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光—控制权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发包制”模式中“管理方”行为意义
• 作为承包商的管理方:
–激励分配权、实际实施权
–三类行为
1.承包实施过程中的激励分配:调动下级部门(代理方)积极性
–“管理方”而不是“委托方”关心激励分配
2.政策执行阶段:“层层加码”
3.检查验收阶段:与“代理方”共谋,顺利通过验收过程
理论意义:区别不同权力和相应行为
理论的扩展
• “行政发包制”:理想模型与政府常态 • 局限性:
–目标设置的强制性:可信性承诺的不可信性 –委托方干预激励设计、激励分配 –中央政府的“随意干涉权”
• 控制权分配的变化“行政发包制”向其他治理模式的 转化
控制权分配与政府治理模式
讨论
• 分析力度
–关注具体控制权及其在组织内部各方的分配 –区分重要的控制权、执行过程的阶段、各方的行为意义 –例子:共谋行为 -在什么条件下出现,与控制权分配的关系 –例子:层层加码
• 区分“检查验收权”与“激励分配权”
–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是重叠交错的
–但从控制权角度来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区分执行过程中的不同“偏离行为”
–行使“激励分配权”的“偏离行为”-“包庇”
–执行过程中的“偏离行为”-“变通” –检查验收阶段的“偏离行为”-“共谋”
• 区分执行过程的不同阶段
–承包任务设置过程、承包执行过程、承包检查验收过程
–适用于各部门的主要领导,特定领域,特定条件 –如何解释大多数官员的行为?
• 如何解释这些相互矛盾的现象?
提纲
• 理论构建
0. 组织背景
1. 从不完备合同、产权到“控制权”: 分析概念与理论逻辑 2.“行政发包制”的重新思考 3. 理论模型的扩展
• 实证研究
–环保领域中的政策实施过程
• 讨论与总结
组织背景
三级政府组织结构 委托方 中央政府
管理方
中间政府(省、市)
代理方
基层政府(镇、街道)
研究问题
• 着眼于三级科层制,特别是“管理方”承上启下的角色
• 新的研究问题:
–委托方与管理方之间关系: 科层制还是承包制? –管理方与代理方之间关系: 与上“保持一致”还是与下“ 共谋关系” –激励机制在这里的作用
60%
60%
50%
49% 44%
37% 33% 34%
17%
2008
2009 COD
2010 —
2008
2009 SO2
2010
省环保厅与市环保局对各县环保局排名,2008 COD领域
60
Table 3. COD level accepted by the PEPB and readusted by MEPB, 2008
“行政发包制”模式中“委托方”行为意义
• 目标设置权的行使
– 自上而下的指令性目标(五年计划,年度计划,等等) –与管理方谈判协商而定 –可信性承诺的意义
• 检查验收权的行使
–十分重要,把持在手 –采取“有选择的抽查”(“一竿子到底”,重点检查)
–制造“不确定性”(突然袭击,地点变化)
–发现问题后的做法:不了了之(误差范围);“个别、偶然”(个别与 整体);“关笼子”(以儆效尤)
• 有关各类治理模式的统一分析框架
–运动型政府、行政发包制、松散分权型等治理模式背后的同一逻辑 –演变转化过程 –例子:“维稳”领域中的治理模式演变
一个应用:环保领域实施过程的重新思考
需要解释的现象: •执行过程的不确定性
–时松时紧 –标准不断变化
•市环保局“任意”修订上级部门对县环保局考核的排名
• 目标设置权
–制定政策目标、任务指标的权力 –指令性、谈判协商
• 检查验收权
–检查确认下级部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与“激励分配权”不同
• 激励分配权、实际实施权
–下放给管理方,还是控制在委托方
• 两个意义:
–控制权是多维的,可以分解的 –控制权分配 组织内部的权威关系 政府治理模式
“行政发包制”的重新思考(1)
• 以下讨论着重于“委托方与管理方”关系
• 各级政府也可以从“三级科层制”模型来分析
基本分析概念(1)
• 合约视角下的组织内部关系
–政府内部上下级部门关系
–部门之间关系 –信息分布、目标协同、激励设计、落实实施
• 不完备合约
