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しい日本の「少子化」问题

合集下载

“少子化”威胁日本 生育能力下降原因何在

“少子化”威胁日本 生育能力下降原因何在

“少子化”威胁日本生育能力下降原因何在据日本某网站报道,受“经济拮据”、就业难、生活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日本适龄男女青年晚婚晚育后,都出现“不婚不育”、“婚而不育”现象。

这一现象直接导致生育率下降,幼年人口逐渐减少,老龄化加重,而出现“少子化”,直接危害到日本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等各方面。

女性最佳生育年龄在24~28岁,此时卵巢等内生殖器官处于最佳状态,超过30岁后的生育将面临自然生理期低落的限制,故而“不婚不育”一大原因是女性卵巢功能受到影响,致使卵子质量不佳或是不排卵而出现不孕,但是“婚而不育“不仅仅是女性不孕的原因,男性的不育也是要提上日程。

据有关调查,日本男性不育发病率逐年增高,日本男性里每100人里就有1人是无精子症患者。

日本多宅男,这些不工作、不社交,对动漫、电玩等狂热的年轻人,多沉溺暴力的动画、成人游戏如御宅伴侶、3D 工口医、3D定制少女、3D定制少女、修罗恋等等。

一方面这些宅男整天呆着家里玩电玩、动漫,长时间的一个姿势,容易导致前列腺局部血脉不畅,引起一些列的前列腺炎疾病;另一方面,暴力动画、成人游戏,容易导致精神高度的紧张,不利于体内内分泌的调节而出现失眠、多梦等症状;再有就是在“亲临”成人游戏的时候,难保不会频繁的手淫,而手淫过度会使得前列腺常处于充血状态,进一步诱发出前列腺炎,炎症长期刺激下,就会导致出现不育。

对于有炎性感染导致的男性不育,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睾丸炎等生殖器感染性不孕,都是可以服用利尿消炎丸治疗的。

再有就是,日本遭受了地震、海啸以及核泄漏三重灾害,这些或多或少都会男性的精子质量产生影响,致使该地区的男性精子畸形率大增。

当畸形精子率超过10-15%之后,就会直接影响到男性的生育能力;对于有辐射原因导致的精子畸形率高,唯一的办法就是愿意辐射源。

男性不育的话题,不仅仅日本是个个例,但是出现这样“少子化”,与日本的饮食、地域条件、居民的人生观等不无相关。

对于出现的不育,多建议查明原因,若是有病原体感染导致的后天继发性不育,都是可以服用利尿消炎丸治疗的。

日本少子化发展态势及对策

日本少子化发展态势及对策

日 本 研 究二○○一年第三期日本少子化发展态势及对策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史丽华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里,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同时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急剧的人口变动。

少子化(出生率低)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此后日趋突出,严重困扰着日本社会。

出生率低下,不仅仅是人口结构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性问题。

本文就日本出生率的变化及其原因,社会各界所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 日本人口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经历了高出生率到低出生率的过程。

据厚生省“人口动态统计”,在战后初期出现了出生率急剧上升的状况。

1947年达到顶峰,为34.3‰,这就是所谓的“婴儿出生高峰期”,新生儿大约为270万人。

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平均出生率分别为20.9‰、17.5‰和17.7‰。

80年代以后出生率大幅度下降,1980年为13.6‰,1985年11.9‰,1990年10.0‰,1995年9.6‰,2000年降为9.5‰。

由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率也呈下降趋势。

1980年人口增长率7.8‰,1990年为3.3‰,①世纪之交已接近零增长,为1.1‰。

② 从总和生育率来看,战后初期日本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4.32,70年代降至2.14,90年代初降到1.50上下。

1999年降至1.34。

一般认为,为维持人口的稳定,总和生育率必须达到2.1。

由此看来,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已低于人口再生产所需的数值,也就是说,生育水平低于人口的替代水平。

日本人口出生率低,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比率的逐步下降,严重困扰着日本社会。

据日本厚生省的社会保险人口问题研究所1997年预测,日本的人口出生率这样低水平持续下去,人口缓慢增长的势头可以延续到2007年,之后人口总量将从增势转为减势,这意味着日本将进入“人口减少社会”。

日本人口的持续低速增长,对日本人口结构及社会经济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对消费市场、行政需求的影响。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扩大托育服务
政府提供普惠性的托育服务,解决年轻夫妇的后顾之忧,鼓励其生育。
01
02
03
建立养老体系
政府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体系,包括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提供医疗服务
政府加大对老年人医疗服务的投入,提高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方便其就医。
推广智能养老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广智能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负担。
养老服务的建设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实施社会救助
政府对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
增加就业机会
政府加大对就业扶持力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其经济收入。
完善保险制度
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
日本政府应对少子高龄化的政策与实践
04
社会影响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日本社会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社会价值观和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家庭功能逐渐弱化。
文化影响
少子高龄化现象对日本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家族观念逐渐淡化,代际关系发生变化,社会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
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尽快解决。随着少子高龄化现象的加剧,日本社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压力增大、文化价值观念变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以保障社会的稳采取综合政策
应对少子高龄化需要政府采取综合政策,包括鼓励生育、支持家庭和改善老年人福利等方面。这些政策需要相互协调,以实现全面的人口均衡发展。
重视教育和职业发展
教育和职业发展是影响年轻人推迟结婚和生育的重要因素。政府应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以促进年轻人的发展和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日本:少子化已成“静默发生的紧急状态”

