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命名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PPT)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pot
二、植物分类的等级及命名法则 植物分类的等级及命名法则 (三)植物的命名 同物异名和异物同名现象(马铃薯/山芋 山芋)。 同物异名和异物同名现象(马铃薯 山芋)。 学名: 学名:对每一种生物制定的国际上统一使用的 科学名称。 科学名称。 双名法: 年林奈首创。 双名法:1753年林奈首创。每一种植物的名称, 年林奈首创 每一种植物的名称, 由两个拉丁字组成,第一个字是属名,名词, 由两个拉丁字组成,第一个字是属名,名词, 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为种名,种加词, 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为种名,种加词, 形容词;后面再写出定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缩写, 形容词;后面再写出定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缩写, 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三、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三、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1. 无真正的菌丝体;如有菌丝体,一般不具横隔 无真正的菌丝体;如有菌丝体, 壁… …………………………………………..藻菌纲 藻菌纲 1. 有真正的菌丝体,菌丝内具横隔壁。 有真正的菌丝体,菌丝内具横隔壁。 2. 具有性生殖阶段。 具有性生殖阶段。 3. 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生于子囊 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 内………………… ………………………….子囊菌纲 子囊菌纲 3. 有性生殖产生担孢子,担孢子生于担子上… 有性生殖产生担孢子,担孢子生于担子上 ……………………………………..担子菌纲 担子菌纲 2.只发现无性繁殖,有性生殖还不明 只发现无性繁殖, 只发现无性繁殖 半知菌纲 了………… ………… ………… ………….半知菌纲
二、植物分类的等级及命名法则 植物分类的等级及命名法则 (二)种的概念及意义
• 种:共同的祖先,稳定的分布区,形 共同的祖先,稳定的分布区, 态特征相似,自然交配,后代正常。 态特征相似,自然交配,后代正常。 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种是分类上的基 本单位。 本单位。 • 亚种、变种、变型 亚种、变种、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谢谢观看
背景介绍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是1867年8月在法国巴黎举 行的第一次国际植物学会议中,德堪多的儿子(Alphonso de Candolle)曾受会议的委托,负责起草植物命名 法规(Lois de la Nomenclature Botanique),经参酌英国和美国学者的意见后,决议出版上述法规,称为巴 黎法规或巴黎规则。该法规共分7节68条,这是最早的植物命名法规。1910年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三次 国际植物学会议,始奠定了现行通用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基础。以后在每5年召开的每届国际植物学会议后加以 修改补充。只到现在这样的国际性大会总共召开了14次(第十四届)。我国正式翻译出版的有蒙特利法规(匡可 任译)和列宁格勒法规(赵士洞译),这是目前我国植物命名的主要参考文献。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法学名词
目录
01 背景介绍
02 外部链接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ICBN)是专门处理化石或非化石 植物(包括高等植物、藻类、真菌、粘菌、地衣、光合原生生物(protists)以及与其在分类上近缘的非光合类群) 命名的法规,由国际植物学会议(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 IBC)制定。
最近几十年来,国际植物学会议每六年举办一次,每次都会对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进行修订,推出新版的法规。 最新的法规是2017年7月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会议(在中国深圳举办)通过的“深圳法规”(Shenzhen Code) 。
外部链接
