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悔》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 的枝叶。子女想奉养双亲而双亲却 不在了。
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 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 父母却已经亡故。
15
找出描写母亲的句子,体会母亲生活的苦。
a、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 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 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
理解:五里路并不能算是很长的距离,然而母 亲却一生都未能够走出过这五里路的距离。母亲 一辈子也未离开过家乡,未离开过自己的家。特 别是结婚以后,母亲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务 劳动上。她把自己一生的时光都毫无保留的贡献 给了这个家、贡献给自己的子女,而作者年幼时 竟然不能理解,成年后也未能尽孝。这里包含了 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她一生苦难的同情。
大家好
1
永久的悔
季羡林
2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生,1930 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 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 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 任。是中科院院士,中国 语言学家、教育家、国学 家、文学翻译家,梵文、 巴利文专家。
3
2006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模 糊(mó)
俯拾皆是(fǔ)
懵懵懂懂(měng)
孤苦伶 仃 (líng dīng)
耕耘(gēng yún)
6
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永久的悔"是什么? 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2、为什么会“悔”? 母亲受尽了苦难
3、为什么成为“永久的悔”?
因为“我”6岁离开母亲,大学未毕业 母亲就去世了,“子欲养而亲不待”。
在等待下葬的日子里,他住在家里,“看见院子 里的树上,有母亲亲手砍伐的痕迹,在被烟熏黑 了的小厨房里,还有母亲死前吃剩的半个茄子, 半棵葱。母亲吃饭用的饭碗,随时用的手巾,都 留有母亲的手泽和口泽,地上每一块砖上都印有 母亲的脚印,不觉热泪盈眶,失声痛哭起来”2。1
: l933年l2月24日,他在日记中写道: 资料补充
16
b、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 了一块……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 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 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 了俭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 菜了。
理解:母亲一生都过着极为艰苦的生 活,把仅有的一点点好吃的东西统统留 给了儿子,而自己却忍受着吃糠咽菜的 困难生活。作者对母亲一生的艰辛生活 感叹不已,对伟大的母爱赞叹不已,更 是对母亲的思恋与怀念挥之不去 。 17
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 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 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4
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抒情)
表达方式: 1、抒情
2、记叙(叙述)
3、描写
4、说明
5、议论
5
预习检查
盈 眶(yíng) 唾手可得(tuò) 立锥之地(zhuī)
19
4、 作者这个“悔”包含了作者怎 样复杂的感情?
• 这个“悔”既包含着作者对生 身母亲的深切思念,又包含着 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 产生的悔恨。
20
资料补充:
当他跌跌撞撞地进了家门,看见母亲的棺材静 静地端放在屋子中央,立刻扑向棺材,抚棺放声 大哭起来。周围的人上来劝解,他丝毫不听,只 是痛哭不止,一直哭到不知道自己在哭。
晚上又想到母亲,又大哭失声,我真不了解,
上天何以单给我这样的命运呢?我想到自杀。
l934年5月3日的日记写道:
因为想到王妈又想到自己的母亲。我真不明了
整八年在短短一生里占多长时间,为什么我竟一次
也没家去看看母亲呢?使她老人家含恨九泉,不能
瞑目!呜呼,茫茫苍天,此恨何极?我哭了半夜,
夜里失眠。 他说过,母亲死后,他便再没有过真
突出,感人至深。
10
初步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 本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我”心中的永久的悔。
“我”心中的“永久的悔”是: • 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11
2、作者离开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①“我”的家境贫寒
(3-4)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作 者儿时贫困的家庭情况。篇幅 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 辛深深地印入读者脑海,勾勒 出了母亲的大致轮廓,为后文 的展开铺垫了感情基调。 12
C、“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 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理解:母亲受尽苦难,饱受 对儿子的刻骨思念的折磨。 这里饱含了做儿子的对母亲 的无限同情和未能尽孝的无 穷悔恨。
18
3、作者如何表现自己的“悔” 的?
“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 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 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世界上无论什么荣誉,什么地位, 什么幸福,什么尊容,都比不上 待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 不识,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整天吃‘红的’。”
(1)这是一篇表现母爱的作品,这一点 很能引起读者与作者的共鸣;本文感人 在于本文所表达的情。
②“我”幼年的贫苦生活 (59)
13
但“我”却偶尔可以吃到点 “白的”或“黄的”,有哪几 种途径可以得到呢?
1、可以从家境较好的大奶奶那里得 到一小块馍馍; 2、中秋节母亲会想办法给我弄一点 月饼; 3、为二大爷割牛草也可得到一点 “黄的”。
14
3.如何理解“树欲静而风不 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正的欢乐。直至200l年,九十岁的季羡林回故乡给
母亲扫墓,来到母亲墓前,百感交集,“扑通”一
下便跪倒下去,眼泪夺眶而出,泪水滴到了眼前的
香烛上。
22
一般纪念性的文章都会围绕被怀念的对象 展开,但本文语言平实,对母亲的描写着 墨却极少,只有一处行为描写和一处语言 描写,却同样能触人心弦,作者是如何做 到这一点的呢?
7
理清课文结构
8
本文可分几个部分?用简要的语 言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 一、(1-2)开篇设疑,点出“永久 的悔”。
• 二、(3-9)具体叙事,点明“永久 的悔”的缘由。
• 三、(10-11)结尾扣题,照应 “永久的悔” ,表达思念母亲之情。
9
文章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全文以“永久的悔”为主线展开。 • 开篇点明“永久的悔”, • 引出对往事的回忆-----悔的由来, • 结尾扣题进一步突出“永久的悔”。 • 这样的结构安排,条理清晰,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