日本:少子化已成“静默发生的紧急状态”
比例 也 将 从 2 0 1 0 年的 l 3 . 1 %减 至 9 . 1 % 。
与 此 同时 , 预计 l 5到 6 4岁 的适龄 劳 动人 口数量

卫 墓基 ● - “ ▲▲工卫
子育芒 教育 金 b ' U寸 5
岁的人 口减少将格 外明显。 日本新生儿 出生率逐年下 降的趋势 , 反 映出 日本 国 民人 口结 构本 身 已发生深 刻变化。0到 l 4岁的人 口数
量 己从 2 0 1 0年 的 1 6 8 4万 人 , 下 降到了 2 0 1 5 年的 1 5 0 0
GL BAL e d u c a t i o n
日本 “ 2 0 1 8年 问题 ” 出现的根源在于 少子化 问题 。所谓 少子化 , 简单 地说 , 是指生育率 下降 , 造成幼年人 口 逐渐减 少的现 象。更科学的说法 , 是指一国 1 5至 4 9岁 的女性一生预计 生育数量 , 即该 国女性 的 “ 合计特殊 出生 率” , 长 期低于 世界 发达国家人 口置换水平的社会现象。 目前 , 世界发达 国家的人 口置换率维持在 2 . 1的水平 , 若 长期低 于这一数 字 , 则表 明该国存在 少子化 问题 。人 口学 家指 出 , 任何一 个国家 的出生 率如果低于 1 . 5 , 那就应 该划 归到超低 出生率 水平的范围内。 现如今 , 少子化 问题在 不少国家都存在。 亚洲除 了 日本外 , 韩 国、 新加坡、 中国的大陆和香 港及 台湾地 区, 也 都 受少子化 困扰。欧洲 的意大利 、 西班牙 、 德 国、 乌克 兰、 俄 罗斯 、 英国、 法 国, 以及美洲 的加拿大等 , 也都 出现婴 儿 出生率低于 人 口置换 水准 的现象。 少子化会 对教育产生 巨大 的冲击 , 比如 : 并班 、 减班 、 并校 、 废校 、 超额 教师、 无教职 师资 、 代课普遍化、 小班制 盛行 、 师生 关系紧张 、 教 师兼行政 等。那 么, 教 育应 当如何 应对 少子化带来 的 中 击呢?我 们来看看 日本、 韩 国和 中国台湾 是怎么做 的。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近年来,在日本一直流行着“少子高龄化”这一说法,即“出生婴儿减少,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这一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且愈演愈烈,不仅仅在医疗、福利、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方面,而且在经济成长、产业的良性发展等方面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已成为日本政府和国民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文章从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社会影响等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少子高龄化的现状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的时候,被称为老龄化社会,如果这一比例再翻一番,超过14%的话,就被称为老龄社会。

日本从1994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龄化现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走在日本的街头,老年人的痕迹随处可见,显然,日本是一个老龄化非常明显的国家。

超过65岁的人在日本的总人口中比例已经超过了20%,也就意味着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于是,在街上你可以看到,开出租车的都是老年人,上下班高峰时,地铁里头发花白、西装笔挺的老年人与年轻人一样步履匆匆;在乡村,田地里开着拖拉机往来耕作的人往往也是老者居多。

种种现象会让每一个在日本生活的人觉得:原来少子高龄化问题就在身边,而且越来越严重。

我们来看一些数据,2009年5月29日内阁府公布发表了《平成21年版高龄化社会白皮书》,书中指出:截至2008年10月,日本的总人口达1亿2千769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约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比例的13.6%,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达2822万人,高龄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达22.1%,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高龄化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

统计还显示,越是高龄,女性人口越多,其中,65岁到74岁的前期高龄者约1500万人,其中女性比例比男性多出大约88万人,75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出大约1270万人,其中女性比男性多317万人,白皮书还对日本未来社会进行了预测:大约到2020年,日本的后期高龄者将超过前期高龄者。

对于日本少子高龄化的感想作文

对于日本少子高龄化的感想作文

对于日本少子高龄化的感想作文日本这个国家,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亚洲的小兄弟。

可是最近,我发现他们好像有点不太对劲。

那就是——少子化和高龄化!这可真是让人担心啊。

你想想看,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那就意味着年轻人越来越少,而老年人越来越多。

这样的话,这个国家的未来可怎么办呢?是不是就像我们中国一样,面临着“四二一”家庭结构(四个祖父母、两个父母、一个孩子)的压力?哎呀,想想都让人头疼啊!可是,日本的少子化问题比我们还要严重。

你知道吗?日本的生育率已经连续多年低于2.1了,这意味着每对夫妇平均只能生出一个孩子!这可真是太可怕了!你说,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口都不够用了,那还怎么发展经济呢?这不是自寻死路吗?那么,日本政府是怎么应对这个问题的呢?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提高女性的就业率,鼓励年轻人结婚生子,还有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等等。

可是,这些措施好像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你说,这难道就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道理吗?其实,我觉得日本的问题还是在于他们的观念上。

