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警惕脑高灌注综合征

合集下载

DSA下高灌注综合征的预警表现

DSA下高灌注综合征的预警表现

当下围术期CHS预警手段
■ 1.术中TCD监测 ■ MCA峰值速度增加>100%,PI减低 ■ 2.CTP,SPECT,ASL ■ CBF正常增加20%-40%,增加>100% ■ 3.DSA? ■ 快速鉴定、无需对其他影像数据进行后处理
DSA下CHS的预警表现
■ 1.分支点上点状动脉扩张 ■ 2.毛细血管“红晕”样表现 ■ 3.脑静脉提前显影
■ 在慢性缺血性脑中,当灌注压力大时,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容易破裂和出 血突然增加。这个过程解释了在全身动脉压正常的患者中发生CHS,尤 其是那些患有小血管疾病(由于慢性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9在侧支 循环充分的患者中,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损害较少在慢性缺血下,因此 侧支循环可能预防
CHS机制
■ 第二,自由基的破坏。自由基会引起血管舒张并在缺血性再灌注 过程中增加脑血管的通透性。活性氧会损害脑血管内皮,导致术 后过度灌注,可通过施用自由基清除剂来预防。
术前DSA
■ 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 ■ 重度狭窄
术后颅脑CT
术前-后DSA对比—正位
术前-后DSA对比—正位
术后DSA
术后DSA—侧位
■ 第三,已经提出了压力感受器反射破坏在CHS中的作用。压力感受 器的破坏破坏了对全身动脉血压的急性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这 些变化可能是由于对颈动脉的各种刺激(例如血管成形术,支架 放置和动脉内膜切除术)引起的
血管内治疗中的CHS
■ 1.CEA-CAS ■ 2.颅内动脉血管成形术 ■ 3.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 ■ 4.其他:椎-基底动脉,锁骨下动脉,动静脉畸形
DSA下高灌注综合征的预警表现
高灌注综合征(CHS)
一.定义
急性和慢性狭窄或闭塞的脑血管重建术后的临床综合征

颈动脉狭窄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

颈动脉狭窄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

颈动脉狭窄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发表时间:2016-10-31T15:00:37.63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9期作者:于英郭薇盖其梅[导读] 目前颈动脉狭窄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

(烟台毓璜顶医院山东烟台 264000)【摘要】高灌注综合征( hyperperfusion syndrome,HPS) 是由于颅内外动脉狭窄被解除后,由于同侧脑血流量成倍增加超出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所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也可见于颅外或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成形术中。

本文通过对HPS的危险因素、预防及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高灌注综合征;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111-02 目前颈动脉狭窄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

但同时术后并发症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栓子脱落、血管闭塞和再狭窄、颈动脉反射、穿刺部位并发症等,。

高灌注综合征虽不常见,但出现脑出血后,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其发生率为1.1%~6.8%。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将会出现脑水肿、脑内和(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严重后果,当并发脑出血时,其致死率为3%~26%[3]。

所以掌握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病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降低其发生率。

1.HPS的危险因素Moulakakis等[4-5]总结了HPS的高危因素:(1)术前:长期高血压;微血管病;糖尿病;高龄(年龄>70岁);近期对侧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3个月以内);侧支循环不良及同侧高级颈动脉狭窄;对侧的颈动脉闭塞;不完整的Wills环;乙酰唑胺攻击后衰减的脑血管反应;(2)围手术期:术中远端颈动脉压增加40mmHg以上;术中应用高剂量含挥发性卤化物的麻醉剂;脑梗死;术中局部缺血;难治的术后脑过度灌注术后;(3)术后:术后高血压;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抑制剂。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

维 的 合 成 ,进 一 步 加 重 肝 功 能损 害 L5 J。护 理 应 给 予 高 蛋 白 、高 热 量 、高维生素 、易消化饮食 ,观察皮肤 、巩膜 黄染情况 ,定期检查 肝功能和电解质。本组未 出现肝功能衰竭 、肝脓肿 、化学性腹 膜 炎、弥散性血管 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 [1] 郭俊渊.现代腹部影 像诊断学 [M].北京 :科学技术 出版社 ,2001:
神经系统体征 l4例。CT检查 :脑出血 14例 ,蛛网膜下 隙出血 (SAH)4例 ,同侧脑水肿 5例 ,正常 2例 。术 中及术后有血 压记 录者 l4例 ,其 中血压升高 7例 ,正常 7例。出现 lIPS首发症状 时有血压记录的 l7例 ,其中 l5例增高 。CT显示脑 水肿 5例, 症状均在 72 h内完全消失 。18例脑 出血 和 SAH病人 中死亡 9 例 ,2例植物状 态 .完全恢复 4例 ,部分 恢复 3例 。 2 护 理
(收稿 日期 :2007—11—09;修回 日期 :20o8一O3—17) (本 文编辑 张建华 )
脑 血 管支 架 成 形 术 后 高 灌 注 综 合 征 12例 ,椎基底动 脉系统 2例),脑梗 死 9例 ,无症 状 2例 。术 前
有血压记录者 10例中高血 压 7例。治疗 方法 :单 纯 PTA 3例 ,
for patients fol low ing cerebraI artery 6 d、14 d出现。症状和体征 :头痛 l7例 ,癫痫发作 4例,局灶性
stenting and nursing care of them
刘丽娟 ,王爱平
Liu Lijuan,Wang Aiping(Affiliated First Hospital of Chinese M 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l lO00l China) 中图分 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 码:C 文章 编 号 :1009—6493(2008)4B一0992—02

