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理论税收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公共经济学-税收理论

公共经济学-税收理论
“每一个国家的人民对支出政府的交纳,应当 尽可能地和他们各自的能力成比例,亦即和他们在 政府的保护下各自享有的收益成比例。”
现代税收理论中税负担分配的公平原则:
(1)利益原则(Benefit Principle):税负担的分配应当
和纳税人从这种税收的使用中得到的利益联系起来。由于 政府的税收是用来提供公共产品与劳务,因而应当按照个 人或家庭享用公共产品与劳务所获得的利益来确定税负担 的份额。缺陷:因为公共产品与劳务具有非排他性消费性 质,所以难以在个人之间准确划分从公共产品与劳务的消 费中获得的利益。利益原则更不能适合政府用于再分配性 质的支出,如贫困救济支出就不能要求受救济者按照个人 所得到的利益来分担这一支出的份额。
税收的本质:
个人、家庭、企业等创造的国民收入或国 民财富的转移。
一种交换,即国民向政府让渡他们个人对 自己占有的经济资源、经济成果的部分控 制权,借以换取政府予以的各种形式的保 护和享受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
二、税制要素
税制要素,即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对 什么征税、向谁征税、征多少税和如何征税 等税法的基本内容。
对经济税基征税,会影响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 改变人们在可以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的选择,即发生替代 效应。人们会通过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来尽量减少纳税。
如:对利息收入课征较高的税,会影响人们对储蓄的 积极性,改变人们在现在消费与将来消费之间的选择。
(2)非经济税基(Non-economic Tax Base)——指和 人们的经济行为无关的征税对象。
税收的社会正义原则理论意义在于矫正私有制下的 财富分配不公的现象。对以后的公平税负的理论和 所得税制度的发展,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四,税务行政原则。在税收制度设计时,

《税收理论》课件

《税收理论》课件
04
税收效应分析
适度的税收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
资源分配
产业结构调整
税收可以调节资源分配,引导资源流向高效率的领域。
税收政策可以鼓励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从而调整产业结构。
03
02
01
税收可以通过累进税制等方式,将收入从高收入人群转移到低收入人群。
收入再分配
通过税收再分配,可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税收征管的信息化
简化纳税程序,提供便捷的纳税服务,降低纳税人的纳税成本。
税收征管的便民性
06
国际税收
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政府,因行使各自征税权力而形成的征纳关系,并由其纳税人及各国政府共同参与缴纳税款的过程。
总结词
国际税收涉及到国家之间的税收关系和税收分配,其特点包括跨国性、复杂性、协调性和规范性。跨国性是指税收涉及到多个国家,需要各国政府共同参与;复杂性是指国际税收涉及多个因素,包括税收管辖权、税收抵免、税收协定等;协调性是指国际税收需要各国政府进行合作和协调,以避免重复征税和税收歧视;规范性是指国际税收需要遵循国际税收协定和国际税收惯例。
财政政策原则是指税收应服务于国家财政的需要,为国家财政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03
税收负担
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担的经济负担。
税收负担
按照税负能否转嫁,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照税收负担与纳税人的经济负担能力之间的关系,可分为量能负担和受益负担。
税收负担的分类
税收负担率、税负差异率、税负弹性等。
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税收负担转嫁
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政策因素
法律因素

第一章税收基本理论

第一章税收基本理论

第一章 税收基本理论不定项选择题1、税收属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 A 生产 B 消费 C 分配 D 交换2、税收是一种以( )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A 国家 B 财政机关 C 纳税人 D 税务机关3、 国家征税凭借的是( )A 财产所有权 BC 财产所有权和国家行政权 4、 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A 利润 B 规费 C 税收D 公债5、“公需义务说”认为,税收是()A 政府用于补偿公共产品的生产费用的成本B 国家向人民征收的用于公共目的的收入来源和财力基础C 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支出需要D 个人在向社会领取收入时所作出的扣除 6、关于税收的本质,( )是从5 0年代起在我国较为流行的一种学说A 公需义务说B 国家需要说C 公共品补偿说D 社会扣除说7、 下列财政分配方式中,以强制、无偿方式取得的是()A 税收B 公债C 规费收入D 国有资产收入 8、 ( )是我国税收的雏形阶段 A 初税亩 B 贡、助、彻 C 一条鞭法D租、庸、调9、 ( )是我国农业赋税制度从雏形阶段向成熟阶段发展的标志。

