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的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充满童趣的细节描写,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

(2)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

(2)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和生动形象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童趣细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一段充满欢乐和回忆的时光。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童年世界,去感受他的童趣。

(2)展示一些充满童趣的图片或视频,如孩子们捉蝴蝶、放风筝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作者及作品简介(1)介绍作者沈复,包括他的生平、主要作品等。

(2)简单介绍《浮生六记》,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出处。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倾听,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律。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童趣”写了哪些事情?4、精读课文,品味童趣(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充满童趣的细节描写,如“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等,让学生说说这些描写好在哪里。

(2)组织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这么多的乐趣?(3)教师点拨:作者善于观察,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且能以一颗童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5、再读课文,体会情感(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之情。

《童趣》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网友来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2)运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3)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的理解;(2)诗歌中某些抽象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感悟。

2. 诗歌朗读:(1)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跟读;(3)全班同学齐读诗歌。

3. 诗歌解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中的抽象意境。

4. 情感体验:(1)学生谈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分享心得;(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美好情感;(3)学生展示自己喜欢的诗歌,互相交流。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欣赏诗歌;3. 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参与诗歌创作,展示自己的才华。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诗歌;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一首小诗;3. 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3. 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2.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评价;3.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4.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童趣 教案(1)

童趣 教案(1)

童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童趣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开发童趣教学的方法和技巧;3.能够设计和实施有趣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供有趣的教学活动,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2.学生:学生准备好笔记本电脑、纸和笔。

三、教学内容3.1 童趣的概念童趣是指教育活动中充满童年时期的快乐和乐趣。

童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童趣教育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和灵活。

3.2 童趣教学的方法和技巧1.创造有趣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活泼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参与的环境。

2.使用多种教学资源: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3.设计互动教学活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能力。

4.创新教学手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使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5.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注学生的反馈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3 有趣的教学活动设计1.故事讲解:讲解有趣的故事,通过跟随故事情节,学习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2.游戏角色扮演: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语言的运用和交流。

3.创意绘画:利用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科学实验:设计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科学原理。

5.团队合作活动:设计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1.热身活动:通过有趣的游戏或小练习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导入内容: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重点讲解和示范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和技能。

4.学生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教学拓展:设计拓展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小学二年级音乐欣赏课《童趣》

小学二年级音乐欣赏课《童趣》

小学二年级音乐欣赏课《童趣》教学课例一、教学目标(一)认识目标:通过聆听和体验《玩具交响曲》和《出发》两首乐曲,熟悉本单元《童趣》的内容及主题思想。

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解和学生的音乐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乐曲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

能用动作和讲故事的方式表现出自己听到的音乐,加深乐曲各段的理解。

(二)能力发展目标: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思、议、记、看,全方位开阔思维空间,能用线条、点、动作和故事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音乐语言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感受音乐、表现生活、感染情绪、美化生活的作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三)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对《玩具交响曲》和《出发》的欣赏,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喜爱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懂得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本节课是小学音乐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童趣》的第一课时,是一节音乐欣赏课。

《玩具交响曲》是莫扎特的父亲莱奥波特•莫扎特所写,一直为儿童所喜爱。

乐曲中除弦乐器外,还加上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玩具乐器,如杜鹃、夜莺等拟声,还有笛、鼓、三角铁、小号等,用来表现天真可爱的儿童情趣,产生了独特的音乐效果。

管弦乐《出发》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于1945—1950年间所作的交响组曲《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曲。

乐曲描绘了孩子们冬日郊游时出发的情景,为标题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和体验,熟悉与本课《童趣》相关的乐曲内容及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乐曲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

能用线条、点和动作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三、设计思路《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乐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音小学音乐-2年级上册《5第五课童趣》教学设计(2)

人音小学音乐-2年级上册《5第五课童趣》教学设计(2)

第3课《童趣》(三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并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教学目标:
1、学会唱并即兴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

3、通过学唱歌曲、即兴表演体验其童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的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

