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医案

合集下载

医案分享:类风湿性关节炎

医案分享:类风湿性关节炎

医案分享:类风湿性关节炎
医案分享:类风湿性关节炎--芪己乌桂汤
处方:黄芪、防己、桂枝、防风、当归、白术、羌活、独活、秦艽、地枫皮、威灵仙、雷公藤
水煎服,每日一剂
中医辨证:风寒湿邪,闭塞经络
治法:益气驱风,温经祛湿
临床效果:杨某某,女,47岁,工人。

双手指、腕、踝关节疼痛,怕冷,肿胀已年余。

特别以2、3、4指关节肿胀明显如梳形,晨间僵硬,活动不利,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曾服激素及雷公藤酒未能控制。

于是来就诊,脉缓弱,舌质淡,苔白厚,中医辨证属风寒湿痹,用“芪己乌桂汤”治疗服药四剂,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加减用药十九剂,症状基本控制,活动自如,追访一年未见复发。

药方因人而异,用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中医来了##养生之道##健康##健康解密##养生#。

【徐书医案】阴阳辨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徐书医案】阴阳辨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徐书医案】阴阳辨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本医案由姚馨婷老师整理)
01 医案信息
黄某女 41岁
去年9月份被医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口服甲氨蝶呤,但血沉升高反复不降,故来国医堂就诊。

初诊(2019.3.28)
刻下:提重物时出现上肢水肿,疲劳时加重,大便不成形,饮食正常,睡眠尚可,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

血液检查:血沉33mm/h,C反应蛋白12.21mg/L。

处方:麻黄3克,炮附子7克,细辛3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青风藤10克,仙灵脾3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干姜3克,茯苓30克,生白术20克,炙甘草6克,泽兰10克,泽泻10克,全蝎3克,徐长卿10克,酸枣仁20克,元胡10克,葛根30克,威灵仙20克,水煎服20剂。

二诊(2019.4.25)
患者服上药20剂后,于4月21日复查血液,现血沉17mm/h,C反应蛋白0.8mg/L,结果均已正常。

现症见大便干,舌胖大有齿痕,脉右寸大,故于上方中加葛根30克,继续水煎服20剂。

02 徐书医话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风湿免疫性疾病,师父在临床上从阴阳来辨治,以寒热入手,寒证用乌附麻桂姜辛汤加减,热证用加减木防己汤。

朱良春老提出,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仅仅是风、寒、湿,而是风、寒、湿已经入髓入络,形成免疫复合物,单纯的祛风散寒之剂已无效,故提出补肾壮督治其本,重用虫类药破瘀散结。

此患者师父认为是邪气内陷,阳虚为本,故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托邪外出,合用甘姜苓术汤祛寒湿。

师父辨证精准,用药精当,仅20剂药,血沉指标就降至正常。

类风湿性关节炎医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医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医案
2007.6.2,张之岳母,年逾花甲,患类风湿性关节炎20余年。

现关节肿痛,难于行走,每逢天变,必以杖勉助其行,多年来皆赖激素以解其痛,且服汤药无数,以致今之见汤药呕恶难咽。

物觅外洗之方以减其苦。

勉拟:
川草乌各30g 威灵仙60g 透骨草60g 红花30g 乳没各30g 细辛30g 桂枝60g 马钱子10g 赤芍60g 防己30g 元胡30g 穿山甲6g 1剂
2007.6.18,上药用后肿痛大减,已能勉强下床行走。

自言前此每遇咳嗽即周身疼痛难忍,而今咳嗽已不痛矣。

脉寸浮尤以右为甚,它脉皆沉弱无力,膝关节触之热甚,自述肤表烦热,舌苔白滑而现斑。

川草乌各60g 威灵仙60g 透骨草60 红花30g 乳没各30g 细辛30g 桂枝60g 赤白芍各60g 马钱子15g 防己30g 元胡30g 穿山甲6g 知柏各30g 肉桂30g(兑入药汤中)当归30g 黄芪15g 海风藤60g 路路通60g
5剂
007.7.23,前方用2剂后因更换塑料布而过敏,经用西药调治获愈,继用前布仍如其故,又经调治几复其常。

自言此前即经常过敏,此次作时有水液渗出,疑其为湿疹。

脉寸浮大而左寸浮短,知其常苦头痛。

言以前常苦头痛,但遇劳累、生气易作,今已不甚。

观其舌中现黑苔但不甚燥,自言其肤表常觉热而骨内寒,渴而不欲多饮。

此虚阳浮越。

前外洗方加
苍术60g 滑石30g 硫黄15g 以助其温阳除湿。

并嘱其内服:
肉桂10g 黄连1.5g 细辛6g 生姜30g 大枣8枚擘料姜石60g 5剂以引浮阳归其大海。

廖世煌用经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医案3则

廖世煌用经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医案3则

廖世煌用经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医案3则廖世煌,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僵教研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和金匾教学工作40余年,具有较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对金L有较深的造诣,擅长运用经方治疗甲亢、甲瘤、肝炎、外感、发热、咳嗽、肠胃病、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内科杂病,著有《<金I要略)的辨证方法与临床运用》一书。

现介绍廖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医案3则,以飨同道。

1病历摘要案1.张某,女,51岁。

初诊日期:2001年3月5日。

主诉:四肢关节肿痛3年多,加重1个月。

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小关节肿痛,晨僵,以后逐渐加重,出现双腕、肩、躁、髓关节亦痛,活动障碍。

经中西药治疗,曾用强的松等,疼痛稍有减轻。

3周前不明原因而病情加重,全身多处关节肿痛无力,晨僵明显,而且呈此起彼伏,恶风,头晕,汗多,食欲不振,体倦,大便澹,体温370},舌淡红苔白滑,脉沉细微滑。

经检查双指关节肿,局部皮肤发暗,有压痛,腕、膝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受限,触不热,自觉亦不甚热,面色眺白,下肢轻度浮肿。

诊断:历节病(脾虚风湿证)。

治法:益气固表,健脾除湿兼祛风。

方用防己黄蔑汤合桂枝汤加减。

处方:黄蔑15g,白术12g,汉防己6g,获荃10g,意该仁lOg,神曲12g,桂枝lOg,白芍lOg,防风lOg,砂仁lOg,川木瓜lOg,川草薛lOg,鸡血藤15g0 4剂,每日1剂,水煎服。