–基本思路:不可能将所有可能性都写进合约,因此“剩余控制权”十分 重要 –剩余控制权的定义 –剩余控制权分配决定了组织的边界 –“购买”还是“生产” “市场”还是“组织”
基本分析概念(2)
• 新产权理论(Grossman, Hart,Moore)
–从剩余索取权到剩余控制权 –政府结构可以从控制权的分配组合来解读 –上下级、部门间关系
• 组织内部的权威关系 • 正式权威与实际权威之分(Aghion & Tirole 1997)
“产权”的重新概念化:控制权的三个维度
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 一个“控制权”理论
现象与问题(1)
•中国政府研究:
–基层政府行为 –政策执行过程
•相互矛盾的行为、现象
–压力型体制、层层加码 –执行偏离、变通、共谋行为
现象与问题(2)
• 田野研究发现的困惑
–检查方:大张旗鼓、精心部署;被检查方:风声鹤唳、全 力应对 –检查过程时松时紧、发现问题不了了之
• 上级检查的排名与基层政府的排名相去甚远
–以环保领域为例
环保部和省环保厅在COD和SO2领域验收比例, 2008-2010
Figure 2. Proportion of acceptance of the MEPB claims by PEPB and MEP
PEPB MEP 77% 76%
67%
54
48
PEPB 42
MEPB
% reduction
36
30
24
18
12
6
0 CK CM CI CC CB CA
CEPBs CD CJ CH CF CE CG CN
讨论与结论(1)
• 问题与现象:基层政府行为,相互矛盾的研究发现
• 控制权理论:控制权分配组织内部权威关系治理模式
• 理论的力量 – 从“类比”到“分析”:
–宏观的国家理论、解释逻辑 –缺乏分析概念、中层理论和可以证伪的实证意义
• 一个组织分析的视角
–政府科层组织研究的匮乏
–历史的借鉴:黄仁宇的观察
• 方法论的启示:立足田野观察,超越田野观察
谢谢!请提意见!
环保领域中的控制权分配关系
• 委托方
• 管理方
• 代理方
环保部和省环保厅领域验收比例: 委托方的验收百度文库略
Figure 2. Proportion of acceptance of the MEPB claims by PEPB and MEP
PEPB MEP 77% 76%
67% 60% 60%
–分析概念、解释逻辑、实证意义 –理论的力量与有力量的理论
• 新的研究问题
–控制权分配背后的机制、过程(理性选择、历史演化) – 不同治理模式间的转化机制(国家“随意干涉权”) –其他的控制权类型、与其他要素间关系(如资源配置) –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重新审视“制度安排”
讨论与结论(2)
• 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的领导作用 • 政府行为是国家作用的微观基础 • 理论研究的贫瘠
•周黎安的研究工作
–行政权力、资源配置、员工激励、评估考核间的匹配兼容 –清朝海关制度的比较研究
•讨论
–有启发意义 –与我们的研究问题关系不大 –类比(metaphor),不是具有分析力度的理论
“行政发包制”的重新思考(2)
•“外包制”的基本特征
–厂家间合同关系,承包商内部组织关系
•控制权的角度
–目标设置权: 委托方-中央政府 –检查验收权:委托方-中央政府 –激励分配权:管理方-中间政府
50%
49% 44% 37%
33%
34%
17%
2008
2009 COD
2010 —
2008
2009 SO2
2010
省环保厅与市环保局对各县环保局排名: 检查验收权与激励分配权的各自行使
60
Table 3. COD level accepted by the PEPB and readusted by MEPB, 2008
54
48
PEPB 42
MEPB
% reduction
36
30
24
18
12
6
0 CK CM CI CC CB CA
CEPBs CD CJ CH CF CE CG CN
研究问题(3)
• 基层政府运作和政府官员行为的黑匣子正在打开
• 大多是描述性研究,进入收益递减阶段
• 宏观理论概念:国家、基层政府、社会、制度、激励, 大而化之但缺乏分析力度和实证意义 • 政治锦标赛 (周黎安 2004,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