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高产青霉菌的工艺研究课稿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分析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分析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
它是由青霉菌属真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是确保药品安全和疗效的关键环节。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菌种培养、发酵、提取和纯化等步骤。
首先,选择高产菌株进行培养,保证菌株的纯度和活力。
然后,将菌株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酸碱度和氧气供应条件下进行培养。
发酵过程中,菌株会产生青霉素,但同时也会产生其他代谢产物,如杂质和有毒物质。
因此,需要通过合适的发酵工艺和控制条件来提高青霉素的产量和纯度。
提取是将发酵液中的青霉素分离出来的过程。
一般采用溶剂萃取法,通过合适的溶剂将青霉素从发酵液中提取出来。
提取后,需要进行纯化处理,去除杂质和有毒物质,提高青霉素的纯度。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结晶、蒸馏、吸附和色谱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根据青霉素的特性和所需纯度进行选择,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
青霉素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药品安全和疗效的重要环节。
质量控制包括原辅料的质量检验、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成品的质量评价等方面。
首先,需要对原辅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包括发酵过程的控制、提取和纯化过程的监测等,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最后,需要对成品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外观、溶解度、含量、纯度和微生物限度等指标的检测,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
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规范、建立质量检验实验室、培训员工等。
此外,生产企业还应加强与监管部门的合作,接受监督和检查,确保生产过程的合规性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总之,青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是确保药品安全和疗效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青霉素产品,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药物支持。
医学人员应加强对青霉素的了解,提高对药品质量的重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谈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过程
谈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过程标题: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过程与优化青霉素是一种具有重要抗菌消炎作用的抗生素,自1942年发现以来,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药物。
然而,青霉素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介绍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过程、关键技术的优化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菌种选育、发酵、提炼、精制和质量控制。
通过菌种选育得到适合生产青霉素的菌种,然后将其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
在发酵过程中,青霉素的化学结构逐渐形成并释放到培养基中。
接下来,通过提炼和精制工艺,将青霉素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并进行纯化,最终得到高纯度的青霉素。
在青霉素的生产过程中,关键技术的优化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其中,发酵条件的控制是关键之一。
合适的温度、湿度、通气量和培养基成分等因素能够促进菌体的生长和青霉素的产生。
提炼和精制工艺的优化也至关重要,这关系到青霉素的收率和质量。
例如,通过选择高效的吸附剂和合适的洗脱条件,可以增加青霉素的吸附量和纯度。
为了保证青霉素的质量,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包括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和分析。
例如,对于原材料,需要检测其化学成分、微生物污染等情况。