上颈椎肿瘤切除联合椎动脉搭桥患者高灌注综合征的风险护理1例

上颈椎肿瘤切除联合椎动脉搭桥患者高灌注综合征的风险护理1例

•案例报告•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23.06.031上颈椎肿瘤切除联合椎动脉搭桥患者高灌注综合征的风险护理1例基金项目: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九届护理科研项目(编号:CZYY-HLM98)作者单位:200003 上海市,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肿瘤外科第一作者:李晓林,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通信作者:万昌丽,本科,副主任护师李晓林 万昌丽 贾齐 杨兴海 肖建如上颈椎肿瘤常累及周围重要的解剖结构,如双侧椎动脉、脊髓和颈神经根等。

当原发恶性颈椎肿瘤累及双侧椎动脉时,为了完整切除颈椎肿瘤,降低复发率,理想的治疗方法是行颈椎肿瘤切除联合椎动脉搭桥术。

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发出,走行于颈部最终汇合为基底动脉,主要分为四段,V1段:发源于锁骨下动脉至颈6横突孔穿行;V2段:通过颈6至颈3横突孔,经颈2出枢椎,通过颈1横突孔;V3段:自颈1穿出硬脑膜处;V4段:过枕骨大孔,在脑桥延髓交接处合成基底动脉。

1995年,纽约Mount Sinai 医学中心[1]报道4例V3段椎动脉搭桥术。

1996年,Hoshino 等[2]首次报道了颈椎肿瘤切除时,牺牲结扎椎动脉。

2020年,W estbroek 等[3]报道了颈椎肿瘤手术时,椎动脉是保存还是结扎的相关处理原则,但未提及椎动脉搭桥手术。

目前为止,国内外文献尚无颈椎肿瘤累及V2段需行肿瘤切除联合椎动脉搭桥的病例报道。

2021年,我院骨肿瘤科成功开展了国际首例颈椎肿瘤切除联合椎动脉V2段搭桥手术。

术后需要行控制性降压处理,以避免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的出现,当大脑处于过度灌注状态时,患者会出现头痛、血压升高、烦躁、癫痫等症状,甚至因搭桥血管连接处断裂导致意识障碍,是椎动脉搭桥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例患者经过专业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CHS。

精准血压管理预防烟雾病术后患者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精准血压管理预防烟雾病术后患者脑过度灌注综合征

入院评估患者有无便秘史,完善健康宣教及饮食指 导。术前便秘患者遵医嘱使用乳果糖15 — 30 mL 口 服,每日3次。也可术前口服麻仁丸。术日晨未排便 者予开塞露协助排便。术后便秘患者,在术前预防措 施的基础上指导患者每餐后口服养乐多100 mL,以 调节肠道菌群。为预防术后便秘发生,在病情稳定的 前提下,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注意 遵循下床三部曲。若术后第2天未排便,使用行气通 便贴,术后第3天未排便,口服缓泻剂,超过3 d未排 便,遵医嘱使用开塞露小量不保留灌肠 ,并嘱患者勿 用力排便,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因用力排 便引起颅内压力增高导致血压剧烈变化 。④消化道 反应护理。全麻术后恶心、呕吐也是引起患者血压升 高的因素,术后常规应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胃黏 膜保护剂。如患者发生呕吐,结合患者情况分析原 因,排除颅内压增高因素后,及时对症使用甲氧氯普 胺肌内注射。及时复查血电解质,避免水电解质紊乱 引起的恶心呕吐。 1.2.2评价方法 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共同设计资料 收集表,每日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资料收 集并记录,责任组长每周汇总。CHS的具体表现⑷: ①术后2〜4 d患者出现严重头痛、恶心呕吐(排除压 迫效应)、癫痫、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包括偏瘫、失 语、感觉异常等)症状;②术后血压明显高于基础血 压;③影像学检查排除新发的脑梗死、脑出血等并发 症;且手术区域局部脑血流量明显增加(超过基础值 的100% $④排除颞肌肿胀产生的压迫效应、原发性 癫痫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可能;⑤控制性降血压治 疗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1.2.3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9. 0软件 进行处理,采用X检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 = 0 05。
①头痛护理。首先评估头痛原因,对症处理。区别 术后切口痛及颅高压或CHS引起的头痛。CHS最 常见的早期症状是同侧额颞或眶周的搏动性头痛,剧 烈头痛引起血压升高,加重脑组织过度灌注状态。对 于头痛患者,使用标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 程度。如疼痛评分&3分,使用冰力降温贴贴于额 部,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氟比洛芬、地佐辛等药物, 必要时急查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及时复评疼痛 评分,目标是将疼痛评分控制在3分以下。抬高床头 30。休息,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可能引起的头痛。 ②呼吸道护理。术后由于全麻手术、气管插管等原 因,呼吸道黏膜受损,患者可出现咳嗽、咽痛等表现, 术后病情稳定情况下嘱患者多饮水,遵医嘱联合使用 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每日 2次,同时教会家属深呼吸、咳嗽排痰训练及拍背方 法,以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咳嗽症状。③排便护理。