2、节奏问答并创编。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体验其童趣。

2、通过节奏问答活动,培养孩子节奏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中速度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情感
教学难点:创编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摇船调》。

2、猜谜活动交流。

教学目标:
1、学唱并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

2、通过收集谜语,把谜语修改创编成《摇船调》的歌词。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把谜语改编歌词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谜语、白纸、笔等
2019年6月27日。

《童趣》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童趣》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1.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1.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童趣》的阅读与理解。

1.2.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2.3 讨论童年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教学资源与准备2.1 教学资源2.1.1 课文《童趣》的文本材料。

2.1.2 与童年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材料。

2.1.3 写作纸张和文具。

2.2 教学准备2.2.1 复印课文材料,准备给每个学生。

2.2.2 准备展示图片或视频的设备。

2.2.3 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3.1.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童年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回忆和兴趣。

3.1.2 引导学生思考童年的意义和价值。

3.2 阅读理解3.2.1 学生自读课文《童趣》。

3.2.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2.3 学生回答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3.3 主题分析3.3.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3.2 学生分享自己对童年的回忆和感受。

3.4 写作练习3.4.1 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要求学生以《我的童年》为题写一篇短文。

3.4.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课堂讨论4.1.1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课堂讨论和评价。

4.1.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反馈。

4.2 学生互评4.2.1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写作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4.2.2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指导和点评。

第五章:教学总结与拓展5.1 教学总结5.1.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收获。

5.1.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5.2 教学拓展5.2.1 教师提出与童年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

幼儿园关于童趣的教案

幼儿园关于童趣的教案

幼儿园关于童趣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童趣的概念,培养幼儿发掘童趣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幼儿在学习、游戏、生活中寻找和发挥童趣。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在合作中与他人分享童趣。

二、教学内容1.童趣的定义和特点2.寻找童趣的活动3.分享童趣的经历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童趣的概念和寻找童趣的能力。

2.教学难点:帮幼儿理解童趣的特点,并引导幼儿寻找和分享童趣。

四、教学过程1. 打开话题引出“童趣”这一话题,让幼儿说说自己对童趣的理解。

(5分钟)2. 讲解童趣的定义和特点让幼儿听一听老师对童趣的定义和特点。

然后让幼儿用自己的话回答几个问题:什么是童趣?童趣有什么特点?(10分钟)3. 寻找童趣的活动让每个小组自己商量一个游戏或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这个游戏或活动寻找和发挥童趣。

(20分钟)4. 分享童趣的经历让每个小组的孩子分享自己的活动经历,分享的方式可以是展示图片、讲解游戏规则、表演等。

(25分钟)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感受到童趣是可以随处可寻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分享让我们更加快乐。

最后鼓励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寻找和发挥童趣。

(5分钟)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对简单的定义可以进行简化、重点讲解童趣的特点、指导幼儿更好地分享自己的童趣经历等。

同时,对于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要给予耐心和支持,给幼儿更多关爱和赞美,增强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推动教学的开展。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学设计一等奖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学设计一等奖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学设计一等奖1、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分析】《童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时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人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七年级学生又刚接触文言文,因此,本课教学应当把朗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印发资料指导)进行朗读训练,在此基础上,课堂上教师激趣引导,让学生在读中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体会物外之趣,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想像,感受童趣,体验人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同时也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

”为此,教学中拟从课前预习、课堂介入、拓展延伸、课外活动等环节进行设计。

自主性学习最看重课前预习。

因此,课前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以及朗读的方法技巧等,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课堂介入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成果的展示以及对课文内容等的进一步讨论探究的过程,拟采用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以及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拓展延伸,就是通过拓展,让语文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锻造学生思维的强度等等。

本课的拓展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讲述自己的童趣,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复习、巩固、提高。

拟从读、写方面加以训练开展活动。

(说明: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在设计上应特别重视课前预习训练,把课内、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文本对话。

《童趣》教案设计(通用14篇)

《童趣》教案设计(通用14篇)

