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全诗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作者是谁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作者是谁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作者是谁1、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2、这是杜牧《山行》中的诗句,原诗如下: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4、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和山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山势。

顺着这条山路极目而望,在白云飘浮缭绕之处,几椽芭屋若隐若现,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

杜牧《山行》赏析:展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人生的感悟

杜牧《山行》赏析:展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人生的感悟

杜牧《山行》赏析:展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人生的感悟《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山景为背景,描绘了秋日山行所见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全诗赏析如下:一、作品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译文及注释译文深秋时节,沿着远处的石子铺成的倾斜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深秋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

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

作者秋登寒山,有了充满诗意的发现,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四、作品赏析1、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a.“远上”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暗示了诗人登山的艰辛与执着。

b.“寒山”点明了深秋时节的清冷与萧瑟,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清冷而宁静的基调。

c.“石径斜”形象地描绘了山路蜿蜒曲折、高而缓的形态,使人仿佛能见到那条通向深山的石径。

2、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a.这里的“深”字,既可以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深处,也可以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与神秘感。

b.“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句,不仅描绘了山林的幽静与深邃,还通过“有人家”三字,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的温馨场景,从而感到深山虽静却充满生气。

3、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a.这一句情感鲜明,表达了诗人对枫林晚景的深深喜爱,以至于愿意停车驻足欣赏。

b.“晚”字用得精妙,既点明了时间的转换(从白天到傍晚),又暗示了夕照下枫林的独特美感。

4、末句:“霜叶红于二月花”a.这一句是全诗的高潮与精华所在,诗人用“红于二月花”来形容枫叶之美,将秋日的枫,叶与春日的鲜花相比较,突出了枫叶的艳丽与独特。

停车坐爱枫林晚,取自杜牧《山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停车坐爱枫林晚,取自杜牧《山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杜牧《山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一、原文与译文(一)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译文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通向遥远的高山,在那白云缭绕的高处,竟有几户人家。

我停下马车,只是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树林,那经过霜冻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二、注释与解释(一)远上寒山石径斜“远上”意味着这条山路是从远方开始延伸而来,它指向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

“寒山”指的是秋天的高山,由于海拔较高,气温比平原地区要低,因此被称为“寒山”。

而“石径斜”则是指这条由石头铺设而成的小路蜿蜒曲折,给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感觉。

(二)白云生处有人家“白云生处”是指那些云雾缭绕的高地,这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对人类活动范围的一种象征性描述。

“有人家”说明即使是在如此偏远的地方,也有人们在此安居乐业,显示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三)停车坐爱枫林晚“停车”在这里表示作者因欣赏美景而暂时驻足停留。

“坐爱”二字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枫林晚”则是指傍晚时分的枫树林,因为枫叶在秋天会变得火红,所以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秋季傍晚时分的景象。

(四)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指的是被霜打过的树叶,特别是枫树的叶子。

“红于二月花”则是诗人用对比的方式,来形容秋天枫叶的颜色比春天二月里的花朵还要鲜艳,以此来突出秋天枫叶的美丽。

三、赏析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细腻温婉之处。

《山行》作为其代表作之一,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出一幅秋天山间的美丽画卷。

(一)创作时代的文化背景《山行》创作于唐代中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和经济都高度发达的时代。

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士人阶层不仅关注国家大事,同时也注重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

在这个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子在追求功名的同时,也不忘探索自然之美,寻求内心的宁静。

杜牧《山行》古诗的翻译赏析

杜牧《山行》古诗的翻译赏析

杜牧《山行》古诗的翻译赏析杜牧《山行》古诗的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牧《山行》古诗的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山行【作者】杜牧(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

5.坐:因为;由于。

6.斜:此字读xiá译文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

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我不由自主地停船靠岸,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赏析】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

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

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

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

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处一作:生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
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
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