A 贡、助、彻 B 初税亩 C 一条鞭法 D 租、庸、调10、 推动税收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国家职能的发展 B生产力的发展C 经济体制的发展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发展 11、 ( )是税收由不成熟形态发展为成熟形态的标志。

A 贡 B 助 C 彻 D 初税亩12、 当代中国税收确立方式属于()A 自由贡献时期B 专制课征时期C 立宪协赞时期D请求援助时期13、 构成公共财政理论的一部分,揭示税收本质的学说是( )A 公需义务说B 公共品补偿说C 国家需要说D 社会扣除说 14、税收起源于()环节国家行政权 D 以上都不是)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5、税收分配对象主要是( )A 社会总产品B 国民生产总值C 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D 国民收入 16、 ( )认为“税收是政府用于补偿公共品的生产费用的成本。

税收理论税收基本理论

税收理论税收基本理论
16
接谈判确定;主要适用于某些特殊类型的公债 的推销。 (2)优点 充分把握各方面的社会资金潜力,可以向 各类认购者设计发行条件不同的公债。 (3)缺点 工作量巨大、任务繁重,只限于在有限的 范围内实行。 5、综合方式 (二)公债偿还
17
1、偿债基金 2、财政盈余 3、举借新债 4、税收收入 三、发行价格与利率 1、公债发行的价格 平价发行、折价发行、溢价发行。 2、公债利率 四、公债市场 1、公债发行市场 公债发行市场是指公债发行的场所,通常
12
在金融市场利率稳定的情况下,采用固定 收益出售方式是比较有利的;但在金融市利率 易变的情况下,政府不易把握金融市场行情, 采用这种方式就会遇到困难。 2、公募拍卖方式 这是一种由发行人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 开招标推销公债的方式,也称投标竞标式。 (1)特点 发行条件通过投标决定,拍卖过程由财政
13
1
在调节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二、公债的特点 1、自愿性 2、有偿性 信用原则:有借有还到期还本付息。 3、灵活性 三、公债对经济的影响 (一)弥补财政赤字—基本功能 国家债券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国家财政入不 敷出,为解决收支平衡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发 行债券。其实质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资金在
2
图1国债余额(1994-2008)
4
2、调节功能 宏观经济稳定作用公债对GDP的再分配, 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这部分财力用于 生产建设,扩大社会积累规模,改变既定的积累 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调节经济和社会生活。国债 资金用于投资或消费,会改变社会积累与消费的 比例关系。用于财政赤字,主要是平衡社会总供 给与社会总需求。 此外,短期公债可以作为中央银行进行的 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手段。发挥金融工具的作 用。
14
3、连续经销方式 这是一种推销机构受发行人委托在金融 市场上设专门柜台经销,并拥有较大灵活性的 公债发行方式。 (1) 特点 经销期限不定,发行条件不定,主要通过 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以及证券经纪人经中央银 行以及证券经纪人经销,随行就市,主要适用 于不可转让债券,特别是对居民个人发行的储 蓄债券的推销。

税收基础理论

税收基础理论

第一章税收概述本章要点:税收的涵义、特征、分类、本质一、税收的产生和发展(一)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是税收产生的两个必备条件。

2.国家的产生和公共责任的存在是税收产生的两个关键前提。

(二)税收的发展二、税收的含义(一)含义:税收是①以国家为主体,②为了实现国家职能,③凭借政治权利,④按照法律规定,⑤强制的、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所进行的一种特殊分配活动。

(二)体现的特点①②——社会公共需求③④⑤——税收的来源三、税收的形式特征(一)强制性(强制义务性)(二)固定性(法定规范性)(三)无偿性(税收的非直接偿还性)四、税收分类(一)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直接税、间接税(二)、以税收的管辖权为标准分: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三)、以计税依据为标准分:从量税、从价税(四)、以税收和价格的关系划分:价内税、价外税(五)、以课税对象为标准分: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五、税收的本质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