《童趣》教案设计(通用14篇)《童趣》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①精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擅长观看,擅长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挨次,了解各层大意。

○教学重点①反复朗读,领悟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把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看、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前预备这是同学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

课前让同学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简单把握了。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使同学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悟课文大意。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考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考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

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怪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很多的趣味。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

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看、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

它告知我们,只有观看得认真,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朗读课文第一遍,老师范读;其次遍,老师领读,老师读一句,同学读一句(为使同学正确地把握停顿)第三遍,老师大声读,同学小声跟读;第四遍,同学齐读。

留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藐(miao),项为之强(jiang),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要把握文言文的规律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殊加深印象记住的。

老师根据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

重在讲清方法。

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依据课下解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

《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话说童年,拓展延伸篇一童年的确是一朵七色花,它充满阳光、充满诗意、充满幻想、充满希冀,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长短不限。

学生说话,教师整理。

童年童年是一支清亮的歌;童年是一首纯真的诗;童年是一颗晶莹的露珠;童年是刚出土的新芽;童年是含苞欲放的花;童年是一只飞向憧憬的小鸟;童年是记忆天幕上永远闪亮的星星;童年是一支自己射出很快飞逝不见的箭;童年是一颗方糖,甜在心里;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童年是那无忧无虑四处游荡的风;童年是妈妈的摇车不停地摇啊摇;童年是奶奶的传说充满好奇与幻想……教师小结:你们看,我们每个人说一句很美的话,组合起来还是一篇散文诗呢!理清叙事顺序,探究感悟意趣篇二1、学生集体背诵全文,思考、交流:⑴文章首句叙写自己童稚时获得的“物外之趣”,依朗读时对句意层次的把握,分析第1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⑴课文第3段中,“林”“兽”“丘”“壑”俱全的美妙境界完全出于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什么?⑴第4段中“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句中庞然大物指什么?所拔之山,所倒之树又分别指什么?⑴课文分叙部分描写了儿时哪些“物外之趣”?⑴文中有哪些描写作者神态的句子?表现出儿时的作者怎样的心理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明确:⑴文章开篇仅用32个字,以“物外之趣”总摄下文叙事,行文简洁。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既反映小孩子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作者小时候善于细致地观察细小事物,看到细微的事物中那些别人所看不到的妙处,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⑴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林”指丛草,“兽”指虫蚊,“丘”指土砾凸者,“壑”指土砾凹者。

⑴句中的“庞然大物”指癞虾蟆,所拔之“山”指土砾凸者,所倒之“树”指草。

⑴文章分叙部分描写的“物外之趣”有:①观蚊成鹤。

二年级音乐《童趣》教案教学设计3篇

二年级音乐《童趣》教案教学设计3篇

二年级音乐《童趣》教案教学设计3篇第一篇: 二年级音乐《童趣》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简介《童趣》位于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是清代文学家沈复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文言散文,生动描述了观蚊成鹤、神游山林并鞭驱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本课是七年级学生上初中后将要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除了落实知识点外,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重要,力争为后面逐渐加长加难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培养文言文的诵读习惯,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理解并积累文言词语,如“鞭”“驱”“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等。

2.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学习用天真烂漫的童心细致观察事物,做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语文课应当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语法”,这些新课标中的要求在目标1和3中得以体现。

目标3则力求通过语文课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整个教学目标的设计遵循“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诵读课文,疏通文意,体会“物外之趣”。

2、探究“物外之趣”的根源,培养生活情趣。

(突破方法:导入时辅以歌曲,再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以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多遍朗读,每一遍朗读都有一个目标,由浅入深,培养语感,感受领会“物外之趣”。

探究时步步深入,由文章到生活注重课内外的链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领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应当提示朗读节奏,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读出文言文的味道,品位童趣。

2、合作探究法:在落实课文的翻译,赏析课文,生活链接时都可以引导小组相互讨论,合作探究,领会文章主旨。

五、课时设计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应当设计为两课时。

但为保证本篇说课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我把它设计为一大课时,把前两个环节上成一课时,后两个环节上成一课时也是可以的"。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童趣》这篇文章。