杜牧《山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杜牧《山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杜牧《山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杜牧《山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到四、五年级,孩子紧张的小升初到来了,看了小升初的试卷,发现古诗文的考题太多了,作文中如果能恰当地引经据典,既体现文采,也往往容易得高分。

那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杜牧《山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篇1原文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秋日行经山麓时所见的景色。

诗人一下笔就用了“远上”二字,描写屈曲蜿蜒,渐远渐高的山路,由路以见出山的高大深远,进而让人体味山里环境的空静,以及诗人一路行来的消兴和幽致。

“石径斜”的“斜”字,又把山的陡峭给刻画了出来。

“远”、“斜”二字前后呼应,从不同角度写出整个山岭的气势。

“寒山”二字,既点明时令季节,同时为烘托枫叶耐寒的特质,埋下了伏笔。

这一句刻画秋岭,没有摄入一件实物,用墨极少,但由于用语精当,组合巧妙,同样给人以气势非凡之感。

诗人顺着山路石径向上望去,惊奇地发现“白云深处有人家”。

山岭之巅,白云缭绕,几间屋舍忽隐忽现,形成一幅别致的峻岭秋景图。

作者故意把“人家”置于高山之顶,白云之中,这就造成一种虚实相生的意境,渲染出生意盎然的气氛,从而给读者留下了联想的余地。

第三句写车行至半山,突然下一“停”字,悬念顿起,牵人思绪。

原来,那里有一片鲜红的枫树,显得格外美丽,诗人再也无心仰望那绚烂明丽的高山之顶,无意寻访那令人神往的白云深处的人家,而在不畏秋寒的枫树面前留连忘返。

《山行》原文及赏析

《山行》原文及赏析

《山行》原文及赏析《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啊,就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

先来说说“远上寒山石径斜”这一句。

想象一下,你走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这条小路一直通向那充满寒意的高山。

那石头铺成的小路,可不是规规矩矩、平平直直的,而是歪歪斜斜,带着点儿俏皮和任性。

就好像小时候咱们在田野里奔跑时,随意踏出的那些不规则的小径,充满了自然的野趣。

“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一句更是妙不可言。

在那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能看到几户人家。

那感觉,就像是在仙境里藏着的温暖港湾。

我想起有一次去爬山,累得气喘吁吁的时候,突然看到远处山峰间飘着的几缕炊烟,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温暖和期待,想着那里是不是也有像诗里这样的人家,过着简单而又美好的生活。

“停车坐爱枫林晚”,诗人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林而停下了马车。

这是多么随性而又真挚的情感啊!咱们有时候在路上走着,不也会因为突然看到一片美丽的风景,就忍不住停下脚步,好好欣赏一番吗?我记得有一回秋天,我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一片红彤彤的枫叶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地上像是铺满了金色的光斑。

我就那样站在那里,看了好久好久,仿佛时间都停止了。

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真的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经霜的枫叶竟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鲜艳夺目!这是一种多么独特的视角和赞美啊。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忽略那些看似平凡,却有着别样魅力的事物。

比如在深秋的街头,看到一位卖烤红薯的大爷,他那被风吹得通红的脸,和那冒着热气的烤红薯,构成了一幅温暖而又动人的画面,比那些华丽的场景更能打动人心。

杜牧的这首《山行》,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词藻,却把秋天的美景描绘得如此生动迷人。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也让我们懂得,生活中的美,往往就在那些不经意的瞬间,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感受。

总之,这首《山行》就像一杯香醇的美酒,越品越有味,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妙。

《山行》原文及翻译

《山行》原文及翻译

《山行》原文及翻译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行》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年代】:唐【作者】:杜牧——《山行》【内容】: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斋牧,字牧之,京兆人也。