取栓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诊断标准

取栓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诊断标准

一、概述取栓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PRES)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通常发生在颅内出血、颅脑创伤、急性肾衰竭、高血压急症等情况下。

该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总结当前取栓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支持。

二、概述取栓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又称为后部再灌注综合征,是一种由于脑突发性血液灌注增加引起的病理生理过程。

该病常见于急性脑梗塞后再灌注治疗的患者,也可见于其他情况下,如脑梗塞溶栓治疗、脑出血手术后等情况。

PRES的临床症状多样,包括头痛、意识障碍、视力障碍、癫痫发作等。

PRES的诊断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对于取栓后PRES的诊断标准,有着较多的争议。

三、研究方法为了梳理取栓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我们查阅了相关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并对现有的诊断标准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

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了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取栓后PRES的诊断标准,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四、取栓后PRES的诊断标准目前,根据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取栓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存在PRES,包括头痛、意识障碍、视力障碍、癫痫发作等。

这些表现通常是突发性的,且在取栓后发生。

临床医生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意识状态的变化,视力的改变等。

2. 影像学检查脑部MRI和CT检查是诊断PRES的关键手段。

影像学检查通常显示双侧半卵圆中心、皮层灰质和白质的双对称性异常信号改变,包括脑水肿、小动脉痉挛、出血等。

这些影像学改变对于PRES的诊断非常重要,临床医生应该密切关注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3. 脑脊液检查在排除其他潜在的病因后,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结果通常是正常的,但有时可能出现轻度蛋白质升高等非特异性改变。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高灌注综合症临床特点及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发生5例高灌注综合症,指出术前评估患者是否有高灌注危险因素,确保脑灌注积极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工作,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中,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观察,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保持血压稳定,特别注意预防脑出血,术后加强监护及其它术后饮食护理,患者舒适体位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及对症护理,能有效预防和护理高灌注综合症。

结果50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5例发生高灌注综合症,其中2例并发出现脑出血,2例并发出现脑水肿,1例无明显变化。

结论高灌注综合症是可预测和预防的。

标签: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高灌注综合症;护理颈动脉狭窄多数由于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层组织变性钙化、管腔内继发血栓,导致管脑狭窄;甚至闭塞[1],造成脑缺血,甚至发生脑梗死。

也是引起死亡率、致残率最高的主要原因。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迅猛发展,颈动脉支架形成术(Carotid arterystenting,CAS)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同时也出现较多术后并发症,其术后并发症高灌注综合症(Hyperperfusiom Symdrome,HS)也逐步得到重视。

高灌注综合症是由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脑血流量突然增加超过了其代谢需要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患者50例,其中发生高灌注综合症5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49~75岁,平均61岁。

5例有高血压病史;2例有糖尿病史,1例有高血压伴糖尿病史;脑梗死2例,短暂性脑缺发作3例。

术中造影确诊颈动脉狭窄75%~98%,其中伴对侧狭窄75%。

脑血管支架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5例护理体会

脑血管支架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5例护理体会

1 . 1 一 般 资 料 本 ‘ 。 其 中男 4例 ,女 1 例; 年龄 3 5~6 0岁 ,平 均4 2 . 5 岁 ; 术前均已行脑血管造影术,颈动脉狭窄 3 ,左 椎动脉狭 窄 1 例 ,基底动 脉狭窄 1例 ,狭 窄程度均 )7 0 神志清、 肛门排气后,
4 7 8
世界最 新 医学信 息文摘 2 0 1 3 年第 1 3卷第 1 5 期