对于发酵液和青霉素成品,需要检测青霉素的含量、纯度、稳定性等指标。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确保青霉素的生产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关键技术的优化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包括发酵条件的控制和提炼、精制工艺的改进。
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确保青霉素的生产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创新,相信未来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将会更加优化,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霉素是一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抗生素,其生产工艺过程涉及多个复杂的步骤和核心技术。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过程,以帮助大家了解这一药物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
青霉素发酵工艺流程实验报告
青霉素发酵工艺流程实验报告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一、前言青霉素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其发酵工艺的研究对于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介绍
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介绍引言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的抗生素药物,具有抗菌作用。
它可有效治疗多种感染,成为临床上不可或缺的抗生素之一。
青霉素的生产主要通过发酵工艺实现,本文将介绍青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
青霉素的发酵生产工艺选材和制种青霉素的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发酵菌种。
常见的菌种有青霉菌和链霉菌,它们都能高效地产生青霉素。
制种过程中,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基质,如葡萄糖、麦芽糖等,将其加入发酵培养基中,以提供营养物质供菌种生长。
同时,还需要对发酵容器进行无菌处理,确保制种环境的卫生。
发酵过程发酵是青霉素生产的关键步骤。
在制种完成后,将菌种转移到发酵培养基中,以开启青霉素的生产过程。
发酵过程需要控制合适的温度、pH值和通氧速率等条件,以保证产酸和产生青霉素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发酵温度控制在25-30摄氏度,pH值控制在5.5-6.5范围内。
在发酵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补料操作,以补充发酵液中的营养物质。
通常会根据菌种的需要,在合适的时间点添加特定的营养物质,以促进青霉素的产生。
此外,还需要监测发酵液的生物量、酸度和溶解氧含量等指标,以及时调整发酵条件。
青霉素的提取和纯化发酵过程完成后,青霉素被积累在发酵液中。
为了提取和纯化青霉素,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操作。
首先,将发酵液经过过滤或离心,去除细胞渣和固体颗粒。
接下来,利用适当的溶剂和提取剂,将青霉素从发酵液中提取出来。
提取过程中,可采用溶剂萃取、离子交换或凝胶过滤等技术。
提取后,还需要对青霉素进行纯化。
通常会通过吸附、洗脱和结晶等方法,去除杂质和非青霉素成分,使得最终产品纯度达到要求。
在纯化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高温和酸碱环境,以免对青霉素产生不良影响。
青霉素的包装和贮存最后一步是对青霉素进行包装和贮存。
将纯化后的青霉素药物填充到合适的容器中,并进行密封和标识。
包装过程需要保持无菌环境,以防止药物受到污染。
同时,在贮存过程中,需注意避免高温和潮湿环境,以保持青霉素的稳定性和药效。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引言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许多细菌感染有很好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及相关设备,以帮助读者了解青霉素的生产过程。
1.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 青霉菌培养青霉菌是合成青霉素的关键菌种。
首先需要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培养青霉菌,提供合适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以促进菌落的生长。
1.2 发酵过程将培养好的青霉菌转移到大型发酵罐中,添加适当的发酵培养基,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供青霉菌生长。
发酵过程通常需要控制好pH值、温度、气体流速等参数,以保证产量和质量。
1.3 青霉素提取与纯化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后,青霉菌会产生青霉素。