需要说明的是,法规的原文是英文,遇有译文和原文不一致的地方,以原文为准。 国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ST. LOUIS CODE) 导言 第一部分 原则 第二部分 规则和辅则 第一章 分类群及其等级(规则1-5) 第二章 名称的地位、模式指定和优先权 第1节 地位的定义(规则6) 第三章 各等级分类群的命名 第1节 科级以上分类群的名称(规则16-17)
植物命名法
园林小百科之植物命名法每一种植物,各国均有不同的名称,即使在同一国内,各地的叫法亦常不同,例如北京的玉兰,在湖北叫应春花,在河南叫白玉兰,浙江叫迎春花,江西叫望春花,四川峨眉叫木花树。
由于植物种类极其繁多,叫法不一,所以经常发生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的混乱现象。
为了科学上的交流和生产上利用的方便,早在1867年,在国际会议上制定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以双名法作为植物学名的命名法。
双名法规定用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字作为植物的学名。
头一个字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多为名词;第二个字是种名,多为形容词。
以此二名作为一种植物的学名。
但是完整的学名,尚要求在双名之后,附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第一字母应大写)和命名年份,但是在一般使用时,均将年份省去。
例如银杏的学名为Ginkgo biloba L.,其属名Ginkgo为中国广东话的拉丁文拼音;种名biloba为形容词,意味二裂的,形容银杏的叶片先端呈二裂状;最后的L.为命名人Carl von Linne,即林奈Linnaeus的缩写。
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
此外:1、有些植物的拉丁学名是有两个人命名的,这时应将二人的缩写字均附上而在其间加上连词“et”或“&”符号。
例如蚊母树的学名Distylium racemosum Sieb. et Zucc.。
2、如果某种植物是由一人命名但是由另一人代为发表的,则应先写原命名人的缩写,再写一前置词“ex”表示“来自”之意,最后再写代为发表论文的作者姓氏缩写;如果有些植物的学名后附二个缩写人名,而前一人名在括号之内,这表示括号内的人是原来的命名人,但后来经后者而更换了属名之意。
例如例如竹柏的学名为Podocarpus nagi (Thunb.) Zoll. et Mor ex Zoll.。
3、对于种以下的变种,则在种名之后加缩写字var.后,再写上拉丁变种名;例如红玫瑰的学名应写为Rosa rugosa Thunb. var. rosea Rehd.;对于变型则在种名之后加上缩写字f.后,再写变型名,最后写缩写的命名人。
第五章植物命名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第五章植物命名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第五章植物命名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第⼀节植物的命名植物与⼈们的⽣活关系⼗分密切,⼈类的发展史中也包括了⼈类开发利⽤植物的历史。
由于世界上由于多不同的语⾔、不同⽂化的民族,他们在开发利⽤植物⽅⾯都有⾃⼰的特点,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此产⽣了民族植物学。
但是,由于语⾔和⽂字的差异,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民在开发利⽤植物的经验交流⽅⾯存在许多困难和障碍,出现了“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
同物异名的例⼦很多,如我国的⽟蜀⿉,在不同地区叫包⾕、棒⼦、⽟⽶、⽟榴等,统称为俗名(nomen vernaculum)。
同样,同名异物的现象很普遍,例如:⽩头翁专指⽑茛科的⼀种药⽤植物,可在我国不同地区共有13个科的植物都叫⽩头翁。
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消除语⾔和⽂字障碍,国际上统⼀使⽤拉丁语或拉丁化⽂字给每种植物命名的名称,叫学名(nomen scientificum)。
植物的学名有单名(uninomen)、双名(binomen)和三名(trinomen)。
单名是指⼀个分类群的名称只有⼀个单词属和属以上的分类群的名称都是单名。
双名是指种的名称,也称种名(nomen specificum),是由两个单词组成的,即属名加种加词。
三名是指种下分类群的名称,构成⽅法是在种名的基础上,在增加⼀个单词(例如,亚种加词epitheton subspecificum),即有三个单词组成学名。
植物的科学命名依赖于科学的分类单位,然后由不同的分类单位组成分类系统。
在国际植物分类学研究中,主要分类单位是界、门、纲、⽬、科、属、种7级,再加上⼀些亚级单位,就构成了植物分类学的命名系统,参见表5-1.例如,在属和种之间还有⼀些分类群名称。
只含有⼀个种的属叫单型属(genus monotypicum),⽽含多各个种的属叫多型属(genus polytypicum),再多型属中可分为若⼲亚属、组、系。