外用南星止痛膏。

二诊:关节肿痛减轻明显,食增,恶风、汗出等症减轻,体力增加。

效不更方,守上方服7剂。

三诊:诸症明显改善。

口干不欲饮,睡眠欠佳,舌质转红,苔薄白,腰酸痛,眼花,耳鸣。

此肝肾不足,心肾不交之象。

改以四君子汤合祀菊地黄汤加减。

廖按:本病例是一个脾虚卫表不固兼有风邪的病例,类似情况临床屡见不鲜。

其辨证要点在于:(1)有脾虚水湿盛于内外,如胃纳差、便澹、腹胀、体倦乏力、关节四肢肿,有明显晨僵,关节压痛,而无明显热感。

(2)表虚。

汗多恶风,短气。

(3)关节疼痛而重,又有游走性痛。

类风湿关节炎医案一则与诊治经验

类风湿关节炎医案一则与诊治经验

类风湿关节炎医案一则与诊治经验引言:这是一个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第一次过来的时候几乎是被别人搀扶进来,甚至是需要坐轮椅的。

然后我们调了大概两个月,患者能够自主行走,而且骑电瓶车,包括坐公交车,打车完全没问题。

基本信息:患者女,60岁。

主诉:双膝肿痛,膝关节有滑膜炎,有积液,肿痛,半年余。

就诊经历:半年前与我处治疗,但因预计就诊时间需连续半年。

未能坚持。

治疗两次后改换他处就诊。

经半年余,无效。

故回来治疗。

四诊:双膝肿痛,滑膜炎,有积液,怕冷,四肢比较冷。

脉象比较有力。

情绪,性格本身比较急躁,激动。

故此脉象有弦和紧的意思在里面。

舌苔是青灰色,然后舌下有很多结节。

查类风湿因子是比较高,大概80多。

诊断:厥阴病,厥阴入寒湿。

诊断依据:因为下肢,典型的是个寒痹,痛有定处,肿痛,西医上来讲的话,是一个类风湿性关节,中医上的话就是一个鹤膝风,病位在厥阴。

我们的诊断思路患者大鱼际是发青,舌下有很多结节,风湿结节。

患者双下肢膝关节肿痛,有相对的变形,属于伏邪成巢。

结合患者信息,舍脉从证。

因为患者情绪性格是比较急躁,属于一个少阳体质,但她又有寒象,少阳有寒象,排除四逆散证,她一定是个厥阴病。

我们给她的治疗,用的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合并防己黄芪汤,还有星附汤的意思在里面。

处方如下:麻黄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白术30克,知母10克,制天南星30克,白芥子30克,石膏20克,附片10克,炙黄芪90克,防风10克,防己20,徐长卿30克,姜黄20,炙甘草15,生姜、大枣各30克。

加减:在这个处方基础之上,我们加了厚朴,枳壳,陈皮,因为患者情绪、性格比较急躁。

然后药里面有麻黄,考虑到她这个情绪,性格急躁,吃药以后有可能会引起胃肠蠕动过慢,所以说这个厚朴、枳壳各30,陈皮10克,既是截断,也是预防。

情绪急躁的患者,长期吃麻黄,有可能会引起腹胀,消化不良的意思。

处方思路:处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是主方,治疗鹤膝风,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医案

类风湿医案

类风湿关节炎医案朱良春案1:(类风湿关节炎)张某,男,48岁,工人。

1985年3月12日初诊。

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已4年余,经常发作,发则周身关节游走肿痛。

遇寒更甚,气交之变增剧。

此次发作,症情同前,但局部有灼热感,初得凉稍舒,稍久则仍以温为适,口干而苦。

抗“O”为833u,血沉32mm/h。

苔薄黄,舌质红,脉细弦带数。

迭进温经散寒、蠲痹通络之品无效。

此寒湿痹阻经隧,郁久化热伤阴之证。

治宜泄化郁热,养血顾阴,佐以温经通络。

生地黄45g,肥知母12g,全当归10g,鸡血藤30g,广地龙10g,青风藤30g,制川乌8g,忍冬藤30g,土茯苓30g,虎杖20g,甘草6g,7剂。

3月20日二诊:药后自觉较适,关节热痛及口干苦减轻,苔薄舌红,脉细弦。

原方续服7剂。

3月27日三诊:关节热痛趋缓,口干已释,苔薄,脉细弦。

改服丸药巩固之。

益肾蠲痹丸3袋,每次6g,每日2次,食后服。

4月10日四诊:症情平稳,复查血沉18毫米/小时,抗“O”<500u。

继服丸剂以善其后。

[注]:益肾蠲痹丸处方:熟地黄、当归、仙灵脾、鹿衔草、炙全蝎、炙蜈蚣、炙乌梢蛇(蕲蛇效更好,但价格较昂)、炙蜂房、炙地鳖虫、炙僵蚕、炙蜣螂虫、甘草等,共研极细末。

另用生地黄、鸡血藤、老鹤草、寻骨风、虎杖,煎取浓汁,泛丸如绿豆大。

每服8g,日2~3次,食后服。

妇女经期或妊娠忌服。

案2:(类风湿关节炎)杨某,女,33岁,工人。

1986年4月5日初诊:去年10月开始周身关节疼痛,怕冷恶热,血沉147mm/h,经常发热(37.5℃~38.2℃),一度怀疑为红斑狼疮,但未找到LE细胞,嗣查类风湿因子(+),乃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迭用抗风湿类药物无效,长期服用地塞米松(3片/日)以缓其苦。

目前关节肿痛、强硬,晨僵明显,活动困难,生活不能自理;面部潮红虚浮,足肿,腰痛,尿检蛋白(++~+++),苔薄黄,舌质紫,脉细弦。

郁热内蕴,经脉痹阻,肾气亏虚,精微失固。

治宜清化郁热,疏通经脉,益肾固下。

中医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三)

中医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三)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痹证病案:田某,女,40岁,2015年1月7日。

主诉:产后关节痛15年。

病史:该患于2000年生产一女后,受凉而致周身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腰部及下肢关节尤甚。