提取和纯化青霉素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一般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和柱层析等技术来提取青霉素,同时通过蒸馏、结晶和过滤等步骤来提高纯度。
1.4 产品包装提取纯化后的青霉素需要进行产品包装。
常见的包装形式包括药片、胶囊和注射剂等。
包装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卫生条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相关设备在青霉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以下设备:2.1 发酵罐发酵罐是用于培养青霉菌的关键设备,一般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
发酵罐的设计应考虑到温度、氧气和 agitation 的控制,以及菌体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供应。
2.2 提取设备青霉素的提取过程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设备,如离心机、过滤器和萃取装置等。
这些设备辅助青霉素分离和提纯过程,提高产率和纯度。
2.3 分析仪器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分析仪器进行实时监测和质量控制。
常用的分析仪器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和气相色谱仪(GC)等,用于检测青霉素的含量和纯度。
2.4 包装设备生产完成后,青霉素需要进行包装。
常见的包装设备包括片剂压片机、胶囊填充机和注射剂灌装机等。
这些设备可以自动完成包装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结论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及设备涉及多个环节,涵盖了菌种培养、发酵、提取纯化和产品包装等。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论文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论文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具有广谱、低毒、高效等特点。
其生产工艺是指通过青霉菌属的产生的特定酶作用下,将青霉素酸转化为青霉素的过程。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具体分为下面几个步骤:1. 静置培养:青霉菌属经过预处理后,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中,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培养,使菌体逐渐增殖。
2. 应变培养:青霉菌属的分生孢子经过筛选和预处理后,接种于适当的应变培养基中,通过调节温度、pH值、培养基成分等因素,使其产酸菌株逐渐增殖。
3. 发酵过程:将培养液转入发酵罐中进行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适当的温度、酸碱度和氧气供应等条件,以促进青霉素的生成。
同时,还需要在发酵液中添加一定量的前驱物,如苯甲酸、L-赖氨酸等。
发酵过程一般持续5-10天,期间青霉菌菌株会产生一个名为溶解酶的酶,这个酶会将青霉素酸转化为青霉素。
4. 提取和纯化:经过发酵后的液体中含有一定量的青霉素,需要进行提取和纯化过程。
一般采用萃取剂将青霉素从发酵液中提取出来,然后通过过滤、结晶等步骤进行纯化,得到较高纯度的青霉素。
5. 包装和贮存:青霉素的品质和稳定性对于其疗效和安全性来说非常重要。
因此,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青霉素进行包装和贮存,一般采用密封的玻璃瓶或注射剂制剂。
通过上述生产工艺,可以有效地获得高纯度和高产量的青霉素,从而满足临床上的需求。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参数,避免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此外,也需要开展相关监测和质量控制工作,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包括静置培养、应变培养、发酵过程、提取和纯化、包装和贮存等步骤。
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这些步骤,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青霉素产品,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0511课件
提取与精制问题
总结词
提取与精制是青霉素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多种分离技 术和化学反应。
详细描述
提取与精制问题主要包括青霉素的提取效率、纯度和收率等 指标。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新型分离技术、高效液相 色谱和结晶技术等方法,提高青霉素的纯度和收率,降低生 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06
未来青霉素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青霉素的历史
青霉素最初是从霉菌中提取的,直到1942年才开始用发酵法生产 ,逐渐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