⼈们在给各种植物赋予名称时,必须制定⼀些严格的规则和程序,使得在世界范围内把每个学名与每种植物⼀⼀对应地紧密联系在⼀起,这就是命名(nomenclatura)。
植物命名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原则
优先律
一个植物名称一旦发表,即具有合法 性,其他任何名称都不能与之冲突。
有效律
对于任何一种植物,只能使用已经发 表并符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名称。
同一律
一个植物名称只能用于一种植物,一 种植物也只能有一个合法的名称。
模式律
在比较形态特征时,应依据原始描述 中记载的特征,而不是依据后来的变 异特征。
缩写规范
在植物名称中,除特定科或属的特定种外,一般不使 用缩写。
植物命名的使用规范
优先权原则
在植物命名中,遵循优先权原则,即最早发表的正确名称 具有优先权,后来的同名无效。
同物异名
一个物种只能有一个正确的名称,若存在多个同名现象, 则其中一个名称被视为正确名称,其他为同物异名。
俗名和学名
俗名是人们对植物的俗称,可能因地区、民族而异;学名 是植物的科学名称,具有国际统一性。在学术交流和正式 场合应使用学名。
植物命名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目录
CONTENTS
• 植物命名概述 •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 植物命名的分类系统 • 植物命名的规范和标准 • 植物命名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01
CHAPTER
植物命名概述
植物命名的定义
01
02
03
植物命名
指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惯例, 为植物种类起的名字。
目的
为了科学地描述、识别、 分类和交流植物信息。
植物命名的原则
准确性
植物名称应准确地反映其特征 和分类地位,避免歧义和误导
。
简明性
植物名称应简短明了,易于记 忆和发音。
稳定性
同一物种的名称应保持稳定, 避免频繁更改。
优先权
一旦某个名称被正式发表,其 他同名或同物异名的名称均视
2-1园林植物的分类-PPT
灌木、绿篱及基础植物 树体矮小,通常在6m以下,主干低矮或无明显主干。
灌木类——含笑、海桐、紫薇、山茶等; 丛木类——腊梅、红瑞木、孝顺竹等; 绿篱类——小叶女贞、大叶黄杨、瓜子黄杨、珊瑚树等; 色块类——杜鹃、茶梅、龟甲冬青、金叶女贞等
木质攀援植物(藤本植物) 能缠绕或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
如:依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进行分类 ❖ 按水分因子:分为耐旱、耐湿树种; ❖ 按光照因子:分为喜阳、喜阴、中性树种; ❖ 按土壤因子:分为酸性土、碱性土、耐瘠
薄树种和海岸树种。
(二)自然的分类系统( natural system ) 根据植物进化系统和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进行的分类方法。
反映植物的自然历史发展规律。反映出植 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 关系。
草本群(毛茛目)
特点:
1)认为单子叶植物比较进化,双子叶原始; 2)在双子叶植物中,将木本与草本分开,并认
为乔木为原始性状,草本为进化性状;木本群 起点是木兰目,草本群起点是毛茛目; 3)两性花原始,单性花进化;雄蕊离生原始, 合生进化; 4)单叶原始,复叶进化;互生原始,对生进化。 5)目和科的范围较小。
(6)、凡纪念中外古人和现代人的名称均要取消;但有此经 济植物名称可适当保留。
观赏植物品种命名原则:
❖ (1)、能确切反映新品种的特点,生动形象; ❖ (2)、以二至三字为原则,最多不超过5个字; ❖ (3)、避免用同音字或生僻字; ❖ (4)、品种要简洁通俗、富有诗情画意; ❖ (5)、不用紧跟政治形势的政治术语
❖ 1 依用途
❖ 保护篱:住宅-庭院周围。有刺类如枸橘-
枸骨。 ❖ 观赏篱:庭前-园中供观赏。
花篱木槿-栀子—果篱火棘—蔓篱蔷薇—竹 篱凤尾竹-箬竹。
植物学ppt_图文
三、植物命名法
同物异名
同名异物
学名是国际植物命名法所规定的。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 clature)是1867 年A.P.De-Candollo等倡议的。 规定使用双名法。
一个完整的学名=属名+种加词+定命人 学名由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其他文字构成。
属名的第一个子母必须大写,其余必须小写。
如:Photinia chingiana Ching
( 为什么要使用拉丁文)
(1)属名的来源 (2)种加词的来源 (3)命名人 (4)其它
-- et --、--(jao)--、--ex--(后者带前者发表) --em--、(后者补充修订) --in--、(前者委托后者在文章中发表)
(1)单细胞、群体、丝状体; (2)原核生物,有周质(色素质)和中心质(中央体)的分化; (3)细胞壁主要的成分为粘肽,外面有果胶酸和粘多糖构成的胶