第二章税收负担和税负的转嫁本章要点:税负及其转嫁的方式和条件一、税收负担的含义和分类1.含义: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实力和经济实体所承受的税收额度。

(由于国家征税而给纳税人带来的利益损失或者是经济利益的转移)2.分类:宏观税负名义税负表象负担微观税负实质税负实际负担二、税负的转嫁和归宿1.含义:(1)税收转嫁实质就是税负转移,即在市场经济前提下,法定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或活动将其承担的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2)税收负担经过若干次的转嫁后必定要找到一个不能再转移的最终税收负担者——税收归宿。

2.税负转嫁的方式(1)前转(2)后转(3)税收资本化(4)混转(5)消转3.税负转嫁的条件(1)商品价格能否变动是税收转嫁变动的条件;(2)商品供求弹性是税负转嫁程度的约束条件;(3)商品性质是税收转嫁存在的基础;(4)税负转嫁同成本变动有关;(5)受课税范围和课税对象的影响。

第一章 税收基础理论 《中国税收》PPT课件

第一章  税收基础理论   《中国税收》PPT课件
• 为降低税收成本,应当提高商品税的比重,降低所 得税的比重。
第一,来源的广泛性。 第二,数额的确定性。 第三,占有的长久性。
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
• 二、税收的调节手段职能
(一)调节资源配置的职能 (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三)调节经济总量的职能 • 1.调节总供给的职能 • 2.调节总需求的职能
第三节 税收的原则
• 一、税收总量方面的原则:适度原则
• 1.规范分析标准 • 2.实证分析标准
• 三、税收的目的与依据
➢ 1.税收的目的
向经济活动主体取得一部分收入,满足政府 间接占有经济资源的物质需要。
➢2.税收的依据
政府执行职能是为所有经济活动主体带来的 一般利益。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四、税收的特征 • 1.一般报偿性 • 2.确定性 • 3.强制性
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
• 一、税收的收入手段职能
(一)确定原则
• 1.税额确定 • 2.税收收入确定 • 3.税收负担确定 • 4.逃税确定
第三节 税收的原则
(二)简便原则
• 第一,在政策目标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少赋予税收取得 收入以外的任务。
• 第二,在制度设计方面,应当尽可能地建立宽税基、低 税率的税收制度,尽量减少免税和扣除项目,保持税基 的完整性。
第一章 税收基础理论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是一种财富转移。 ➢税收是一种强制征收而不是收入或负担
,更符合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二、税收的主体与客体 ➢1.税收的课征主体——政府 ➢2.税收的缴纳主体——经济活动主体 ➢3.税收的客体——国民收入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 第三,在法律结构方面,应当尽可能地根据等级结构原 理设计税收制度的章、节、条、款、项、目,使税收的 规定条理化。

财政学第九章 税收基本理论

财政学第九章  税收基本理论
2. 税收为什么具有强制性 3. 税收的强制性是相对的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二)无偿性 1、无偿性的概念: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收 就归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原纳税人,也不 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和代价。 2、税收为什么要具有无偿性 3、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三)固定性 1、固定性的概念:国家征税必须通过法律 形式,事先规定对什么征税及征税的额度, 这些事先规定的事项对征纳双方都有约束力 而不能随意变动。 2、税收的固定性也是相对的
以纳税人的特殊行为 (需要特别抑制的行为) 作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资源税、土地使用税 等
印花税、屠宰税、筵席 税等
(二)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可分为直 接税和间接税。
本分类法旨在分析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关系。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三)按税收的计量标准分类,可将其分 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1、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 依据的税类。
❖ 1.税收行政效率原则
❖ 行政效率原则是指筹集和管理税收的有 效性,这种有效性是以税收征收成本最 少为标准判断的,要求以尽可能少的征 收成本取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
❖ 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检验税收本身的效率, 可以通过一定时期直接的征税成本与入 库的税收收入之间的对比进行衡量。
(二)税收效率原则的内容
四、税收中性问题
(一)税收中性的概念
❖ 1.概念
❖ 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应干扰或扭曲 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 人经济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2.含义
❖ 税收中性包括两层含义:
❖ 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 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 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
❖ 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 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 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税收的基本理论