在日本,很多年轻人觉得养孩子太麻烦了,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所以,他们宁愿选择不结婚、不生子,也不愿意承担起这个责任。

哎呀,这可真是让人无语啊!当然啦,我们也不能完全责怪日本年轻人。

毕竟,现在的社会压力很大,很多年轻人都在为生活奔波。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照顾孩子,也可能觉得自己的生活还没有稳定下来。

所以,他们才会选择放弃生育。

不过,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从自身做起,尽量去改变这种现象。

我们要学会珍惜自己的生活,不要总是抱怨生活的不好。

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我们还要学会关爱他人,尤其是那些年轻一代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日本的少子化和高龄化问题确实让人担忧。

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都努力起来,这个问题终究会得到解决的。

让我们一起为了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吧!。

【当代日本少子化对策探究】日本少子化的有效对策

【当代日本少子化对策探究】日本少子化的有效对策

【当代日本少子化对策探究】日本少子化的有效对策【当代日本少子化对策探究】日本少子化的有效对策摘要:日本自1990年“1.57危机”以来,为解决人口减少、少子化现象加剧等社会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少子化对策,但实施效果甚微。

这是日本社会体制的产物,只有对日本的社会体制和相关法规方面进行改革,少子化问题方能得到有效遏制。

关键词:少子化现状;根源;对策多年来,日本的少子化现象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到2010年日本人口总数将开始转为负增长,2100年将降到47712千人,即仅相当于1960年人口总数的一半略多一点。

如此,日本将不得不继续遭受(包括因劳动人口缩减而引发的社会保障负担沉重、国际竞争力下降等)各种问题的困扰。

一、日本少子化的现状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面临日趋严重的人口出生率下降问题。

从出生率来看,日本在二战后的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出现首次高峰期,育龄妇女(15-49岁)的总和生育率(一位育龄妇女一生所生育的孩子数量)在4.0以上。

20世纪60-70年代前半期的经济高度成长期,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开始下降并维持在2.13上下的状态。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定,标准的人口置换水准生育率为2.1。

即一个国家的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应该维持在2.1以上的人口置换水准生育率才能维持人口的自然替代。

如果一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长期低于人口置换水准生育率,则被称为少子化。

1975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为1.91首次低于2.0,此后一路下滑,1990年降到1.57,日本称其为“1.57危机”。

少子化问题虽然引起了日本政府和国民的普遍关注,可是,日本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步伐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1995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为1.43,1997年又降到1.39。

此时,日本的老年人口为19758千人(占总人口15.7%),首次高于少儿人口,开始进入“少子化”社会。

显然,自1974年以来的30多年间,日本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低于人口置换水准的生育率。

论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

论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

论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一个趋势,因少子老龄化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日本少子老龄化位居世界之最,论文着重探讨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

标签:日本少子化老龄化“少子化”简言之即出生婴儿减少,无法保持现有的人口数量动态平衡之意。

日本1995年生产年龄人口达到最大值,1997年正式步入少子化社会。

老龄化问题伴随着少子化现象的加剧而日益显现,现已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日本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日本少子老龄化现象的形成与现状日本以1973年的人口数为顶峰,从1974年开始,人口出生率一直低于人口置换水准。

日本在人口转变之后,出现了出生人口持续减少、总和生育率不断下降的情况,总和生育率远远低于更替水平,进入了名副其实的少子化时代。

日本《2009年版少子化社会白皮书》称,日本的劳动力人口(15至64岁)09年为8164万人,到2055年将减少至4595万人。

少子化不仅使日本的人口数量趋于减少,也加速了日本的老龄化进程。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与少子化同时到来的老龄化问题,使日本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人口年龄结构将严重不合理,呈倒金字塔形,导致人口比例的失衡和人口质量的整体下降。

二、日本少子老龄化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少子老龄化的形成给日本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少子化直接导致日本人口减少。

当未来进入严重的少子化社会后,人口均衡将难于恢复,人口衰退也将不可避免。

其次,少子化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经济增长后劲乏力,势必成为抑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再次,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保负担本已沉重。

而经济低迷和少子化进程的不可扼制,必然进一步加重医疗卫生、福利保障等社会保障系统的负荷。

日本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国民的生活水平受到影响,也在无形中加大了民众的负担,国家财政支出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浅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

浅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

浅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本文着重分析了日本出现少子化的原因和背景。

认为这是随着高学历化及女性劳动者的增加,日本女性对结婚及生育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追求男女平等,拒绝成为生产工具,以及育儿成本增加导致的结果。

作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已深刻的影响到社会、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困扰着日本政府和社会各阶层。

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标签:少子化;原因;婚育观;日本近年来,日本一直被“少子化”问题所困扰。

何为“少子化”,如其字面意思所示,少子化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

日本当局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要维持良好的社会结构,最理想的状况是,每对夫妇生下2.48名孩子。

但在2011年每对夫妇的生育率平均只有1.39,与2010年持平。

合计特殊出生率在2005年跌至1.26的历史最低点后持续上升,但增速有所放缓。

本文将以日本少子化产生的原因为重点进行阐述。

一、日本出现少子化的原因1、晚婚晚育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婚姻状况直接地影响到人口的发展,并且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

