 病位不同
一、 风热病邪
• 定义:发生于冬春季的一种致病温邪。 • 季节:冬、春季
春季温暖多风,也可因冬季气候 反常,应寒反温,形成风热病邪。 • 病种:风温、冬温
• 2. 暑性酷烈,易耗气伤津 暑热亢盛酷烈,易伤津耗气。身热,汗
出,口渴,燥齿,神倦,脉虚等。
• 3. 易直中厥阴,闭窍动风 暑热属火,与心气相通,暑热病邪可直
中心包或引动肝风:身热,神迷,抽搐等。
三、暑湿病 邪
• 定义:主要发生于夏季具有暑邪和湿邪 二重性质的致病温邪。
• 季节:夏季 病种:暑湿、伏暑
燥热化火,上干清窍:耳鸣、目赤、 龈肿、咽痛
2020年12月9日11时42分
20
六、 温热病邪 • 定义:在春季致
病的一种温邪
不兼有风、暑、湿、
燥等病邪的性质, 温
热性质显著。
• 季节:冬、春
• 病种:春温 2020年12月9日11时42分
21
• 致病特点 • 1. 邪气内伏,热自里发

温病学3温病的病因与发病52页PPT

温病学3温病的病因与发病52页PPT
温病学3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温病学 PPT

温病学 PPT
暑热病邪—致病特点:
1)发病可径犯阳明: 叶天士:“夏暑发自阳明 ”— 白虎汤证
2)易于伤津耗气: 津气耗伤、津气两脱
3)易致闭窍动风:直中心包,闭塞机窍 4)易夹湿邪为患:
易困阻脾胃,弥漫三焦,伤络动血,耗损元气
BACK
·温病的病因·
(3)湿热病邪
定义:多发于长夏季节,兼具湿与热 两重特性的一种外感病邪。 (阴阳合邪)
总论重点
第三章 病因 第四章 辨证 第六章 治疗
辨证求因 审因论治
一、温病的病因
1.明确温邪的概念
·温病的病因·
指外界致病邪气中具有 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
2.温邪包括:
六淫化热 七


六淫邪气

蕴结不解
别种异气
·温病的病因·
1.风热病邪 2.暑热病邪 3.湿热病邪 4.燥热病邪 5.温热病邪 6.温毒病邪
形成条件:四时均可,尤多见于长夏 所致温病:湿温(消化系统)
致病特点
·温病的病因·
·温病的病因·
湿热病邪—致病特点:
1)病位以脾胃为主: 脾失升运,胃失和降
2)易困遏清阳,阻滞气机: 湿遏卫气—身热不扬、恶寒、胸闷脘痞等 湿盛阳微—畏寒、肢冷、便溏、舌淡苔白等
3)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BACK
·温病的病因·
1)病初即导致里热证: 病初即具里热证 或发于气分,或发于营分
2)病情较重而易闭窍、动风、动血: 病情复杂多变 郁热内炽,易伤血络,迫血妄行,或阻闭心窍
3)易耗伤阴液,后期多肝肾阴伤:
BACK
(6)疫疠病邪
·温病的病因·
定义:指致病暴戾,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种 致病因素。
形成条件:王叔和—非其时有其气 吴又可—杂气中为病最严重者

病因与发病课件

病因与发病课件
“长夏湿令,暑必兼湿” “热与湿搏而为暑也” 暑邪“纯阳无阴”,与湿邪“虽易兼
感,
实非暑中必定有湿也”
4、湿热病邪
湿热病邪是指具有湿和热两重性质的温邪, 以深夏和初秋气候炎热、雨水较多的季节 多见。 是引起湿温病的主要因素。
4、湿热病邪—致病特点
1、以中焦脾胃病变中心
“阳明为水谷之海,太阴为湿土之脏,故多阳明、太阴受病 ”
7、温毒病邪—致病特点
除具有一般六淫温邪的基本性质外, 还有以下特点: 1、攻窜流走 可上攻头面,下结阴器, 又可外窜肌肤经络,内攻脏腑。 攻窜至某一部位后壅结凝聚 而产生红肿热痛,甚至溃烂的征象。
2、蕴结壅滞
8、疠 气
疠气是指致病暴戾、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 种致病因素。也称戾气。 温热性质的疠气可引起温疫的发病、传染 和流行。
温 病 学
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目的要求】
1、了解温病病因的共性 2、掌握各种温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3、熟悉有关温病病因与发病学说
一、病因—温邪
温邪是指在四时不同的季节气候条件下 所产生的属于温热性质的病邪。
(一)温病病因的认识方法
——审症求因
? 诊断:风温,风热郁遏卫表 病例分析 治法:疏风泄热透表 某男,发热 10 余天。于 7 月 8 日着凉后出 方药:银翘散加减 现发热(最高 38.7 ℃)伴恶寒,头晕头痛,肢 银花12、连翘 10 、豆豉10、薄荷6后下、 桔梗10、生甘草6、玄参10、僵蚕10、 体酸重,出汗时作时止,纳差,饮、食后则饱 蝉蜕6、芦根10、花粉10 胀欲呕,舌苔白微腻,脉浮软而数。
“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
2、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3、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温病病因发病学说》课件