2、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生字词,疏通文意。

3、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童真童趣。

2、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如何将这种童趣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意。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有趣情节,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自己小时候那些有趣的事情吗?比如说,在草丛里捉蚂蚱,或者是对着天空幻想自己能像鸟儿一样飞翔。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清朝文学家沈复写的《童趣》,看看他小时候都有哪些好玩的事儿。

2、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疏通文意(1)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自主翻译课文。

(2)小组合作,交流疑难词句。

(3)教师重点讲解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如“项为之强”“果如鹤唳云端”等。

4、深入探究(1)文章围绕“童趣”写了哪几件事?明确: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2)作者是如何把这些事情写得如此生动有趣的?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比如说,在“观蚊成鹤”这件事中,作者把蚊子想象成群鹤,“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种丰富的想象力让平凡的蚊子变得充满趣味。

(3)从这些事情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富有想象力、有童真童趣的孩子。

5、拓展延伸(1)让学生分享自己童年的趣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童心,发现生活中的乐趣?6、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沈复童年的乐趣。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童趣》的基本内容,能够准确翻译重点词句。

11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

113 帮助学生领悟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珍惜童年时光,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1211 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1212 理解作者的童真童趣,并能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感悟。

122 难点1221 体会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1222 学习文中以小见大、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13 教学方法131 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熟悉文本,理解文意。

132 点拨法: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

13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有趣情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1411 展示一些充满童趣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从而引出课题。

142 作者及作品简介1421 介绍作者沈复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1422 简单介绍《浮生六记》的主要内容和文学价值。

143 初读课文143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432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注节奏。

143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之美。

144 疏通文意1441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1442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疑难词句的意思。

1443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和强调。

145 深入探究1451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几件趣事,体会作者的童真童趣。

1452 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奇特的想象来表现这些趣事的。

1453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文中童趣的理解和感受。

146 总结归纳1461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1462 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表现,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童趣的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童趣的教案设计(优秀5篇)

童趣的教案设计(优秀5篇)《童趣》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想教学本文,宜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

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

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由于本文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课前可安排预习。

教学目标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一一“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重点、难点理解文言词句,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方法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矫正自己在朗读上诸如语气,节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在内容的理解上,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难点问题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解决。

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学法指导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

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

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教学手段录音机、投影仪。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一、整体感知(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

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过家家”游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

童趣 教案

童趣 教案

童趣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童趣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一些培养童趣的方法;3.培养对童趣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能力。

二、教学内容1.童趣的定义和特点;2.培养童趣的方法;3.童趣活动的案例分享。

三、教学过程1. 童趣的定义和特点•定义:童趣是指儿童自身对于世界认知的乐趣和对于游戏的独特态度,表现出纯真、天真和好奇的特点。

•特点:–真实性:童趣活动应该贴近儿童的真实需求和兴趣。

–互动性:童趣活动应该注重与儿童的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多样性:童趣活动应该具有多样性,涵盖多个方面,满足不同儿童的需求。

2. 培养童趣的方法•提供丰富的游戏和玩具:通过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和玩具,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鼓励创造性表达:让儿童有机会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创造性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提供亲子互动机会: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童趣活动,增加亲子关系的互动和沟通。

•创造安全的环境:为儿童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探索和玩耍。

3. 童趣活动的案例分享案例一:绘画比赛•活动目的: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步骤:1.给每个儿童提供绘画纸和颜料。

2.给出一个主题,比如动物、自然景观等。

3.让儿童自由发挥,绘制自己喜欢的内容。

4.结束后,可以举行评比,给予儿童一些鼓励和奖励。

案例二:拼图游戏•活动目的: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步骤:1.给每个儿童提供一个拼图。

2.让儿童合作,将拼图拼凑完成。

3.可以设立竞赛,看哪个团队能够最快完成。

4.结束后,可以让儿童分享他们的困难和收获。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童趣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学习能力和成果展示,进行教学评价。