税收的基本理论

第四讲税收的基本理论第四讲税收的基本理论第一节课税原则课税原则是规范分析,征什么税、征多少、怎样征税的设计原则。

一、课税原则历史回顾(一)威廉•配第的课税原则公平:纳税人能力不同,税收负担适当不同;便利:征收的手续、程序、方法药简便符合纳税人的习惯和客观条件;节省:尽量节约征收成本。

(二)尤斯蒂的课税原则最高原则是国库原则。

其余六项P67页(三)亚当•斯密的课税原则第一次系统化研究了课税的原则。

斯密认为大规模的税收和财政支出对经济具有负面作用,应当限制各个部门的规模,尽可能低、定量化地制定预算规模。

1、平等原则其核心是税收对于人人平等,按照负担能力比例征收,不能改变财富分配比例。

2、确实原则对于纳税时间、地点、手续、数额都要明确规定,并且不能随意更改。

也就是说需要制度化和法制化。

3、便利原则税收制度尽量使得国民感到方便。

P69页。

4、最少征收费用原则收入额与纳税人所缴纳的数额之间的差额越小越好。

(四)瓦格纳的课税原则1、财政政策原则充足灵活地保证国家经济开支需要:①收入充分原则税负须满足国家开支,不够则增税;②收入弹性原则随着经济增长税收收入自动增加。

2、国民经济原则不能危及税源,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①本所得或财产所得为税源;②税种选择原则一选择难以转嫁或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

3、社会公正原则对于税收负担在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应该遵循普遍原则(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纳税)和和平等原则(按照能力纳税,累进税率)。

4、税务行政原则税法的制定与实施应当便于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①确实原则(同斯密)②便利原则(同斯密)③最少征收费用原则(税务征集和纳税人的成本都最小)。

二、现代课税原则现代课税原则效率标准经济效率税收中性。

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制度效率征纳双方成本最小:质量指标、成本指标公平标准横向公平如果征税前两人具有相同的福利水平,纵向公平如何“公平”对待福利水平不税源选择原则以国民所得为税源,不能以资相同的人运行;不影征税以后呢?涉及响私人部福利水平到价值判门原有资也是相同断;更为复源配制状的。

税收基本理论知识

税收基本理论知识

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 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征税,不 得擅自减免或增加纳税人的税
负。
税收中立原则
01
税收制度不应干预市场的经济活动,避免对市场经济产生不必 要的扭曲效应。
02
税收制度应保持中性,避免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产生过度激励
或抑制作用。
税收制度应避免对不同纳税人产生歧视性待遇,确保市场的公03Fra bibliotek平竞争。
03
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的概念与构成
01
税收制度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 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法 规,以及税务机关在执行征税 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法定准则。
02
税收制度由纳税人、课税对象 、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 、减免税、税务争议等要素构 成。
03
税收制度是税收的核心内容, 是税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中国,税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现代中国税收制度是在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完善。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税收制度,税收已经成为各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 源,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税收的种类与结构
税收种类是指根据征税对象的不同进 行的分类,按照征税对象的不同,可 以将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 税、行为税和资源税等五大类。
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税制改革经验,如 简化税制、降低税率、扩大税基等,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探索。
03
当前税制改革面临的 挑战与对策
针对当前税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 税收征管、税收负担、税收公平等, 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对策建议。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税收制度的要素
纳税人
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 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财税理论与实务税收基础知识

财税理论与实务税收基础知识

财税理论与实务税收基础知识一、税收的定义及基本原理税收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强制性地收取个人、企事业单位等经济组织的全部或部分财产和所得的一种财政收入制度。

税收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纳税人的确定纳税人是指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应依法缴纳税款的主体。

个人纳税人包括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法人纳税人包括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

1.2 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的公平原则是指按照纳税人的财产和所得状况,按照一定的税率进行征税,使纳税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负担,实现税收的公平和社会公正。

1.3 税收的便捷原则税收的便捷原则是指通过简化税法和税收征收程序,减少纳税人的行政负担,提高纳税人的便利性,促进税收的顺利征收和缴纳。

1.4 税收的经济合理性原则税收的经济合理性原则是指税收应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财政收支状况进行制定,既要能够产生一定的财政收入,又要避免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税收的种类和分类税收根据不同的征收对象和征收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种类和分类:2.1 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自己直接缴纳给国家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