从日本厚生省发表的《人口动态统计》来看,2010年日本人的初婚年龄,男性为30.5岁,女性为28.8岁,而1980年,男性的初婚年龄为27.8岁,女性为25.2岁。

约30年中,男性和女性的初婚年龄分别上升了2.7岁和3.6岁。

像这样的晚婚化日渐明显。

初婚年龄的上升随之带来的结果就是生育年龄的上升。

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由10年前的28.8岁到如今的29.9岁,增长了1.1岁。

同样,日本的生涯未婚率(50岁为止的未婚率),男性从1.7%到20.1%,女性从3.3%到10.6%,以飞速增长。

晚婚化和未婚化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本少子化的进展。

2、出生率的低下由于晚婚化且女性最佳生育年龄限制等原因,不得不放弃生育的夫妇在增加。

另外,随着结婚之后还持续原先工作或者生育后想再就职的女性的增加,会有控制生育儿童人数的现象产生。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的合计特殊出生率(1名女性终身生育子女人数)为1.39。

现代日本少子化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现代日本少子化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要:21世纪的日本面临着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是抑制少子化的进程。

日本仅次于意大利和德国,步入世界少子化国家的行列。

如果任其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日本民族将面临严重的存亡问题。

本论文将会在经济方面,教育方面以及日本文化继承方面来分析日本少子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影响;少子化;对策一、日本少子化的现状日本的人口在2003年达到顶峰,从那之后人口一直处于减少状态。

日本的少子化现象是劳动力人口减少,国家税收减少,以至于使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停滞现象,长期来看的话,日本少子化对于日本的存亡有着莫大的关系。

日本少子化现象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并且日本少子化现象给日本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与出生率高的冲绳县和福岛县等相比,出生率低的反而是京都,北海道,京都府等这样的大都市。

日本的年出生率在1973年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现在的出生率减少到当时的50%。

出生率最高的发生在1971年,当时的出生率是2.16跌落到2003年的1.29。

现在的1.29对于长时间保持人口,日本的少子化对于日本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日本社会各层应该对日本少子化现象献言献策。

二、日本少子化现象对经济的影响1.劳动力人口减少每个国家都有人口,每个国家也都有劳动力人口,如果一个国家只有人口没有劳动力人口,那么这个国家就是一个悲哀的国家。

但是劳动力人口丰富的国家,是好事也是愁事。

日本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年轻人越来越少,参与社会劳动力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那么劳动力也就会相应减少。

日本社会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占整个劳动人口的13%,到2025年,将会占到21%,劳动人口的年龄组合发生了许多变化。

一般说来,老年劳动力人口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是老年人体弱多病,不适宜高强度的劳动工作,生产效率也会随之下降。

劳动力人口减少,老人所占的比例就会上升,人口老龄化现象就会变得严峻,从而使国家,使社会的养老以及各种保障制度面临着各种压力。

当代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原因及对

当代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原因及对

当代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原因及对策[作者:尹宁宁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点击数:6592 更新时间:2008-4-30 文章录入:admin ]1.日本少子化的社会现状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日本的晚婚、少子、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每5年进行一次“出生动向基本调查”。

该所对女方为50岁以下的6949个初婚家庭进行的调查显示,平均初婚年龄男方为28.5岁,女方为26.8岁,与5年前的调查相比,女方晚婚的倾向更加明显。

在结婚不满5年的家庭中,计划要孩子的数量也首次减少到2个孩子以下。

另外,独生子女的家庭也有所增加。

日本总务省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也指出,日本六十五岁以上高龄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居全球之冠,未满十五岁人口跌至百分十三点六,创全世界最低纪录,成为全球最少子高龄化的国家,少子化问题的严重可想而知。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合计特殊出生率(女性一生产小孩数的平均推算值)若低于2.08名,将使得人口迈向减少。

日本的出生率过去三十年来一直减少,去年的合计特殊出生率跌至只有1.25名,而且总人口自战后首次出现「自然减」的现象,显示日本社会步入人口减少的时代。

2. 少子化产生的原因总的来说低出生率是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是造成低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二战期间,日本政府鼓励多生育,禁止人工流产;战后日本颁布了《优生保护法》,随着人流解禁,经济逐渐复苏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倾向于少生子女以得到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这样一来,使日本的生育率大幅下降。

从当今日本女性的婚育观转变也不难看出:少子化也来自于未婚率的上升以及晚婚化和晚产化的升高,结婚育儿在人生的优先顺位走低。

日本女性的晚婚,不婚和少生孩子,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理性考虑”,而不是自然选择。

日本读卖新闻社在2003年进行了婚姻问题的全国舆论调查,其中有52%的人认为“女性不结婚也能够幸福”,而在20—30岁日本年轻人中,接近70%的人认为“没有必要结婚”。

日本少子化的启示和经验教训

日本少子化的启示和经验教训

日本少子化的启示和经验教训日本的少子化进程早于中国近20年发生,目前的少子化程度也比中国更深。

较早的少子化进程也相应地让日本比中国积累了更多应对少子化的经验,可以为中国带来启示。

同时,日本在应对少子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失误和不足之处,值得中国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一)对中国的启示通过梳理日本的少子化对策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对少子化问题十分重视,自1994 年以来的二十几年中陆续出台了三十余项针对少子化的法律、政策、提案、计划等对策;相继成立了多个专项委员会、工作组、项目组等机构来制定和推进少子化对策。