善属文。

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

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

其人,王佐才也。

”因出卷,搢笏朗诵之。

郾大加赏。

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

”曰:“不得,即请第五人。

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

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后又举贤良方正科。

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

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

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兵法戎机,平昔尽意。

尝以従兄悰更历将相,而已困踬不振,怏怏难平。

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

诗情毫迈,语率惊人。

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

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

时淮南称繁盛,不减京华,且多名妓绝色,牧恣心赏,牛相收街吏报杜书记平安帖子至盈箧。

后以御史分司洛阳,时李司徒闲居,家妓为当时第一,宴朝士,以牧风宪,不敢邀。

牧因遣讽李使召己,既至,曰:“闻有紫云者,妙歌舞,孰是“即赠诗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四座,两行红袖一时回。

”意气闲逸,傍若无人,座客莫不称异。

大和末,往湖州,目成一女子,方十余岁,约以十年后吾来典郡,当纳之,结以金币。

《山行》杜牧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山行》杜牧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山行》杜牧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这两句描绘了山行的远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那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远上”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则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神秘。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为后面的描写做了铺垫。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两句描绘了枫林的晚景。

诗人在山路上缓缓前行,被傍晚的枫林美景所吸引,不由得停下车来观赏。

枫叶经秋霜打过,比二月的春花还要鲜艳、火红。

“停车坐爱”表现了诗人对枫林的喜爱之情,“晚”字点明了时间,“霜叶红于二月花”则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枫叶的美丽和独特。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行的远景,后两句则描绘了枫林的晚景。

诗人通过对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枫林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秋天山林的美丽和宁静。

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1. 构思新颖,布局精巧。

诗人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通过对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枫林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2. 情与景的完美结合。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3. 对比手法的运用。

诗人通过对比“停车坐爱枫林晚”与“二月春花”,突出了枫叶的美丽和独特,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秋天山林的美丽和宁静。

4. 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诗人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同时又押韵和谐,富有韵律美。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山行》这首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枫林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秋天山林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山行》全文及分析

《山行》全文及分析

《山行》全文及分析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意境深远、韵味悠长的诗作。

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诗人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寒山远景图。

那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蜿蜒伸向山顶,一个“远”字,不仅点明了山路的绵长,也暗示了诗人行程之遥。

“寒”字则赋予了山峰清冷、高远的特质,给人一种萧瑟之感。

而“斜”字形象地描绘出石径的蜿蜒曲折,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沿着这条小路艰难攀登的身影。

“白云生处有人家”,在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露出几户人家。

这一句把我们的视线从山路引向了高山之巅,给人以缥缈、神秘的感觉。

白云通常给人以高洁、超脱的联想,而在这白云深处居然有人家居住,不禁让人想象那里的生活该是何等的宁静与清幽。

这户人家的出现,也为这寂静的寒山增添了几分烟火气息,使整个画面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停车坐爱枫林晚”,这是整首诗的关键所在。

诗人因为喜爱这傍晚时分的枫林美景,竟然停下车来欣赏。

“停车”这一动作,表现出诗人被枫林美景深深吸引,以至于不顾行程,驻足观赏。

一个“爱”字,更是直抒胸臆,将诗人对枫林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

二月的春花,那是娇艳欲滴、充满生机的;而经霜的枫叶,在秋风中瑟瑟摇曳,却红得如此热烈、如此绚烂。

诗人将霜叶与春花相比,不仅突出了枫叶的色彩之美,更展现了枫叶在经历风霜之后所具有的坚韧与顽强。

这种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比喻,让人眼前一亮,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赞美之情。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诗人通过描绘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等自然景象,抒发了自己对秋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在构图上,诗人由远及近,先勾勒出寒山的远景,再聚焦到山顶的人家,最后将视线停留在眼前的枫林,层次分明,画面感极强。

杜牧《山行》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牧《山行》全诗翻译及赏析

杜牧《山行》全诗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出自]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译文一: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我不由自主地停船靠岸,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译文二: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一: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

《山行》全文及解析

《山行》全文及解析

《山行》全文及解析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远上寒山石径斜”,诗人开篇就把我们的视线引向了一条蜿蜒曲折伸向远方的石头小路。

