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贞节牌坊看中国古代女子贞操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贞节牌坊看中国古代女子贞操

姓名:

年级: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20年月日

摘要

中国的封建礼教和古代统治者的统治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这直接导致了统治者对女性在控制欲。虽然历朝历代对女性贞节的要求都不尽相同,但是从没有一个朝代停止过对女性的束缚。封建思想控制了妇女的思想,大家以守节为荣,纷纷效仿贞节的女子。那象征着女性贞节的牌坊,就是一座标志性建筑,是封建伦理的物化象征。然而每座贞节牌坊下面,都有一个被封建礼教扼杀的女人,他们的身上有着说不尽的悲怆与哀戚。

关键词:封建礼教,贞节牌坊,贞操,守节,皇帝

目录

1.总论 (1)

2.从各个朝代看女子贞操观 (2)

2.1.秦汉时代看女子贞操观 (2)

2.2.魏晋南北朝时看女子贞操观 (3)

2.3.唐朝看女子贞操观 (3)

2.4.宋朝看女子贞操观 (4)

2.5.元朝看女子贞操观 (5)

2.6.明朝看女子贞操观 (6)

2.7.清朝看女子贞操观 (6)

3.总结 (7)

1.总论

中国的封建礼教特别看重女性的贞节。《辞源》对贞节的解释是:“坚贞的节操。”

高阳在《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为儿子挣座贞节牌坊,还有点意思,没有儿子,没有希望。”自此,贞节牌坊一词便应运而生了。那么何为贞节牌坊,这又是为何而建呢?

所谓贞节牌坊,通常是古时用来表彰一些死了丈夫长年不改嫁,或自杀殉葬,而符合当时年代道德要求,流传特异事迹的女性,为其兴建的牌坊建筑。是用来表彰女性对自己的丈夫坚贞不渝,一生恪守贞节而建立的门楼,也是古代女子从一而终、忠贞不二的标志。(各地的贞节牌坊遗迹如下图)

2.从各个朝代看女子贞操观

从古至今,贞操似乎总是针对女子而言的。自从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男性作为统治者,开始对女子有所要求。考古发现,许多秦始皇时期的碑石上(如泰山刻石、会稽刻石、琅刻石等)都提及到女子的贞节问题。例如会稽刻石云:

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洁诚。夫为寄,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见《史记·始皇本纪》三十七年事。)

2.1 秦汉时代看女子贞操观

秦汉时期,刘向的《列女传》、班昭的《女诫》以及《礼记》等书也都对女子的贞操观在理论上加以引导。而秦始皇为褒奖巴清寡妇而修筑怀清台,亦是为了劝导贞节。西汉宣帝也效法秦始皇,于神爵四年(公元前五十八年)诏赐贞妇顺女帛。东汉安帝也曾于“开初六年二月,诏赐贞妇有节义谷十斛,甄表门闾,旌显厥行”。

但总体来说,秦汉以来一直到宋代程朱理学兴起之前,社会对妇女贞节的要求比较宽松,寡妇再嫁决不会被视为不符合礼教的规范而严加指责或禁止,所以女子的贞节观还是较为淡薄的。

2.2 魏晋南北朝时看女子贞操观

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分裂、动乱,从宫廷到地方,普遍滋生及时行乐心理,世风乱杂。因此,无论统治阶层还是有名望的学者,都对贞节观念提出肃严之策,提倡诏旌门闾。北齐时的《羊烈家传》说,一门女子不许再醮。女子寡居且无子的,均出家为尼。晋书《列女传·跋》说:“盖女人之德虽在于温柔,立节垂名咸资于贞烈。” 晋惠帝时的国子祭酒裴颜,也曾作一篇《女史箴》,意在强调女子贞操的重要。

2.3.唐朝看女子贞操观

唐代的社会比较开放,妇女的贞节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从皇宫公主后妃到民间,妇女改嫁和再嫁较为普遍,在社会生活中男女交往也比较自由。诗人白居易曾作《妇人苦》,指责要妇女守节是不公平的。

2.4.宋朝看女子贞操观

可是,到了宋朝中期以后,由于出了一班儒者,形成理学,改变了中国的学术思想以及风俗制度,也使妇女的贞节观念在崇古的基础上愈演愈烈。程、朱理学兴起,在“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指导下,统治者极力地提倡女子守节。《近思录》中的“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就为统治阶级所大力提倡。

宋代从程子传到朱子(朱熹),已是宋儒理学的集大成者了,对于妇女来说,至少要受到四种压迫:第一,女子必须柔顺,服从男子,曲不可争,直不可讼,不许干涉外事,只安心做家庭奴仆。第二,丈夫死时,无论有饭吃无饭吃,都要守节,守到饿死也不能失节;而且,守节妇女不但不能涉及性要求,就连皮肤手臂也不能与男子触碰。第三,男子有休妻的自由,为博得男子欢心,不被遗弃,妇女的一切言行举止、服饰妆扮都要以男子好恶为准。第四,处女的贞操是极其重要的,贞操是女子第一生命,如贞操与性命不能两全时,唯舍命而保住贞操。宋代与以前历代王朝比,是对妇女束缚最多和对于妇女贞节的态度极为严厉的一个朝代。夫死守节已成为妇女应尽的义务,并且,这种观念深为妇女所崇尚,已成为下意识的一种俗规了。

2.5.元朝看女子贞操观

在元代,虽然皇族统治阶层淫风大盛,选女纳妾,后宫充斥,但是,另一方面却又竭力宣扬妇女贞节观念,对女子贞节的要求比之宋朝有过之而无不及。“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法也受到了重视,至于妇女不能与丈夫之外的第二个男人接触,以及丈夫死后妻子必须守节,那就更是天经地义的事了。

2.6.明朝看女子贞操观

洪武元年,明太祖曾下过一个诏令: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

闾,除免本家差役。(明《会典》) 寡妇守节,不但本身可以记其事迹,赐于祠祀、树坊表,表彰节妇烈妇,而且可以免除本家的差役,哪个女子能不守节,哪个本家能不劝导寡妇守节?一时守节风盛,空前绝后。一部《二十四史》中,节烈妇女最多的,莫过于《明史》了。明代贞节观之倡导,可想而知。并且,守节要守得苦,尽节要尽得烈,妇女贞节之惨烈,令人瞠目结舌。明《列女传》中,守节已成为妇女的迷信与教条,“妇道唯节是尚,值变之穷,有溺与刃耳”已被中国女性视为信条,置信不疑。

在理论上,明朝明成祖的妃子仁孝皇后写了规训女子的《内训》,要求女子“在家要贞信,出嫁应孝敬”。仁孝皇后还命令儒臣学士们编写《古今列女传》,并由明成祖亲自写序文刊布成书。天子皇后共同鼓吹贞节,使社会上的贞节观日趋严苛。此外,吕坤还把《列女传》中的故事绘图,改编为《绘图列女传》,使它明白易懂,就是广大不识字的妇女也能一目了然仿效之,成为全社会的“闺范”读本

2.7.清朝看女子贞操观

经过宋、元、明三代对贞节观念的极端倡导,在进入清朝以后,贞节的含义变得十分偏狭了,似乎成了一种宗教,非但夫死守节成了天理,未嫁夫死,也要尽节,偶为男子调戏也要寻死。总之,女子的生命紧紧维系在贞节上,稍有变故,就要以死全节。清代的儒道学者们连看见唐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