且日本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少子化对策的过程中,内阁府、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大藏省、财务省等众多中央行政机构全都参与其中,并充分发挥地方自治团体、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力量,力图创建全社会共同应对少子化问题的政策环境。

日本二十多年来的少子化对策虽然收效甚微,但并不能因此认为其对策是失败的。

一系列的少子化对策延缓了日本生育水平下降的步伐,近几年总和生育率也出现了微增的趋势。

换言之,如果日本没有采取这一系列的少子化对策,其生育水平可能会进一步降低,给人口结构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日本很多学者的研究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效果。

因此日本的少子化对策仍能为中国围绕全面二孩政策制定整体性配套社会政策提供经验和参考。

中国在近几年才开始生育政策的调整,政策的具体效果需要等一段时期之后才能体现。

根据测算,全面二孩政策的新增目标人群(15~49岁育龄妇女)约为9000 万人,其中40岁以下的育龄妇女占40%以下。

一般认为高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较低,但是更倾向在政策出台后尽快选择生育二胎;低龄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较高,但会根据自身工作与家庭的安排逐步选择生育二胎。

这部分目标人群生育势能的逐步释放会影响中国未来人口的发展,对适度提升生育水平、缓解人口老龄化、延缓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大致在1.6~1.7之间,距离《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的总体战略目标差距不大。

「日本の少子化问题について」

「日本の少子化问题について」

日本の少子化問題日本では、子供の数が減少していると言い、つまり少子化問題が深刻化している一方である。

では、具体的にどのような状況でしょうか、またその理由についても述べさせていただきたいと思う。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の「少子化情報ホームページ」によりますと、2000年、日本人口の年齢構成は子供人口(0~14歳)が15%、働き盛り人口(15~64歳)が68%、高齢人口(65歳以上)が17%だったが、2050年には子供人口11%、働き盛り人口54%、高齢人口36%になる見通しだそうだ。

つまり、子供人口が4%下がり、高齢人口がほぼ二倍になるということである。

また、厚生労働省大臣官房統計情報部「人口動態統計」によりますと、日本では1950年代から出生率(一人の女性が生む子供の数)がだんだん低くなってきたそうだ。

例えば、1950年は4.32だったが、1974年はわずかその半分に過ぎない、そして三十年後の2004は1.29であり、史上最低記録になっていた。

社会問題として、少子化はますます注目されてきた。

では、少子化の原因はなんでしょうか。

国立社会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少子化情報ホームページ」は、少子化には親世代の人口の減少と子供の生み方の変化が同時に影響してきたと述べている。

そして、子供の生み方が変わった大きな原因は結婚の仕方が変わったことであるという。

日本では男女ともに結婚する年齢がだんだん高くなり、1970年平均初婚年齢は女が24.2歳、男が26.9だったが、2008年は女が28.5歳、男が30.2歳になったそうだ。

また、結婚しない人も増えてきた。

2000年に未婚率は25~29歳女性が54.0%、30~34歳男性が42.9%となっていた。

これらの晩婚化と未婚化は社会・経済全体の変化によって生活や価値観などが変化・多様化してきたことが関係しているとみられている。

例えば、Aさん夫婦が結婚して、もう10年になっているが、まだ子供は一人もいない。

日本における少子化の问题について

日本における少子化の问题について

日本における少子化の問題について「少子化」が日本の社会問題となって久しい。

それと並行するように「高齢化」の進行も著しい。

少子高齢化については、日本の産業構造の変化や医療技術の進歩が大きく影響している。

農村社会で構成された日本は戦後復興を経てその産業構造を大きく変えた。

農業が国の基幹産業であった時代には、家族総出で農作業にあたり、子供は家にとって大切な「労働者」であった。

そのため、労働力となる子供は多いことが望まれ、出生率も高い状況にあった。

日本における大きな問題として様々な取り組みがされている少子化に対し、肯定的な意見があげられている。

現在の少子化は乳幼児の死亡率が低下し平均寿命がたかまるなか、自然の人口調整メカニズムの一環として不可避的に生じているものであり、地球環境への負荷軽減に役立つとともに空間的にゆとりのある成熟社会が形成できるという意見である。

他にも、人口が減少していっても明治時代や江戸時代の人口にてらしてみれば対応可能とする意見や、女性や高齢者の雇用拡大で当面、労動力不足に対応でき、外国人居住者の増大で人口や労働力の減少に対応できる、などといった意見である。

よく言われている原因と挙げるとすれば、まず女性の労働市場への進出とその拡大が晩婚化や未婚化を促しているといわれている。

確かに、育児の担い手として認識されてきた女性が、勤務時間を得ることで育児をこなしている時間を作ることが難しく、また出産したとしても、育児休暇をとったあとで職場復帰が容易にできるかどうかということを考えると、出産から多少遠ざかりそうなものである。