青霉素的用途与重要性
青霉素的用途
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主要 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如 肺炎、淋病、脑膜炎等。
青霉素的重要性
青霉素的发现开启了抗生素时代 ,为人类治疗细菌感染做出了巨 大贡献,尤其在二战期间挽救了 无数生命。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 工了解安全风险和应对措施。
环保处理措施
80%
废气处理
对青霉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进行收集和处理,减少废气排放 对环境的影响。
100%
废水处理
对青霉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进行收集和处理,确保废水达到 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
80%
废弃物处理
储存和运输设备
用于储存和运输青霉素产品,包括不锈钢储罐、泵、管道、阀门等。这些设备需 符合制药工业的卫生和安全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04
青霉素的生产安全与环保
安全生产措施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在青霉素生产过程中,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确保 工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企业应定期对生产设备、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及时 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青霉素生产流程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青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
为了深入了解青霉素的生产流程,我们组织了一次青霉素生产流程的实训活动。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旨在掌握青霉素的生产原理、工艺流程以及相关操作技能。
二、实训目的1. 理解青霉素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青霉素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操作步骤。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对青霉素生产的认识。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菌种发酵- 菌种接种:将产黄青霉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7-10天,得到青霉菌孢子培养物。
- 种子培养:用无菌水将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种子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在27℃下培养24-28小时。
- 发酵培养:将种子培养液接种到发酵罐已灭菌的含有苯乙酸前体的培养基中,在27℃下培养7天,过程中需补入苯乙酸前体及适量的培养基。
2. 提取精制- 冷却发酵液:将发酵液冷却至室温。
- 过滤:将冷却后的发酵液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 萃取:在pH 2-2.5的条件下,用醋酸丁酯进行多级逆流萃取,得到丁酯萃取液。
- 缓冲液处理:将丁酯萃取液转入pH 7.0-7.2的缓冲液中。
- 脱色:将缓冲液中的丁酯萃取液经活性炭脱色。
- 成盐:加入成盐剂,经共沸蒸馏,得到青霉素G钾盐。
- 钠盐制备:将青霉素G钾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钠型)制得青霉素G钠盐。
3. 半合成青霉素- 6APA制备: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青霉素酰化酶裂解青霉素G或V,在40-50℃、pH 8-10的条件下进行酶反应,或用化学法裂解青霉素G制得。
- 侧链引入:将相应的有机酸与6APA进行酰化反应,制得各种类型的半合成青霉素。
四、实训过程1. 菌种发酵- 准备培养基:将产黄青霉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7-10天。
- 种子培养:将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种子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在27℃下培养24-28小时。
- 发酵培养:将种子培养液接种到发酵罐已灭菌的含有苯乙酸前体的培养基中,在27℃下培养7天。
年产800吨青霉素生产工艺设计
年产800吨青霉素生产工艺设计一、工艺流程概述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的抗生素,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培养、发酵、提取、纯化等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年产800吨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设计。