护理 ・
脑 血管支架术后 高灌注综合征 的 5 例护理体会
于绍 霞 ,相 红艳
( 烟 台毓璜顶医院 ,山东 烟 台 2 6 4 0 0 0)
中 图分 类号 :1 1 4 7 3 . 7 4
文献 标 识 码 :B



2 4 d 、 例

; 1 、 5 C 侧 动 不 灵 加 重例 发生病情变化后 例病人急查 均排除



继 发 出 血 情 况, 磁 共 振 检 查 也 排 除 再 发 梗 塞 , 诊 断 为 支 架 病 人 可 能 出 现 痛 头 晕 恶 心 吐 出 烦 燥 季 力 心 悸 尘 律 不
3 - 6

3 1 1 痣 严 窘 卿 毒 瘩 I f 盯 蛮

变 妻 写
压控制殊
… ’ : 、 ~ 赫 茌 _ ’ 弄
、 。 。
降压 药1 直用J 隋况 、 病 人疳 睛
其 是 血 压 变 化将血压控制到低于术前水平或根据经颅多
术 后高灌 注综合 征 ,5例 病人在 经及 时发现 、及时 予 以干 预 后 ,均恢 复较好 ,效 果满意 。


? 墨 、 皿压 , 丧 ,憾 佃

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高灌注综合征的预防及处理

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高灌注综合征的预防及处理

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后高灌注综合征的预防及处理侯永革;刘辉;杨建芳;刘翠平;刘春生;吴明杰;朱荣彦【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2(025)006【摘要】目的探讨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HPS)的危险因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9月脑动脉中重度狭窄行支架置入术围术期发生HPS 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后15 min~3 h出现症状,24 ~48 h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示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110%~180%4例,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100%~130%2例,急性闭塞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后恢复正常血流1例,大脑中动脉术后脑出血1例未行TCD检查.8例采取积极控制血压、脱水、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等综合治疗措施,7例痊愈出院,1例脑出血予开颅手术,但终因病情加重死亡.结论 HPS是脑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后及早识别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是有效防治的关键.【总页数】3页(P39-41)【作者】侯永革;刘辉;杨建芳;刘翠平;刘春生;吴明杰;朱荣彦【作者单位】050011石家庄,石家庄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050600河北行唐,行唐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050011石家庄,石家庄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050011石家庄,石家庄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050011石家庄,石家庄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050011石家庄,石家庄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050011石家庄,石家庄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1【相关文献】1.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防治脑过度灌注综合征1例报告 [J], 黄渊智;黄载文;宁世金;杨开杰2.脑血管支架种类及置入后的高灌注综合征 [J], 张选琴3.颈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影响因素分析 [J], 李元霄;刘昌云;陈枝挺;林汉斌4.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预防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分析 [J], 李卫月5.围术期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J], 范秉林;何国永;李燕华;韦俊杰;肖继东;陈渊;钟维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高灌注综合征

脑高灌注综合征

脑高灌注综合征刘伟;张茁【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4(16)11【摘要】脑高灌注综合征(CHS)是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没有发生脑缺血的患者,在临床上出现血压升高、术侧头痛、癫痫和短暂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症候群.Bouri等[1]提出,诊断CEA后CHS需要满足下列条件:(1)发生在CEA后30d内;(2)有脑高灌注存在的证据: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或CT/MRI支持,或者收缩压>180 mmHg(1 mmHg=0.133kPa);(3)出现临床症状,如新发头痛、癫痫、偏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5分,或者存在影像学证据;(4)没有新发脑缺血、术后颈动脉闭塞、代谢或者药物性因素参与的证据.虽然CHS最早见于CEA后,但是它也可见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目前,随着CEA和CAS日益广泛开展,深入了解CHS,以及正确识别与处置,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总页数】3页(P1227-1229)【作者】刘伟;张茁【作者单位】100080 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神经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脑高灌注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J], 林晓姝;袁浪;彭山玲2.术前预测脑高灌注综合征的影像研究进展 [J], 兰怡娜;娄昕3.前循环脑梗死桥接治疗术后发生脑高灌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孙学瑞; 张广玉4.前循环脑梗死桥接治疗术后发生脑高灌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孙学瑞;张广玉5.经颅多普勒联合血压动态监测在脑高灌注综合征中的应用 [J], 王魁花;许海珍;叶建新;林航;崔晓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被重视或易忽视的:脑过度灌注