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包括主动提问、积极回答问题等。

2.学习能力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他们的学习能力。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等成语。

2.熟读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掌握基本的解词方法,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培养阅读和翻译能力。

2.体会文言语体简洁、典雅的特点。

3.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品味作者在叙写中表现出的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思维。

德育目标:学会观察、体味人生,热爱生活。

学习重点:诵读,体会文言语体简洁、典雅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并分析是怎样得来的。

教学要点:诵读感知课文,梳理、积累语言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歌曲《童年》)同学们,正如歌中所唱的,充溢着幻想和好奇的童年生活真的如阳光般灿烂。

那时,一切都是那么轻松愉快,童真童趣,童言无忌,忆起时总是醇香醉人,有谁来讲讲记忆中象“过家家”“斗蛐蛐”这样的乐事,让我们大家共享你的稚真?(学生讲述)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闲情记趣》中就记叙了他儿时一些趣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品味这清新率真的文字。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flash显示:)1.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

清代乾隆年间人,工诗画、散文。

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

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

此后情况不明。

2.《浮生六记》,清代小说。

系沈复在嘉庆年间所写的一部回忆录。

“浮生”取一生浮荡不定之义,源自李白《春夜宴季弟桃李园序》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慨叹。

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三、译读梳理、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

结合注释和字词典,掌握字音。

(flash显示:)正音:童稚(zhì) 鹤唳(lì) 怡然称快(yí)土砾(lì) 丘壑(hè) 癞虾蟆(hámá)藐小(miǎo) 项为之强(wèi) (jiānɡ)2.教师作朗读指导,划分朗读停顿,分清句读。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

《童趣》教学设计《童趣》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课题:《快乐宝贝》教学目标:1、这是一节以声乐为主、律动为辅的综合课。

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2、为歌曲创编律动。

重点难点:1、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为歌曲创编律动。

课前准备:《快乐宝贝》歌片、歌曲磁带。

教学过程:一、律动1、初听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请同学们边听边跟着乐曲的节奏打拍子。

生:听音乐活动。

2、复听师:同学们的节奏感真强,这一遍我们再听的时候,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律动。

师生活动:跟着音乐做律动。

二、教唱歌曲1、范唱师:同学们的动作非常优美,现在请大家休息休息,听老师把这首歌曲给大家唱一遍(师范唱)。

2、接龙游戏师:这一遍,我请同学们和老师配合,唱的部分老师来完成,说的部分请同学们来完成(师生接唱)。

3、学唱歌曲师:请同学们看着歌片,跟着录音自己学唱歌曲。

生:自学歌曲。

4、指导纠正(1)说的部分切忌大声喊叫。

(2)衬词“噜啦”的咬字要清晰,突出快乐宝贝的得意心情。

(3)第16小节的“宝贝”用气息支持,唱满四拍。

5、巩固新授师:请同学领唱(1-2名)。

生:通过领唱、齐唱,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三、创编活动1、谈话师:歌曲中唱到的快乐宝贝是谁呀?生:是我们。

师:谁来说说你的快乐,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生:……2、创编律动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快乐,让我们唱起来、跳起来,尽情展现我们快乐的生活吧!生:一边唱《快乐宝贝》,一边即兴表演。

随笔:学生们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法,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能为歌曲创编律动。

第二课时课题:《对鲜花》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熟悉对唱的这种形式。

2、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并能根据自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为歌曲续编歌词。

重点难点:学唱歌曲并能完成一至两段的歌词续编。

课前准备:电影《刘三姐》片断。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教案与教学并重”的教学设计在理论、方法和进程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上都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童趣》原文及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童趣》原文余忆幼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童趣》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2、掌控课文的主旨:物外之趣3、背诵课文【教学悟点】1、本文表现了什么样的趣2、是怎么表现的3、怎样说明文言词【教时安排】二教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方法指导1、可以用课文前的谈话来导入2、可以设置一个情形来导入:如在有云的时候,让同学们到课外看云,然后说说,看到了什么再如找一块有斑痕的墙壁,让同学们想象这是什么图像,产生过什么故事(总之,明确一点,那就是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3、介绍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意义:文言文语体简约,含义隽永,学习它,我们可以继承祖国的光辉文化,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方法:A、预习:读三、四遍课文,做好预习笔记(注音、释义)B、注音: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法。