二、原材料准备1. 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磷源等成分,如葡萄糖、酵母粉、磷酸盐等。
2. 青霉菌菌种:从已有的菌株中筛选出高产菌株,进行预培养。
3. 发酵罐:容积为50m³的不锈钢罐。
三、发酵过程1. 接种:将预培养好的高产菌株接入发酵罐内,控制接种量为5%。
2. 培养条件控制:(1)温度控制:在30℃左右进行发酵。
(2)pH值控制:初始pH值为7.0左右,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或盐酸调节pH值。
(3)通气量控制:保持适当通气量,以保证菌体正常生长。
(4)搅拌控制:保持适当的搅拌速度,以保证培养基和菌体充分混合。
3. 发酵过程监测:(1)菌体生长情况:通过测定菌体干重、菌落形态等指标,监测菌体生长情况。
(2)代谢产物监测:通过检测代谢产物如青霉素的含量,控制发酵过程。
4. 停止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当青霉素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停止发酵。
此时,青霉素已经被分泌到培养液中。
四、提取与纯化1. 澄清:将发酵液进行澄清处理,去除杂质和细胞残渣等物质。
澄清方法包括离心、滤膜等。
2. 静置:将澄清后的液体进行静置处理,使得青霉素在液相中沉淀下来。
3. 溶解:将沉淀下来的青霉素进行溶解处理,在此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溶剂如乙醇等。
4. 离子交换层析:将溶解后的青霉素进行离子交换层析处理,去除杂质物质。
5. 凝胶过滤:通过凝胶过滤,进一步去除杂质物质。
6. 活性炭吸附:通过活性炭吸附,去除残留的杂质物质。
7. 浓缩与干燥:将纯化后的青霉素进行浓缩和干燥处理,获得青霉素粉末。
五、工艺参数控制1. 发酵罐控制参数:温度、pH值、通气量、搅拌速度等。
2. 提取与纯化参数控制:澄清方式、静置时间、溶解剂种类和用量、离子交换层析柱种类和用量等。
3. 生产线控制参数:卫生条件、设备维护保养等。
产黄青霉生产青霉素的流程及原理讲课讲稿
产黄青霉生产青霉素的流程及原理讲课讲稿产黄青霉生产青霉素的流程及原理精品文档产黄青霉生产青霉素的流程及原理青霉素的基本结构是6-氨基青霉酸,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但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菌种青霉素生产菌株一般为产黄青霉,根据深层培养中菌丝体的形态,分为球状菌和丝状菌。
在发酵过程中,产黄青霉的生长发育可分为六个阶段。
1. 分生孢子的I期;2. 菌丝繁殖,原生质嗜碱性很强,有类脂肪小颗粒产生为II期;3. 原生质嗜碱性仍很强,形成脂肪粒,积累贮藏物为III期;4. 原生质嗜碱性很弱,脂肪粒减少,形成中、小空泡为IV期;5. 脂肪粒消失,形成大空泡为V期;6. 细胞内看不到颗粒,并有个别自溶细胞出现为VI期;工艺流程1.丝状菌三级发酵工艺流程冷冻管(25°C,孢子培养,7天)——斜面母瓶(25°C,孢子培养,7天)——大米孢子(26°C,种子培养56h,1:1.5vvm)——一级种子培养液(27°C,种子培养,24h,1:1.5vvm)——二级种子培养液(27~26°C,发酵,7天,1:0.95vvm)——发酵液。
2.球状菌二级发酵工艺流程冷冻管(25°C,孢子培养,6~8天)——亲米(25°C,孢子培养,8~10天)——生产米(28°C,孢子培养,56~60h,1:1.5vvm)——种子培养液(26~25-24°C,发酵,7天,1:0.8vvm)——发酵液。
培养基1. 碳源产黄青霉菌可利用的碳源有乳糖、蕉糖、葡萄糖等。
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是淀粉水解糖、糖化液 (DE 值 50% 以上) 进行流加。
青霉素高产青霉菌的工艺研究讲课教案
青霉素高产青霉菌的工艺研究青霉菌高产青霉素的工艺研究Penicillium Technology Research of High Yield of Penicillin13生工杨雅娴 1308301001目前全世界用于青霉素生产的高产菌株几乎都是以产黄青霉为出发菌株,经不同的改良途径得到的。
高产青霉素的菌种需经菌种的选育,青霉素的生产包括发酵和提取两部分。
工艺流程大致如下:菌种的保藏、孢子制备、种子制备、发酵、提取和精制。
Worldwide for the production of penicillin producing strain were mostly produced for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strains, obtained through different ways of improvement. High-yield breeding of penicillin subject to strains of bacteria, penicillin production including fermentation and extraction in two parts. Process flow is as follows: the preservation of species, spore preparation, seed preparation, fermentation, extraction, and refining.关键词:青霉素、高产、选育方法、工艺一青霉素菌种选育方法抗生素产生菌的菌种选育工作是一门应用科学技术,其理论基础是微生物遗传学、生物化学等,而其研究目的是微生物产品的高产优质和发展新品种为生产不断地提供优良菌株,从而促进生产发展。