风湿系列化验示:抗O升高。

初诊:该患15年来每遇严寒天气或湿冷环境即致周身疼痛,腰痛,双下肢屈伸不利,四末凉麻,时有汗出,面色少华,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痹证辨证审机:产后血虚,筋脉失养,日久则肝肾不足。

治法:益气养血,温经散寒。

方药:黄芪60克防风15克地龙20克白芍20克红花10克当归25克杜仲2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薏米30克白术20克乌药15克柴胡10克茯苓10克益母草10克牛膝10克。

四剂水煎两次,分三次温服之。

二诊:2015年1月12日。

服药五剂,药后关节痛减,肢麻亦轻,仍感腰酸痛,处方如下:黄芪60克当归25克白芍25克地龙20克红花15克防风15克杜仲25克首乌25克薏米30克白术30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桂枝15克附子12克甘草20克炮姜30克。

四剂水煎两次,分三次温服之。

三诊:2015年1月28日。

患者自觉服上方效果良好,自行继服十六剂。

身痛、关节疼痛大解,数年沉疴如失。

按语此案患者病史已久,发病当初属于产后身痛范畴,今年诸症又作,则已属痹证范围。

此病新发之时,病机为产后血虚,筋脉失养,而今病时已久,肝血肾精俱不足,治当以补益肝肾合祛风通络之法。

此案用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化裁而成,方中以黄芪、当归、白术、白芍、薏米等益气养血、荣养筋脉,防风疏风散寒、行气止痛;杜仲、羌活、独活、乌药等温肾气、壮腰膝、养督脉;重用红花、地龙以活血通经络以共奏益气血、补肝肾,益气温通经络,和血通痹止痛。

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67-68,张建明医案。

张建明,1957年生,曾任七台河市中医院院长、七台河市人民医院院长,2002年被七台河市人民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3年11月,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突出贡献奖,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风湿类风湿治疗案例

风湿类风湿治疗案例

风湿类风湿治疗案例患者李女士,45岁,因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于2019年5月前往我院就诊。

患者自述于半年前出现双手指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伴有晨僵现象,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伴有红肿。

患者平素体弱,易感风寒,平素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加班,工作压力大。

体格检查,双手指关节肿胀、畸形,活动受限,压痛阳性,皮温升高。

实验室检查,血沉60mm/h,CRP 30mg/L,类风湿因子阳性。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治疗,根据患者体质虚弱、易感风寒,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熬夜加班等诱因,辨证施治,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

方药选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中药组方,如桂枝汤加减、祛风活血胶囊等。

西医治疗,采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对症治疗,控制疾病活动,减轻关节炎症状。

治疗过程,患者按医嘱规范用药,同时调整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加班。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关节肿痛逐渐缓解,活动功能得到改善,晨僵现象减轻,皮温逐渐恢复正常。

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关节肿痛、活动受限明显改善,血沉、CRP等指标逐渐降低,类风湿因子转阴,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随访观察,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观察,继续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强康复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随访半年后,患者关节炎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功能正常,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结语,风湿类风湿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特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干预,规范用药,调整生活方式,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患者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随访观察,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倪海厦医案:类风湿关节炎-桂枝芍药知母汤当归四逆汤

倪海厦医案:类风湿关节炎-桂枝芍药知母汤当归四逆汤

倪海厦医案:类风湿关节炎-桂枝芍药知母汤当归四逆汤
倪医师病案纪录初诊日期:2008/03/10
姓名性别:年龄及体型来诊日期:
254 S, ZH 女46岁2008/03/10
来诊原因:类风湿性关节炎。

双膝、双肩及手指关节痛且不灵活,特别怕风怕冷(手不敢摸金属物,因金属物会冷)
问诊:
1、睡眠:不好,在3点时醒,就无法再睡
2、胃口:不好,有飢饿感,但食物吃下去不消化。

不呕心
3、大便:正常,有时会便秘,很少放屁
4、小便:小便黄但次数多
5、手足温度:双手足皆冷,易抽筋
6、问汗:晚上盗汗
7、生理期:月经正常,量比以前多,月经准时
脉诊:脉细小无力
望诊:
1、舌诊:淡黄红
2、?查其手心红
诊断:寒实在腹,关节为风寒湿三痺
针灸处方:三间透后谿 ??膝五针 ??曲池 ??足三里
中药处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亁姜汤、大黄附子细辛汤桂枝五钱 ??白芍四钱 ??麻黄三钱 ??白朮三钱 ??炮附子三钱
炙甘草三钱 ??防风五钱 ?知母五钱 ?吴茱萸三钱 ?亁姜二钱
大黄三钱细辛二钱
五帖 ?9碗水煮成3碗 ?早晚餐前各一碗
解说:
备注:。

中医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疏风、散寒、胜湿治愈历节风病案:覃某,女,12岁。

初诊:1978年6月13日。

主诉及病史:患儿于数日前外感,右腕关节肿痛。

一个月后疼痛加重,继而左手腕关节也肿大疼痛,且全身其他关节呈游走性窜痛。

初在某医院就诊,化验:血沉88mm/1h,胸透:心影向两侧扩大。

听诊:心尖部可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诊为“风湿热”收住院。

曾用青霉素、阿司匹林、激素等治疗四个月,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且两踝、腕、指、趾关节肿大畸形,疼痛加剧。

复查:血沉25mm/1h,类风湿因子弱阳性,血浆脂蛋白0.89/L。

疑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转请中医治疗。

诊查:舌胖嫩,苔薄白,脉弦结。

辨证:属“历节风”。

治法:疏风散寒胜湿,益气活血。

处方:当归补血汤合三痹汤加减。

当归8g 黄芪15g 丹参15g 牛膝15g 桂枝6g 羌活6g 防风9g 秦艽9g 白蒺藜9g 伸筋草9g 木瓜9g水煎服,6剂。

1二诊:1978年6月18日。

四肢关节疼痛稍缓,仍肿大畸形,低烧37.2℃左右。

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风寒湿邪郁留阴分,久则化热。

治宜祛风清热、敛阴养血。

处方:白虎汤合大秦艽汤加减。

生石膏12g 知母6g 苍术6g 赤芍药9g 秦艽9g 当归9g 威灵仙15g 木瓜9g 薏苡仁15g 鸡血藤20g水煎服,3剂。

三诊:1978年7月20日。

服上方药6剂后肿痛减轻,热退。

守方续服药月余,至症消除。

治宜滋阴清热,益气补血,健脾利湿。

处方:秦艽鳖甲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

银柴胡12g 地骨皮12g 防己12g 生黄芪12g 左秦艽15g 威灵仙15g 白茅根15g 鸡血藤24g 千年健9g 赤白芍各9g 苍白术各9g水煎服,6剂。