质鞘包围。(有的认为细胞壁主要的成分为纤维素) (4)含叶绿素a、藻蓝素、藻红素等; (5)光合产物为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 (6)生活史中无如何运动细胞;
2、繁殖 (1)营养繁殖 单细胞类型---直接分裂 群体类型---大群体破裂为小群体 藻丝体类型---形成藻殖段(形成原因:
细胞死亡、形成异形胞、分离盘、其他) (2)无性生殖 厚壁孢子、外生孢子、内生孢子 无有性生殖
3、分布
营养细胞 死细胞
隔离盘
4、蓝藻的代表植物
1纲(蓝藻纲)、3目(色球藻目、管孢藻目、颤藻目) 、150属、1500余种
居群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活着的同种 个体的集群体。广义的居群概念和物种相似。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是1867年8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植物学会议中,德堪多的儿子(Alphonso de Candolle)曾受会议的委托,负责起草植物命名法规(Lois de la Nomenclature Botanique),经参酌英国和美国学者的意见后,决议出版上述法规,称为巴黎法规或巴黎规则。
该法规共分7节68条,这是最早的植物命名法规。
1910年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三次国际植物学会议,始奠定了现行通用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基础。
以后在每5年召开的每届国际植物学会议后加以修改补充。
只到现在这样的国际性大会总共召开了14次(第十四届)。
我国正式翻译出版的有蒙特利法规(匡可任译)和列宁格勒法规(赵士洞译),这是目前我国植物命名的主要参考文献。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是各国植物分类学者对植物命名所必须遵循的规章。
现将其要点简述如下:植物命名的模式法和模式标本科或科级以下的分类群的名称,都是由命名模式来决定的。
但更高等级(科级以上)分类群的名称,只有当其名称是基于属名的也是由命名模式来决定的。
种或种级以下的分类群的命名必须有模式标本作根据。
模式标本必须要永久保存,所以不能是活植物。
模式标本有下列几种:主模式标本(全模式标本、正模式标本)(holotype)是由命名人指定的模式标本,即著者发表新分类群时据以命名、描述和绘图的那一份标本。
等模式标本(同号模式标本、复模式标本)(isotype)系与主模式标本同为一采集者在同一地点与时间所采集的同号复份标本。
3.合模式标本(等值模式标本)(syntype)著者在发表一分类群时未曾指定住模式而引证了2个以上的标本或被著者指定为模式的标本,其数在2个以上时,此等标本中的任何1份,均可称为合模式标本。
4.后选模式标本(选定模式标本)(lectotype)当发表新分类群时,著作未曾指定主模式标本或主模式已遗失或损坏时,是后来的作者根据原始资料,在等模式或依次从合模式、副模式、新模式或原产地模式标本中,选定1份作为命名模式的标本,即为后选模式标本。
植物的分类与命名
林奈一生共出版了180种著作,其 中在植物方面的代表著作有:
•《自然系统》(1735)、
•《植物学基础》(1736)、
•《植物属志》(1737)、
瑞典的林奈(1707—1778)
•《植物纲志》(1737)、 •《植物种志》 (1753)等。
植物分类与命名 / 张川红
林奈的分类特点:
欧洲古典植物学家以希腊人西奥弗拉斯图为 代表。他的著作《植物的历史》和《植物索源》 记载植物480种,分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草本, 与中国古典分类相似。但他对植物形态观测比较 深入,已分辩出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子房的位 置,花瓣的离合等,成为近代分类学的主要渊源。
植物分类与命名 / 张川红
2.2 人为系统的分类
值得肯定之处:此类分类方法虽然是人为的, 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等实际应用上都起了重要的 作用,并为科学的分类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
不足之处:这些方法是不够科学的,系统的机 械主义和人为性,如将仙人掌和樱桃归为一类。其 结果可能会结植物分类带来混乱,不符合植物界的 自然发生与发展,不能反映植物间的亲缘关系。
恩格勒(Engler)分类系统(1892年)
恩格勒系统经多次修订,在《植物分科志要》第12版 (1964)中,已将单子叶植物移在双子叶植物的后面,但基本 系统大纲没有多大改变,并把植物界分为17门,其中被子 植物单独成立被子植物门,共包括2纲62目343科。
恩格勒系统是被子植物分类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善的 分类系统。迄今为止,世界上除英法以外,大部分国家都 采用本系统。我国的《中国植物志》、多数地方植物志和 大多数的植物标本馆(室)都采用了恩格勒系统。主要是采用 《植物分科志要》第11版(1936)和第12版(1964)这两个版本 中的系统。
植物命名法ppt
小球藻
Chlorella vulgars
Beij.