所谓菌种选育,就是利用菌种遗传变异的特性,采用各种手段,改变菌种的遗传性状,经筛选获得新的适合生产的突变株,提供生产,以稳定提高抗生素产量或得到新的抗生素产品。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的论文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的论文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的抗生素,具有强大的抑菌作用,对多种感染病原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是指通过培养和发酵的方式,利用青霉菌产生并提取出青霉素的过程。
本文将对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进行详细的介绍。
青霉菌是一种能够产生青霉素的真菌,其菌株中含有能够合成青霉素的酶系统。
青霉菌的培养是生产青霉素的第一步。
培养基的组成对青霉菌的生长和青霉素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青霉菌的培养基主要由碳源、氮源、矿物盐和维生素等组成。
适宜的培养条件对于青霉菌的生长和青霉素的产生非常重要。
常用的青霉菌培养基包括D0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培养得到的青霉菌菌液需要经过后处理才能得到纯净的青霉素。
后处理主要包括发酵液分离、浓缩、提取和纯化等过程。
发酵液分离是指将发酵液中的青霉菌菌体和发酵废液分离开来。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心、过滤和微滤等。
分离后的发酵废液中含有大量的青霉素,但其他杂质也较多,需要通过浓缩和提取的方法将青霉素纯化出来。
浓缩是指将发酵液中的青霉素浓缩到一定的浓度,一般采用浓缩机或膜分离的方法。
提取是指将浓缩液中的青霉素提取到有机溶剂中,一般采用乙酸乙酯、丁酮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提取的目的是将青霉素与其他有机物和杂质分离开来。
纯化是指将提取液中的青霉素进行纯化,使之达到药品级别的要求。
纯化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结晶、渗透分离和色谱分离等。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中还有一项重要的环节是青霉素的合成过程。
青霉菌通过合成酶系统产生青霉素,合成酶系统包括氨基酸激酶、羟基酸酰载体蛋白和青霉素酰转移酶等。
通过合成酶系统,青霉菌能够将青霉素的前体转化为最终产物青霉素。
基于对青霉素合成酶系统的了解,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改良青霉菌的合成性能,提高青霉素的产量和纯度。
综上所述,青霉素的生产工艺包括青霉菌的培养、发酵液的分离、浓缩、提取和纯化,以及青霉素的合成过程。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优化不断地推动着青霉素工业化的发展,并使得青霉素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的抗生素。
年产2300吨青霉素发酵工段工艺设计
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为了满足需求量,需要设计一个年产2300吨青霉素的发酵工段工艺。
一、原料准备:1. 青霉菌菌种的培养与保存:选择高产菌株,如Penicillium chrysogenum,进行培养,并保存在冷冻条件下,以备后续的发酵过程使用。
2.发酵基质的配制:发酵基质一般为含有葡萄糖、植物粉末、无机盐等营养成分的培养基。
按照一定配方比例,将原料混合,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二、发酵过程:1.调整发酵罐参数:调整发酵罐的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参数,以提供最适宜的菌种生长环境。
2.接种原料:将保存好的青霉菌菌种加入预先准备好的发酵罐中,进行接种。
3.发酵过程控制:通过监测和调节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参数,以优化菌种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4.发酵液搅拌:发酵罐中的搅拌装置将发酵液进行循环搅拌,确保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均匀分布,提供更好的菌种生长环境。
三、发酵液的分离与提纯:1.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进行分离:将发酵液通过离心或其他分离技术,将菌体和液体分离。
2.提纯发酵产物:采用沉淀、过滤、吸附、浓缩等技术手段,将溶液中的青霉素提纯出来。
四、产品包装与贮存:1.产品包装:将提纯好的青霉素进行合理的包装,确保产品的完整性和质量。
2.产品贮存:将包装好的青霉素进行冷藏贮存,保持其稳定性和活性。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年产2300吨青霉素发酵工段工艺设计。
实际生产中,还需要考虑工艺流程的优化、监测和控制系统的建立、废料处理等问题。
同时需要注意生产工艺的合法性和环保性,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的可持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霉菌高产青霉素的工艺研究Penicillium Technology Research of High Yield of Penicillin13生工杨雅娴1308301001目前全世界用于青霉素生产的高产菌株几乎都是以产黄青霉为出发菌株,经不同的改良途径得到的。
高产青霉素的菌种需经菌种的选育,青霉素的生产包括发酵和提取两部分。
工艺流程大致如下:菌种的保藏、孢子制备、种子制备、发酵、提取和精制。