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时,由商品和服务提供者代为向国家缴纳的税收,如增值税和消费税等。

2.2 国内税和国际税国内税是指在国内经济活动中征收的税收,如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

国际税是指在跨国经济活动中征收的税收,如跨境贸易征收的进口税和出口税等。

2.3 一般税和特殊税一般税是指广泛适用于各种纳税人和经济活动的税收,如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等。

特殊税是指只针对特定的纳税人和经济活动征收的税收,如烟草税和关税等。

2.4 中央税和地方税中央税是指由中央政府征收的税收,如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等。

地方税是指由地方政府征收的税收,如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等。

三、税收的征收方式和程序3.1 税收的征收方式税收的征收方式包括直接征收和间接征收两种方式。

直接征收是指税务机关直接向纳税人收取税款,如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

第一章税收基本理论

第一章税收基本理论

第一章税收基本理论一、不定项选择题1、税收属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环节A 生产B 消费C 分配D 交换2、税收是一种以()为主体的分配活动A 国家B 财政机关C 纳税人D 税务机关3、国家征税凭借的是()A 财产所有权B 国家行政权C 财产所有权和国家行政权D 以上都不是4、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A 利润B 规费C 税收D 公债5、“公需义务说”认为,税收是()A 政府用于补偿公共产品的生产费用的成本B 国家向人民征收的用于公共目的的收入来源和财力基础C 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支出需要D个人在向社会领取收入时所作出的扣除6、关于税收的本质,()是从50年代起在我国较为流行的一种学说A 公需义务说 B 国家需要说C 公共品补偿说D 社会扣除说7、下列财政分配方式中,以强制、无偿方式取得的是()A 税收B 公债C 规费收入D 国有资产收入8、()是我国税收的雏形阶段A初税亩 B 贡、助、彻C 一条鞭法D 租、庸、调9、()是我国农业赋税制度从雏形阶段向成熟阶段发展的标志。

A 贡、助、彻B 初税亩C 一条鞭法D 租、庸、调10、推动税收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国家职能的发展B 生产力的发展C 经济体制的发展D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发展11、()是税收由不成熟形态发展为成熟形态的标志。

A 贡B 助C 彻D 初税亩12、当代中国税收确立方式属于()A 自由贡献时期B 专制课征时期C 立宪协赞时期D 请求援助时期13、构成公共财政理论的一部分,揭示税收本质的学说是()A 公需义务说B 公共品补偿说C 国家需要说D 社会扣除说14、税收起源于()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15、税收分配对象主要是()A 社会总产品 B国民生产总值C 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D国民收入16、()认为“税收是政府用于补偿公共品的生产费用的成本。

”A 公需义务说B 公共品补偿说C 国家需要说D 社会扣除说17、税收能力预测,从总量上看是指()。

财政学-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ppt

财政学-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ppt
6
第四,以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他人为标准来 划分,税收可以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 直接税是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如财产税 和所得税;间接税是纳税人可以把税收加 在价格之上转嫁他人的税,如销售税,营 业税等。这种划分方法常见于西方财政学 中,其目的是为了研究税收的最终影响,
7
第五,按照税收有无特定具体用途来划分, 税收又分为目的税和一般税。
➢ 各个课税要素。
25
二、税制结构的种类
1、根据税种数量及其组合状况可分为单一 税制,结构和复合税制结构,简称单一税 制和复合税制。单一税制和复合税制:
单一税:实践中没有实行过。对单一税制 理解应为:税种很少、组合简单,税收分 配活动所涉及经济领域单一,如奴隶社会。
复合税制(当今世界各国均为):多层次、 多次征、多种税、多领域;客观存在:主 体税分配套税。
(三)经济运行机制制约着税制结构 计划经济机制下: 企业是国家附属物,不需用所得税规范国
家与企业利益关系。 产品经济为主要,排斥商品,市场,就不
需要税制来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 行政性管理,不需税收调节经济,逐渐形
成单一,简化,税制结构。
36
(四)税收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制约着税制 结构
自然经济所承担的选择财政型税制结构。 市场经济所承担的更多选择,对经济活动
2、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税制中规定的征税的对象或依 据,课税对象要解决是对什么收税的问题。 它确定课征的目的物。
所得税的课征对象是所得,个人所得,公司 所得。营业税的课征对象是税法中所列举 的营业收入。课税对象的规定在税制中占 有重要地位。
西方财政学称之为税基。
17
➢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政府征 税的对象,即税基,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 可以任意选择征税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对 某事物征税实际上是无效的。