あるいは高学歴化によって教育が施され、それによって価値観の変容が起こったという説も存在する。

1.少子化が引き起こす問題少子化が引き起こすものとして人口の減少や労働人口の減少、高齢化の加速など多くの問題が挙げられると思います。

そして、人口の減少や労働人口の減少、高齢化の加速が引き起こす大きな問題が医療費、年金、介護費などの社会保障費の負担増加である。

少子化问题,日本政府的因应对策

少子化问题,日本政府的因应对策

少⼦化问题,⽇本政府的因应对策店铺 2013年03⽉08⽇ 03时讯⽇本的出⽣率在战后第⼀次婴⼉潮(1947-1949年)及第⼆次婴⼉潮(1971-1974年)之后开始递减,⽬前持续在低点,统计⾄平成23年(2011年)的出⽣率为1.39(台湾同⼀年度为0.86)。

⽇本少⼦化问题虽未如我国严重,然其⼈⼝⽼化(⾼龄化)问题也同时⽇益严重,⽬前65岁以上⼈⼝超过3,000万,约佔总⼈⼝的24.1%(推估⾄2060年,65岁以上⽼年⼈⼝⽐率将攀升⾄39.9%;总⼈⼝将从⽬前的1亿2,800多万⼈降为8,600多万⼈)。

⽇本政府⾯对少⼦⾼龄化问题,可谓⼀根蜡烛两头烧。

少⼦化现象带给校园⾸当其冲的问题为⽣源不⾜的问题,⽇本除透过裁併校、降低班级学⽣⼈数等⽅式加以因应,亦积极控管⼈事经费⽀出,避免形成财务⿊洞,导致往后世代不合理的沈重负担。

经综合研析⽇本政府对于少⼦化现象的因应对策,笔者整理⽇本各教育阶段别暨师资培育之因应策略及⽅案如下:⼀、学前教育阶段(⼀)推动「认定幼⼉园」政策:⽇本政府⾃10年前(平成13年,2001年)开始推动将「幼稚园」与「保育所」(托⼉所)整合成「幼⼉园」的所谓「幼保⼀体化」(类似我国幼托整合计画)政策。

然⽇前公开宣布不再单⽅向推⾏此⼀体化政策,并将继续保有「幼稚园」与「保育所」等机构。

未来将以「幼稚园」、「保育所」及「综合幼⼉园」三者并存的⽅式推⾏幼保政策,其中针对符合认定标準的园所将编列专款补助,并⿎励园所朝综合幼⼉园⽅式进⾏。

⽬前⽇本的「幼稚园」业务归⽂部科学省(相当我教育部)管辖,将其性质定义为「教育机关」;⽽「保育所」则由厚⽣劳动省(相当我内政部)主管,定调为「⼉童福祉设施」。

因少⼦化的冲击,幼稚园⾯临严峻的招⽣不⾜问题;另⼀⽅⾯,保育所则因为经济不景⽓(原本专职母亲亦必须投⼊职场或兼职)及设置不⾜等问题导致⼤量的「待机⼉童」(排队进⼊保育所者)亟待处理。

当初推⾏「幼保⼀体化」政策,旨在透过赋予幼稚园保育机能,藉以解决待机⼉童问题。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消费市场萎靡
03
房地产市场萧条
经济不景气会导致消费市场萎靡 ,企业收益下降,进而影响投资 和就业。
经济不景气会导致房地产市场需 求下降,房价下跌,影响相关产 业和经济发展。
社会观念的转变与适应
要点一
家庭观念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 事业和追求,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导致生育意愿下降 。
少子高龄化的特征
主要表现为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现状
日本是全球少子高龄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老年人口比例和年轻人口比例均处于世界较低水 平。
趋势
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预计未来日本少子高龄化问题将更加严重。
少子高龄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01
02
03
经济影响
少子高龄化导致劳动力短 缺,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对日本经济发展产生负面 影响。
社会影响
少子高龄化导致社会福利 负担加重,医疗保障压力 加大,对社会稳定和可持 续发展带来挑战。
文化影响
少子高龄化导致传统文化 传承困难,家庭观念逐渐 淡化,对日本社会文化产 生深远影响。
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03
借鉴日本经验,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
护理服务。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鼓励生育
通过政策鼓励生育,提高出生率,缓解少子化问 题。
吸引海外人才
吸引海外人才来华工作和生活,增加人口数量和 活力。
提高女性地位
提高女性地位,鼓励女性参与社会和职业发展, 平衡家庭和工作。
THANK YOU
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社会保障开支将大幅增加,对财政状况 造成巨大压力。

日本少子化

日本少子化
日本少子化
-
1 现象及问题 2 原因分析 3 政府应对措施 4 未来展望与影响
1
现象及问题
现象及问题
01
02
日本少子化是指日本出生率下降,导致人 口数量减少的趋势。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 数十年,对日本的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具体来说,日本的出生率从1970年代开始 下降,尽管在1990年代有所反弹,但整体 趋势是下降的。这一现象引起了政府和学 者的关注,因为出生率的下降意味着未来 的人口数量将减少,进而影响到劳动力、
-
汇报结束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也是影响日 本少子化的原因之一 。日本文化强调尊重 长辈、注重传统价值 观和家庭观念。然而 ,随着社会的变化, 这些价值观逐渐淡化 ,导致年轻人对家庭 和婚姻的态度发生变 化
原因分析
3
政府应对措施
政府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少子化问题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其中包括
政府应对措施
消费市场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2
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经济因素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经济不景气。在1990年 代初,日本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导致许 多企业倒闭,人们失去工作。这使得许多年 轻夫妇感到难以承担孩子的养育成本
社会因素
原因分析
社会因素也是导致少子化的重要 原因。随着日本社会的变化,年 轻人对婚姻和家庭的观念也在改 变。许多年轻人更注重个人发展 和自由,而不是结婚生子。此外 ,城市化进程也导致了家庭结构 的变化,许多年轻人选择独居或 与朋友合租,而不是与家人住在 一起
鼓励生育政策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 鼓励生育政策,包括 提供生育津贴、免费 产前检查和产后护理 等。这些政策旨在降 低生育成本,鼓励年 轻夫妇生育

