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教学内容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2. 封闭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3. 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和计算周长的方法。
难点:周长概念的建立,测量和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直尺、圆规、绳子、图形模型(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操场跑道、花坛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边线,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各种图形,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都是由边线组成的,而这些边线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3)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用绳子测量图形的周长,来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分组合作,测量教室里的各种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发现测量周长的方法,如用直尺、圆规等工具。
(3)让学生尝试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如长方形、正方形等。
六、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2. 周长的测量方法3. 周长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测量家里的各种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尝试计算更复杂图形的周长,如梯形、圆形等。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测量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1.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边线,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2023最新-《 周长 》教学设计优秀6篇

《周长》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勤劳的为大伙儿整理的《周长》教学设计优秀6篇,仅供参考。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61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
2、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4、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并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画,树叶等可以描述周长的物体。
学具准备:三角尺,水彩笔,细线,不同形状的树叶。
教学过程:一、观察操作,认识周长1、激发热情,感知周长出示画有彩色图形的纸,谈话:老师画了许多彩色的图形,我打算把它们剪下来送给表现好的同学,要把图形完整的剪下来,你认为应该怎样剪呢?师:对,沿着图形一周的边线剪。
(板书:边线)让学生指一指,老师剪下一个图形送给刚才发言的学生。
2、摸一摸(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请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你能不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师:同学们都是从左边为起点开始指的,那能不能从右下边为起点指?在指边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独立指出课桌面和三角尺的边线,再在小组和班级中交流。
(课件动态演示指出这三样物品的边线。
)3、认识周长出示游泳池图,你能指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吗?学生指出后,再用动态画面演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板书:周长)周长的周是一周的意思,长是长度的意思。
请学生举例说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
第七单元《图形的周长》教案

在课程设计方面,我注意到有些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今后,我需要更加精确地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充实且有序进行。
另外,我发现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思路不够开阔。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通过设置更多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图形周长概念的理解:重点讲解周长的定义,使学生理解图形周长的实质,即封闭图形边界线的长度。
-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强调常见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周长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
-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将周长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操场跑道的长度、围成一定面积图形的边长等。
第七单元《图形的周长》教案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周长》为本册教材第七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教学内容:
1.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学习如何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3.掌握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周长的计算;
4.能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章节将结合教材中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等环节,掌握图形周长的计算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我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针对他们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收获。
-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需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4篇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1《周长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了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面积及面积的计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把握此课教学,我在研读本课教材的基础上观看了本课的配套课例录像。
在课例中,教师整个教学的预设是很精心的,体现了:1、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
2、给予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是值得我在教学中学习的方面。
在学习经验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这节数学课的主要探究活动“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能如何发挥探究学习的实效性?由此对探究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作个探讨。
【课例片断】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生1:长方形、三角形都可以用尺子量出来。
圆形可以用线绕一圈作个标签,再量绳子有多长。
师:他刚才说了两种测量方法,一种用尺子量,一种用线量。
你想不想自己量一量?让学生利用学具开始小组活动。
活动中教师提示:完成的小组想想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想想怎么汇报。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生1:用绳子绕一圈,再量绳子的长。
生2:用尺子量出一条边长,再乘以4。
师追问:这是抓住了正方形的什么特点?(四边相等的特点)生3:用尺子分别量出三条边的长,加起来。
生4:量一条边,数有几条边就乘以几。
生5:沿尺子滚动就可以流量出周长(操作一遍)。
师追问:所有图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测量吗?生齐答:可以。
师让生尝试用此方法测量,证明可以。
推测也可以。
师又出示,引导学生发现: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不适合。
师:刚才我们用尺子、用绳子、用滚动、用计算的方法测量出周长。
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师小结:在测量时,用哪种方法都可以,选择比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测量比较准确。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教案3篇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教案3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教案2课题:周长第2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2.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初步观察。
导入:(动画课件)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加菲猫。
为了参加全民运动会,它每天都要到操场上跑步锻炼身体。
瞧,它已经整装待发,开始锻炼了。
请同学们认真看它是怎么跑的,跑了多远?(演示)指名回答。
(加菲猫沿着操场跑道,跑了一圈。
)教师提示:一圈也就是一周。
2.完整感知,认识周长。
师:(课件演示)我们称操场跑道一周边线的长度为这个操场跑道的周长。
谁能一边指着一边说一说什么是操场跑道的周长?(指名说)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周长。
(板书:周长)二、互动新授1.迁移类推,理解含义。
师: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周长,请你指出课桌面的周长。
学生动手操作后,在小组交流指的方法。
让一名学生演示,并说出指的方法。
(从一点起,沿着桌边用手画一周,又回到刚才的起点,就是一周长。
)小结:桌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这个桌面的周长。
2.观察比较,理解周长。
师:(出示教材第83页例3情境图)你能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请你用笔描一描。