Chlorella 属名 (小球藻属)
vulgars 种加词
Beij. 命名人Beijieinck的缩写
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瑞 典博物学家。动植物双名命名法
(binomial nomenclature)的创立者。自 幼喜爱花卉。曾游历欧洲各国,拜访著名 的植物学家,搜集大量植物标本。归国后 任乌普萨拉大学教授。1735年发表了最重
Oryza sativa L.
林奈的名 字均缩写 为一个字 母L.
变种
对于植物的亚种 或变种,我们应 该怎么来命名呢?
属名+种加词+变种加词
• 书写时,要求在变种加词之前写上英文字 变种variety的缩写“var.”。同样,在变 种加词的后面写上变种的命名人名的缩写。
• 这种用3个拉丁词给植物命名的方法称为三 名法。
Syringa oblata Lindl. var. alba Rehd.
Syringa oblata
属名 种加词
Lindl. 为紫丁香的命名人 名的缩写
var. 英文词变种variety的 缩写
alba 变种加词
Rehd. 为变种命名人名的缩 写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 书写时,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 第二个词为种加词,大多用形容词,少数为名 词的所有格或为同位名词,书写时均为小写。
• 如用两个或多个词组成的种加词,则必须连写 或用连字符号连接。
• 此外还要求在种加词后写上该植物命名人姓氏 的缩写,书写时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 在缩写名后要加一个圆点“.”
植物命名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共77张PPT)
第一节 植物的命名
为了便于国际交流,国际上统一使用拉丁文或者拉丁化文 字给每种植物命名的名称,叫做
学名〔nomen scientificum〕。
学名一般有单名〔uninomen〕、双名(binomen)和三 名(trinomen)之分。
单名是指一个分类群只有一个单词,属和属以上的分类群的 名称都是单名;
如果需要更多的分类等级时,所有等级都 可以加前缀“亚〞〔sub-〕构成次要等级:
〔二〕分类单元的次要等级
如亚界〔subregnum〕,亚门〔subdivisio或 subphylum〕,亚纲〔subclassis〕,亚目 〔subordo〕,亚科〔subfamilia〕,亚族 〔subtribus〕,亚属〔subgenus〕,亚组 〔subseetio〕,亚系〔subseries〕,亚种 〔subspecies〕,亚变种〔subvarietas〕,亚变型 〔subforma〕等。
英语 Genus
Subgenus
组
亚组 系 亚系
Sectio
Subsectio Series
Subseries
Section
Subsection Series
Subseries
举例
鸢尾属Iris
无附属物亚属
Limniris
无附属物组
Limnilis
分类单位等级名称列表
汉语 科
亚科 族
亚族
拉丁文 Familia Subfamilia Tribus Subtribus
词尾 -aceae -oideae -eae -inae
英语 Family Subfamily Tribe Subtribe
举例 鸢尾科Iridaceae
植物的命名
1. 中名(Chinese Name): 指得到《中国植物志》、《中 国孢子植物志》等权威著作认可 的正式的中文名称。 2. 学名(Scientific Name): 指用拉丁文书写的国际通用的 标准的科学名称。
种的双名法
构成为:属名+种名+命名人 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单词给生物种 起名,第一个单词是属名,为名词,第一 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单词是种名或种加 词,为形容词,后面写上命名人或命名人 缩写。如: 榕树Ficus microcarpa L. f.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 银杏 Ginkgo biloba L. 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
3. 变型(form)的命名:
其构成为:属名+种名+命名人+ f.+变型名+变型命名人 如碧桃: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f. duplex(West.) Rehd.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要点
1. 优先律原则 2. 命名模式与模式标本 3. 每种植物只有一个合法的正确的 名称 4. 种的学名必须符合双名法的规定 5. 属的转移 6. 学名附带的一些缩写字
种下等级的命名
1. 亚种(subspecies)的命名:
其构成为:属名+种名+命名人+ subsp.+亚种名+亚种命名人。 如朴树:Celtis tetrandra Roxb. subsp. sinensis (Pers.) Y.C.Yang
Hale Waihona Puke 2. 变种(variety)的命名:
其构成为:属名+种名+命名人+ var.+变种名+变种命名人 如蟠桃: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var. compressa Bean.