不被重视或易忽视的:脑过度灌注

颈动脉重度狭窄,远端供血区低灌注
发病机制
远端动脉代偿性扩张以维持血供 长期极度扩张造成远端动脉自主调节功能耗竭
颅内血管对快速增加的CBF失去调节作用
局部高灌注造成脑水肿(血管源性)及出血
Canovas, et al. Angioplasty, Various Techniques and Challenges in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and Acquired Vascular Stenoses[book].2012,10-40. Moulakakis KG,et al. J Vasc Surg[J]. 2009,49:1060–1068 Ivens S, et al. J Neurol[J]. 2010,257:615–620。
注意:只看血管图容易误诊右侧缺血!
目前认为,术后脑血流速度较术前升高超过100%,则提示脑过度灌 注综合征。CT灌注成像(CTP)也有助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诊断, Tseng等对比观察55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术前和术后CTP图像, 发现平均通过时间(MTT)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明显相关。 平均通过时间的延长程度与颅内血管狭窄程度和脑血流量降低程度 呈正相关,脑血流量降低、平均通过时间延长和脑血容量(CBV) 轻度增加提示颅内血管扩张,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受损,术后发生 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的风险增加。
接下来再看看MRI图
图 2 头颅 CT,见左侧大脑半
球脑回肿胀、脑沟消失,相 图 3 头颅 CT,见左侧大
应实质呈高密度(红圈)
脑半球脑回肿胀、脑沟消失
图 4 头颅 CT,见左侧大脑半 球脑回肿胀、脑沟消失,左 大脑半球和左基底节区呈略 高密度(红圈)
图 5、6 头颅 MR FLAIR 序列,左侧大脑皮 层肿胀,呈高信号。

脑高灌注综合征

脑高灌注综合征

脑高灌注综合征Sundt于1981年首先提出脑高灌注综合征(CHS)的概念,是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tomy,CEA)后没有发生脑缺血的患者。

在临床上出现血压升高,术侧头痛,癫痫和短暂性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的症候群。

后来,有学者提出,CHS的定义不仅应考虑临床症状,还应包括影像学标准,即脑血流量高于术前或基线水平和(或)头部灌注核磁、灌注CT证实术侧人脑半球存在高灌注。

目前,随着CEA 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的日益广泛开展。

深入了解CHS的基础与临床,以及正确识别与处置CHS,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CHS的发生CEA或CAS术后发生CHS的危险困素包括:年龄(>75岁)、脑卒中史、长期高血压病史、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对侧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建立不充分、脑血管反应性不佳等。

Bouri等汇总了36项研究结果发现。

CHS患者的术后平均收缩压为164mmHg(1mmHg=0.133kPa)。

在发生症状时,平均收缩压为189mmHg,远高于总体术后平均收缩压150mmHg。

术前高血压强烈提示,可能会出现术后高血压。

术后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常伴有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的受损,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部位的高灌注。

Nou-raei等报道,CEA手术会破坏同侧颈动脉压力感受器,这种现象也可见于严重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

CEA术后高血压及压力反射受损的共同参与是导致CHS的主要原因。

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由于患侧大脑半球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

脑内小动脉极度扩张,脑血管自主调节机制受损。

此类患者在CEA或CAS术后,术侧颈内动脉血流大量增加,由于脑内小血管不能相应收缩,使得同侧脑血流速度持续升高,大脑半球脑组织呈高灌注状态,扩张的小血管床渗漏大量血浆成分,形成血管源性脑水肿。

导致颅内压升高。

另外,三叉神经血管反射障碍以及血脑屏障破坏导致白蛋白外渗等因素也可能参与CHS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脑高灌注综合征的新进展

脑高灌注综合征的新进展

综述脑高灌注综合征的新进展王兴吴绮思肖占琴陈阳美脑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 perperfusi on syndro m e ,C H S)是以同侧头痛,高血压,癫痫,局灶性神经系统损伤,认知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状群。

常见于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出现严重的脑水肿、颅内出血,最终导致死亡,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

本文对CHS 的进展做一综述。

一、流行病学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 d endarterecto m y ,CEA)后C H S 的发病率在不同的报道中不完全一致,范围为02%~189%,但绝大多数文献报道在0~3%。

C H S 可以发生在CEA 后前28d 内的任何时候,但是绝大多数发生在CEA 术后数小时至数天内。

二、临床表现C H S 常发生在CEA 或者支架植入术之后,最常见的临床特点是:同侧额颞部及眶周的搏动性头痛。

有时也可以表现为全头痛,眼及面部疼痛,呕吐,意识障碍,黄斑水肿,视觉障碍,部分性运动性癫痫发作且常常发展为全身性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颅内出血[1]。

C H S 的临床诊断是基于若干非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易被误诊为手术期间可能发生的其他并发症,如血栓栓塞等。

三、发病机制到目前为止,CHS 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CH S 的发病与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血管压力感受器受损,小穿支动脉灌注压骤然升高三个机制有关[1]。

有文献报道脑慢性持续低灌注及血脑屏障受损后白蛋白渗出也与C H S 发病相关[2]。

1自动调节系统的受损:血管自身调节系统的受损,这就意味着在CEA 术后随着脑血流量的增加,受损的血管自身调节系统不会对脑血流量进行调控[34]。

CEA 术后同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是压力依赖性的,并且动脉压力的改变决定了血流速度及这些患者的症状。