(1)让学生独立在课本上描出教材第83页例3中图形的周长。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让学生上台指出每一个图形的周长。
3.归纳周长的含义。
师: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周长指的是什么?集体交流:生1:周长就是四周边线的长。
生2:周长就是一周的长。
生3:周长就是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4.量算结合,再识周长。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你有办法知道例3中你所喜欢的物体的周长吗?(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什么是周长教学实录9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什么是周长教学实录9篇什么是周长教学实录 1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
旧教材是把对周长的认识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编排在了一起,而现在我们是用一整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周长,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县直小学,学生大都来自县直各单位,具有较好的家庭背景;学校是全省一流的名校,教学条件优越,多媒体教学设备齐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又由于一些图形都是学生所熟知的,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顺利。
四、教学设计(一)描一描,说一说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
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想欣赏一下吗?请看(播放课件)这些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描下它们的形状来?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
开始吧!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展示)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描的对吗?表达得非常清楚,请回。
3你们是从哪里开始描,又到哪里结束的?(说得真好!谁再来说?)4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5再来看(出示图),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请拿出纸,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描完后在小组里相互交流一下。
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二)找一找,摸一摸1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也可以下位找。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周长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周长的认识》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教材版本:人教新课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1. 掌握周长的概念。
2. 学会测量周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周长的意义。
2. 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直尺、绳子等。
2. 学生自备剪刀、彩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封闭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出封闭图形的概念。
二、新课1. 讲解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2. 展示一些具体的图形,如树叶、手指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测量它们的周长。
3. 讲解测量周长的方法:用直尺或绳子测量,将直尺或绳子紧贴图形的边缘,记录下起点和终点的位置,然后计算长度。
4.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自备一些彩纸,剪出自己喜欢的封闭图形,并测量它们的周长。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强调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测量周长时要紧贴图形的边缘进行。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些生活中的物品,测量它们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并学会了测量周长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周长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4篇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4篇三年级《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教材分成两个部分呈现: 第一部分是认识周长,第二部分是测量周长。
教材首先呈现了4个不同形状的物体图片和4个不同形状的图形,并指出“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描树叶等实际物体以及封闭图形的边线, 摸身边物体表面的边线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第二部分是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有办法知道上面图形的周长吗?”来引导学生测量图形的周长。
教材通过图片的形式引导提示学生测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可以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学生在说、量、算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到多边形各边的长度之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个过程既发展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建立周长的表象。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在美术课的时候孩子们也有描边线、轮廓的经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但是三年级得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因此需要从具体情境入手, 带领学生认识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建构概念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建立“周长”概念的表象。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抽象出物体与封闭图形的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概念。
会判断和测量物体和封闭图形的周长。
问题解决:在观察、操作、测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
数学思考:探究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中,体验“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与态度:在探究周长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建立周长的表象【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练习纸学生准备:学具袋、数学书【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周长(一)在对比中感知周长情境:金清小学科技节,赛车比赛规则:任选一个场地,绕着场地跑一圈,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赢。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案教学设计什么是周长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援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节课和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所以,为了突出这个重点,本节课教学设计特色如下: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为了促进学生对周长概念的深刻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底。
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受周长的实际意义,同时也预防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
2.给学生提供宽松的探究环境。
在学生自主测量周长的这个环节中,创设让学生充分想象、自主探究的活动空间,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时机,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绩感。
课前打算教师打算PPT课件线绳用纸板剪的树叶卷尺学生打算直尺数学书彩笔线绳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教学过程第1课时什么是周长(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谁在学校运动会上参加过400米赛跑?400米赛跑的路线是什么样的?预设生:绕着操场跑一圈。
师:一圈就是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操场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主动探究,测量周长1.描一描,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1)课件出示教材45页上面的两幅图:树叶和数学书的封面。
师:请大家拿出彩笔,在书上描出这两幅图的边线,应该用直尺的地方,要用上直尺。
学生操作,完成后与同桌相互检查订正。
(2)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自己是怎样描的?你了解什么叫边线了吗?请学生边说边演示,明确:“边线〞就是绕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画一周所画出的路线。
(3)摸一摸。
请学生找到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边线。
如课桌面的边线,文具盒的边线,黑板面的边线等。
2.认识周长。
(1)看一看,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45页中间的两幅图。