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
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
《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是藻类学家、菌物学家和植物学家在命名藻类、菌物和植物是必须遵循的规则,每六年由国际植物学大会修订一次。
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邓云飞研究员、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张力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研究员翻译的《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深圳法规)》由科学出版社于2021年11月出版发行。
本版法规(即《深圳法规》)是由2017年7月在深圳召开的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修订、2018年由国际植物分类学会出版。
《法规》分为原则、规则和辅则、以及管理《法规》的规程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介绍了命名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介绍了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的详细规定,包括规则、辅则,规则由具体的条款及注释组成,与其相悖的名称必须废弃,与辅则相悖的名称不能废弃但不应效仿,规则和辅则均附有例子予以说明;第三部分详细说明了管理《法规》的规程。
植物拉丁学名命名规则
植物拉丁学名命名规则一.植物学名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植物的学名(scientific name)即拉丁名,都使用拉丁文的词或拉丁化的词来命名。
在国际上,任何一个拉丁名,只对应一种植物,任何一种植物,只有一个拉丁名。
这就保证了植物学名的唯一性和通用性,避免了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现象。
植物学名的命名方法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使用双名法或三名法。
(-)双名法双名法是由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l Linnaeus)发明的,它用于对种(species) 一级的野生植物以及自然起源的栽培植物进行命名,双名法书写的植物学名由三部分组成(没有特别需要时,可省略成两部分),其完整内容和书写格式如下:属名genus epithet (斜体,首字母大写)+种加词species epithet (斜体,全部字母小写)十种命名人名字(正体,首字母大写)1.说明:(1)种命名人名字这一项,如果命名人是著名的植物学家,他的姓氏要使用缩写形式,缩写时一定要在缩写名的右下角使用省略号,名(given name) 省略不写;不著名的植物学者的姓氏(family name)应该写全称,名(given name) 需要使用缩写形式,但名(given name)也可省略不写。
(2)在不影响交流和科学性的情况下,种命名人的名字这一项可省略不写,这样一个双名法植物学名就省略成属名和种加词两部分了。
2•举例(因为编辑起来很麻烦,所以学名各部分的斜体和正体不做区分了,都用正体,但请注意这是不符合规范的):(1)中文名垂笑君子兰学名Clivia nobilis Lindl.其中Clivia意为君子兰属,是为纪念贵族克莱夫(Clive)公爵夫人,将Clive拉丁化为形容词clivia,作为这个属的属名;nobilis是种加词,意为高贵的,壮丽的;LindL 是这个种的命名人,植物学家John Lindley的姓氏的缩写形式。
(2)中文名大花君子兰学名 C. miniata Regel其中 C.是属名Clivia 的缩写形式,根据规定,当同一属名重复出现时(植物学专著和索引除外),从第二次出现开始,必须使用缩写形式;种加词miniata意为朱红色的,指大花君子兰的花色;Regel是命名人,植物学家Eduard Regel姓氏的全称。
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植物命名法规1.植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植物种类繁多,各个国家由于语言和文字的不同,都各有其习用的植物名称;即使在一个国家内,同-植物在不同地区也往往有不同名称,同物异名以及异物同名的现象非常普遍。
例如番茄,在我国南方称番茄,北方称西红柿,英语称tomato;又如马铃薯,在我国南方称洋山芋(或洋芋),北方称土豆,英语称potato。
还有蒲公英,又叫黄花地丁。
中药贯众有30多种来源。