另:金鸡虎丸一瓶,按说明服用。

半年后随访,药后完全恢复。

按语对本例患者的辨证论治,首先突出疏风必活血的特点,除选用秦艽、羌活、防风、桂枝、木瓜、威灵仙等疏风胜湿、散寒通痹之药外,还重用了黄芪、当归、丹参、赤白芍、鸡血藤等益气养血、活血柔筋之品。

类风湿性关节炎验案三则

类风湿性关节炎验案三则
藤 、秦艽 、陈皮 、络 石 藤 、僵 蚕各 1g 5 ,红 花 、姜 黄 、 桂枝 、全 蝎 、制半夏 、白术 、当归各 l g O ,土茯 苓 2 g 0, 制乳 香 、制没 药 、炙 甘草 各 5 。水 煎服 及外 洗 ,2 / g 次 d 0 0年 5 2 。2 1 月 5日二诊 :上方 用 1 4剂 ,疼痛 有所 减 轻 ,便 秘 。上方加 肉苁 蓉 、锁 阳各 1 g 5 ,继 续 口服及 外 洗 。2 1 0 0年 6月 1 5日三诊 :上方又用 2 剂 ,肿痛 明显 1
1 湿 热 痹 阻
李某 ,女 ,3 岁 。2 1 1 0 0年 2月 1 9日初诊 。全 身 关 节肿痛 3 月 。病史 :3个月 前 ,出现 低 热 、乏力 、 个
关节 疼痛 ,先 按感 冒治疗 ,服 用 扑热 息 痛 等 药 ,后 又
按 风湿 治疗 ,口服 布洛 芬 ,近 期 去市 某 医院 检查 :血 沉 快 ,C反 应 蛋 白增 高 ,RF 阳性 ,X 线 摄 片显 示 关
腕 、肘关 节疼痛 1 。病史 :1年前 ,手 、腕 、肘 关 节 年
出现疼痛 ,肿 胀 ,晨 僵 ,未 引起 重 视 , 自购 消 炎 痛 口
服 ,有所 缓解 ,停药后 病情加重 ,后 经多家医 院诊 断为
类风湿性 关节炎 ,用过 萘普生 、甲氨蝶 呤等药 ,因不 良 反应 而停 药 ,现要求 中医治疗 。刻诊 :手 、腕 、肘关节 均肿痛 ,晨 僵 ,局部压 痛 ,痛处不移 ,肢麻 ,手关 节 明
四诊 :上 方 又 服 3 5剂 , 阴 虚 内 热 诸 症 消 失 ,类 风 湿 关 节炎 明显缓 解 。
减轻 ,晨 僵消失 ,关节 活动不受 限 ,二便 通畅 。上方 去
制 乳香 、制没药 、姜黄 、桂枝 ,又服 2 8剂 ,病情稳定 。 按 :湿 热瘀 蕴结 ,阻于 经 脉 ,气 血 瘀 滞 ,阻 遏 气 机 ,终 致 湿 热 痰瘀 痹 阻 经 络 ,流 注 骨 节 ,关 节 肿 大 、 变 形 ,功能 障碍 。治 宜 活血 化 瘀 ,祛痰 通 络 。方 中桃 仁善 泄血滞 ,祛瘀 力 强 ,为治 瘀 血 阻滞 常 用 药 ;红 花 活血 祛瘀 ,通经 止痛 ;姜 黄活 血 行气 而 止 痛 ;羌 活 解 表散寒 ,祛 风胜 湿 ,止 痛 ;秦 艽质 润 而不 燥 ,为 风 药 中之 润剂 ,祛风 湿 ,通 络止 痛 ;鸡 血 藤行 血 补 血 ,舒

【胡希恕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

【胡希恕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

【胡希恕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
o案6
霍某,女,54岁,小学教师。

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已多年。

手小指关节屈不得伸,腰引及大腿疼,行动困难,稍坐久即不能起。

与桂枝汤加茯苓、苍术、附子,症不减。

与下方得速治:
赤芍三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三钱,生薏苡仁八钱,附子三钱。

按:
更方为芍药甘草附子汤加薏苡仁而成。

胡希恕先生讲《仲景方剂学》时曾说:“薏苡仁为解凝性利尿药,与附子为伍,解胸痹痛,治关节痛也好使。

”由此可知,治疗关节痛,苍术、附子为一个对子,薏苡仁、附子也是相似的一个对子,须知。

中医医案——类风湿关节炎(二)

中医医案——类风湿关节炎(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加减痛风汤治愈顽痹病案:陈某,女,51岁。

初诊:1982年5月12日。

主诉及病史:肢体关节肿痛年余。

病初以手指、腕关节为主,继而肘、膝、踝、跖趾、颞颌等关节亦逐渐受累,手指关节明显肿胀疼痛,晨僵,局部有灼热感,活动受限,阴雨天疼痛加剧,形寒喜暖。

诊查:手指关节肿胀,扪之灼手,活动不利;步履艰难;舌苔薄白,脉象沉细。

查血沉65mm/1h,类风湿因子阳性,C反应蛋白阳性。

辨证:风寒湿邪,痹阻经脉,久郁化热,痰瘀凝滞。

治法:清热化湿,祛痰消瘀,通络止痛为先。

处方:麻黄10g 桂枝10g 苍术10g 黄柏10g 防风己各10g制胆南星10g 桃仁10g 红花10g 雷公藤10g(先煎)生地黄15g全蝎3g 生甘草5g二诊:上方进服7剂,关节肿痛减轻,灼热感消失。