日本人口少子化的深层社会根源

日本人口少子化的深层社会根源

日本人口少子化的深层社会根源作者:胡澎来源:《人民论坛》2018年第21期【摘要】日本的少子化现象已呈现异常严峻的态势,其带来的危害已成为日本国家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阻碍。

少子化的直接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晚婚、晚育甚至不结婚,而他们的这种选择又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日本政府为缓解少子化趋势,出台和实施了多项政策和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距离真正解决少子化问题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

【关键词】日本人口少子化婚恋观少子化是不少西方发达国家所共有的社会现象,表现在出生率不断下降、每年新出生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低年龄人口持续减少等方面。

近年来,日本的少子化现象尤为严峻。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人口动态统计,2017年,日本国内出生的婴儿仅为94.1万人,是自1989年该统计实施以来的最低值,日本人口在这一年中自然减员40.3万人。

受少子化影响,一些学校学生人数锐减,不少学校因生源难以确保被迫关停,或与其他学校合并,公立高中减少了15%。

同时,少子化与老龄化携手而至,截至2017年9月,日本65岁以上老人高达3514万,占总人口的27.7%,高居全球第一位。

少子化与老龄化相互拖累,恶性循环,其带来的危害已成为日本国家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阻碍,以至于安倍晋三首相将少子老龄化称为“国难”。

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出现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日本结束了第二次婴儿潮,总和生育率降至2.05,之后开始持续走低。

1989年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57,被称为“1.57冲击”,为日本社会敲了人口危机的警钟。

也就是在这一年,少子化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被广泛认知,日本政府也开始出台少子化对策。

少子化最直接的影响是日本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特别是农业、建筑和护理领域,人手不足现象十分明显。

劳动力减少制约了日本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也限制了社会消费能力的延续。

同时,少子化也关系到养老金、医疗、护理等社会保障制度。

少子化态势如不能有效控制,将给日本的综合国力、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产业竞争以及科学技术人才等诸多方面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日本应对少子化的政策失败了

日本应对少子化的政策失败了

WORLD VISION 2023.NO.19Reading 阅读日本人在“生涯生活设计”中,哪怕是存在一点点“无望获得大多数人那样的生活水准”的风险,他们都会规避结婚/生子。

其背后存在着“不能让孩子受苦”的强烈的育儿情感约束。

而且,在现在的经济状况下,认为很难过上一生都能保持普通生活水准的婚姻和育儿生活的年轻人在增加,且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数量。

不管怎么说,结婚/生子是“改变生活状况的大事”。

既有可能使生活水准向更高的方向变化,也有可能使生活跌落至普通水平以下。

想降低陷入后者的风险,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日本,人们有很强的意识去规避从“普通生活”跌落的可能性。

我将这称为“从中流跌落的不安”。

这种“从中流跌落的不安”导致人们不愿意结婚,甚至不愿意与异性交往。

而且,即使结了婚,这种不安意识也会成为一种妨碍,阻碍人们生育超出期望的更多的 孩子。

也就是说,要想让少子化对策奏效,就需要让年轻人消除“从中流跌落的不安”。

具体而言,就是需要让绝大部分年轻人有一种“确信”:即便结婚后生育两个以上的孩子也能够一生维持普通的生活水准。

欧美年轻人的状况迄今为止,日本所采取的对策并没有消除年轻人“从中流跌落的不安”。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直以来,日本都是以“从中流跌落的不安”意识比日本薄弱的欧美社会的少子化对策为模型的。

在欧美,有以下几个原因使得年轻人很少有“从中流跌落的不安”。

1. 在北欧国家、荷兰、法国等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中,与年轻人相关的社会保障比较坚实。

有失业保障、住宅保障等,育儿支援政策也比较坚实。

另外,工作上也很少有女性性别歧视。

在这些国家中,即使结了婚(同居)、生了孩子,也是有指望能维持一定水准的生活的。

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从中流跌落下来的后顾之忧。

另外,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也很坚实,所以人们确信即便到了晚年也不用担心。

2. 在美国等自由主义国家中,不管结不结婚,有没有孩子,从中流生活跌落的风险都比较高。

日本少子化问题严重多数高校进入严冬期

日本少子化问题严重多数高校进入严冬期

日本少子化问题严重多数高校进入严冬期日本18岁人口减少,日本教育界相关人士相当注目预估大学入学人数将转减少趋势的“大学2018年问题”:下面来说说日本少子化问题严重,多数高校招不到生源。