这种名称上的混乱现象,使得人们无法顺利地去研究植物和对植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更不利于国内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因此,寻求一种世界通用的植物命名法规规就显得尤为重要。
2.命名的发展历史植物学家在很早以前就对创立世界通用的植物命名问题进行探索,在十八世纪中叶以前留采用过多名法,即用一系列的词来描写植物,但非常烦琐。
后来双名法代替了多名法,现代植物的种名,即世界通用的科学名称(scientific name)的命名,都是采用双名法。
1.双名命名法的提出双名法是由瑞典植物分类学大师林奈(CarolusLinnaeus,1707-1778)创立的。
但是早在1623年法国包兴(C.Bauhin,1560-1624)己使用属名加种加词的双名法学名,但当时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
后来在1690年,来维努斯(Rivinus)也提出双名法的建议,给植物命名,不得多于2个字。
林奈接受了这些思想并将其完善化。
1753年,林奈的巨著《植物种志》(“Speces Plantarum”)便采用了双名法,后来为全世界的植物学家所采用。
2.双名命名法的优点此命名法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统一了全世界所有植物的名称,即每一种植物只有一个名称,在国际上通用,便于科学交流,其次,双名法科学性较强,能反映分类系统关系和相对地变动较小(即使有变动,也有据可查),从而提供了一个亲缘关系的大概,在植物学名中包含有属名,因此知道一个种名就容易查知该种在植物分类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3.双名命名法的命名原则双名命名法是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每一种植物的种名,都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字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相当于“姓”,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相当于“名”。
植物拉丁学名简介ppt课件
四、语法:
拉丁文有9个词类,与我们有关的只有名词 和形容词。
名词: 用作属名,关键保持词性的一致; 形容词:用作种名,名词、形容词,必须保
持性的一致。
24
1、名词词尾
阳性词尾—us 阴性词尾—a 中性词尾—um
例如 Hibiscus syriacus 木槿
Michelia alba
白兰花
34
4)、表示地名 Taiwania台杉属(台湾) Cathaya银极属(中国的) Fokienia建柏属(福建)
5)土名: Coffea咖啡属(阿拉伯语土名) Ginkgo银杏属(杏果 广东方言) Litchi 荔枝属 (荔枝 广东方言)
35
4、种名:(意义)
①表示性质
biloba 二裂的
alba
5
野生变型举例
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 变色月季: R. chinensis f. mutabilis
Rehd 杏:Prunus armeniaca L. 斑叶杏:P. armeniaca L. f. variegata
Schneid
6
栽培品种举例
但栽培品种名称则用cv.及大写列入单引号内方 式表式后边不加人名。
2. 学名为双名:即由属名+种名构成 3. 植物学名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种名第
一个字母均小写。 4. 一完整的植物学名在种名之后还要加上命名
人姓氏缩写。(字母少者写整文)。 5. 合法的学名必须有正式发表的描述。
9
6. 两种不同植物不能用同一学名。 7. 一种植物有两个式更多的学名时,只有最早(但不
— oides (象) ulmoides 象榆树的
— issima 极 odoratissima 极香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〇、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在国际植物分类体系中,主要分类单位是 界、门、纲、目、科、属、种共7个基本级, 再加一些亚级,构成植物分类学的命名系 统。
(一)分类单元的主要等级
自上而下依次为:界(regnum)、门 (divisio,phylum)、纲(classis)、 目(ordo)、科(familia)、属 (genus)、种(species)。
词尾 -aceae -oideae
-eae -inae
英语 Family Subfamily Tribe Subtribe
举例 鸢尾科Iridaceae
分类单位等级名称列表
汉语 属
亚属
拉丁文 Genus
Subgenus
词尾 -us,-a,-um(无)
英语 Genus
Subgenus
组
亚组 系
亚系
Sectio
分类(classificatio )即按照植物的亲缘关系划分出它 们的类别和等级排列。分类有人为分类和自然分类之 分。在植物分类学上,任何等级上的所有植物,叫做 分类群(taxon),也称作分类单元或分类单位(单数 为taxon,复数为taxa)。