原方去黄柏、生地黄,加地鳖虫10g,制川乌10g。

三诊:上方连进30剂,关节肿痛全部消失,活动自如。

复1查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C反应蛋白阴性,病情向愈。

按语本例西医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断属顽痹之证。

其病因主要是感受风寒湿邪,病久邪阻络脉,气血津液运行受阻,而形成痰瘀痹阻。

病理性质主要属实。

治疗必须以祛邪通络为原则,以朱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为基础。

该方既能散风邪于上,又能泻湿热于下,还可化痰活血、消滞和中。

然后再根据寒热虚实的变化随证加减。

本病例病初邪从热化,加生地清热凉血,兼制它药之温燥;雷公藤祛风解毒,并可作为辨病用药。

痛剧再加全蝎搜风剔络。

随后,热邪渐退,但痰湿、瘀血难除,加制川乌温经通络,地鳖虫活血消瘀。

药力较宏,病情很快消除。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240-241,汪履秋医案。

汪履秋,1919年生。

江苏省兴化市人。

中医教授,主任中医师。

1936年从师于当地名医陈一如,学成后悬壶桑梓与沪上。

1955年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毕业后至江苏省中医院工作。

中医治疗类风湿医案

中医治疗类风湿医案

中医治疗类风湿医案
类风湿是一种慢性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及功能障碍等症状。

中医认为,类风湿是由气滞、血瘀、湿邪等
多种病因引起,治疗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治疗。

以下介绍一例中医治
疗类风湿的成功案例。

患者,女性,45岁,反复发作的关节疼痛、肿胀半年余。

病情严
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中医辨证分析:气滞血瘀,湿邪困阻。


疗方案:活血化瘀、行气祛湿、疏风散寒。

首先,用活血化瘀的方法,选用温性活血药物如桃仁、红花、甘草、丹参等,配合绿豆汤清热解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
止痛的作用。

其次,行气祛湿用药。

可选用香附、荆芥、芍药、川芎等药物,
经络导滞、化湿通气,加上桂枝汤、加味防风通圣丸,以“和血祛风、祛风通络”的方法,调理气血,活络化瘀。

最后,疏风散寒。

采用甘草、附子、干姜等温性药物,具有温中
散寒、散寒止痛的功效,加上羌活寄生汤、温经汤调理寒湿之气,以“疏通经络、温阳散寒”之法,治疗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按时服用药物,积极配合中医调理。

经过3
个月的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关节疼痛、肿胀得到了缓解。

在医
生的指导下,患者还进行了针灸、艾灸等辅助治疗,加强局部的经络
活络,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最终,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类风湿需要辨证施治,药物组合、针灸、艾灸等多种治疗手段综合应用,配合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调节,可以有效控制类风湿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一)

中医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一)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案:刘某,女,42岁,2013年11月4日。

主诉:关节痛,怕凉,昼轻夜重。

病史:发病1年余,手足小关节肿痛,尤手指小关节疼痛及活动障碍,指趾变硬遇寒冷,阴天则加重,关节怕风畏寒冷,四肢发凉,面色无华,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血沉偏高,类风湿因子阳性。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痹证辨证审机:寒湿之邪客于筋骨,阻塞经脉,瘀血凝滞关节。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桂枝10克制附子26克补骨脂10克黄芪60克乌梢蛇15克全蝎6克蜈蚣2条制乳没各10克生地25克鹿角胶10克炒山甲6克党参20克。

七剂水煎服,每日分三次服之。

二诊:2013年11月11日。

服药一周后,晨僵明显好转,因疼痛减轻,提高了睡眠质量,坚定了治疗信心,效不更方,仍用原方加减。

方药:黄芪60克党参30克当归25克桂枝10克制附子6克乌梢蛇10克全蝎10克蜈蚣2条鹿角胶10克穿山甲6克制乳没各10克甘草10克。

七剂水煎服,每日分三次服之。

三诊:服药十四剂后,疼痛基本消失,对寒冷刺激已无明显不适,变形小关节已缩小,仍按原方加减。

方药:当归25克党参30克黄芪60克制附子6克桂枝10克乌梢蛇10克全蝎10克蜈蚣2条鹿角胶10克穿山甲6克丹参25克制乳没各10克甘草10克。

七剂水煎服,每日分三次服之。

四诊:诸证均消失,关节肿大消失,无晨僵,无疼痛,类风湿因子检验正常,已告临床治愈,停止治疗。

按语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痹症”范围,但类风湿关节炎的特殊症状与痹症中的白虎历节、骨痹等相似。

严用和之《济生方》写道:“白虎历节,由体虚之人,将理失宜,受风寒湿毒之气,使筋脉凝滞,气血不流,蕴予骨节之间,或在四肢、肉色不变,其病昼轻夜剧,其痛彻骨,如虎啮,故名白虎也。

”全身症状头眩短气、汗出泛恶,身体消瘦疲乏,局部关节疼痛,痛如虎咬,昼轻夜重,关节肿大,肌肉萎缩,甚至可造成关节变形。

中医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二)

中医医案——类风湿性关节炎(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温经散寒、补气祛风、活瘀通络法治疗顽痹治疗期间服药102剂,治疗时间6个多月。

病案:李某,男,62岁,2005年3月。

主诉:近两年自觉筋紧怕冷,活动困难,生活最多只能半自理,行动需人背扶。

病史:10余年前,因受凉出现周身关节疼痛,自服一些治风湿药维持,病情时好时犯,渐有发展趋势。

曾到当地西医医院诊治,经化验类风湿因子阳性,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口服阿司匹林、激素类药物,注射抗生素等,关节痛略有缓解,但不能停激素,停服激素则疼痛加重。

遵医嘱逐渐将激素减量。

1年后,将激素逐渐减完,但其四肢腕踝肘膝手足关节肿胀弯曲变形逐年加重,逢阴天下雨着凉病情更重。

初诊:四肢弯曲变形,关节肿胀,不红不热,手触之关节肿处痛不可忍,不敢动,动则痛剧,痛苦面容,面目虚浮,语音低微,舌苔薄白而腻,脉沉弦而细。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顽痹辨证审机:寒湿之邪留滞筋骨,久病入络,伤及肝肾。