这些发现类似于高血压脑病的发病机制[5]。

导致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的物质可能有一氧化氮[6]、氧自由基[711]及二氧化碳[12]。

颈动脉支架术后并发症--高灌注综合征九例的护理

颈动脉支架术后并发症--高灌注综合征九例的护理

颈动脉支架术后并发症--高灌注综合征九例的护理朱文燕;陈燕华;古振云;马朝晖【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220例颈内动脉支架植入后9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其护理过程,治疗方法包括适度控制血压、减轻脑水肿、监护脑血流、镇静、停用及减少抗血小板药物等综合措施,护理上予以密切观察患者血压、临床症状以及配合医师控制血压、动态复查相关检查等。

结果9例患者中,8例完全恢复出院,1例死亡。

结论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要点是密切配合医师控制血压、保证适度的脑血流。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occurring after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and to discuss its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Among 220 patients who received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nine developed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after stent implantation. Their clinical material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nursing measures, including properly controlling blood pressure, relieving brain edema, monitoring cerebral blood flow, medication with sedation drug, stopping or reducing antiplatelet therapy, close observation of blood pressure and clinical symptoms, cooperation with physicians to control the blood pressure and to dynamically make reexamination, etc. Results Of the nine patients with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complete recovery was achieved in eight at the time of discharge and death due to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occurred in one. Conclusion The key point of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is close cooperation withphysicians to control the patient ’s blood pressure so as to ensure a proper cerebral blood flow.【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3页(P729-731)【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高灌注综合征;护理【作者】朱文燕;陈燕华;古振云;马朝晖【作者单位】510120 广州广东省中医院神经介入室;510120 广州广东省中医院神经介入室;510120 广州广东省中医院神经介入室;510120 广州广东省中医院神经介入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可以减少复发性缺血性事件,但仍存在一定的的风险,其中高灌注综合征(HPS)是早期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3]。

高灌注综合征与临床

高灌注综合征与临床

HS意义
• 随着介入手术的增多,HS报道越来越多。 • HS不仅见于大动脉近端介入术后患者,
也见于颅内动脉(MCA)远端介入后患 者(Liu AY: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with hemorrhage after
angioplasty fo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 AJNR Am J Neuroradiol
• HS的临床意义 • HS的发病机制 • HS的临床表现 • HS的诊断 • HS的预防和治疗
HS的概念
• 1981年Sundt首次提出HS的概念,HS是 一少见,且具有潜在危险的综合征,主 要见于ICA内膜切除、血管成型术以及 支架手术后,临床呈不典型偏头痛、局 灶癫痫发作、颅内出血表现。(Sundt TM:
CEA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检测
• 利用diamonx实验检测CEA患者手术前后的 CVR
• 将CVR分为正常以及异常两组 • 上述两组患者分别于CEA手术前后行SPECT
以及脑磁流量计(electromagnetic flowmeter ) 测量CBF。 • 结果:CVR下降(CVR<12%)组术后同侧 CBF绝对值和相对值均增加,术后1个月两组 差别消失。
。 22: 1597–1601, 2001. ) • 伴有HS患者预后不良,死亡率更高。尤
其伴有脑出血患者预后更差。
血管重建术后HS的发生率
• Coutts 报道3.1%ICA内膜剥脱术者出现 HS(4/129),而6.8%血管成型术或支 架术患者并发HS(3/44)(Coutts等,
Neurosurgery, 2003)
. Neurosurgery 47: 335–345, 2000 )

高灌注综合征

高灌注综合征

高灌注综合征王桂红;姜卫剑;王拥军【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04(21)1【摘要】Sandt等于1975年首次提出高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HS)的临床概念是源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 arterectomy,CEA)后的一个少见、严重的并发症,常发生于CEA后几小时至3周内,发生率为0.3%~2.0%。

临床症状包括头痛、癫痫发作、谵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颅内出血等。

高灌注状态(hyperperfusion state)是由于颈动脉高度狭窄被解除后,同侧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成倍增加超出脑组织的代谢需要所致,是一个病理生理学概念。

【总页数】2页(P87-88)【作者】王桂红;姜卫剑;王拥军【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CT灌注成像评价参数半定量分析与颈动脉支架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J], 姚东陂;缪中荣2.围术期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J], 范秉林;何国永;李燕华;韦俊杰;肖继东;陈渊;钟维章3.烟雾病血管搭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J], 朱乾渺;吴伟4.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J], 容嘉彬;吴勇;黄书岚5.经颅多普勒联合血压动态监测在脑高灌注综合征中的应用 [J], 王魁花;许海珍;叶建新;林航;崔晓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度警惕脑高灌注综合征【关键词】 高灌注综合征;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DOI】 10.3969/j.issn.1673-5765.2016.03.002作者单位100101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神经内科通信作者蔡艺灵caiyiling@ ·述评·蔡艺灵,刘丽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颈动脉狭窄干预技术的发展,脑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作为一个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给临床医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高灌注状态是一个病理生理学概念,它是指颈动脉狭窄被去除后,脑血流量发生变化,超出脑组织代谢所需要的量从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群。