Worldwide for the production of penicillin producing strain were mostly produced for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strains, obtained through different ways of improvement. High-yield breeding of penicillin subject to strains of bacteria, penicillin production including fermentation and extraction in two parts. Process flow is as follows: the preservation of species, spore preparation, seed preparation, fermentation, extraction, and refining.关键词:青霉素、高产、选育方法、工艺一青霉素菌种选育方法抗生素产生菌的菌种选育工作是一门应用科学技术,其理论基础是微生物遗传学、生物化学等,而其研究目的是微生物产品的高产优质和发展新品种为生产不断地提供优良菌株,从而促进生产发展。
所谓菌种选育,就是利用菌种遗传变异的特性,采用各种手段,改变菌种的遗传性状,经筛选获得新的适合生产的突变株,提供生产,以稳定提高抗生素产量或得到新的抗生素产品。
提高抗生素产生菌的抗生素产量是菌种选育技术的最基本的任务。
抗生素是微生物生物合成的产物,由于微生物新陈代谢的特殊性,抗生素发酵生产的原料与抗生素产量并不像化学合成一样有严格的计量关系,采用具有高产优质代谢特性的菌株作为生产菌株,可以在不增加或少增加原料、设备的情况下,大大提高抗生素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菌种选育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也在不断提高,不断丰富着新的内容。
育种技术有自然育种、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等,随着抗生素合成途径的阐明,菌种选育由诱变结合随机筛选发展成理性筛选,大大提高了筛选频率。
1.1 自然选育菌种选育最早是利用菌种的自发突变来自然选育,应用菌种自发突变,提高了抗生素生产水平。
自然选育是一种纯种选育方法,它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自发突变的原理,通过分离、筛选,排除衰退型菌株。
以此来达到纯化菌种、复壮菌种、稳定生产的目的。
自发突变是指在没有人工干预下生物体自然发生的突变。
微生物以10-6左右的突变率进行自发突变。
生产上将该方法又称为自然分离。
在制药企业,一般情况下生产上采用的选育方法为自然选育方法,利用每年的春季、秋季进行菌种的自然分离,从中挑选高产稳定菌株,制备砂土管或深冷管保藏。
自然选育的方法经济实用,技术难点低;缺点是正突变率太低,难以大幅提高生产水平。
1.2 紫外诱变选育紫外线(UV)是一种最常用的物理诱变因素。
它的主要作用是使DNA双链之间或同一条链上两个相邻的胸腺嘧啶形成二聚体,阻碍双链的分开、复制和碱基的正常配对,从而引起突变。
紫外线照射引起的DNA损伤,可由光复合酶的作用进行修复,使胸腺嘧啶二聚体解开恢复原状。
因此,为了避免光复活,用紫外线照射处理时以及处理后的操作应在红光下进行,并且将照射处理后的微生物放在暗处培养。
常用紫外线诱变形成大量营养缺陷型菌株。
用15W 或20W 紫外灯管,距离15cm~30cm,照射l0sec—20min。
在照射受试菌前,灯管须预热20min,使灯光稳定。
菌悬液要磁力搅拌,使所有单细胞或单孢子均匀受到照射。
紫外线诱变由于使用方便、效果显著,所以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青睐。
紫外线诱变操作简单,工厂实验室一般可自制紫外线照射箱来进行紫外线照射处理。
1.3 抗生素诱变选育诱变育种是抗生素发酵中常用的主要育种方法。
它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促进其突变频率大幅度提高,然后用简便、快速、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符合育种要求的突变株。
诱变育种应用其单核的孢子。
用稀释的表面活性剂制备单孢子悬液,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是吐温-80(Tween-80),浓度0.01%~0.1%。
选用最适剂量在高诱变率的前提下,既能扩大变异幅度,又能促使变异移向正变范围的剂量,即为最适剂量。
利用复合处理的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诱变剂的先后使用,同一种诱变剂的重复使用,两种或多种诱变剂的同时使用,均常呈现一定的协同效应,会取得更好的诱变效果。
利用微生物形态、生理与产量间的相关指标,如变色圈、水解圈、抑菌圈、反应圈的大小等,以便在初筛中即可从形态性状估计其生产潜力。
设计和采用高效筛选方案和方法,以期花费最少的工作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成效。
诱变育种和其他育种方法相比较,具有速度快、收效大、法简便的优点,缺点是诱发突变缺乏定向性,必须与大规模的筛选工作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4 次级代谢产物高产菌株的筛选方法1.4.1 筛选负突变的回复菌株选择经过诱变处理后抗生素生产能力明显降低或者完全丧失、但其它性状仍近于正常突变株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诱变,再挑选高产菌株。
因为二次诱变都作用于和抗生素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上,动摇了抗生素合成的遗传基础。