方药:制川乌10克草乌10克附子20克防风20克白芍30克知母30克麻黄6克熟地25克黄芪40克川芎15克当归20克生姜5克。

七剂水煎服。

煎法注意:制川乌、草乌、附子先煎1小时,他药先浸泡,待附子煎1小时后,纳入他药再合煎1小时,共煎2次,留药液200ml,早晚分2次服,每日一剂。

二诊:药后痛稍减,余无变化。

守前方加鸡血藤30克,清风藤30克,蜈蚣2条,继服十剂。

三诊:痛又减轻,但关节肿胀不消,畏冷同前。

系属阳虚,正气不足,守前方加党参30克,黄芪增至80克,薏苡仁80克,十五剂,观后效。

四诊:服药后,疼痛减轻,已能忍受,脉仍弦细,为气郁不散,前方减乌、附各10克,加香附10克、陈皮10克,继服二十剂。

五诊:关节疼痛大减,唯关节肿胀不消,守前方减麻黄、细辛,加石斛30克、补骨脂30克、伸筋草40克,以助阳荣筋,二十剂。

六诊:四肢肿痛基本缓解,关节肿处微见消,但按之仍痛,精神好转,嘱继服三十剂。

类风湿性关节炎医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医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医案透骨草伸筋草木瓜海桐皮薏仁桑寄生路路通丝瓜络防风大枣水煎服。

服半月看看效果。

许老头医方专治风湿病,类风湿,骨变形等症。

在今年五月份家内人患有风寒型类风湿,骨变形之“不死的癌症”。

经住院治疗很不理想,且又花不起那么多的钱,所以自行做主按此医方前往药店抓药煎服,历时三个月控制住了病情,没有任何的骨疼痛感,行动自如方便,疗效十分显著而又明确,故不忍私藏和谋利,特别公开普及。

【处方】海蛇15克、泽泻9克、桂枝9克、乌头9克、桑枝24克、海风藤12克千年建9克。

共七味水煎日服三次,忌大荤及生冷,辛辣。

另还有一方【处方】羌活15克、独活15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丹参10克、丹皮10克、伸筋草12克、稀莶草12克、忍冬藤12克、甘草10克.上肢疼痛用羌活,下肢用独活,服用前先食瘦肉蒸香菇,以防药物伤胃。

好了以后还叮嘱要多补充钙和锌,没用过激素的半个月左右就会好了。

1.热证,燥热,手心热,舌质红,舌苔薄黄,处方:生石膏三十克麻黄十克甘草十克生地十五克栀子十克黄芩十克防己十克秦艽十克独活十克地骨皮三十克生牡蛎三十(二味治疗骨蒸手心热)克桂枝十克黄芪三十克。

2.手足僵硬疼痛,肿胀,心悸汗多,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数,处方:黄芪当归川芎桂枝防己薏仁独活秦艽甘草白芍生牡蛎五味子。

3.关节变形,骨蒸潮热,方用防己黄芪汤。

处方:防己二十克黄芪三十克白术十五克猪苓十五克生牡蛎三十克青蒿三十克青蒿十克地骨皮三十克秦艽十五克独活十五克全虫十克黄芩十克上西吉三克黄连十克。

4.周身不定处凉痛,晨僵,关节酸胀,发热,逐渐加重,畏风,汗出多,盗汗,舌质淡红,舌苔滑,麻黄沉细弱,类风湿因子阳性,抗O<500。

处方:黄芪三十克桂枝十克白芍十五克甘草十克五加皮十五克生牡蛎三十克白术十五克防风十克黑附子三克全虫十克焦三仙各十克。

5.类风湿,有阑尾炎病史,颜面有疖肿,自汗,盗汗,恶风,身体无力,舌苔薄滑,脉沉细,处方:黄芪三十克桂枝十克白芍三十克甘草十克党参三十克白术十克茯苓十五克丹皮十五克枳实十克金银花三十克连翘三十克木香十克全虫十克。

【鲍艳举医案】经方治疗类风湿疼痛

【鲍艳举医案】经方治疗类风湿疼痛

【鲍艳举医案】经方治疗类风湿疼痛患者情况崔某某女 53岁就诊日期:2019年12月11日主诉:手脚关节疼痛2个月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手脚关节疼痛,肿胀,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行相关治疗后未见好转,疼痛肿胀反复发作,经他人介绍前来就诊。

刻下症见:手指小关节疼痛肿胀,肩膀疼痛,肘部疼痛,脚部疼痛,四肢及关节怕凉,口干口苦,双下肢乏力,疲惫,眠差,腹胀,二便可。

舌红苔黄腻边齿痕。

辨证分析辨证分析:患者口干口苦,且手脚凉,考虑为气机不畅之四逆散证,加大白芍用量,取其缓急止痛之意,“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结合患者手指、肩膀、肘部、脚部等多个关节疼痛怕凉,腹胀等症状,考虑为少阴太阴合病之桂枝芍药知母汤,葛根解表清里,缓解胳膊及肩膀疼痛,羌活、独活祛在表之风湿,酸枣仁、五味子养心安神,藁本祛风胜湿止痛。

处方处方:四逆散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柴胡30g 枳实20g 白芍50g 甘草20g 桂枝30g 知母30g 防风10g 生麻黄10g 麸炒苍术12g 黑顺片20g 生石膏45g 粉葛30g 生姜10g 大枣15g 羌活15g 独活15g 炒酸枣仁30g 醋五味子30g 藁本20g7剂,颗粒剂冲服,早晚各1剂嘱忌食辛辣、刺激、甘甜、生冷之品二诊结果二诊:2019年12月18日结果:患者疼痛未见明显好转,大便稀,小腹坠胀感。

辨证分析:加白芍30g增大缓急止痛之力,加附子10g,加藁本10g。

处方处方:四逆散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柴胡30g 枳实20g 白芍80g 甘草20g 桂枝30g 知母30g 防风10g 生麻黄10g 麸炒苍术12g 黑顺片30g 生石膏45g 粉葛30g 生姜10g 大枣15g 羌活15g 独活15g 炒酸枣仁30g 醋五味子30g 藁本30g7剂,颗粒剂冲服,早晚各1剂嘱忌食辛辣、刺激、甘甜、生冷之品三诊三诊:2019年12月25日结果:患者手部小关节疼痛及胀痛明显好转,肩膀和肘部仍然疼痛,大便稀,小腹坠胀感好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关节炎医案朱良春案1:(类风湿关节炎)张某,男,48岁,工人。

