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
青年心理学发展的理论流派

• 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从一开始就 是受基因控制的,他把这种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 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maturation)。
• 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 有规则、有顺序地进行的。
• 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学习本身并不 能促进发展。格塞尔的这一论断,主要来自他的 经典的双生子爬梯研究。
素决定的,而不受或极少受到环境因素的 影响。
• 代表人物:霍尔(复演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格塞尔(成熟论)
一、霍尔的复演说(recapitulation theory)
• 把个体的心理发展看做是一些列或多或少 复演种族进化历史的过程。个人心理发展 的层次与种系发生的进化层次在本质上是 相对应的、平行的。
复演说的结构
• 但是,这种观点片面强调生物因素比如年龄的作 用而抹煞了个别差异和环境教育在青少年心理发 展中的影响显然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是不完善的。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青少年 发展理论
•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 学派观点:将性本能看作是人类活动的动
力,以此来解释人类的心理和文化具有跨 文化的普遍性。 • 新精神分析学派:安娜·弗洛伊德,埃里克 森
青年心理学发展的理论流派
• 生物学取向的发展理论 • 精神分析学派 • 行为主义学派 • 社会学习学派 • 勒温的场论与斯普兰格的理论 •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 文化人类学理论 • 生态学的发展理论 • 新近理论观点—青少年积极发展(PYD)
追溯人类对青少年发展的认识
• 柏拉图:推理是青少年而不是儿童的主要 特征,儿童应以运动和音乐为主;青少年 应该多学习自然科学和数学。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主要观点

一、精神分析疗法1.理论基础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⑴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 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⑵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是由3部分构成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作用是平衡的。
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⑶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的冲突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⑷神经症的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神经症的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的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的冲动。
2.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他们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
也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日后发病的根源。
3.心理治疗的原理精神分析的工作,就是要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那些童年创伤和痛苦体验挖掘出来,成为意识的东西。
治疗者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
这些经验,并加以分析、解释,使来访者获得一种情感体验的领悟。
来访者一旦洞悉问题的根源,对自己的心理动态与病情有所领悟有所了解,特别是明了到潜抑的欲望、隐藏的动机,或不能解除的情节等,就有可能去正视冲突和焦虑,摆脱情感的羁绊,理智地对待他们,症状也会随即消失。
4.心理治疗的方法⑴梦的分析。
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和流派

13
3 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与弗洛伊德一样,阿德勒也认为出生后的头几
年对人成年后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但是其还强 调父母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1)过多的关注,造成溺爱危险,缺乏独立性, 引起更强的自卑。 (2)忽视,会造成儿童长大后变得冷漠多疑。
phallic stage:小突起,性蕾期 开始产生恋母(男孩)恋父(女孩)情结→自居作
用→“超我”开始发展
自居作用 :儿童克服俄底浦斯情结的三种心 理机制之一,原指幼童由于惧怕双亲中与自 己同性的一方,而努力使自己成为双亲中同 性的那样,以他们自居,从而获得替代性满 足的现象。
④潜伏期(6-11、12岁)latent stage 机体发展进入相当恬静时期,快乐来自外界
二、新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埃里克森(Eric Erikson,1902-1994)
(一)基本观点
人格发展渐成说
1、既强调生物学的影响,同时也强调文化、 社会因素
2、强调自我的主导和整合作用 3、每个人的成长都体验着一定顺序的生物、
心理和社会事件,所以人格发展也是按一定 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向前发展。由于这个发展 过程是以自我为主导、将个人内心生活与社 会任务结合起来的过程,所以又称为心理- 社会发展理论(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小阿尔伯特实验
4、具有丰富的儿童教育思想(教育万能论) ①反对统一标准,提倡个别对待 ②反对体罚儿童 ③要求注意在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 ④强调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护理 ⑤提倡对儿童青少年施行正确的性教育
二、新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 斯金纳(B.F.Skinner, 1904-1990)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流派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流派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流派围绕心理发展的机制和过程,产生了几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索与争论形成了发展心理学的不同的理论派别,也构成了发展心理学主体内容和基本框架。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要么是遗传,要么是环境,究竟哪一个决定了个体的发展?这两者孰轻孰重?这些问题历来是争论的焦点。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贯穿了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整个历史,涉及到了几乎每一个领域。
遗传与环境的争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绝对决定论;共同决定论;相互作用论。
遗传,又可表述为天性、成熟、先天、生物因素。
环境,又可表述为教养、学习、后天、社会因素。
绝对决定论遗传决定论-遗传因素分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
通过遗传来保持其生物性状。
遗传物质—DNA。
影响心理发展的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个体身上体现为遗传素质,主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物特性,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解剖特点。
个体的遗传素质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一霎那就已经决定了。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F.Galton)坚持以遗传的观点来解释个体差异。
他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只起引发作用。
研究遗传作用的方法选择性繁殖;家庭研究;双生子研究;血缘关系研究影响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环境,如食物营养、地理气候等;另一类是指人类的社会环境,即个体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各种影响。
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
主要观点:S--R著名言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我自己可以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
我保证在他们中间任意选择一个,训练成我想要培养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小偷、乞丐,而不管他的天赋、爱好、能力、倾向性以及他祖宗的种族和职业。
心理学十大流派