《温病病因发病学说》课件
温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口渴、心 烦、尿黄等症状,同时伴有舌红苔黄、脉 数等体征。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发病 季节、流行病学资料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辅助 诊断方法也有助于确诊。
02
温病病因
外感温病病因
风热之邪
风热之邪是温病的主要外因,常 常由口鼻而入,侵犯肺卫,导致 发热、咳嗽等症状。
《温病病因发病学说》ppt 课件
目录
• 温病概述 • 温病病因 • 温病发病学说 • 温病治疗原则与方法 • 温病预防与保健
01
温病概述
温病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温病的定义与分类
详细描述
温病是一种由温热病邪引起的急性热病,主要分为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两类。新感温病是由外界温热病邪入侵引 起的,伏气温病则是体内潜伏的温热病邪在一定条件下发病。
卫气营血发病学说
卫气营血发病学说的主要 观点
将外感温热病按照卫、气、营、血四个阶段 分类,并认为疾病的发展过程是按照卫、气 、营、血的传变而发展。
卫气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病学说的来源
源于《内经》,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 完善,成为温病学派的重要理论之一。
卫气营血发病学说的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卫气营血的分 类和传变规律,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并 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三焦发病学说
三焦发病学说的主要观点
将人体划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三个部分,并认为温病的发生与三焦的功能失调有关。
三焦发病学说的来源
源于《难经》,在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温病学派的重要理论之一 。
三焦发病学说的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三焦的分类和功能特点,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制定 相应的治疗方案。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教学课件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教学课件
血府逐瘀汤
清代王清任创制,用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对于气血瘀 滞引起的病症如痛经、跌打损伤等具有较好疗效。经临床 验证,其效果显著。
06
预防调护措施推广
日常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
注意保暖防寒
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病情变化快:温病起病急骤,传变较快 ,病情较重,易于出现险恶证候。
传染性:温病具有传染性,易于流行, 常引起大范围的传播。
温病特点
季节性:温病多发生于春、夏、秋三季 ,尤以夏秋为多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
温病分类方法及意义
01 02 03 04
分类方法:温病按发病季节、地域、传染性和临床表现等特点可分为 温热类温病和湿热类温病两大类。
忧思过度
忧思过度可损伤脾胃,导致气血 生化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易 感受外邪。常表现为神疲乏力、 纳差便溏、舌淡脉弱等症状。
饮食劳逸
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可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职 ,湿浊内生,从而引发温病。常表现 为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
劳逸过度
劳逸过度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 感受外邪。常表现为神疲乏力、腰膝 酸软、舌淡脉弱等症状。
气分阶段
邪热入里,热势亢盛,表现为 高热、口渴、汗出、脉洪大等

营分阶段
热邪深入营血,耗伤营阴,表 现为身热夜甚、口干不欲饮、
斑疹隐隐等。
血分阶段
热邪深入血分,动血耗血,表 现为高热神昏、吐血衄血、发
斑等。
三焦辨证体系下的发病机制
01
02
03
上焦病变
温邪犯肺,肺气失宣,表 现为发热、咳嗽、气喘等 。