1985年3月12日初诊。

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已4年余,经常发作,发则周身关节游走肿痛。

遇寒更甚,气交之变增剧。

此次发作,症情同前,但局部有灼热感,初得凉稍舒,稍久则仍以温为适,口干而苦。

抗“O”为833u,血沉32mm/h。

苔薄黄,舌质红,脉细弦带数。

迭进温经散寒、蠲痹通络之品无效。

此寒湿痹阻经隧,郁久化热伤阴之证。

治宜泄化郁热,养血顾阴,佐以温经通络。

生地黄45g,肥知母12g,全当归10g,鸡血藤30g,广地龙10g,青风藤30g,制川乌8g,忍冬藤30g,土茯苓30g,虎杖20g,甘草6g,7剂。

3月20日二诊:药后自觉较适,关节热痛及口干苦减轻,苔薄舌红,脉细弦。

原方续服7剂。

3月27日三诊:关节热痛趋缓,口干已释,苔薄,脉细弦。

改服丸药巩固之。

益肾蠲痹丸3袋,每次6g,每日2次,食后服。

4月10日四诊:症情平稳,复查血沉18毫米/小时,抗“O”<500u。

继服丸剂以善其后。

[注]:益肾蠲痹丸处方:熟地黄、当归、仙灵脾、鹿衔草、炙全蝎、炙蜈蚣、炙乌梢蛇(蕲蛇效更好,但价格较昂)、炙蜂房、炙地鳖虫、炙僵蚕、炙蜣螂虫、甘草等,共研极细末。

另用生地黄、鸡血藤、老鹤草、寻骨风、虎杖,煎取浓汁,泛丸如绿豆大。

每服8g,日2~3次,食后服。

妇女经期或妊娠忌服。

案2:(类风湿关节炎)杨某,女,33岁,工人。

1986年4月5日初诊:去年10月开始周身关节疼痛,怕冷恶热,血沉147mm/h,经常发热(37.5℃~38.2℃),一度怀疑为红斑狼疮,但未找到LE细胞,嗣查类风湿因子(+),乃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迭用抗风湿类药物无效,长期服用地塞米松(3片/日)以缓其苦。

目前关节肿痛、强硬,晨僵明显,活动困难,生活不能自理;面部潮红虚浮,足肿,腰痛,尿检蛋白(++~+++),苔薄黄,舌质紫,脉细弦。

郁热内蕴,经脉痹阻,肾气亏虚,精微失固。

治宜清化郁热,疏通经脉,益肾固下。

生地黄45g,赤芍、当归、地鳖虫、炙蜂房、制川乌、乌梢蛇各10g,鸡血藤、白花蛇舌草各30g,仙灵脾、苍耳子各15g,甘草3g,10剂。

4月27日二诊:药后热未再作,关节肿痛显著减轻,乃又自行继服10剂。

目前已能行走,自觉为半年来所未有之现象。

复查血沉已降为60mm/h,尿蛋白(+)。

效不更方,激素在递减。

原方生地改为熟地黄30g,10剂。

益肾蠲痹丸3袋,每次6g,每日2次,食后服。

5月10日三诊:症情稳定,血沉已降为28mm/h,类风湿因子亦已转阴。

激素已撤,汤药可暂停,以丸剂持续服用巩固之。

9月2日随访:关节肿痛已消失,活动自如,体重增加,已恢复轻工作。

案3:(类风湿关节炎)林某,女,34岁,农民。

患类风湿性关节炎8年余,腕踝关节肿痛僵硬,手指关节呈梭形改变,长期服用消炎痛、地塞米松,未见好转。

近两年来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于1987年9月2日来初诊。

患者面部虚浮,指、腕、肘、踝、膝关节疼痛,晨僵约3小时,口干怯冷,关节得温则舒,苔薄腻、舌边色紫,脉弦细。

血沉54mm/h,抗“O”883u,类风湿因子阳性。

寒湿外侵,痰瘀交结,深入经隧,肾虚络痹。

治宜化痰消瘀,益肾蠲痹。

处方:制川草乌各10g,生熟地各20g,仙灵脾10g,乌梢蛇10g,炮甲片10g,炙全蝎末3g(分吞),地鳖虫10g,白芥子10g,炙僵蚕10g,骨碎补10g,全当归10g,徐长卿15g,生甘草6g。

另益肾蠲痹丸8g,一日3次,饭后服。

二诊:进药60剂,关节疼痛明显好转。

肿痛稍退,已能翻身坐起,但行走困难。

地塞米松减至每日1片。

原方去白芥子、僵蚕,加炙蜂房10g,补骨脂10g,肉苁蓉10g,30剂。

另益肾蠲痹九8g,一日3次,继服。

药后已能下床行走活动,关节肿痛基本已消除。

当地医院复查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23mm/h,抗“O”<500u。

地塞米松减至每日1/4片。

药既奏效,处理同前,丸药继服三个月,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地塞米松已停服,能骑自行车和从事家务劳动。

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复查均属正常。

嘱再服丸药6月,以巩固疗效。

案4:朱某,女,33,打字员。

1998年12月10日初诊。

全身关节疼痛,小指关节肿胀、晨僵1.5小时,发作半年,手指已变形。

辅检:AS0<250u,ESR30mm/h,RFl:63,CRP 3.0ug/L,IgGl9.3g/L,IgA 4.0g/L,IgM 3.65g/L,RBC 2.81×10 12/L,WBC6.5×10 9/L。

顷口干,舌红苔薄少津,脉细小弦,此顽痹之候也,治宜蠲痹通络,活血定痛。

(1)生黄花、生地黄、鸡血藤各30g,炒延胡20g,仙灵脾、徐长卿各15g,炙蜂房、炙地鳖虫、全当归各10g,甘草6g。

7剂。

(2)益肾蠲痹丸8g×2盒,每服8g,每日3次,饭后服。

12月30日二诊:药后症无进退,舌脉如前,此非矢不中的,乃力不及鹄也,原法继进。

(1)穿山龙50g,鸡血藤、威灵仙、生黄芪、青风藤、炒延胡各30g,炒白芥子、生地黄各15g,甘杞子、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水蛭、甘草各6g。