用此方法得到的突变株,其抗生素合成的酶受到调节的程度,往往低于原出发菌株。
此外,从负突变株中筛选回复突变株较容易,因为负突变株产量较低或者没有产量,便于从中检出有较高产量的回复突变株。
1.4.2 筛选去碳源分解代谢调节突变株速效碳源被快速分解利用时,往往对其他代谢途径中的酶(包括许多抗生素合成酶和其他的酶)有阻遏或抑制作用,成为青霉素发酵产量的限制因素,不利于发酵生产的工艺控制。
筛选去碳源分解代谢调节突变株,对于提高青霉素发酵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青霉素生产中最常见的碳源分解代谢调节是“葡萄糖效应”,葡萄糖被快速分解代谢所积累的分解代谢产物在抑制青霉素合成的同时也抑制其他某些碳、氮源的分解利用。
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性质进行抗葡萄糖分解代谢调节突变株的筛选。
筛选去碳源分解代谢调节突变株要注意避免走另一个极端,即片面追求葡萄糖分解代谢速率下降,因为保持合适的葡萄糖分解代谢速率是发酵高产的关键。
1.4.3 筛选前体或前体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前体或前体结构类似物对于某些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可抑制或促进抗生素的合成。
筛选对前体或前体结构类似物的抗性突变株可消除其对产生菌的生长及其抗生素的抑制作用,高产量。
第一类前体是产生菌不能合成或很少合成的化合物,需要人为加入发酵培养基以促进产抗。
第二类前体是产生菌能够合成但不能大量积累的初级代谢产物,发酵生产中需要补以促进产抗。
第三类前体是初级代谢终产物,对本身的生物合成有反馈调节作用,难以大量积累。
1.4.4 其他生物育种技术现代基因工程的研究成果,使基因克隆技术进入青霉素产生菌育种领域,持续的菌株改良,结合发酵工艺的改进,使当今世界青霉素工业发展水平突飞猛进。
二青霉素的生产流程2.1 菌种的保藏从来源于自然界土壤等,获得能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经过分离、选育和纯化后即称为菌种。
菌种可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后,以超低温,即在液氮冰箱(-190~-196℃)内保存。
所谓冷冻干燥是用脱脂牛奶或葡萄糖液等和孢子混在一起,经真空冷冻、升华干燥后,在真空下保存。
如条件不足时,则沿用砂土管在0℃冰箱内保存的老方法,但如需长期保存时不宜用此法。
一般生产用菌株经多次移植往往会发生变异而退化,故必须经常进行菌种选育和纯化以提高其生产能力。
2.2 孢子的制备生产用的菌株须经纯化和生产能力的检验,若符合规定,才能用来制备种子。
制备孢子时,将保藏的处于休眠状态的孢子,通过严格的无菌手续,将其接种到经灭菌过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一定温度下培养5~7 日或7 日以上,这样培养出来的孢子数量还是有限的。
为获得更多数量的孢子以供生产需要,必要时可进一步用扁瓶在固体培养基(如小米、大米、玉米粒或麸皮)上扩大培养。
2.3 种子制备其目的是使孢子发芽、繁殖以获得足够数量的菌丝,并接种到发酵罐中,种子制备可用摇瓶培养后再接入种子罐进逐级扩大培养。
或直接将孢子接入种子罐后逐级放大培养。
种子扩大培养级数的多少,决定于菌种的性质、生产规模的大小和生产工艺的特点。
扩大培养级数通常为二级。
摇瓶培养是在锥形瓶内装入一定数量的液体培养基,灭菌后以无菌操作接入孢子,放在摇床上恒温培养。
在种子罐中培养时,在接种前有关设备和培养基都必须经过灭菌。
接种材料为孢子悬浮液或来自摇瓶的菌丝,以微孔差压法或打开接种口在火焰保护下按种。
接种量视需要而定。
如用菌丝,接种量一般相当于0.1%~2%,从一级种子罐接入二级种子罐接种量一般为5%~20%,培养温度一般在25~30℃。
如菌种系细菌,则在32~37℃培养。
在罐内培养过程中,需要搅拌和通入无菌空气。
控制罐温、罐压,并定时取样作无菌试验,观察菌丝形态,测定种子液中发酵单位和进行生化分析等,并观察无杂菌情况。
种子质量如合格方可移种到发酵罐中。
2.4 青霉素发酵工艺控制青霉素大规模生产是采用三级发酵,其目的主要是使青霉菌军体数量逐步扩大和适应发酵,其次是使发酵罐连续使用,缩短发酵周期。
2.4.1碳源、氮源的影响和控制。
2.4.1.1 碳源青霉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如乳糖、蔗糖、葡萄搪、甘露糖、淀粉以及天然油脂等。
葡萄糖是容易利用的碳源,有利于菌体的生长;乳糖是青霉素生物合成最好的碳源。
青霉素发酵培养基中采用葡萄糖和乳糖两种碳源就能适合青霉菌发酵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在发酵初期利用氧化速率快的葡萄糖使青霉素大量、迅速、强壮地繁殖菌丝体;当葡萄糖耗尽时青霉菌进入发酵后期,此时利用氧化缓慢的乳糖,使发酵液pH 较稳定,避免速效碳源的分解产物阻遏作用,有利于青霉菌大量、持久地分泌青霉素。
2.4.1.2 氮源玉米浆是青霉素发酵最好的氮源,因为玉米浆含有多种氨基酸,如精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以及青霉素生物合成的前体苯乙酸及其衍生物。
由于玉米浆的质量难以控制,也可选用便于保藏和质量稳定的花生饼粉或棉籽饼粉来代替。
2.4.2影响发酵产率的因素基质浓度在分批发酵中,常常因为前期基质量浓度过高,对生物合成酶系产生阻遏或对菌丝生长产生抑制,而后期基质浓度低限制了菌丝生长和产物合成,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在青霉素发酵中通常采用补料分批操作法,即对容易产生阻遏、抑制和限制作用的基质进行缓慢流加以维持一定的最适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