温病学病因和发病PPT课件

温病学病因和发病PPT课件
• 对于人体,既易伤津,又易耗气,症见身 热,汗出,口渴,齿燥,神倦,脉虚等。 津气耗伤过甚,可致津气两脱。
温病学教研室 21
• 暑热致津伤的机理: ①直接原因——暑热直接消耗津液,致津伤; ②间接原因——暑热逼津外泄,汗出而致津伤。 • 暑热致气伤的机理: ①直接原因——暑热,“壮火食气”,“炅则气
常见的各种温邪的致病特点
温病学教研室 4
1、风热病邪
Q:什么是风热病邪? A:风热病邪是发生于冬、春季节的一种致病
温邪。
温病学教研室 5
• 由春季风热病邪引起的温病——风温。 • 《三时伏气外感篇》:“风温者,春月受
风,其气已温。” • 《温病条辨》:“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升,
厥阴行令,风夹温也。”
温病学教研室 38
(2)易燥伤津液
• 《素问》:“燥胜则干”。 燥热病邪燥伤津液有一定规律: • 初起以燥伤肺津为主,症见口鼻咽喉干燥,呛咳
无痰等。 • 继则燥伤肺、胃、肠道的阴津,症见鼻、唇、咽、
喉、皮肤干燥,口渴,大便干燥,咳嗽无痰或少 痰、口干,舌干红少苔等。 • 少数病邪深入下焦,燥伤肝肾阴精,出现真阴耗 伤证。
• 王孟英指出:“不可误以湿热二气并作一气始为 暑也”,即暑邪可以兼挾湿邪,也可以不兼挾湿 邪。
• 若夏季降雨多,暑就容易夹湿; • 若夏季干旱无雨,暑就不可能夹湿。 • 不兼挾湿邪的暑热病邪引起的温病如暑温; • 暑热挾湿的暑湿病邪引起的温病有暑湿和伏暑。
温病学教研室 25
练习题:
• 暑热病邪致病初起病变中心是 A.肺卫 B.脾胃 C.阳明 D.肺
温病学教研室 31
(2)邪从外受,脾胃为中心
• 阳明胃为水谷之海,太阴脾为湿土之脏,脾胃同 属中土,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而湿为土之气, 湿土之气同气相从,故始虽外受,终趋脾胃,使 脾失升运,胃失和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按ESC键退出
请单击播放
一、温病的病因
(一)温病病因的共性
1、从外感受 2、性质属热 3、易伤津液 4、致病迅速 5、季节、地域相关 6、病位有别
(二)各种温邪的 致病特点
1、风热病邪 风温
(1)形成条件
风热病邪多形成于冬春季节。
(2)致病特点
多先犯肺卫 易于化燥伤阴 病情变化迅速
至深传变。
不能外达,或邪透不尽,则
难速愈。
初起即现表证,一般无 初起即现里热证,如无外感
里热证。
引发,则无表证。
初起多以解表透邪为主 初起以直清里热为主。
风温、秋燥、大头瘟等 春温、伏暑等。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自然灾害、地理环境、战乱有 关。
(2)致病特点
其性暴戾,致病力强。
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 多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 定位。 病情严重,病势凶险。
疫疠病邪与温毒病邪实际 上都不是一种单一的病邪,而 各包括了多种病邪。
二、温病的发病
(一)发病因素
1、人体正气 2、自然因素
3、社会因素
(二)感邪途径
1、邪从皮毛而入 2、邪从口鼻而入
(三)发病类型
1、新感温病 2、伏邪温病
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比较表
新感温病
伏邪温病
成因 病机


证候 特点 治疗 病种
感邪后立即发病
感邪后邪气伏藏,逾时而发。
初起病邪在表,或从表 伏邪自里而发,或由里外达
解, 或自表入里,由浅 或进一步内陷深入。若伏
秋燥
(1)形成条件
初秋季节久晴无雨,气候干燥之 时。
(2)致病特点
病位以肺为主 易致津液干燥
5、温热病邪
春温
温热病邪是一种能引起在 春季发病,病初即以里热炽盛 为主要特点温病的病邪。
(1)形成条件
在春季温热之气上升时,形 成的一种具有较明显温热性质 的病邪;伏寒化温。
(2)致病特点
病初即见里热证 易闭窍、动风、动血 易耗伤阴液,后期多肝肾阴伤
6、温毒病邪
温毒病邪是指可以引起具有 温热性质,且局部有肿毒特征的 一类外感热病的病因总称。
大头瘟、烂喉痧
(1)形成条件
时令气候反常,邪气蕴结 而成。
(2)致病特点
蕴结壅滞 攻窜流走
7、疠气
疫疠病邪又称为疠气,是六 淫邪气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 能引起播散、流行的一类致病 因素。
(1)形成条件
2、暑热病邪
暑温、伏暑
(1)形成条件:
暑热病邪的形成多在夏季
(2)致病特点:
先犯阳明气分 易于损伤津气 易入厥阴,闭窍动风 易于兼夹湿邪
3、湿热病邪
湿温
(1)形成条件
湿热病邪的形成多在长夏季节
(2)致病特点
病位以脾胃为主 易困阻清阳,阻滞气机 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 缠绵
பைடு நூலகம் 4、燥热病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