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3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一、学习目标

1.根据给定信息,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2.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通过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相互间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都有所获,共同发展。

教学重点:

1.探索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方法.

2.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3.从所给条形图中正确获取信息,并能进行加工与整理.

教学难点:

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教学方法:

合作探索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已会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有理数》和《实数》的章节中,学生曾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运算,已初步具有利用计算器处理数据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已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数学方法,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累了使用计算器处理数据和进行探索活动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分别学习了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并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当一组数据比较小,且数字个数不是很多时,我们用笔算就能解决问题,当一组数据比较大且数字个数比较多时,采用笔算就困难了,因此我们需要找个帮手,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展示引例:2002年第一季度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情况表:(单位:元)

师: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在计算过程中,你体会到什么困难吗?

生:非常费时,繁琐。

师:显然,当一组数据比较大且比较多时,用笔计算平均数较麻烦,因此,需要学习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用笔计算一组较大且较多数据的平均数,使学生感到笔算的麻烦与困难, 产生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外,给这组数据赋予“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情况”的背景,是想让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注意事项:引例不一定非要算出结果来,只要让学生尝试一下用笔计算较大且较多数据的平均数的困难,产生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欲望,就可引入课题,不要过多地耽误课堂时间。 (二)、讲授新课: 1. 探一探:(6人为小组)

(1)自己课桌的宽度,并将各组员的估计结果统计出来(精确0.1厘米)。 (2)用计算器求出估计结果的平均值,你是怎么做的?互相交流。 师:计算器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一般步骤是:(以科学计算器为例) 1.

进入统计状态。

2. 按键 清除机器中原有的统计数据。

3. 输入数据:键入第一个数据并按 M+ ,完成第1个数据的输入,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输入了所有的数据为止。

4. 显示结果

5. 退出:运算结束后,可按 MODE 2 退出统计状态进入计算状态; 也可按 SHIFT AC/ON = 来清除所有数据进入下一组数据统计工作。 生:练习操作计算器

三、例题学习:

例1]观察图8—1,利用计算器计算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师:首先大家要会识图,从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才能进行计算,那么这个图究竟给了我们什么信息呢?

生:这些队员中,16岁的有1人,18岁的有2人,21岁的有4人,23岁的有1人,24岁的有3人,26岁的有1人,29岁的有2人,34岁的有1人.

师:非常棒,这位同学识图能力很强,那么求平均数的式子能否写一下呢? 生:式子为

15

1

34229126324123421218116⨯+⨯+⨯+⨯+⨯+⨯+⨯+⨯

师:现在同学们开始利用计算器就算上海东在鲨鱼篮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生:进入统计状态并清除机器中原有数据后,一次按键1、6、M+、18、M+、M+、2、1、M+、M+、M+、M+、2、3、M+、2、4、M+、M+、M+、2、6

、M+、2、9、M+、M+、3、4、M+完成数据的输入,再按键SHIFT 、1、=,则得到结果23.26666667.

师:好,现在大家就可以进行计算了.并把计算的结果和书上的答案进行对照.以检验自己的正确率.

1

234516岁18岁

21岁23岁

24岁26岁

29岁34岁

8---1

51015202530做对7道

做对8道

做对9道

做对10道

学生数图2

(四)活动探究

内容:学生分组(拿同类型计算器的同学分在一起)活动探究,看哪个小组做得好: (1)估计一下自己课桌的宽度,并将各组员的估计结果统计出来(精确0.1厘米)。 (2)用计算器求出估计结果的平均值,你是怎么做的?与同伴交流。

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全班总结交流不同类型的计算器求平均数的一般步骤,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评价。

(3)用尺子量一量课桌的宽度,看看大家估计的结果怎么样。

各组派代表谈谈本组估计结果的准确度,对准确度较高的小组进行表扬,并评为优秀小组以资鼓励。

设计意图:活动(1)是让学生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活动(2)是通过相互比较,引起学生对计算方式的思考,做出自我评判,从而正确掌握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方法。全班总结交流不同类型的计算器求平均数的一般步骤,可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活动(3)的评价是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激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创新,把数学做得更好。

注意事项:教师首先要是熟悉本班学生所用各类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其次在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要巡视、倾听,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但在必要时可做适当的指导。

(五)运用提高 1. 利用计算器计算下列数据的平均数:

12.8,12.9,13.4,13.0,14.1,13.5,12.7,12.4,13.9,13.8,14.3,13.2,13.5。 2. 英语老师布置了10道选择题作为课堂练习,小丽将全班同学的解题情况绘成了条形统计图,见下图2。根据图表,求平均每个学生做对了几道题?

3. 利用计算器计算本节课的引例中我国各地区农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的平均数、

中位数和众数,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如实反映我国农村的现金收入状况,你会用哪个数据? (2)如果要展示我国农村发展形势好,你会用哪个数据?

(3)从这些数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有何感想?

设计意图: 第1题是课本上的练习题,直接利用计算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第2题是课本上的例题和练习题,作用是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巩固对各种图表信息的识别和评判能力。把第2题课本例题放在练习题后,题目显得有梯度,能更好地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第3题前呼后应,解决引例中“悬案”,充分体现用计算器计算一组较大且较多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