14剂。

(2)益肾蠲痹丸8g×2盒,每服8g,每日3次,饭后服。

1999年1月26日三诊:药后疼痛稍减,舌红苔薄,脉细弦,前法续进。

(1)上方加炮山甲、泽兰、泽泻各10g。

14剂。

2月21日四诊:疼痛进一步减轻,晨僵时间缩短,手指肿仍未消,舌苔脉象同前,原法出入。

(1)生黄芪、青风藤、炒延胡各30g,生地、皂角刺各20g,徐长卿、赤白芍各15g,胆南星、全当归、炙蜂房、炙僵蚕、炙地鳖虫各10g,全蝎末(分吞)3g,甘草6g。

10剂。

(2)益肾蠲翘痹丸8g×2盒,每服8g,每日3次,饭后服。

3月13日五诊:疼痛减而未已,肿虽消而未尽,工作时手指不灵活,舌脉同前,余无所苦,原法继进之。

(1)生黄芪、鸡血藤、油松节各30g,仙灵脾、熟地黄各15g,炙蜂房、炙地鳖虫、全当归各10g,甘草6g。

10剂。

(2)益肾蠲痹丸8g×2盒,每服8g,每日3次,饭后服。

3月28日六诊:疼痛以夜间为主,除关节变形未复外,已无大碍,原法巩固。

(1)上方加青风藤30g,赤白芍各15g,炙僵蚕10g,全蝎末3g(分吞)。

10剂。

(2)益肾蠲痹丸8g×2盒,每服8g,每日3次,饭后服。

4月10日七诊:关节基本不痛,手指梭形变形略消,舌正红,苔薄黄,治当以恢复手指之变形为主。

(1)鸡血藤、鹿衔草各30g,泽兰泻各20g,生熟地各15g,皂角刺、炙蜂房、炙地鳖虫、全当归各10g,全蝎末3g(分吞),甘草6g。

10剂。

此后以此方为基础加减,继服三个月后,改以丸药巩固。

随访未复发,变形之手指,亦有所恢复。

案5:(类风湿关节炎)张某,女,33岁,工人。

1997年6月6日初诊:双手指关节肿痛,晨僵2小时,双膝、腕关节均肿痛,舌淡红,苔薄,脉细弦,此类风湿性关节炎之征兆也,治宜益肾蠲痹。

(1)鸡血藤、土茯苓、青风藤、鹿衔草各30g,仙灵脾、生熟地各15g,全当归、地鳖虫、炙蜂房各10g,甘草6g。

10剂。

(2)益肾蠲痹丸8g×2盒,每服8g,每日3次,饭后服。

6月20日二诊:药后痛减,肿消未已,有时失眠,便溏日数行,苔薄脉细,辅检:RF弱阳性,IgGl8.58g/L,IgA3.26g/L,1gMl.73g/L,x线示:右腕关节间隙狭窄,原法继进。

(1)上方加炒白术15g,夜交藤30g。

14剂。

(2)益肾蠲痹丸8g×4盒,每服8g,每日3次,饭后服。

7月4日三诊:关节肿痛时轻时重,晨僵已释。

余无所苦,脉舌同前,前法损益。

(1)6月6日方加油松节、生黄芪各30g。

14剂。

(2)益肾蠲痹丸8g×4盒,每服8g,每日3次,饭后服。

7月18日四诊:指腕关节时痛,汗出较多。

原法出入。

(1)生黄芪、油松节、土茯苓、鹿衔草、青风藤各30g,徐长卿15g,炙蜂房、地鳖虫、桃仁、红花各10g,甘草6g。

14剂。

(2)益肾蠲痹丸8g×4盒,每服8g,每日3次,饭后服。

8月8日五诊:关节疼痛呈游走性,晨僵已不明显,肿痛己较前减轻,原法继进。

(1)鸡血藤、青风藤、油松节各30g,赤芍、全当归、炙蜂房、地鳖虫各10g,甘草6g。

14剂。

(2)益肾蠲痹丸8g×4盒,每服8g,每日3次,饭后服。

8月18日六诊:症状时轻时重,汗出较多,肿已全消,前法继进。

(1)生黄芪、鸡血藤、油松节、浮小麦、青风藤各30g,鹿衔草20g,炙蜂房、地鳖虫、全当归各10g。

14剂。

(2)益肾蠲痹丸8g×4盒,每服8g,每日3次,饭后服。

11月24日七诊:诸症均减,脉舌同前,复检各项指标均已正常,余无所苦。

(1)上方加仙灵脾15g。

14剂。

(2)益肾蠲痹丸8g×4盒,每服8g,每日3次,饭后服。

随访已愈,嘱继服益肾蠲痹丸3个月,以资巩固。

案6:(类风湿关节炎)王某,男,55岁,个体。

1998年5月2日初诊:两手指肿痛,晨僵2小时,已历半年,呈梭状变形,两足底疼痛,行走、上下楼梯亦困难,局部得温则舒,手背灼热,痛如针刺。

辅检:RFl:80,ESR 33mm/h,ANA阴性,CIC阳性,GRP 27ug/mL,mp 251mg/L,IgGl9.2g/L,IgM 2.68g/L,IgA3.01g/L。

舌红,苔黄腻,脉细小弦,此为顽痹,痰瘀阻络,经脉痹闭。

治宜宣化痰瘀,蠲痹通络。

处方:(1)穿山龙50g,鸡血藤、威灵仙、青风藤、忍冬藤各30g,生地20g,羌独活、白芥子、皂角刺各15g,胆南星、制川乌、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甘草6g,制马钱1.5g。

14剂。

(2)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3)蝎蚣胶囊0.3g×210粒,每服5粒,每日3次,饭后服。

5月18日二诊:药后症情时轻时重,关节红肿灼热,口干,苔薄黄腻,脉细弦。

有化热之征,宜参以清泄。

(1)上方加银花、赤芍各15g,知母、桂枝各10g。

14剂。

(2)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3)蝎蚣胶囊0.3g×210粒,每服5粒,每日3次,饭后服。

6月1日三诊:肿退痛止,手能握拳,舌苔黄腻,质红,脉细弦,前法巩固。

(1)上方30剂。

(2)益肾蠲痹丸4g×90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3)蝎蚣胶囊0.3g×420粒,每服5粒,每日3次,饭后服。

随访已愈,嘱继服益肾蠲痹丸3个月,巩固疗效。

于己百案1:(类风湿关节炎)李某某,女,22岁。

1997年12月31日就诊。

双腕及指关节酸疼半年余,加重一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