临床主要表现为同侧头痛,血压升高,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认知功能减退等。

临床上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不单纯见于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1],还常见于颅内动脉经皮血管成形术后,烟雾病颅内-颅外旁路移植术等血管再通术后[2-4]。

急性脑梗死超急性期大动脉取栓后也容易出现再灌注综合征[5]。

故深入了解CHS发病特点及发病机制,尽早正确识别与处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脑高灌注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2007年Ogasawara等[6]学者回顾性分析了4494例颈动脉狭窄接受CEA或CAS治疗的患者,并分析术后的急性临床表现及延迟性表现,结果显示,术后患者中CHS的发生率CEA组和CAS组分别为1.9%和1.1%,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4%和0.7%。

总体的CHS发生率为1.4%,总体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0.6%。

在CEA组CHS 发生的高峰在术后6 d,而CAS发生CHS的高峰在术后12 h。

Moulakakis等[7]的研究汇总了13项有关CAS及CEA的研究,发现CEA术后CHS 的发生率波动在0.4%~14%,而CAS术后CHS 的发生率波动在0.44%~11.7%,这些患者的CHS发病时间可以波动在术后数小时至数天之内。

Hayashi等[4]在CEA、CAS及烟雾病患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后CHS的发生率的对比研究中发现,烟雾病旁路移植手术后CHS的发生率较CEA和CAS都高,达到了15%。

2 脑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前CHS的发病机制不是十分清楚,考虑与以下几种病理生理学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2.1 脑自主调节功能受损 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也称Bayliss反应,是指脑血管的平滑肌根据动脉血压的波动相应地收缩或舒张,从而维持脑血流量的稳定。

慢性缺血使脑内小动脉逐渐扩张以获得足够的血流来供应脑部,时间久后,这些小动脉在静息状态下也处于最大扩张状态。

颈动脉重度狭窄或烟雾病由于患侧大脑半球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颅内小动脉扩张,脑血管自主调节机制受损。

颈动脉干预手术后,所在区域的脑血流量持续增加,脑内小动脉不能进行相应的调节,使得大脑半球呈高灌注状态,扩张的小血管床渗漏血浆成分,形成血管源性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8-9]。

另外,同时并存血脑屏障的破坏也是目前发生CHS的重要机制之一[10]。

2.2 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的影响 颈动脉压力感受器位于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处,对血压及心率的调节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颈动脉病变会导致压力感受器的功能受损,颈动脉手术使其受损,造成压力感受器过度敏感有可能导致CHS[11]。

压力感受器过于敏感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球囊扩张或者支架置入时,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短暂性或者持续性的血压和心率骤降,当血压恢复后可反弹地引起血管扩张,诱发CHS的发生[12]。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亦多见,特别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3],故此类患者也需要关注,可在手术前行自主神经功能试验如眼心反射、卧立位试验、Valsava试验等。

2.3 三叉神经血管调节 Macflane等[14]学者提出,三叉神经血管调节反射与CHS有一定的相关性,它能使血管张力在血管收缩药的作用下,降至术前基线水平,也可以释放血管活性神经肽引起脑血流量的增加。

另外,一些潜在的因素如血的pH、术后二氧化碳水平的升高也会使三叉神经血管调节反射失灵而导致颅内高灌注。

3 脑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的危险因素CHS的临床表现多样,通常包括患侧严重的头痛、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视觉障碍、甚至颅内出血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眼底出血及认知功能障碍在高灌注损伤中极为少见[15-16]。

CHS患者头痛较剧烈,之后复又引起血压升高,高血压加重脑组织的高灌注,形成恶性循环,容易引起颅内小血管的破裂,导致脑出血。

另外CEA因手术原因易出现耳大神经受损,导致下颌周围、耳后的麻木疼痛,有时可表现为严重的疼痛,当怀疑CHS时需与耳大神经痛进行仔细鉴别,以免漏诊或误诊[17]。

Moulakakis等[7]学者按照术前、术中及术后3个阶段总结了CHS的危险因素。

术前阶段的危险因素有长期高血压、糖尿病、高龄、3个月内对侧曾行CEA手术、对侧颈动脉阻塞、Willis环不完整、同侧重度颈动脉狭窄而侧支循环代偿不良、脑血管对乙酰唑胺反应性降低等。