宏观经济学的税收理论与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税收理论与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税收理论与政策是宏观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国家的财政体制、经济调控和社会公平等方面。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调节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税收理论与政策的相关内容。

一、税收理论的基本概念税收是指政府依法从居民、企业和其他组织收取的一种强制性非交易性财政收入。

税收理论主要包括税基理论、税负理论和税收弹性理论等。

税基理论认为税收应该以国民收入或消费为基础,能够反映纳税人的经济实力。

税负理论则关注纳税人的负担程度,包括税率、税收机构的费用等方面。

税收弹性理论则研究税收对经济变动的反应程度,如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

二、税收的宏观经济学意义税收对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能够支持国家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税收通过调节财富分配,可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平衡。

此外,税收还可以通过改变税率和税基来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三、税收政策与经济周期税收政策在经济周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衰退阶段,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或降低税率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民间消费和投资。

而在经济扩张阶段,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平抑通胀压力,控制经济过热。

税收政策的调整需要根据实际经济情况来决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

四、税收政策与产业发展税收政策对于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调整税率和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可以鼓励特定行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制造业的税负,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此外,税收政策也可以用于调节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促进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五、税收政策与社会公平税收政策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纳税人的经济能力和财富水平,合理确定税负,可以实现税收的公平性。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制度的设计,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减少贫富差距,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税收的基本概念与税收哲学(ppt 55页)

税收的基本概念与税收哲学(ppt 55页)
从量税(Unit Tax)是以课税对象的数量、 重量容积或体积为依据征税。,据以征收一定 的金额的税收。消费税当中的汽油税、酒税等 往往按照消费单位(加仑、瓶等)征收固定金 额,属于从量税(Unit Tax)。
3. 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税收可分为 价内税和价外税。
税金作为价格组成部分的,属于价内 税;凡税金作为价格以外附加的属于价 外税。
附: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 税率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五(税率表附后)。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 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百分 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 附后)。 (3) 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 之二十,并按应纳税额减征百分之三十。
2、 确定原则
斯密指出,“各国民应当完纳的赋税,必须是 确定的,不得随意变更。完纳的日期,完纳的 方法,完纳的额数,都应当让一切的纳税者及 其他的人了解得十分清楚明白。”他进而强调, “据一切国家的经验,我相信,赋税再不平等, 其害民尚小,赋税稍不确定,其害民实 大。”[1]在斯密看来,政府的税法、税收征管 规定等必须是确定的,否则无法杜绝税政官员 徇私枉法、盘剥国民、中饱私囊行为。如果这 种行为任其发展下去,最终会导致国家经济秩 序的混乱,甚至发生普遍的逃税、抗税活动。
支付能力原则可能遇到的问题: 1、以个人“收入水平”作为衡量个人支付能 力为例。如何度量“收入”?
要对政府税收或公共支出支出政策如何改变收 入分配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得有一个前提,这 便是,我们可以“度量收人”。原则上说,一 个在给定期间内的收人就是其在这个时期的消 费与储蓄之和。但是,在实践中,至少由于下 列两个方面的原因,我们难以得到一个关于人 们初始收人的良好测度。

税收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税收学知识点总结高中

税收学知识点总结高中税收是政府向个人、家庭和企业收取的一种强制性费用,用于满足政府的开支需求。

税收本质上是一种政府强制性从财产所有者那里征收以满足政府公共支出需要的支付。

税收学是研究税收的一门学科,包括税收理论、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等方面。

税收学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各种各样的征税方式都已经存在,并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当代,税收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主要经济手段之一,是政府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税收学的基本理论1.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是政府依法征收,用于公共支出的一种经济征税制度。