心理学十大流派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多年来涌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理论。
这篇文章将介绍心理学领域的十大流派,包括结构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社会学习理论、生物心理学、进化心理学、人类发展心理学和系统论。
1.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早期心理学的一种流派,以其关注分析心理过程的结构和组成部分而闻名。
代表人物包括威廉·詹姆斯和爱德华·塔奇纳。
结构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将其拆分为更小的组成部分来理解。
然而,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结构主义逐渐式微。
2.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一种心理学流派,强调观察和测量可观察行为,而忽视内心思想和情绪。
行为主义的先驱是约翰·沃森和伯福斯·斯金纳。
行为主义者相信,行为是通过外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所确定的。
他们使用实验和条件反射来研究行为模式和学习过程。
3.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思维和信息处理的过程,强调我们如何获取、处理和保存信息。
代表人物包括乔治·米勒和乔姆斯基。
认知心理学研究记忆、学习、语言、注意力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它通过实验和模型构建来研究人类思维和心理活动。
4.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的主观体验和个体的自我实现。
卡尔·罗杰斯和亚伯拉罕·马斯洛是该流派的代表人物。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受到自由意志、自我概念和情感需求的驱动。
它注重个体的成长和达到个人潜力的过程。
5. 精神分析学精神分析学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是心理学领域最早的一种探索潜意识和个人心理动力的流派。
精神分析学主张人的行为和人格特征受到心理冲突和潜意识欲望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使用自由联想和解析技术来揭示潜意识,并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
6.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将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结合起来,强调观察、模仿和情境的重要性。
阿尔伯特·班达和朱利安·罗特尔是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五大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大理论流派,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个体的行为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而内在的心理过程则被忽略。
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他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概念。
经典条件作用指的是通过将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有条件的刺激相结合,使中性刺激产生类似有条件刺激的反应。
操作条件作用指的是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改变和塑造个体的行为。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关注个体的思维过程和信息处理。
根据认知理论,个体的行为是由他们对环境的感知、思考和理解所驱动的。
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个体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从感知到运算再到抽象推理。
3.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个体的发展是与他们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的。
根据社会文化理论,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是通过社会互动和文化传统来塑造的。
社会文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俄罗斯心理学家列维·维果茨基,他提出了“区域性发展区域”和“近期发展区域”概念。
区域性发展区域指的是个体能够在成人的指导下完成的任务,而近期发展区域指的是个体能够在成人的帮助下完成的任务。
4.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大理论流派,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受到内心冲突和潜意识驱动的。
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个体的行为是由于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所引起的。
心理动力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
本我指的是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自我指的是个体的现实感和社会规范,超我指的是个体的内化的道德规范和理想。
5.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的一大理论流派,它强调个体的发展是与他们所处的环境系统密切相关的。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它涵盖了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理、认知、情感、社会和人格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变化。
以下是对发展心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组个体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了解其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过程。
这种方法能够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但也存在研究时间长、样本流失等问题。
2、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的个体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比较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
其优点是研究时间短、效率高,但难以揭示发展的连续性和因果关系。
3、聚合交叉研究聚合交叉研究结合了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的特点,先对不同年龄组进行横向研究,然后在一段时间后对同一批被试进行纵向追踪。
这种方法可以克服纵向和横向研究的一些局限性。
二、胎儿的发展胎儿的发展从受精卵开始,经历了胚种期、胚胎期和胎儿期三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母亲的营养、健康状况、情绪等)都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母亲在怀孕期间饮酒、吸烟或接触有害物质,可能导致胎儿出现生理缺陷或认知障碍。
三、婴儿期的发展1、生理发展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身体迅速成长,身高和体重不断增加,大脑也在快速发育。
他们逐渐掌握了抬头、翻身、坐立、爬行和行走等动作。
2、认知发展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婴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
他们逐渐发展出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即明白物体即使不在眼前仍然存在。
3、语言发展婴儿在 1 岁左右开始说出第一个词,然后逐渐增加词汇量,掌握语法规则。
语言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父母与婴儿的交流互动对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4、情感和社会发展婴儿与主要照顾者(通常是父母)之间形成依恋关系,安全型依恋有助于婴儿建立良好的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婴儿也开始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并逐渐学会与他人互动和分享。
心理学十大流派