迟迟上不去的升学率、4成的大学招不到预定招生名额、大学间统合与废校问题加速……各大学目前正进入生死之战的“严冬期”,确保高素质学生也较过去来得重要。

正面对这样一个转折点,日本各大学将何去何从?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教育部)表示,18岁人口迎向战后第二度高峰是在1992年的205万人,之后呈直线下降:在2014年已减少至成为118万人,之后虽稍微回升至119万—120万人;2018年将自118万人再次开始走下坡;2031年甚至将跌破100万人。

大学升学率估计在50%阶段的后半将面对极限,就仰赖学生学费营运的大学来说,18岁人口减少会直接冲击经营面,攸关各大学的存废。

但在面临“大学2018年问题”前,大学经营所面临的环境已经非常险峻。

私立大学中招生满100%的学校在1996年度时占96.2%,2017年度却降至60.6%。

约有四成学校招不满学生,已变成一个慢性化减少状态,甚至招生人数未达名额一半的有约10所大学。

+经营困难,合并屡见不鲜因经营困难问题而与其他大学合并的状况也屡见不鲜,根据文部省统计,2003年度以后,全国共有14所私立大学被合并成6所,并有10所废校了。

文部科学省为提供经营支援策略正着手检讨统合方案的推动,去年11月所举办之中央教育审议会(中教审)中提出,除现有将整所大学转卖给其他学校法人之作法外,也承认以学院为单位的转卖改革案。

乃为促成大学间的重组与统合。

关于国立大学法人也将朝集团化的一法人是否可经营多所大学的修法问题,提案送请中央教育审议会进行研讨事项。

中央政府也为振兴地方大学而拨款新编列的交付金,2018年度预算中编列有100亿日圆。

为减缓大学生集中于东京问题,制定了原则上不同意在东京23区内的大学增加其招生名额之法案,并在国会中提出审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年来、結婚するかしないか、出産するかしないか、何人産むか、頭を悩ませる日本人女性が少なからずいる。

日本政府も案じており、多くの措置により子育てを促している。

結婚、出産は本来私生活に関わる事柄だが、日本社会の重大な課題となっている。

人民日報が伝えた。

日本は世界で少子高齢化がもっとも深刻な国のひとつ。

65歳以上の高齢者人口比は昨年、24%に達した、総人口は24万4千人減った。

7年連続の自然減で、今後も続くとみこまれる。

「少子化」は、日本の女性に結婚しない、晩婚、子どもを産みたがらないなどのムードが深刻になることと、直接関わりがある。

日本の出産適齢期女性の平均出産数は2012年、1.41人にすぎなかった。

「少子化」は日本の総合的国力、社会構造、経済発展、人材育成に多くの負の影響をもたらしている。

子育てを奨励し、促すことが日本の国家発展戦略の重要な一環となったのももっともだ。

過去、「良妻賢母」は代々日本人女性の人生目標だった。

現代社会でなぜ数多くの日本女性が出産を望まなかったり、わずかしか産まないのか?
まず、戦後日本の伝統的家庭制度の激変が、子育て観に大きな変化をもたらした。

子育てはもはや家を継ぐのが目的ではなくなった。

子育ては、家庭生活を充実させ、父親・母親の楽しみを体験し、愛情を継続させ、婚姻関係をかたくなに発展させるという新たな意義となった。

同時に、子育てはもはや妻の必須の義務でもなくなった。

出産しない、わずかしか産まない問題において、日本女性は充分な発言権を得た。

そして、日本人女性の社会的・経済的地位の高まりは、彼女達の子育て意向に影響している。

仕事の機会を重んじ、自己実現を重視する女性が増え、若くして結婚し、出産することで仕事を失いたくないと望んでいる。

一部の女性達は、子どものために仕事を失う、あるいは生活水準を下げることは割に合わない、ととらえている。

共稼ぎ家庭では、女性は往々にして仕事と育児の双方の負担を背負い、心身ともに疲れた人は多い。

同時に、夫の育児上の妻への支援が十分ではなく、家庭規模の縮小も祖父母が育児に支援をしがたい理由となっている。

90年代以降、就職難、雇用情勢の不安定化、所得減が若者の子育ての選択に影響を与えた。

とりわけ過去10年、日本経済は不景気で、所得格差が拡大、「結婚せず子どもは産まない」もしくは「結婚しても子どもは産まない」傾向が若者に広がっている。

このほか、日本の子育てにかかる費用は非常に高額だ。

ある統計では、子ども一人が生まれて大学(公立)卒業までの費用は2900万円(約173万元)、私立大学であれば、さらに高額になる。

くわえて高い物価、高価なマイホームは、一部の若い夫婦にとって、「産みたくても産めない」もしくは「たくさん産みたいが勇気がない」結果となった。

日本政府は近年来、各種法律、政策、措置を講じ、子育てを奨励している。

共稼ぎ家庭の子育て難を軽減するため、保育園を増やし、保育時間を延長、育児休暇制度の普及、若者の就職・再就職の促進などを行っている。

だが出生率からみて、これらの措置の効果は理想に至っていない。

日本人女性はなおも「我が道を行き」、多く産みたがらない。

日本の「少子化」問題解決の道程は依然、長く果てしな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