什么是周长(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教案:什么是周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周长。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索并发现周长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2. 周长的计算方法3.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周长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2. 学具:直尺、圆规、纸张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如操场、桌子、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边缘。
2. 提问:这些物体的边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体的边缘都是封闭的,而且有一定的长度。
二、探究周长的概念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周长。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周长的意义。
3. 给出周长的定义: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边缘的长度。
三、学习周长的计算方法1. 利用周长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2. 引导学生发现计算周长的方法:将图形的边缘分成若干段,然后将这些段的长度相加。
3.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四、应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周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提问:你们觉得周长知识有什么用?3.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板书设计:1. 周长的概念2. 周长的计算方法3. 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周长的知识。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计算它们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学会了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什么是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什么是周长》(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在执教《什么是周长》这一课时,我选择了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概念,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和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
一、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周长的测量方法:用尺子直接量、滚动法、摆动法等。
3. 周长的计算方法:对于规则图形,可以通过边长×边的数量来计算周长;对于不规则图形,可以通过化简为规则图形的方法来计算周长。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周长的概念,能够正确地测量和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周长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难点是对于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尺子、剪刀、彩笔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喜欢的图形纸片,一把尺子,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问学生:“你们能告诉我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吗?”引导学生思考周长的概念。
2. 讲解周长的定义: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
3. 测量周长: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选择一个图形进行测量,记录下测量的结果。
5. 计算周长:讲解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一下自己测量的图形的周长。
7.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用学到的方法测量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8.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什么是周长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测量方法:尺子直接量、滚动法、摆动法等计算方法:规则图形:边长×边的数量;不规则图形:化简为规则图形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量一量,并计算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1)正方形:边长4厘米(2)长方形:长6厘米,宽3厘米(3)圆形:直径8厘米答案:(1)正方形周长=4×4=16(厘米)(2)长方形周长=(6+3)×2=18(厘米)(3)圆形周长=3.14×8=25.12(厘米)2. 自己画一个不规则图形,并尝试用学到的方法计算出它的周长。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教学设计

(2)比较两个圆形,一个半径为3cm,另一个半径为4cm,哪个圆的周长更长?请计算出两个圆的周长。
3.拓展作业:
(1)思考并讨论:周长与图形面积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请举例说明。
(2)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测量一个不规则图形(如树叶、云朵等)的周长?请提出至少两种方法。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教学伊始,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物(如操场、桌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周长的存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周长。
2.探究新知,分层递进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总结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测量工具实际测量规则图形的周长,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作业布置,分层设计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教学评价,关注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4.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全班交流讨论,共同总结规律。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周长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3.教师在学生解答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4.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交流讨论,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心得。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周长的定义、测量方法和计算规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精选11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并能指出和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认识周长”是一节帮助学生建立周长概念的一节课,这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认识平面图形是学习的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并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1、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好吗?(演示动画:两只小蚂蚁比赛谁爬得快,找了两片相同的树叶,要求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
红蚂蚁爬到一半的时候,就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而是从树叶的中间先爬到终点;而黑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的,比红蚂蚁后到终点。
)师:你认为谁应该是冠军?说说你的理由。
(落实到规则上来。
强调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一周。
)师:你们真是公正的小裁判,黑蚂蚁才是真正的冠军。
师:(出现表示树叶周长的边框。
)我们的冠军黑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缘爬了一周,那黑蚂蚁究竟爬了多长呢?同学们想想,这实际上是在求什么?生:求这片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树叶一周的长度就叫做这片树叶的周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数学王国里的一个新朋友------周长。
(板书:周长)(齐读课题两遍)以前听说过周长,从字面上理解,周长是什么意思?生:周就是一周,长就是长度,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
(教师引导)2、尝试操作,理解周长。
《图形的周长》教案

《图形的周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封闭图形的周长是指围成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总长度。
2. 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 学生能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的周长是指围成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总长度。
2. 测量周长:用线段、尺子等工具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3. 计算周长:根据图形的边长计算周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难点: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各种形状的图形卡片。
3. 测量工具(如尺子、线段等)。
4. 实际生活中的周长问题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边长总和是什么。
2. 讲解周长的概念:解释周长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周长是指围成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的总长度。