人们通过研究将未知的物种归入到一个已知的、确定 的分类群的行为和结果,就是鉴定(identifitio)。
如果需要更多的分类等级时,所有等级都 可以加前缀“亚”(sub-)构成次要等级:
(二)分类单元的次要等级
如亚界(subregnum),亚门(subdivisio或 subphylum),亚纲(subclassis),亚目 (subordo),亚科(subfamilia),亚族 (subtribus),亚属(subgenus),亚组 (subseetio),亚系(subseries),亚种 (subspecies),亚变种(subvarietas),亚 变型(subforma)等。
植物命名和国际植物命名 法规
第一节 植物的命名
民族植物学 “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现象 同物异名的例子如,玉蜀黍在我国不同的地区
被叫做玉米、包谷、棒子、玉榴、玉交子等, 这些名称统称为:
俗名(nomen vernaculum)。 同名异物的情况同样也非常多,比如白头翁这
一植物俗名,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就有13科的植 物用此名称。
如果需要,只要不致于引起混乱或错误,还可插 入或增加更多的等级。
(二)分类单元的次要等级
次要等级可设,也可不设,视具体情况而 定。如单种属、单属科、单科目等必须设, 而次要等级如属下的组,组下的“系”, 如果仅有一个,则不必设。
在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中,科的次级划分指 科与属之间的各等级的分类单元。属的次 级划分仅指属与种之间的各等级的分类单 元。
双名由两个单词组成,是指种的名称,也称种名 (nomen specificum),由属名和种加词构成;
三名是种下分类群的名称,是由三个单词组成的名称, 即在种名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单词(如变种或亚种加词) 构成。
第一节 植物的命名
命名(nomenclatura)即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给 每种植物一个合理的学名。
变种
Varietas
Variety
亚变种
变型 亚变型
Subvalietas
Forma Subforma
Subvariety
Form orm
举例
玉蝉花Iris ensata
花菖蒲
I. ensata var. hortensis
在这些等级中,“种”是基本等级。每个 种必须隶属于某一属,每个属隶属于某一 科,每个科必须隶属于某一目,依此类推。
主要等级是系统分类中必不可少的。
(二)分类单元的次要等级
科与属之间为族(tribus缩写trib.),属与 种之间的为组(sectio,缩写sect.)和系 (缩写ser.),种下等级为变种(缩写var.) 和变型(缩写f.)。
Subsectio Series
Subseries
Section
Subsection Series
Subseries
举例
鸢尾属Iris
无附属物亚属
Limniris
无附属物组
Limnilis
分类单位等级名称列表
汉语 种 亚种
拉丁文 Species Subspecies
词尾
英语 Species Subspecies
词尾
英语 Kingdom
举例 植物界
门
Divisio(Phyl um)
-phyta(-mycota)
Phylum
种子植物 门
亚门
Subdivisio
-phytina(-mycotina)
Subphylum
被子植物 亚门
纲
Classis
-opsida, -eae(-mycetes)
Class
单子叶植 物纲
(三)杂交类群
杂交类群(nothotaxa或hybrid taxa)中 所允许的最高等级是杂交属,属下等级与 非杂交类群相同。
杂交类群的主要等级为 杂交属(nothogenus)和 杂交种(nothospecies)。 这两个等级同于一般的属和种。构词部
分“notho”为杂交之意。
(四)专化型
在寄生植物特别是真菌的分类中,对那些 形态上无差异仅从生理角度可以区分的分 类单元,如果不作为种、亚种或变种处理 时,可根据其所适应的不同的寄主的特性 处理为种下的 专化型 (formae speciales,缩写为 f.sp.)。
专化型的命名不受本法规的约束。
分类单位等级名称列表
汉语 界
拉丁文 Regnum
亚纲 目 亚目
Subclassis Ordo
Subordo
-idae(-mycetidae) -ales -nineae
Subclass Order
Suborder
百合亚纲 百合目
分类单位等级名称列表
汉语 科 亚科 族 亚族
拉丁文 Familia Subfamilia Tribus Subtribus
第一节 植物的命名
为了便于国际交流,国际上统一使用拉丁文或者拉丁 化文字给每种植物命名的名称,叫做 学名(nomen scientificum)。
学名一般有单名(uninomen)、双名(binomen) 和三名(trinomen)之分。
单名是指一个分类群只有一个单词,属和属以上的分 类群的名称都是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