税收的基本概念包括强制性、普遍性、特定用途、公平公正和合法合理等。

强制性是指政府通过法律规定,强制纳税人缴纳税款。

普遍性是指税收适用于所有的纳税人。

特定用途是指税收征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政府的支出需求。

公平公正是指税法要求征收税收必须公平公正,不得偏袒特定阶层或个人。

合法合理是指税法规定的税收应当合法合理。

2.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普遍性、权力性、强制性、确定性、终止性、非必要成本性、收益性和公平性等基本特征。

强制性是指政府强制纳税人缴纳税款。

普遍性是指税收征收的对象是全体纳税人。

权利性是指政府是唯一的税收征收主体。

确定性是指税收的征收标准和征收对象是由法律规定。

终止性是指税务机关检查纳税人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去向,确定其纳税义务。

非必要成本性是指纳税人没有取得直接的利益,只是通过纳税来给政府垫付开支。

收益性是指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公平性是指税收应该公平公正,不偏袒特定的阶层或个人。

3.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税收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税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

税收的增加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政府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公共支出和投资。

(2)税收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引导资源向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和领域配置,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税收基本理论

税收基本理论

税收基本理论第一部分税收概论一、概念与特征概念—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用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无偿地征收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理解上述这一高度抽象概念须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一种形式;(2)、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国家;——理解税收起源:随国家产生而产生,随其灭亡而消亡。

(3)、国家征税凭借的是行政权;(4)。

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品;(5)、税收必须借助法律形式进行。

特征———税收的三性“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二、职能与作用三大职能:财政职能(税收收入职能)、经济职能、监督管理职能。

对三大职能的理解——财政职能主要从四方面理解1、财政资金需求增加;2、聚财对象复杂;3、聚财范围广阔;4、税收组织收入更艰巨,“税收与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但一直与之奋斗的两件事”;经济职能—税收对经济的调节功能,是一经济杠杆。

经济过热是增税,衰退时候减税;另外如对高收入者征较高的税率所得税,也是一种财富分配。

(如欧洲瑞士)监督管理职能—指税收在取得收入的过程中,能够借助它和经济的必然联系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某些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并为国家和企业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线索和依据。

其主要内容为:1、监督和抑制市场机制的消极方面;2、监督和遏制各种偷漏税行为;3、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发挥税收对社会经济的监督作用。

三、税收原则—是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的指导思想。

1、亚当.斯密的税收四原则—平等、便利、确定和最少征收费用原则,强调平等和效率。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德国经济学家,税收九原则(收入充分、收入弹性、慎选税源、慎选税种、普遍、平等、确定、便利、节省原则)。