3. 演示测量周长:用尺子、线段等工具测量图形周长,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测量过程。
4. 练习测量周长:学生分组合作,互相测量图形周长,巩固测量方法。
5. 计算周长:引导学生根据图形边长计算周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应用拓展:出示实际生活中的周长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问题。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测量生活中常见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周长的概念。
2. 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测量工具的使用,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
3. 利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应用周长知识解决问题。
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学生测量图形周长的准确性来评价其操作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精品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精品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周长》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并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测量和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几何图形的知识,对于新的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引导,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封闭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
2.学生能够使用直尺和圆规测量封闭图形的周长。
3.学生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封闭图形周长的方法,以及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使用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封闭图形的卡片,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准备直尺、圆规等测量工具。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封闭图形的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的边界线是什么。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得出周长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向学生介绍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周长是指封闭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并且可以使用直尺和圆规来测量。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封闭图形的卡片和测量工具。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测量每个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到黑板前,让他们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八、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的。
它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
教材呈现了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
让学生透彻的理解周长的含义是很不容易的。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
”所以,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整节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理解周长的含义。
依据教材所提示的材料,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合理的补充了新的信息资源,并改进了信息资源的呈现形式。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知识讲解 周长的测量方法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周长的测量方法
问题导入你能得到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吗?(教材45页中间例题)
过程讲解
1.测量不规则物体或图形周长的方法
(1)树叶属于不规则物体,找一根细绳,先确定一点A,让绳子一端与点
A重合,然后将绳子绕树叶的边线一周,再回到点A,如右图。
(2)将绳子拉直,用直尺测量绳子的长度,如下图。
(3)绳子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2.测量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
(l)数学书封面是规则图形,用直尺分别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大约是:
重点提示
求规则图形的周长时,可以先用直尺直接测量每条边的长度,然后把每条边的长度相加。
(2)计算图形的周长。
17+17+24+24=82(cm)
归纳总结
1.不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绳测法。
2.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l)绳测法;(2)直尺测量法。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周长是多少|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周长是多少|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计算封闭图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周长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测量周长的方法:介绍使用直尺或其他测量工具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
3. 计算周长:学习如何计算规则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2. 难点: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和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三角板、圆形物品(如硬币、圆规)。
2. 学具:A4纸、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封闭图形,如硬币、书本封面,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出周长的概念。
2.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张A4纸和剪刀,让学生自己剪出不同的封闭图形。
学生用直尺测量自己剪出的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3.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周长的定义,演示如何测量和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4. 练习:发给学生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讨论完成。
板书设计板书中心为“周长”两字,周围附上不同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分不同类型的图形和其周长计算方法。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2. 提高题:测量并计算身边物品的周长。
3. 拓展题:探究不同形状但周长相同的可能性。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实物操作,提供更多样化的练习题。
3. 后续计划:计划下一节课的内容,如何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本教案根据苏教版教材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周长的概念,并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什么是周长》教学实录(通用17篇)

《什么是周长》教学实录(通用17篇)《什么是周长》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的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获得对周长的认识与理解掌握。
3、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地参与到认识"周长"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感性体验,来获得对"周长"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二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具准备作业纸卷尺直尺学具准备直尺水彩笔卷尺五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什么是周长(课件) 音乐师:很高兴,能跟304班的同学一起上课,一起探究数学知识。
师:谁知道我们今天要上什么内容吗?学生:什么是周长,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是从大屏幕里看到的。
师:真厉害,我看我们304班的同学真不错,有非常强的观察能力,接下来来老师就看大家的表现!你们有信心表现好吗?生;有!师:大声点再说一遍。
全体学生:有!(大声回答)师:学校准备参加莲都区的区级运动会,运动员正进行艰苦的训练,森林里的蚂蚁们也要开运动会了,可他们不了解运动规则,请兰老师去帮忙指导,我们现在就一起去看看?(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教师运用cai课件演示,故事引入:一只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沿着树叶的边爬了三次,一没到一圈,二跑超一圈,三刚好。
并活泼可爱的向同学们打招呼---“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师:小蚂蚁总共跑了几次?生:一共跑了三次.师:你观察的真认真,上课大家都要向他学习.鼓励一下他(学生鼓掌) 师:大家来看看小蚂蚁跑的哪次长度是树叶的周长?生:第三次师:你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生: 小蚂蚁跑的第三次长度是树叶的周长.生2:重新复述师:那大家说说,结合蚂蚁爬的情况,理解什么是周长?生:就是一圈的长度.生: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小蚂蚁:我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师:接下去我们来描一描下面这些图形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