C、释义:◎加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趣的优秀教学设计
童趣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创意说明
一线串珠法。

以一个趣字拎起全篇的教学,导入激趣,译读增趣,美读生趣,品读说趣。

〖教学步骤
一、导入激趣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

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即便是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物,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

有一首儿童诗是这样写的:蚊子是捐血中心的义工/到各地方去/强迫人们捐血/但是他们不验血/怎么知道能不能使用?
蚊子是我们夏天最讨厌的虫子,可在小孩子的眼中却成了捐血中心的义工,这种想像很有意思吧!清代文学家沈复在童年时会把蚊子想像成什么呢?他的童年又有哪些乐趣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沈复的这篇短文《童趣》。

二、美读生趣
1、读准字音:
教师范读,注意下列词语的读音:
童稚(zhì)藐小(miǎo)项为之强(jiāng)
鹤唳云端(lì)怡然称快(yí)凹凸(āotū)
壑(hè)土砾(lì)庞然大物(páng)
癞虾蟆(làihámα)
2、读准节奏:
学生自由读课文,标记节奏。

示例:能/张目·对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例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
3、读出情味:
⑴重点指导朗读最后一段:重读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尽、捉、鞭、驱等词语,节奏有张有弛,语调也要有变化,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要读出紧张感,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则要读出解恨后的快感。

⑵学生赛读。

三、译读增趣
1、学生自读课文。

2、对照课下注释。

3、借助工具书。

4、试译课文。

5、掌握学习文言字词的几种方法。

6、然后分组抽签。

7、每组分别用一种方法理读文中的字词。

加字法。

用加字的方法解释,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

换字法。

用常用的同义词、近义词替换文言字词。

讲述大意法。

文言文中的一些词语已作为成语保留下来,解释时可以只讲述大意。

辨析一词多义法。

将这一课中的某一个词所有的用法和义项集中,进行词义的体会与辨析。

8、交流。

9、各组之间互考互查。

10、看哪个组对词句的翻译掌握得最好。

X组的同学,我想考考你(请教你),文中的词句是什么意思。

四、品读说趣
11、理趣事:
⑴文章围绕回忆了三件趣事?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⑵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⑶这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试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复述。

⑷背诵这三件趣事。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⑴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⑵第一件是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

第二件是把草丛、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

第三件是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虾蟆。

⑶⑷略。

12、析趣因:
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⑴分析第一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是观察的收获。

⑵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
外之趣了?
讨论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投影显示:
自然景物思维方式新的.形象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联想和想像群鹤舞空怡然称快
草丛、虫蚊、土砾森林、野兽、丘壑怡然自得
癞虾蟆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大快人心(鞭、驱)
⑶深入理解物外之趣: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

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

它是一种精神体验。

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

13、说趣闻:
⑴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
⑵你体验过物外之趣吗?给我们讲讲。

五、齐背课文,结束全课
同学们,《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

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出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像。

少年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和奇妙的想像力,我们应当把这份好奇心和想像力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多姿多彩。

同时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引起对文言文的兴趣,多多积累文言词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层进式朗读法。

精心设计诵读层次,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读课文
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二、读课文
要求:理清句意的层次,正确把握句中停顿。

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三、读课文
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

通过美读,使学生暂时忘记现实的角色,进入文本与作者一起把夏蚊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把草间二虫相斗想象成林中二兽相斗,并
怡然称快怡然自得。

四、读课文
要求: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

1、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

2、我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

五、读课文
要求:部分内容当堂成诵。

六、读课文
要求:拓展延伸。

1、你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吗?
2、你还能通过细听来领略物外之趣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