心理学流派第一学派:内容心理学派第二学派:意动心理学派第三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第四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第五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第六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第七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第八学派:日内瓦学派第九学派:认知心理学派第十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西方心理学简史(二)心理学的真正历史只有短暂的100余年。
但由于它又有着一个长久的过去,因此,人们往往倾向把心理学认为既是一个古老的科学,又是一个年轻的科学。
作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虽然只有短暂的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在这百余年的短短历史中,它却获得了惊人的发展。
心理科学的这100多年的历史,主要地集中体现在一些在世界范围内,都曾代表过一个时期的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倾向、都曾对心理学本身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都曾客观地左右过心理学历史的发展进程的心理“大学派”的形成发展上;心理科学100余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也主要地反映在这些心理学大派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上。
第一学派:内容心理学派内容心理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代表人物是冯特。
内容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
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到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
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的。
他将心理被分析到最后不能再分析的成分称为心理元素。
他认为心理元素是心理构成的最小单位,而人的心理,是通过联想或统觉才把在些心理元素综合为人的直接经验的。
因此,冯特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分析心理的结构和内容,发现心理元素复合成复杂观念的内在原理与规律。
为此,冯特的心理学体系被称为内容心理学。
内容心理学派观点:内容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
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到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
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
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心理学领域涌现了多种不同理论流派,试图解释和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流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理论流派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外界刺激对于个体产生的反应来形成和发展的。
在青少年心理发展方面,行为主义理论提出,人的发展主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外界的刺激对于个体的建立和巩固某种行为模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习得新行为并通过奖励和惩罚加强或消除旧行为的阶段。
二、认知发展理论流派
认知发展理论流派主要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在青少年时期经历了一系列阶段性的变化和发展。
根据这一理论,青少年在心智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从操作性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开始具备逻辑推理和推断能力。
此外,认知发展理论还强调青少年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经验的积累来建构知识和理解。
三、社会学习理论流派
社会学习理论流派强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他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从中获得反馈和奖励来学习和发展。
在青少年时期,社会学习理
论认为,青少年通过模仿、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回馈来形成自己的认知
和行为模式,从而逐渐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四、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流派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流派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提出,强调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面临的心理发展任务和危机。
在青少年时期,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青少年需要解决身份认同与角色混乱的问题,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并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该理论着重强调
了青少年个体在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发展,并强调个体通过各种危机和
挑战的解决来形成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综上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理论流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虽然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
出发,但都为我们提供了解释和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框架。
了
解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指导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