“远上”二字,说明了山路的绵长。

“寒山”则点明了时节,给人一种清冷、幽静的感觉。

“石径斜”形象地描绘出了小路的崎岖不平,仿佛能让人感受到诗人在攀登时的艰辛。

“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一句让人眼前一亮。

在那白云缭绕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居住。

这里的“白云生处”给人一种缥缈、神秘的感觉,仿佛那人家是隐居在仙境之中。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山林的幽深和宁静。

诗人以白云为背景,衬托出了人家的存在,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生活气息。

“停车坐爱枫林晚”,是整首诗的转折和高潮。

诗人因为喜爱这傍晚时分的枫林而停下了马车。

“停车”这一动作,表现出了诗人被枫林美景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驻足观赏。

“坐爱”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枫林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愿意停留下来,尽情享受这美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

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枫叶与春花相比较,突出了枫叶的艳丽和独特。

二月的春花固然美丽,但那是在温暖的春天,而枫叶在寒冷的秋天,经过风霜的洗礼,却能展现出如此绚烂的色彩,更显其坚韧和顽强。

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枫叶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敬畏。

整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绘和深刻的意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人通过对山路、白云、人家、枫林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秋天山林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描写方式。

诗的前两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先从远处着眼,描绘了山路和白云深处的人家,给人一种悠远、深邃的感觉。

而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则聚焦于近处的枫林,通过对枫叶的细致描写,展现出秋天的热烈和绚烂。

杜牧《山行》原文及翻译

杜牧《山行》原文及翻译

杜牧《山行》原文及翻译导读: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处一作:生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 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 径:小路。

4. 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 斜:此字读xi a,为伸向的意思。

6. 坐:因为。

翻译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观察入 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 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 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 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 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 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 照 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 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 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 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 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 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 在 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因为“红 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 是春花 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 世 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山行(杜牧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行(杜牧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处一作:生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标签秋天、写景、早教古诗100首、言志、小学古诗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思“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山行》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三年级上册语文《山行》

三年级上册语文《山行》

三年级上册语文《山行》杜牧《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山行》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作者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杜牧,这首诗的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以下是杜牧《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一起来看看吧!【1】杜牧《山行》原文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3】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远上:登上远处的。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4.石径:石子的小路。

5.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6.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7.车:轿子。

8.坐:因为。

9.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1.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4】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杜牧《山行》原文及赏析_作者介绍

杜牧《山行》原文及赏析_作者介绍

杜牧《山行》原文及赏析_作者介绍《山行》诗词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这样写,从题意来说,写出了“行”的特点,而从构图来说,却借勾画山路逶迤绵远之特点山势幽深平缓的形体特点,同时自然地把人们的视线沿着山路引向白云生处的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山行》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翻译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山行》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诗山行全文解释

古诗山行全文解释

古诗山行全文解释
原诗: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

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

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


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

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意思和出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意思和出处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意思和出处
诗句出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唐杜牧《山行》 意思翻译: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遥远的山头,顺着山路向上望去,在白云漂浮的地方,有由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意蕴解释:诗句描绘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山路、人家、白云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寒山山势高而缓,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有白云缭绕,片片白云遮住我们视线,却给人留下无尽的想像:白云之上,云外之山,定会有一种景色吧?我们常以此句写秋之景,写云之深,也隐喻事物之神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全诗翻译赏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出自]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译文一: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我不由自主地停船靠岸,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译文二: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
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

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

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赏析二: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
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和山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山势。

顺着这条山路极目而望,在白云飘浮缭绕之处,几椽芭屋若隐若现,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

但这前两句其实只是陪衬,后二句之枫林红叶方为此诗描写之重点。

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山云绵,如烁彩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而停车凝望、陶然忘归的诗人也成为画面的一部分。

但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天山林热烈蓬勃的景象,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股英爽俊拔之气溢于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和见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