见书71、72页。

2、现代税收原则—效率、公平、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管理原则。

效率原则应满足要求(1)充分有弹性;充分是指能满足提供适当规模的公共产品的需要。

税收弹性是指运行税收政策不仅使税收收入随经济情况变化而变,且使税收如弹簧一样适应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每个个人对公共产品的评价,如何通过 有效的机制将其真实地表达出来。
10
偏好显示问题虽然有投票机制作为人们对公 共产品的偏好表达机制,但这一机制未必能充分 和有效发挥作用。
由于效用在各人之间的不可比较性或偏好强 度的不同,不等于该项目的总收益一定会超过总 成本,从而也未必是有效率的。
即使单个个人有机会充分表达自身的偏好, 个人也未必能真实地将其偏好表达出来,其中主 制。 在民主社会下,偏好的加总机制也就取决于
投票规则下的决策机制。如一致同意规则,多数 票规则等,其中简单多数票规则又是最常用最常 见的偏好加总规则。
5
(一)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这是在方法论上与集体主义相对应的方法,
这种个人主义的方法论认为,个人的行为决策 是一切社会行为的起因,应从个人的角度来分 析包括政治和经济在内的一切社会行为和社会 现象,将个人的偏好和决策作为经济学分析的 出发点和基石。
在公共选择论看来,理性的个人是决策的 基本单位,集体行动不过是由单个个人行动组 成的,公共利益也不过是个人利益和偏好的汇 总和表达,因此集体决策或公共选择最终分析
3
市场资源配置机制是简单而有效的价格机制。 对公共产品而言,由于其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 特性,决定了个人不愿真实显示自己的偏好,也 不存在市场价格体系去揭示个人的偏好,由此使 得建立在私人选择基础上的市场过程的失效,必 须通过政治程序将个人对公共产品的偏好转换成 集体行动来实现。这种机制和程序就是公共选择。
在对选民行为、政治家行为、官僚行为和 利益集团行为的分析中,经济学假设都得以坚
7
持,从而实现了经济方法在政治领域中的运用并 使得经济理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三)交易政治观 公共选择论认为,资源配置和人类社会由两
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 场。
在政治市场中,选民、利益集团相当于经济 市场中的消费者(需求者),政治家和官僚相当 于经济市场中的生产者(供给者),人们通过相 当于货币的“选票”来交易,并选择能给他们带 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律等公共产品。
(4)政治过程的结果所反映的,可能不 是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而是特殊利益集 团的利益,即少数可能战胜多数。
12
公共选择下财政决策所出现的这种问题, 在私人产品的私人决策下是不可能出现的。
(二)偏好的加总问题 即当每个个人对公共产品给予不同评价, 并显示出其不同偏好时,如何将这些观点集中 起来进行权衡,以形成最终的决定并在最大程 度上反映选民的意愿。 偏好加总问题由于个人之间的偏好和愿望 不一致,在提供什么样的公共产品、提供多少 上存在着利益的冲突,因而需要有一套协调的, 将不同偏好下的信息汇集起来作出决策的
9
三、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在公共选择下, 个人对公共产品的偏好是通过投票来表达的, 进而形成决策并转化为行动,由此决定了财政 决策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在公共产品决定的公共选择过程中,个人 只能通过投票选举代表,然后由代表们去投票 决定公共预算,即公共产品的供应及其税收的 来源与水平。
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始终面临两个问题: (一)偏好的显示问题
第三章 公共选择
选择(决策)是经济学永恒的主题。一个 社会要选择稀缺资源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间 配置的比例,也要选择在不同公共产品间配置 的比例。
与市场通过价格机制配置资源不同的是, 由于非排他性及其免费搭车问题的存在,公共 产品本身并无直接的市场价格,也无从通过市
1
市场提供,这就为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经 济学分析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公共选择理论要研究的,就是公共选择问题, 即对非市场决策的政治过程进行研究。
4
公共选择理论采用的方法却是经济学的方法 论。因此,公共选择论(Public Choice Theory) 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即把经 济学运用于政治科学的分析(缪勒 1999 P4)。
二、公共选择研究方法论 由于公共选择论是研究政治的经济学,采用 的是经济学的方法论,因此,它是在坚持主流经 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个人主义方法论基础上,将 其应用于政治交易过程的分析。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和交易政 治构成了其研究方法论的三要素。
6
基点,必须落实在政治过程中单个的个体—— 投票者(选民)、政治家、官僚等的决策分析 上。
(二)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最基础的假设前提, 即现实中的人是利己的、理性地追求自身效用 或利益最大化的。
在公共选择论看来,个人在政治过程中也 是经济人。不论是在经济市场上还是在政治市 场上,他们的行为动机都是一样的。
8
因此政治活动和经济市场活动一样,本质上也 是个人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交易活动,都是 利益的交换。
经济市场与政治市场上交易的实质性差别 主要在于,个人在追求并实现其各自不同利益 时所处的条件和手段上。在政治市场上,个人 偏好显示和加总与经济市场相比,存在更大的 困难。公共部门中官僚所受的约束,要比在私 人企业中的经理所受的约束松弛得多,等等。
11
(1)如果人们要承担的公共产品成本取决 于自己所显示的对公共产品的评价,就很可 能隐瞒真实的偏好以少负担成本。
(2)在与投票有关的信息成本较高,而 自己一票无关紧要下,可能放弃投票从而不 主动显示自己真实偏好,这被称为“理性的 无知”。
(3)投票交易等策略性的行动的存在, 会使个人对具体公共产品的偏好显示不真实。
市场失效是财政介入的逻辑起点。然而, 市场失效并不意味着政府就一定会成功。为此, 政府能否有效配置资源,能否有效履行其职能, 还必须对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这一非市场决策 机制及其背后的政治过程进行分析。
2
第一节 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论
一、公共选择 所谓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指的是与 个别私人选择相对应的集体选择的概念。它指人 们通过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 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 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 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机制, 与市场资源配置机制有着重大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