术中的危险因素有颈动脉远端压力小于40 mmHg、术中麻醉剂应用高剂量的卤代烃挥发性药物。

术后出现高血压、给予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药者容易出现CHS。

但Ogasawara等[6]研究发现,术后应用1种或2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在CHS发生时间方面并无差异。

4 脑高灌注综合征的辅助检查手段当怀疑CHS时需进行相关辅助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常见的几种手段有头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近红外光谱、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tomography,SPE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18-21]。

目前最常用是TCD检查,TCD可测量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峰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达到评价同侧脑血流灌注情况。

TCD提示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较术前超过100%时即可诊断CHS[19]。

SPECT是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储备的有效方法,术前SPECT 评估有助于预测术后CHS的发生,术后SPECT 也是诊断CHS的有效手段,敏感性高,但因为SPECT费用高,操作复杂,在临床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头CT及MRI可判断颅内有否新发梗死及出血。

MRI的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及表观弥散成像对于脑白质的水肿敏感性高。

CT 灌注及磁共振灌注成像对于评估脑血流灌注有一定的帮助[22]。

5 脑高灌注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CHS的预防重于治疗。

详细的术前评估,合适的麻醉方法的选择和严格的血压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5.1 详细的术前评估 CHS的发生与脑血管的储备功能下降有明显的相关性,故颈内动脉狭窄术前需详细地评估脑血管调节的储备功能,包括患侧及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侧支循环情况、脑血管的储备能力等指标。

目前头颅的灌注成像检查研究提示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部分通过时间(partial transit time,PTT)是颈动脉重度狭窄开通后血流动力学的重要因素,尤其是MTT[23]。

另外静息态和乙酰唑胺激发下的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研究也支持上述观点,静息态MTT及注射乙酰唑胺后的MTT是独立预测CHS的风险因素[22]。

脑血管的储备功能检测还可能根据磁共振灌注加权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的半定量分析[2]、脑血流图、SPECT等检查进行分析。

Iwata等[20]对接受CAS治疗的患者进行TCD监测发现,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可以作为预测CHS的指标,CHS风险高的患者,围术期要严密监测临床症状及血压。

手术时机的选择问题,在急性脑梗死2周内进行手术,则手术风险增加,出现CHS的风险性增加[24];近期(3个月内)对侧颈动脉手术者也可以增加CHS发生的可能性;对手术策略的制订也是尤为重要的[7]。

对双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建议分期进行,另外对于脑血管储备能力差的患者,术中进行转流操作是CHS的保护性因素[25]。

5.2 合适的麻醉方法及药物的选择 针对颈动脉手术者麻醉的选择,目前尚无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对CHS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

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可采用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有研究[26]提示全身麻醉操作可减少CHS的发生,分析原因可能是全身麻醉有利于各种操作,另外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全身麻醉可会造成轻度过度通气,从而降低颅内压、减轻高碳酸血症,另外容易控制血压,避免患者情绪波动而导致血压波动;而在局部麻醉手术过程中,有可能颈动脉的一过性缺血而引起患者烦躁,加大手术难度,造成血压波动,易造成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

对麻醉药物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

异氟烷与其他挥发性麻醉药物相比,对血管舒张的影响较小,对脑代谢率及自动调节功能是剂量依赖性的,高剂量时将损害脑的自动调节功能[27]。

丙泊酚已开始用于CHS患者,其对脑代谢的效应可以使脑血流恢复正常。

儿茶酚胺诱导的高血压所引起的脑血流增加可以被丙泊酚抵消,并且对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及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无影响[28]。

右美托咪定有镇静、抗焦虑、镇痛作用,对控制CEA术后的CHS有一定的优势[29-30]。

5.3 严格的血压控制5.3.1 血压值的控制 CHS患者脑血流与血压是线性相关的,在术中、术后的颈动脉干预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以达到避免发生CHS,当怀疑CHS时就必须严格控制血压。

有学者针对高血压和CEA后高灌注的相关性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共纳入36篇文献,发现术后收缩压大于150 mmHg是发生CHS的转折点,而CEA术后易发生CHS的收缩压平均是164 mmHg(150~178 mmHg),而当血压高于180 mmHg时,约有81%的患者发生CHS,出现CHS症状时血压为189 mmHg(95%可信区间183~196 mmHg)[1]。

目前无明确的控制血压值的标准,建议将血压控制在正常值范围,总体来说需控制在140 mmHg以下或者稍高。

CEA 术后血压水平的目标(避免在同一时间术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和高灌注风险)没有明确定义,并在很大程度上不确定[31]。

5.3.2 降压药物的使用 在降压药物选择上,尽可能避免选择增加脑血液灌注量的药物,如硝普钠、硝酸甘油、钙离子拮抗剂等[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